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付居間報酬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2號
原 告 劉杏芬
訴訟代理人 盧永和律師
被 告 陳廣益
訴訟代理人 楊榮富律師
複 代理人 蔣志明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居間報酬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9月24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300萬元,及自民國113年1月13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於原告以新臺幣100萬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假執行。但
被告如以新臺幣300萬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111年9月間將其所有坐落臺中市○區○
○○段000000○000000地號土地及其上同段1360建號建物(下
合稱系爭房地)委由伊居間出售(下稱系爭居間契約)。後伊
媒介訴外人豐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豐溢公司)願以新臺幣
(下同)1億元購買系爭房地,兩造即約定以上開價金之3%
即300萬元為報酬(下稱系爭報酬)。雖被告於簽訂系爭房
地買賣契約時,應豐溢公司要求同意降價200萬元,終以9,8
00萬元成交(下稱系爭買賣契約),然系爭報酬之約定並無異
動。伊已完成居間,被告卻拒絕給付系爭報酬。爰依民法第
568條第1項之規定及系爭居間契約之約定,提起本件訴訟等
語。並聲明:如主文第1項、第3項所示。
二、被告則以:伊係於111年6月初委託訴外人張勇元以售價1億1
,000萬元居間尋找系爭房地之買家,倘以1億元以上成交,
即給付報酬300萬元,原告乃受張勇元委託,兩造未成立系
爭居間契約。縱兩造成立系爭居間契約,然系爭報酬附有待
系爭買賣契約履約完畢後給付之停止條件(下稱系爭條件)。
然豐溢公司未依約給付完稅款200萬元,經伊於112年5月20
日解除系爭買賣契約,系爭報酬給付條件不成就,且非歸因
於伊以不正當方式為之,原告不得向伊請求給付報酬。如須
給付報酬,系爭房地既經豐溢公司要求降價為9,800萬元,
原告於簽約現場亦未反對,則應以仲介報酬慣例之成交價格
0.5%方式計算,伊僅需給付原告49萬元等語,資為抗辯。並
聲明:㈠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㈡如受不利判決,
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兩造成立系爭居間契約。
⒈稱居間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為他方報告訂約之機會或為
訂約之媒介,他方給付報酬之契約;居間人,以契約因其報
告或媒介而成立者為限,得請求報酬,民法第565條、第568
條第1項各有明文。又當事人主張之事實,經他造於準備書
狀內或言詞辯論時或在受命法官、受託法官前自認者,無庸
舉證。自認之撤銷,除別有規定外,以自認人能證明與事實
不符或經他造同意者,始得為之,此觀民事訴訟法第279條
第1項、第3項規定即明。
⒉原告主張兩造間成立系爭居間契約等語,被告於本院113年2
月29日言詞辯論期日自承:兩造間有成立居間契約,且至少
在111年9月間成立等語(本院卷第56、58頁),故被告已自認
原告主張兩造成立系爭居間契約之事實,應堪認定。雖被告
嗣後翻異前詞,抗辯其乃委由張勇元負責居間系爭房地買賣
事宜,未與原告成立居間契約云云(本院卷第85頁)而欲撤
銷自認,惟未經原告同意(本院卷第284頁),依上揭規定,
自應由被告就兩造間確未成立系爭居間契約,故其自認與事
實不符一節,負舉證責任。
⒊被告固辯稱:其早於111年6月初即委由張勇元以1億1,000萬
元售價尋找買主,或尋覓金主借貸5,000萬元,由張勇元轉
委由原告尋覓金主借款云云。查:
⑴依張勇元證稱:111年6月間被告說要拿系爭房地借款,所以
請我找金主後,因為原告有這方面的人脈,我問原告有沒有
金主可以借款。後來原告找到金主,被告原本希望能借到3,
000萬元,但只有借到2,000萬元,被告覺得貸得金額不夠,
我和原告都有拿到20萬元的報酬。我於111年8月約兩造去餐
廳吃飯,當時被告說希望能再借到5,000萬元左右或直接出
賣系爭房地,我和原告都有聽到,但後續我沒有介入,是兩
造私下談的,我沒有委託原告。後來我聽被告說經由原告介
紹賣掉系爭房地等語(本院卷第220至224頁),可見張勇元未
受被告委任居間銷售,亦未因此委託原告居間,實乃原告直
接負責居間出售系爭房地。
⑵觀諸被告於111年9月20日向原告表示:「買賣案件我第1次給
人家3%300萬元,我做中人做土地只收0.5或1%,對你打破我
做土地生涯紀(被告誤寫為記)錄」;另因系爭買賣契約履行
問題,被告於112年4月19日再向原告表示:「你做為(中人
是不能偏袒)任何一方」等詞,有兩造上開日期Line對話紀
錄截圖可考(本院卷第167、193頁)。倘被告係委由張勇元居
間,而由張勇元轉委任原告,衡情居間報酬應由被告與張勇
元、張勇元與原告間各自協商,自無被告直接告訴原告約定
之報酬為「3%300萬元」,亦無直接告知原告既為中人不應
偏袒買賣任何一方之理。
⑶被告於111年9月6日簽立不動產出售協議書,嗣於同年10月13
日與豐溢公司就系爭房地簽訂系爭買賣契約乙情,為兩造所
不爭執(本院卷第200頁)。惟張勇元未曾看過上開不動產出
售協議書,於簽立系爭買賣契約時亦未在場一節,經張勇元
