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郭詩璿

共找到 124 筆結果(第 61-70 筆)

台簡抗
最高法院

一、台 林應專與蘇俊諺等間請求遷讓房屋等抗告事件。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簡抗字第249號 抗 告 人 林應專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蘇俊諺等間請求遷讓房屋等事件,對於中 華民國113年6月24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裁定(113年度簡上字第2 號),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抗告人向臺灣高雄地方法院高雄簡易庭(下稱第一審) 訴請:㈠相對人蘇俊諺、蘇于芬返還○○市○○區○○○路000號1、 2樓房屋(下稱系爭房屋)予抗告人或全體共有人。㈡蘇于芬 自民國106年8月1日起至返還系爭房屋之日止,按月給付抗 告人新臺幣(下同)1萬5,000元,及各該次月1日起至給付 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其中自111年9月7日起至返還 系爭房屋之日止之給付及其利息部分,應與蘇俊諺連帶給付 。㈢蘇于芬自106年8月1日起至返還系爭房屋之日止,按月給 付抗告人7萬5,000元,及各該次月1日起至給付日止,按年 息5%計算之利息,其中自111年9月7日起至返還系爭房屋之 日止之給付及其利息部分,應與蘇俊諺連帶給付。第一審駁 回抗告人上開請求,抗告人就其中㈡、㈢聲明部分提起第二審 上訴。 二、原法院以:抗告人僅就㈡、㈢聲明部分聲明不服,仍應依其價 額,核定上訴利益,且屬定期給付性質,依民事訴訟法第77 條之10規定,應以權利存續期間之收入總數核定上訴利益; 期間未確定時,應推定其存續期間,其期間超過10年者,以 10年計算。因返還系爭房屋之日未能確定,及參酌113年4月 24日修正之各級法院辦案期限實施要點規定,加計相關文書 送達、分案等行政流程所需時間,推算抗告人應按月給付9 萬元不當得利、違約金之期間共124個月,已超過10年,應 以10年計算,核定抗告人第二審上訴之訴訟標的價額為1,08 0萬元,應徵第二審裁判費16萬0,560元,扣除已繳納3,150 元後,命抗告人補繳15萬7,410元,抗告人不服,對之提起 抗告。 三、按上訴所得受之利益,應依上訴之聲明定之。上訴聲明所得 受之利益,因上訴人對原判決不服之程度與應如何廢棄或變 更之範圍不同而有異。又以一訴附帶請求其孳息、損害賠償 、違約金或費用者,不併算其價額,112年11月29日修正前 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第2項固定有明文。惟上訴聲明之範圍 ,若僅就利息或其他孳息、損害賠償、違約金或費用部分提 起上訴者,仍應依其價額,以定上訴利益之價額。又因定期 給付或定期收益涉訟,其訴訟標的之價額,以權利存續期間 之收入總數為準;期間未確定時,應推定其存續期間。但期 間超10年者,以10年計算,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0亦定有明 文。查抗告人於第一審請求相對人返還系爭房屋,並附帶請 求相對人連帶給付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及違約金,第一審 判決駁回其請求後,其僅就不當得利、違約金部分提起上訴 (見原審卷50頁),依上開說明,自應依其上訴範圍之不當得 利、違約金部分定其上訴利益之價額,而繳納第二審裁判費 ,無同法第77條之2第2項規定之適用。原法院依上開規定, 核定抗告人第二審上訴利益為1,080萬元,並命其補繳第二 審裁判費15萬7,410元,經核於法並無違誤。抗告意旨以: 本件不因伊僅就上開聲明㈡、㈢不服,即轉變為單純請求不當 得利、違約金,仍應適用同法第77條之2第2項規定,不併算 不當得利、違約金之價額云云,指摘原裁定不當,聲明廢棄 ,非有理由。 四、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第 2項、第495條之1第1項、第449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 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盧 彥 如 法官 周 舒 雁 法官 吳 美 蒼 法官 陳 容 正 法官 蔡 和 憲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郭 詩 璿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2025-01-16

