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不合法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81-90 筆)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國家賠償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3年度簡字第250號 原 告 錢大渭 住屏東縣○○鄉○○村○○路000巷0弄 上列原告因國家賠償事件,提起行政訴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行政訴訟,應依行政訴訟法第105條第1項規定,以訴 狀表明當事人、起訴之聲明、訴訟標的及其原因事實,提出 於行政法院為之,並應依行政訴訟法第98條第2項之規定繳 納裁判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次按行政訴訟法第57條第 1項第1款、第2款規定,當事人書狀應記載當事人姓名及住 所或居所;當事人為法人、機關或其他團體者,其名稱及所 在地、事務所或營業所,有法定代理人、代表人或管理人者 ,其姓名及住所或居所。又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 經審判長定期間命補正,而未遵期補正者,依同法第107條 第1項第10款規定,行政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二、本件原告提起行政訴訟,未依法繳納裁判費,且訴狀內未表 明訴訟標的及訴之聲明,亦未依行政訴訟法第57條第1項第1 款、第2款規定為被告欄之記載,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1月18 日以裁定命原告於裁定送達後7日內,補正上開程式上之欠 缺,該裁定已於同年月22日寄存送達原告住所,有送達證書 在卷可稽(本院卷第21頁)。然原告逾期迄未補正,此有本院 院內查詢單、多元化案件繳費狀況查詢清單、答詢表等件為 憑(本院卷第23至27頁),揆諸上開說明,原告之訴難認為合 法,應予駁回。 三、結論:原告之訴為不合法。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法 官 謝琬萍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書記官 林秀泙

2024-12-25

KSTA-113-簡-250-20241225-1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拆屋還地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64號 上 訴 人 即 原 告 蔡淑瀅 上列上訴人與被上訴人游長祺、游長榮間請求拆屋還地事件,上 訴人對於民國113年11月19日本院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上訴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五日內,具狀補正上訴聲明,並補繳第 二審裁判費新臺幣貳萬捌仟伍佰貳拾柒元,逾期不補正,即駁回 其上訴。   理 由 一、按向第二審或第三審法院上訴,應繳納上訴之裁判費;提起 上訴,應以上訴狀表明對於第一審判決不服之程度,及應如 何廢棄或變更之聲明,提出於原第一審法院為之,民事訴訟 法第77條之16、第441條第1項第3款分別定有明文。又上訴 不合程式或有其他不合法情形而可以補正者,原第一審法院 應定期間命其補正,如不於期間內補正,應以裁定駁回之, 民事訴訟法第442條第2項亦有明定。 二、查上訴人提起上訴,未表明對於本院第一審判決不服之程度 ,及應如何廢棄或變更之聲明,且未繳納第二審裁判費,其 上訴之程式尚有欠缺。又裁判費部分,因上訴人上訴範圍不 明,茲依第一審判決不利上訴人之訴訟標的價額新臺幣(下 同)1,816,038元(計算式:每平方公尺12,600元×附圖編號 B1-1、B1-2、B1-3、C、D之面積(18.37+28.49+31.54+28.2 6+37.47)平方公尺=1,816,038元),計算應繳第二審裁判 費28,527元,如上訴人僅部分聲明不服,應依民事訴訟法第 77條之13、第77條之16規定,依訴訟標的價額計算裁判費並 繳納。爰定期命上訴人補正如主文所示,如逾期不補正者, 即駁回其上訴。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民事庭              法 官 張文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如對本裁 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抗告,命補繳裁判費之裁定並受抗 告法院之裁判。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書記官 劉婉玉

