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熊志強

共找到 204 筆結果(第 71-80 筆)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訴字第906號 原 告 祭祀公業高萃記代表會 法定代理人 高太平 訴訟代理人 蔡政峯律師 被 告 高誠達 高智惠 高美惠 高淑惠 高賢惠 高莉雅 高唯雅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等事件,原告起訴未據 繳納足額裁判費。查原告請求各被告應將坐落臺北市○○區○○段○○ 段00號地號土地(系爭土地)及其上同區段419建號建物即門牌 號碼臺北市○○區○○段○○段000號(系爭房屋)之所有權移轉登記 登記予原告,被告就系爭土地、系爭房屋權利範圍如附表所示。 關於系爭土地部分,以本件起訴時民國114年1月該土地公告現值 為每平方公尺新臺幣(下同)32萬7,271元,面積為107平方公尺 ,有臺北市地政雲地價查詢結果可稽,並按原告請求移轉登記應 有部分比例計算,認定訴訟標的價額為291萬8,166元(計算式: 32萬7,271元×107平方公尺×1/12=291萬8,166元,元以下四捨五 入,下同);關於系爭房屋部分,系爭房屋於60年1月11日為第 一次登記等情,有建物登記第一類謄本在卷可稽,應可推知系爭 房屋早於60年1月11日前建築完成(至起訴時,屋齡約54年), 復據臺北市政府地政局建築物價額試算方式,並按原告請求移轉 登記應有部分比例計算,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5萬3,435元。經 合併計算,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297萬1,601元(計算式:29 1萬8,166元+5萬3,435元=297萬1,601元),應徵收第一審裁判費 3萬6,366元,扣除已繳納裁判費1萬7,412元,尚應補繳1萬8,954 元(計算式:3萬6,366元-1萬7,412元=1萬8,954元)。茲依民事 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日內 補繳,逾期即駁回其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民事第七庭 法 官 熊志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書記官 蔡斐雯 附表 不動產標示 土地部分 編號 土地坐落 土地面積 (平方公尺) 權利範圍 縣市 鄉鎮市區 段 地號 1 臺北市 文山區 興隆段二小段 80 107 高誠達公同共有12分之1 高智惠公同共有12分之1 高美惠公同共有12分之1 高淑惠公同共有12分之1 高賢惠公同共有12分之1 高莉雅公同共有12分之1 高唯雅公同共有12分之1 建物部分 編號 建號 基地坐落 --------- 門牌號碼 建築式樣主要建築材料及房屋層數 建物面積 (平方公尺) 權利範圍 1 419 臺北市○○區○○段○○段00地號土地 --------- 臺北市○○區○○路○段000號 加強磚造 4層 一層:51.00 騎樓:17.25 高誠達公同共有3分之1 高智惠公同共有3分之1 高美惠公同共有3分之1 高淑惠公同共有3分之1 高賢惠公同共有3分之1 高莉雅公同共有3分之1 高唯雅公同共有3分之1

