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陳真

共找到 70 筆結果(第 41-50 筆)

家繼訴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分割遺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繼訴字第55號 原 告 李○○鸞 訴訟代理人 周佳弘律師 被 告 陳○娥 陳○全 陳○信 陳○萍 陳○琪 陳○芬 陳○翰 李○ 陳○晴 李○平 李○○綢 陳○足 張○○玉 陳○宮 陳○聰 陳○金 陳○萬 陳○真 陳○順 陳○樹 葉○○燕 陳○銀 陳○月 陳○邁 陳○德 陳○苓 陳○志 陳○芳 周○昌 周○賢 陳○○良 周○如 周○雲 張○秀兼張○堅、張○夫承受訴訟人 張○伶兼張○堅、張○夫承受訴訟人 李○漢 李○娟 李○川 李○濃 李○儒 林○○雲 葉○春 葉○通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遺產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應再開辯論,並定於民國114年2月5日下午4時10分,在本院 板橋院區家事第六法庭行言詞辯論。   理 由 一、按法院於言詞辯論終結後,宣示裁判前,如有必要得命再開 言詞辯論,民事訴訟法第210條定有明文,家事事件法第51 條準用之。 二、本件因認有再開言詞辯論之必要,爰依首揭規定,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家事第二庭 法 官 薛巧翊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書記官 張雅庭

2024-12-25

PCDV-113-家繼訴-55-20241225-1

司執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執字第147681號 債 權 人 馨琳揚企管顧問有限公司            設新北市○○區○○路○段000號12樓             之6 法定代理人 唐明良  住同上 代 理 人 陳真蓉  住○○市○○區○○路000號9樓之1 債 務 人 呂紹銘(歿)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權人之強制執行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債權人負擔。   理 由 一、債務人有權利能力者,有當事人能力;無當事人能力者,法 院應以裁定駁回債權人之強制執行聲請,此觀強制執行法第 30條之1準用民事訴訟法第40條第1項、第249條第1項第3款 規定自明。又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民法第 6條復有明定。是債務人已死亡者,其權利能力歸於消滅, 即無當事人能力。倘債權人對之聲請強制執行,法院應駁回 其強制執行之聲請。 二、債權人持執行名義聲請強制執行時,債務人已於民國113年1 0月25日死亡,有卷附戶役政資料可稽,從而,債權人對已 無當事人能力者聲請強制執行,其情形無從補正,依上開規 定及說明,應駁回其強制執行之聲請。 三、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 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3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

2024-12-13

TYDV-113-司執-147681-20241213-1

司執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債務執行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執字第59582號 債 權 人 馨琳揚企管顧問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唐明良 代 理 人 陳真蓉 債 務 人 陳美靜即陳招敏 上列當事人間債務執行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強制執行由應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之法 院管轄,強制執行法第7條第1項定有明文。次按強制執行之 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應依債權人聲請或依職 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準用民 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亦有明定。 二、本件聲請執行之標的為債務人對第三人之薪資及存款債權, 經查:債務人無勞保資料;於第三人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 佳里郵局有存款,所在地為臺南市,應為執行標的非在本院 轄區,依強制執行法第7條第1項之規定,自應由臺灣臺南地 方法院管轄,爰裁定如主文。 三、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 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6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

2024-12-06

CYDV-113-司執-59582-20241206-1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1年度訴字第113號 原 告 鴻光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趙守文 訴訟代理人 李郁奇 張智超 被 告 陳松文 陳創誌 陳創立 陳創正 陳創石 陳錫欽 陳國祥 陳志勳 邱鈺甯 張陳碧霞 何陳碧花 陳釵諒 陳釵讓 陳炳連 陳淑美 陳淳鑫 陳吳小燕 陳凱琦 陳栢榮 陳聖泓 林鳳珠 陳韋安 許春蘭 陳春蓉 許文玲 陳偉倫 陳巧萍 陳羽宸 高陳玉英 陳玉燕 陳玉林 張秀雲 陳妍宇 林玉雲 陳真吟 陳彥宏 陳彥豪 許青山 許淑靜 高惠蘭 高錦鳳 劉陳枝美 陳碧滿 陳淑綿 陳國文 陳茂山 沈陳貴 陳振南 邱陳素螺 陳振長 陳美鳳 陳盈名 陳昱名 陳俊宇 劉愛美 劉建上 劉宇芳 劉素卿 陳振裕 江陳秀眉 陳美蘭 陳振聰 凃香 凃重光 凃秀輝 凃秀鴻 凃孋足 林素圓(即陳振華之繼承人) 陳志銘(即陳振華之繼承人) 陳志穎(即陳振華之繼承人) 陳國誠(即陳振隆之繼承人) 陳羽菲(即陳振隆之繼承人) 陳綺瑾(即陳平柳之繼承人) 陳奕瑾(即陳平柳之繼承人) 陳寬常(即陳平柳之繼承人) 陳寬聰(即陳平柳之繼承人) 江文杰地政士即陳振瑞之遺產管理人 張連峯地政士即陳平旗之遺產管理人 許淯名(即許耀勳之繼承人) 上一人之 法定代理人 許志偉 林詩怡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0月30日 所為之判決,其原、正本應更正如下:   主 文 原判決之原本及正本其中關於附表二之記載,應更正為如本裁定 之附表二。   理 由 一、按判決如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者,法院得依   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更正;其正本與原本不符者,亦同;民   事訴訟法第232條第1項定有明文。 二、查原判決原本及正本有如主文所示之誤寫,應予更正。 三、依首開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5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李言孫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用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5   日                 書記官 廖涵萱 附表二:原共有人陳牛之繼承人 編號 繼承人 編號 繼承人 1 陳淑美 37 劉陳枝美 2 陳吳小燕 38 陳巧萍 3 陳凱琦 39 陳偉倫 4 陳栢榮 40 陳碧滿 5 陳聖泓 41 陳淑綿 6 陳淳鑫 42 陳茂山 7 林鳳珠 43 陳振南 8 陳韋安 44 陳振長 9 許春蘭 45 陳盈名 10 陳春蓉 46 陳昱名 11 許文玲 47 陳俊宇 12 陳偉倫 48 劉愛美 13 陳巧萍 49 劉宇芳 14 陳羽宸 50 劉素卿 15 陳釵諒 51 劉建上 16 陳釵讓 52 沈陳貴 17 陳炳連 53 邱陳素螺 18 張陳碧霞 54 陳美鳳 19 何陳碧花 55 陳國誠 20 高惠蘭 56 陳羽菲 21 高錦鳳 57 陳振裕 22 許青山 58 陳振聰 23 許淯名 59 江陳秀眉 24 許志偉 60 陳美蘭 25 林詩怡 61 陳柯玉娟 26 許淑靜 62 陳綺瑾 27 高陳玉英 63 陳奕瑾 28 陳玉燕 64 陳寬常 29 林素圓 65 陳寬聰 30 陳志銘 66 凃重光 31 陳志穎 67 凃秀輝 32 江文杰地政士即陳振瑞 之遺產管理人 68 凃秀鴻 33 張秀雲 69 凃香 34 陳妍宇 70 凃惠珠 35 陳玉林 71 凃孋足 36 陳國文 72 張連峯地政士即陳平旗之遺產管理人

