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呂安政

共找到 5 筆結果(第 1-5 筆)

壢簡
中壢簡易庭

損害賠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壢簡字第1726號 原 告 曾錦富 被 告 邱文麟 韓首宏 呂安政 翁振凱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於民國114年1月23日言詞辯論 終結,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乙○○應給付原告新臺幣90,800元,及自民國113年8月19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戊○○、甲○○、丙○○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79,240元,及 被告戊○○自民國113年11月20日起,被告甲○○自民國113年11 月8日起,被告丙○○自民國113年8月19日起,均按週年利率 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三、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四、訴訟費用由被告乙○○負擔30%;被告戊○○、甲○○、丙○○連帶 負擔26%,餘由原告負擔。 五、本判決原告勝訴部分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被告乙○○、戊○○、丙○○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 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 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①被告乙○○於如附表一編號1所示之時間、地點, 與訴外人丁○○為如附表一編號1行為欄所示之行為,造成原 告住家鐵捲鋁合鋅門、鋁門窗、落地紗門組、不銹鋼門,及 原告所有0859-M8號自用客車(下稱系爭車輛)均受有損害。② 被告戊○○、甲○○、丙○○於如附表一編號2所示之時間、地點 ,為如附表一編號2行為欄所示之行為,造成原告住家鐵捲 門及屋內多項物品毀損。是被告上揭故意毀損行為,造成原 告損害項目及金額如本院卷第16頁毀損項目所示。為此,爰 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被告應連 帶給付原告300,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乙○○、戊○○、丙○○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 狀作任何聲明或陳述。 三、被告甲○○答辯:是被告戊○○叫伊去的,應由被告戊○○賠付。 又伊當時未成年,希望可以賠少一點等語,以資抗辯。並聲 明:原告之訴駁回。 四、經查,原告主張上開①、②之事實,除實際受損項目及金額外 ,業據提出其受損之現場照片為證,並有本院刑事庭109年 度訴字第908號、110年度訴字第61號刑事判決(下稱系爭判 決)在卷可參。而細繹上開刑事判決事實及理由,係以被告 之供述、原告之指述、證人黃思綺之證述、原告住處前監視 器錄影畫面擷圖、物品受損照片等證據為據,並詳述何以其 陳述情節及相關證據可採,顯見該刑事判決所為之判斷,已 經實質調查證據,應足作為本件判斷之依據。復被告甲○○並 未爭執其行為經過,而被告乙○○、戊○○、丙○○經合法通知後 ,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任何聲明或陳述 ,本院審酌上開事證,堪認原告上述之主張為真實。是原告 既因被告故意毀損其物品之行為而受有損害,被告自應負侵 權行為之損害賠償責任。 五、茲就原告所請求之金額項目,分予論列如下: (一)就被告乙○○所為事實①部分:    1.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民法   第184條第1項定有明文。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就 其事實負有舉證之責,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定有明文。換言 之,構成侵權行為之要件,須被害人證明:行為人有不法加 害行為;行為人有故意或過失;被害人之權利受有損害;被 害人所受損害與行為人之故意過失行為間有相當因果關係存 在,其中任一要件不具備,即不能成立侵權行為。又民事訴 訟如係由原告主張權利者,應先由原告負舉證之責,若原告 先不能舉證,以證實自己主張之事實為真實,則被告就其抗 辯事實即令不能舉證,或其所舉證據尚有疵累,亦應駁回原 告之請求。  2.原告雖主張其住家鐵捲鋁合鋅門、鋁門窗、落地紗門組、不 銹鋼門,及系爭車輛均遭丁○○、被告乙○○毀損,然觀原告提 出丁○○、被告乙○○於如附表一編號1所示時、地所毀損物品 之現場照片(見本院卷第17頁),與系爭判決所載被告乙○○、 丁○○之毀損行為係向原告住家大門及系爭車輛潑漆乙節相符 ,應足認原告住家之鋁門窗、落地紗門組、不銹鋼門等物, 於該次並未受損,原告復未提出其他證據證明前開物品確有 因被告乙○○之行為受損,本院自無從為有利原告之認定。是 原告請求被告乙○○賠償其住家鋁門窗、落地紗門組、不銹鋼 門之損害,即屬無據。  3.又依上開現場照片,雖足認原告住家大門及系爭車輛因遭被 告乙○○、丁○○潑漆而受損,然原告並未提出有關其住家大門 回復原狀費用之相關單據,本院自無從審認原告此部分損害 ,先予敘明。  4.系爭車輛修復費用:  ⑴按負損害賠償責任者,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 應回復他方損害發生前之原狀。