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詹駿鴻

共找到 64 筆結果(第 61-64 筆)

重抗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

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重抗字第4號 抗 告 人 黃春梅 鍾文琴 相 對 人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 法定代理人 曾國基 上列當事人間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事件,抗告人對於中華民國11 3年8月16日臺灣花蓮地方法院113年度補字第172號所為訴訟標的 價額核定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 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所有之利益為準,民事訴訟法第 77條之1第2項定有明文。又所謂交易價額,應係指客觀之市 場交易價額而言。故當事人請求房地所有權移轉登記者,其 訴訟標的之價額,應以該房地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再訴 訟標的價額,為法院於每一審級應依職權調查核定之事項, 不受當事人主張或另案訴訟裁判所拘束(最高法院109年度 台聲字第1343號民事裁定參照)。次按土地公告現值係直轄 市及縣(市)政府依平均地權條例第46條規定每年所公告之 土地現值,自非不得以政府機關逐年調整之公告現值,認與 市價相當,而為核定訴訟標的價額之參考(最高法院109年 度台抗字第1178號裁定參照)。 二、經查:抗告人起訴先位聲明請求相對人應將花蓮縣○○鎮○○○○ 段00地號土地、同段OO地號土地(下合稱系爭土地)之所有 權移轉登記予抗告人鍾文琴;備位聲明則請求相對人應將系 爭土地之所有權移轉登記予抗告人黃春梅(原審卷第13頁)。 依抗告人上述聲明,其等因本件訴訟勝訴可得利益為取得系 爭土地所有權全部,依前述最高法院裁定意見,即應以本件 起訴時系爭土地之交易價值為準,且不受當事人主張或另案 訴訟裁判所拘束。準此,原審法院依系爭土地113年1月之公 告現值即每平方公尺新台幣(下同)550元(原審卷第81、83 頁),核定訴訟標的價額為10,263,550元,即與前述最高法 院裁定認為可以依公告現值做為訴訟標的價額核定參考之意 見相符,並無不當。況系爭土地屬國有土地,依一般常情, 亦應無通常市場交易行情可供參考。 三、抗告人雖先於原審主張應依每平方公尺120元之公告現值(即 90年之公告現值,本院卷第21、23頁),計算訴訟標的價額 為2,239,320元(原審卷第22頁),嗣抗告後主張應以系爭土 地99年公告現值,每平方公尺130元計算交易價額(本院卷第 17頁);或應比照102年黃春梅對相對人所提前案中,經最高 法院103年度台抗字第1108號裁定發回後,依省府計價方式 計算之每平方公尺194元,計算交易價額(本院卷第8頁),及 應依黃春梅於108年在原審對相對人所提另案(案分108年度 訴字第380號)之訴訟標的價額核定方式(本院卷第17頁)核定 本件訴訟標的價額為3,172,370元(同上卷頁),但因抗告人 之上項主張,與前述最高法院裁定表示,法院核定訴訟標的 價核不受前案及當事人主張拘束之意見不符,而難以採取。 四、綜上,原裁定就訴訟標的價額之核定並無違誤,抗告人指摘 原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有誤,求為廢棄改判,為無理 由,應駁回其抗告。 五、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4  日 民事第二庭審判長法 官 陳真真 法 官 劉雪惠 法 官 詹駿鴻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除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外,不得再抗告。如提起再 抗告,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向本院提出 再抗告狀(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並繳納再抗告費 新臺幣1千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4  日 書記官 徐錦純

