搜尋結果: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41-50 筆)

交附民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交附民字第142號 原 告 鐘鈺茹 被 告 簡巧涵 上列被告因本院113年度交易字第347號過失傷害案件,經原告提 起附帶民事訴訟。查其內容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結其 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 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0 日 刑事第五庭審判長法 官 劉致欽 法 官 李蕙伶 法 官 劉芝毓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林慶生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0 日

2024-10-30

ILDM-113-交附民-142-20241030-1

司促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支付命令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支付命令 113年度司促字第20092號 債 權 人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債 務 人 李松生 一、債務人應向債權人清償新臺幣壹拾伍萬陸仟零伍拾元,及如 附表所示之利息,並賠償督促程序費用新臺幣伍佰元,否則 應於本命令送達後二十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異議。 二、債權人請求之原因事實: (一)債務人李松生向債權人請領信用卡使用,卡號:0000000 000000000,卡別:,依約債務人即得於特約商店記帳消費 。債務人至民國113年10月10日止累計156,050元正未給付, 其中154,101元為消費款;1,949元為循環利息;0元為依約 定條款計算之其他費用。債務人依約除應給付上開款項外, 另應給付如附表編號:(001)所示之利息。(二)本件係請求給 付一定數量之金額債務,而所請求之標的,茲為求清償之簡 速,以免判決程序之繁雜起見,特依民事訴訟法第五○八條 之規定,狀請 鈞院依督促程序迅賜對債務人發支付命令, 實為法便。 三、債務人未於不變期間內提出異議時,債權人得依法院核發之 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0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洪婉琪 附表:113年度司促字第020092號利息 編號 請求金額 相關債務人 利息起算日 利息截止日 利息計算方式 001 新臺幣 154101元 李松生 自民國113年10月11日 至清償日止 按年利率 15%計算 附註: 一、案件一經確定本院即依職權核發確定證明書,債權人毋庸具 狀申請。 二、嗣後遞狀應註明案號及股別。

2024-10-30

KSDV-113-司促-20092-20241030-1

司執消債清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執行清算事件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執消債清字第56號 聲 請 人即 債 務 人 王士豪 0000000000000000 0000000000000000 0000000000000000 代 理 人 賴俊佑律師 聲 請 人之 輔 佐 人 邱美綺 債 權 人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0000000000000000 0000000000000000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債 權 人 裕融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0000000000000000 法定代理人 嚴陳莉蓮 債 權 人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0000000000000000 法定代理人 簡志誠 債 權 人 遠傳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0000000000000000 法定代理人 徐旭東 債 權 人 匯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0000000000000000 法定代理人 陳昭文 債 權 人 柏文健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0000000000000000 法定代理人 陳尚義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於裁定開始清算程序後 ,因清算財團之財產不敷清償財團費用及債務,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清算程序終止。 理 由 一、按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後,如清算財團之財產不敷清償第 108條所定費用及債務時,法院因管理人之聲請或依職權以 裁定終止清算程序,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29條第1項定有 明文。 二、查本件債務人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業經本院裁定開始 清算程序在案,此有本院民國112年度消債清字第254號民事 裁定附卷足憑。再查,債務人名下無登記財產亦無有效保險 ,未於新光人壽、台灣人壽投保,於南山人壽之保險僅為被 保險人無領取解約金之權利,有稅務T-Road資訊連結作業查 詢結果、債務人陳報狀、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保 險業通報作業資訊系統資料查詢結果表、上開保險公司回函 等在卷足憑。經本院函詢債權人表示意見,除債權人中國信 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信託銀行)外,其餘債 權人就本件清算程序之終止未為反對之表示,有113年7月5 日雄院國113司執消債清立一字第56號函、送達證書等附卷 可憑。而中國信託銀行雖主張債務人應將其111、112年間領 取之醫療保險金新臺幣275,250元提出等值現金到院供分配 等,惟債務人為輔助宣告人,陳報其於111年至112年間薪資 收入並非連續,且係因其發生保險事故住院所領取之保險理 賠,除有額外自負費用外,另已清償遭詐欺所積欠之民間借 款,以上有戶籍資料、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民事裁定、 身心障礙證明、診斷證明書、精神鑑定書、臺灣高雄地方檢 察署檢察官不起訴處分書等在卷可證,堪認債務人上開所領 取之醫療保險金係因有醫療支出之必要,又曾因輕度智能障 礙遭詐欺集團利用及交付財物,於無收入時需用以維持生活 ,而現實上已無此財產。綜上可知,債務人名下無財產,參 酌本件清算程序之規模,堪認本件債務人之財產已不敷清償 本條例第108條各款所定之財團費用及債務,若繼續進行清 算程序,顯無實益,徒增勞費,爰依首揭規定裁定如主文。 三、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0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 蔣開屏