TPSV-113-台簡抗-249-20250116-2

台聲
最高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等聲請再審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聲字第5號 聲 請 人 艾弗式農業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法 定代理 人 劉學銀 訴 訟代理 人 陳鵬光律師 張 軒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九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間請求損害 賠償等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4月17日本院裁定(112年度台 上字第1928號),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人主張本院112年度台上字第1928號裁定(下稱原 確定裁定)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規定之事由, 對之聲請再審,係以:伊對臺灣高等法院109年度上字第156 3號第二審判決(下稱原二審判決)提起第三審上訴時,已 依法定程式表明上訴理由,並就其中依民事訴訟法第469之1 條規定上訴者,已具體敘述有確保裁判上一致之必要性及法 律見解具原則上重要性等各節,原確定裁定卻認伊未合法表 明上訴理由,予以駁回,有不適用民事訴訟法第469條第6款 、第470條第2項、第481條準用第444條第1項規定之顯然錯 誤云云,為其論據。 二、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所謂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係 指確定判決所適用之法規,顯然不合於法律規定,或與司法 院大法官解釋、憲法法庭裁判意旨顯然違反,或消極不適用 法規,顯然影響判決者而言。又提起第三審上訴,非以原判 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如係依民事訴訟法第469條 所列各款情形為上訴理由時,按同法第467條、第470條第2 項規定,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有合於各該條款規 定情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 體事實。如係依同法第468條規定,以原判決有不適用法規 或適用法規不當為上訴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 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大法官解釋字號、憲法法庭 裁判字號,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等及其具體內容,暨 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敘述為 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 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此為民事訴訟法第469條之1第2 項所明定。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 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 ,其上訴自非合法。 三、本件原二審判決認相對人楊建新、楊丹妮(合稱楊建新2人 )並無違背對聲請人之忠實執行業務及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 ,亦無不法侵害聲請人之權利,相對人九鼎生物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受領顧問費、設備及人力、貨款等給付非無法律上原 因,因而為聲請人敗訴之判決。原確定裁定以聲請人對該判 決提起上訴所表明之上訴理由,無非係就該判決已論斷者或 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者,泛言未論斷或論斷違法,或違反經 驗、論理、證據法則,而非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 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 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 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難認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 ,因認聲請人之第三審上訴不合法而駁回之,經核並無適用 法規顯有錯誤之情形。末查當事人提起第三審上訴,對第二 審判決如何違背法令未有具體之指摘時,不得謂已合法表明 上訴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71條第1項規定意旨,法院毋庸 命其補正,逕以裁定駁回之,此乃第三審程序異於第二審程 序之特別規定。本院前程序未命聲請人補正,逕以其上訴不 合法而裁定予以駁回,殊無適用法規顯有錯誤可言。至聲請 人援引之本院96年度台聲字第636號、87年度台聲字第604號 等裁定,與本件情形不同,無從比附援引。聲請論旨,指摘 原確定裁定有上開再審事由,聲明廢棄,並無理由。 四、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 、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盧 彥 如 法官 周 舒 雁 法官 吳 美 蒼 法官 陳 容 正 法官 蔡 和 憲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郭 詩 璿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2025-01-16

TPSV-114-台聲-5-20250116-1

台聲
最高法院

請求返還不當得利聲請核定第三審律師酬金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聲字第102號 聲 請 人 即被上訴人 陳 浚 鎰 陳郭雅湘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即上訴人陳麗美等間請求返還不當得利事 件(本院113年度台上字第1909號),聲請核定第三審律師酬金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之第三審律師酬金核定為新臺幣四萬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盧 彥 如 法官 周 舒 雁 法官 吳 美 蒼 法官 陳 容 正 法官 蔡 和 憲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郭 詩 璿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2025-01-16

TPSV-114-台聲-102-20250116-1

台簡抗
最高法院

請求遷讓房屋等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簡抗字第249號 抗 告 人 林應專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蘇俊諺等間請求遷讓房屋等事件,對於中 華民國113年8月21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裁定(113年度簡上字第2 號),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廢棄。 理 由 按對於簡易訴訟程序之第二審裁判,提起第三審上訴或抗告,須 經原裁判法院之許可,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3第1項固有明定。 惟關於抗告程序,同法於民國92年2月7日新增第495條之1規定: 抗告,除本編別有規定外,準用第三編第一章之規定。第436條 之2第1項之逕向最高法院抗告、第486條第4項之再為抗告,準用 第三編第二章之規定。即抗告準用第二審程序;同法第436條之2 第1項之逕向最高法院抗告及第486條第4項之再為抗告,則屬法 律審範圍而準用第三審程序,可見所謂「第436條之2第1項之逕 向最高法院抗告」,係指對於簡易訴訟程序第二審法院所為之抗 告裁定向最高法院再為抗告而言,不包括就第二審法院所為之初 次裁定提起抗告。是就簡易訴訟程序第二審法院所為之初次裁定 向本院提起抗告者,即無同法第436條之3第1項規定之適用,自 無須經原裁判法院之許可。查原法院於113年6月24日所為113年 度簡上字第2號裁定(下稱前裁定),為該院合議庭初次裁定, 抗告人以前裁定為不當對之提起抗告,依上說明,自無庸經原法 院之許可。原法院以抗告人所陳抗告理由,未具體指出前裁定有 何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亦不具原則上之重要性,其抗告不應許可 ,予以裁定駁回,於法自有未合。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 求予廢棄,非無理由,並由本院就抗告人對於前裁定提起抗告部 分,另為裁定,併此說明。 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第2項 、第49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盧 彥 如 法官 周 舒 雁 法官 吳 美 蒼 法官 陳 容 正 法官 蔡 和 憲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郭 詩 璿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2025-01-16