2024-10-14

HLHV-113-重抗-4-20241014-1

重上更一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

返還股票等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重上更一字第3號 上 訴 人 黃衍祥(黃彥一之承受訴訟人) 黃衍禎(黃彥一之承受訴訟人) 黃曾麗香(黃彥一之承受訴訟人)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甯維翰律師 上 訴 人 葉芸桑 訴訟代理人 熊克竝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股票等事件,兩造對於中華民國110年4月 30日臺灣花蓮地方法院109年度重訴字第12號第一審判決各自提 起上訴,黃衍祥、黃衍禎、黃曾麗香並為訴之追加,經最高法院 第1次發回更審,本院於113年9月18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 主 文 原判決關於命上訴人葉芸桑給付部分及該部分假執行之宣告,暨 命上訴人葉芸桑負擔訴訟費用部分之裁判均廢棄。 上開廢棄部分,上訴人黃衍祥、黃衍禎、黃曾麗香在第一審之訴 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上訴人黃衍祥、黃衍禎、黃曾麗香之上訴、追加之訴及假執行之 聲請均駁回。 第一審關於命上訴人葉芸桑負擔訴訟費用部分;第二審、追加之 訴及發回前第三審訴訟費用由黃衍祥、黃衍禎、黃曾麗香連帶負 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上訴人黃衍祥、黃衍禎、黃曾麗香(下稱黃衍祥3人)之被繼 承人黃彥一(原上訴人)提起第三審上訴後,於民國OOO年OO 月O日死亡,黃衍祥3人已向最高法院具狀聲明承受訴訟,並 經最高法院核准,應由黃衍祥3人為黃彥一之承受訴訟人。 貳、實體部分: 一、上訴人黃衍祥3人主張:伊等被繼承人黃彥一於97年間,為 取得○○○生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公司)董事職位,委由葉 芸桑,於98年3月20至24日,為其買進○○○公司股票共計200 張(20萬股,下稱系爭股票),並借用葉芸桑名義登記,黃 彥一於107年12月20日,向葉芸桑終止借名登記契約。又葉 芸桑為於其自有花蓮縣○○鄉○○段000000地號土地上興建房屋 (下稱系爭房屋),向黃彥一借貸新臺幣(下同)2,105萬 元(下稱系爭款項)支付工程款,黃彥一於104年12月29日 至105年10月20日期間如數交付,嗣於107年12月20日催告葉 芸桑於1個月內返還未還等情,爰依民法第179條、第541條 、第478條、信託法第65條第2款及借名登記契約終止後之法 律關係,求為命葉芸桑給付㈠系爭股票;㈡系爭款項,及自10 8年1月2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利息之判決。 嗣於前審追加主張:葉芸桑於借名登記、信託契約終止後, 於108年7月26日、109年7月31日、110年9月2日各受領系爭 股票之股利110萬9,388元、109萬6,636元、125萬2,982元, 計345萬9,006元(下稱系爭股利),無法律上原因等情,依 民法第181條本文、第958條規定,追加請求葉芸桑給付系爭 股利,並加付自受領股利次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 計算之利息。 二、上訴人葉芸桑則以:伊為黃彥一之女友,協助黃彥一經營事 業長達二、三十年,未婚無子女,系爭股票是黃彥一為獎勵 及照顧伊之生活贈與,非基於借名登記,伊得保有系爭股票 及股利。系爭款項則是黃彥一為興建系爭房屋贈與伊以照顧 伊退休生活所支出之工程款,非借款,就系爭股利亦應屬伊 所有,無不當得利等語,資為抗辯。 三、原審為葉芸桑部分敗訴之判決,兩造均提起上訴,黃衍祥3 人並為訴之追加,經本院以110年度重上字第6號判決駁回兩 造上訴,並准許黃衍祥3人追加之訴及為假執行、免假執行 之宣告。兩造就不利其等部分均提起第三審上訴,經最高法 院全部發回更審。黃衍祥3人上訴聲明:原判決不利於其等 部分廢棄,上廢棄部分葉芸桑應給付2,105萬元,及自108年 1月21日起算之法定遲延利息;葉芸桑應給付345萬9,006元 ,及自受領股利次日起之法定遲延利息,並均願供擔保請准 宣告假執行。對葉芸桑上訴,答辯聲明:上訴駁回。葉芸桑 上訴聲明:原判決不利於其部分廢棄,上廢棄部分,黃衍祥 3人第一審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對黃衍祥3人上訴及 追加之訴,答辯聲明:上訴及追加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 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 四、不爭執事項:   ㈠系爭股票部分: 1.葉芸桑於98年3月20日、3月23日、3月24日以其設於○○證券 之帳戶分批買進○○○公司股票(共計37筆)200張共200,000 股。上開日期買股應付金額依序為1,542,939元、202,887元 、2,139,834元,於同年月23日、24日、25日自黃彥一設於○ ○銀行內湖分行之帳戶轉帳相同金額予葉芸桑。 2.王素貞於98年3月23日、3月24日合計買入○○○公司股票258張 ;黃衍祥於98年3月17日、3月18日、3月20日、3月25日合計 買入○○○公司股票659張,黃衍禎於98年3月26日買入○○○公司 股票50張。○○生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生技公司)於98年 2月5日至98年3月18日購入之○○○公司股票如原審卷一第511- 518頁所示。○○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投資公司)於99 年5月25日起購入之○○○公司股票如原審卷一第533-539頁所 示。  3.前項葉芸桑、王素貞、黃衍祥、黃衍禎、○○生技公司及○○投 資公司買入○○○公司股票之日期、張數及價格,均由王素貞 紀錄於其Excel檔案內,葉芸桑部分如本院卷一第301 頁、 王素貞部分如本院卷一第303頁、黃衍祥部分如本院卷一第2 97頁、黃衍禎部分如本院卷一第299-300頁、○○生技公司部 分如本院卷一第295-296頁、○○投資公司部分如本院卷一第3 05-306頁。  4.黃衍禎、王素貞、葉芸桑、黃衍祥名下自99年至107年均有 賣出及買進○○○公司股票之情形。依據○○○公司之紀錄,其等 自99年逐年依序至107年持有之○○○股數為,黃衍禎:568,00 0股、549,000股、519,000股、336,000股、172,000股、172 ,000股、172,000股、172,000股、172,000 股;王素貞:11 0,000股、109,000股、101,000股、84,000股、84,000股、8 6,000股、90,000股、91,000股、91,000股;葉芸桑:200,0 00股、200,000股、215,000股、149,000 股、142,000股、1 46,000股、179,000股、180,000股、180,000股;黃衍祥:6 47,000股、534,000股、26,000股、0 股、0股、15,000股、 12,000股、18,000股、13,000股。  5.○○生技公司、○○投資公司之轉帳傳票最終均由黃彥一簽核。  