第1項情形,債權人得請求 支付回復原狀所必要之費用,以代回復原狀,民法第213條 第1、3項定有明文。又所謂必要修復費用,如修理材料以新 品換舊品時,應予折舊(最高法院77年度第9次民事庭會議決 議參照)。  ⑵經查,系爭車輛修理費用為170,000元(其中工資為88,000元 、零件為82,000元),有維修問診單在卷可憑(見本院卷第1 8頁),而原告既係以新零件替代舊零件,自應就零件費用計 算並扣除折舊,始屬公平。依行政院所頒固定資產耐用年數 表及固定資產折舊率之規定,系爭車輛之耐用年數為5年, 依定率遞減法每年折舊1000分之369,另依營利事業所得稅 查核準則第95條第6項規定「固定資產提列折舊採用平均法 、定率遞減法或年數合計法者,以一年為計算單位;其使用 期間未折舊折舊滿一年者,按實際使用之月數相當於全年之 比例計算之;不滿一月者,以月計。」,其最後一年之折舊 額,加歷年折舊累計額,其總和不得超過該資產成本原額之 十分之九。  ⑶復查系爭車輛之出廠日為民國101年月,迄受被告乙○○、丁○○ 毀損時即108年10月14日,已使用逾5年,則零件扣除折舊後 之修復費用估定為8,800元(計算式:88,000元×10%=8,800元) ,加計上開工資費用,系爭車輛損壞修復之必要費用應為90 ,800元(計算式:8,800元+82,000元=90,800元)。  5.被告乙○○應賠償之金額:  ⑴按連帶債務未全部履行前,全體債務人仍負連帶責任;另因 連帶債務人中之一人為清償、代物清償、提存、抵銷或混同 而債務消滅者,他債務人亦同免其責任;又債權人向連帶債 務人中之一人免除債務,而無消滅全部債務之意思表示者, 除該債務人應分擔之部分外,他債務人仍不免其責任,民法 第273條第2項、第274條、第276條第1項亦分別定有明文。 而此最後1項規定,旨在避免當事人間循環求償,簡化其法 律關係,故於債權人向連帶債務人中一人表示免除該債務人 之全部債務時,固有上開規定之適用;惟於債權人與連帶債 務人中之一人和解,同意該債務人為部分給付時,如和解金 額低於該債務人「應分擔額」(民法第280條),為避免其 他債務人為清償後,向和解債務人求償之金額高於和解金額 ,就其差額部分,應認其他債務人亦同免其責任;反之,如 和解金額多於該和解債務人之「應分擔額」,因不生上述求 償問題,該項和解自僅具相對效力,而無民法第276條第1項 之適用(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759號判決要旨參照)。 準此,債權人與部分共同侵權行為人達成和解之金額,若超 過該共同侵權行為人應分擔之數額,就已清償之和解金額內 ,其他連帶債務人同免其責(民法第274條參照)。若和解 金額未逾該共同侵權行為人應分擔數額,則就該應分擔數額 與和解金額之差額內,其他連帶債務人始同免其責。  ⑵經查,就事實①部分係由丁○○與被告乙○○共同毀損系爭車輛, 本應由丁○○與被告乙○○共同負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惟就 二人之行為尚難區別各別責任比例,而原告得請求賠付之金 額為90,800元,業經本院認定如前,故平均分擔丁○○與被告 乙○○損害賠償之義務,即其內部分擔應各為2分之1即45,400 元。又原告已與丁○○以60,000元達成調解成立(見本院卷第8 5頁),高於其應分擔金額,且調解內容已載明就其餘連帶債 務人無消滅全部債務之意思,該調解應僅具相對效力,復依 卷內事證,查無丁○○已清償上開調解筆錄之事實,被告乙○○ 尚無因連帶債務人丁○○清償而同免責任之適用。故原告請求 被告乙○○給付90,800元,為有理由,逾此範圍,則屬無據。 (二)就被告戊○○、甲○○、丙○○所為事實②部分:    1.按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 造意人及幫助人,視為共同行為人,民法第185條第1項前段 、第2項亦有明文。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對於 被害人所受損害,所以應負連帶賠償者,係因數人之行為共 同構成違法行為之原因或條件,因而發生同一損害,具有行 為關連共同性之故;民事上共同侵權行為與刑事上之共同正 犯,其構成要件並不完全相同,數人因故意不法侵害他人之 權利,苟各行為人之行為,均為其所生損害之共同原因,即 所謂行為關連共同,亦足成立共同侵權行為。被告甲○○固抗 辯係被告戊○○教唆伊,且伊當時未成年云云,然不論被告甲 ○○毀損原告物品之起因為何,其客觀上仍係與被告戊○○、丙 ○○共同構成違法行為,而為原告受損發生之共同原因,揆諸 上揭說明,自應與被告戊○○、丙○○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至 被告甲○○行為時是否未成年,僅係原告得否請求其法定代理 人賠償之問題,並不影響被告甲○○賠償責任,併予敘明。  2.原告主張被告戊○○、甲○○、丙○○於如附表一編號2所示之時 間、地點,以如附表一編號2行為欄所示之行為,毀損原告 住家鐵捲門及屋內多項物品等語,固據提出相關估價單為證 (見本院卷第13至15頁),惟觀原告所提上開被告毀損物品之 現場照片(見本院卷第12頁),雖可見原告住家鐵捲門因遭車 輛衝撞而變形,鋁門窗亦因而損壞,然其餘物品則無從自照 片中判斷是否受損。參以上揭照片僅見前揭鋁門窗掉落後遭 雜物阻擋,其損壞範圍應僅侷限於客廳入口處約2塊磁磚範 圍,並未波及天花板及擺設電視之位置,自難遽認原告除鐵 捲門及鋁門窗外,尚有其他物品受損。原告復未提出其他證 據證明除鐵捲門、鋁門窗外,其請求物品確有因上揭被告行 為而受損,原告請求木工修補天花板費用及更換電視廚櫃、 電視機、茶几櫃、10坪磁磚之費用,即屬無據。準此,原告 請求鐵捲門、鋁門窗之修復費用,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 此範圍之請求,為無理由,礙難准許。  3.