2024-12-05

CHDV-111-訴-113-20241205-3

司促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支付命令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支付命令 113年度司促字第13064號 債 權 人 渣打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禤惠儀 債 務 人 陳真維 一、債務人應向債權人給付新臺幣447,839元,及自民國113年9 月16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14.49計算之利息,暨 逾期第1期計收違約金新臺幣400元,逾期第2期計收違約金 新臺幣500元,逾期第3期計收違約金新臺幣600元,每次違 約狀態違約金最高連續收取期數為3期,並賠償督促程序費 用新臺幣500元,否則應於本命令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 ,向本院提出異議。 二、債權人請求之原因事實如附件所載。 三、債務人未於不變期間內提出異議時,債權人得依法院核發之 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5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簡豪志 註:一、嗣後遞狀均須註明案號、股別。 二、案件一經確定,本院依職權逕行核發確定證明書,債權 人勿庸另行聲請。 三、支付命令於中華民國104年7月3日(含本日)後確定者 ,僅得為執行名義,而無與確定判決有同一之效力。 四、債權人應於5日內查報債務人其他可能送達之處所,以 免因未合法送達而無效。

2024-12-05

CHDV-113-司促-13064-20241205-1

司執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執字第143000號 債 權 人 馨琳揚企管顧問有限公司            設新北巿汐止區大同路一段237號12樓             之6               法定代理人 唐明良  住同上 代 理 人 陳真蓉  住○○市○○區○○路000號9樓之1  上列債權人與債務人宋羚瑄間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強制執行法第7條第2項規定,應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 為執行行為地不明者,由債務人之住、居所所在地之法院管 轄。又聲請強制執行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 依債權人聲請或依職權得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強制執 行法第30條之1規定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自明。 二、查本件債權人聲請查詢債務人宋羚瑄之郵局開戶情形及勞工 保險投保資料,並請求執行其存款及薪資債權,屬應執行行 為地不明,應由債務人之住所地管轄,經查債務人設基隆市   ,此有個人戶籍資料在卷可查,應屬臺灣基隆地方法院管轄   ,債權人誤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聲請強制執行,於法未合,爰 依首開法條裁定如主文。 三、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官聲 明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台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 張宇芳