TPSV-113-台簡抗-249-20250116-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回復原狀等

最高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台上字第79號 上 訴 人 余世河 訴訟代理人 徐睿謙律師 黃云宣律師 蔡智元律師 曾家貽律師 劉彥呈律師 被 上訴 人 李秀蘭 訴訟代理人 郭志偉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回復原狀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9 月24日臺灣高等法院第二審判決(111年度重上字第969號),提 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廢棄,發回臺灣高等法院。 理 由 一、本件上訴人主張:兩造於民國108年5月1日簽訂不動產買賣 契約書(下稱系爭契約),約定伊以新臺幣(下同)1,100 萬元向被上訴人購買桃園市○○區○○段00地號土地(下稱系爭 土地),伊已如數交付,被上訴人於同年月24日移轉登記該 土地所有權予伊,伊出租予訴外人胡毓通耕作,因收成率較 鄰地低、果實有異、部分農作物枯死,伊詢問附近農戶,始 知被上訴人於100年至102年間開挖系爭土地盜取土石級配及 回填垃圾等廢棄物,乃於111年1月26日寄發存證信函為解除 系爭契約之意思表示,被上訴人應返還買賣價金;縱認系爭 契約為通謀虛偽而無效,被上訴人持有1,100萬元屬不當得 利,亦應返還。爰先位依民法第259條規定,於原審追加備 位之訴依同法第179條規定,求為命被上訴人返還1,100萬元 ,並加計法定遲延利息之判決。 二、被上訴人則以:上訴人當時為訴外人即伊妹李素蘭之男 友 ,伊為避免系爭土地遭他人追討,遂移轉登記予上訴人,兩 造就系爭土地並無買賣之真意,系爭契約應屬無效,上訴人 無從解除該契約而請求伊返還買賣價金。又上訴人交付1,10 0萬元後,伊與李素蘭一同前往銀行提領,由李素蘭交還上 訴人,伊並無不當得利等語,資為抗辯。 三、原審維持第一審所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駁回其上訴及追加 之訴,係以:兩造於108年5月1日簽訂系爭契約,約定上訴 人以1,100萬元向被上訴人購買系爭土地,該土地於同年月2 4日移轉所有權登記予上訴人。依上訴人提出之內政部林務 局農林航空測量所航攝影像、照片,無法證明系爭土地有遭 挖取土石級配及回填垃圾等廢棄物之事實,佐以證人胡毓通 證稱:伊耕作時未發現系爭土地有遭掩埋垃圾或廢棄物之痕 跡,也沒有向上訴人反應農作物收成之問題,系爭土地栽種 之作物與鄰地相比生長情形沒有比較差等語,及桃園市政府 環境保護局函稱查無系爭土地自100年起至108年止有遭陳情 或檢舉違反廢棄物清理法及相關稽查紀錄,上訴人並撤回鑑 定系爭土地遭挖取土石級配及回填垃圾等廢棄物之聲請,其 此部分主張並非可採。又證人即被上訴人之父李勝炎證稱: 被上訴人拿了男友2,000萬元,如果男友死亡,男友的配偶 會找麻煩,所以上訴人、李素蘭要被上訴人把房地(含系爭 土地)做給上訴人等語(下稱李勝炎系爭證言),訴外人即 被上訴人之姐李春蘭、李素蘭於108年6月10日、同年月11日 之對話譯文記載:「(李春蘭):不是,是說現在李秀蘭那 ,老師(即上訴人,下同 )是幫她借名登記要保護她財產 ,以後一樣返還給李秀蘭這樣就好了」、「(李素蘭):姊 ,借名登記,你不能講借名登記,你要講買賣喔,借名登記 你第一個就是犯了刑事罪喔,使公務人員登載不實……」、「 (李素蘭):跟老爸說秀蘭說好就好,她(即被上訴人)要 做回去就讓她做回去……」、「(李素蘭):不是,她(即被 上訴人)不信任當初就不要做,我一直跟她講說我會給你安 全感,你不能害到老師,你不能讓到時候變成他們來告我們 ,我們大家跟她一起死,這怎麼會對呢?然後變成我們大家 都有罪,都要詐欺。」、「(李春蘭):她(即被上訴人) 主要跟我說她借名字到老師那裏,可是你們都沒給她一個保 障,她這樣說。」、「(李素蘭):有喔,在老爸那邊有說 有喔,沒有說沒有喔……」等語(下稱系爭甲譯文),足認被 上訴人為避免其男友之配偶找其麻煩,遂移轉系爭土地所有 權登記予上訴人,應屬借名登記。另依被上訴人被訴偽造文 書案件之勘驗筆錄,李素蘭於108年5月2日陪同被上訴人至 彰化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提款,領得之現金均放入灰色提 袋及李素蘭之橘色背包,領完錢後由李素蘭背走(下稱系爭 勘驗紀錄),及李春蘭與李素蘭108年6月11日之對話譯文顯 示:「(李春蘭):她(即被上訴人)在妳那,她在老師那 說還有2,380萬嗎?」、「(李素蘭):我這邊有900萬我可 以先匯給她啦。」、「(李春蘭):不是,她說她有2,380 萬在妳那?(李素蘭):2,380,對。」