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朱瑞宗

共找到 2 筆結果(第 1-2 筆)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回復原狀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2106號 原 告 朱松龍 朱瑞宗 被 告 朱松輝 訴訟代理人 朱志偉 被 告 紀惠茹 朱健銘 上列當事人間回復原狀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一、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起 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所有 之利益為準;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之。 但所主張之數項標的互相競合或應為選擇者,其訴訟標的價 額,應依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非應財產權而起訴者,徵收 裁判費新臺幣(下同)3000元。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 2項、第77條之2第1項及第77條之14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又按,本法應徵收之裁判費,各高等法院得因必要情形,擬 定額數,報請司法院核准後加徵之。但其加徵之額數,不得 超過原額數10分之5;因財產權而起訴,其訴訟標的金額或 價額在10萬元以下部分,裁判費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原 定額數,加徵10分之5;逾10萬元至1000萬元部分,加徵10 分之3;逾1000萬元部分,加徵10分之1。非因財產權而起訴 者,裁判費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4原定額數,加徵10分之 5。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7、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與非訟 事件及強制執行費用提高徵收額數標準第2條亦定有明文。 三、查,原告起訴時之訴之聲明並非明確、具體,經本院命原告 補正後,原告於民國114年3月10日言詞辯論程序聲明:㈠被 告應依民國109年10月30日治喪委託契約書,配合原告進行 法事禮儀流程3年,至依兩造同意之日期辦理分先母朱賴賢 之香火予原告為止;㈡原告得隨時進出門牌號碼臺中市○○區○ ○○○街00號房屋(下稱系爭房屋)以使用原告朱松龍置放在 上開房屋2樓前面房間之個人物品文件,原告朱瑞宗置放在 上開房屋2樓後面房間之個人物品文件,及至上開房屋3樓進 行祭拜先母朱賴賢事宜,被告均不得有阻擋原告進出之行為 等語。就前開聲明第1項及聲明第2項關於容忍原告進入房屋 祭拜先母朱賴賢部分,原告之請求係涉及原告主張其得祭拜 先母之利益、目的,屬非財產權之訴訟,依前開規定,原告 朱松龍、朱瑞宗二人,各應繳納裁判費4500元。 四、至於就前開聲明第2項關於原告得進入系爭房屋使用個人物 品文件部分,屬因財產權訴訟,原告朱松龍之利益應以其主 張其個人物品文件之財產價值共4萬3000元(見本院卷第168 頁)為準,原告朱瑞宗之利益應以其主張其個人物品文件之 財產價值共4萬7000元(見本院卷第168、169頁)為準,共 計9萬元,依上開規定,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500元。 五、綜上,本件訴訟原告應繳納第一審裁判費1萬500元(計算式 :4500元+4500元+1500元=1萬500元),原告前已自行繳納1 萬8335元,是本院應退還原告溢繳之裁判費7835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民事第五庭 法 官 潘怡學 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繕本 ),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書記官 蔡秋明

