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吳錫屏

共找到 236 筆結果(第 81-90 筆)

原金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原金訴字第175號 公 訴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李翌任 吳宗憲 呂政宏 上 一 人 指定辯護人 本院公設辯護人羅丹翎 被 告 陳冠志 上列被告因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 年度偵字第15903號、112年度偵字第35985號、112年度偵字第35 995號、112年度偵字第54513號、112年度偵字第57043號、112年 度偵緝字第3339號、113年度偵字第4421號),及移送併辦(112 年度偵緝字第3340號、112年度偵緝字第3341號、113年度偵字第 10843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由受命法官獨任進行簡式審判程序。   理 由 一、本件被告李羿任、吳宗憲、呂政宏、陳冠志所犯係死刑、無 期徒刑、最輕本刑為3年以上有期徒刑以外之罪,其等於準 備程序中就被訴事實均為有罪之陳述,經法官告知簡式審判 程序之旨,並聽取公訴人、被告、辯護人之意見後,本院認 為適宜由受命法官獨任進行簡式審判程序。 二、依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1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謝順輝                   法 官 林其玄                   法 官 藍雅筠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吳錫屏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2025-02-13

TYDM-113-原金訴-175-20250213-1

原交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肇事遺棄罪等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原交訴字第3號 公 訴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陳堯文 指定辯護人 本院公設辯護人 王暐凱 上列被告因肇事遺棄罪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年度偵 字第51723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陳堯文犯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致人傷害而逃逸罪, 處有期徒刑陸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其餘被訴部分公訴不受理。   事 實 一、陳堯文於民國112年7月14日上午6時7分許,無駕駛執照駕駛 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下稱B車),沿桃園市大溪 區長興街2段由長興街2段269巷往長興東街方向行駛,行經 長興街2段與仁善街交岔路口、欲右轉仁善街時,本應注意 行經閃光紅燈號誌交岔路口前,車輛應減速接近,先停止於 交岔路口前,讓幹道車優先通行後認為安全時,方得續行, 且轉彎車應讓直行車先行,而依當時狀況並無不能注意之情 形,竟疏未注意及此,貿然右轉,適有何瑞明騎乘車牌號碼 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下稱A車),沿仁善街由埔仁路往長 興街2段直行駛至長興街2段與仁善街交岔路口,亦疏未注意 閃光黃燈表示警告,而未減速慢行,見狀緊急煞車失控,在 陳堯文所駕駛之上開車輛左前方、靠近駕駛座之車側自摔倒 地,並受有左踝挫擦傷、左足部擦傷、左膝挫擦傷、左手擦 傷、左前臂擦傷等傷害(下合稱本案傷害,過失傷害部分, 業據撤回告訴)。詎陳堯文明知肇事後,竟基於駕駛動力交 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致人傷害而逃逸之犯意,未為任何救護 行為,駕車逃離現場。嗣經警據報到場處理,循線查悉上情 。  二、案經何瑞明訴由桃園市政府警察局大溪分局報告臺灣桃園地 方檢察署檢察官偵查起訴。   