(下稱系爭乙譯文 ),可知被上訴人已於108年5月2日提領2,380萬元(含系爭 土地買賣價金1,100萬元),交由李素蘭返還予上訴人,被 上訴人未受有利益。從而,上訴人先位依民法第259條第2款 規定,追加備位之訴依同法第179條規定,請求被上訴人返 還1,100萬元本息,並非有據,不應准許等詞,為其主要論 據。 四、按借名登記契約,係指當事人約定一方將自己之財產以他方 名義登記,而仍由自己管理、使用、處分,他方允就該財產 為出名登記之契約。是出名人與借名者間應有借名登記之意 思表示合致,始能成立借名登記契約。而不動產為登記名義 人所有屬常態事實,為他人借名登記者屬變態事實,主張借 名登記者,應就該借名登記之利己事實,提出符合經驗法則 、論理法則之事證以資證明,始可謂已盡舉證責任。本件兩 造於108年5月1日簽訂系爭契約,約定上訴人以1,100萬元向 被上訴人購買系爭土地,被上訴人於同年月24日移轉系爭土 地所有權登記予上訴人,為原審認定之事實。依李勝炎、被 上訴人108年6月8日錄影紀錄勘驗結果為:「(李勝炎): 是吧,大家都要妳好是吧,那妳還叫老師(上訴人)買做什 麼?(被上訴人):阿尾仔(李素蘭)叫老師買,又不是我 一直叫他買……」(見原審卷㈠367頁),上訴人、李勝炎同年 6月9日錄影紀錄勘驗結果為:「(上訴人):……絕對是我買 的,我花錢買的,妳要,妳來跟我買,賣給妳。(李勝炎) :是,賣還妳。(上訴人):我賣給妳,不是賣還妳,這是 我的。(李勝炎):是。」(見原審卷㈠403頁),則李勝炎 似未否認上訴人主張其出資購買系爭土地之事實。又參諸系 爭甲譯文之內容,似見李春蘭係聽聞被上訴人告知其與上訴 人就系爭土地成立借名登記關係,而非親自見聞兩造商議過 程,李素蘭亦未明確表示兩造間就系爭土地成立借名登記關 係。倘若如此,佐以李素蘭於原法院110年度重上字第281號 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等事件(下稱281號事件)審理時證 稱:伊於108年6月8日第1次聽到李秀蘭表示系爭土地是借名 登記,伊有跟李秀蘭講這樣做好嗎,余世河表示他不是借名 登記,是真實買賣,會害死人等語(見一審卷㈠191頁),則 能否僅以李勝炎系爭證言及系爭甲譯文之內容,即認兩造間 就系爭土地成立借名登記關係,洵非無疑。又上訴人主張: 被上訴人於108年6月4日點交時,交付系爭土地所有權狀予 伊,伊即委託胡毓通代耕系爭土地,足見伊係實質取得系爭 土地所有權等情(見原審卷㈢365至367頁),並提出所有權 狀彩色影本、系爭契約、110年7月1日代耕協議書為憑(見 一審卷㈠31至37、47、55頁),依系爭契約第14條記載:「1 08.6.4加註:土地依現況點交,一期稻作由甲方(即上訴人 )負責收成,乙方(即被上訴人)無異議……」,證人胡毓通 於281號事件審理時則證稱:上開代耕協議書是伊與余世河 簽的,簽立之前也是伊代耕系爭土地,當時伊看到所有權狀 才知道余世河是系爭土地新的地主等語(見原審卷㈡419頁) ,此攸關兩造間就系爭土地是否無買賣之合意,自應審認判 斷,原判決未於判決理由項下說明其取捨意見,逕為不利上 訴人之認定,自有可議。另被上訴人不爭執上訴人已交付系 爭土地買賣價金,至其抗辯稱其與李素蘭一同前往銀行提領 該價金,交由李素蘭轉交予上訴人乙節,證人李素蘭於281 號事件審理時證稱:余世河匯給李秀蘭的買賣價金,伊有陪 同李秀蘭去銀行領錢大概6、7次,領到錢後放進李秀蘭內壢 區忠孝路的辦公室保險箱,有2筆是她騎車載走,李秀蘭並 未把錢交給伊等語(見一審卷㈠188、189頁),則實情究竟 為何?自有待進一步釐清。原判決徒以系爭乙譯文及系爭勘 驗紀錄之內容,遽謂被上訴人已將系爭土地買賣價金交由李 素蘭返還予上訴人,亦屬速斷。再者,上訴人於原審主張: 伊於112年11月8日函請桃園市政府派員協助系爭土地遭掩埋 廢棄物進行開挖勘驗,於同年月14日勘驗結果顯示確有回填 塑膠垃圾、磚塊及混凝土等廢棄物等情,並提出通知函、現 場照片為憑(見原審卷㈡309、310、317至319頁),此與系 爭土地有無遭回填廢棄物之認定息息相關,自屬重要之攻擊 方法,原審恝置不論,遽以上開理由即為不利上訴人之認定 ,亦有判決不備理由之違誤。上訴論旨,指摘原判決違背法 令,求予廢棄,非無理由。又上訴人先位之訴有無理由,尚 待事實審調查審認,其備位之訴亦生移審效力,附此說明。 五、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 、第478條第2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盧 彥 如 法官 周 舒 雁 法官 吳 美 蒼 法官 陳 容 正 法官 蔡 和 憲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郭 詩 璿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2025-01-16

