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送達處所不明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81-90 筆)

司聲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公示送達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聲字第179號 聲 請 人 均和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朱祐宗 代 理 人 陳怡穎 相 對 人 程靄琳 上列聲請人聲請對相對人為公示送達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將聲請人對相對人如附件所示意思表示之通知為公示送達。 聲請費用新臺幣壹仟伍佰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表意人非因自己之過失不知相對人居所者,得依民事訴訟 法公示送達之規定,以公示送達為意思表示之通知,民法第 97條定有明文。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欲將債權讓與之事實通知相對人   ,惟相對人業已遷出國外,送達處所不明,為此聲請裁定准 為公示送達等語。 三、查本件依聲請人所提相對人之戶籍謄本所載,相對人於民國 85年9月11日即已出境,並於86年3月31日為遷出登記,此有 戶籍謄本附卷可稽。是聲請人非因過失而不知相對人之應受 送達處所,洵堪認定。從而,本件聲請,於法尚無不合,應 予准許。 四、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民事第四庭  司法事務官 林政宏

2025-03-12

TPDV-114-司聲-179-20250312-1

司簡聲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公示送達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簡易庭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簡聲字第30號 聲 請 人 林靜雪 上列聲請人聲請對相對人陳益燊為公示送達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表意人非因自己之過失不知相對人居所者,得依民事訴訟 法公示送達之規定,以公示送達為意思表示之通知,民法第 97條定有明文。又民事訴訟法第149條第1項第1款所謂「應 為送達之處所不明」,係指已用相當之方法探查,仍不知其 應為送達之處所者而言。是以公示送達為意思表示之通知, 僅因當事人「拒收」、「逾期招領」或「人在國外」等原因 未受送達,而非應為送達處所不明者,即與公示送達之法定 要件不合,又其「不明」之事實,應由聲請公示送達之人負 舉證之責任,而由法院依具體事實判斷之,最高法院87年台 抗字第582號裁定、82年台上字第272號判例意旨可資參照。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欲向相對人為通知,惟遭郵務機 關加註招領逾期退回致未能送達,為此聲請裁定准為公示送 達等語。 三、本院依職權函請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海山分局派員至相對人之 戶籍址新北市○○區○○路00巷00號3樓訪查,結果相對人確實 居住於該址,此有該分局114年3月6日新北警海刑字第11439 10423號函附卷可稽。是以,尚難逕憑招領逾期之退件信函 即認相對人有應為送達處所不明而無法送達之情形,自與前 揭聲請公示送達之要件不符。從而,本件聲請於法尚有未合 ,不應准許。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簡易庭司法事務官  李祐寧

2025-03-12

PCDV-114-司簡聲-30-20250312-1

桃司簡聲
桃園簡易庭

公示送達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桃司簡聲字第36號 聲 請 人 良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今井貴志 送達代收人 李怡萱 相 對 人 盧進祥 上列聲請人聲請對相對人為公示送達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將聲請人對相對人如附件所示之意思表示通知為公示送達。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1,500元由相對人負擔。並於本裁定確定之 翌日起至清償日止,加給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理  由 一、按表意人非因自己之過失,不知相對人之姓名、居所者,得 依民事訴訟法公示送達之規定,以公示送達為意思表示之通 知;又對於當事人之送達,有應為送達之處所不明者,受訴 法院得依聲請,准為公示送達。民法第97條、民事訴訟法第 149條第1項第1款分別定有明文。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緣相對人前欠荷商荷蘭銀行股份有限公 司臺北分公司之借款債務,原債權人荷蘭銀行讓與債權予新 榮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經讓與債權予富邦資產管理股份 有限公司,復讓與債權予宜泰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再讓與債 權予良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經查相對人戶籍住所現登記於 桃園○○○○○○○○○,無法送達,後依債權憑證之地址送達,詎 竟因「查無此人」致原件退回,聲請裁定准為公示送達。 三、經查,相對人目前戶籍所在地為桃園區戶政事務所,有本院 依職權調閱之個人戶籍資料查詢結果在卷可憑。次查,相對 人並無出境紀錄,目前也未有入監資料,此亦有本院依職權 調閱之入出境資訊連結作業資料、法院在監在押簡列表在卷 可證。堪認相對人確係應受送達處所不明,且聲請人非因其 過失而不知相對人之應受送達處所,其聲請核與首揭法條相 符,應予准許。 四、爰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第24條第1項,民事訴訟法第 78條、第95條,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桃園簡易庭 司法事務官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書記官 葉栗彤