2025-02-14

TPDV-114-訴-906-20250214-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5066號 原 告 吳秀玲 訴訟代理人 簡宇翔 被 告 吳鄒菊 吳增祥 吳佩玲 吳明錐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10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兩造共有如附表一所示之建物應予變價分割,並將變價拍賣所得 金額,按如附表三「應有部分」欄所示之比例分配。 兩造共有如附表二所示之土地應予變價分割,並將變價拍賣所得 金額,按如附表四「土地價金分配比例」欄所示之比例分配。 訴訟費用由兩造各按如附表五「訴訟費用負擔比例」欄所示之比 例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原告於判決確定前,得撤回訴之全部或一部;但被告已為 本案之言詞辯論者,應得其同意;訴之撤回應以書狀為之; 但於期日,得以言詞向法院或受命法官為之;以言詞所為訴 之撤回,應記載於筆錄;訴之撤回,被告於期日到場,未為 同意與否之表示者,自該期日起;其未於期日到場或係以書 狀撤回者,自前項筆錄或撤回書狀送達之日起,10日內未提 出異議者,視為同意撤回,民事訴訟法第262條定有明文。 經查,原告起訴時原以吳秀蓮為被告,嗣因查知吳秀蓮已非 本件房地之共有人,以民事陳報㈡狀撤回對吳秀蓮之訴訟( 見本院卷第109頁),吳秀蓮復未於10日內提出異議,依前 開規定,視為同意撤回,先予敘明。 二、被告吳鄒菊、吳佩玲、吳明錐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 日到場,復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 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如附表一所示之房屋(下稱系爭房屋)及其坐落 基地即如附表二所示之土地(下稱系爭土地,與系爭房屋合 稱系爭房地),為兩造所共有,各應有部分比例如附表三、 四所示,兩造間並無不分割之協議,亦無法令禁止分割,因 兩造無法達成分割協議,爰依民法第823條第1項規定,請求 以變價方式分割系爭房地等語。並聲明:兩造共有之系爭房 地應予變價分割,所得價金由兩造依應有部分比例分配。 二、被告答辯:  ㈠被告吳增祥:不同意將系爭房地變價分割。並聲明:原告之 訴駁回。  ㈡被告吳佩玲、吳明錐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惟具狀表 示同意原告之變價分割方案。  ㈢被告吳鄒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 或陳述。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各共有人,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 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者,不 在此限,民法第823條第1項定有明文。查系爭房地為兩造共 有,有卷附土地、建物登記謄本可稽(見本院卷第35至43頁 ),而兩造就系爭房地並無不能分割之協議存在,且無法令 限制或因物之使用目的而不能分割之情事,是原告請求分割 ,於法無違。  ㈡又按共有物之分割,依共有人協議之方法行之。分割之方法 不能協議決定,或於協議決定後因消滅時效完成經共有人拒 絕履行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命為下列之分配: 一、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但各共有人均受原物之分配顯 有困難者,得將原物分配於部分共有人。二、原物分配顯有 困難時,得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或以原物 之一部分分配於各共有人,他部分變賣,以價金分配於各共 有人,民法第824條第1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分割 共有物究以原物分割或變價分割為適當,法院應斟酌當事人 意願、共有物之使用情形、經濟效用及全體共有人之利益等 情形而為適當之分割,不受共有人所主張分割方法之拘束。  ㈢查系爭房地所在,係7層鋼筋混凝土造之華廈暨基地,有建物 登記謄本可憑,系爭房屋位於第5層,倘依兩造持有之比例 就系爭房地為原物分割,各共有人可有效利用之面積甚小, 徒增法律關係複雜,系爭房地若以原物分割,顯不利於兩造 。再者,本件若將系爭房地分配於部分共有人,未受分配者 雖因不能按其應有部分受分配,而須依民法第824條第3項規 定以金錢補償之,但兩造未曾取得金錢補償之共識,且受分 配者未必有資力以金錢補償其他共有人,以此方式進行分割 ,亦有困難。本院綜衡前情,併審酌系爭房地坐落於臺北市 大安區,周遭公共設施及生活機能良好,有一定巿場價值, 系爭房地若採行變價分割,較有利於提升交換價值,而由兩 造按應有部分比例分配價金,既能維護系爭房地完整性,亦 可增加經濟效益,符合利用效益,對於兩造而言亦屬公平, 系爭房地採用變價分割,核屬適當。 四、綜上所述,原告訴請分割系爭房地,為有理由,且以將系爭 房地變價分割為最適宜之分割方法,爰命將兩造共有之系爭 房地予以變價分割,所得價金由兩造按各自應有部分比例分 配之,爰判決如主文第1、2項所示。 五、末按因共有物分割、經界或其他性質上類似之事件涉訟,由 敗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者,法院得酌量情形,命 勝訴之當事人負擔其一部,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定有明文 。本件分割共有物之訴,核其性質,兩造本可互換地位,本 件原告起訴雖於法有據,然被告之應訴乃法律規定所不得不 然,且本件分割結果,共有人均蒙其利,訴訟費用負擔以參 酌兩造就所得利益比例分擔較為公允,而命如主文第3項所 示。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民事第七庭  法 官 熊志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書記官 蔡斐雯                                   附表一:建物標示 編 號 建號 基地坐落 ---------------- 建物門牌 建築式樣主要建築材料及房屋層數 建物面積(平方公尺) 權  利 範  圍 樓層面積 附屬建物用途及面積 1 臺北市○○區○○段○○段0000○號 臺北市○○區○○段○○段000地號 ----------------臺北市○○區○○街000巷00號5樓之2 鋼筋混凝土造 7層 5層:120.44 陽台:9.89 全部 備考 共有部分:通化段三小段1415建號2044.81平方公尺,權利範圍:10000分之96 附表二:土地標示 地號 面積 權利範圍 說明 臺北市○○區○○段○○段000地號 3433平方公尺 000000000分之0000000 共有人各自應有部分比例之認定,詳如下所述,依臺北市大安地政事務所113年11月13日北市大地登字第1130715290號函說明三:「旨揭建物(即附表一所示建物)標示部並無記載其坐落之694地號土地權利範圍總額,又查該建物現所有權人共5人,其中吳鄒菊及吳增祥於694地號土地上僅有1366建號建物,於該建物全部移轉時,其基地所有權應有部分,須隨同全部移轉;其餘共有人吳佩玲、吳明錐、吳秀玲等3人於旨揭地號土地上除1366建號建物外尚有1358建號建物,惟該3人皆已於113年間就1366及1358建號建物之坐落694地號土地申請分開繕狀並自行切結及註記各建物對應之土地持分,是以該3人所有1366建號建物分攤土地之應有部分,應依註記持分辦理…。」(見本院卷第72頁)。而兩造持分詳如附表四所示,有土地登記謄本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35至39頁、73至75頁) 附表三:附表一建物共有人應有部分 編號 姓名 應有部分 1 吳鄒菊 2000分之1 2 吳增祥 2000分之1408 3 吳佩玲 2000分之197 4 吳明錐 2000分之197 5 吳秀玲 2000分之197 附表四:附表二土地共有人應有部分  編號 姓名 應有部分 土地價金分配比例 1 吳鄒菊 000000000分之436563 0000000分之436563 2 吳增祥 50000分之707 0000000分之0000000 3 吳佩玲 000000000分之84119 0000000分之84119 4 吳明錐 000000000分之84119 0000000分之84119 5 吳秀玲 000000000分之84119 0000000分之84119 附表五: 編號 姓名 房屋課稅現值及土地公告現值,依應有部分換算合計之數額(新臺幣,元以下四捨五入) 訴訟費用負擔比例 1 吳鄒菊 626萬4,858元 0000000/00000000 2 吳增祥 2,057萬9,033元 00000000/00000000 3 吳佩玲 121萬7,103元 0000000/00000000 4 吳明錐 121萬7,103元 0000000/00000000 5 吳秀玲 121萬7,103元 0000000/00000000 合計 3,058萬6,178元

