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李哲瑜

共找到 4 筆結果(第 1-4 筆)

家繼訴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返還應繼分等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家繼訴字第21號 原 告 鍾淑純 鍾婉貞 訴訟代理人 李哲瑜 被 告 鍾旭然 林美琪 鍾尚宜 鍾雨潔 被告兼上一人 訴訟代理人 鍾尚豪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應繼分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3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原告之祖母鍾吳阿市將所有之宜蘭縣○○鎮○○段00 0地號之土地(下稱系爭土地)借名登記予原告之六叔鍾德 原,鍾德原死亡後,鍾德原之子鍾育倫對借名登記之關係有 承認之事實,且已獲得家族間共識,協議日後變賣系爭土地 之所得,由鍾吳阿市之各繼承人共分,即由鍾阿麟、鍾聰明 、鍾聰敏、鍾聰賜、鍾正雄與鍾德原平分,然鍾育倫擅自將 系爭土地變賣後,其中鍾聰敏應分配到變賣之價金新臺幣( 下同)4,200,000元,鍾育倫並未將該等金額平均分配給鍾 聰敏之各繼承人即原告2人、被告鍾旭然及林美琪、鍾尚宜 、鍾雨潔、鍾尚豪(上4人為鍾旭勝之繼承人),反係將2,1 00,000元交給被告鍾旭然,剩餘2,100,000元則予被告林美 琪、鍾尚宜、鍾雨潔、鍾尚豪。為此,爰依法提起本件返還 應繼分等之訴等語。並聲明:被告應返還4,200,000元予全 體繼承人公同共有。 二、被告則以:系爭土地並非鍾吳阿市借名登記給鍾德原,而是 鍾吳阿市直接給鍾德原的,鍾德原過世後,由鍾育倫繼承, 鍾育倫變賣系爭土地後,要將變賣之金額給誰是鍾育倫的自 由,原告提供之錄音無法證明有何借名登記之事實等語置辯 。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㈠系爭土地本登記在鍾德原名下,鍾德原死亡後,鍾育倫將系 爭土地變賣,變賣後之價額,其中4,200,000元,鍾育倫將2 ,100,000元交給被告鍾旭然,剩餘2,100,000元則予被告林 美琪、鍾尚宜、鍾雨潔、鍾尚豪等情,有地籍圖謄本在卷可 參,且為兩造所不爭執,是本院依前開調查證據之結果,認 上情堪以信實。  ㈡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 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前段定有明文。又稱「借名登記」者, 謂當事人約定一方將自己之財產以他方名義登記,而仍由自 己管理、使用、處分,他方允就該財產為出名登記之契約, 主張借名登記者,自應就該借名登記之事實負舉證責任(最 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621號判決意旨參照)。本件原告主 張鍾吳阿市與鍾德原間就系爭土地成立借名登記契約等語, 為被告所否認,揆諸前揭說明,即應由原告就主張借名登記 事實,負舉證責任。  ㈢經查,原告主張系爭土地為鍾吳阿市所有,僅係借名登記於 鍾德原名下,並以原告鍾淑純與證人即原告之五嬸林月雲之 錄音及錄音譯文為據,然訴訟外之證述並非法定之證據方法 ,無法透過具結擔保證述之真實性,且為被告所爭執,難以 信採,況該錄音非鍾吳阿市與鍾德原之直接對話,亦非兩造 間之對話,自無法以原告鍾淑純與他人間之對話,逕認鍾吳 阿市有將系爭土地借名登記予鍾德原之意。又證人鍾育倫於 本院審理程序時證稱:系爭土地是伊繼承鍾德原的土地,變 賣後的錢如何分配是伊決定的,沒有借名登記,但鍾德原有 說變賣的錢要分一些給鍾德原的兄弟,所以伊就分給鍾德原 的兄弟,至於其他人要怎麼分伊就不管等語明確,反觀原告 未能提出其他事證以佐實其說,則原告所述,委無足採。從 而,原告既無法證明鍾吳阿市與鍾德原就系爭土地成立借名 登記關係,原告請求被告應返還4,200,000元予全體繼承人 公同共有,洵屬無據。綜上,本件原告之主張無理由,應予 駁回。 四、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   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述,附此敘明。 五、至原告於本件言詞辯論終結後,雖具狀表示需調查原告鍾婉 貞與鍾聰賜之太太鍾張素間之對話錄音,以證明原告所言非 虛,聲請再開辯論。惟原告鍾婉貞與鍾張素間之對話錄音, 同屬訴訟外之證述並非法定之證據方法,無法透過具結擔保 證述之真實性,亦非鍾吳阿市與鍾德原之直接對話,不影響 本院前揭認定,實無調查及再開辯論之必要,併此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訴訟法第78 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陳盈孜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書記官 鄒明家