2025-03-12

TYEV-114-桃司簡聲-36-20250312-1

桃簡事聲
桃園簡易庭

聲明異議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桃簡事聲字第3號 聲明異議人 長鴻國際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廖學從 送達代收人 莊佳霖 住同上 相 對 人 謝宜臻 謝錦村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支付命令事件,異議人即債權人就本院司法事 務官於民國113年12月10日所為駁回其支付命令聲請之113年度司 促字第14432號裁定,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異議駁回。 二、異議程序費用由異議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異議意旨略以:相對人甲○○於民國110年2月20日至訴外 人易峰車行購買機車,並向異議人申辦資金代墊服務,及簽 訂分期付款買賣申請書暨約定書(下稱系爭契約)為憑;雖 相對人甲○○於簽約時因尚未成年而為限制行為能力人,然其 於成年後之112年2月7日,業已繳款新臺幣11,760元,依民 法第81條第1項之規定,應可視為限制行為能力人於限制原 因消滅後,承認系爭契約,與法定代理人之承認有同一效力 ,故異議人以相對人甲○○未依約清償為由,聲請本院核發支 付命令,應屬有據,則原裁定駁回異議人之聲請,於法即有 未合,爰依法提出異議等語。 二、按除純獲法律上利益,或依其年齡及身分、日常生活所必需 者外,限制行為能力人為意思表示及受意思表示,應得法定 代理人之允許;限制行為能力人所訂立之契約,須經法定代 理人之承認,始生效力;限制行為能力人於限制原因消滅後 ,承認其所訂立之契約者,其承認與法定代理人之承認,有 同一效力,民法第77條、第79條、第8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 文。而民法第81條第1項所謂承認,係有相對人之單獨行為 ,應由限制行為能力人於限制原因消滅後,以意思表示向相 對人為之(最高法院69年度台上字第1731號判決意旨參照) 。 三、次按支付命令之聲請,不合於第508條至第511條之規定,或 依聲請之意旨認債權人之請求為無理由者,法院應以裁定駁 回之,民事訴訟法第513條第1項定有明文。是法院對於支付 命令之聲請,除審查程序上合法要件之外,尚須為權利保護 要件是否存在之審查。換言之,支付命令之聲請,雖不訊問 相對人,惟法院仍應就實體上權利存在之事實,依債權人提 出之資料為形式上之審查。若法院為審查後,發覺支付命令 之聲請欠缺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法院仍應以聲請無理由 駁回之。又債權人之請求,應釋明之,民事訴訟法第511條 第2項有明文規定。而為因應上開條文之修正,司法院所訂 定之司法事務官辦理督促程序規範要點第2點第4款亦規定: 「支付命令之聲請,不合於民事訴訟法第511條第2項規定者 ,司法事務官應駁回其聲請,毋庸命其補正。」,此與民事 訴訟法第249條規定就原告之訴應先命補正不同,蓋督促程 序重視明確性、迅速性,故聲請人於聲請支付命令之際全未 釋明,法院自得依民事訴訟法第513條規定,逕以裁定駁回 之。 四、經查,本件異議人於聲請本院核發支付命令時,並未提出任 何證據釋明相對人甲○○簽立系爭契約時已得「全體」法定代 理人之允許,其實體法上之權利保護要件已有未足。雖異議 人異議主張相對人甲○○於成年後之112年2月7日曾劃撥繳款 ,依法應視為承認系爭契約云云;惟就此並未提出任何繳款 資料為佐,是否堪值採信,顯非無疑。又縱認異議人所稱之 繳款情形屬實,然該等款項究係何人所繳納,如非相對人甲 ○○所繳納,則該繳款之人與相對人甲○○間之關聯性為何,均 未見異議人舉證以為說明,益認相對人甲○○是否確於成年後 有繳款之行為,誠屬可疑;遑論清償為事實行為,亦難以清 償之事實,即得遽認相對人甲○○有以意思表示向相對人為系 爭契約之承認。此外,異議人亦未提出其已依民法第81條第 2項之規定,催告相對人甲○○確答是否承認系爭契約之相關 證據資料,自難認異議人上開主張為可採。是以,異議人前 聲請本院向相對人發支付命令時,既未提出相對人甲○○之「 全體」法定代理人同意其簽立系爭契約之相關釋明文件,則 司法事務官以系爭契約未經全體法定代理人允許故依法不生 效力,而裁定駁回異議人之聲請,於法自無不合;異議人異 議意旨仍執前詞,指摘原裁定不當,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末相對人乙○○之戶籍現設於戶政事務所,且其應受送達處所 不明,依法應為公示送達,然依民事訴訟法第509條規定, 支付命令之送達依公示送達者不得行之,故原裁定此部分駁 回異議人之聲請,與法亦屬無違,則異議人此部分之異議同 屬無據,應併予駁回。 五、爰依民事訴訟法第240條之4第3項後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桃園簡易庭 法 官 陳振嘉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聲明不服。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書記官 潘昱臻

