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宜蘭縣宜蘭市戶政事務所

共找到 3 筆結果(第 1-3 筆)

執事聲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執事聲字第18號 異 議 人 陳健龍(即陳旺欉之繼承人) 李陳枝美(即陳烏肉之繼承人) 相 對 人 陳麗卿 陳麗蘭 上列當事人間聲明異議(確定執行費用額)事件,異議人對於本 院司法事務官民國113年8月12日所為113年度司執聲字第336號民 事裁定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異議駁回。 異議費用由異議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司法事務官處理事件所為之處分,與法院所為者有同一 之效力。」;「當事人對於司法事務官處理事件所為之終局 處分,得於處分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以書狀向司法事 務官提出異議。」;「司法事務官認前項異議有理由時,應 另為適當之處分;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送請法院裁定之。 」;「法院認第1項之異議為有理由時,應為適當之裁定; 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24 0條之3、第240條之4第1項前段、第2項、第3項分別定有明 文。查本院司法事務官於民國113年8月12日所為113年度司 執聲字第336號裁定(下稱原裁定)分別於113年8月19日、1 13年8月16日送達異議人陳健龍、李陳枝美(下分稱姓名, 合則稱異議人),有本院送達證書在卷可稽(見本院113年 度司執聲字第336號卷,下稱原審卷,第30、34頁),而異 議人均於113年8月20日具狀聲明異議,即於收受送達後10日 內提出異議,司法事務官認其異議無理由而送請本院裁定, 經核與上開規定相符,先予敘明。 二、異議意旨略以:  ㈠陳健龍:相對人就兩造間拆屋還地事件聲請強制執行,陳健 龍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相對人已於臺灣高等法院111年度 上字第1552號之準備程序中,承諾強制執行程序所生之費用 不會向陳健龍請求,故陳健龍就強制執行程序毋庸負擔執行 費用等語。  ㈡李陳枝美:李陳枝美雖為陳烏肉之繼承人,但未曾參與拆屋 還地事件,亦無居住在執行地點,應由參與或與事件相關之 當事人承擔等語。 三、相對人答辯意旨略以:相對人為確定關於拆屋還地事件所支 出之強制執行費用額,檢具單據聲請確定執行費用額,作為 日後執行之依據,與實體法權利並無關聯等語。 四、按法院未於訴訟費用之裁判確定其費用額者,於訴訟終結後 ,第一審受訴法院應依聲請以裁定確定之。民事訴訟法第91 條定有明文。前開規定,依強制執行法第29條第1項之規定 ,於強制執行之費用準用之。次按強制執行之費用,以必要 部分為限,由債務人負擔,並應與強制執行之債權同時收取 ;前項費用,執行法院得命債權人代為預納。強制執行法第 28條定有明文;又所謂執行必要費用,指因進行強制執行程 序,必須支出之費用而言,此種費用如不支出,強制執行程 序即難進行,而此費用係因債務人不履行債務而生,其必要 部分自應由債務人負擔。再按確定執行費用額事件,係屬非 訟事件,僅在審究債權人所開列之費用項目,是否為因強制 執行而支出之費用,已否提出證據證明,然後確定債務人應 負擔執行費用之數額若干,並無確定私權之效果。另執行法 院專司民事強制執行事務,對於私權之爭執,並無審認之權 限,故在強制執行程序中,如涉及私權之爭執,而其權益關 係未盡明確時,應由當事人另依民事訴訟程序謀求救濟   ,並非聲明異議或提出異議可資解決。 五、經查:  ㈠相對人於本院107年度訴字第117號拆屋還地事件為原告,以 包括異議人在內之陳旺欉、陳烏肉繼承人共6人為被告(下 稱異議人在內之6人),起訴請求拆屋還地,經本院107年度 訴字第117號判決異議人在內之6人應將坐落宜蘭縣○○鄉○○0 段000地號如該判決附圖所示編號A磚造瓦頂建物、編號B磚 造石棉瓦頂建物、編號C磚造鐵皮頂建物之建物全部拆除, 並將土地返還相對人及全體共有人,訴訟費用由異議人在內 之6人連帶負擔,該判決於108年3月26日確定,而相對人執 該判決暨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案號:本院111年度司 執字第7888號,下稱系爭執行事件),嗣相對人聲請確定執 行費用額,經本院司法事務官以原裁定認異議人在內之6人 應負擔之執行費用額確定為新臺幣(下同)243,370元,及 自裁定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 之利息等節,業經本院核閱原審卷及系爭執行事件案卷無訛 。    ㈡本件相對人於系爭執行事件支出費用為:執行費14,430元、 土地勘查複丈費7,500元、土地謄本80元、戶籍謄本60元、 警員差旅費800元、拆除費220,500元,業據提出本院自行收 納款項收據(執行費)、宜蘭縣宜蘭地政事務所地政規費徵 收聯單、宜蘭縣宜蘭市戶政事務所戶政規費收據、本院收據 (經費保管費)、吉龍企業社統一發票為證(見原審卷第8 至21頁),均屬執行拆屋還地之必要支出費用,原裁定據此 認定異議人在內之6人所應負擔之執行費用額為243,370元, 及自裁定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 算之利息,於法自無違誤之處。至陳健龍就相對人已放棄對 其之執行費用求償請求權而有所主張,及李陳枝美主張其未 居住在系爭執行地點,亦未參與任何訴訟程序等情,均涉及 實體法律關係之爭執,與強制執行費用數額之確定無涉,故 異議人前開主張,並不足採。依此,原裁定之計算既無違誤 ,異議意旨仍執前詞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為無理由 ,應予駁回。 六、據上論結,本件異議為無理由,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 民事訴訟法第240條之4第3項後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民事庭法 官 高羽慧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書記官 林欣宜