2024-12-25

ILDV-113-訴-64-20241225-2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本票裁定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384號 抗 告 人 黃子豪 相 對 人 和潤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劉源森 上列當事人間本票裁定事件,抗告人對於民國113年3月22日本院 所為之113年度司票字第4984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抗告及再抗告,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準用民事訴訟法關於 抗告程序之規定,非訟事件法第46條定有明文。次按抗告不 合法者,第二審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此觀民事訴訟法第49 5 條之1 第1 項準用同法第444 條第1 項、第2 項規定自明 。又按聲請人或其代理人,應於書狀或筆錄內簽名。非訟事 件之聲請,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 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法院應定期間先命補正。非訟事 件法第30條第2 項前段、第30條之1分別定有明文。 二、查本件抗告人提起抗告,漏未於抗告狀狀尾簽名或蓋章,經 本院於民國113年7月8日以通知書命抗告人於收受送達後10 日內具狀提出經簽名或蓋章之抗告狀,該通知書業於同年7 月9日補充送達民事抗告狀所載抗告人之住地。惟抗告人逾 期迄未補正,依前開規定說明,其抗告難認為合法,應予駁 回。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劉逸成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書記官 康雅婷

2024-12-25

SLDV-113-抗-384-20241225-1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3年度簡字第202號 抗 告 人 即 原 告 吳俊逸 相 對 人 即 被 告 臺南市○○區○○ 代 表 人 吳金喜 上列當事人間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事件,抗告人對於民 國113年11月21日本院113年度簡字第202號行政訴訟裁定提起抗 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抗告,應依行政訴訟法第98條之4規定繳納裁判費, 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 二、本件抗告人對於民國113年11月21日本院113年度簡字第202 號行政訴訟裁定不服,提起抗告,未據繳納裁判費,經本院 於113年12月12日以裁定命抗告人於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正 上開程式上之欠缺,該裁定已於同年月16日合法送達抗告人 住所,有送達證書在卷可稽(本院卷第77頁)。然抗告人逾期 迄未補正,此有本院多元化案件繳費狀況查詢清單為憑(本 院卷第79頁),揆諸上開說明,其抗告自非合法,應予駁回 。 三、結論:本件抗告為不合法。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法 官 謝琬萍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書記官 林秀泙

2024-12-25

KSTA-113-簡-202-20241225-3

附民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3年度附民字第2479號 原 告 蕭唯涵 被 告 陳合宏 上列被告因本院113年度易字第2169號妨害風化案件,經原告提 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  實 一、原告訴之聲明及陳述如附件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所載。 二、被告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理  由 一、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 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定有明文。次按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應於刑事訴訟起訴後第二審言詞辯論終結前為之,但在第 一審言詞辯論終結後提起上訴前,不得提起;法院認為原告 之訴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以判決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48 8條、第50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被告所涉妨害風化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已於民國 113年12月18日經依本院113年度易字第2169號判決在案(於 113年12月5日言詞辯論終結)。原告遲至113年12月19日始 具狀提起本件附帶民事訴訟,有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狀及 其上本院收狀戳章在卷為憑,是原告提起本件附帶民事訴訟 繫屬於本院時,因上開刑事案件已經判決而終結,其案件之 繫屬已不存在,自無程序可資依附而得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從而,原告所提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於法有違,應予駁 回。又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所附麗,應 併予駁回。 三、本件係因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程序不合法而駁回,原告仍 得依法另向本院民事庭提起民事訴訟,附此敘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鍾邦久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對於本判決如不服非對刑事判決上訴時不得上訴並應於送達後20 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應附繕本)。                 書記官 黃憶筑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2024-12-25

TNDM-113-附民-2479-20241225-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確認董事委任關係不存在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1125號 上 訴 人 穩穩全球整合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蔡文亮 被 上訴人 陳鴻國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董事委任關係不存在事件,上訴人對於民 國113年11月28日本院第一審判決,提起第二審上訴,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上訴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五日內,繳納上訴裁判費新臺幣貳萬陸 仟零貳元,逾期不補正,以裁定駁回上訴。 上訴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五日內,具狀補正上訴理由。   理 由 一、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不能核定 者,以民事訴訟法第466條所定不得上訴第三審之最高利益 額數加十分之一定之。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77條 之12。次按向第二審法院上訴,應依訴訟標的金額繳納裁判 費,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6第1項規定甚明。又上訴不合程 式或有其他不合法情形而可以補正者,原第一審法院應定期 間命其補正,如不於期間內補正,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 訟法第442條第2項亦有明定。 二、經查,本件訴訟標的為上訴人與被上訴人間董事委任關係, 性質上屬因財產權而起訴,又因無法估算上訴人如獲勝訴判 決所受之客觀利益,依上開規定,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應以新 臺幣(下同)165萬元定之,應徵第二審裁判費2萬6,002元 ,未據上訴人繳納。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42條第2項前段規定 ,限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逕向本院如數補繳, 逾期未繳,即駁回其上訴。又上訴人所提出之民事上訴狀, 未具上訴理由,併依法裁定補正。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林哲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書記官 洪忠改