2025-03-11

TCDV-113-訴-2106-20250311-1

聲再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聲請再審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再字第228號 再審聲請人 即受判決人 朱瑞宗 上列再審聲請人即受判決人因妨害自由案件,對於本院中華民國 113年9月24日113年度上易字第451號確定判決(第一審案號:臺 灣臺中地方法院111年度訴字第1670號;起訴案號:臺灣臺中地 方檢察署111年度偵字第27378號),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本件聲請再審意旨詳如附件「刑事聲請再審狀」1份、「刑 事聲請再審準備程序狀」1份、「刑事聲請再審異議及陳報 狀」1份所載。 二、按有罪之判決確定後,因發現新事實或新證據,單獨或與先 前之證據綜合判斷,足認受有罪判決之人應受無罪、免訴、 免刑或輕於原判決所認罪名之判決者,為受判決人之利益, 得聲請再審;第1項第6款之新事實或新證據,指判決確定前 已存在或成立而未及調查斟酌,及判決確定後始存在或成立 之事實、證據,刑事訴訟法第420條第1項第6款、第3項分別 定有明文。準此,所謂「新事實」或「新證據」,須具有未 判斷資料性之「新規性」,舉凡法院未經發現而不及調查審 酌,不論該事實或證據之成立或存在,係在判決確定之前或 之後,就其實質之證據價值未曾予評價者而言。如受判決人 提出之事實或證據,業經法院在審判程序中為調查、辯論, 無論最終在原確定判決中本於自由心證論述其取捨判斷之理 由;抑或捨棄不採卻未敘明其捨棄理由之情事,均非未及調 查斟酌之情形。通過新規性之審查後,尚須審查證據之「顯 著性」,此重在證據之證明力,由法院就該新事實或新證據 ,不論係單獨或與先前之證據綜合判斷,須使再審法院對原 確定判決認定之事實產生合理懷疑,並認足以動搖原確定判 決而為有利受判決人之蓋然性存在。而該等事實或證據是否 足使再審法院合理相信足以動搖原有罪之確定判決,而開啟 再審程式,當受客觀存在的經驗法則、論理法則所支配,並 非聲請人任憑主觀、片面自作主張,就已完足。如聲請再審 之理由僅係對原確定判決之認定事實再行爭辯,或對原確定 判決採證認事職權之適法行使,任意指摘,或對法院依職權 取捨證據持相異評價,縱法院審酌上開證據,仍無法動搖原 確定判決之結果者,亦不符合此條款所定提起再審之要件( 最高法院109年度台抗字第401號裁定意旨可資參照)。次按 法院認為無再審理由者,應以裁定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43 4條第1項定有明文。 三、經查:  ㈠原確定判決就本案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及其認定之理由,係 依憑再審聲請人即受判決人朱瑞宗(下稱聲請人)之供述、 證人朱志偉於原審審理中之證述、警員於民國111年6月11日 製作之職務報告書、建物登記第一類謄本、家庭暴力通報表 、原審勘驗被告拍攝影片及案發當日監視器影片之勘驗筆錄 及附圖、被告提供之本案建物內照片、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 司台中區營業處112年10月31日台中字第1121192461號函暨 檢附用戶用電資料表、臺中市政府警察局第五分局113年2月 26日中市警五分偵字第1130008458號函暨檢附職務報告、11 0報案紀錄單、員警工作紀錄簿等證據資料,並就聲請人所 辯各節,敘明何以不足憑採,並依憑卷內證據資料於理由內 詳為指駁說明。是原確定判決已本於事實審法院職權而綜合 歸納、分析予以判斷後,於理由內詳為說明認定所憑之依據 與得心證之理由,而認定聲請人係犯刑法第306條第2項之留 滯他人建築物罪,其所為論斷說明與卷內訴訟資料俱無不合 ,並無違背一般經驗法則及論理法則之情事。  ㈡聲請人於本院113年11月29日訊問程序及聲請書狀指稱:聲請 人是全體繼承人之成員,其係為辦理先母祭祀喪儀,要在本 案建物做3年法事祭祀先母才能分香火,並非故意繼續留滯 在本案建物內,並無構成受退去要求而仍滯留之犯行,並提 出治喪委託契約書影本、治喪禮儀流程表影本、祭祀先母靈 位神主牌之相片影本、聲請人與萬安生命承辦人line對話紀 錄截圖影本、訃聞影本等證據,據以主張符合刑事訴訟法第 420條第1項第6款聲請再審要件,而請求本院給予聲請人再 審等語。惟查,本案之原確定判決業已指明第一審判決就聲 請人判決有罪部分之認事用法並無不當,並引用第一審判決 書有罪部分記載之犯罪事實、證據及理由,第一審判決既已 憑前述證據詳加說明:聲請人母親於000年00月過世,而告 訴人第1次對聲請人提告侵入住居罪之時間為110年10月19日 等節,可認告訴人僅同意聲請人於本案建物內進行為期1年 之祭祀活動,此亦與聲請人所提出之治喪契約委託書及治喪 流程表所載日期相符(見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11年度訴字第1 670號卷即第一審院卷第69-71頁),至聲請人辯稱要守孝3 年等語,未見聲請人提出經全體繼承人同意之證明,且聲請 人提出之治喪流程表上亦未記載祭祀3年之日期時間,難認 此部分已得全體繼承人之共識或同意。又祭祀相關之民間禮 俗涉及個人宗教信仰自由,無強制約束力,縱聲請人係出自 孝心或好意願為其母親守孝3年,然上開祭祀活動既在告訴 人所有之本案建物內舉行,即應得告訴人之同意,聲請人在 告訴人明確拒絕聲請人在本案建物內祭祀之情況下,仍留滯 其內,已侵害告訴人對於本案建物是否允許他人進入之個人 自我決定權,難謂有正當理由一情(見第一審判決書理由欄 壹、二、㈣⒊,該判決書第7頁),是聲請人於再審意旨所提 出之上開治喪委託契約書影本、治喪禮儀流程表影本、祭祀 先母靈位神主牌之相片影本、聲請人與萬安生命承辦人line 對話紀錄截圖影本等證據,於原確定判決審理時已存在或已 提出而存於卷內(見本院113年度上易字第451號卷第31、37 -40、159頁)。又聲請人於聲請再審程序另提出訃聞影本主 張其有再審之理由,惟聲請人所主張之再審理由係就原確定 判決依職權認定卷內現存證據、認定事實等事項再行爭執, 或片面為個人意見之取捨,並非提出具體確實之新證據以供 審酌。  ㈢聲請再審意旨所提出之證據資料,無論單獨或結合先前已經 存在之卷內各項證據資料,予以綜合判斷觀察,尚不足以動 搖原確定判決而對聲請人為更有利判決,自與刑事訴訟法第 420條第1項第6款、同條第3項所定得聲請再審之要件不符。 四、綜上所述,本件再審聲請人所執前揭聲請再審理由及所附證 據,係僅對原確定判決已詳為說明及審酌之事項,徒憑己見 而為不同之評價,不符合刑事訴訟法第420條第1項第6款規 定之再審事由,本件再審之聲請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34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王 鏗 普                 法 官 何 志 通                 法 官 周 淡 怡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劉 美 姿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2025-01-10

TCHM-113-聲再-228-20250110-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