TPSV-114-台上-79-20250116-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上字第2295號 上 訴 人 綠星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昊勳 訴訟代理人 李 奇律師 傅于瑄律師 施東昇律師 被 上訴 人 李仕雄 訴訟代理人 潘兆偉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8月 28日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第二審更審判決(112年度重上更二 字第34號),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提起上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其以民事訴訟法 第469條所定事由提起第三審上訴者,應於上訴狀內表明: 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 並應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 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 於上訴聲明之範圍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 第470條第2項、第475條本文分別定有明文。而依同法第468 條規定,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依同 法第469條規定,判決有該條所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為當然 違背法令。當事人提起第三審上訴,如合併以同法第469條 及第469條之1之事由為上訴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 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之司法院大法官解釋、 憲法法庭裁判,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等及其具體內容 ,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敘 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 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如未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 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 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另第三審法院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 或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訴訟法第475條但書情形外,亦 不調查審認。 二、本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提起上訴,雖以該判決違背法令為由 ,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 實之職權行使所論斷:上訴人法定代理人吳昊勳(原名吳旭 紳)於民國106年4月、5月間與愛上新鮮股份有限公司(下 稱愛上公司)法定代理人即訴外人吳榮和、採購黃莙雅至泰 國,被上訴人以泰國籍公司V.R.S.GROUP CO.LTD(下稱V.R. S.公司)名義與上訴人成立買賣契約(下稱系爭買賣契約) ,由上訴人向V.R.S.公司買受鳳梨,先後於同年4月21日、5 月12日、6月9日、6月23日出貨共4667箱、6萬0671公斤(下 稱系爭鳳梨),非在我國所為之法律行為。上訴人以系爭鳳 梨含有甜精,致遭愛上公司退貨求償,其得解除系爭買賣契 約,並請求V.R.S.公司返還貨款、超額貨款新臺幣(下同)80 0萬4,002元、賠償倉儲費用48萬2,405元、銷毀費用6萬3,00 0元,合計854萬9,407元本息為由,依民法總則施行法第15 條規定,請求被上訴人連帶給付上開金額本息,洵屬無據等 情,指摘為不當,並就原審命為辯論及已論斷或其他與判決 結果不生影響者,泛言謂為違法或漏未論斷,而非表明該判 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 令之具體事實,更未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 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 難認其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依首揭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 合法。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 4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盧 彥 如 法官 吳 美 蒼 法官 蔡 和 憲 法官 陳 容 正 法官 周 舒 雁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郭 詩 璿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2025-01-16