2024-12-25

SLDV-113-訴-1125-20241225-2

司票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本票裁定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票字第27499號 聲 請 人 和勁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劉源森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蔡鴻森間本票裁定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2,000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票據上權利之行使與票據之占有,有不可分離之關係,亦 即行使票據上之權利,應以提示方式為之,聲請人聲請本票 裁定,自當提出本票原本以憑核對(最高法院44年台上字第 1216號判例參照)。 二、經查,本件聲請,聲請人未提出本票原本,經本院於民國11 3年11月21日通知於收受通知後10日內補正,該通知已於同 年月26日送達聲請人。聲請人迄未補正,其聲請為不合法, 應予駁回。 三、爰裁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簡易庭   司法事務官 陳思頴

2024-12-25

SLDV-113-司票-27499-20241225-1

聲再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聲請再審(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聲再字第42號 再審聲請人 葉小青 再審相對人 聯安保全股份有限公司 兼 法 定 代 理 人 李偉鳴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聲請再審(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再審聲 請人對於民國113年7月23日本院113年度聲再字30號確定裁定(下 稱「原確定裁定」)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聲請駁回。 再審聲請費用由再審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再審之訴應於30日之不變期間內提起;前項期間,自判決 確定時起算,判決於送達前確定者,自送達時起算;其再審 之理由發生或知悉在後者,均自知悉時起算。但自判決確定 後已逾5年者,不得提起。民事訴訟法第500條第1項、第2項 分別定有明文。又裁定已經確定,而有第496條第1項或第49 7條之情形者,得準用第5編有關再審程序之規定聲請再審, 同法第507條亦有明文。原確定裁定於113年7月23日作成, 因不得抗告而於該日公告時確定,再審聲請人於同年7月31 日收受裁定,復於同年8月30日聲請再審(見本院卷第8頁) ,尚未逾30日之法定不變期間,合先敘明。 二、次按聲請人聲請再審,應依民事訴訟法第507條準用第501條 第1項第4款規定表明再審理由。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所謂 表明再審理由,必須指明確定裁定有如何合於再審理由之具 體情事,始為相當;倘僅泛言有何條款之再審事由,而無具 體情事者,尚難謂已合法表明再審理由。如未表明再審理由 ,法院無庸命其補正(最高法院88年度台聲字第539號裁定 意旨參照);又當事人聲請再審,聲明係對某件裁定為再審 ,但其再審訴狀理由,指摘該確定裁定以前之再審裁判如何 違法部分,不能認係對所聲請再審裁定之再審理由,法院無 一一論斷之必要(最高法院86年度台聲字第172號裁定意旨 參照)。 