6.98年3月20日至24日間,葉芸桑名下尚有超過美金50萬元, 約合1,700萬元的資金,該資金係黃彥一借用葉芸桑之○○ 銀行帳戶存放,葉芸桑無權自行動用。  7.黃彥一於98年6月19日起至107年6月25日止擔任○○○公司之董 事,其於○○○公司每年領取之董監酬勞計算方式為:以該公 司通過之盈餘分配表「董事監察人酬勞總數」乘上「黃彥一 董事家族(即黃彥一和「他人」總持股數)」除以「全部董 事監察人家族成員持股數」後進行分配。上述之「他人」為 黃衍禎、王素貞、葉芸桑、○○生技、○○投資、邱柏鈞、葉子 靜、黃衍祥,其等於99年至107年持有的○○○公司股數如原審 卷一第219頁所示。 8.黃彥一(107年2月1日經士林地院為○○○○)之監護人黃衍祥於1 07年12月20日以存證信函(台北西松郵局存證號碼:001887 ,下稱系爭存證信函1)主張並終止黃彥一與葉芸桑間就系 爭股票之借名登記法律關係。 ㈡系爭款項部分: 1.系爭房屋於106年4月28日建築完成經核發使用執照,於106 年7月11日完成第1次登記,所有權人為葉芸桑。王素貞並未 參與系爭房屋之規劃、議約等程序。 2.系爭房屋由○○營造有限公司興建,業務承辦人為陳威霖。 3.黃彥一設於○○銀行之帳戶於104年12月29日轉帳380萬元、10 5年5月16日轉帳690萬元、105年8月16日轉帳345萬元、105 年10月12日轉帳345萬元、○○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設於○○銀行 的帳戶於105年10月20日轉帳345萬元給葉芸桑,共計2,105 萬元,用以支付系爭房屋之工程款。 4.黃彥一之監護人黃衍祥於107年12月19日以存證信函(台北 西松郵局存證號碼:OOOOOO,下稱系爭存證信函2)主張上 開2,105萬元係屬消費借貸款,並請求葉芸桑於函到之日起1 個月返還,系爭存證信函2於107年12月20日送達葉芸桑。 ㈢系爭股利部分:葉芸桑於108年7月26日、109年7月31日、110 年9月2日經○○○公司依其持有之股數,分別取得股利1,109,3 88元、1,096,636元、1,252,982元,總計3,459,006元。 五、本院判斷: 黃衍祥3人主張其等被繼承人黃彥一與葉芸桑就系爭股票有 借名登記、信託之法律關係,其等已合法終止,就系爭款項 有消費借貸法律關係,就系爭股利有不當得利之法律關係, 為葉芸桑否認,並辯稱系爭股票及系爭款項均屬黄彥一所贈 ,所領系爭股利非不當得利等語,經查: ㈠系爭股票部分:  1.關於借名登記:  ⑴按借名登記契約,係當事人約定一方將自己之財產以他方名 義登記,而仍由自己管理、使用、處分,他方允就該財產為 出名登記之契約,其成立側重於借名者與出名者間之信任關 係,在性質上應與委任契約同視,倘其內容不違反強制、禁 止規定或公序良俗者,應賦予無名契約之法律上效力,並類 推適用民法委任之相關規定(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197 2號判決意旨參照)。借名登記契約固非法定要式契約,惟 若當事人間並未訂立書面契約以保留證據,則借名人僅得就 客觀事實舉證,例如何人出資、何人使用收益系爭財產並繳 納稅捐及費用、何人執有該財產之證明文件如所有權狀等等 ,以證明其與登記名義人間確有借名登記之合意存在。再按 「借名登記係契約行為,原告主張借名登記關係存在,應就 借名登記契約確已成立之事實,負舉證責任,若其先不能舉 證,則被告就其抗辯事實即令不能舉證,或其所舉證據尚有 疵累,亦應駁回原告之請求。亦有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 第786號裁定意旨可供參照。本件黃衍祥3人主張主張黃彥一 與葉芸桑就系爭股票成立借名登記之法律關係,為葉芸桑所 否認,依上開說明及民事訴訟法第277條本文規定,應由黃 衍祥3人就兩造間有借名之法律關係,負舉證之責。  ⑵查,黃衍祥3人固主張葉芸桑為免○○○公司股票股價波動,增 加黃彥一購入系爭股票之成本,故分37筆由黃彥一所匯款項 買入系爭股票,葉芸桑僅為名義所有人,並以股票交易明細 (原審卷一第333-335頁)、○○○公司109年8月17日(109)○總發 字第OOO號函文(同上卷第217-219頁)、證人王素貞之證言( 同上卷第391-394頁、本院卷一第242-245頁)及王素貞所提 資料(本院卷一第291-336頁、卷二第9-147頁;)、黃衍祥之 證言(同上卷第398-401頁、本院卷一第241-242頁)等為證。 但查:  ①系爭股票係由葉芸桑名下之○○證券帳號分37筆買入,且買入 之資金係由黃彥一所提供等情,固為兩造所不爭執,但該客 觀買入之情況,至多僅能認定購買系爭股票之資金係由黃彥 一所提供,在沒有辦法排除黃彥一提供購買系爭股票資金予 葉芸桑,有基於借名以外之其他法律關係之情況下,並無法 僅依黃彥一提供購買系爭股票之資金,逕認兩造間有借名之 法律關係。黃衍祥3人雖主張購買系爭股票時,葉芸桑銀行 帳戶內另有黃彥一匯入之現金超過1千7百萬元(本院卷二第3 41頁),但葉芸桑銀行帳戶內縱另有存款,亦不得僅依該存 款之事實,認定系爭股票係黃彥一基於借名之法律關係,以 其所有之資金經葉芸桑之○○證券帳戶購入。  ②依黃衍祥3人所提之台灣士林地方法院OOO年度○○字第OOO號民 事裁定(原審卷一第67-69頁),黃彥一係於105年10月因缺氧 性腦病變而受○○○○,距黃衍祥以黃彥一監護人地位提起本件 訴訟之109年3月30日(原審卷一第11頁),已3年有餘,無法 確認黃彥一於原審提起本件訴訟,係其真意。另葉芸桑於本 件訴訟表明其為黃彥一之女友一節,黃衍祥3人並不曾爭執 ,且與證人陳基財(即黃彥一之司機)於原審結證:我認識他 們時,他們(指黃彥一與葉芸桑)在一起30幾年了(原審卷二 第24頁);證人蔡堆(即黃彥一與葉芸桑共同之友人)於原審 結證稱:兩造(指黃彥一與葉芸桑)的關係,不僅止於老闆與 員工(原審卷一第453頁)之情節相一致,可以認定黃彥一與 葉芸桑間,有長達30幾年的男女感情連結,並非僅屬單純勞 動契約之僱主與勞工之關係。準此,除非黃彥一本人於未受 ○○○○前提起本件訴訟,並親自表明其與葉芸桑為借名之法律 關係,否則,即應有更充分且客觀之證據,方足以認定就系 爭股票,黃彥一與葉芸桑間為借名之法律關係。  ③黃衍祥3人雖提出○○○公司109年8月17日(109)○總發字第OOO號 函文(同上卷第217-219頁),但僅能證明系爭股票計入黃彥 一當選董事之有效持股之內。另依黃衍祥3人所提○○○公司老 董事長曾水照親筆文件,其上僅表示,通知持有未滿5,000 張之董監事,明年改選時應5,000張以上(原審卷一第23頁) ,而依證人王素貞於本審所提之○○○公司董事歴史董事酬勞 資料(本院卷一第293頁),98年6月19日黃彥一當選董事之持 股,高達6,044張,即使扣除系爭股票,亦已達5,000張獲選 為董事之持股門檻,則在黃彥一與葉芸桑有長達30幾年男女 情之情形下,○○○公司將系爭股票計入黃彥一之持股,並併 為計算黃彥一之董事酬勞,即非不可想像,亦不得依上述函 文,推認黃彥一與葉芸桑間有借名之法律關係。至該函文第 7點雖表明,係由黃彥一告知○○○公司99年股務作業窗口(原 審卷一第219頁),但如前所述,黃彥一與葉芸桑間既有30幾 年男女情,則黃彥一告知○○○公司將系爭股票計入董事持股 ,亦非屬不可能,況計入董事持股與是否保留系爭股票之權 利,究屬二事,亦不得依上述記載,遽認黃彥一出資購買系 爭股票時,仍有保有系爭股票所有權之真意,並推認其與葉 芸桑間就系爭股票成立借名之法律關係。  ④黃衍祥3人復以系爭股票與其他計入黃彥一董事持股之人(黃 衍祥、王素貞、黃衍禎、黃彥一)間之購買時序及手法相同 ,主張系爭股票黃彥一係基於借名之法律關係以葉芸桑之名 義購買云云。