2025-03-11

TYEV-114-桃簡事聲-3-20250311-1

簡上附民移簡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簡上附民移簡字第51號 原 告 游秀玉 被 告 張仁杰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民事合議庭裁定如下:   主  文 准對被告為國內公示送達。   理  由 一、本院民國113年度簡上附民移簡字第51號請求損害賠償事件 ,因被告應為送達處所不明,爰依原告之聲請,准將應送達 被告之訴狀繕本、歷次準備程序筆錄繕本及言詞辯論期日通 知書為公示送達。 二、依民事訴訟法第149條第1項第1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許石慶                 法 官 熊祥雲                 法 官 林金灶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書記官 張哲豪

2025-03-11

TCDV-113-簡上附民移簡-51-20250311-1

簡上附民移簡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簡上附民移簡字第49號 原 告 吳稚羚 被 告 張仁杰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民事合議庭裁定如下:   主  文 准對被告為國內公示送達。   理  由 一、本院民國113年度簡上附民移簡字第49號請求損害賠償事件 ,因被告應為送達處所不明,爰依原告之聲請,准將應送達 被告之訴狀繕本、歷次準備程序筆錄繕本及言詞辯論期日通 知書為公示送達。 二、依民事訴訟法第149條第1項第1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許石慶                              法 官 熊祥雲                                法 官 林金灶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書記官 張哲豪

2025-03-11

TCDV-113-簡上附民移簡-49-20250311-1

簡上附民移簡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簡上附民移簡字第50號 原 告 邱紹閔 被 告 張仁杰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民事合議庭裁定如下:   主  文 准對被告為國內公示送達。   理  由 一、本院民國113年度簡上附民移簡字第50號請求損害賠償事件 ,因被告應為送達處所不明,爰依原告之聲請,准將應送達 被告之訴狀繕本、歷次準備程序筆錄繕本及言詞辯論期日通 知書為公示送達。 二、依民事訴訟法第149條第1項第1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許石慶                 法 官 能祥雲                 法 官 林金灶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書記官 張哲豪

2025-03-11

TCDV-113-簡上附民移簡-50-20250311-1

司聲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公示送達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聲字第390號 聲 請 人 良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今井貴志 相 對 人 陳輝雄 (現應受送達處所不明) 上列聲請人聲請對相對人陳輝雄為公示送達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准將聲請人對相對人所發如附件之債權讓與通知函所示意思表示 之通知為公示送達。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伍佰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表意人非因自己之過失不知相對人之姓名居所者,得依民 事訴訟法公示送達之規定,以公示送達為意思表示之通知, 民法第97條定有明文。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為將債權讓與之事通知相對人, 欲以如附件所示之「債權讓與通知函」所示意思表示寄送予 相對人,詎相對人陳輝雄戶籍已遭遷至臺中○○○○○○○○即臺中 市○區○○里00鄰○○街00號,致有不知相對人居所之情事,為 此聲請裁定准為公示送達,並提出債權讓與證明書4件、債 權讓與通知函1份、相對人陳輝雄戶籍謄本1件(以上皆為影 本)為證。 三、本院查:依聲請人提出之戶籍謄本所示,相對人陳輝雄業因 遷離戶籍地未申請遷出登記,依戶籍法之規定,暫將其戶籍 遷至臺中○○○○○○○○即臺中市○區○○里00鄰○○街00號,足認相 對人應為送達之處所確實不明,本件聲請,核與前揭規定相 符,應予准許。 四、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第24條第1項、民事訴訟法第78 條,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簡易庭司法事務官 林柔均