三、再審意旨略以:  ㈠本院112年度再易字第28號裁定消極不適用民事訴訟法第282 條規定,而民事訴訟法第282條、第279條(自認)就是民事 訴訟法第277條但書規定之條文,故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 1項第1款適用法規顯有錯誤(消極不適用法規)之再審事由 。法院應考慮再審聲請人的新發現,江金木在給法院的訪問 單上說謊,及當年江金木在不同人面前有不同說法的事實, 及江金木自己的利益為何。綜合一切重新判斷江金木有無誹 謗再審聲請人。  ㈡再審聲請人引用民事訴訟法第282條,原確定裁定卻稱再審意 旨所言係對本院112年度再易字第28號裁定事實所為指摘等 語,誤將消極不適用法律當作單純的事實認定,未考慮法律 強制要求的事實認定,乃係消極不適用民事訴訟法第277條 規定。  ㈢本院112年再易字第28號裁定卷宗為書記官做成之公文書,縱 內含再審聲請人之申請狀,然再審聲請人引用時係以該卷宗 為物證並陳述意見,仍屬以公文書書證為證物而主張。原確 定裁定認定此為再審聲請人個人之陳述意見非為證物,係消 極不適用民事訴訟法第285條第1項規定。  ㈣原確定裁定認再審聲請人之主張無理由,卻以裁定而非判決 為之,係積極不適用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規定。  ㈤爰依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規定聲請再審。並聲明: 原確定裁定廢棄。 四、經查:  ㈠關於再審意旨㈠:   此部分再審訴狀理由係指摘原確定裁定以前之再審裁判即本 院112年度再易字第28號如何違法部分,不能認係對本件所 聲請再審原確定裁定之再審理由,並不合法。  ㈡關於再審意旨㈡:  ⒈按法院得依已明瞭之事實,推定應證事實之真偽,民事訴訟 法第282條定有明文。次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 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但法律別有規定,或依其情形顯失 公平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定有明文。  ⒉此部分再審意旨僅泛稱:原確定裁定未考慮法律強制要求的 事實認定,並未具體指摘原確定裁定有何違反民事訴訟法第 282條、第277條規定之具體情事,及原確定裁定審查其再審 理由時,有何應適用前開規定,而消極不予適用之具體情事 ,並不合法。  ㈢關於再審意旨㈢:  ⒈按聲明證據,應表明應證事實。民事訴訟法第285條第1項定 有明文。  ⒉再審聲請人所提之自寫書狀並於開庭時引用,係其主張或陳 述,與其本人在開庭時之陳述無異,核非用以證明待證事實 之證據。故再審聲請人對原確定裁定聲請再審時或先前裁判 時所引述之自寫書狀,均非民事訴訟法第285條第1項之聲明 「證據」。故再審聲請人主張原確定判決違反或應適用而未 適用前開與證據有關之規定,亦不合法。  ㈣關於再審意旨㈣:   再審聲請人前對本院112年度再易字第28號裁定聲請準再審 ,原確定裁定之准駁或該準再審為不合法或理由,受理準再 審之法院均係以裁定之形式為之,而非以判決之形式為之。 再審意旨指原確定裁定應以判決形式為之,有違民事訴訟法 第507條、501條等規定,亦於法不合,並不合法。 五、依前開法律規定及說明,自難認為本件已經合法表明再審理 由,應認其本件再審聲請為不合法,應予駁回。 六、本院既認再審聲請人之聲請再審為不合法,則再審聲請人請 求調查再證9、10之開庭光碟譯文等證,核無利用本程序調 查之餘地。 七、據上論結,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5  日          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蔡志宏                   法 官 趙彥強                   法 官 張新楣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書記官 施怡愷