2024-10-30

KSDV-113-司執消債清-56-20241030-1

司促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支付命令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支付命令 113年度司促字第20110號 債 權 人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債 務 人 徐秀憓 一、債務人應向債權人清償新臺幣參萬零壹佰肆拾玖元,及如附 表所示之利息,並賠償督促程序費用新臺幣伍佰元,否則應 於本命令送達後二十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異議。 二、債權人請求之原因事實: (一)債務人徐秀憓向債權人請領信用卡使用,卡號:0000000 000000000,卡別:VISA,依約債務人即得於特約商店記帳 消費。債務人至民國113年10月17日止累計30,149元正未給 付,其中30,093元為消費款;56元為循環利息;0元為依約 定條款計算之其他費用。債務人依約除應給付上開款項外, 另應給付如附表編號:(001),(002),(003)所示之利息。(二) 本件係請求給付一定數量之金額債務,而所請求之標的,茲 為求清償之簡速,以免判決程序之繁雜起見,特依民事訴訟 法第五○八條之規定,狀請 鈞院依督促程序迅賜對債務人發 支付命令,實為法便。 三、債務人未於不變期間內提出異議時,債權人得依法院核發之 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0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洪婉琪 附表: 本金 序號 本金 相關債務人 利息起算日 利息截止日 利息計算方式 001 新臺幣13306元 徐秀憓 自民國113年10月18日 至清償日止 按年利率7.7%計算之利息 002 新臺幣7012元 徐秀憓 自民國113年10月18日 至清償日止 按年利率12.2%計算之利息 003 新臺幣9775元 徐秀憓 自民國113年10月18日 至清償日止 按年利率15%計算之利息 附註: 一、案件一經確定本院即依職權核發確定證明書,債權人毋庸具 狀申請。 二、嗣後遞狀應註明案號及股別。

2024-10-30

KSDV-113-司促-20110-20241030-1

簡上附民移簡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附民移簡字第237號 原 告 吳喆洋 被 告 蔡嘉強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 事訴訟(113年度簡上附民字第151號),經本院刑事庭移送前來 ,本院於民國113年10月22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壹佰玖拾陸萬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 四月十九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於原告以新臺幣壹拾玖萬陸仟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假執 行。   事實及理由 一、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且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 列各款情形,爰依到場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 二、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112年3月至同年4月間某日,在新竹 縣竹北市某處,將其申設之合作金庫商業銀行大發分行帳號 0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系爭帳戶)之提款卡及密碼、 網路銀行帳號及密碼等資料,交予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詐 騙集團成員使用。嗣該詐欺集團成員取得被告帳戶之帳戶資 料後,透過LINE聯繫原告,並向原告佯稱依指示投資可賺取 高額獲利,致原告陷於錯誤,於112年4月14日9時36分許、 同年月19日9時6分許,分別匯款新臺幣(下同)150萬元、4 6萬元,共計196萬元至系爭帳戶內,後上開款項旋遭詐騙集 團成員轉匯一空,原告因而受有財產上損害,爰依侵權行為 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 並陳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三、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任何聲明或陳 述。 四、本院之判斷:  ㈠按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負損害賠 償責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 責任;造意人及幫助人,視為共同行為人,民法第184條第1 項後段及第185條第1項前段、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  ㈡查原告主張其遭上開詐騙集團詐騙196萬元,並將該款項匯入 系爭帳戶之事實,業據其提出匯款交易明細、詐騙應用程式 頁面截圖、LINE對話紀錄等件為證(見本院卷第61-62、63- 70、71-81頁)。而被告對於原告主張之事實,經合法通知 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復未提出書狀爭執,依民事訴訟法 第280條第3項前段準用同條第1項前段規定,應視同自認。 參以被告交付系爭帳戶資料供詐騙集團遂行詐騙使用一事, 所涉幫助詐欺取財、幫助洗錢等犯行,業經本院刑事庭112 年度金簡上字第300號、113年度金簡上字第103號判決確定 (見本院卷第11-27頁),且據本院職權調取上開卷宗核閱 無訛,是堪認原告主張為真實。又上開詐騙集團成員以前開 方式詐騙原告,致原告陷於錯誤而匯款196萬元至系爭帳戶 ,乃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原告,應對原告 負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而被告提供系爭帳戶之帳戶資料 予上開詐騙集團成員使用,使該詐騙集團成員得以遂行詐騙 原告之侵權行為,主觀上具有故意,屬民法第185條第2項所 定之幫助人,應視為該詐騙集團成員對原告詐騙之共同行為 人,自應與詐騙集團成員負連帶賠償責任。從而,原告依首 揭條文規定,請求被告賠償其所受損害196萬元,即屬有據 。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請求被告應給付原告 196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3年4月19日起(見 簡上附民卷第17頁送達回證)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 之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六、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聲請宣告假執行,與民事訴訟法第390 條第2項規定並無不合,爰依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54條 第3項準用同條第2項規定,酌定相當擔保金額,予以准許。 七、本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由本院刑事庭依刑事訴訟 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規定裁定移送前來,依同條第2項規定 免納裁判費,另於本院審理期間,亦無其他必要訴訟費用, 爰不為訴訟費用之諭知。 八、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本院 審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予逐一論駁,併此敘 明。 九、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爰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0  日          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秦慧君                   法 官 王宗羿                   法 官 呂致和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其 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理由書(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上訴時應提出委任律師或具 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並依附註條文規定辦理。如委任律師 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書記官 莊佳蓁