但查,黃衍祥3人並不爭執葉芸桑保有購買系 爭股票之○○證券帳戶(本院卷二第333頁),準此,足堪認定 系爭股票係置於葉芸桑實質控制、管理權下。況葉芸桑本於 其擔任黃彥一所管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原審卷一第2 65頁)之關係,而該關係亦為黃衍祥、黃衍禎明知(原審卷一 第269頁)之情形下,配合黃彥一指示,以其所有之上述○○證 券帳戶,用黃彥一所提供之資金,購入系爭股票,以利黃彥 一擔任○○○公司董事,其時間與方式與黃衍祥等人之時間、 方式相似,亦非與常情有違,並不得依上述○○○公司股票買 賣之狀況,推認黃彥一與葉芸桑就系爭股票成立借名之律關 係。   ⑤又借名之法律關係,若無客觀之文字證據,即屬法律關係當 事人間意思表示是否合致之問題,雖非不得依客觀之證據加 以推認,但當事人之真意,仍應以當事人本人之意思表示, 綜合客觀資料加以判斷認定,不得僅以第3人之證言,取代 當事人為法律行為當時之真意。黃衍祥3人固以王素貞、黃 衍祥等人之證言,主張黃彥一與葉芸桑間之法律關係為借名 。但查,王素貞雖證稱係以葉芸桑名義購買(原審卷一第391 頁),但依其證言,其僅係受黃彥一之命而購買,無法證明 黃彥一出資自葉芸桑○○證券帳戶內購買系爭股票後,黃彥一 與葉芸桑間真正之法律關係為何?況王素貞於原審及本審之 證言,併所提之陳報資料(本院卷一第291-335頁),均無法 證明黃彥一出資由葉芸桑以其所有○○證券股票帳戶購買系爭 股票時之真意,是否確如黃衍祥3人所主張,係基於借名之 法律關係。又黃衍祥雖曾證稱:後來有聽說,葉芸桑買賣股 票,黃彥一有提到,他有點不高興說,怎麼可以把股票賣掉 (原審卷一第400頁);王素貞亦證稱:102年4月時收到開會 通知書,裡頭股票張數不對,...,葉芸桑說董事長(黃彥一 )有一點生氣要我(葉芸桑)補回股票,過了一陣子,對我說 糟糕了,補不回來了(同上卷第394頁),但查,王素貞上述 證言已經葉芸桑否認(同上卷第464頁)。且若黃彥一確實認 定系爭股票僅係由葉桑芸之○○證券帳戶購買,其仍保有系爭 股票之處分、管理權,其於知悉葉芸桑自行賣出部分系爭股 票時,依當時其與葉芸桑之關係,即非不得即時且直接的請 葉芸桑將系爭股票轉移至黃彥一所信任之人之名下,但迄至 000年00月間黃彥一倒下(同前卷第67頁)之前,除上述王素 貞之證言及○○○公司持股資料(本院卷一第308頁)外,均未見 黃彥一有何實際行為,況依上持股資料,當時縱經扣除葉芸 桑之149張持股,亦遠超過擔任董事所需之5,000張股票,準 此,亦不得僅依黃衍祥、王素貞之上述證言及○○○公司持股 資料,推認系爭股票係黃彥一基於借名之法律關係,以葉芸 桑○○證券帳戶購買。抑有進者,葉芸桑於黃衍一倒下前之10 5年5月13日時,累積持股為207張,累積賣出為242張(原審 卷一第510頁),黃彥一於知悉葉芸桑有自行買賣系爭股票之 部分時,均無直接證據可證其曾明確指示應如何處理葉芸桑 之上述股票買賣行為,準此,亦可推認黃彥一以其所有資金 經葉芸桑之○○證券股票帳戶購入系爭股票時,並非基於借名 之法律關係,黃衍祥3人之上述主張,難以採取。   ⑥黃衍祥3人再舉王素貞所提○○○公司股票之持股資料及持股資 料上有黃彥一之字跡(本院卷一第314、320、324頁),主張 系爭股票係基於借名關係登記於葉芸桑名下,但查,其上文 字或為「大連」、「Tex world」、「00000000」、「Dear Katherine Wish you a safe and happy journey」等,就 所謂黃彥一文字部分,並未明顯與系爭股票有關,亦不得依 上述持股資料及文字,推認黃衍祥3人之上述主張可採。   ⑶綜合上述及黃衍祥3人所提其餘有關系爭股票舉證,均無法使 本院形成黃彥一與葉芸桑間就系爭股票有借名法律關係,是 黃衍祥3人主張其等就系爭股票已終止借名之法律關係,並 請求返還系爭股票,尚有誤會,難以採取。  2.關於信託契約:  ⑴依信託法第1條規定,稱信託者,謂委託人將財產權移轉或為 其他處分,使受託人依信託本旨,為受益人之利益或為特定 之目的,管理或處分信託財產之關係,信託契約固不以書面 簽立為成立要件,但依信託契約主張權利之人,就信託契約 成立之利己事實,即應負舉證證明之責。本件黃衍祥3人主 張黃彥一與葉芸桑就系爭股票成立信託契約,為葉芸桑所否 認,依上開說明及民事訴訟法第277條本文規定,應由黃衍 祥3人就兩造間有信託契約,負舉證之責。   ⑵黃衍祥3人雖以證人王素貞有關黃彥一會將葉芸桑等人蓋用印 鑑章之○○○公司股東會開會通知書交由其匯整並交予黃彥一 由黃彥一了解持股狀況之證言(原審卷一第393頁、本院卷一 第313-315頁)、王素貞證稱黃彥一知道葉芸桑賣系爭股票後 經葉芸桑告知黃彥一之反應等證言(原審卷一第394頁),主 張兩造間有信託契約云云。但上述舉證,至多僅能證明買賣 系爭股票之過程及黃彥一關心其是否足以擔任○○○公司董事 ,仍無法排除黃彥一以自有資金買受系爭股票並登記於葉芸 桑名下,有信託契約以外法律關係之可能,並不得僅依上述 證言及系爭股票係由黃彥一出資購買,即遽認兩造間就系爭 股票有信託契約。況王素貞所謂葉芸桑曾對其說黃彥一知道 其出售部分系爭股票後有一點生氣,要其補回股票云云,已 經葉芸桑否認,並經於上述1.⑵⑤說明王素貞上述證言不可採 之理由,黃衍祥3人此部分主張,尚難採取。  ⑶綜合上述及黃衍祥3人所提其餘有關系爭股票舉證,均無法使 本院形成黃彥一與葉芸桑間就系爭股票有信託契約,是黃衍 祥3人主張其等就系爭股票已終止信託契約,並請求返還系 爭股票,亦難採取。   ㈡系爭款項部分:   1.按稱消費借貸者,於當事人間必本於借貸之意思合致,而有 移轉金錢或其他代替物之所有權於他方之行為,始得當之。 是以消費借貸,因交付金錢之原因多端,除有金錢之交付外 ,尚須本於借貸之意思而為交付,方克成立。倘當事人主張 與他方有消費借貸關係存在者,自應就該借貸意思互相表示 合致及借款業已交付之事實,均負舉證之責任,其僅證明有 金錢之交付,未能證明借貸意思表示合致者,仍不能認為有 該借貸關係存在(最高法院81年度台上字第2372號、98年度 台上字第1045號民事判決意旨參照)。黃衍祥3人主張系爭 款項係葉芸桑向黃彥一借貸,既為葉芸桑所否認,自應由黃 衍祥3人就消費借貸意思表示合致等節負舉證之責。經查: ⑴黃衍祥3人主張系爭款項係葉芸桑向黃彥一借貸,固據其提出 ○○公司請款單及其存戶交易明細、○○銀行存摺內頁等影本為 證(原審卷一第47-57頁),然上開證據僅能證明黃彥一有 交付系爭款項,尚不足以證明兩造間有消費借貸之合意。 ⑵證人陳威霖(即興建系爭房屋之人)於原審結證稱:黃彥一與 葉芸桑他們找我幫他們蓋農舍,我有跟黃彥一說土地是葉小 姐的,起造人也是葉小姐,將來房子蓋好是葉小姐的,工程 款誰要付,黃彥一說他要付,我們公司的立場,跟葉小姐打 合約,就要跟葉小姐請款,就我的瞭解,是黃先生錢給葉小 姐,葉小姐再給我。一開始談圖面時,我們公司蓋房子分9 個等級,黃先生選第7級,造價費用比較高,黃先生有說要 用100萬美金給我們蓋,但我們不收美金,後來以3,450萬元 談成,洽談過程中包括房型、建物外觀、材料選擇與鄰地的 間隔,都是黃先生主導,我有跟他說建材不要用這麼高的等 級,用A5即可,但他說是他自己要住的,用高級一點沒關係 。每次開會都是我跟兩造在○○公司會議室開,我跟他們開會 的感覺是他們有相鄰的2塊地,黃先生在葉小姐的土地上蓋 房子居住,並預計在他自己的土地上種薑黃,感覺就是將來 黃先生退休後要在那邊住。一開始黃先生就說將來他要住那 邊,錢就是他出的,他還說兩公頃的地只蓋一棟別墅,環境 有多好。當初開會時,所有的事情都是由他主導,而且是用 最好的材料,如果不是他出錢,他怎麼會這樣做。