2025-03-11

TCDV-114-司聲-390-20250311-1

壢簡
中壢簡易庭

履行契約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壢簡字第495號 原 告 盧富民 被 告 恩昌資產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設桃園市○○區○○路00號0樓(現應受送達處所不明) 兼 法定代理人 黃育薇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履行契約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20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386,000元。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被告無正當理由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 386 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 決。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原告於民國110年10月25日起,陸續委託被告 將其研發之「具廣告功能之傘防潑護套結構」申請專利並 量產銷售,被告則為其辦理專利申請,並按月支付原告銷 售利潤、於合約終止日支付產品銷售金額新臺幣(下同) 125,000元、170,000元,兩造並簽有專利委託送件申請合 約(下稱系爭專利申請合約)、如附表所示之專利產品委託 量產銷售合約書(下合稱系爭銷售合約)。原告已依前開合 約給付產品量產金共計374,000元、送件服務費15,000元( 送件規費3,000元、顧問費12,000元),詎被告未依約履行 ,且電話不接、通訊軟體Line不回應,而其為擔保如附表 所示編號2合約之債務所開立之支票,經原告屆期提示, 竟遭以存款不足為由退票。為此,原告主張解除上開合約 ,並請求被告返還產品量產金及送件服務費,爰依債務不 履行之法律關係及系爭銷售合約之約定,提起本件訴訟等 語。並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且願供擔保,請准宣告 假執行。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任何書狀作何聲明 或陳述。  三、本院之判斷:按契約當事人之一方遲延給付者,他方當事 人得定相當期限催告其履行,如於期限內不履行時,得解 除其契約;又契約解除時,當事人雙方回復原狀之義務, 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受領之給付為金錢者 ,應附加自受領時起之利息償還之,民法第254條、第259 條第2款分別定有明文。經查,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提 出系爭銷售合約、被告開立與原告之本票影本、原告存摺 影本、退票交易明細、系爭專利申請合約、規費收據、被 告公司之統一發票、全球專利檢索系統等件在卷可稽(見 本院卷第4至27、35至37、41至42頁),而被告已於相當時 期受合法通知,既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復未提出任何 書狀以供本院審酌,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前段準用 第1項前段規定,視同自認,堪信原告之主張。又依前所 述,原告解除系爭契約之意思表示以本件起訴狀繕本送達 被告時起生效,原告自得請求被告返還已交付之產品量產 金及送件服務費共計386,000元【計算式:374,000元+15, 000元=386,000元】。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債務不履行之法律關係及系爭銷售合約 之約定,請求被告給付原告如主文第1項所示,為有理由 ,應予准許。  五、本判決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27條訴訟適用簡易訴訟程序為 被告敗訴之判決,依同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應依 職權宣告假執行。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中壢簡易庭   法 官 張得莉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書記官 薛福山 附表: 編號 合約書編號 專利產品名稱 產品量產金 (新臺幣) 1 P-0000000 防務傘套 129,000元 2 P-0000000 廣告傘套 140,000元 3 P-0000000 廣告傘套(輕便型) 105,000元