2024-12-24

SLDV-113-聲再-42-20241224-1

聲再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聲請再審(給付土地使用補償金)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聲再字第32號 再審聲請人 梁淑雲 再審相對人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北區分署 法定代理人 郭曉蓉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土地使用補償金事件,再審聲請人對於本 院中華民國113年5月31日113年度聲再字第20號確定裁定聲請再 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聲請及追加之訴均駁回。 再審聲請及追加費用均由再審聲請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按再審之訴應於30日之不變期間內提起;前項期間,自判決 確定時起算,判決於送達前確定者,自送達時起算;其再審 之理由發生或知悉在後者,均自知悉時起算;民事訴訟法第 500條第1項、第2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又裁定已經確定, 而有第496條第1項或第497條之情形者,得準用民事訴訟法 第五編有關再審程序之規定聲請再審,同法第507條亦有明 文。查本件再審聲請人係於民國113年6月14日收受本院113 年度聲再字第20號裁定(下稱原確定裁定),而於同年月28 日提起本件再審聲請,有民事再審起訴狀上本院戳章可稽, 是再審聲請人聲請再審,未逾30日之不變期間,合先敘明。 二、本件聲請再審意旨略以:伊請求給付土地使用補償金事件( 下稱系爭事件)之個案基礎事實涉及地籍線紛爭之不當得利 ,前歷次聲請再審均已合法表明再審理由,然原確定裁定與 前歷次裁判,援用不相干之最高法院104年度台上字第172號 、88年度台聲字第539號、86年度台聲字第172號、110年度 台聲字第3588號、61年台再字第137號、70年台聲字第35號 、111年度台聲字第624號等裁定或與本件不相合之判例,或 未引用司法先例,也未依據法令依法審判,乃有未依法裁判 ,消極不適用法律之違法,自屬適用法規顯有錯誤。又本院 法官員額充裕,原確定裁定承審法官均曾參與前次裁判卻未 予迴避,顯違反民事訴訟法第32條第7款規定、司法院釋字 第761號、第752號解釋理由書之解釋意旨及司法院憲法法庭 112年度憲判字第14號判決主文第2項暨判決理由第78段,爰 依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第4款、第13款及第497 條、第505條之1、第395條第2項、第507條規定,聲請再審 且為訴之追加,並聲明:㈠附表1所示判決不利於再審聲請人 之部分廢棄、附表2所示裁判及原確定裁定均廢棄。㈡前項廢 棄部分,再審相對人於第一審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再審相對人應給付再審聲請人新臺幣18萬9,144元,及自101 年10月5日起按年息5%之利率計算之利息。 三、經查: ㈠、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所謂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係 指確定終局判決為確定事實而適用法律,或就所確定之事實 而為法律上判斷,顯有不合於法規規定,或與司法院解釋或 憲法法庭裁判顯有違反,或消極的不適用法規,顯然影響判 決者而言(最高法院111年度台再字第26號判決意旨參照) 。至司法院院字及院解字解釋,係本院依當時法令,以最高 司法機關地位,就相關法令之統一解釋,所發布之命令,並 非由大法官依憲法所作成,於現行憲政體制下,法官於審判 案件時,固可予以引用,但仍得依據法律,表示適當之不同 見解,並不受其拘束(司法院釋字第771號解釋參照)。查 原確定裁定所引用之最高法院裁定等司法裁判先例,均非為 同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所稱之「法規」,縱原確定裁定積 極適用或消極不適用前開裁判意旨或解釋不當,亦非屬適用 法規顯有錯誤之再審事由,再審聲請人據此聲請再審,謂有 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之再審事由,難認有理。 ㈡、又按法官曾參與該訴訟事件之前審裁判或仲裁者,應自行迴 避,民事訴訟法第32條第7款雖定有明文。惟此條款規定, 乃在使法官不得於其曾參與之裁判之救濟程序執行職務,以 維審級之利益及裁判之公平。