因土地是 葉小姐,我們只能跟葉小姐簽合約,但洽談時,黃先生有說 是他要出錢,他說房子興建完成後他要跟葉小姐一起住,興 建的過程都是黃先生主導,但葉小姐都有參與等語(原審卷 一第448-451頁),依上述證言,足認黃彥一就系爭房屋處 於主導地位,且非基於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支付系爭款項 予陳威霖。 ⑶證人蔡堆(即黃彥一與葉芸桑共同之友人)於原審結證稱:我 與黃彥一是因慈濟志工的關係而相識,兩造邀請我在系爭房 屋蓋好後可以去度假。兩造的關係不僅止於老闆與員工,且 建屋款項鉅大,葉小姐財力不足以為之,那時我與內人及兩 造住在吉安鄉某民宿,兩造是同住一房。很明顯是黃彥一要 蓋房子給葉芸桑,我認為兩造是希望將來能在系爭房屋長住 ,所以不可能是黃彥一借錢給葉小姐蓋房子。系爭房屋坐落 的土地是葉小姐的,黃彥一也有土地在那邊,與葉小姐的土 地相鄰等語(原審卷一第453-454頁),依上述證言,亦無 法認定黃彥一係基於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支付蓋系爭房屋 之系爭款項。 ⑷證人陳基財(即黃彥一之司機)於原審結證稱:在系爭房屋興 建時,因黃董追求建築的品質,東西他要用最好的,葉芸桑 說不用那麼好的,黃彥一生氣說,你不要管,錢又不用你出 (台語)。系爭房屋本來就是蓋給葉芸桑的,他們在一起30 幾年了等語(原審卷二第23-24頁)。依上及參酌證人陳威 霖、蔡堆之證言,已足認定黃彥一支付系爭款項,與葉芸桑 間並無成立消費借貸契約之真意。  ⑸至黃衍祥3人雖提出請款單上王素貞手寫文字(原審卷一第47 頁)及證人王素貞於另案之證言(原審卷二第48-49頁),主張 系爭款項係消費借貸,但查,王素貞另案之證言,非對系爭 款項所為,並不能以該證言推認黃彥一本人支付系爭款項, 係基於其與葉芸桑間有消費借貸契約。況上述請款單,亦僅 345萬元部分記載由○○黃彥一借款出,且王素貞明白表示該 筆係黃彥一生病前批示(原審卷一第397頁),則在該筆款項 係經黃彥一本人指示,黃彥一批示時真意如何無法僅憑王素 貞上述證言認定,及參酌上述陳威霖、蔡堆、陳基財等證人 表示黃彥一與葉芸桑間就系爭款項應非借貸等情綜合以觀, 黃衍祥3人主張黃彥一與葉芸桑間之法律關係為消費借貸契 約云云,尚難採取。 2.另按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者,應返還其 利益;雖有法律上之原因,而其後已不存在者,亦同,民法 第179條定有明文。而主張不當得利請求權存在之當事人, 對於不當得利請求權之成立,應負舉證責任,即應證明他方 係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其受有損害。如受利益人係 因給付而得利時,所謂無法律上之原因,係指給付欠缺給付 之目的。故主張該項不當得利請求權存在之當事人,應舉證 證明該給付欠缺給付之目的(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1009 號裁判意旨參照)。又基於給付而受利益之給付型不當得利 ,所謂「無法律上之原因」,係指受益人之得利欠缺「財貨 變動之基礎權利及法律關係」之給付目的而言,依舉證責任 分配原則,應由主張該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存在之人即原告 ,舉證證明其給付欠缺給付目的;如受領給付之原因不明, 其不利益自應歸於主張不當得利請求權存在之人,始符舉證 責任分配之原則(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440號判決、10 7年度台上字第1007號裁定意旨參照)。查系爭款項係因黃 彥一要出錢興建系爭房屋,而轉帳給葉芸桑作為支付工程款 之用,已如上述,且證人陳威霖每次向葉芸桑請領工程款後 ,約2、3天就會撥款下來,總工程款3,450萬元除第1筆訂金 由葉芸桑開票支付外,其餘都是轉帳付款等情,復據證人陳 威霖證述明確(原審卷一第449、451頁)。黃衍祥3人固主 張葉芸桑就系爭款項有不當得利,但其等所為舉證,並無法 證明黃彥一給付系爭款項欠缺給付目的,是其等依不當得利 之法律關係,請求葉芸桑返還系爭款項,亦難採取。  ㈢系爭股利部分:     查,黃衍祥3人依借名、信託之法律關係,主張已合法終止 黃彥一與葉芸桑間之上述法律關係並不可採,已如前㈠所述 ,則葉芸桑因系爭股票登記於其名下,並受領系爭股利,即 與成立不當得利法律關係之要件不相符合,是黃衍祥3人依 不當得利之法律關係,追加請求葉芸桑返還系爭股利,亦屬 無據,而難採取。  六、綜上所述,黃衍祥3人依民法第179條、第541條、第478條、 信託法第65條第2款及借名登記、信託契約終止後之法律關 係,請求葉芸桑給付系爭股票、給付系爭款項及自108年1月 21日起算法定遲延利息,並追加依民法第181條本文、第958 條,請求葉芸桑給付系爭股利,均無理由。原審判命葉芸桑 給付系爭股票,並為假執行及免假執行之宣告,尚有不當, 葉芸桑上訴請求廢棄,為有理由,應由本院廢棄改判如主文 第1項。至黃衍祥3人上訴及追加之訴部分,則無理由,應予 駁回。又黃衍祥3人之本訴及追加之訴均經駁回,則其等假 執行之聲請均失依據,應併駁回。 七、本件事證已明,兩造其餘攻擊與防禦方法及所提出之證據, 經審酌後認不影響判決結果,故不逐一說明。 八、據上論結,葉芸桑之上訴有理由,黃衍祥、黃衍禎、黃曾麗 香之上訴及追加之訴無理由,爰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9   日 民事第二庭審判長法 官 陳真真 法 官 劉雪惠 法 官 詹駿鴻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葉芸桑不得上訴。 黃衍祥、黃衍禎、黃曾麗香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 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 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狀(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上訴時應提出委任律師或具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委任有 律師資格者,另應附具律師資格證書及釋明委任人與受任人有民 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第l項但書或第2項(詳附註)所定關係之釋 明文書影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4  日 書記官 徐錦純 附 註: 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第1項、第2項): 對於第二審判決上訴,上訴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但上訴 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具有律師資格者,不在此限。 上訴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或上訴人為 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時,其所屬專任人員具有律師資格並經法 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第三審訴訟代理人。