2025-02-18

ILDV-113-執事聲-18-20250218-1

原上易
臺灣高等法院

所有權移轉登記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原上易字第3號 上 訴 人 謝英花 被 上訴人 謝慧雯 謝世華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劉致顯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所有權移轉登記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 2年11月28日臺灣宜蘭地方法院第一審判決(112年度原訴字第6 號)提起上訴,本院於113年12月11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不變更訴訟標的,而補充或更正事實上或法律上之陳述者 ,非為訴之變更或追加,民事訴訟法第256條定有明文。本 件上訴人於原審主張:坐落宜蘭縣○○鄉○○段000○000地號土 地(權利範圍均為全部,下依序稱000、000地號土地,並合 稱系爭土地)均由伊借名登記予訴外人謝連山(即伊同母異 父之兄弟),嗣謝連山已於民國105年8月9日死亡,被上訴 人謝慧雯、謝世華(依序為謝連山之子、女)均為謝連山之 繼承人,並依序登記為000、000地號土地所有權人,依民法 第550條規定之類推適用,請求謝慧雯、謝世華依序將000、 000地號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予上訴人等語(見原審卷第7至 9頁)。嗣於本院第二審程序中主張:伊真意係依照前開借 名登記契約終止後之法律關係為本件請求,爰更正依民法第 179條規定、第541條(本院準備程序筆錄誤載為第546條, 應予更正)第1項、第2項規定之類推適用及繼承之法律關係 ,擇一為同前請求(見本院卷第169、184頁)。經核上訴人 上開所為,係更正其法律上陳述,非為訴之變更或追加。 二、上訴人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 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被上訴人之聲請 ,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上訴人雖未於本院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惟依其先前於原審、 本院準備程序到庭及以書狀所為之陳述,係主張:系爭土地 為伊於81年間所購得,並於105年5月20日與謝連山簽立協議 書(下稱系爭協議書),將系爭土地借名登記予謝連山,復 約明謝連山應於105年8月30日將系爭土地回復登記為伊所有 。詎謝連山早於99年7月19日即將系爭土地之所有權移轉登 記予謝慧雯,嗣於105年8月9日謝連山死亡後,謝慧雯復於1 07年12月20日將000地號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予謝世華。系 爭土地之借名登記法律關係已因謝連山死亡而消滅,被上訴 人均為謝連山之繼承人,應回復系爭土地之所有權登記予伊 等情。依民法第541條第1項、第2項規定之類推適用、民法 第179條規定及繼承之法律關係,擇一請求謝慧雯、謝世華 依序將000、000地號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予伊(原審為上訴 人敗訴之判決,上訴人聲明不服,提起上訴)。並上訴聲明 :㈠原判決廢棄。㈡謝慧雯應將000地號土地之所有權移轉登 記予上訴人所有。㈢謝世華應將000地號土地之所有權移轉登 記予上訴人所有。 二、被上訴人則以:系爭土地原為伊等祖母謝阿眉所有,謝連山 於93年7月5日因分割繼承而取得系爭土地,復於99年7月19 日將系爭土地贈與謝慧雯,謝慧雯另於107年12月20日將系 爭000土地贈與謝世華;上訴人所提系爭協議書並非真實, 伊否認有上訴人所稱借名登記法律關係存在等語,資為抗辯 。並答辯聲明:上訴駁回。 