2024-10-30

KSDV-113-簡上附民移簡-237-20241030-1

司票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本票裁定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票字第13764號 聲 請 人 張簡梓妘 相 對 人 范伯于PHAM BA NGU 當事人間聲請本票准許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於民國一百一十三年七月十四日簽發之本票,內載憑票交 付聲請人新臺幣肆萬玖仟肆佰玖拾伍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 七月十四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十六計算之利息,得為 強制執行。 程序費用新臺幣伍佰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稱:聲請人執有相對人於民國113年7月14日簽發 之本票一紙,內載金額新臺幣49,495元,到期日為民國113 年7月14日,並免除作成拒絕證書。詎於上開本票到期後, 經聲請人向相對人提示未獲付款,為此提出該本票一紙,聲 請裁定准許強制執行。 二、本件聲請,核與票據法第123條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三、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第24條第1項、民事訴訟法第78 條,裁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 提出抗告狀,並需繳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五、發票人如主張本票係偽造、變造者,應於接到本裁定後20日 之不變期間內,對執票人向本院另行提起確認債權不存在之 訴。發票人已提起確認之訴者,得依非訟事件法第195條規 定聲請法院停止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0  日 鳳山簡易庭 司法事務官 周士翔 附註: 一、案件一經確定本院即依職權核發確定證明書,債權人毋庸具 狀申請。 二、嗣後遞狀應註明案號及股別。