因此,法官曾參與訴訟事件之 前審裁判或更審前之裁判者,固應自行迴避。對於確定終局 判決提起再審之訴者,其參與該確定終局判決之法官,依同 一理由,於再審程序,亦應自行迴避。惟各法院法官員額有 限,其迴避以一次為限。例如對於再審確定終局判決及原確 定終局判決又合併提起再審之訴者,僅參與再審確定終局判 決之法官須迴避,而參與原確定終局判決之法官,則不須再 自行迴避(司法院釋字第256號解釋及理由書意旨參照)。 原確定裁定係再審聲請人對於本院113年度聲再字第1號裁定 提出再審,而本院113年度聲再字第1號裁定之法官為謝佳純 、陳月雯、劉逸成,原確定裁定之承辦法官則為許碧惠、方 鴻愷、孫曉青,有各該裁定可按,是原確定裁定承辦法官並 未參與原確定裁定之前裁定即本院113年度聲再字第1號裁定 之裁判,依據前揭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意旨,自難認原確定裁 定有何依法律或裁判應迴避之法官參與裁判之情事,是再審 聲請人主張原確定裁定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4款之 再審原因,並非可採。再審聲請人另舉之司法院大法官釋字 第752號解釋,係就刑事訴訟法第376條規定所涉之第二審初 次受有罪判決之刑事被告不得上訴於第三審,是否違憲而為 解釋;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761號解釋,係就智慧財產案件 審理法第34條第2項所定曾辦理智慧財產民、刑事訴訟之智 慧財產法院法官,就相牽涉之智慧財產行政訴訟無須自行迴 避,是否違憲而為解釋;112年度憲判字第14號判決係針對 刑事訴訟程序之再審程序所作之判決,與本件所涉民事訴訟 再審程序中法官須否自行迴避無涉,無從據以推翻前揭關於 本件並無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4款再審事由之認定。 ㈢、再按聲請再審應依民事訴訟法第507條準用第501條第1項第4 款規定,應以書狀表明同法第496條第1項各款或第497條之 再審理由。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所謂表明再審理由,必須 指明確定裁定有如何合於再審理由之具體情事,始為相當; 倘僅泛言有何條款之再審事由,而無具體情事者,尚難謂已 合法表明再審理由。又當事人聲請再審,聲明係對某件裁定 為再審,但其再審訴狀理由,指摘該確定裁定以前之再審裁 判如何違法部分,不能認係對所聲請再審裁定之再審理由。 如未合法表明再審理由,法院無庸命其補正,應依同法第50 7條準用第502條第1項規定,以裁定駁回之(最高法院86年 度台聲字第172號、111年度台聲字第624號裁定意旨參照) 。再審聲請意旨其餘泛稱原確定裁定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 第1項第1款、第4款、第13款,及同法第497條之再審事由, 經核其所陳,均係對前此各確定裁判所為指摘,與原確定裁 定駁回再審聲請之理由無涉,再審聲請人亦未具體指明原確 定裁定有何合於前開再審事由之具體情事,難謂已合法表明 再審理由,其此部分再審之聲請,自不合法。 ㈣、又再審聲請人主張各前程序確定裁判具有再審事由,並求予 廢棄各前程序確定裁判部分,前提要件為法院認再審聲請人 對原確定裁定聲請再審為有理由後,始能進入前程序之再開 或續行,而本件各該主張原確定裁定有前揭再審事由等情, 既經本院認為不合法或無理由,則就前程序之各前確定裁判 是否具有再審事由,本院自無從審酌,併予敘明。 ㈤、末按再審之訴實質上為前訴訟程序之再開或續行,惟在法院 認再審之訴為有理由前,前訴訟程序尚未再開,則不許當事 人為訴之變更、追加、擴張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或提起反訴 (最高法院104年度台上字第2057號裁定意旨參照)。是本 院既未認本件再審聲請為有理由而未再開前程序,再審聲請 人另為訴之追加,顯不合法,應併予駁回。   四、綜上,本件再審聲請一部分為不合法,一部分為無理由,追 加之訴為不合法,應予駁回,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民事第二庭審判長法 官 謝佳純                  法 官 蘇怡文                  法 官 劉瓊雯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書記官 劉淑慧 附表1 編號 本院案號 1 士林簡易庭95年度士簡字第1017號判決 2 96年度簡上字第1號確定判決 附表2 編號 本院案號 1 97年度再易字第6號確定裁定 2 98年度再易字第3號確定裁定 3 102年度再易字第21號確定裁定(再審起訴狀誤載為「聲再易」字) 