2025-02-14

TPDV-113-訴-5066-20250214-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變更共有物管理方式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707號 聲 請 人 林嘉珮(A區機械停車位7號、B區機械停車位12號 車位使用人) 相 對 人 政大森活社區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蔡坤穎 相 對 人 林書煒(即平面停車位編號1號、2號車位使用人) 李淑萍(平面停車位編號3號車位使用人) 楊鈞國(平面停車位編號4號車位使用人) 余鈞瑋(A區機械停車位編號5號車位使用人) 何立侖(A區機械停車位編號6號車位使用人) 潘曉真(A區機械停車位編號8號車位使用人) 蔡莉雯(A區機械停車位編號9號車位使用人) 陳蓉娟(B區機械停車位編號10號車位使用人) 蔡慧瑜(B區機械停車位編號11號車位使用人) 吳柏勳(B區機械停車位編號13號車位使用人) 林姿伶(B區機械停車位編號14號車位使用人) 陳純優(B區機械停車位編號15號車位使用人) 蔡麗玲(B區機械停車位編號16號車位使用人) 黃惠珠(B區機械停車位編號17號車位使用人) 沈怡如(B區機械停車位編號18號車位使用人)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變更共有物管理事件,聲請人未據繳納聲請費 。按所謂非訟事件,係對於訴訟事件而言,其性質為國家干預私 權之創設、變更、消滅,而為必要之預防,以免日後之危害(53 年5月28日非訟事件法立法要旨),是民法第820條第2項、第3項 既規定由共有人「聲請」,法院以「裁定」變更之,顯係立法者 有意定性其為非訟事件,而由國家干預私權內容之變更,其性質 自屬非訟事件,應適用非訟事件法之規定(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 法院101年法律座談會民事類提案第18號參照)。經查,本件聲請 人依民法第820條第2、3項規定,聲請變更兩造共有之坐落臺北 市○○區○○段○○段000○號建物之管理方法。經核其性質係屬非訟事 件,且係基於財產權關係而聲請,即應以聲請人經裁定准許所可 得之客觀上利益定其標的價額。惟就聲請人所提訴訟資料,無法 衡量聲請人倘獲勝訴判決所得受之客觀利益,訴訟標的價額即屬 不能核定,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2規定,以同法第466條所 定不得上訴第三審之最高利益額數加1/10定之,而現不得上訴第 三審之最高利益額數為新臺幣(下同)150萬元,加計1/10為165 萬元,故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應核定為165萬元,應依非訟事件法 第13條第3款規定,應徵聲請費2,000元。茲依非訟事件法第26條 第1項之規定,限聲請人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逾期不繳, 即駁回其聲請,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民事第七庭 法 官 熊志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書記官 蔡斐雯