2024-11-28

KSDV-113-司執-143000-20241128-1

金訴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金訴字第19號 原 告 張正芳 訴訟代理人 廖宜溱律師 複代理人 劉慧如律師 被 告 高嘉羚(即林帟橙之承受訴訟人) 陳真 莊韋亭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經本院刑事庭裁定移送前來(113年度附民字第30號),本院於 中華民國113年11月13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高嘉羚、陳真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36萬5,165元,及自民 國113年2月1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新臺幣4,305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一、按當事人死亡者,訴訟程序在有繼承人、遺產管理人或其他 依法令應續行訴訟之人承受其訴訟以前當然停止;前開所定 之承受訴訟人,於得為承受時,應即為承受之聲明;他造當 事人,亦得聲明承受訴訟,民事訴訟法第168條、第175條定 有明文。被告林帟橙於民國113年9月11日死亡,原告聲明由 其繼承人高嘉羚承受訴訟(見本院卷第337、341頁),合於 民事訴訟法第175條規定,應予准許。   二、次按原告於判決確定前,得撤回訴之全部或一部,民事訴訟 法第262條第1項定有明文。查原告於本案言詞辯論前之113 年8月21日具狀撤回對何鈺田、李家和之起訴(見本院卷第1 01-102頁);於同年9月18日具狀撤回對吳智宇、潘冠維、 賴韋辰之起訴(見本院卷第289頁),該部分均已生撤回起 訴之效力。另原告與陳韋熙、洪光俞、鄭叡澤、賴麒全、蕭 啓良、呂祐全於同年10月17日本院準備程序期日達成和解( 見本院卷第379-380頁)。本院就上開部分即毋庸再為審酌 ,先予敘明。 三、另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 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 5條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查原告起訴原聲明請求被告連帶 給付新臺幣(下同)221萬2211元,及自刑事附帶民事起訴 狀繕本送達翌日起算之法定遲延利息,嗣聲明迭經變更,最 終聲明求為命被告高嘉羚(即林帟橙之承受訴訟人)、陳真 連帶給付36萬5165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最後一位被告翌 日起算之法定遲延利息,暨求為命被告莊韋亭就上開金額於 26萬2276元本息範圍內負連帶給付之責(見本院卷第407-41 7頁),核屬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與前開規定相符, 應予准許。  四、被告高嘉羚、陳真經合法通知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 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 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訴訟要旨: 一、原告主張:訴外人郭希武(綽號柯南、馬克)與真實姓名年 籍不詳綽號「白猴」(通訊軟體Telegram暱稱「Jackson麥 克白」)之人成立電信詐騙機房,於109年2月間起,先承租 臺中市○○區○○路000號「○○○時代廣場」大樓9樓(下稱○○○大 樓)為據點,並自行取名為合眾國際公司(未辦理商業登記 )。嗣轉移據點,由「白猴」提供資金,經郭希武於109年1 1月間,商請訴外人許娟婷藉訴外人許義鵬之名義,以每月6 萬3000元之代價,承租同市區市○○○路000號10樓(下稱上址 處所),並自行取名為保羅實業公司(未辦理商業登記), 發起以向居住在國外之華僑女性,先透過通訊軟體聊天獲取 對方信任後,再以投資為由騙取金錢之「假戀愛真詐財」犯 罪模式,組成詐騙機房(下稱本案機房)。由郭希武擔任現 場負責人,負責擔任面試新進人員、機房現場秩序管理、登 記及掌握人員出缺勤狀況等,進而指揮本案詐欺機房,並負 責發放薪資。復由詐騙集團其他成員持續透過網際網路,或 透過真實姓名、年籍均不詳者介紹,招募林帟橙(綽號小龍 、索龍)、陳韋熙、洪光俞、鄭叡澤(綽號阿澤、Tommy) 、何鈺田(綽號小九)、賴麒全(綽號小賴)、陳真、蕭啓 良、李家和(綽號仁傑)、呂祐全等人加入該集團(加入時 間各如附表一所示)。林帟橙、鄭叡澤與陳韋熙、洪光俞均 擔任「菁英組」之第二線人員,負責新進人員之教育訓練及 B2W(網址:https://www.b2w-ex.com/cn/index.html)、M illionyango(網址:http://www.millimoyango.com)等網 路投資平台之操作。吳智宇、何鈺田、賴麒全、李家和與潘 冠維、陳真、蕭啓良、賴韋辰、呂祐全則擔任第一線人員, 負責使用虛假身分佯與相對人交往進而詐欺取財。渠等與「 白猴」共同基於詐欺取財、隱匿特定犯罪所得去向之犯意聯 絡,由陳真等第一線成員盜用擷取自網路之俊帥男子圖片, 於109年10月16日透過交友軟體「探探」,以「Eason」為名 結識原告(外文名:DEBORAH CHANG),並佯與原告交往成 為男女朋友以取得信任,嗣即接續向原告謊稱可投資「Mili go」以從事合法之理財,該等網站均為合法網站云云,並提 供上開虛設投資網站之網址予原告,再將之轉介至林帟橙等 第二線人員,共同以不實話術引導原告投入資金,致原告陷 於錯誤,依指示為如附表二所示之匯款至上開網站提供之帳 戶,再由水房端人員以網路轉帳之方式將上開帳戶內款項轉 出。原告因而受有如附表二所示澳幣合計7萬5000元,折合 新臺幣為219萬395元之損害(詳見附表二),扣除業已和解 之郭希武、許娟婷、李家和、何鈺田、陳韋熙、洪光俞、鄭 叡澤、賴麒全、蕭啓良、呂祐全等10人(下合稱郭希武等10 人)應分擔部分,仍受有36萬5165之損害,伊自得請求林帟 橙、陳真共同對伊負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至莊韋亭雖未 直接對伊實施詐欺行為,惟莊韋亭於109年11月10日(詳如 附表一編號13所示)加入該詐騙集團擔任第一線人員,與其 他詐騙集團成員分工,並有取得報酬,自仍應就其加入後原 告所受如附表二編號5至7所示共計澳幣5萬5000元(折合新 臺幣為113萬6526元)之損害,經扣除郭希武等10人應分擔 部分之餘額26萬2276元,連帶與林帟橙、陳真負賠償責任。 爰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聲明求為判命:㈠高嘉羚(即林奕 橙之承受訴訟人)、陳真應連帶給付原告36萬5165元,及自 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繕本送達最後一位被告翌日起至清償日 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㈡莊韋亭應於前項所示金額26萬2 276元本息範圍內,與高嘉羚、陳真負連帶給付責任。 