4 103年度聲再字第8號確定裁定(再審起訴狀誤載為「聲再易」字) 5 105年度聲再字第10號確定裁定 6 107年度聲再字第3號確定裁定 7 107年度聲再字第14號確定裁定 8 108年度聲再字第4號確定裁定 9 108年度再易字第6號確定裁定 10 108年度聲再字第3號確定裁定 11 108年度聲再字第9號確定裁定 12 108年度聲再字第12號確定裁定 13 109年度再易字第13號確定裁定 14 109年度聲再字第8號確定裁定 15 109年度聲再字第13號確定裁定 16 110年度聲再字第8號確定裁定 17 110年度聲再字第3號確定裁定 18 110年度聲再字第5號確定裁定 19 110年度聲再字第10號確定裁定 20 110年度聲再字第19號確定裁定 21 110年度聲再字第25號確定裁定 22 110年度聲再字第30號確定裁定 23 110年度聲再字第23號確定裁定 24 110年度再易字第25號確定裁定 25 110年度聲再字第24號確定裁定 26 110年度聲再字第29號確定裁定 27 110年度聲再字第21號確定裁定 28 110年度聲再字第20號確定裁定 29 110年度聲再字第34號確定裁定 30 111年度聲再字第11號確定裁定 31 111年度聲再字第13號確定裁定 32 110年度聲再字第22號確定裁定 33 110年度聲再字第27號確定裁定 34 111年度聲再字第3號確定裁定 35 110年度聲再字第28號確定裁定 36 110年度聲再字第32號確定裁定 37 111年度聲再字第5號確定裁定 38 111年度聲再字第10號確定裁定 39 111年度聲再字第8號確定裁定 40 111年度聲再字第6號確定裁定 41 111年度聲再字第14號確定裁定 42 110年度聲再字第26號確定裁定 43 110年度聲再字第33號確定裁定 44 111年度聲再字第23號確定裁定 45 110年度聲再字第12號確定裁定 46 111年度聲再字第21號確定裁定 47 110年度再易字第28號確定裁定 48 110年度聲再字第31號確定裁定 49 111年度聲再字第18號確定裁定 50 111年度聲再字第22號確定裁定 51 111年度聲再字第7號確定裁定 52 111年度聲再字第4號確定裁定 53 111年度聲再字第31號確定裁定 54 111年度聲再字第2號確定裁定 55 111年度聲再字第28號確定裁定 56 111年度聲再字第17號確定裁定 57 111年度聲再字第37號確定裁定 58 111年度聲再字第27號確定裁定 59 111年度聲再字第9號確定裁定 60 111年度聲再字第30號確定裁定 61 111年度聲再字第33號確定裁定 62 111年度再字第36號確定裁定 63 111年度聲再字第34號確定裁定 64 111年度聲再字第39號確定裁定 65 111年度聲再字第45號確定裁定 66 112年度聲再字第4號確定裁定 67 112年度聲再字第3號確定裁定 68 111年度聲再字第38號確定裁定 69 112年度聲再字第13號確定裁定 70 111年度聲再字第48號確定裁定 71 112年度聲再字第6號確定裁定 72 112年度聲再字第17號確定裁定 73 111年度聲再字第35號確定裁定 74 112年度聲再字第5號確定裁定 75 112年度聲再字第2號確定裁定 76 111年度聲再字第20號確定裁定 77 112年度聲再字第11號確定裁定 78 111年度聲再字第7號確定裁定 79 112年度聲再字第12號確定裁定 80 111年度聲再字第49號確定裁定 81 112年度聲再字第30號確定裁定 82 112年度聲再字第12號確定裁定 83 112年度聲再字第20號確定裁定 84 112年度聲再字第26號確定裁定 85 112年度聲再字第29號確定裁定 86 112年度聲再字第35號確定裁定 87 112年度聲再字第27號確定裁定 88 112年度聲再字第36號確定裁定 89 112年度聲再字第23號確定裁定 90 111年度聲再字第40號確定裁定 91 112年度聲再字第25號確定裁定 92 111年度聲再字第32號確定裁定 93 111年度聲再字第19號確定裁定 94 112年度聲再字第45號確定裁定 95 112年度聲再字第24號確定裁定 96 112年度聲再字第18號確定裁定 97 112年度聲再字第22號確定裁定 98 112年度聲再字第31號確定裁定 99 112年度聲再字第32號確定裁定 100 113年度聲再字第4號確定裁定 101 112年度聲再字第42號確定裁定 102 113年度聲再字第1號確定裁定 103 112年度聲再字第43號確定裁定 104 113年度聲再字第16號確定裁定 105 113年度聲再字第6號確定裁定 106 113年度聲再字第11號確定裁定 107 113年度聲再字第2號確定裁定 108 113年度聲再字第10號確定裁定 109 113年度聲再字第3號確定裁定 110 113年度聲再字第14號確定裁定