2024-10-09

HLHV-112-重上更一-3-20241009-1

上易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

給付承攬報酬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上易字第22號 上 訴 人 維閣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張惇淨 訴訟代理人 邱一偉律師 被上訴人 眺岳科技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Nicholas von Sternberg(方尼克) 訴訟代理人 許正次律師 鄭道樞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承攬報酬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 年2月26日臺灣花蓮地方法院112年度訴字第150號第一審判決提 起上訴,本院於113年9月18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廢棄。 被上訴人在第一審之訴駁回。 第一、二審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負擔。 事 實 一、被上訴人主張:兩造於民國110年1月21日簽訂Agreement fo r consultant services (譯為諮商服務協議書,下稱系爭 協議書),同年9月1日,兩造依系爭協議書簽訂Project Add endum #3(譯為第三階段附約,下稱系爭附約),約定由伊設 計交貨RFID(譯為無線射頻辨識系統)硬體裝置20組,總價款 新台幣(下同)120萬元,上訴人應於伊完成後30日給付尾款 。上訴人於同年9月6日先支付50%頭期款60萬元,伊於111年 2月11日完成系爭附約所有條件,並於同日檢附請款單及出 貨單通知上訴人於30日內支付完工尾款60萬元,但上訴人於 同年月24日受其付款催告後,並未給付等情。爰依承攬法律 關係、系爭協議書第4點(b)、系爭附約費用(ii)(iii)約定 ,求為命上訴人給付60萬元,及自111年3月26日起至清償日 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之判決。原審為被上訴人勝訴之判 決,上訴人不服提起上訴,被上訴人答辯聲明:上訴駁回。 二、上訴人則以:系爭附約依系爭協議書所訂立,仍為顧問服務 合約,被上訴人應提供客戶產品開發所需或所要求的專業服 務或服務產品。系爭附約簽訂後,被上訴人均未應伊要求到 廠驗收測試,違反契約義務,且未證明確實已完成並交付20 組RFID之讀取器,不得向伊請領尾款。又被上訴人於伊應給 付尾款期限前,自111年3月31日起,擅自停止伊讀取、使用 系爭晶片所需之雲端資料和專屬網站所有主機及資料,違約 在先,伊並無支付尾款之義務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原 判決廢棄,被上訴人在第一審之訴駁回。 三、不爭執事項: ㈠兩造均為我國公司,無涉外因素,兩造110年1月21日簽訂之 系爭協議書第19條,臺灣花蓮地方法院為排他地(exclusive ly)約定管轄法院。 ㈡兩造於110年9月1日在系爭附約上用印、簽名。 ㈢兩造曾於110年8月11日就系爭附約進行討論及協議。 ㈣RFID專案共分為四階段,系爭附約屬第三階段,依約被上訴 人應交付並安裝RFID硬體裝置共20組,且進行測試及驗證。 ㈤系爭附約被上訴人原報價100萬元,兩造於110年8月11日討論 後,被上訴人於110年8月25日報價120萬元,上訴人於同年9 月6日支付被上訴人60萬元。 ㈥被上訴人於111年2月11日寄送「RFID計畫第三階段驗證成功 報告書」至上訴人當時網路管理人員陳重光所指定之信箱: OOOOOOOOOOOOOOOOOOOO。 ㈦被上訴人於111年3月24日發函催告上訴人給付系爭附約第2 期及第3期之費用60萬元,該函於翌日送達上訴人,上訴人 迄今尚未給付。 ㈧兩造所提文書(包括對話內容翻拍及光碟譯文內容) 形式均上 為真正。 四、本院判斷:   被上訴人主張其已依系爭附約完成工作,但上訴人未依約付 款等情,為上訴人否認,並以系爭附約係被上訴人擅自變更 內容後所簽,被上訴人未完成約定工作不得請求尾款等語置 辯,經查:  ㈠按稱承攬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為他方完成一定之工作, 他方俟工作完成,給付報酬之契約;報酬應於工作交付時給 付之,無須交付者,應於工作完成時給付之。民法第490條 第1項、第505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故除當事人間另有其 他約定外,於承攬人依約完成工作時,定作人即負有給付報 酬之義務(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61號民事判決意見)。 依上,若承攬人未完成全部的承攬工作時,因承攬契約之約 定目的未達成,承攬人即無要求定作人給付全部承攬報酬之 權利。又承攬工作的完成既是承攬人請求給付承攬報酬之要 件,就此利己事項,依民事訴訟法第277條本文規定,即應 由承攬人負舉證證明之責。  ㈡系爭附約為承攬契約  1.上訴人雖抗辯系爭附約係被上訴人擅自變更內容後所簽云云 ,但明顯與其正式簽名用印(原審卷第53頁)之客觀事實不符 ,且上訴人為公司,對於契約一經簽署,就其所簽契約,將 發生一定權利義務法律關係,應有相當認知,上訴人既已簽 署系爭附約,即應受系爭附約拘束,不容任意否認已簽署用 印之契約內容,以維護一般之交易安全。上訴人雖提出兩造 簽約前之協商內容(原審卷第143-153頁),但協商內容,僅 為簽署系爭附約前之意見交換,並無法當然推認系爭附約之 內容上訴人並不同意,上訴人執此抗辯,並不可取。   2.上訴人雖另抗辯系爭附約非承攬契約云云,但經審酌系爭附 約完成條件:1.顧問已交付項目全部(第三階段20組裝置)交 貨給業主。2.處理「交付項目審查通知書」列出的問題全數 解決。3.所有審核期已經結束。4.依審核流程完成驗證(原 審卷第55頁)。兩造已約定被上訴人應全部交付第三階段之2 0組裝置,且需解決上訴人所提出的問題,並依審核流程完 成驗證等,系爭附約,應屬由被上訴人完成上述工作之承攬 契約。上訴人抗辯非屬承攬契約,被上訴人主張屬承攬與買 賣之混合契約云云,均與上述明文約定,及系爭附約之契約 目的(完成RFID的20組實測、讀取等工作)不相一致,尚難採 取。  ㈢被上訴人依系爭附約所為工作並未經上訴人驗收  1.被上訴人雖依系爭附約中:顧問(被上訴人)於審核期間若沒 有收到「交付項目審查通知書」,則視為業主(上訴人)已驗 收交付項目,審核期所有層面應視為完成,業主(上訴人)亦 放棄提出任何申訴或其他問題。(原審卷第58頁)之約定,主 張上訴人未提出「交付項目審查通知書」,應視為已驗收交 付項目云云。但上述約定,應以被上訴人確實已依系爭附約 完成全部工作為前提,若被上訴人無法證明確實已依系爭附 約完成全部工作並經上訴人確認收訖時,即應無上述視同驗 收約定之適用。  2.被上訴人固提出驗證報告書及寄送至陳重光(當時為上訴人 職員)所指定電子郵件信箱之資料(原審卷第69-97頁)及對話 截圖(原審卷第245頁),但其上並無上訴人正式回復確認完 工,並承認被上訴人已依系爭附約完成承攬工作並經驗收合 格之隻字片語,並不能僅依上述電子郵件及被上訴人片面製 作用印的驗證報告書及對話截圖,認定被上訴人主張其已完 成系爭附約工作之主張可採。況依系爭附約,並未明文約定 上訴人同意被上訴人以上述寄送電子郵件的方式,取代系爭 附約之驗收程序。  3.被上訴人雖提出與陳重光的通訊對話紀錄及電子郵件(含出 貨單)之內容(原審卷第99-113頁),但該對話紀錄,僅為陳 重光之回應,系爭附約並未明文約定陳重光為上訴人之代理 人或代表,並不得僅依該對話紀錄,認定上訴人已經確認被 上訴人已完成系爭附約之所有工作。至於電子郵件,亦係被 上訴人單方請求給付本件尾款之意思表示,無法認定系爭附 約已經上訴人驗收。  4.被上訴人又提出110年8月11日之會議錄音譯文、張峰明(上 訴人員工)與被上訴人負責人之對話截圖、同年24日之會議 錄音譯文(原審卷第229-239頁),經核僅為系爭附約兩造簽 訂前之協商內容,不足以改動系爭附約之明文約定。另所提 陳重光與曾煜閔(被上訴人員工)、張峰明與曾煜閔間之對話 截圖(原審卷第241-249頁),除系爭附約並未約定陳重光得 代表上訴人驗收系爭附約之工作外,亦查無何上訴人明白表 示已驗收系爭附約工作之意思表示。又被上訴人所提陳重光 與張惇淨(上訴人負責人)之對話紀錄(原審卷第399-405頁) ,張惇淨曾於111年2月21日明白表示離線(原審卷第403頁) ,陳重光雖於同日表示原因找到了(同上卷頁),但其後並無 張惇淨明白表示同意驗收系爭附約工作之對話資料,準此, 亦不得以上述對話,認定被上訴人已完成系爭附約之承攬工 作並經上訴人驗收完成。  5.被上訴人再提出驗證報告、數據庫圖資及上訴人仍使用數據 之對話紀錄及數據資料(本院卷第137-153頁),除經上訴人 否認外,經核亦不足以取代並證明上訴人已正式驗收系爭附 約之全部工作,自不得依被上訴人片面所提之上述資料,逕 認其主張已完成系爭附約全部工作之交付,可以採取。   ㈣依上,被上訴人主張其已完成系爭附約之工作,上訴人未依 系爭附約提出「交付項目審查通知書」,應視為已驗收云云 ,並不可採,被上訴人依系爭附約所為之工作,並未經上訴 人驗收,已堪認定,則其不論依承攬之法律關係,或系爭附 約及系爭協議,均不得向上訴人請求給付本件完工後之尾款 。  五、綜上所述,被上訴人依承攬法律關係、系爭協議書第4點(b) 、系爭附約費用(ii)(iii)約定,求為命上訴人給付60萬元 ,及自111年3月26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為無理由,不應准許。原審判命上訴人如數給付,自有未洽 。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不當,求予廢棄改判,為有理由,應 由本院將原判決廢棄,改判如主文第二項所示。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如上訴人 主張已終止系爭附約,被上訴人抗辯上訴人終止不合法等) 及所用之證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 結果,故不逐一論列,併此敘明。  七、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有理由,爰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9   日 民事第二庭審判長法 官 陳真真 法 官 劉雪惠 法 官 詹駿鴻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9   日 書記官 徐錦純