二、被告部分:  ㈠莊韋亭則以:伊於109年11月10日才加入,並未參與對原告之 詐欺犯行,不應由伊賠償等語。並答辯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㈡高嘉羚、陳真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 聲明或陳述。 參、本院之判斷: 一、按刑事訴訟判決所認定之事實,固非當然有拘束民事訴訟判 決之效力,但民事法院調查刑事訴訟原有之證據,而斟酌其 結果以判斷事實之真偽,並於判決內記明其得心證之理由, 即非法所不許(最高法院67年臺上字第2674號及49年臺上字 第929號裁判意旨參照)。是本院自得調查刑事訴訟中原有 之證據,斟酌其結果以判斷其事實,合先敘明。 二、關於高嘉羚(即林帟橙之承受訴訟人)、陳真部分:  ㈠原告主張之上開郭希武、許娟婷、林帟橙、陳韋熙、洪光俞 、鄭叡澤、何鈺田、賴麒全、陳真、蕭啟良、李家和、呂祐 全,與真實姓名年籍不詳綽號「白猴」之人,共同基於詐欺 取財之不法所有意圖,於109年10月16日透過交友軟體「探 探」,以「Eason」為名與伊結識,並佯與伊交往成為男女 朋友以取得信任,嗣接續向伊謊稱可投資「Miligo」以從事 合法之理財,該等網站均為合法網站云云,共同以不實話術 引導伊投入資金,致伊陷於錯誤,依指示為如附表二所示匯 款,因而受有損害之事實,有本院113年度金上訴字第4、27 號刑事判決及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11年度訴字第367號、112 年度訴字第600號號刑事判決在卷可稽(下合稱系爭刑事判 決,見本院卷第9-55頁、第157-219頁),並經本院調取上 開刑事案件電子卷宗核閱無訛,且高嘉羚、陳真均已於相當 時期受合法之通知,而於言詞辯論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準 備書狀爭執,依民事訴訟法第280 條第3 項準用第1 項規定 ,應視同自認,依此堪認原告此部分之主張為真。  ㈡按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違反保護他人之法律,致生損害於他人者,負賠償責任;但 能證明其行為無過失者,不在此限;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 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不能知其中孰為加害人者 亦同;造意人及幫助人,視為共同行為人,民法第184條第1 項前段、第2項、第185條第1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查郭 希武、許娟婷、林帟橙、陳韋熙、洪光俞、鄭叡澤、何鈺田 、賴麒全、陳真、蕭啟良、李家和、呂祐全,與真實姓名年 籍不詳綽號「白猴」之人,共同於上揭時間,以前述方法對 原告實施詐騙行為,致原告因而受有如附表二所示匯款之損 害,自均為共同侵權行為人,而應對原告連帶負損害賠償責 任。因此,原告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高嘉羚(即林 帟橙之承受訴訟人)、陳真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自屬有據 。  ㈢又按債權人向連帶債務人中之一人免除債務,而無消滅全部 債務之意思表示者,除該債務人應分擔之部分外,他債務人 仍不免其責任;連帶債務人相互間,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 另有訂定外,應平均分擔義務,民法第276條第1項、第280 條前段各有明文。而民法第276條第1項之規定,旨在避免當 事人間循環求償,簡化其法律關係,故於債權人向連帶債務 人中一人表示免除該債務人之全部債務時,固有上開規定之 適用;惟於債權人與連帶債務人中之一人和解,同意該債務 人為部分給付時,如和解金額低於該債務人「應分擔額」( 民法第280條),為避免其他債務人為清償後,向和解債務 人求償之金額高於和解金額,就其差額部分,應認其他債務 人亦同免其責任;反之,如和解金額多於該和解債務人之「 應分擔額」,因不生上述求償問題,該項和解自僅具相對效 力,而無民法第276條第1項之適用(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 第759號判決意旨參照)。另按因連帶債務人中之一人為清 償、代物清償、提存、抵銷或混同而債務消滅者,他債務人 亦同免其責任,此觀民法第274條規定自明。經查:  1.郭希武、許娟婷、林帟橙、陳韋熙、洪光俞、鄭叡澤、何鈺 田、賴麒全、陳真、蕭啟良、李家和、呂祐全,與真實姓名 年籍不詳綽號「白猴」之人,為共同侵權行為人,應對原告 連帶負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業經本院認定如前,則就原 告所受如附表二所示損害219萬395元,本應由其等連帶賠償 負損害賠償責任,本件復查無法律及契約另訂之內部分擔比 例,即應依民法第280條規定平均分擔義務而定其等內部分 擔比例,亦即其等內部分擔額各為16萬8492元(2,190,395÷ 13=168,492,小數點以下四捨五入)。  2.原告業已就其所受本件損害,與郭希武、許娟婷2人共同以3 5萬元和解(平均每人為17萬5000元);與何鈺田以20萬元和 解;與李家和以25萬元和解;與陳韋熙、洪光俞、鄭叡澤、 賴麒全、蕭啓良、呂祐全共同以54萬元和解(平均每人為9 萬元),並均拋棄對其等之其餘請求權,但不免除其他連帶 債務人之賠償責任等情,業據原告自承在卷(本院卷第137 頁),並有和解書、協議書、和解筆錄在卷可憑(本院卷第 57、59頁),堪認原告因和解成立而同意拋棄對郭希武等10 人之其餘請求,係免除郭希武等10人之債務,惟未免除林帟 橙、陳真及綽號「白猴」之人等其他共同侵權行為人之債務 ,即無消滅全部債務之意思。  3.原告與陳韋熙、洪光俞、鄭叡澤、賴麒全、蕭啓良、呂祐全 共同以54萬元和解,以每人平均9萬元計算,均低於其等之 應分擔額,差額各為7萬8492元,揆之前揭說明,高嘉羚、 陳真及綽號「白猴」之人就上開差額即應同免責任。另原告 與郭希武、許娟婷2人共同以35萬元和解(平均每人為17萬50 00元);與何鈺田以20萬元和解;與李家和以25萬元和解, 均高於其等之應分擔額,差額依序為6,508元、6,508元、3 萬1508元、8萬1508元(175,000-168,492=6,508,200,000- 168,492=31,508,250,000-168,429=80,508),依上開說明 ,該超過其等應分擔額部分,雖無民法第276條第1項規定之 適用,但依民法第274條規定,就其等因和解清償而消滅之 此部分債務,高嘉羚、陳真及綽號「白猴」之人亦同免責任 。  4.因此,原告得請求高嘉羚、陳真給付之金額應為37萬9443元 【2,190,395-(168,492×10)-6,508-6,508-31,508-81,508=3 79,443】。原告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僅請求高嘉羚、陳真 連帶給付365,165元,自屬有據。   