2024-10-30

KSDV-113-司票-13764-20241030-1

簡上附民移簡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附民移簡字第238號 原 告 唐健育 被 告 蔡嘉強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 事訴訟(113年度簡上附民字第284號),經本院刑事庭移送前來 ,本院於民國113年10月22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貳拾伍萬陸仟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 七月二十四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事實及理由 一、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且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 列各款情形,爰依到場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 二、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112年3月至同年4月間某日,在新竹 縣竹北市某處,將其申設之合作金庫商業銀行大發分行帳號 0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系爭帳戶)之提款卡及密碼、 網路銀行帳號及密碼等資料,交予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詐 騙集團成員使用。嗣該詐欺集團成員取得被告帳戶之帳戶資 料後,透過LINE聯繫原告,並向原告佯稱依指示投資可賺取 高額獲利,致原告陷於錯誤,於112年4月19日12時4分許, 匯款新臺幣(下同)25萬6,000元至系爭帳戶內,後上開款 項旋遭詐騙集團成員轉匯一空,原告因而受有財產上損害, 爰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如主文 所示。 三、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任何聲明或陳 述。 四、本院之判斷:  ㈠按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負損害賠 償責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 責任;造意人及幫助人,視為共同行為人,民法第184條第1 項後段及第185條第1項前段、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  ㈡查原告主張其遭上開詐騙集團詐騙25萬6,000元,並將該款項 匯入系爭帳戶之事實,業據其提出交易明細截圖、LINE對話 紀錄等件為證(見本院卷第57-58頁)。而被告對於原告主 張之事實,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復未提出書 狀爭執,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前段準用同條第1項前 段規定,應視同自認。參以被告交付系爭帳戶資料供詐騙集 團遂行詐騙使用一事,所涉幫助詐欺取財、幫助洗錢等犯行 ,業經本院刑事庭112年度金簡上字第300號、113年度金簡 上字第103號判決確定(見本院卷第11-27頁),且據本院職 權調取上開卷宗核閱無訛,是堪認原告主張為真實。又上開 詐騙集團成員以前開方式詐騙原告,致原告陷於錯誤而匯款 83萬元至系爭帳戶,乃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 於原告,應對原告負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而被告提供系 爭帳戶之帳戶資料予上開詐騙集團成員使用,使該詐騙集團 成員得以遂行詐騙原告之侵權行為,主觀上具有故意,屬民 法第185條第2項所定之幫助人,應視為該詐騙集團成員對原 告詐騙之共同行為人,自應與詐騙集團成員負連帶賠償責任 。從而,原告依首揭條文規定,請求被告賠償其所受損害25 萬6,000元,即屬有據。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請求被告應給付原告 25萬6,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3年7月24日起 (見簡上附民卷第21頁送達回證)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 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六、本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由本院刑事庭依刑事訴訟 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規定裁定移送前來,依同條第2項規定 免納裁判費,另於本院審理期間,亦無其他必要訴訟費用, 爰不為訴訟費用之諭知。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本院 審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予逐一論駁,併此敘 明。 八、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爰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0  日          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秦慧君                   法 官 王宗羿                   法 官 呂致和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書記官 莊佳蓁

2024-10-30

KSDV-113-簡上附民移簡-238-20241030-1

司票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本票裁定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票字第13809號 聲 請 人 張簡梓妘 相 對 人 陳英用TRAN ANH DUNG 當事人間聲請本票准許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於民國一百一十三年六月二十三日簽發之本票,內載憑票 交付聲請人新臺幣肆萬玖仟肆佰玖拾伍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三 年六月二十三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十六計算之利息, 得為強制執行。 程序費用新臺幣伍佰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稱:聲請人執有相對人於民國113年6月23日簽發 之本票一紙,內載金額新臺幣49,495元,到期日為民國113 年6月23日,並免除作成拒絕證書。詎於上開本票到期後, 經聲請人向相對人提示未獲付款,為此提出該本票一紙,聲 請裁定准許強制執行。 二、本件聲請,核與票據法第123條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三、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第24條第1項、民事訴訟法第78 條,裁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 提出抗告狀,並需繳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五、發票人如主張本票係偽造、變造者,應於接到本裁定後20日 之不變期間內,對執票人向本院另行提起確認債權不存在之 訴。發票人已提起確認之訴者,得依非訟事件法第195條規 定聲請法院停止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0  日 鳳山簡易庭 司法事務官 張佳誼 附註: 一、案件一經確定本院即依職權核發確定證明書,債權人毋庸具 狀申請。 二、嗣後遞狀應註明案號及股別。