鐵捲門及鋁門窗修復費用:  ⑴依行政院所頒固定資產耐用年數表及固定資產折舊率之規定 ,鐵捲門應屬表列之第2項「房屋附屬設備」中之給水、排 水、煤氣、電氣、自動門設備及其他,耐用年數為10年,依 定率遞減法每年折舊1000分之206,其最後1年之折舊額,加 歷年折舊累計額,其總和不得超過該資產成本原額之10分之 9。另依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95條第6項規定「固定資 產提列折舊採用平均法、定率遞減法或年數合計法者,以1 年為計算單位;其使用期間未滿1年者,按實際使用之月數 相當於全年之比例計算之;不滿1月者,以月計」。  ⑵原告自陳其於109年3月11日受損之鐵捲門係於107年購置啟用 ,已使用2年6月(見本院卷第120頁反面),顯然其鐵捲門已 使用一段時日,並非新品,故上揭物品修理時,既係以新零 件更換被損之舊零件,依上說明,自應將零件折舊部分予以 扣除。又依夏的技術工程有限公司報價單(見本院卷第13頁) ,鐵捲門之零件為41,980元,扣除折舊後之修復費用估定為 23,740元(計算式詳如附表二所示),加計工資6,000元,原 告得請求鐵捲門修復費用為29,740元。至鋁門窗修復部分, 依采影工程有限公司估價單(見本院卷第14頁),均為維修及 安裝之工資,不予折舊,故原告得請求鋁門窗修復費用應為 49,500元。  4.綜上,原告得請求被告戊○○、甲○○、丙○○連帶給付之金額為 79,240元(計算式:29,740元+49,500元=79,240元)。 六、遲延利息 (一)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其 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人 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相 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 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應 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 率為百分之5,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前段、第2 03條分別定有明文。經查,本件侵權行為損害賠償債務,其 給付核屬無確定期限,依前揭規定,被告應自起訴狀繕本送 達之翌日起負擔按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 (二)本件起訴狀繕本係於113年8月8日寄存送達被告乙○○住所, 被告乙○○應自起訴狀生合法送達效力翌日即113年8月19日起 負遲延責任(見本院卷第77頁);又本件起訴狀繕本係於113 年8月8日寄存送達被告丙○○,於113年11月7日合法送達被告 甲○○(見本院卷第79、117頁),被告丙○○、甲○○應分別自113 年8月19日、113年11月8日起給付遲延利息;另就被告戊○○ 部分,業經本院將起訴狀繕本於113年10月30日公告於司法 院院外網站,並於000年00月00日生合法送達效力,此有司 法院院外網站公告截圖及本院公示送達證書1份附卷可稽( 見本院卷第108至109頁),是被告戊○○應自113年11月20日 起負遲延責任。 七、綜上所述,原告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求為判決如主文第1 、2項所示,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部分之請求,為無 理由,應予駁回。 八、本件原告勝訴部分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27條適用簡易程序所 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同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爰依 職權宣告假執行。 九、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第85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中壢簡易庭   法 官 方楷烽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書記官 黃敏翠                   附表一: 編號  時間  地點 行為人      行為 1 108年10月14日凌晨4時52分許 桃園市○○區○○路0號原告住處 丁○○(已與原告調解成立)、乙○○ 被告乙○○與丁○○於前開時間,共乘車牌號碼0000-00號自用小客車前往原告住處前潑漆,致該住處大門及原告所有車牌號碼0000-00號自用小客車之烤漆不堪用。 2 109年3月11日晚間11時2分許 同上 戊○○、甲○○、丙○○ 被告戊○○、甲○○、丙○○於前開時間,自桃園市○○區○○路000巷0號出發,由被告甲○○駕駛未懸掛車牌之自用小客車搭載被告丙○○,並由被告戊○○駕駛車牌號碼為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在前指引二人一同前往原告住處。抵達後由被告丙○○下車把風,被告甲○○駕車衝撞該住處門口,致原告住處鐵門不堪用。 附表二 ----- 折舊時間      金額 第1年折舊值    41,980×0.206=8,648 第1年折舊後價值  41,980-8,648=33,332 第2年折舊值    33,332×0.206=6,866 第2年折舊後價值  33,332-6,866=26,466 第3年折舊值    26,466×0.206×(6/12)=2,726 第3年折舊後價值  26,466-2,726=23,740