三、關於莊韋亭部分:     原告主張莊韋亭加入後,伊既仍因受詐騙而為附表二編號5 至7所示匯款共計澳幣55,000元,莊韋亭自應就此部分共同 負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云云,惟為莊韋亭所否認,並以前 揭情詞置辯。而按所謂共同侵權行為,係指數人共同不法對 於同一之損害,與以條件或原因之行為。加害人於共同侵害 權利之目的範圍內,各自分擔實行行為之一部,而互相利用 他人之行為,以達其目的者。查莊韋亭雖自109年11月10日 起至同年12月15日止,加入郭武希與「白猴」所成立之詐騙 集團,擔任第一線話務手(見附表一編號13),然該詐騙集 團成員係於莊韋亭加入前之109年10月6日即對原告實施前述 詐騙行為,雖原告於莊韋亭加入後尚有如附表二編號5至7所 示匯款,但並無證據足證莊韋亭對於本件詐騙原告之行為有 所知悉,且有與其他成員透過分工合作、互相支援以完成對 原告詐欺取財之目的之情形;況且系爭刑事判決亦認共同對 原告實施詐騙行為之已到案被告為郭希武、許娟婷、林帟橙 、陳韋熙、洪光俞、鄭叡澤、何鈺田、賴麒全、陳真、蕭啟 良、李家和、呂祐全等12人,而不及於莊韋亭(見本院卷第 40頁);原告復無法提出其他證據舉證以證明莊韋亭有與郭 希武等人就本件詐騙分擔實行行為之一部,而互相利用以達 詐取原告財物目的之情形,依前揭說明,自難認莊韋亭亦為 共同侵權行為人。從而,原告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請求莊 韋亭就其所受損害其中26萬2276元部分,與高嘉羚、陳真連 帶負損害賠償責任,即屬無據,不應准許。 四、另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 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 權 人起訴而送達訴狀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 務, 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 之遲延 利息;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 律可據者 ,週年利率為百分之5 ,民法第229 條第2 項、 第233 條第 1項前段、第203條分別定有明文。本件原告對 高嘉羚、陳真之損害賠償債權,核屬無確定期限之給付,既 經原告具狀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而該起訴狀繕本於113 年1月26日送達林帟橙,於113年1月30日寄存送達陳真,有 送達證書可憑(見附民卷第79、99、101頁),被告迄未給 付,自應負遲延責任。是原告併請求自起訴狀繕本送達最後 一位被告翌日即113年2月10日起算之法定遲延利息,核無不 合,應予准許。 肆、綜上所述,原告本於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高嘉羚(即 林帟橙之承受訴訟人)及陳真連帶給付36萬5165元,及自11 3年2月1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 計算之利息,為有理 由,應予准許;其餘逾此部分之請求,則無理由,應予駁回 。又原告勝訴部分未逾150萬元,不得上訴第三審,判決後 即告確定,不生假執行問題。 伍、本件為判決基礎之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及舉證,經 本院審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列,併 予 敘明。 陸、本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經本院刑事庭依刑事訴訟 法第504條第1項規定裁定移送前來,就高嘉羚(即林帟橙承 受訴訟人)、陳真部分,依同條第2項規定,無需繳納裁判 費,惟就原告對莊韋亭所為請求部分,與刑事訴訟法第487 條第1項規定不符,此部分所補繳之裁判費4,305元(見本院 卷第377頁),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8條規定由原告負擔。附 此敘明。   柒、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爰判 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黃裕仁                   法 官 李慧瑜                   法 官 劉惠娟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上訴。                   書記官 陳文明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附表一: 編號 姓名 加入詐騙集團期間 分工 實際取得報酬 1. 郭希武(綽號馬克、柯南) 109年2月至109年12月15日止 指揮、招募 經原審法院另案判處罪刑 2. 許娟婷(綽號Emily) 109年7月6日至同年12月15日止 參與(繕打資料、採買日常用品) 140,000元(計算式:28,000元×5月=140,000元) 3. 林帟橙(綽號小龍、索龍) 109年2月10日起至同年12月15日止 參與(第二線話務手) 500,000元 4. 陳韋熙(綽號Jarry、小韋) 109年2月27日起至同年12月15日止(獲利50萬元) 參與(第二線話務手) 500,000元 5. 洪光俞(綽號小光、千尋) 109年4月6日起至同年12月15日止 參與(第二線話務手) 400,000元 4. 鄭叡澤(綽號阿澤、Tommy) 109年3月中旬起至同年12月15日止 參與(第二線話務手) 500,000元 7. 何鈺田(綽號小九、Charles、Wpc、Chen) 109年9月1日起至同年12月15日止 參與(第一線話務手) 120,000元 8. 賴麒全(綽號小賴、Tom 、Steven) 109年7月13日起至同年12月15日止 參與(第一線話務手) 150,000元 9. 陳真(綽號Simon、Xiong、Eden) 109年9月4日起至同年12月15日止 參與(第一線話務手) 90,000元 10. 蕭啓良(綽號Neil、Chi Liang、小七、馬洛斯) 109年3月12日起至同年12月15日止 參與(第一線話務手) 300,000元 11. 李家和(綽號仁傑、Wilson、Chan、Lucas Chan) 109年9月1日起至同年12月15日止 參與(第一線話務手) 120,000元 12. 呂祐全(綽號阿全、齊、Jasper) 109年5月1日起至同年12月15日止 參與(第一線話務手) 150,000元                    附表二: 編號 匯款日期 匯款金額 (澳幣) 備         註 1 109年10月19日 1,000元 2 109年10月29日 10,000元 3 109年11月4日 20,000元 4 109年11月7日 20,000元 5 109年11月10日 15,000元 6 109年11月16日 30,000元 7 109年11月23日 10,000元  合     計   97,000元 以起訴時匯率20.6641計算,為新臺幣219萬395元(20.6641×55,000=2,190,395)