2025-02-11

TPDV-113-聲-707-20250211-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清算合夥財產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5308號 原 告 江佳怡(即江志成之承受訴訟人) 江心怡(即江志成之承受訴訟人) 江宗勳(即江志成之承受訴訟人)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陳鵬光律師 陳誌泓律師 周致玄律師 被 告 江智文 訴訟代理人 邱士芳律師 複代理人 何嘉昇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清算合夥財產事件,原告聲請閱覽卷宗事件,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准許原告閱覽、抄錄或攝影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13年度訴字第830 號卷一、二、三卷宗(除卷一卷宗第60至80頁、卷二卷宗第203至 246頁文書外)。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得向法院書記官聲請閱覽、抄錄或攝影卷內文書, 或預納費用聲請付與繕本、影本或節本;惟卷內文書涉及當 事人或第三人隱私或業務秘密,如准許聲請,有致其受重大 損害之虞者,法院得依聲請或依職權裁定不予准許或限制閱 覽、抄錄或攝影卷內文書,此觀民事訴訟法第242條第1項、 第3項規定自明。該條所規定之卷內文書,包括法院辦理該 事件所製作之文書、當事人於訴訟進行中提出之文書,及法 院依當事人聲請之證據方法,依法調取之相關文書。又有無 限制閱覽訴訟資料之必要,仍應由法院視個案情形,妥適權 衡,俾兼顧營業秘密之保護及訴訟防禦權之保障。 二、原告聲請意旨略以:原告前聲請臺灣士林地方法院(下稱士 林地院)以112年度聲字第171號保全證據事件裁定准許就被 告或訴外人江秀蕙所持有瑞鋒企業社及協航企業社自民國97 年至112年之各年度會計帳冊、財務報表電磁紀錄(下稱系爭 文書),以影印、列印紙本或以媒體複製之方式,予以證據 保全,旋於112年11月29日經保全程序就系爭文書以掃描、 影印方式為保全,並編列為保全證據卷宗三宗(案列士林地 院113年度訴字第830號卷一、二、三,下稱830號卷一、二 、三),爰聲請閱覽、抄錄或攝影830號卷宗內系爭文書等語 。 三、經查:  ㈠原告起訴主張江志成與第三人江順盛為兄弟,原告江宗勳為 江志成之子。江順盛與被告於87年間合夥成立協航企業社, 嗣江志成加入合夥,因合夥人三人均為兄弟,於94年辦理登 記時,在名義上登記為江順盛獨資設立,江順盛於97年6月 間聲明退夥,協航企業社於98年間開始歇業,然雙方繼續以 協航企業社之機具、設備、財產,於97年間成立瑞鋒企業社 ,推由被告為登記名義負責人。至103年間,因合夥經營之 事業規模擴大,乃以江宗勳之名義,延伸登記獨資成立協航 企業社,是合夥經營之事業範圍,涵蓋瑞鋒企業社與協航企 業社。今因被告否認兩造合夥關係,且被告之女江秀蕙更自 稱為瑞鋒企業社實際負責人,亦否認江志成為合夥人,江志 成已於112年5月2日發函表示終止雙方間之合夥關係,得依 民法第689條、697條及699條規定,請求合夥結算,並依瑞 鋒企業社及協航企業社之帳冊及財務報表所載損益金額,按 出資比例分配合夥利益,並聲明:⒈被告應協同原告清算兩 造合夥經營之瑞鋒企業社及協航企業社之合夥財產。⒉原告 於被告為前項計算報告前,得為保留給付之聲明。而依原告 提出之江志成淡水第一信用合作社龍形分社0000000000000 號帳戶97年至112年活期存款歷史交易明細表、112年5月2日 台北仁愛路郵局第000163號存證信函(士司補卷第46-60頁、 68-70頁)、105年至1109年度瑞鋒企業社、協航企業社含現 金收支表等之記帳系統資料(本院卷第115-319頁)等文書內 容以觀,其間有按月以薪資名義新臺幣(下同)8萬元入帳、 瑞鋒企業社分別於99年8月10日匯款110萬元、99年11月5日 匯款100萬元、100年8月12日匯款101萬元、101年4月25日匯 款395萬元等交易紀錄;另原告亦持有瑞鋒企業社及協航企 業社105年、108年、109年度相關之現金收支表、帳戶明細 表、現金日記簿等帳冊,顯見江志成得按月自瑞鋒企業社及 協航企業社領取薪資、受領數筆大額匯款並持有、知悉僅內 部人始得持有、閱覽之相關會計帳冊,堪認原告就其主張江 志成與被告間就瑞鋒企業社與協航企業社存有合夥關係乙節 ,已盡其部分程度之舉證責任。則原告主張為補足其主張兩 造有合夥關係之事證,聲請閱覽系爭文書內容並以原告提出 之前開交易紀錄、會計簿冊等相互勾稽比對,作為證明兩造 間確有合夥關係之事實,於法即屬有據,應予准許。  ㈡被告雖抗辯原告迄未舉證證明兩造有合夥關係,不得閱覽系 爭文書云云,惟就原告已提出江志成與瑞鋒企業社及協航企 業社間之薪資、匯款名義等交易紀錄之原因事實關係,均未 能具明確說明交易之原因為何,僅空言抗辯並非合夥分潤云 云,其主張即不足採。又系爭文書經編列為830號卷一、二 、三等卷宗,自文書形式上觀察,其內包含瑞鋒企業社與協 航企業社之工程明細統計表、帳務明細表、現金日記簿、薪 資明細轉帳表、廠商付款憑單、銷項發票明細表、期票明細 表、匯款申請書、估價統計表、客票登記簿、薪資表、現金 帳、估價單等,除卷一第60至80頁屬於95、96年間薪資明細 轉帳表,卷二第203至246頁屬於95、96年間期票明細表、匯 款申請書,依法不得閱覽外,其餘部分均係原告主張與被告 間有合夥關係期間,由瑞鋒企業社與協航企業社業務上所製 作之會計簿冊,並未逾越原告主張合夥期間範圍外之文書, 原告均得以閱覽、抄錄或攝影。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民事第七庭  法 官 熊志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書記官 蔡斐雯