2025-03-13

ILDV-113-家繼訴-21-20250313-1

雄簡
高雄簡易庭

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雄簡字第2009號 原 告 鍾婉貞 訴訟代理人 李哲瑜 被 告 陳啟揚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 月13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確認被告持有如附表所示本票4紙,對原告之本票債權不存在。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被告持有如附表所示本票(下稱系爭本票),聲 請強制執行伊名下財產,經本院發給民國113年度司票字第3 930號裁定准許之(下稱系爭本票裁定)。惟系爭本票發票 人欄所載伊簽名係出於偽造,伊非發票人,兩造間無票據債 權債務存在,自無庸負擔發票人責任。爰依法提起確認訴訟 ,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        二、被告則以:系爭本票乃訴外人即原告女兒李函穎為擔保其向 伊借款4次,借款金額計為新臺幣(下同)326,000元所簽發 ,而原告與李函穎為母女關係,原告應有授權李函穎發票之 意,故系爭本票並非出於偽造,原告自應承擔發票人責任等 語置辯,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本院判斷 ㈠按票據係文義證券,其在票據上簽名者,依票上所載文義負 責,固為票據法第5條第1項所明定;惟此所謂簽名,係指真 正之簽名而言,如該簽名出於偽造,依同法第15條規定,雖 不影響於真正簽名之效力,要之被偽造簽名之本人,究不負 票據債務人之責任。次按確認法律關係不存在之訴,如被告 主張其法律關係存在時,應由被告負舉證責任。準此,系爭 本票本身是否真實,即是否為發票人所作成,應由執票人負 證明之責。承上所述,原告既主張系爭本票關於伊之簽名為 他人所偽簽,則依上開說明,被告對系爭本票係由原告本人 所簽發或原告有授權他人所簽發之利己事實,自應負舉證之 責。  ㈡查被告為證明系爭本票為李函穎經由原告授權而簽發,固據提出其與李函穎間LINE對話紀錄敘及「我媽(指原告)又反悔了」、「我媽說要約週日碰面跟你談,寫同意書,您方便嗎」、「我媽跟我弟跟我在外面,那他們目前還是沒有想用權狀抵押……」為論據(卷第95至101頁),並聲請傳訊李函穎到庭為證。惟李函穎到庭結證稱:伊於112年年底,為解決父親在當舖欠款,遂經由友人高子喬介紹,向被告借款,當時伊有詢問還款方式,被告只說事後再跟伊討論,並請伊簽下借據及本票,伊前後共向被告借款4次,除了第1筆借款時間有在113年時倒填為112年12月底外,其他借款就如同借據所載,且每次借款都要扣開辦費,方式是由被告借據所載借款金額匯到伊戶頭,伊須當場提領開辦費交還被告,不可以用匯款。系爭本票上原告的簽名均是被告要求伊簽立,但沒有得到原告同意,伊亦有質疑為何要由伊簽立原告的名字,被告說屆時若伊還不起款項才有抵押保證的依據。又被告所提伊與其LINE對話提到「我媽說要約週日碰面跟你談」、「她怕是詐騙的」是伊在簽發前3張本票後,伊才跟原告坦言在外有欠款,113年2月12日最後一張本票簽署時,原告雖然已經知道伊在外借款,但仍然沒有授權伊發票,且原告始終未曾與被告碰過面。伊確定在簽發系爭本票時都「沒有」得到原告授權等語(卷第111至114頁),考量李函穎雖為原告女兒,然已具結擔保其證言憑信性(卷第119頁),復經本院闡明所證述內容恐致自身受偽造有價證券刑責追訴後,仍堅持維持相同證述而無變更之意(卷第111、115頁);對照被告於審理時亦自陳:系爭本票係李函穎在伊面前同時簽發自己與原告姓名等語(卷第57頁),核與李函穎所言相符,足見李函穎前揭證述應堪憑採。是原告主張系爭本票上發票人「鍾婉貞」簽名係由李函穎偽造,應可採信。又依李函穎前揭所證,李函穎向被告借款經過均為其親自向被告接洽,且被告所提LINE對話紀錄亦係其與李函穎間對話內容,兩造並未曾謀面或聯繫,則卷存事證仍無法推論原告先前曾有授權李函穎發票且有足以引起被告信賴之授權外觀存在,亦難認被告前揭所辯為真。 ㈢是以,被告就原告曾授權李函穎簽發系爭本票,或原告有表示李函穎得代理其發票事實,並未舉證以實其說,依上開說明,系爭本票難認為真正,則原告主張被告對其就系爭本票債權不存在,自屬有理。 四、綜上所述,原告請求確認被告持有系爭本票,對原告之本票 債權不存在,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核 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述,併此敘明。 六、據上論結,原告之訴為有理由,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高雄簡易庭 法 官 鄭宇鈜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書記官 賴怡靜  附表(幣別:新臺幣) 發票人 發票日 到期日 受款人 票面金額 票據號碼 ㈠鍾婉貞 ㈡李函穎 112年12月26日 未記載 未記載 60,000元 WG0000000 ㈠鍾婉貞 ㈡李函穎 113年1月26日 未記載 未記載 20,000元 No.000000 ㈠鍾婉貞 ㈡李函穎 113年1月28日 未記載 未記載 40,000元 No.000000 ㈠鍾婉貞 ㈡李函穎 113年2月12日 未記載 未記載 200,000元 No.000000