2025-03-11

CLEV-113-壢簡-495-20250311-2

小上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遷讓房屋等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小上字第269號 上 訴 人 胡欣怡 被上訴人 李文瀞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遷讓房屋等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7月26 日本院113年度訴字第1052號小額訴訟程序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 ,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新臺幣壹仟伍佰元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被上訴人於原審起訴時,聲明請求上訴人應將坐落新北 市○○區○○路0段00號10樓之房屋(下稱系爭房屋)全部遷讓 返還,並給付租金新臺幣(下同)3萬元及自民國112年12月 8日起至遷讓之日止按月賠償3萬元(見本院113年度板簡字 第168號卷第11頁),嗣於113年4月2日提出民事訴之變更與 追加狀,變更聲明為:上訴人應給付被上訴人9萬9,042元, 及自113年6月2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見 本院113年度訴字第1052號卷第19至29頁)。故應適用小額 訴訟程序。原審雖依通常訴訟程序審理,並不因此改變其為 小額訴訟事件之性質,本院受理上訴,自仍應適用小額訴訟 事件第二審程序之規定而為審理。 二、按對於小額程序第一審判決之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為理由 ,不得為之,上訴狀內並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 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 法令之具體事實,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4第2項及第436條 之25分別定有明文。而所謂判決違背法令,依同法第436條 之32第2項準用第468條及第469條第1至5款規定,係指判決 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之違背法令,或有判決法院組織不合 法、依法律或裁判應迴避之法官參與裁判、法院於審判權之 有無辨別不當或違背專屬管轄規定、當事人於訴訟未經合法 代理、違背言詞辯論公開規定等當然違背法令之情形。是當 事人對於小額程序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其上訴狀或理由書 應有具體指摘,除表明依何訴訟資料可認原判決有違背法令 之事實外,如以原判決有民事訴訟法第468條所定判決不適 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為理由,應揭示該法規之條項或其內容, 若係成文法以外之法則、司法院解釋或最高法院裁判,亦應 揭示該法則之旨趣、解釋或裁判之字號或其內容;如以原判 決有同法第469條第1至5款所列判決當然違背法令之情形為 理由,則應揭示原判決有合於各款規定之情形。故當事人提 起上訴,如以同法第469條所列第1款至第5款為理由時,其 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有合於各該條款規定情形之具 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如 依同法第468條規定,以原判決有不適用法規或適用法規不 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 條項,或有關判例、解釋字號,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 等及其具體內容,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 事實。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上述方式表明,或其所表明者 顯與上述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 其上訴自非合法(最高法院71年台上字第314號判例意旨參 照)。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32第2項規定,第469條第6款 之判決不備理由或理由矛盾之當然違背法令於小額事件之上 訴程序並不準用,是於小額事件中所謂違背法令,並不包含 認定事實錯誤、取捨證據不當或就當事人提出之事實或證據 疏於調查或漏未斟酌之判決不備理由情形。又按小額程序之 第二審判決,依上訴意旨足認上訴為無理由者,得不經言詞 辯論為之,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9第2款亦有明定。 三、上訴意旨略以:上訴人自民國112年11月至今住居地為新北 市○○區○○街000○0號3樓,原審言詞辯論期日之通知書並未送 達上訴人致上訴人未到庭遭原審為一造辯論判決而權利受損 。原審未查該言詞辯論期日通知書送達情形,逕為一造辯論 ,違反民事訴訟法第251條及行政程序法第72條規定。