2025-02-10

TPDV-113-訴-5308-20250210-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訴訟救助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救字第22號 聲 請 人 林蘭銀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最高法院間請求國家賠償事件(本院113年 度補字第2972號),聲請訴訟救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當事人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者,法院應依聲請,以裁定准 予訴訟救助;又聲請訴訟救助,關於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 事由,應提出可使法院信其主張為真實並能即時調查之證據 ,以釋明之,此觀民事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前段、第109條 第2項、第284條規定自明。又所謂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係 指窘於生活,且缺乏經濟信用,並無籌措款項以支出訴訟費 用之信用技能者而言(最高法院43年台抗字第152號裁定意 旨參照)。法院調查聲請人是否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專就 聲請人提出之證據為之,如聲請人未提出證據,或依其提出 之證據,未能信其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主張為真實,即應 將其聲請駁回,並無調查之必要(最高法院107年度台聲字 第503號裁定要旨參照)。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與相對人最高法院間請求國家賠 償事件(本院113年度補字第2972號),因聲請人為低收入 戶,無力支出訴訟費用,爰依民事訴訟法第107條規定,聲 請訴訟救助等語。 三、經查,本件聲請人聲請訴訟救助,固提出新竹市東區低收入 戶證明書以釋明其無資力負擔訴訟費用;惟中低收入戶標準 乃行政主管機關為提供社會救助所設立之標準,與法院就有 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認定,係屬二事(參見最高法院100 年度臺抗字第593號裁定),況聲請人自承為英語教師,從 事網路英語教學每月月薪為新臺幣15萬7014元,難認聲請人 係無資力之人。此外,聲請人復未提出其他能即時調查之證 據,以釋明其現窘於生活,且缺乏經濟信用,致無資力支出 本件訴訟費用,揆諸首開說明,聲請人聲請訴訟救助,於法 尚有未合,不應准許,應予以駁回。 四、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民事第七庭  法 官 熊志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書記官 蔡斐雯