TPSV-113-台上-2295-20250116-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

最高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台上字第42號 上 訴 人 朱曼甄 倪 平 陳彥華 共 同 訴 訟代理 人 楊擴擧律師 被 上訴 人 台灣搜房股份有限公司 兼法定代理人 楊建傑 被 上訴 人 廖秀敏 共 同 訴 訟代理 人 陳憲政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8月 21日臺灣高等法院第二審判決(111年度重上字第487號),提起 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除假執行部分外廢棄,發回臺灣高等法院。 理 由 一、本件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台灣搜房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搜 房公司)與其負責人即被上訴人楊建傑、董事兼執行長即被 上訴人廖秀敏均明知非銀行不得向多數人或不特定人收受款 項或吸收資金,約定或給付與本金顯不相當之紅利或其他報 酬,仍於民國103年6、7月間召開「不動產說明會」,並在 搜房公司網站刊登得以新臺幣(下未註明幣別者,均同)40 0萬元起投資英國曼徹斯特宜必思連鎖飯店(下稱IBIS投資 案)之廣告(下稱系爭廣告),宣稱「保證3年、每年8%淨 投報率」、「3年後由開發商加9%買回」、「等於前3年每年 平均淨回報率11%」等內容,以顯不相當之報酬誘使多數人 或不特定人參與投資,伊分別於第一審判決附表(下稱附表 )所示時間,交付附表所示款項予被上訴人,並簽訂投資契 約(下稱系爭契約)。又楊建傑、廖秀敏明知訴外人即IBIS 投資案開發商HOTEL OPTIONS LIMITED(下稱HO公司)於103 年10月14日解散,竟予隱匿而仍以與本金顯不相當之報酬誘 使投資人參與IBIS投資案,並於104年5月間通知伊將更換物 業管理公司為訴外人Shepherd Cox LIMITED(下稱SC公司), 保證包租條件及回報率等條件均不變,致伊陷於錯誤而簽署 更換物業管理公司之文件。嗣伊於106年9月間IBIS投資案屆 期後請開發商依約買回,被上訴人表示待全數投資人到期後 再一併處理,迄107年1月12日伊始知HO公司已解散,致伊無 法取回投資款,受有扣除已收取租金紅利後之損害。爰依民 法第184條第1項、第2項、第185條、第28條、公司法第23條 第2項、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第26條第1項、第2項規定, 擇一聲明求為命被上訴人依序連帶給付上訴人朱曼甄、倪平 、陳彥華英鎊7萬0,177元、7萬1,837元、7萬2,043元,並加 計自支付命令送達翌日起算法定遲延利息之判決(未繫屬本 院者,不予贅述)。 二、被上訴人則以:上訴人因IBIS投資案取得IBIS之租賃業權( 下稱系爭產權),再與HO公司成立包租契約而收取租金,搜 房公司除收取買方服務費、雜費或代收轉付英國律師服務費 外,並未經手買賣價金。又HO公司於104年3月26日進入重整 、108年11月15日解散,上訴人於103年8月至10月間交付附 表之款項,伊並非媒介上訴人與已清算公司交易,且非能預 見HO公司與SC公司間之債務履行關係,上訴人不得請求伊連 帶賠償損害等語,資為抗辯。 三、原審廢棄第一審所為命被上訴人依序連帶給付朱曼甄、倪平 、陳彥華英鎊7萬0,177元、7萬1,837元、7萬2,043元本息   之判決,改判駁回上訴人該部分之訴,係以:楊建傑、廖秀 敏依序為搜房公司之負責人、董事兼總營運中心執行長,被 上訴人在搜房公司網站刊登系爭廣告,邀集投資人參與投資 說明會,由業務員向不特定人招攬投資IBIS投資案,上訴人 分別於附表所示時間,匯付附表之款項至如附表所示帳戶。 系爭契約之締約人為上訴人、HO公司,搜房公司分別與上訴 人、HO公司訂立居間契約,上訴人匯入投資款至附表所示代 理HO公司收取款項之英國律師Maxwell Alves帳戶,另匯付 仲介服務費、律師費至搜房公司帳戶,被上訴人未收取、分 得上訴人交付之投資款,不能因HO公司日後聲請重整,由SC 公司承受HO公司關於IBIS投資案與對上訴人之權利義務,及 委託被上訴人代收轉付租金予上訴人,即認被上訴人非僅仲 介、居間IBIS投資案。上訴人向HO公司購買系爭產權,再回 租HO公司管理以獲取租金,且於締約後已登記取得系爭產權 ,足徵上訴人之目的為取得系爭產權,並收取租金獲利,至 HO公司是否出租或上訴人有無登記取得系爭產權,均不影響 上訴人依約得收取租金之權利,該租金係出租系爭產權之對 價,非單純提供資金即可取得之報酬,HO公司亦未與上訴人 約定或給付與本金顯不相當之紅利、利息、股息或其他報酬 ,不該當銀行法第29條第1項、第29條之1規定之要件。