2025-03-04

CLEV-113-壢簡-1726-20250304-2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毀損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簡字第11號 公 訴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呂安政 上列被告因毀損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1年度偵字第38869 號、112年度偵字第29622號),本院受理後(113年度訴字第661 號),經被告自白犯罪,認宜改以簡易判決處刑,判決如下:   主 文 呂安政共同犯毀損他人物品罪,免刑。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及證據,除證據部分補充「被告呂安政於本院 準備程序中之自白」,其餘均引用檢察官起訴書之記載(如 附件)。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54條之毀損他人物品罪。被告與 其餘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人,就本件犯行有犯意聯絡及行為 分擔,應論以共同正犯。 三、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與他人發生衝突,不思 以理性溝通,率爾毀損他人之鐵捲門及店面玻璃,造成告訴 人之財產損失,法治觀念顯然淡薄,所為應予非難,惟查: (一)按犯最重本刑為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專科罰金之罪 ,情節輕微,顯可憫恕,認為依同法第59條規定減輕其刑 仍嫌過重者,得免除其刑,刑法第61條第1款前段定有明 文。 (二)經查:被告所涉犯之毀損罪,係刑法第61條所列輕罪。被 告犯後業已坦承犯行,且告訴人亦向本院陳稱已經與被告 和解,且願意撤回刑事告訴等語,有本院公務電話紀錄在 卷可查,然經本院多次去電詢問告訴人撤回之進度,告訴 人均無接聽電話,亦迄今遲未將向本院遞出撤告狀。基此 上情,本案是否仍有對被告科刑之必要,實非無疑。本院 認縱依刑法第59條規定減輕其刑,容嫌過重,實足以引起 一般同情,難謂符合罪刑相當性及比例原則,有情輕法重 之情事,本案應無對被告科予刑罰之必要,爰依刑法第61 條之規定,免除其刑,以勵自新。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3項、第454條第1項,逕以 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件判決,得自收受送達之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 上訴狀(須附繕本),上訴於本院管轄之第二審地方法院合 議庭。 本案經檢察官陳嘉義提起公訴,檢察官姚承志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刑事第九庭 法 官 邱筠雅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刑法第354條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應附 繕本)。                書記官 邱韻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中華民國刑法第354條 毀棄、損壞前二條以外之他人之物或致令不堪用,足以生損害於 公眾或他人者,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萬5千元以下罰金 。 附件: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1年度偵字第38869號                   112年度偵字第29622號   被   告 陳泓睿 男 25歲(民國00年00月00日生)             住○○市○鎮區○○○路000號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呂安政 男 20歲(民國00年0月0日生)             住○○市○○區○○路000號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鞠浩辰 男 25歲(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住○○市○○區○○○街000號13樓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鄧聖穎 男 26歲(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住○○市○○區○○路000巷0號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成松穎 男 26歲(民國00年00月00日生)             住○○市○○區○○街00○0號7樓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等因妨害自由等案件,已經偵查終結,認應該提起公訴 ,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陳泓睿、呂安政、鞠浩辰、鄧聖穎、成松穎互為熟識友人。 