又上 訴人向被上訴人租用系爭房屋暨地下3層編號第39號之平面 式停車位,承租期間上訴人均按期繳房租,仍屢遭被上訴人 於出入門首貼紙條催繳房租,上訴人與家人不堪其擾,因而 與被上訴人合意提前一個月終止租約,即租約於112年11月7 日終止。上訴人因於112年11月8日清空系爭房屋搬家時體傷 ,因而未能配合被上訴人指定之時間辦理點交,上訴人為免 日後發生爭議已於112年11月8日將社區感應器及遙控器請社 區管理中心通知被上訴人領取,完成系爭房屋退租程序。因 上訴人已搬遷無故意不遷讓系爭房屋情事亦未獲有相當於租 金之不當得利計97,742元。被上訴人明知系爭房屋已於112 年11月8日清空,遲至於113年3月16日視為點交,又自行更 換門鎖5,500元,依一般社會認知及比例原則,不應由上訴 人負擔相關費用。系爭房屋係上訴人於99年間購入,於109 年間委託信義房屋授予被上訴人,並於出售予被上訴人後回 租,上訴人已居住於系爭房屋13年,浴室內之洗手台及暖風 機已逾使用年限如有故障或損壞亦屬正常使用造成之耗損, 非遭人為破壞,修繕費用49,800元,不應由上訴人負擔,故 租金與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合計97,742元,更換門鎖5,50 0元、修繕費用49,800元,共計153,042元,不應由上訴人支 付,並請求上訴人返還押金54,000元,爰依法提起上訴等語 ,並聲明:㈠原判決均廢棄;㈡被上訴人在第一審之訴(及假 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四、經查,本件上訴人具狀提起上訴,主張原審認定事實有違經 驗法則(依一般社會認知)及比例原則,且因原審違反民事 訴訟法第251條及行政程序法第72條規定而未使其參與言詞 辯論表達意見,堪認上訴人已具體指摘原判決有違背民事訴 訟法實質審理及程序進行等相關規定,形式上符合民事訴訟 法第436條之24第2項規定,固屬合法之上訴,惟其上訴並無 理由,茲分述如下:  ㈠按對於當事人之送達,應為送達之處所不明者,受訴法院得 依聲請,准為公示送達,民事訴訟法第149條第1項第1款定 有明文;又按公示送達無論應受送達人已否知悉及何時知悉 ,均於民事訴訟法第152條所定發生效力之日視為已有送達 (最高法院84年度台上字第1435號判決意旨參照)。又按判 決,除別有規定外,應本於當事人之言詞辯論為之;言詞辯 論期日,當事人之一造不到場者,得依到場當事人之聲請, 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法院應以 裁定駁回前條聲請,並延展辯論期日:一、不到場之當事人 未於相當時期受合法之通知者;二、當事人之不到場,可認 為係因天災或其他正當理由者;三、到場之當事人於法院應 依職權調查之事項,不能為必要之證明者;四、到場之當事 人所提出之聲明、事實或證據,未於相當時期通知他造者, 民事訴訟法第221條第1項、第385條第1項前段及第386條分 別定有明文。是判決原則上固應本於當事人之言詞辯論為之 ,但當事人之一造於言詞辯論期日不到場者,除有法定駁回 聲請一造辯論之情形外,得經到場當事人聲請後,由其一造 辯論而判決。經查:原審因上訴人之戶籍址(設於新北市○○ 區○○路000○0號即新北○○○○○○○○○),經郵務機關以「當事人 現住所不明」為由予以退回,原審法院以上訴人斯時應為送 達之處所不明而依民事訴訟法第149條第1項第1款規定於113 年6月3日為公示送達,有上訴人之戶役政資訊網站查詢-個 人戶籍資料(見原審限閱卷)、送達證書、公示送達公告及 公示送達證書等存卷可佐(參原審卷第63頁至第64頁、第69 至73頁),是上訴人既有應為送達處所不明之情形,則原審 法院對之為公示送達,之後並據以當庭准許被上訴人所為一 造辯論之聲請而為一造辯論之判決,經核於法並無違誤,至 上訴人是否知悉及何時知悉,均不影響送達之效力,上訴人 嗣後再以未實際居住上開二址而為指摘,於法無據,並不足 採。上訴人既未表明有何法定駁回一造辯論聲請之正當事由 ,則原審准被上訴人一造辯論而為判決,於法並無違誤。是 上訴人以原審未經其參與言詞辯論即逕為判決為由,主張原 判決有民事訴訟法第251條及行政程序法第72條規定之違法 ,即無可採。   ㈡又按法院為判決時,應斟酌全辯論意旨及調查證據之結果, 依自由心證判斷事實之真偽;法院依自由心證判斷事實之真 偽,不得違背論理及經驗法則,民事訴訟法第222條第1項前 段及第3項定有明文。準此,自由心證為法院取捨證據、認 定事實之審理原則,乃指法官不受非法外力干擾,於斟酌全 辯論意旨及調查證據之結果後,依論理及經驗法則,自主判 斷事實之真偽。是取捨證據、認定事實屬事實審法院之職權 ,若事實審法院本於職權,依自由心證取捨證據、認定事實 不違背論理及經驗法則,即不許當事人任意指摘此有不當, 更不得謂為違法,以為上訴理由(最高法院28年渝上字第28 、1515號、40年台上字第1192號、111年度台上字第539號判 決要旨參照)。而所謂論理法則,係指依立法意旨或法規之 社會機能就法律事實所為價值判斷之法則;所謂經驗法則, 係指由社會生活累積的經驗歸納所得之法則,凡日常生活所 得之通常經驗及基於專門知識所得之特別經驗均屬之(最高 法院79年度第1次民事庭會議決議事項、最高法院91年度台 上字第741號判決要旨參照),足見論理及經驗法則具客觀 性與普遍性,倘法院綜合卷證資料中多項證據之證明力推理 結果,認其可能發生某種事實,且依自由心證判斷與情理無 違者,除有反證外,即不得指為與論理及經驗法則有違。