另   上訴人於103年8月至10月間交付投資款後,HO公司始解散或 重整,被上訴人就此非能預見或控制,亦不負報告義務,且 與上訴人所受未能回收投資款之損害並無相當因果關係,上 訴人復未證明被上訴人銷售IBIS投資案時,已預見HO公司償 債能力不足以支應上訴人未來之租金報酬或HO公司顯無履約 能力,難謂被上訴人未盡據實報告及妥為媒介之義務,而構 成不作為詐欺。從而,上訴人依上開規定所為本件請求,均 無理由,不應准許等詞,為其主要論據。 四、按銀行法第29條之1「以收受存款論」之規定,旨在禁止個 人或公司藉巧立各種名目之便,以顯不相當之優厚條件違法 吸收社會資金,規避同法第29條第1項「非銀行不得經營收 受存款業務」之禁制,致社會投資大眾投入金錢而受法所不 允許之投資風險,乃將該等脫法收受存款之行為,擬制為收 受存款之規定,俾保障社會投資大眾權益及經濟金融秩序, 是不論自然人或法人係以何名目,凡向多數人或不特定人收 受款項或吸收資金,而約定或給付與本金顯不相當之紅利、 利息、股息或其他報酬者,均擬制為上開規定所稱之「收受 存款」。又該條規定所謂之「與本金顯不相當」,應參酌當 時之經濟、社會狀況及一般金融機構存款之利率水準等,視 其是否有顯著之超額,足使違法吸金行為滋長,以為判定。 查被上訴人在搜房公司網站刊登系爭廣告,邀集投資人參與 投資說明會,由業務員向不特定人招攬投資IBIS投資案,上 訴人分別於附表所示時間,匯付附表之款項至如附表所示帳 戶,為原審認定之事實。依系爭廣告內容記載:「……將由國 際連鎖品牌Accor IBIS Budget經營的『IBIS budget hotels 』,預計於2014年8月改建完成……現在以每單位9萬英磅來說 ,相當於投資458萬左右即可保證前3年每年8%淨投報率,第 4年由開發商加9%買回,平均前3年每年淨回報率11%,2014 年8月完工後即開始支付保證租金……」,並註明房價英磅9萬 元、第一、二、三年淨收入各8%即英磅7,200元,3年後9%即 英磅8,100元,總計英磅29,700元,投資回報率33%(見支付 命令卷32、33、37頁),似見被上訴人係宣稱投資人投入資 金後,於西元2014年8月「IBIS budget hotels」完工後, 每年均可固定獲取按投資本金8%計算之淨投報率,3年後由 開發商按投資本金9%給付利潤並如數返還投資本金,不因投 資人有無登記取得系爭產權、開發商有無出租及以何等價格 出租該產權而有影響。倘若如此,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以 顯高於臺灣103年間定存利率1.37%之獲利推銷IBIS投資案, 形式上雖包裝成海外不動產投資附加包租代管,實質仍係以 保本保息為號召以吸收資金,應屬銀行法第29條之1規範之 準收受存款業務等語(見原審卷㈡539、555、557頁),是否 全然不可採,即非無進一步研求之餘地。又上訴人主張被上 訴人曾通知物業管理公司更換為SC公司,保證包租條件及回 報率等條件均不變,要求伊簽署更換物業管理公司之文件, 並提出電子郵件、通訊內容截圖為憑(見支付命令卷113、1 15頁),另被上訴人不爭執上訴人所獲取之部分租金,係由 SC公司匯至訴外人Eternal Sum Limited設於香港匯豐銀行 之帳戶,再由被上訴人逐一核對投資人之資料後進行匯款( 見原審卷㈠202頁),且被上訴人因遭朱曼甄等人告訴涉嫌違 反銀行法等案件,經法務部調查局北部地區機動工作站於10 7年12月20日至搜房公司進行搜索,扣得公司帳務光碟1片, 該光碟內有檔名為「英國-房產客戶投資名單.XSL」之檔案 ,及搜房公司員工依據上開檔案就各投資案編列之明細(見 原審卷㈡72頁),似見上訴人與HO公司簽立系爭契約後,被 上訴人仍從事與上訴人接洽更換物業管理公司、匯付租金收 益予上訴人及編列投資明細等業務。倘若無訛,能否謂被上 訴人就IBIS投資案僅居於仲介、居間之地位,亦滋疑義。原 判決就此未審認判斷,遽以上開理由即為不利上訴人之認定 ,不免速斷。上訴論旨,指摘原判決不當,求予廢棄,非無 理由。又原判決已敘明上訴人於原審減縮應受判決事項聲明 ,其主文第1項誤載為減縮前金額,應由原審裁定更正之, 附此敘明。 五、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 、第478條第2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盧 彥 如 法官 周 舒 雁 法官 吳 美 蒼 法官 陳 容 正 法官 蔡 和 憲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郭 詩 璿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2025-01-16