三、本院之判斷:  ㈠上訴人與謝連山為同母異父之兄妹,謝慧雯、謝世華為謝連 山之子女,謝連山於105年8月9日死亡;系爭土地於93年7月 5日之所有權登記名義人為謝連山,於99年7月19日以贈與為 原因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予謝慧雯,謝慧雯再於107年12月2 0日將000地號土地以贈與為原因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予謝世 華等情,業據上訴人提出系爭土地之登記第一類謄本、宜蘭 縣地籍異動索引、戶籍謄本為證(見原審卷第17至25、39至 41頁)、並為兩造所不爭執(見本院卷第8、119、169頁) ,上開事實固先堪認定。  ㈡惟按民事訴訟如係由原告主張權利者,應先由原告負舉證之 責;若原告先不能舉證,以證實自己主張之事實,則被告就 其抗辯事實即令不能舉證,或其所舉證據尚有疵累,亦應駁 回原告之請求。借名登記契約,乃當事人約定一方將自己之 財產以他方名義登記,而仍由自己管理、使用、處分,他方 允就該財產為出名登記之契約。上訴人主張其與謝連山就系 爭土地存有借名登記法律關係,惟為被上訴人所否認,並以 前開情詞置辯,依上說明,上訴人應就借名登記法律關係存 在之事實負舉證責任。經查:  ⒈上訴人主張其於105年5月20日與謝連山就系爭土地訂有借名 登記契約等情,固據其向本院提出記載為同日所作成之協議 書(見本院卷第33頁,下稱上證4)為證,惟被上訴人已否 認其形式上之真正。觀:  ⑴上訴人於原審原係提出另紙亦記載於105年5月20日所作成, 協議標的除系爭土地外,尚包含坐落宜蘭縣○○鄉○○段000○00 0地號土地(下合稱000地號等2土地)之協議書(見原審卷 第15頁,下稱原證1)以證明前開借名登記契約存在。惟原 證1所載000地號等2土地所有權人均為中華民國,管理者為 原住民族委員會之事實,有宜蘭縣羅東地政事務所112年7月 28日羅地資字第1120007304號函暨所檢送之土地登記公務用 謄本可證(見原審卷第99、105至107頁),非如上訴人所主 張係登記於謝阿眉名下;原證1所載見證人謝連財(即上訴 人同母異父之弟弟)已於93年12月11日死亡之事實,亦有宜 蘭縣宜蘭市戶政事務所112年7月28日宜市戶字第1120002646 號函暨所檢送之戶籍資料(除戶全部)為憑(見原審卷第10 9至111頁),並為兩造所不爭執(見本院卷第8、119、169 頁),謝連財自無在105年5月20日見證原證1並為蓋章之可 能,是原證1內容之真實性,本顯有可議。詎上訴人於本院 第二審程序中所提上證4,其內容竟係就除去前開有爭議部 分(即關於000地號等2土地及見證人謝連財之記載)後所為 與原證1內容大致相同之約定,惟上訴人與謝連山既已於同 日就系爭土地為原證1約定,又有何重複再為上證4之約定, 且未將原證1作廢,反更於原審提出作為證據之理,則上證4 究係於105年5月20日即行製作完成,抑或係上訴人於經原審 調查後針對前開疑義所自行修正製成之文件,已非無疑。  ⑵又上訴人始終未舉證上證4立協議書人欄位、見證人欄位所蓋 用印章之真正。再參以證人謝士強於本院所證:伊不知道系 爭土地是何人所有,伊都在外面工作,也不知道系爭土地是 不是家裡的土地,伊沒有看過上證4,不知道為什麼上面有 蓋伊名字的印章,這不是伊的印章,該協議書上面所載內容 伊都不曉得,謝淑娟(伊姐姐)有拿東西給伊,說是姑姑( 上訴人)要拿給伊看的,伊說伊不要看就直接還給謝淑娟, 所以伊不知道內容是什麼;謝士傑現在叫瓦旦(本院準備程 序筆錄誤載為但)希漢,應該已經改名有10幾年了,改名後 他都是瓦旦希漢的名字,沒有再用謝士傑的名字等語(見本 院卷第186至188頁),佐以謝士傑早於95年4月24日及變更 姓名為瓦旦希漢之事實,業據證人謝士強證述如前,並有宜 蘭縣大同鄉戶政事務所112年8月22日大鄉戶字第1120001508 號函暨所檢送之姓名變更登記相關資料為憑(見原審卷第12 7至135頁),復為兩造所不爭執(見本院卷第8、119、169 頁),上證4卻猶於見證人欄位記載其更名前之姓名並蓋用 該名義之印章等情,亦可見上證4應未經見證人謝士強、謝 士傑見證甚明。準此,上證4自難逕認係形式上真正之協議 書。況依上證4之文字,亦未明確記載上訴人與謝連山間就 系爭土地存有借名登記契約,是上訴人已無從依上證4證明 其與謝連山就系爭土地存有借名登記之法律關係。  ⒉上訴人雖再主張:系爭土地係由謝連財於79年間出售予警察 局之宋所長,後再由伊於81年間以50萬元向宋所長買受取得 ,惟因伊工作忙碌致始終未辦理過戶,伊方為系爭土地之實 質所有權人云云,並提出記載為85年9月4日作成之土地讓渡 書2份(見原審卷第197頁、本院卷第29頁,依序即原證4、 上證2)及記載為89年4月12日作成之土地讓渡書1份(見本 院卷第31頁,即上證3)為證。然被上訴人已否認前開3份土 地讓渡書之形式上真正,參以證人謝士強已就載有其為見證 人並蓋用其名義印章之原證4於本院證稱:伊沒有看過該份 土地讓渡書,印章也不是伊的等語明確(見本院卷第187頁 ),上訴人復迄未舉證各該土地讓渡書立書人欄及見證人欄 內所存印章之真正,自不能遽認前開3份土地讓渡書均係由 所載立書人簽署並經所載見證人見證之文書。遑論上訴人所 指其支出價金向宋所長買受系爭土地乙情,亦均與前開3份 土地讓渡書所載由其支出讓渡金額向謝阿眉、謝連財取得土 地之完全使用與處分權利等節迥然不同,上訴人亦未提出其 與宋所長間完整確切之金流證明,仍無從遽信上訴人前開主 張為真實。再參系爭土地之所有權狀係由被上訴人保管,稅 費亦由被上訴人負擔之事實,業為兩造所不爭執(見本院卷 第172頁),上訴人亦自陳僅就系爭土地占有其中一小部分 種植地瓜葉,且為被上訴人否認其有何合法占有權源(見本 院卷第172頁),益見其非就系爭土地享有實質上使用、收 益及處分權能之人甚明。綜此,上訴人主張其為系爭土地之 實質所有權人云云,亦無足採。  ⒊末觀系爭土地自88年6月28日耕作權期間屆滿後即登記在謝阿 眉名下,嗣於謝阿眉死後由謝連山於93年7月5日因分割繼承 而登記為該地所有權人等情,有宜蘭縣地籍異動索引可參( 見本院卷第35、95頁),其間均無與上訴人相關之記載,難 認謝連山登記為系爭土地之所有權人與上訴人所主張之借名 登記法律關係間有何關聯;謝慧雯係因謝連山處分系爭土地 而於99年7月19日經登記取得該地所有權,嗣謝慧雯再於107 年12月20日移轉其中000地號土地所有權登記予謝世華,其 等均非因謝連山於105年8月9日死亡始繼承取得系爭土地, 上訴人自亦無從本於終止借名登記後之法律關係對被上訴人 為何主張。從而,上訴人依民法第179條規定、第541條第1 項、第2項規定之類推適用及繼承之法律關係,擇一請求謝 慧雯、謝世華依序移轉000、000地號土地所有權登記予上訴 人,自屬無據,不應准許。 四、綜上所述,上訴人依民法第179條規定、第541條第1項、第2 項規定之類推適用及繼承之法律關係,擇一請求謝慧雯、謝 世華依序移轉000、000地號土地所有權登記予上訴人,為無 理由,不應准許。原審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核無違誤,上 訴意旨指摘原判決不當,求予廢棄改判,為無理由,應駁回 其上訴。 五、上訴人雖請求本院訊問證人謝淑娟,欲證明其有拿上證4予 證人謝士強閱覽,以及謝連財有告知證人謝淑娟、謝士強系 爭土地已賣給上訴人云云(見本院卷第189頁)。惟證人謝 士強已明確證稱並無上訴人所指上情,且上證4難認係形式 上真正之文書等情,業經本院認定如前(見三、㈡⒈⑵),不 論證人謝淑娟事後有無交予證人謝士強閱覽,均不影響本院 前開認定;又上訴人係主張其向宋所長而非謝連財買受系爭 土地,自亦無再就謝連財有無告知證人謝淑娟、謝士強已出 售系爭土地予上訴人乙情贅予調查之必要。此外,本件事證 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提出之證據,經本 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逐一論列 ,附此敘明。 六、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 、第78條、第463條、第385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民事第二十三庭             審判長法 官 張松鈞                 法 官 楊舒嵐                  法 官 許勻睿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莫佳樺