緣陳泓睿與曾奕豪間因存有線上賭博之債務糾紛,詎陳泓睿 、呂安政等人竟分別為下列行為: (一)陳泓睿夥同鞠浩辰、鄧聖穎、成松穎等人(其4人所涉恐嚇取 財罪嫌,另為不起訴處分),共同基於妨害自由之犯意聯絡 ,於民國111年9月9日晚間9時51分許,由陳泓睿駕駛車牌號 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搭載鞠浩辰、鄧聖穎、成松穎等人 至桃園市○○區○○街000巷00弄00號,由渠等數人共同協力, 違反曾奕豪之意願,將其強押上車駛向桃園市○○區○○路000 號卡美諾洗車場,而以此方式剝奪曾奕豪之行動自由。 (二)緣陳泓睿、呂安政等人(所涉恐嚇取財罪嫌,另為不起訴處 分)於111年9月11日凌晨0時許,在址設桃園市○○區○○路000○ 0號諾言車業與曾奕豪等人發生口角及肢體衝突,因呂安政 不滿其所駕之車牌號碼0000-00號自用小客車前方車窗遭受 砸毀,遂基於毀損之犯意,於同日凌晨3時許,夥同具有犯 意聯絡之其餘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人,分別車牌號碼車牌號 碼0000-00號、BLK-7333號、BRD-1233號、BPR-6700號、RAE -8935號、RAS-8303號、AYG-1019號、AWM-3272號、BNT-699 1號、BPR-0300號、AYG-7885號等共10臺自用小客車,基於 毀損之犯意聯絡,駛至諾言車業,以駕車衝撞該諾言車業之 鐵捲門及手持棍棒等器械之方式,毀損諾言車業之鐵捲門及 店面玻璃,足以生損害於諾言車業之負責人郭家齊。 二、案經曾奕豪、郭家齊訴由桃園市政府警察局八德分局報告偵 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清單及待證事實: 編號 證據名稱 待證事實 1 被告陳泓睿於警詢時及偵查中之供述。 被告陳泓睿固坦承有於前揭犯罪事實(一),使告訴人曾奕豪乘上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之事實,惟矢口否認有何剝奪行動自由之犯行,辯稱:告訴人曾奕豪係自願上車的等語。 2 被告鞠浩辰於警詢時及偵查中之供述。 被告鞠浩辰固坦承有於前揭犯罪事實(一),使告訴人曾奕豪乘上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之事實,惟矢口否認有何剝奪行動自由之犯行,辯稱:告訴人曾奕豪係自願上車的等語。 3 被告鄧聖穎於警詢時及偵查中之供述。 被告鄧聖穎固坦承有於前揭犯罪事實(一),使告訴人曾奕豪乘上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之事實,惟矢口否認有何剝奪行動自由之犯行,辯稱:告訴人曾奕豪係自願上車的等語。 4 被告成松穎於警詢時及偵查中之供述。 被告成松穎固坦承有於前揭犯罪事實(一),使告訴人曾奕豪乘上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之事實,惟矢口否認有何剝奪行動自由之犯行,辯稱:告訴人曾奕豪係自願上車的等語。 5 被告呂安政於警詢時及偵查中之供述。 被告呂安政坦承有於前揭犯罪事實(二)駕車撞毀諾言車業之店面鐵捲門及玻璃等器品之事實。 6 告訴人曾奕豪於警詢中之指訴。 證明其於犯罪事實(一)係遭受被告陳泓睿等人脅迫上車之事實。 7 證人王家唯於警詢時之證述。 證明被告陳泓睿、鞠浩辰、鄧聖穎、成松穎4人確有將告訴人曾奕豪強押上車之事實。 8 告訴人郭家齊之指訴。 證明該車業於上開時間遭人毀損之事實。 9 現場路口監視器畫面影像光碟片、翻拍照片。 證明告訴人曾奕豪確有遭被告陳泓睿等人動手逼迫上車之事實。 10 諾言車業現場照片。 證明告訴人郭家齊之諾言車業現場鐵捲門、店內玻璃,確遭被告呂安政毀損之事實。 二、犯罪事實(一)之部分,核被告陳泓睿、鞠浩辰、鄧聖穎、成 松穎所為,均係犯刑法第302條第1項之剝奪行動自由罪嫌; 犯罪事實(二)之部分,核被告呂安政所為,係犯刑法第354 條毀損罪嫌。被告陳泓睿、鞠浩辰、鄧聖穎、成松穎等人就 上開犯罪事實(一)之犯行間,有犯意聯絡及行為分擔,均請 依刑法第28條規定,論以共同正犯。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  月    18  日                檢 察 官 陳 嘉 義 本件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2  月    23  日                書 記 官 胡 茹 瀞  所犯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302條 私行拘禁或以其他非法方法,剝奪人之行動自由者,處 5 年以 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9 千元以下罰金。 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 7 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傷者 ,處 3 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 1 項之未遂犯罰之。 中華民國刑法第354條 毀棄、損壞前二條以外之他人之物或致令不堪用,足以生損害於 公眾或他人者,處 2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1 萬 5 千元以 下罰金。