理 由 一、證據能力部分:   按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陳述,雖不符合刑事訴訟法第15 9條之1至第159條之4之規定,而經當事人於審判程序同意作 為證據,法院審酌該言詞陳述或書面陳述作成時之情況,認 為適當者,亦得為證據,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5第1項定有 明文。查本判決以下援引之被告陳堯文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 言詞或書面陳述,雖屬傳聞證據,惟當事人於本院準備程序 時表示同意作為證據方法(本院卷第40頁),本院審酌上開證 據資料製作時之情況,尚無違法不當及證明力明顯過低之瑕 疵,與本案待證事實復具有相當關連性,以之作為證據應屬 適當,依前揭規定,認上開證據資料均得為證據。至非供述 證據部分,並無事證顯示係實施刑事訴訟程序之公務員因違 背法定程序而取得,復經本院依法踐行調查程序,皆應有證 據能力。 二、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及理由:  ㈠訊據被告固坦承於事實欄一、所載時、地無照駕駛B車與告訴 人何瑞明騎乘A車發生本案事故,惟矢口否認有何肇事逃逸 之犯行,並辯稱:我沒有看到A車,且本案事故發生時沒有 聲音,我駕駛B車的時候是看右邊等語(本院卷第94頁)。被 告辯護人為被告辯護稱:被告當時因行車路線係要向右轉, 故被告之視線只注意車輛右方,被告並不知悉在其左側之告 訴人所騎乘A車有倒地之情形,亦未聽見車輛碰撞或倒地的 聲音,被告主觀上對於告訴人車輛倒地及告訴人因而受有傷 害之事實並無認識等語(本院卷第105頁)。經查:  ⒈告訴人因本案事故受有本案傷害乙節,業據告訴人於警詢及 偵查中檢察事務官詢問時證述明確(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112 年度偵字第51723號卷〈下稱偵卷〉第21至24、77頁),並有告 訴人之國軍桃園總醫院附設民眾診療服務處112年7月17日診 斷證明書、道路交通事故調查報告表㈠、㈡、道路交通事故現 場照片、車損照片、告訴人受傷照片共16張、監視器錄影畫 面翻拍照片2張、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指揮檢察事務 官製作勘驗筆錄暨監視器錄影畫面擷取照片、GOOGLE地圖及 街景圖列印資料在卷可稽(偵卷第31、33至35、37至44、45 、69至72、79至83頁),此部分事實,首堪認定。  ⒉被告知悉告訴人受傷倒地,仍逕行駕駛B車離開現場,其主觀 上具有肇事逃逸之犯意:  ⑴觀諸本院於準備程序勘驗現場監視器影像檔案,勘驗結果為 :「一、【影片時間00:00:00;錄影畫面顯示時間07/14/ 2023 06:06:54】錄影畫面於道路上,道路為雙向二車道 ,錄影畫面左側有一岔路,一名騎車灰色普通重型機車之男 子(下稱A車騎士,紅圈處)直行於車道上且行車管制號誌 閃光黃燈。二、【影片時間00:00:07;錄影畫面顯示時間 07/14/2023 06:07:02】行車管制號誌閃光黃燈,A車騎士 跨越停止線。三、【影片時間00:00:08;錄影畫面顯示時 間07/14/2023 06:07:03】一台自用小客車(下稱B車,黃 圈處)於錄影畫面左側之岔路處出現,A車騎士直行於交岔 路口處。四、【影片時間00:00:09;錄影畫面顯示時間07 /14/2023 06:07:03】B車於交岔路口處未停駛,B車之車 頭燈閃黃色且車頭向右,A車騎士之車子向左傾斜。五、【 影片時間00:00:09;錄影畫面顯示時間07/14/2023 06:0 7:04】A車騎士於B車之左車頭旁自摔倒地。六、【影片時 間00:00:10;錄影畫面顯示時間07/14/2023 06:07:04 】B車右轉彎行駛於車道上。七、【影片時間00:00:12; 錄影畫面顯示時間07/14/2023 06:07:07】A車騎士倒在車 道上,B車之駕駛員未下車察看且未停駛,B車繼續行駛於車 道上。八、【影片時間00:00:13;錄影畫面顯示時間07/1 4/2023 06:07:08】A車騎士身體坐起往B車方向看去,B車 往錄影畫面中下方方向行駛。九、【影片時間00:00:15; 錄影畫面顯示時間07/14/2023 06:07:10】A車騎士坐於車 道上,B車離開錄影畫面。」等情,有本院勘驗筆錄暨監視 器錄影畫面擷取照片在卷可憑(本院卷第36至37、53至57頁) 。又上開勘驗筆錄中騎乘A車之人為告訴人、駕駛B車之人為 被告,業據被告及告訴人供陳在卷(本院卷第38頁),此部分 事實,亦堪認定。  ⑵被告於本院審理時稱:「(問:你當時行向是什麼號誌?)閃 紅燈。」、「(問:依照閃紅燈的規定,你到路口時要怎麼 樣?)要左右看,我沒有做到。」、「(問:依照閃光紅燈 號誌的指示,要暫停、讓直行車先行,你有暫停嗎?)沒有 。」