2024-10-30

KSDV-113-司票-13809-20241030-1

簡上附民移簡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附民移簡字第198號 原 告 陳于稀 被 告 許雅婷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於本院113年度 金簡上字第2號洗錢防制法等案件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由本院刑 事庭以113年度簡上附民字第125號裁定移送前來,本院於民國11 3年10月16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貳拾陸萬元,及自民國一百十三年四月五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被告依其智識程度即一般社會生活之通常經驗,   可預見取得他人金融帳戶者常與財產犯罪有密切關聯,且詐 欺集團等不法份子經常利用他人存款帳戶、提款卡、密碼及 網路銀行帳號、密碼,以轉帳方式詐取他人財物;另可預見 詐欺集團向不特定民眾詐騙金錢後,為躲避檢警追緝並掩飾 、隱匿詐欺犯罪所得去向、所在,常利用他人存款帳戶、提 款卡、密碼及網路銀行帳號、密碼,以轉帳方式轉出詐欺犯 罪所得,製造金流斷點,藉此迂迴層轉之方式,切斷詐得款 項來源與詐欺犯行之關聯,隱匿犯罪所得之來源、去向及所 在,而逃避國家之追訴、處罰。竟仍基於縱有人利用其所提 供之金融帳戶作為詐欺取財及洗錢之犯罪工具,亦不違背其 本意之幫助詐欺取財及洗錢犯意,於民國112年4月20日前某 日,在高雄市○○區○○路0號之萊爾富便利商店大寮新林門市 ,將其所申辦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帳戶(帳號:000-00000000 0000,下稱中信帳戶)、國泰世華商業銀行帳戶(帳號:00 0-000000000000,下稱國泰帳戶)之提款卡,均當面交予姓 名、年籍均不詳之詐欺集團成員,復以通訊軟體LINE將中信、 國泰帳戶之密碼、網路銀行帳號及密碼,以及其向一卡通股 份有限公司所申設帳號000-0000000000電子支付帳戶(下稱 電支帳戶A)、向悠遊卡股份有限公司所申設帳號000-000000 000000000號電子支付帳戶(下稱電支帳戶B,與中信、國泰 帳戶及電支帳戶A合稱本案4帳戶)資料,提供予不詳詐欺集 團成員,而以此方式容任該不詳詐欺集團成員及其所屬詐欺 集團使用(無證據證明為三人以上)使用本案4帳戶。嗣該 詐欺集團之成員取得本案4帳戶資料後,共同基於意圖為自 己不法所有之詐欺取財及洗錢犯意聯絡,推由部分成員,於 112年4月17日,以通訊軟體LINE與原告聯絡,佯稱註冊「Ti KTiK」網站帳戶投資遊戲點數遊玩獲利豐厚云云,致原告陷 於錯誤,依指示於112年4月26日15時23分許至同月27日13時 38分許,匯款共26萬元入被告中信、國泰帳戶之帳戶內,並 旋遭提領或轉出一空,而幫助詐欺集團成員詐得財物,並掩 飾、隱匿詐欺犯罪所得之去向及所在,致原告受有26萬元之 損害等語。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26萬元,並自附帶民事 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 息。 二、被告則以:對刑事判決認定之事實沒有意見,但因之前要調 解時,原告沒有來,我賠償其他的被害人後,我就沒有錢了 等語置辯。並聲明駁回原告之訴。 三、本院之判斷: ㈠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 不能知其中孰為加害人者亦同;造意人及幫助人,視為共同 行為人,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85條第1、2項分別定 有明文。所謂視為共同行為人之幫助人,係指以積極或消極 行為,對實施侵權行為人予以助力,促成其侵權行為之實施 者而言(最高法院101年度台抗字第493號裁定意旨參照)。 ㈡經查,被告對於原告主張之前揭事實,為被告所不爭執,並 同意援用刑案卷證資料(見本院卷第38頁),參以被告前於 刑案審理時坦承不諱,並有刑事案件移送書、原告刑案調查 筆錄在卷可佐(本院卷第21至25頁),而被告因前揭行為, 業經本院113年度金簡上字第2號刑事判決幫助犯洗錢防制法 第14條第1項之洗錢罪,判處有期徒刑5月,併科罰金6萬元 ,罰金如易服勞役,以1000元折算1日確定,有該刑事判決 附卷可稽(見本院卷第11至19頁)。原告因犯罪集團之前揭 詐騙行為而交付金錢,犯罪集團成員之所為,核屬故意不法 侵害原告之財產權,致原告受有損害,而被告提供本案帳戶 予犯罪集團,已對犯罪集團成員遂行詐騙原告交付前揭金錢 之過程提供助力,促成犯罪集團詐騙行為之遂行,即屬犯罪 集團之幫助人,依民法第185條第2項規定,視為共同侵權行 為人,故原告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請求被告賠償損害26萬 元,自屬有據。 ㈢按給付有確定期限者,債務人自期限屆滿時起,負遲延責 任 。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其 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人 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相 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 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應 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 率為百分之五。民法第229條第1項、第2項、第233條第1項 前段、第203條分別定有明文。是本件原告請求被告給付自 附民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即113年4月5日(見簡上附民卷 第33頁送達證書)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 息,亦屬有據。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原告26 萬元,及自附帶民事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即113年4月5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為有理 由,應予准許。 五、本件係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由刑事庭移送前來,迄本院言詞 辯論終結為止,當事人並無任何裁判費或其他訴訟費用之支 出,自無諭知訴訟費用負擔之必要,併此指明。 六、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爰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0  日 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 法 官 謝雨真 法 官 李怡蓉 法 官 李昆南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0  日 書記官 吳綵蓁