2024-11-27

TCHV-113-金訴-19-20241127-3

司執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執字第57151號 債 權 人 馨琳揚企管顧問有限公司            設新北市○○區○○路○段000號12樓             之6               法定代理人 唐明良  住○○市○○區○○路○段000號12樓             之6               代 理 人 陳真蓉  住○○市○○區○○路000號9樓之1  債 務 人 羅子建  住○○市○○區○○路000號5樓之3             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理 由 一、強制執行由應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之法院 管轄;應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不明者,由 債務人之住、居所、公務所、事務所、營業所所在地之法院 管轄。強制執行法第7條第1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又依 同法第30條之1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規定,強制執行 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應依債權人聲請或依 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 二、本件債權人請求清償債務事件,債務人羅子建設籍於臺中市 ,且聲請狀內未陳報應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揆諸首揭規定 ,自應由臺灣臺中地方法院管轄,本院無管轄權,爰依職權 移送於該管法院。 三、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6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

2024-11-26

SCDV-113-司執-57151-20241126-1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訴字第506號 原 告 陳新男 陳俊吉 陳真君 陳俊友 訴訟代理人 鄭國安律師 謝孟璇律師 被 告 張德男 訴訟代理人 秦睿昀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中華民國113年10月25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聲請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  ㈠緣屏東縣○○鄉○○段0000地號土地(面積9,620平方公尺,下稱 系爭土地)為國有之原住民保留地,本由具原住民身分之被 告向屏東縣○○鄉公所(下稱○○鄉公所)承租。74年10月17日訴 外人黃招治(即原告陳新男之妻,全體原告之被繼承人)與被 告簽立「耕作權轉讓契約書」,雙方約定自75年9月1日起, 被告拋棄系爭土地之承租耕作權並賣斷移交系爭土地予黃招 治由其管理收益,黃招治嗣已依約給付被告約定之權利金新 臺幣(下同)66萬元。雙方並於系爭讓與契約第五條約定, 爾後如有放領或須辦理變更承租人名義登記等事宜,被告均 應無條件配合用印至登記完畢止;第六條約定,被告如有背 約時,須賠償黃招治上開權利金1倍數額即132萬元。此後數 十年間,黃招治即持續以被告名義向○○鄉公所承租而使用收 益系爭土地。  ㈡嗣107年間黃招治因罹病無力繼續耕作,遂由其配偶即原告陳 新男將系爭土地轉租予具原住民身分之訴外人李林志仁,雙 方約定租約為2年,及至109年間,因黃招治病況無起色,陳 新男與李林志仁乃續簽前開轉租契約,黃招治嗣於110年11 月23日病故,原告為黃招治遺產繼承人。嗣原告擬向李林志 仁索回系爭土地繼續管理使用收益時,察覺,系爭土地工寮 門鎖竟已遭李林志仁置換,並於系爭土地外圍加裝鐵絲網, 李林志仁並向原告聲稱,其業已自被告處合法受讓系爭土地 之一切權利,現已為系爭土地所有權人,李林志仁並以存證 信函通知原告陳新男,限期清除系爭土地之所有地上物,否 則將追究其侵占罪責等語。至此,原告方知被告將原已轉讓 黃招治之系爭土地耕作權利,又轉賣與李林志仁,被告並已 配合出具印鑑證明等文件,偕同李林志仁向○○鄉公所辦理系 爭土地租約權利改贈與李林志仁享有,李林志仁嗣又循原住 民保留地分配程序向○○鄉公所依法定程序申請,最終並取得 系爭土地之所有權。被告前開將系爭土地耕作權利一物二賣 情事,顯係可歸責於被告,並致有違約情事,且系爭耕作權 利轉讓契約已無從繼續履行,依兩造間關於耕作權轉讓契約 第六條違約金之約定,被告即應賠償原告即黃招治繼承人1 倍之權利金132萬元。  ㈢附帶說明者為,黃招治於74年10月17日訂立系爭耕作權轉讓 契約時,原係與被告之兄長張德明簽立書面契約(即本院卷 第23頁該紙,下稱甲契約書),嗣黃招治察覺系爭土地實係 以被告名義向○○鄉公所承租,為保障權益並釐清事實,乃復 要求被告另簽立內容、日期相同之書面契約1紙(即本院卷第 25頁該紙,下稱乙契約書),並要求被告應於甲契約書上亦 簽名、捺指印。從而,縱然甲契約書上係以黃招治與張德明 為原立約人,惟尚無礙被告應依甲、乙契約書內容履約之義 務,原告本件自得依兩造間系爭耕作權轉讓契約約定,請求 被告如數給付違約金等語。  ㈣並聲明:①被告應給付原告132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周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②願供擔 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則以:  ㈠緣伊之兄長即訴外人張德明為公務員,因無從直接承租系爭 土地,且因伊具有自耕農身分,張德明遂委請伊出名作為系 爭土地承租人,伊本非系爭土地之耕作權利人,系爭讓與契 約係張德明自行與黃招治簽立,與伊無涉。嗣黃招治因發現 系爭土地係張德明以伊之名義向鄉公所承租,遂要求伊亦應 補簽立另紙「耕作權利轉讓契約書」(即乙契約書),惟此節 亦係當年配合伊之兄長張德明辦理而與伊無涉。況系爭乙契 約書內容亦與張德明、黃招治間簽立之甲契約書約定條款不 盡相符,其上並無違約金條款約定。從而本件縱然被告有違 反乙契約書約定而將系爭土地耕作權利轉讓與李林志仁,惟 基於債之相對性,伊既非張德明、黃招治間甲契約書當事人 ,原告自無從以甲契約書為據,主張伊負給付違約金132萬 元之責。  ㈡原告固執張德明、黃招治間簽立之系爭甲契約書主張,伊亦 有於甲契約書上簽名、捺指印,自亦為甲契約書之當事人而 應負契約責任云云。惟查,前開簽名、捺指印均非伊本人所 為,伊亦無從知悉係何人以伊之名義簽名、捺指印於其上, 伊否認系爭甲契約書內容與伊有關,此部分自應由原告負舉 證之責。  ㈢又系爭土地嗣於111年間雖變更土地所有權人為李林志仁,惟 此應係李林志仁自行循法定程序向政府申辦認領取得,伊並 不清楚過程,伊僅知道當年李林志仁有跟伊說要申請風災補 助之類,伊即配合李林志仁辦理,伊並無一個權利二賣情事 ,否認原告前揭主張等語。  ㈣並聲明:①原告之訴駁回。②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 告免為假執行。 三、經查:  ㈠兩造於本件審理中,就下列事實並無爭執,且有卷附「耕作 權轉讓契約書」影本2紙(即甲、乙契約書,本院卷第23至25 頁)、原告陳新男與李林志仁間「芒果園租賃契約書」影本1 紙(本院卷第33頁)、系爭土地公務用謄本及屏東縣枋寮地政 事務所111年枋登字第26760號申請登記案卷(本院卷第107至 128頁)、被告自81年7月20日起與○○鄉公所訂立之系爭土地 歷年租約影本(本院卷第129至160頁)、○○鄉公所提出之李林 志仁申請分配取得系爭土地所有權案卷影本(本院卷第175至 224頁)等可稽,以下所列自堪信為真:   ⒈系爭土地為原住民保留地,所有權人原為中華民國,嗣於1 11年7月4日由李林志仁依法定程序申請分配取得所有權而 單獨所有。   ⒉系爭土地自81年7月20起即由被告以自己名義向○○鄉公所承 租,雙方賡續續約多次,直至110年7月19日,經被告將前 開租約權利贈與李林志仁後,改由李林志仁向○○鄉公所承 租系爭土地,直至李林志仁取得土地所有權。   ⒊系爭甲契約書書立日期為74年10月17日,契約書首段當事 人欄位,於出讓權利人即乙方,係登載為張德明1人,契 約書末段當事人簽名欄,則分別有張德明、被告及黃招治 之簽名,被告簽名下方並有捺指印。惟被告否認上開張德 男簽名、指印係其所為。   ⒋系爭乙契約書書立日期同為74年10月17日,契約書首段當 事人欄位,於出讓權利人即乙方,係登載為被告1人,契 約書末段當事人簽名欄,則僅有被告與黃招治之簽名,被 告有於簽名下方用印。兩造不爭執此份契約書之真正。   ⒌原告陳新男於109年12月12日曾與李林志仁就系爭土地耕作 權利,簽立「芒果園租賃契約書」1紙,租期自109年8月 起迄114年8月共5年。  ㈡從而,本件爭點應為:原告主張被告應依系爭耕作權轉讓契 約書第六條約定,給付原告違約金132萬元,是否有據? 四、本院之判斷:  ㈠原告主張被告應依系爭耕作權轉讓契約書(含甲、乙契約書) 內容負責,應負舉證責任:   ⒈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 任。」、「私文書應由舉證人證其真正。但他造於其真正 無爭執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前段、第357 條分別定有明文。原告主張,系爭耕作權轉讓契約有甲、 乙2紙,其上俱有被告簽名,足認被告應依2紙契約所載內 容負責,此係有利原告之事實,復被告否認甲契約書為其 簽名捺指印而與伊有關,原告就此自應負舉證之責。案經 本院依原告聲請,蒐集被告字跡、指紋等資料,與系爭甲 契約書原本送請法務部調查局鑑定真偽,係據該局於113 年4月18日以調科貳字第11303135930號函覆知本院略以: 「因參考資料不足而無從鑑定」等語(本院卷第271頁參照 )。則系爭甲契約書上是否確實有被告之真實簽名?被告 是否當年確有同意承擔甲契約書約定條款責任?已生疑義 。又觀以系爭甲契約書內容首段抬頭部分,係載明以黃招 治、張德明為締約人,其上並無被告名義,並原告亦自陳 ,初始係以張德明為締約對象而非被告(本院卷第300頁審 理筆錄參照),上情相互以參,並無不符,則系爭甲契約 書如經排除末段簽名欄之被告名義簽名、指印後(因不能 證明簽名、指印為真),通篇難認與被告相關,亦即,被 告並非系爭甲契約書上明載應負責之人,首堪認定。   ⒉原告另執系爭乙契約書1紙主張,甲、乙契約書內容大致相 符,且被告亦未否認系爭乙契約書為其親簽,則甲、乙2 紙契約書應相互參照,而認被告於簽立系爭乙契約書之時 ,實同意承擔系爭甲契約書所載之條款內容,並同意為其 兄張德明承擔甲契約書責任云云。惟經細繹系爭乙契約書 所載,雖主旨亦說明:「被告同意以66萬元價金讓與系爭 土地耕作權與黃招治」、「日後系爭土地如有放領或需要 變更承租人名義時,被告應無條件負責至登記完畢之蓋章 義務」等節,然尚無從勾稽此一契約書與系爭甲契約書間 關聯,又系爭甲契約書內容亦無隻字片語提及系爭乙契約 書存在,且系爭乙契約書之當事人亦僅為黃招治與被告2 人,張德明並非乙契約之當事人,從而2紙契約書依其內 容,並無不能解讀為2獨立存在契約之空間,原告援此主 張被告同應為系爭甲契約書約定條款內容負責,實嫌跳躍 ,難以逕採。   ⒊綜上,本件依原告舉證程度,僅堪認被告應就系爭乙契約 書約定條款內容負責;至就系爭甲契約書約定內容,被告 尚不負契約責任,堪可採認。  ㈡系爭甲、乙契約書約定意旨雖有重疊,但內容未盡相符,且 系爭乙契約書並無違約金條款之約定:   查系爭2紙契約書經本院細繹其內容,雖約定意旨大致相符 ,即均由出讓人將系爭土地耕作權以66萬元金額出讓與黃招 治,且於日後有放領或需辦理承租人名義變更登記時,出讓 人應無條件配合權利人黃招治至辦理登記完畢時止,有如前 述;惟2紙契約書仍有下列主要出入:①締約主體不同:系爭 甲契約書係由張德明與黃招治為讓與人、受讓人而簽立;系 爭乙契約書則以被告、黃招治為締約之當事人;②有無違約 金條款約定不同:系爭甲契約書第六條有約明,於張德明如 有背約時,願將向黃招治受領之谷金(66萬元)再加1倍(132 萬元)賠償與黃招治,而如係黃招治違約時,則已交付張德 明之谷金願由張德明沒收之;系爭乙契約書則全無相同或其 他任何關於違約金約定。  ㈢被告依債之相對性抗辯本件毋庸依系爭甲契約書第六條違約 金條款負責,尚屬有據:   揆依首揭說明,系爭甲契約書固以第六條約定,出讓權利人 如有違約時,應負給付權利金1倍即132萬元違約金與受讓人 ,惟相同之違約法律效果,則未據約明於系爭乙契約書內。 又本件未能據原告舉證證明被告同應就系爭甲契約書約定內 容負責迭說明如上,基於債之相對性(即系爭甲契約書係書 立於黃招治、張德明間,與被告無涉),本件縱認被告確有 可歸責之處致未能履行系爭耕作權讓與契約義務,原告亦無 從逕引系爭甲契約書第六條約定,主張被告給付132萬元違 約金。  ㈣附帶說明者為,依系爭乙契約書第三條約定意旨,被告確實 有義務於系爭土地放領時,配合黃招治或其繼承人即原告辦 理申請登記為權利人,乃被告竟依李林志仁所請,於110年7 月19日將系爭土地承租契約權利改贈與李林志仁(本院卷第1 92頁參照),終致李林志仁取得系爭土地所有權,被告亦無 從繼續履行交付系爭土地耕作權利與原告義務,自有違約情 事無訛。又被告本件答辯,前後亦有重大矛盾之處,如112 年10月20日初次調解時,被告竟稱,不知有系爭土地存在也 未曾與原告締約(本院卷第59頁調解紀錄表參照),嗣於112 年11月21日答辯狀又陳稱,不否認系爭乙契約書為真之事實 (本院卷第92頁參照);況依卷附110年7月19日被告親自用印 之贈與書、印鑑證明等件(本院卷第192、194頁),堪認被告 係將系爭土地耕作權利贈與李林志仁,且依被告年紀、智識 及社會經驗,實難諉稱不知上開作為之法律上意義,乃竟同 意用印,復於本件審理中又辯稱不知其情云云,與常情未符 ,實非可採。惟本件原告既係依系爭甲契約書條款約定請求 被告給付違約金,被告並不受前開違約金約定條款拘束已說 明如前,本院即無從逕命被告如數給付132萬元違約金。 五、綜上所述,原告未能證明被告受有系爭耕作權轉讓契約之甲 契約書條款之拘束,起訴請求依系爭甲契約書第六條約定, 命被告給付原告132萬元違約金,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 起迄清償之日止之法定利息,即無從准許,起訴應予駁回。 又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假執行聲請自無所附麗,亦應駁回。 六、本件判決基礎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調查 ,核與本件判決結果無礙,爰不再逐一論述,併此敘明。 七、結論:原告之訴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78條,判決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2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曾士哲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其未 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狀(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2  日                書記官 陳恩慈