等語(本院卷第94頁),由此可知,被告駕駛B車沿桃園 市大溪區長興街2段由長興街2段269巷往長興東街方向行駛 ,行經長興街2段與仁善街交岔路口、欲右轉仁善街時,告 訴人所騎乘A車已出現在B車左側車頭,被告駕駛B車行經閃 光紅燈號誌交岔路口前,車輛應減速接近,先停止於交岔路 口前,讓幹道車優先通行後認為安全時,方得續行,且轉彎 車應讓直行車先行,而依當時狀況並無不能注意之情形,竟 疏未注意及此,貿然右轉,而告訴人騎乘A車係在B車左側車 頭處人車倒地,當時所產生之聲響,應非微小,被告駕駛B 車距離告訴人倒地處甚近,被告無論依B車駕駛座之視角查 看或本案事故所發出聲響,應可清楚看見告訴人因本案事故 而倒地受傷。故被告及其辯護人前開所辯,礙難採信。  ㈡綜上,本件事證明確,被告犯行堪以認定,應依法論科。 三、論罪科刑:  ㈠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185條之4第1項前段之肇事致人傷害 逃逸罪。又汽車駕駛人未領有駕駛執照駕車,因而致人受傷 或死亡,依法應負刑事責任者,得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道 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86條第1項第1款定有明文,惟前揭規 定係以行為人具備法定事由,因過失致人受傷或死亡,應負 刑法第284條、第276條罪責者,始有適用,而刑法第185條 之4之肇事逃逸罪,則在處罰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者,於肇事 致人死傷後而逃逸之行為,要非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86 條第1項規定加重其刑之範圍,而被告固未領取駕駛執照駕 駛B車,有公路監理電子閘門系統查詢被告之駕籍資料在卷 可稽(偵卷第51頁),惟所涉過失傷害部分,既業據告訴人撤 回告訴(詳後述),自無前揭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86條第 1項第1款規定之適用,附此敘明。  ㈡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肇事後未照料受有傷勢 之告訴人,亦未通報警方、救護人員到場實施救護,反逕自 駕車離開現場,其所為實有不該,復考量被告否認肇事逃逸 之犯後態度,惟念及被告已與告訴人就過失傷害部分達成調 解並賠償其所受損失,有本院113年度原附民移調第54號調 解筆錄、本院審理筆錄在卷可稽(本院卷第51至52、92頁), 兼衡被告於警詢自述高中肄業之智識程度、職業為工、家庭 經濟狀況為小康之生活狀況(偵卷第7頁)、素行等一切情狀 ,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四、公訴不受理部分(被訴未領有駕駛執照駕車過失傷害罪部分 ):  ㈠按告訴乃論之罪,告訴人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撤回其告 訴;又告訴經撤回者,法院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刑事訴訟 法第238條第1項、第303條第3款分別定有明文。  ㈡被告因上開肇事逃逸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認其涉犯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86條第1項第1款、刑法第284條前 段之汽車駕駛人未領有駕駛執照駕車因過失致人受傷、刑法 第185條之4第1項前段之肇事逃逸等罪嫌,惟上開過失傷害 罪名依刑法第287條前段之規定,須告訴乃論。茲因告訴人 業於113年5月8日具狀撤回本案過失傷害告訴一節,有刑事 撤回告訴狀1紙在卷可參(本院卷第49頁),且檢察官認此 過失傷害罪嫌,與被告所犯之肇事逃逸罪,為分論併罰之數 罪關係,揆諸前開規定,自應為不受理之諭知。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99條第1項前段、第303條第3款, 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謝順輝                   法 官 林其玄                   法 官 藍雅筠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吳錫屏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刑法第185條之4第1項 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致人傷害而逃逸者,處6月以 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於死或重傷而逃逸者,處1年以上7年 以下有期徒刑。