2025-03-07

KSEV-113-雄簡-2009-20250307-1

羅簡
羅東簡易庭

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羅簡字第388號 原 告 鍾婉貞 訴訟代理人 李哲瑜 被 告 陳啟揚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 2月17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確認被告持有如附表所示本票,對原告之本票債權不存在。 二、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 者,不得提起,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次 按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因法律關係之存否 不明確,致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 險得以對於被告之確認判決除去之者而言(最高法院42年度 台上字第1031號判決參照)。查被告持有如附表所示本票1 紙(下稱系爭本票),向本院聲請裁定准予強制執行,經本 院以113年度司票字第298號裁定准予強制執行等情,有上開 裁定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17頁至第19頁)。原告主張其並 未親自或授權他人簽發系爭本票等語,則兩造間就系爭本票 債權是否存在顯有爭執,其間系爭本票債權法律關係之存否 不明確,且原告隨時可能遭受強制執行,其私法上地位有受 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本件確認判決除去,堪認原告 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其提起本件確認訴訟於法有 據。 二、原告主張:被告持有系爭本票,經本院以113年度司票字第2 98號裁定准予強制執行,惟原告並未親自或授權他人簽發系 爭本票,系爭本票對原告之本票債權應不存在,爰提起本件 訴訟等語。並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 三、被告則以:訴外人即原告之女李函穎於113年2月13日向被告 借款新臺幣(下同)10萬元,並經原告授權代原告簽發系爭 本票,用以擔保上開借款債務,故原告主張均非事實等語, 資為抗辯。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四、得心證之理由   原告主張被告持有系爭本票,並聲請本院准予強制執行,經 本院裁定准許等情,業據其提出本院113年度司票字第298號 裁定為證(見本院卷第17頁至第19頁),且為被告所不爭執 (見本院卷第49頁至第50頁、第88頁),堪信為真實。原告 進而主張其未授權李函穎簽發系爭本票乙情,為被告所否認 ,並以前詞置辯。是本院應審酌者為:原告是否授權李函穎 簽發系爭本票?原告請求確認系爭本票對原告之本票債權不 存在,有無理由?茲敘述如下:  ⒈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 民事訴訟法第277條本文定有明文。次按支票本身是否真實 ,即是否為發票人所作成,即應由支票債權人負證明之責, 此觀民事訴訟法第277條規定之法理至明(最高法院50年度 台上字第1659號判決參照)。又按發票人主張本票係偽造, 對執票人提起確認本票係偽造或本票債權不存在之訴者,應 由執票人就本票為真正之事實,先負舉證責任(最高法院65 年度第6次民庭庭長會議決議㈠參照)。原告主張系爭本票並 非其親自簽發或授權他人簽立,而被告就系爭本票非原告親 自簽發乙節,並不爭執,但抗辯原告有授權李函穎簽發系爭 本票等情,故依前述說明,自應由被告就系爭本票係由原告 授權李函穎簽立乙情,負舉證責任。  ⒉被告上述所辯,固提出其與李函穎間通訊軟體Line對話紀錄 截圖為證(見本院卷第67頁至第73頁)。然查,上開對話紀 錄係被告與李函穎間對話,僅為李函穎向被告之單方面表示 ,原告並未參與對話,故不能證明原告確實有授權李函穎簽 立系爭本票。