2024-10-30

KSDV-113-簡上附民移簡-198-20241030-1

簡上附民移簡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附民移簡字第236號 原 告 許祖云 被 告 蔡嘉強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 事訴訟(113年度簡上附民字第100號),經本院刑事庭移送前來 ,本院於民國113年10月22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捌拾參萬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三月 十四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且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 列各款情形,爰依到場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 二、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或 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 條第1項但書第3款定有明文。原告原起訴請求被告應給付新 臺幣(下同)80萬元及法定遲延利息(見簡上附民卷第5頁 ),嗣擴張請求金額為83萬元(見簡上附民卷第13頁),核 屬擴張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依上開規定,應予准許。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112年3月至同年4月間某日,在新竹 縣竹北市某處,將其申設之合作金庫商業銀行大發分行帳號 0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系爭帳戶)之提款卡及密碼、 網路銀行帳號及密碼等資料,交予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詐 騙集團成員使用。嗣該詐欺集團成員取得被告帳戶之帳戶資 料後,透過臉書及LINE聯繫原告,並向原告佯稱依指示投資 可賺取高額獲利,致原告陷於錯誤,於112年4月20日10時43 分許,匯款83萬元至系爭帳戶內,後上開款項旋遭詐騙集團 成員轉匯一空,原告因而受有財產上損害,爰依侵權行為法 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如主文所示。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任何聲明或陳 述。 三、本院之判斷:  ㈠按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負損害賠 償責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 責任;造意人及幫助人,視為共同行為人,民法第184條第1 項後段及第185條第1項前段、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  ㈡查原告主張其遭上開詐騙集團詐騙83萬元,並將該款項匯入 系爭帳戶之事實,業據其提出詐騙應用程式頁面截圖、LINE 對話紀錄、收款收據、匯款申請書等件為證(見本院卷第59 -60、61、62、63頁)。而被告對於原告主張之事實,經合 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復未提出書狀爭執,依民事 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前段準用同條第1項前段規定,應視同 自認。參以被告交付系爭帳戶資料供詐騙集團遂行詐騙使用 一事,所涉幫助詐欺取財、幫助洗錢等犯行,業經本院刑事 庭112年度金簡上字第300號、113年度金簡上字第103號判決 確定(見本院卷第11-27頁),且據本院職權調取上開卷宗 核閱無訛,是堪認原告主張為真實。又上開詐騙集團成員以 前開方式詐騙原告,致原告陷於錯誤而匯款83萬元至系爭帳 戶,乃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原告,應對原 告負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而被告提供系爭帳戶之帳戶資 料予上開詐騙集團成員使用,使該詐騙集團成員得以遂行詐 騙原告之侵權行為,主觀上具有故意,屬民法第185條第2項 所定之幫助人,應視為該詐騙集團成員對原告詐騙之共同行 為人,自應與詐騙集團成員負連帶賠償責任。從而,原告依 首揭條文規定,請求被告賠償其所受損害83萬元,即屬有據 。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請求被告應給付原告 83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3年3月14日起(見簡 上附民卷第11頁送達回證)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 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本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由本院刑事庭依刑事訴訟 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規定裁定移送前來,依同條第2項規定 免納裁判費,另於本院審理期間,亦無其他必要訴訟費用, 爰不為訴訟費用之諭知。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本院 審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予逐一論駁,併此敘 明。 七、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爰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0  日          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秦慧君                   法 官 王宗羿                   法 官 呂致和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書記官 莊佳蓁

2024-10-30

KSDV-113-簡上附民移簡-236-20241030-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