2024-11-22

PTDV-112-訴-506-20241122-1

監宣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監護宣告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監宣字第720號 聲 請 人 丙○○ 相 對 人 戊○○○ 關 係 人 乙○○ 丁○○ 甲○○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監護宣告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宣告戊○○○(女,民國00年0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 000000000號)為受監護宣告之人。 二、選定丙○○(男,民國00年0月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 000000號)、丁○○(男,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 編號:Z000000000號)為受監護宣告之人之共同監護人。 三、指定乙○○(男,民國00年0月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 000000號)為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 四、程序費用由受監護宣告之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之母相對人戊○○○因罹患失智症 ,致不能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或不能辨識其意思表示 之效果,已達受監護宣告之程度,為此檢附親屬系統表、戶 籍謄本、病症暨失能診斷證明書等件為證,聲請宣告相對人 為受監護宣告之人,併為其選定監護人,及會同開具財產清 冊之人。 二、本院之判斷: (一)按對於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不能為意思表示或 受意思表示,或不能辨識其意思表示之效果者,法院得因 本人、配偶、四親等內之親屬、最近一年有同居事實之其 他親屬、檢察官、主管機關或社會福利機構之聲請,為監 護之宣告,民法第14條第1 項定有明文。又受監護宣告之 人應置監護人。法院為監護之宣告時,應依職權就配偶、 四親等內之親屬、最近一年有同居事實之其他親屬、主管 機關、社會福利機構或其他適當之人選定一人或數人為監 護人,並同時指定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法院為前項選 定及指定前,得命主管機關或社會福利機構進行訪視,提 出調查報告及建議。監護之聲請人或利害關係人亦得提出 相關資料或證據,供法院斟酌。法院選定監護人時,應依 受監護宣告之人之最佳利益,優先考量受監護宣告之人之 意見,審酌一切情狀,並注意下列事項:一、受監護宣告 之人之身心狀態與生活及財產狀況。二、受監護宣告之人 與其配偶、子女或其他共同生活之人間之情感狀況。三、 監護人之職業、經歷、意見及其與受監護宣告之人之利害 關係。四、法人為監護人時,其事業之種類與內容,法人 及其代表人與受監護宣告之人之利害關係,民法第1110條 、第1111條、第1111條之1 亦有相關規定。 (二)本院參酌鑑定人所出具之鑑定報告,認相對人確有受監護 宣告之必要:    本件鑑定人黃暉芸醫師鑑定之結果,認為:相對人口語表 達能力明顯缺損,在長、短期記憶力皆明顯減退,對於常 見物品與身體部位皆無法命名,對於少部分生活用品尚可 以肢體展現功能用途,在時間、地點與人之定向感上有明 顯障礙,常無法識得家人、無法分辨當下日期與正確指認 自身所處地點,無法進行日常事務判斷與問題解決,亦無 法處理財務、購物等任務,難以從事居家嗜好活動;大多 時候需要看護餵食,如廁需使用尿布或定時由看護帶至廁 所如廁,在更衣與洗澡上皆仰賴看護大量全程協助。綜合 以上所述,相對人之個人生活史、疾病史、現在病況、身 體檢查、心理衡鑑結果及精神狀態檢查結果,認為目前相 對人因重度認知障礙症,致其為意思表示、受意思表示和 辨識其意思表示效果之能力已達完全不能之程度,可為監 護之宣告等情,有鑑定人即財團法人臺灣省私立臺北仁濟 院附設新莊仁濟醫院黃暉芸醫師出具之113年7月15日精神 鑑定報告書在卷可稽。本院綜上事證,認本件聲請對相對 人監護宣告應有理由,故予准許。 (三)為相對人最佳利益考量,本院選定聲請人為相對人之監護    人,指定關係人為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   ⒈查相對人配偶、女兒陳○真、陳○惠已死亡,最近親屬有2名 子女即聲請人丙○○、關係人丁○○、孫子女乙○○、林○哲、 甲○○、林○祐、林○賀,有親屬系統表及相關人之戶籍謄本 在卷可參。   ⒉本院為查明上開相對人親屬對於本件監護宣告及關於相對 人監護人之意見,經本院囑請新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簡明 山社會工作師事務所對聲請人、相對人、乙○○、丁○○、甲 ○○進行訪視,訪視結果略以:案次子(即聲請人丙○○)表 示案主目前除無法講話、失智情況日漸加重情況外,其他 健康情形尚可,未來的居家照顧仍交由外籍看護及其本人 或案家人輪流照顧。但堅持需有外籍看護協助照顧的前提 下,才同意與案長子一同輪流分攤照顧案主;案次子表示 案長子(即關係人丁○○)照顧案主期間,未能與案主住在 同一樓層,由於案主個人單獨於一樓居住,因進出廁所有 高低差,不便於使用而曾致使案主無力如廁,而發生將糞 便放置房間且發出異味之情事;案次子也多次要求案長子 進行廁所環境的改善,但未達成共識;有關案主的財務規 劃管理部分,案次子表示想將案主的全部存款用於案主之 日常生活費、雇用外籍看護費及相關醫療等部份,未來若 有不足部份其希望案家人能共同分攤。案長子表示希望案 主能在案子家(案長子及案次子二家)中獲得好的照顧並 安老終生,其期待未來能維持前年案家人的共識即每個月 輪流照顧1次,若需要雇用看護協同照顧,其希望必要時 再雇用台灣看護較令其安心,另表示案主失智前,其會協 助案主提領生活所需費用,有關案主的財務規劃管理部分 ,其計畫將相對人的全部存款用於相對人的日常生活費用 、雇用看護費及相關醫療等部分,若有不足部分則由家人 共同分攤。案次孫(即關係人乙○○)表示未來希望案主能 在案子家(案長子及案次子二家輪流),在外籍看護協同 照顧下安老终生;有關案主的財務規劃管理部分,作法與 看法和案次子相同。案外孫(即關係人甲○○)表示尊重案 長子、案次子的照顧作法及想法,有關案主的財務規劃管 理部分,尊重案長子、案次子的作法與看法。評估案次子 對於擔任監護人有一定程度的瞭解,針對其意願、監護行 為、與他人溝通、理解認知的能力、監護環境(包括必要 時需陪同案主就醫等、身心健康尚可)等方面綜合考量, 評估其具擔任監護人的意願及部份能力,惟案長子不同意 案次子擔任監護人,然可接受與案次子共同擔任監護人。 案次孫(即乙○○)對於擔任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人有一定程 度的瞭解,針對其意願、與他人溝通、理解認知的能力、 身心健康等方面綜合考量,評估其具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 人的意願及相對能力,惟案長子不同意其擔任會同開具財 產清冊之人等情,此有新北市政府社會局113年7月19日新 北社工字第1131425420號函暨所附成年監護訪視調查評估 報告附卷可參(見本院卷第167頁至第176頁)。   ⒊本院當庭詢問聲請人、丁○○對於相對人照顧方式之想法, 丁○○答稱:如果之後媽媽恢復輪流到我跟聲請人家中各住 一個月,我願意支出媽媽在我家那一個月的外勞費用等語 ,聲請人亦陳稱:同意讓外勞一個月輪流到我家、丁○○家 中照顧相對人,媽媽在丁○○住的那一個月,由丁○○支應外 勞薪水及照顧費用。我們是直接給外勞現金,請他簽收, 一個月給2萬多元。我們有一張薪資表,外勞每個月領多 少錢,會記在表上,外勞領了薪水,我們會請他在表上簽 名,那個表是由我們保管,我在交接媽媽時,會一併把薪 資表交接給丁○○等語(見本院卷第212至第213頁)。   ⒋依上調查,可知聲請人與丁○○均有擔任相對人監護人之意 願,而聲請人與丁○○過往均曾參與相對人之照顧事務,對 於相對人之事務參與有相當程度之瞭解,聲請人與丁○○前 曾達成協議每月輪流照顧相對人,現均同意未來以此方式 繼續照顧相對人,故宜由聲請人、丁○○共同擔任監護人, 以收相互監督、制衡之效,並維護相對人最佳利益,爰依 上揭規定,選定聲請人及丁○○為相對人之共同監護人。   ⒌併參酌乙○○為相對人之孫子,關心相對人監護事務,並同 意擔任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人,認由其擔任會同開具財產清 冊之人,亦屬適當,故指定乙○○為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 。 三、注意事項:   成年人之監護,除本節有規定者外,準用關於未成年人監護 之規定,民法第1113條定有明文;又監護開始時,監護人對 於受監護人之財產,應依規定會同遺囑指定、當地直轄市、 縣(市)政府指派或法院指定之人,於二個月內開具財產清 冊,並陳報法院。前項期間,法院得依監護人之聲請,於必 要時延長之。於前條之財產清冊開具完成並陳報法院前,監 護人對於受監護人之財產,僅得為管理上必要之行為。民法 第1099條、第1099條之1 亦有明示。是以聲請人、丁○○經裁 判選定為監護人後,依民法第1113條準用同法第1099條之規 定,應於監護開始時,對於相對人之財產,會同關係人乙○○ 於2 個月內開具財產清冊並陳報法院。 四、結論:本件聲請有理由,故裁定如主文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8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周靖容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8  日                書記官 鄭淑怡

2024-11-18

PCDV-113-監宣-720-20241118-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