2024-10-09

HLHV-113-上易-22-20241009-1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

確認通行權存在等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上字第8號 上 訴 人 蔡啟祥(吳錦秀之承受訴訟人) 蔡枝芹(吳錦秀之承受訴訟人) 蔡璿(吳錦秀之承受訴訟人)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籃健銘律師 被 上訴 人 營豐建設有限公司 兼法定代理人 黃瑞宮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李文平律師 張照堂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通行權存在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 113年1月18日臺灣花蓮地方法院109年度訴字第279號第一審判決 提起上訴,本院於113年9月18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事 實 一、被上訴人主張:伊為解決金都家園建案通行問題,於民國10 7年12月5日徵得原審被告吳錦秀(已於OOO○OO○OO○○○,由上 訴人蔡啟祥、蔡枝芹、蔡璿,下稱蔡啟祥等3人承受訴訟) 同意,將其所有坐落花蓮市○○段0000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土 地) 作為該建案之通行道路,詎吳錦秀竟違背約定,於109 年8月16日在系爭土地砌一道磚牆,妨碍通行等情。爰依吳 錦秀出具之同意書(下稱系爭同意書) 、民法第199條第1項 、第226條第1項、第184條第1項、第213條第1項、第962 條 規定,求為:㈠確認伊對系爭土地有通行權存在;㈡吳錦秀應 將坐落系爭土地上之磚牆拆除,回復得通行狀態;㈢吳錦秀 不得在系爭土地上設置障礙物妨礙通行之判決,並聲請供擔 保宣告假執行。原審判准,並依聲請為假執行及免假執行之 宣告,上訴人不服提起上訴,被上訴人答辯聲明:上訴駁回 。 二、上訴人則以:系爭同意書係供金都家園建案施工之用,屬定 期限之使用借貸契約,於被上訴人有適宜通行之通路及施工 完成後,通行目的已達,即無通行系爭土地之權利,縱屬未 定期限之使用借貸契約,伊亦得終止之;磚牆非伊所砌,伊 無拆除之權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原判決廢棄,被上訴 人第一審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三、不爭執事項:    ㈠吳錦秀原為系爭土地之所有權人,於OOO○OO○OO○○○。法定繼 承人為蔡啟祥等3人,並於113年2月20日聲明承受訴訟。  ㈡被上訴人所提吳錦秀於107年8月23日簽立授權書(下稱授權書 A),授權林正義代為簽訂買賣契約,依被上訴人所提該授權 書記載「1.花蓮市○○段0000地號及同段000建號(門牌:○○ 街00號)買賣總價新台幣參佰伍拾萬元整。2.花蓮市○○段00 00地號買賣每坪單價新台幣壹拾壹萬元整,合計總價新台幣 柒佰叁拾貳萬元整。及同段0000地號通行事宜」等語,上訴 人提出之授權書(下稱授權書B)則無「及同段0000地號通行 事宜」等字之記載。授權書A,被上訴人於兩造前案(109年 度訴字第100號卷㈠第583頁)即已提出,吳錦秀於前案並未爭 執其內容真正。 ㈢吳錦秀於107年12月5日出具系爭同意書,載明「本人吳錦秀 所有花蓮市○○段0000地號土地一筆... 茲無條件同意營豐建 設有限公司負責人黃瑞宮及其地上建物所有權人通行使用」 。 ㈣黃瑞宮於107至108年間取得○○段0000、0000地號土地全部所 有權及同段0000地號土地所有權(權利範圍為5/7),並於108 年2月19日向訴外人劉文子買受0000地號土地所有權(權利範 圍為1/7)。 ㈤坐落於系爭土地上之磚牆,被上訴人向原法院聲請定暫時狀 態處分,經原法院109年度全字第12號裁定及本院109年度抗 字第52號裁定確定,嗣被上訴人依裁定提出40萬元為吳錦秀 供擔保後,經原法院執行處109年度司執全字第34號假處分 強制執行拆除完畢。 ㈥系爭土地依照花蓮縣政府111年9月29日公文書載有「本案執 照(花建使照字第OOOOOOOO號至第OOOOOOOO號)中私設通路 為長度超過35公尺雙向出口之規劃,系爭土地為其中一處出 口,本案建照執照內檢附土地使用同意書,由土地所有權人 同意系爭土地供私設通路,同意永久通行使用,並依建築法 第11條於本府建築執照管理系統中套繪管制為私設通路,非 依規定不得重複使用。」 四、本院判斷: 被上訴人主張依系爭同意書有通行系爭土地之權利,上訴人 不得有妨礙通行之行為,並應拆除磚牆等情,為上訴人否認 ,並以系爭同意書有期限或通行目的已完成,上訴人不得通 行,磚牆非其所有等語置辯,經查:  ㈠系爭同意書為無條件無期限通行之同意書  1.依上訴人所不爭執之系爭同意書載明:「本人吳錦秀所有花 蓮市○○段0000地號土地一筆... 茲無條件同意營豐建設有限 公司負責人黃瑞宮及其地上建物所有權人通行使用」(原審 卷第23頁),其上並無明確使用期限及使用條件之限制,且 供通行使用之目的及範圍相當明確。又通常所有土地供他人 通行使用,事涉土地所有權行使之限制,對土地所有權人所 有權之影響不可謂不大,衡諸常情,若有期限或設有限制, 均會於使用同意書上一併載明,以維土地所有權人之權益。 系爭同意書,土地所有權人既以「無條件」之明文顯示,上 訴人即應受系爭同意書「無條件」通行之限制,準此,上訴 人於本審提出系爭授權書B,以其上並無「及同段0000地號 通行事宜」等字之記載,抗辯吳錦秀出具系爭同意書屬定有 期限之使用借貸契約,至遲應於108年4月10日終止云云,即 明顯與系爭同意書未設條件及期限之明白文義不相符合。況 上訴人於被上訴人在兩造另案訴訟提出系爭授權書A時,亦 未明白否認系爭授權書A有「及同段0000地號通行事宜」之 文字記載,故上訴人以系爭授權書B,依民法第470條第1項 前段抗辯如上,無可採取。  2.上訴人另抗辯,被上訴人營豐建設有限公司(下稱營豐建設) 非系爭同意書所同意通行之對象,不得提起本件訴訟云云, 但查,依花蓮縣政府花建執照字第OOOOOOOO號建造執照(下 稱系爭建照,原審卷1第27頁),營豐建設為起造人,領照日 為108年4月22日,營豐建設本於金都家園建案起造人(即未 辦第一次保存登記之建物所有人)之地位,於109年8月19日 提起本件訴訟(原審卷1第11頁),即係依系爭同意書為通行 權利之正當行使,上訴人上項抗辯,尚有誤會,難以採取。  3.上訴人又抗辯,當初係被上訴人為解決金都家園建案通行問 題時暫時同意被上訴人通行,現建案另有通道,系爭同意書 目的已達,依民法第470條第1項中段規定,被上訴人不得再 為通行,被上訴人本件主張屬權利濫用云云,並舉代書魏學 良於另案之證言為證。