2025-02-13

TYDM-113-原交訴-3-20250213-1

附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4年度附民字第199號 原 告 劉書芬 被 告 吳亭儀 上列原告因損害賠償案件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理 由 一、原告主張:被告詐欺原告,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 31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 率5%計算之利息;請准供擔保宣告假執行。 二、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 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定有明文。所謂「附帶民事訴訟」 原本為民事訴訟程序,為求程序之便捷,乃附帶於刑事訴訟 程序,一併審理及判決,申言之,在刑事訴訟中,因有訴訟 程序可資依附,是以,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得提起附帶民事 訴訟。 三、經查,被告目前並無刑事案件繫屬在本院一情,有本院案件 查詢證明在卷可稽,是被告既無刑事案件繫屬於本院,原告 自無附帶於刑事訴訟程序中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本件於法未 合,自應駁回。 四、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藍雅筠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吳錫屏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2025-02-11

TYDM-114-附民-199-20250211-1

聲自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聲請准許提起自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自字第15號 聲 請 人 古村一 被 告 古毓鏈 古秀珍 古秀金 住○○市○○區○○路0段000巷00弄000號 蔡尚賢 温雅晴 温雅雯 上列聲請人即告訴人因被告背信等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檢察署檢 察長民國114年1月16日114年度上聲議字第702號駁回再議之處分 (原不起訴處分案號: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45308 號),聲請准許提起自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告訴人不服上級檢察署檢察長或檢察總長認再議為無理由而 駁回之處分者,得於接受處分書後10日內委任律師提出理由 狀,向該管第一審法院聲請准許提起自訴;法院認准許提起 自訴之聲請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25 8條之1第1項、第258條之3第2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是告訴 人於聲請再議經駁回後欲聲請准許提起自訴者,應於10日內 委任律師提出理由狀向該管第一審法院聲請之,如告訴人未 委任律師而逕自提出聲請,即不合法律上之程序。究其立法 意旨,無非在使經由具法律專業之律師細研案情而認有聲請 准許提起自訴之必要情形下,始由其代理而提出聲請,以免 發生濫訴而浪費國家訴訟資源之弊。從而,此項律師強制代 理之旨既係在避免濫訴,自須於提出之時即已具備,倘僅於 提出聲請後始補行委任,實僅徒具律師代理之形式,而無法 達成上開立法意旨,故此項程式上之欠缺係屬不可補正之情 形,告訴人未經委任律師代理提出理由狀而聲請准許提起自 訴者,即屬聲請程序不合法,應予駁回。 二、經查,聲請人提出「聲請狀」並無記載有依法委任律師之意 旨,亦無隨狀檢附委任律師為聲請代理人之委任狀,依據前 揭法律規定及說明,本件聲請違反強制律師代理之程序,且 無從補正,自應依法駁回。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8條之3第2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謝順輝                   法 官 林其玄                   法 官 藍雅筠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吳錫屏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2025-02-11

TYDM-114-聲自-15-20250211-1

附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4年度附民字第215號 原 告 劉靜儒 被 告 張愉慧 上列原告因損害賠償案件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理 由 一、原告主張:被告詐欺原告,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 18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 利率5%計算之利息;請准供擔保宣告假執行。 二、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 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定有明文。所謂「附帶民事訴訟」 原本為民事訴訟程序,為求程序之便捷,乃附帶於刑事訴訟 程序,一併審理及判決,申言之,在刑事訴訟中,因有訴訟 程序可資依附,是以,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得提起附帶民事 訴訟。 三、經查,被告目前並無刑事案件繫屬在本院一情,有本院索引 卡查詢證明、本案案件查詢證明在卷可稽,是被告既無刑事 案件繫屬於本院,原告自無附帶於刑事訴訟程序中提起附帶 民事訴訟,本件於法未合,自應駁回。 四、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藍雅筠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吳錫屏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2025-02-10

TYDM-114-附民-215-20250210-1

附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4年度附民字第190號 原 告 陳建輝 被 告 吳致緯 上列原告因損害賠償案件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理 由 一、原告主張:被告詐欺原告,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 15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 利率5%計算之利息;請准供擔保宣告假執行。 二、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 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定有明文。所謂「附帶民事訴訟」 原本為民事訴訟程序,為求程序之便捷,乃附帶於刑事訴訟 程序,一併審理及判決,申言之,在刑事訴訟中,因有訴訟 程序可資依附,是以,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得提起附帶民事 訴訟。 三、經查,被告目前並無刑事案件繫屬在本院一情,有本院案件 查詢證明、本院索引卡查詢證明在卷可稽,是被告既無刑事 案件繫屬於本院,原告自無附帶於刑事訴訟程序中提起附帶 民事訴訟,本件於法未合,自應駁回。 四、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藍雅筠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吳錫屏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2025-02-05