2025-01-21

TYDM-114-簡-11-20250121-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妨害自由等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661號 公 訴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陳泓睿 鞠浩辰 鄧聖穎 成松穎 上列被告因妨害自由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1年度偵字 第38869號、112年度偵字第29622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陳泓睿、鞠浩辰、鄧聖穎、成松穎無罪。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陳泓睿、被告呂安政、被告鞠浩辰、被 告鄧聖穎、被告成松穎互為熟識友人。緣被告陳泓睿與告訴 人曾奕豪間因存有線上賭博之債務糾紛,被告陳泓睿竟夥同 被告鞠浩辰、鄧聖穎、成松穎等人(其4人所涉恐嚇取財罪嫌 ,另為檢察官不起訴處分確定),共同基於妨害自由之犯意 聯絡,於民國111年9月9日晚間9時51分許,由被告陳泓睿駕 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搭載被告鞠浩辰、鄧聖穎 、成松穎等人至桃園市○○區○○街000巷00弄00號,由渠等數 人共同協力,違反告訴人曾奕豪之意願,將其強押上車駛向 桃園市○○區○○路000號卡美諾洗車場,而以此方式剝奪告訴 人曾奕豪之行動自由。因認被告陳泓睿、鞠浩辰、鄧聖穎、 成松穎涉犯刑法第302條第1項剝奪行動自由罪嫌。 二、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不 能證明被告犯罪者,應諭知無罪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154 條第2項、第301條第1項定有明文。故事實之認定,應憑證 據,如未能發現相當證據,或證據不足以證明,自不能以推 測或擬制之方法,為裁判基礎(最高法院40年台上字第86號 判決要旨參照);且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雖不以直接 證據為限,間接證據亦包括在內,然而無論直接證據或間接 證據,其為訴訟上之證明,須於通常一般之人均不致有所懷 疑,而得確信其為真實之程度者,始得據為有罪之認定,倘 其證明尚未達到此一程度,而有合理之懷疑存在,而無從使 事實審法院得有罪之確信時,即應由法院為諭知被告無罪之 判決(最高法院76年台上字第4986號判決要旨參照);檢察 官就被告犯罪事實,應負舉證責任,並指出證明之方法,同 法第161條第1項定有明文規定。因此,檢察官對於起訴之犯 罪事實,應負提出證據及說服之實質舉證責任;倘其所提出 之證據,不足為被告有罪之積極證明,或其闡明之證明方法 ,無從說服法官以形成被告有罪之心證,基於無罪推定之原 則,自應為被告無罪判決之諭知(最高法院92年台上字第12 8號判決要旨參照)。按認定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而證據之 憑信力如何,法院依自由心證之原則,本有斟酌取捨之權, 故矛盾或先後不一致之證言,孰為可採,亦屬法官之自由, 供述時期先後亦與證據力無關;且被告、被害人或證人之陳 述有部分前後不一致或相互間有所歧異時,究竟何者為可採 ,何者為不足採,法院原得本其自由心證予以斟酌取捨,非 謂一有不符或歧異,即應認其全部供述均為不可採信(最高 法院76年度台上字第48號、78年度台上字第1469號判決意旨 參照)。 三、公訴意旨認被告陳泓睿、鞠浩辰、鄧聖穎、成松穎涉犯妨害 自由罪嫌,無非係以被告陳泓睿、鞠浩辰、鄧聖穎、成松穎 於警詢及偵查中之供述、告訴人曾奕豪於警詢中之指訴、證 人王家唯於警詢中之證述、現場路口監視器畫面影像光碟、 翻拍照片為其論據。 四、訊據被告陳泓睿、鞠浩辰、鄧聖穎、成松穎固坦承確實是因 為被告陳泓睿與告訴人曾奕豪間有線上賭博之債務糾紛,而 於案發當日前往桃園市○○區○○街000巷00弄00號,與告訴人 曾奕豪間發生衝突,惟均矢口否認有何妨害自由之犯行,均 辯稱:告訴人是自願跟我們前往卡美諾洗車場的等語,經查 : (一)證人即告訴人曾奕豪於第一次警詢中之證述略以:伊於11 1年9月9日21時30分許至桃園市八德區東勇街490巷75弄附 近烤肉,但伊發現被告陳泓睿和伊對到眼後,便跑來要抓 住伊,後來伊被帶到一個洗車廠後,被告陳泓睿、鞠浩辰 、鄧聖穎、成松穎仍繼續毆打伊,還用布將伊眼睛遮起來 ,再帶伊到一個不知名之空地,並有人過來跟伊說會把伊 帶到警察那邊,叫伊好好跟警察說明等語(見112年度偵 字第29622號卷二第71頁至第73頁)。