查,魏學良固曾於另案證稱:吳錦秀 跟被上訴人黃瑞宮有提到系爭土地屬於第三人,後來協議就 不予通行,這部分是他們自己協議(另案卷2第62頁),但魏 學良上述證言,除與系爭土地自79年8月21日起即登記為吳 錦秀所有(原審卷1第19頁),非有其他共有人,明顯不符外 ,其所謂吳錦秀與黃瑞宮有自行協議不再通行系爭土地云云 ,既無吳錦秀與黃瑞宮間協議成立不予通行之客觀文書可證 ,且無證據可證魏學良於其所謂吳錦秀與黃瑞宮另協議不再 通行系爭土地時在場,明顯屬魏學良無據之言,不得僅憑該 無據且與事實不符之證言,認上訴人抗辯兩造已另協議不再 通行系爭土地,或系爭土地之通行目的已完成云云,可以採 取。又系爭同意書並未附有金都家園建案有其他通路時,即 不再提供通行之條件,上訴人上項抗辯,明顯與系爭同意書 「無條件」之文義不符,無可採取。  ㈡上訴人不得任意終止系爭同意書   上訴人雖依民法第472條第2項,抗辯吳錦秀並未同意將系爭 土地作為金都家園建案之私設通路套繪,其得合法終止系爭 同意書云云,但查:  1.系爭同意書並未有使用期限且無使用限制等既經本院認定如 上,則營豐建設持系爭同意書供做申請系爭建照使用,即難 認屬違反系爭同意書目的之使用。上訴人僅以吳錦秀並未同 意系爭建照將系爭土地套繪為私設通路,抗辯被上訴人違反 同意書之目的而為使用,並不足採。  2.上訴人復抗辯,系爭同意書僅提供給黃瑞宮使用,黃瑞宮違 反系爭同意書之明文提供系爭同意書給營豐建設使用,違反 系爭同意書使用之目的云云,但查,吳錦秀107年12月5日所 出具之系爭同意書已明白表示除營豐建設負責人黃瑞宮外, 其地上建物所有權人,亦得通行使用。而吳錦秀於出具系爭 同意書前107年9月1日既同時出售○○段0000地號土地及○○街0 0號建物(原審卷1第159-166頁),且復於000年0月00日出具 上述建物之拆除同意書(原審卷1第389頁),依其先出售上述 土地建物予黃瑞宮後,出具系爭同意書,再於其後出具建物 拆除同意書之時間序,可得推知吳錦秀出售上述土地及建物 予黃瑞宮時,已知悉黃瑞宮所負責之營豐建設,正在籌建金 都家園建案,若出具系爭同意書,有遭被上訴人使用於金都 家園建案之可能。吳錦秀於出具系爭同意書後,為使營豐建 設順利進行金都家園建案,再出具建物拆除同意書,即可推 認其支持金都家園建案,蓋其若不同意金都家園建案且不同 意系爭土地供通行使用,其何須再出具建物拆除同意書,並 使營豐建設所推出之金都家園建案得以順利進行,準此,黃 瑞宮持系爭同意書申請系爭建照,即難謂有何違反系爭同意 書目的之使用,上訴人依民法第472條第2項抗辯其得因黃瑞 宮違反系爭同意書供營豐建設申請系爭建照,其得終止系爭 同意書,難以採取。  3.上訴人另抗辯,系爭土地係被上訴人在未經吳錦秀同意之情 形下,套繪為私設通路並因此遭套繪管制造成其權利重大損 害云云,經查,系爭同意書係在吳錦秀知悉金都家園建案, 且於出具系爭同意書後再同意拆除其出售予黃瑞宮之○○街00 號建物之拆除同意書,系爭同意書並未設有任何期限及條件 ,均如前述,則被上訴人申請系爭建照時,將系爭土地列為 私設通道,即無何違背系爭同意書使用目的之可言。況依花 蓮縣政府111年9月29日府建管字第OOOOOOOOOO號函(原審卷1 第467頁),系爭土地於吳錦秀之父吳保維64年間興建完成○○ 市場(原審卷1第417頁)時,即已供為通路使用,而得認有長 期通行使用之事實,吳錦秀出具系爭同意書,即係確認系爭 土地長久供通行使用之事實,縱系爭土地因系爭建照受套繪 管制,亦難依此遽認被上訴人違背系爭同意書之目的使用系 爭同意書,並因而認上訴人終止系爭同意書之抗辯可以採取 。  ㈢磚牆屬上訴人所有且本院應審酌被上訴人拆除磚牆之主張  1.上訴人固抗辯非磚牆所有人云云,但磚牆係位在系爭土地上 ,若非系爭土地之所有權人,實無任意於他人土地上逕自設 置磚牆之可能,況系爭磚牆經原法院執行處109年度司執全 字第34號假處分強制執行拆除完畢後,迄今並未見有何磚牆 所有權人出面向法院主張磚牆之權利,此益足認上訴人上項 抗辯,並無可取。  2.至磚牆雖經原法院執行處拆除完畢而回復供通行之狀態,但 因被上訴人原審所提之拆除磚牆之訴部分,屬假處分執行程 序之本案,自不得僅因磚牆已經拆除,而逕認被上訴人於原 審有關拆除磚牆部分之訴,已無受法院判決之必要。  五、綜上所述,被上訴人依系爭同意書,請求確認就系爭土地有 通行權存在,請求拆除系爭土地上之磚牆,回復得通行之狀 態,且不得在系爭土地上設置障礙物妨礙通行等,均有理由 ,應予准許。原審判准,並依聲請分別定假執行及免假執行 之擔保,雖主文第五項「本判決第一項」係「第二項」之誤 繕,惟結論並無不同,仍應予維持。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不 當,求予廢棄改判,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件事證已明,兩造其餘之主張、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用之 證據,經本院斟酌後,認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故不 逐一論列。 七、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爰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9   日 民事第二庭審判長法 官 陳真真 法 官 劉雪惠 法 官 詹駿鴻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 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狀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上訴時應提出委任律師或 具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委任有律師資格者,另應附具律師 資格證書及釋明委任人與受任人有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第l項 但書或第2項(詳附註)所定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如委任律師 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9   日 書記官 徐錦純 附 註: 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第1項、第2項): 對於第二審判決上訴,上訴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但上訴 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具有律師資格者,不在此限。 上訴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或上訴人為 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時,其所屬專任人員具有律師資格並經法 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第三審訴訟代理人。

2024-10-09

HLHV-113-上-8-20241009-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