證述明確(本院卷第220至221頁),核與證人即豐溢公司配合
之仲介王俊豐證稱:原本是由豐溢公司李副總和原告接洽,
李副總後來交派給我,當時買賣契約內容談得差不多,在我
知道公司和賣方接洽時,都沒有聽說過張勇元。簽約當時,
在場之人為豐溢公司董事長、李副總、我、會計還有兩造,
沒有張勇元等詞之證述(本院卷第225頁)相符。設若被告委
由張勇元負責為訂約之媒介,佐以被告自承相關土地買賣都
是交由張勇元仲介,不會交由陌生人幫其買賣房屋等詞(本
院卷第286頁),當無於買賣雙方接洽過程,均未見張勇元參
與協商之可能,益彰系爭房地出賣予豐溢公司事宜,乃由原
告負責,張勇元並非居間之人。
⑷綜上,依被告所舉證據,皆無從認其自認與事實不符。被告
撤銷上開自認,並抗辯兩造未成立系爭居間契約云云,要非
可採。
㈡被告應給付原告之居間報酬為300萬元。
⒈被告於111年10月13日與豐溢公司簽立系爭買賣契約(本院卷
第200頁),且係經由原告居間成立,業如前所認定,則原告
請求被告給付居間報酬,即屬有據。觀諸被告於111年9月20
日向原告表示:「買賣案件我第1次給人家3%300萬元,....
..,對你打破我做土地生涯紀錄」等語,有前揭Line對話紀
錄可憑;王俊豐證稱:本來談好的價格是1億1,000萬元,後
來被告主動降價1,000萬元。簽約當日被告又再降價200萬元
,合意以9,800萬元成交。簽約後,我載兩造去喝咖啡及送
回高鐵站時,原告有說到價金已經談好是1億元,是被告自
己降價為9,800萬元,她的報酬還是要用1億元計算,被告有
回應說好等語(本院卷第226頁),足見兩造已合意報酬以1億
元之3%即300萬元計算,且被告於簽立系爭買賣契約之降價
,不影響兩造關於系爭報酬之約定,故原告主張被告應給付
300萬元之報酬,核屬有憑。被告雖辯稱應以一般仲介行情
之成交價格0.5%計算,然此既非兩造合意內容,要無拘束原
告之理,自無可取。
⒉至被告抗辯系爭居間契約附有系爭條件,已因系爭買賣契約
遭其解除而不得請求云云。惟查:
⑴所謂停止條件,係限制法律行為效力之發生,使其繫於將來
客觀的不確定事實之成否,而於條件成就時發生效力之法律
行為之附款。倘當事人就既已存在之債務,約定於預期之不
確定事實發生時履行,而非將債務之發生或消滅繫於該不確
定事實之發生,係對債務之清償約定不確定期限,而非附以
條件(最高法院88年度台上字第1220號判決、105年度台上字
第145號判決意旨參照)。審諸被告抗辯之系爭條件,其內容
乃以系爭報酬必須至將來系爭買賣契約履約完畢之事實發生
,為既已存在之系爭報酬債務之清償期,要無關系爭居間契
約生效與否之問題,自非就系爭報酬之給付附以停止條件。
是被告徒以系爭條件為民法第99條規定之條件等詞置辯,即
乏所據。
⑵契約因居間人之媒介而成立者,苟非無效或經撤銷者,居間
人即得請求報酬(民法第568條立法理由參照)。是居間人
於契約因其媒介而成立時,即得請求報酬,其後契約因故解
除,於其所得報酬並無影響(最高法院49年台上字第1646號
判決意旨參照)。系爭居間契約既已成立,且經原告媒介使
被告與豐溢公司成立系爭買賣契約,原告即得請求系爭報酬
。縱被告事後以豐溢公司遲延給付完稅款200萬元為由,向
豐溢公司為解約之意思表示,然揆諸前揭意旨,自不影響原
告請求報酬之權利。
⒊基此,原告基於民法第568條第1項之規定、系爭居間契約之
約定,請求被告給付報酬300萬元,應為可採。
㈢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其催
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人起
訴而送達訴狀,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又遲延之債務,以支
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
;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
年利率為5%,此觀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前段、
第203條規定可明,原告並得按上開規定請求被告給付遲延
利息。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568條第1項之規定及系爭居間契約
之約定,請求被告給付3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
日即113年1月13日起(本院卷第39頁),至清償日止,按週
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部分,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兩造均陳明願供擔保聲請宣告假執行或免為假執行,經核與
規定相符,爰分別酌定相當之擔保金額,予以准許。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陳述及所提之證據,經
審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逐一論列,併
此敘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7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鍾宇嫣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須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8 日
書記官 林政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