2024-12-24

SLDV-113-聲再-32-20241224-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除權判決(票據)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除字第609號 聲 請 人 邱震山 上列聲請人聲請除權判決(票據)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 7日言詞辯論終結,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執有如附表所示之支票,不慎遺失, 經本院以113年度司催字第444號裁定准許公示催告在案,並 已於民國113年8月5日公告在司法院網站,現因申報權利期 限已屆滿,迄今無人申報權利,為此聲請判決宣告該支票無 效等語。 二、按票據喪失時,票據權利人得為公示催告之聲請,票據法第 19條第1項定有明文。執票人非因自己意思喪失票據之占有 者,其知悉占有其票據之人時,得依法請求回復其占有。其 不知孰為占有人時,得聲請公示催告,以公示方法催告不明 之利害關係人,於一定期間內申報權利。公示催告乃係對於 權利主體不明之相對人,由法院以公告之方法,示以相對人 未於法院所定之申報權利期間內申報權利者,予以不利益之 結果,使其權利狀態得以確定之程序,故公示催告程序之進 行,應以相對人不明為要件;次按匯票依背書及交付而轉讓 ,無記名匯票得僅依交付轉讓之,票據法第30條第1項定有 明文。此項規定,依票據法第144條規定,於支票準用之。 是支票之轉讓,應以背書及交付為之。所謂「票據權利人」 ,係指受款人或受款人背書轉讓而持有票據者或無記名支票 之執票人而言,至得聲請公示催告及除權判決者,則必以支 票權利人為限;再按法院就除權判決之聲請為裁判前,得依 職權為必要之調查,民事訴訟法第546條亦有明文。法院依 此規定,就聲請除權判決及前此聲請公示催告所應具備要件 之一切事實及證據,均得依職權調查,經調查之結果,如認 公示催告為不應准許者,得為與准許公示催告裁定相異之判 斷,不受前准許公示催告裁定之拘束,合先敘明。 三、經查:  ㈠本件聲請人以附表所示支票(下稱系爭支票)遺失為由,向 本院聲請公示催告,本院於113年7月12日以113年度司催字 第444號裁定准予公示催告,申報權利期間為自該公示催告 公告於法院網站之日起3個月內,前開公示催告並已於113年 8月5日公告於法院網站等情,有本院113年度司催字第444號 卷附資料在卷可憑,固堪信為實。  ㈡依聲請人到庭時自陳票據喪失經過略為:伊係於開立票據時 發現支票入帳有跳號,始發現有2張空白支票(包含系爭支 票在內)遺失,系爭支票業經他人向銀行提示,伊並於113 年7月3日當日向銀行辦理掛失止付等語,足見系爭支票於聲 請人遺失後,已由第三人向銀行提示,則就此部分,聲請人 僅需向付款人即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查詢即知是何人執有系爭 支票並為提示,並無相對人不明之情事,要與前述公示催告 應以權利人不明之要件不符。  ㈢又本件執票人(第三人)既已透由金融機構提示系爭支票而 遭退票,顯見聲請人已非系爭支票票據權利人或最後持有票 據之人,依前揭規定,聲請人自不得以自己名義為公示催告 及除權判決之聲請。聲請人如對該第三人執有系爭支票之權 利有所爭執,應另提訴訟程序以求解決,其以申報權利期間 屆滿為由,聲請除權判決,於法未合,參酌民事訴訟法第55 1條第2項第1款規定之意旨,本件除權判決之聲請即不能准 許,應予駁回。  ㈣至法院於審酌是否准許除權判決之聲請時,本應依全部訴訟 資料而為判斷,不受先前公示催告程序結果之拘束,本件聲 請人之聲請顯不合法,業如前述,縱本院已以113年度司催 字第444號裁定准許聲請人就系爭支票為公示催告,且申報 權利期限已屆滿,本院仍不受其拘束,故聲請人據此聲請就 系爭支票為除權判決於法不合,仍應予駁回。 四、依民事訴訟法第547條、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方鴻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書記官 周彥儒 附表: 發票人 付款人  受款人 票面金額 支票號碼 發票日期 邱震山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西湖分行  未記載 500,000元 D00028139 113年6月6日

2024-12-24

SLDV-113-除-609-20241224-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