TPSV-114-台上-42-20250116-1

台聲
最高法院

請求定地上權存續期間等聲請核定第三審律師酬金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聲字第96號 聲 請 人 即被上訴人 祭祀公業法人新北市楊六賽 法定代理人 楊政信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即上訴人彭采婕等間請求定地上權存續期 間等事件(本院112年度台上字第2750號),聲請核定第三審律 師酬金,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之第三審律師酬金核定為新臺幣四萬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盧 彥 如 法官 周 舒 雁 法官 吳 美 蒼 法官 陳 容 正 法官 蔡 和 憲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郭 詩 璿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2025-01-16

TPSV-114-台聲-96-20250116-1

台聲
最高法院

請求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聲明異議聲請再審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聲字第1256號 聲 請 人 林文潔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曾美全間請求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聲明 異議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6月13日本院裁定(113年度台抗 字第407號),聲請再審,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移送前來,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按聲請再審,應依民事訴訟法第507條準用第501條第1項第4款規 定表明再審理由,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所謂表明再審理由,必 須指明確定裁定有如何合於法定再審事由之具體情事,始為相當 ;倘僅泛言有何條款之再審事由,而無具體情事者,尚難謂已合 法表明再審理由。如未表明再審理由,法院無庸命其補正。本件 聲請人主張本院民國113年6月13日113年度台抗字第407號駁回其 異議之確定裁定(下稱原確定裁定),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 項第1款、第12款所定事由,對之聲請再審,經核其聲請狀內表 明之再審理由,無非說明其對於前訴訟程序確定裁判不服之理由 ,惟對於原確定裁定究有如何合於上開規定之具體情事,則未據 敘明,依上說明,其聲請自非合法。 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507條、第502條 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盧 彥 如 法官 吳 美 蒼 法官 陳 容 正 法官 藍 雅 清 法官 蔡 和 憲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郭 詩 璿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2025-01-08

TPSV-113-台聲-1256-20250108-1

台聲
最高法院

請求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聲請再審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聲字第1255號 聲 請 人 林文潔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曾美全間請求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抗告 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5月16日本院裁定(113年度台抗字第4 07號),聲請再審,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移送前來,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按聲請再審,應依民事訴訟法第507條準用第501條第1項第4款規 定表明再審理由,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所謂表明再審理由,必 須指明確定裁定有如何合於法定再審事由之具體情事,始為相當 ;倘僅泛言有何條款之再審事由,而無具體情事者,尚難謂已合 法表明再審理由。如未表明再審理由,法院無庸命其補正。本件 聲請人主張本院民國113年5月16日113年度台抗字第407號駁回其 抗告之確定裁定(下稱原確定裁定),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 項第1款、第12款所定事由,對之聲請再審,經核其聲請狀內表 明之再審理由,無非說明其對於前訴訟程序確定裁判不服之理由 ,惟對於原確定裁定究有如何合於上開規定之具體情事,則未據 敘明,依上說明,其聲請自非合法。 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507條、第502條 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盧 彥 如 法官 吳 美 蒼 法官 陳 容 正 法官 藍 雅 清 法官 蔡 和 憲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郭 詩 璿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2025-01-08

TPSV-113-台聲-1255-20250108-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