2024-12-31

TPHV-113-原上易-3-20241231-1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死亡宣告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亡字第8號 聲 請 人 林蓮珠 住宜蘭縣○○市鎮○○路00巷0號 上列聲請人聲請宣告曾鋒財死亡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對失蹤人曾鋒財(男、民國00年0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 :Z000000000號,最後住所:宜蘭縣○○市鎮○路0巷0弄00號)為 宣告死亡之公示催告。 該失蹤人應於本公示催告最後揭示於法院公告處、司法院資訊網 路及其他適當處所之日起柒個月內,向本院陳報現尚生存,如不 陳報,本院應宣告其為死亡。 無論何人,凡知該失蹤人之生死者,均應於上開期間內,將其所 知之事實,陳報本院。   理 由 一、聲請意旨:聲請人林蓮珠為失蹤人曾鋒財之母親,曾鋒財於 民國73年2月5日離家後即行方不明,嗣聲請人向宜蘭縣政府 警察局宜蘭分局新生派出所通報失蹤,又其失蹤後迄今已逾 40年,為此依民法第8條及家事事件法第156條規定,聲請死 亡宣告等語。 二、按失蹤人失蹤滿7年後,法院得因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之聲 請,為死亡之宣告;失蹤人為80歲以上者,得於失蹤滿3年 後,為死亡之宣告。民法第8條第1項、第2項定有明文。次 按法院准許宣告死亡之聲請者,應公示催告,家事事件法第 156條第1項規定甚明。 三、經查,聲請人上開主張,業據其提出戶籍謄本、宜蘭縣政府 警察局受(處)理案件證明單、宜蘭縣宜蘭市戶政事務所11 3年8月14日宜市戶字第1130003093號函文等為證。另本院受 理後復依職權函詢宜蘭縣政府、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宜蘭縣政府警察局宜蘭分局、宜蘭市公所、頭城鎮公所、 羅東鎮公所、蘇澳鎮公所、礁溪鄉公所、壯圍鄉公所、五結 鄉公所、員山鄉公所、三星鄉公所、冬山鄉公所、大同鄉公 所、南澳鄉公所、宜蘭縣立殯葬管理所等機關,依上開機關 函覆本院資料,可知曾鋒財並非宜蘭縣政府社會處安置服務 對象,亦無請領相關社會福利補助款,且自92年1月1日起至 113年6月30日止無任何健保就醫紀錄,另聲請人於73年2月5 日至派出所報案曾鋒財失蹤,發生原因為精神疾病走失,且 自失蹤日起至今尚未撤尋失蹤人口,失蹤期間警方無查獲其 交通違規紀錄,亦無相關刑案紀錄,亦無使用或申請殯葬設 施等情形,可見曾鋒財自失蹤後迄今無任何社會活動軌跡。 此外,本院另依職權調取曾鋒財自77年1月1日起迄113年9月 10日止之入出境資料,暨曾鋒財親等關聯(二親等)、戶籍 資料、臺灣高等法院在監在押全國紀錄表及自106年起至112 年止之稅務T-Road資訊連結作業查詢結果明細表等資料,並 開庭詢問聲請人及關係人曾鋒松、曾鋒榮、曾麗玲、曾麗琴 (即曾鋒財之手足),可知曾鋒財確自73年2月5日已失蹤, 且自斯時起迄今未有任何證明其仍生存之資料,距今逾40年 間確實處於生死不明、音訊全無之狀態,另失蹤人為00年00 月00日出生,現年滿50歲,已失蹤滿7年,迄今仍生死不明 。從而,本件聲請於法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156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6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游欣怡 以上正本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附 繕本),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6  日 書記官 詹玉惠

2024-10-16

ILDV-113-亡-8-20241016-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