2025-02-10

TPDV-114-救-22-20250210-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245號 原 告 陳侑敏 被 告 陳韻雅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一、按提起民事訴訟者,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繳納 裁判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次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 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 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所有之利益為準;以一訴 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之;訴訟標的之價額不能 核定者,以第466條所定不得上訴第三審之最高利益額數加1 0分之1定之,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2項、第77條 之2第1項本文、第77條之12定有明文。又按請求命回復名譽 之適當處分,其訴訟標的之法律關係為回復名譽請求權,係 屬非因財產權而起訴(最高法院92年度台抗字第586號裁定 意旨參照)。原告之訴,有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 ,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 期間先命補正,此為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所明文 規定。 二、本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原告訴之聲明為:㈠被告應 賠償原告因名譽受損所致之損害新臺幣:名譽無價。㈡被告 應於被告之Facebook帳號首頁刊登置頂道歉聲明,為期30天 ,上開刊登道歉聲明內容須經法院核准等語。查聲明第一項 係屬因財產權涉訟,惟原告主張其名譽價值為「無價」,因 此應屬訴訟標的價額不能核定之情形,爰參酌民事訴訟法第 77條之12規定,核定此部分訴訟標的之價額為165萬元,依1 13年12月30日修正發布,000年0月0日生效之「臺灣高等法 院民事訴訟與非訟事件及強制執行費用提高徵收額數標準」 (下稱提高徵收數額標準)第2條規定,應徵第一審裁判費2 萬805元;聲明第二項請求刊登道歉聲明,以回復原告名譽 ,核其性質則為非因財產權涉訟,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4 第1項規定及上開提高徵收數額標準第2條規定,應徵第一審 裁判費4,500元,故本件第一審裁判費共計2萬5,305元(計 算式:2萬805元+4,500元=2萬5,305元)。茲依民事訴訟法 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5日 內補繳,逾期未繳納,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民事第七庭 法 官 熊志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書記官 蔡斐雯

2025-02-10

TPDV-114-補-245-20250210-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返還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252號 原 告 大松鼎盛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李琇婷 上列原告因請求返還借款事件,聲請對被告林宏達(原名:林原 廣)發支付命令,經被告於法定期間內提出異議,應以支付命令 之聲請視為起訴。查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下同)6,700 萬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60萬1,600元,扣除前繳支付命令裁判 費500元,尚應補繳第一審裁判費60萬1,10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 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命原告於收受本裁定後5日內補繳, 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原告之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民事第七庭 法 官 熊志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書記官 蔡斐雯

2025-02-10

TPDV-114-補-252-20250210-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222號 原 告 虹展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王晨星 訴訟代理人 申惟中律師 被 告 許仁懷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 裁判費,查本件訴訟標的價額依原告陳報之113年土地總值,核 定為新臺幣(下同)1,006萬2,254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1萬9, 116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 受本裁定送達5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民事第七庭 法 官 熊志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書記官 蔡斐雯

2025-02-10

TPDV-114-補-222-20250210-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除權判決(票據)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除字第24號 聲 請 人 創群投資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戴惠玲 代 理 人 田惠文 上列聲請人聲請除權判決(票據)事件,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如附表所示之證券無效。 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上開證券,經本院以113年度司催字第1524號公示催告。 二、所定申報權利期間,已於民國113年12月12日屆滿,迄今無 人申報權利。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564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民事第七庭  法 官 熊志強 以上正本證明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書記官 蔡斐雯                    附表: 編號 發票人 受款人 發票日 到期日 金額(新臺幣) 付款地 001 林青德、葉展嘉 宏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或其指定人財資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94年12月22日 未記載 160,000元 臺北市○○區○○路00號15樓

2025-02-07

TPDV-114-除-24-20250207-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除權判決(股票)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除字第35號 聲 請 人 吳筑玲 上列聲請人聲請除權判決(股票)事件,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如附表所示之證券無效。 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上開證券,經本院以113年度司催字第1179號公示催告。 二、所定申報權利期間,已於民國113年10月23日屆滿,迄今無 人申報權利。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564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民事第七庭  法 官 熊志強 以上正本證明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書記官 蔡斐雯                         附表:                 編號 發行公司 股票號碼 張數 股數 001 長榮海運股份有限公司 86NX0000000 1 32

2025-02-07

TPDV-114-除-35-2025020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