於第二次警詢中之 證述則略以:伊和朋友相約於桃園市八德區東勇街490巷7 5弄附近烤肉,當時伊將車輛停在巷口,伊發現附近有不 少可疑之人,伊覺情況不妙,就看到有人開車進來,並有 2至3人向伊衝過來,後來伊就被車上下來的人控制行動自 由,當場那些人要我回去跟他們簽本票,伊拒絕後,就有 人徒手打伊的頭部、手部、身體,後來來了一台白色TOYO TA,將伊押上車後,就一路往桃園市○○區○○路000號的洗 車場開,到達洗車場後,那些人就把鐵門關下來,裡面有 10多個人把伊拉出車外,持續毆打伊等語(見112年度偵 字第29622號卷二第75頁至第78頁)。 (二)後證人即告訴人曾奕豪又於準備程序中稱:伊當時確實跟 被告陳泓睿有債務糾紛,當下伊是自願上車的,伊之所以 上車是為了要跟他回去瞭解債務糾紛等語(見113年度審 訴字第233號卷第140頁);並於審理程序中具結證述略以 :伊當時與被告陳泓睿確實有債務糾紛,伊並跟被告陳泓 睿協調從10月底開始還錢。111年9月9日當日,伊自願跟 他們上車,伊並未跟被告陳泓睿等人約好要去八德區東勇 街一帶,而是剛好在路上遇到,被告陳泓睿就叫伊跟他們 回去協調債務問題,伊就跟被告陳泓睿、鞠浩辰、鄧聖穎 、成松穎一起上車,雖然伊在警詢中說自己是被押上車的 ,但是是因為當時伊和被告陳泓睿因為金錢問題關係不太 好,所以伊在警詢中都是亂講的等語(見113年度訴字第6 61號卷第115頁至第117頁)。 (三)自前開告訴人於警詢中之陳述與審判中之陳述,針對被告 陳泓睿、鞠浩辰、鄧聖穎、成松穎是否有對其有妨害自由 之犯行,雖於警詢中指述歷歷,然於本院審理中,改稱其 確實是因為與被告陳泓睿有債務糾紛,方跟隨被告陳泓睿 、鞠浩辰、鄧聖穎、成松穎上車,其證詞前後嚴重迥異, 已有重大瑕疵,實難以憑證人即告訴人曾奕豪之證詞,為 不利被告陳泓睿、鞠浩辰、鄧聖穎、成松穎之認定。 (四)證人王家唯雖於警詢中證述:111年9月10日晚間9時56分 許,有4個人要押走1個人,有來到伊之住家亦即桃園市○○ 區○○街000巷00弄00號,當時伊之父親要上前勸架卻被4人 中其中1人毆打,伊見狀後有上前勸架,但4人還是將他們 要押的人帶離開等語(111年度他字第7484號卷第64頁) ,然就被告陳泓睿、鞠浩辰、鄧聖穎、成松穎是否確實有 以毆打之方式強押告訴人上車,則並無明確之指述,此外 ,觀本案之監視器畫面截圖,亦無法確認被告陳泓睿、鞠 浩辰、鄧聖穎、成松穎是否有對告訴人施以強暴而違反告 訴人之意願將其強押上車,監視器畫面亦僅有被告陳泓睿 、鞠浩辰、鄧聖穎、成松穎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自用小 客車前往八德區東勇街490巷75弄65號,及2張現場之畫面 截圖,該監視器畫面僅能證明被告陳泓睿、鞠浩辰、鄧聖 穎、成松穎確實於上開時間有前往上開地點,然實則無法 清晰分辨被告陳泓睿、鞠浩辰、鄧聖穎、成松穎是否確實 有為任何將告訴人曾奕豪強押上車之行為。 五、綜上所述,證人即告訴人曾奕豪雖於警詢中證述被告陳泓睿 、鞠浩辰、鄧聖穎、成松穎有於公訴意旨所載之時、地對其 有妨害自由之犯行,然與其於本院審理時之證述前後迥異, 已有重大瑕疵,此外,複查無其他補強證據足資佐證其於警 詢中之證詞為可信,是公訴人所舉前揭事證尚不足以使本院 形成毫無合理懷疑而得確信被告為有罪之心證,依前開說明 ,自應為被告無罪之諭知,以昭審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1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陳嘉義提起公訴,檢察官姚承志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王鐵雄                   法 官 張琍威                   法 官 邱筠雅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邱韻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2025-01-21