經 查:原審本於職權斟酌被上訴人提出租賃契約書、112年10 月22日Line紀錄、112年11月1日Line紀錄、112年11月8日Li ne紀錄、112年11月30日Line紀錄、存證信函暨回執、開鎖 換鎖收據、洗手台毀損照片、修繕報價單等現有證據資料, 斟酌全辯論意旨依經驗及論理法則形成心證,確信上訴人於 111年11月間向被上訴人承租系爭房屋暨地下第三層編號第3 9號之平面式停車位,租期自111年12月8日至112年12月7日 止,係定有期限之租賃契約,上訴人則按租賃契約書第三條 約定,應於每月15日前給付租金3萬元,112年10月22日雙方 原約定提前於112年11月7日終止租約,112年11月1日被上訴 人通知上訴人11月7日上午10時點交系爭房屋,然上訴人雖 告知希望改約次日即11月8日,詎於11月8日上訴人並未出現 也聯繫不上,被上訴人於同日上訴人表明系爭房屋仍按原租 約約定至112年12月7日租期屆滿後即不續租,嗣後再於112 年11月15日、20日分別催告上訴人給付11月租金,惟未獲置 理。112年11月30日被上訴人再通知上訴人112年12月8日上 午10時點交房屋,屆時上訴人未出現,被上訴人於同日約下 午6時接獲大樓管理室通知,上訴人將電梯感應磁釦、車道 遙控器放置櫃台後逕自離去,惟未交還系爭房屋鑰匙。被上 訴人花費5,500元請鎖匠開門並更換新鎖。於進入屋內後發 現浴室內之洗手台、浴室暖風機等已遭破壞,修繕費用計49 ,800元。且系爭租賃契約於租期屆滿即112年12月7日終止前 ,被告尚有11月份租金3萬元未給付,而於租期屆滿後(即1 12年12月8日)至113年3月16日上訴人尚未遷讓返還系爭房 屋前,未給付使用系爭房屋之對價,即相當於2個月又8/31 日之租金共67,742元(算式:30,000元×2個月+30,000元×8/ 31日),以押租金54,000元抵充上訴人租金債務3萬元、相 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67,742元、更換門鎖5,500元及修繕費 用49,800元後,上訴人尚需給付被上訴人99,042元及自113 年6月2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難認 有何悖於客觀普遍之社會生活經驗及價值判斷,或有合違反 比例原則,自合於前揭民事訴訟法第222條第1項前段及第3 項規定。是上訴人就此部分所為指摘,核屬原審依自由心證 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之職權行使範疇,其結果亦無不當,即 不能遽謂原判決有何違背法令之不當。又所謂比例原則,雖 具有憲法位階之法律原則,廣義之比例原則包括適當性、必 要性及衡量性原則。適當性原則係指行為應適合於目的之達 成;必要性原則則為行為不能超越實現目的之必要程度,亦 即達成目的須採影響最輕微之手段;衡量性原則乃指手段應 按目的加以衡判,又稱狹義之比例原則,即任何干涉措施所 造成之損害,應輕於達成目的所獲致之利益,始具有合法性 。惟本件所涉純為兩造間私法上權利義務關係,當無所謂比 例原則之適用,上訴人援引比例原則指摘原審判決違法,亦 難採憑。  ㈢又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裁判之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為理 由,不得為之,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4第2項定有明文。另 小額訴訟程序之當事人除有因原法院違背法令致未能提出者 外,於第二審程序不得提出新攻擊或防禦方法,亦為民事訴 訟法第436條之28所明定,其立法之旨在於貫徹小額程序之 簡速性,避免因當事人於上訴程序提出新事實及證據而延滯 訴訟;因此,小額訴訟程序當事人在第一審法院未主張之事 實,至上訴審始行主張者,應與在上訴審提出新攻擊防禦方 法同論。第二審法院審核第一審訴訟程序及判決內容有無違 背法令,應以第一審程序已提出之訴訟資料為據,進而判斷 其適用法律有無錯誤,不就事實另行調查。上訴人在第二審 方提出系爭房屋內浴室內之洗手台及暖風機已逾使用年限, 如有故障或損壞,亦屬正常使用造成之耗損,非遭人為破壞 云云,核屬上訴人在小額訴訟程序之第二審再為提出之新攻 擊方法,則上訴人未能適時提出上開新攻擊防禦方法,非原 審法院違背法令所致,依前揭說明,本院就該等攻擊防禦方 法自不應予以審酌。 五、綜上所述,原審並無上訴人所指違背民事訴訟法實質審理及 程序進行等相關規定之情事,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違背法令 ,求予廢棄改判,為無理由,爰不經言詞辯論,逕以判決駁 回上訴。 六、按於小額訴訟之上訴程序,法院為訴訟費用之裁判時,應確 定其費用額,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9第1項、第436條之32 第1項定有明文。本件第二審裁判費用為1,500元,應由上訴 人負擔,爰併為裁定如主文第2項所示。 七、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9 第2款、第436條之32第1項、第2項、第449條第1項、第436 條之19第1項、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張紫能                              法 官 傅紫玲                               法 官 朱慧真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書記官 劉芷寧

2025-03-11

PCDV-113-小上-269-20250311-2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