TYDM-114-附民-190-20250205-1

附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4年度附民字第191號 原 告 莊鈞元 被 告 蔡發順 上列原告因損害賠償案件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理 由 一、原告主張:被告詐欺原告,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 1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 率5%計算之利息;請准供擔保宣告假執行。 二、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 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定有明文。所謂「附帶民事訴訟」 原本為民事訴訟程序,為求程序之便捷,乃附帶於刑事訴訟 程序,一併審理及判決,申言之,在刑事訴訟中,因有訴訟 程序可資依附,是以,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得提起附帶民事 訴訟。 三、經查,被告目前並無刑事案件繫屬在本院一情,有本院索引 卡查詢證明、本院案件查詢證明在卷可稽,是被告既無刑事 案件繫屬於本院,原告自無附帶於刑事訴訟程序中提起附帶 民事訴訟,本件於法未合,自應駁回。 四、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藍雅筠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吳錫屏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2025-02-05

TYDM-114-附民-191-20250205-1

附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4年度附民字第189號 原 告 殷嘉濰 被 告 丁佐齊 上列原告因損害賠償案件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理 由 一、原告主張:被告過失傷害原告,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新 臺幣87,32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 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請准供擔保宣告假執行。 二、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 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定有明文。所謂「附帶民事訴訟」 原本為民事訴訟程序,為求程序之便捷,乃附帶於刑事訴訟 程序,一併審理及判決,申言之,在刑事訴訟中,因有訴訟 程序可資依附,是以,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得提起附帶民事 訴訟。 三、經查,被告目前並無刑事案件繫屬在本院一情,有本院案件 查詢證明、本院索引卡查詢證明在卷可稽,是被告既無刑事 案件繫屬於本院,原告自無附帶於刑事訴訟程序中提起附帶 民事訴訟,本件於法未合,自應駁回。 四、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藍雅筠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吳錫屏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2025-02-05

TYDM-114-附民-189-20250205-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偽造文書等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684號 公 訴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黃昱凡 上列被告因偽造文書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 374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由受命法官獨任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理 由 一、按檢察官依通常程序起訴,經被告自白犯罪,法院認為宜以 簡易判決處刑者,得不經通常審判程序,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定有明文。 二、被告黃昱凡因偽造文書等案件,經檢察官依通常程序起訴, 嗣被告於本院準備程序中自白犯罪,且同意改依簡易程序處 理(本院卷二第26、28頁),故認本案宜由受命法官獨任逕 以簡易判決處刑。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449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謝順輝                   法 官 林其玄                   法 官 藍雅筠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吳錫屏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2025-02-04

TYDM-113-訴-684-20250204-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之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6號 聲 請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何金龍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3年度執聲字第3682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何金龍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有期徒刑、罰金,應 執行有期徒刑壹拾月,罰金新臺幣伍萬元,罰金如易服勞役,以 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何金龍因違反洗錢防制法案件,先後 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第7款 及第50條第2項,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 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數罪併罰,分別宣告其罪之刑,若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 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 但不得逾30年;宣告多數罰金者,於各刑中之最多額以上, 各刑合併之金額以下,定其金額。刑法第51條第5款、第7款 分別定有明文。又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依第51條之 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刑法第53條亦規定甚明。 三、經查,本院為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犯罪事實最後判決 之法院,而受刑人分別於如附表所示之犯罪時間,因犯如附 表所示之罪,先後經如附表所示之法院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 確定在案,茲因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判決確定日期為民國113 年1月17日,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2所示之罪則確係於此 之前所犯,其中如附表編號1至2所示之罪均屬不得易科罰金 之罪等節,有該等刑事裁判書、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 在卷可稽,經核與上開數罪併罰之要件相符,自應合併定其 應執行之刑,是本院認聲請人之聲請,確屬正當,應予准許 。 四、又本院詢問受刑人關於本件定應執行之刑之意見,受刑人表 示希望可以易服社會勞動等情,有本院定應執行刑案件之陳 述意見查詢表附卷可查(本院卷第27頁)。本院爰以受刑人附 表所示各罪宣告之刑度為基礎,考量受刑人犯罪之類型、行 為時間空間之密接程度、侵害法益類型、預防需求,兼衡刑 罰之邊際效應及刑罰比例原則等一切情狀,定其應執行之刑 如主文所示,並就併科罰金部分諭知罰金易服勞役之折算標 準。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第7款、第42條第3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藍雅筠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吳錫屏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2025-01-23

TYDM-114-聲-26-20250123-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