TYDM-113-訴-661-20250121-1

臺灣高等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2144號 聲明異議人 即 受刑人 呂安政 上列聲明異議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對臺灣新北地方 檢察署檢察官之執行指揮(113年執更助鞠字第683號)聲明異議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中華民國一一三年七月十日一一三年 執更助鞠字第六八三號執行指揮書撤銷,由該署檢察官更為處分 。 理 由 一、聲明異議意旨略以: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下稱新北地檢署 )113年執更助鞠字第683號執行指揮源於本院113年度聲字 第952號刑事裁定,該裁定附表所示3案,聲明異議人即受刑 人甲○○(下稱聲明異議人)均在警局過夜等候移送檢察官偵 訊,嗣於翌日經檢察官訊問後飭回或具保後釋放。聲明異議 人上開3案於警詢至偵訊期間在警局過夜,身體自由之拘束 無異於羈押,依最高法院102年度台抗字第791號裁定意旨, 檢察官於指揮書之羈押及折抵日數欄應登載3日,並於執行 期滿日欄扣抵3日刑期,始為合法。請撤銷新北地檢署113年 執更助鞠字第683號執行指揮書(下稱系爭執行指揮書)等 語。 二、按受刑人得折抵刑期,以因本案受我國司法權行使致受羈押 或逮捕、拘提者為限,此觀刑法第46第1項(修正後為刑法 第37條之2第1項,下同)、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4項規定甚 明。所謂裁判確定前之羈押,應包括司法警察機關因調查犯 罪情形對被告所施之拘禁在內,而受警逮捕、拘提到場之被 告經移送檢察官訊問後,如認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或 第101條之1第1項各款所定情形之一而無聲請羈押之必要, 於翌日逕命具保者,實務上被告均在公權力拘束下辦理具保 手續,是以被告於具保釋放前,既受身體自由之拘束,實質 上與受羈押並無不同,其候保期間如不予折抵,則無非自由 刑之延長,有違刑法第46條之立法意旨,自應予以折抵,以 保障人權。而羈押日數折抵方法,應從有利被告之原則解釋 ,雖未滿1日,仍准予折抵刑期1日(最高法院102台抗字第7 91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聲明異議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先後分別經臺 灣桃園地方法院111年度審簡字第1096號(下稱甲案)、臺 灣新北地方法院111年度訴字第564號(下稱乙案)、本院11 2年度上訴字第4417號(下稱丙案)判決有期徒刑2月、1年1 0、3年6月(4次)確定,又甲、乙、丙案嗣經本院以113年 度聲字第952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4年6月確定在案,由新 北地檢署檢察官以系爭執行指揮書指揮聲明異議人於民國11 2年7月18日入監服刑,而系爭執行指揮書於羈押及折抵日數 欄記載:「無」等情,有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本院113年 度聲字第952號刑事裁定、系爭執行指揮書附卷可稽。  ㈡查聲明異議人於甲、乙、丙案為警逮捕或拘提至其被釋放之 經過:   ⒈甲案:聲明異議人於110年8月2日3時35分在桃園市○○區○○ 路000號為警逮捕,於同日4時33分至4時37分、8時整至8 時15分在桃園市政府警察局保安警察大隊製作警詢筆錄, 而於同日16時35分將聲明異議人解交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 ,經檢察官於同日17時12分訊問完畢,並諭知限制住居後 請回,有桃園市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110年8月2日桃 警刑大六字第1100018140號刑事案件報告書、解送人犯報 告書、執行逮捕、拘禁告知本人通知書、聲明異議人110 年8月2日警詢、偵訊筆錄及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點名單附 卷可查,是聲明異議人為警逮捕至釋放之期間為100年8月 2日3時35至同日17時12分許。   ⒉乙案:聲明異議人於110年10月17日20時10分在新北市新莊 區中信街89巷口為警逮捕,於110年10月17日22時54分至2 3時20分在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新莊分局中平派出所製作警 詢筆錄,而於翌日(18)日12時9分將聲明異議人解交臺 灣新北地方檢察署,經檢察官於100年10月18日17時39分 訊問完畢,並諭知限制住居後請回,有新北市政府警察局 新莊分局110年10月18日新北警莊刑字第1104049965號刑 事案件報告書、解送人犯報告書、執行逮捕、拘禁告知本 人通知書、聲明異議人110年10月17日警詢筆錄、110年10 月18日偵訊筆錄、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點名單、限制住居 具結書在卷足參,是聲明異議人為警逮捕至釋放之期間為 110年10月17日20時10分至110年10月18日17時39分許。   ⒊丙案:聲明異議人於110年11月9日23時整在桃園市○○區○○ 路000號為警拘提,於110年11月9日23時18分至23時21分 及翌日(10)日7時47分至9時44分在桃園市政府警察局中壢 分局興國派出所製作警詢筆錄,而於110年11月10日15時4 3分解交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經檢察官於110年11月10日 16時51分訊問完畢,諭知以新臺幣5萬元具保,嗣經具保 人繳納保證金,聲明異議人乃於110年11月10日釋放,有 桃園市政府警察局中壢分局110年11月10日中警分刑字第1 100077744號刑事案件報告書、解送人犯報告書、執行逮 捕、拘禁告知本人通知書、聲明異議人110年11月9日、11 0年11月10日警詢筆錄、110年11月10日偵訊筆錄、臺灣桃 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拘票、點名單、收受訴訟案款通知在 卷可憑,是聲明異議人為警拘提到案至釋放之期間為110 年11月9日23時整至000年00月00日下午某時許。  ㈢聲明異議人於甲、乙、丙案上開期間既經警逮捕或拘提,並 解送檢察官複訊,實質上其人身自由處於公權力拘束之下, 該期間所受拘束與自由刑無異,如不予折抵,實有違刑法第 37條之2第1項之立法意旨。參以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4項規 定:「羈押期間自簽發押票之日起算。但羈押前之逮捕、拘 提期間,以1日折算裁判確定前之羈押日數1日。」就羈押前 之拘禁期間得併入羈押日數計算已有明文,雖聲明異議人未 經檢察官聲請羈押而無上開條文之適用,惟依據上開規定之 法理及上開最高法院裁定意旨,並為保障聲明異議人之人權 ,應作有利於聲明異議人之解釋。是以,聲明異議人於甲案 、乙案、丙案被逮捕或拘提至其被釋放之期間,其人身自由 既受公權力拘束,應予折抵刑期,以保人權。  ㈣綜上,系爭執行指揮書漏未將甲、乙、丙案遭逮捕或拘提至 其被釋放之期間予以折抵,檢察官之指揮執行容有不當,是 聲明異議人之聲明異議為有理由,爰撤銷系爭執行指揮書, 由檢察官另為適當之處分。 四、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486第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8  日 刑事第六庭審判長法 官 鄭富城 法 官 張育彰 法 官 葉力旗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蔡慧娟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8  日

2024-10-28

TPHM-113-聲-2144-20241028-1

壢簡
中壢簡易庭

損害賠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壢簡字第1726號 原 告 曾錦富 被 告 邱文麟 韓首宏 呂安政 翁振凱 住○○市○○區○○路0段00號0樓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三日內,補繳本件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2, 200元,逾期未補正,即裁定駁回原告之訴。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繳納裁判 費,此為必備之程式;原告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 ,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 期間先命補正,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及但書分別 定有明文。 二、經查,本件訴訟標的金額核定為新臺幣(下同)300,000元 ,應徵第一審裁判費3,200元,原告僅繳納1,000元,尚有2, 200元未據原告繳納。從而,原告起訴之程式顯有欠缺,茲 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命原告於收受本裁 定送達後3日內補繳裁判費,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原告之訴 ,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4  日 中壢簡易庭 法 官 方楷烽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核定之訴訟標的價額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台幣1,000 元;其餘關於 命補費部分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4  日 書記官 黃敏翠

2024-10-14

CLEV-113-壢簡-1726-20241014-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