此外,上開對話紀錄中,李函穎於系爭本票發 票日前之113年2月1日傳送「我媽又反悔了…」之訊息,復於 同年月2日傳送「我媽說要約週日碰面跟你談,寫同意書, 您方便嗎」、「他怕是詐騙之類的」等訊息,接著至系爭本 票發票日前,被告與李函穎間再無有關原告之對話,此有上 開對話紀錄截圖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67頁至第68頁)。可 見依照上述內容,既然李函穎稱原告已經反悔,顯然原告不 可能於系爭本票發票日有授權李函穎簽發系爭本票。且之後 李函穎稱原告約被告碰面談,若原告確實願意作為發票人為 被告提供借款擔保,則於與被告碰面時,親自在系爭本票上 簽名即可,何需使李函穎代簽?至於李函穎於113年2月23、 24日所傳送「我媽跟我弟跟我在外面」、「我媽也很臨時」 、「我媽貸款下來就能還您」等訊息,至多只能說明原告知 悉李函穎向被告借款之事實,無從以此推論原告有授權李函 穎簽發系爭本票。況且,李函穎於113年2月23日傳送「他們 (按:指原告及李函穎的弟弟)目前還是沒有想用權狀抵押 」之訊息,而被告於113年2月24日傳送「但你後面不是都沒 有擔保品」之訊息,足認原告並沒有提供擔保品之意思,且 李函穎也沒有提供擔保品,更無從認定原告有授權李函穎簽 發系爭本票以供擔保。是上開對話紀錄截圖無從證明原告有 授權李函穎代為簽發系爭本票。  ⒊被告既未能證明系爭本票係由原告授權李函穎所簽發,則系 爭本票關於原告簽名部分形式上即非真正,應認被告所執之 系爭本票對原告之本票債權不存在。 五、綜上所述,原告請求確認系爭本票對原告之本票債權不存在 ,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防方法及所提證據,經本院 斟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予逐一論駁,併此敘 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羅東簡易庭 法 官 蔡仁昭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同時表明上訴理由;如已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 於判決送達後十日內補具上訴理由(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 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書記官 高雪琴 附表: 發票人 票據號碼 發票日 票面金額 備註 鍾婉貞 CH931637 113年2月13日 10萬元 共同發票人李函穎

2025-01-07

LTEV-113-羅簡-388-20250107-1

雄補
高雄簡易庭

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雄補字第2250號 原 告 李哲瑜 鍾婉貞 上列原告與被告陳啟揚間請求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事件,原告起 訴未據繳納裁判費。經查,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下同) 60,000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00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 第1項但書規定,限原告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 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5 日 高雄簡易庭 法 官 鄭宇鈜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5 日 書記官 林麗文

2024-10-15

KSEV-113-雄補-2250-20241015-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