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羅泰浩

共找到 3 筆結果(第 1-3 筆)

單禁沒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聲請沒收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單禁沒字第237號 聲 請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羅泰浩 上列聲請人聲請單獨宣告沒收案件(114年度聲沒字第105號),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之海洛因1包(含與毒品難以完全析離之包裝袋1個,驗餘淨 重2.63公克)沒收銷燬。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羅泰浩因涉嫌施用毒品案件,業經臺灣 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民國113年度毒偵字第1766號案件 為不起訴處分確定,113年度毒偵字第5130號案件則為113年 度毒偵字第1766號案件不起訴效力所及簽結。而上開案件( 113年度毒偵字第5130號)所查扣之第一級毒品海洛因1包( 毛重3公克),經送檢驗,含有第一級海洛因成分,有法務 部調查局濫用藥物實驗室鑑定書附卷可稽,為毒品危害防制 條例第2條第2項第1款所規定之第一級級毒品,屬違禁物, 爰依法聲請宣告沒收並銷燬等語。 二、按違禁物,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否,沒收之;又違禁物或 專科沒收之物得單獨宣告沒收,刑法第38條第1項、第40條 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又查獲之第一、二級毒品及專供製造 或施用第一、二級毒品之器具,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否, 均沒收銷燬之,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8條第1項前段亦有明 文。 三、經查:  ㈠被告羅泰浩前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送觀察、勒 戒後,認有繼續施用毒品之傾向,惟臺灣桃園地方地方檢察 署所為強制戒治之聲請,遭本院以法務部○○○○○○○○函所附無 繼續施用傾向證明書之評估有誤為由而裁定駁回(113年度 毒聲字第694號),復經臺灣桃園地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依 法提起抗告,仍為臺灣高等法院裁定駁回確定(113年度毒 抗字第424號),嗣被告於113年10月15日釋放,由臺灣桃園 地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3年度毒偵字第1766號為不起訴 處分,113年度毒偵字第5130號則為前開不起訴效力所及而 簽結,並有上開不起訴處分書、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查。  ㈡上開案件所查扣疑似毒品之粉末1包、經送檢驗鑑結果,檢出 含有第一級海洛因成分(淨重2.67公克、驗餘淨重2.63公克 、純度41.65%、純質淨重1.11公克),有桃園市政府警察局 桃園分局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濫用藥物尿液檢 驗檢體真實姓名對照表(毒品編號:DD-0000000、)、法務 部調查局濫用藥物實驗室113年9月13日調科壹字第11323920 900號鑑定書(人工識別編號:000000000)、扣案物照片在 卷可稽,是該扣案物為第一級毒品而屬違禁物無誤。是聲請 人聲請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8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宣告沒 收銷燬上開違禁物,應予准許。另盛裝上開毒品之包裝袋1 個,因其上所沾黏之毒品量微而無從析離,應認屬毒品之一 部分,併予沒收銷燬。至於鑑驗所耗損之毒品既已滅失,即 無庸宣告沒收銷燬,附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6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陳郁融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蔡宜伶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2025-03-31

TYDM-114-單禁沒-237-20250331-1

單禁沒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聲請沒收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單禁沒字第228號 聲 請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羅泰浩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聲請單獨宣告沒 收(114年度聲沒字第106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沒收銷燬。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羅泰浩涉嫌施用第一級毒品案件,經送 觀察、勒戒後,認被告並無繼續施用毒品之傾向,業經臺灣 桃園地方檢察署(下稱桃園地檢署)檢察官以113年度毒偵 字第1766號為不起訴處分確定在案,而該案所查扣之如附表 所示之物,經送檢驗後,呈海洛因之陽性反應,此有附表所 示之檢驗報告附卷可稽,為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條第2項第 1款所規定之第一級毒品,屬違禁物,自應聲請裁定沒收並 銷燬等語。 二、按查獲之第一級、第二級毒品及專供製造或施用第一級、第 二級毒品之器具,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否,均沒收銷燬之 ;違禁物或專科沒收之物,得單獨宣告沒收,毒品危害防制 條例第18條第1項前段、刑法第40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次 按供犯罪所用、犯罪預備之物或犯罪所生之物,屬於犯罪行 為人者,得沒收之;刑法第38條第2項之物,因事實上或法 律上原因未能追訴犯罪行為人之犯罪或判決有罪者,得單獨 宣告沒收,亦為刑法第38條第2項、第40條第3項所明定。 三、經查:  ㈠被告前因本案施用第一級毒品案件,為桃園地檢署檢察官113 年度毒偵字第1766號不起訴處分效力所及之情,此有法院前 案紀錄表、上開不起訴處分書各1份附卷可憑。  ㈡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經檢出海洛因之毒品成分,此有法務 部調查局濫用藥物實驗室113年7月16日調科壹字第11323915 540號鑑定書1紙(見113年度毒偵字第3439號卷第157頁)在 卷可稽。本院核對卷附扣押物品目錄表、扣押物品收據、桃 園市政府警察局大溪分局被採尿人尿液暨毒品真實姓名與編 號對照表、扣押物品清單(見上開偵卷第53至55頁、第65頁 、第139頁)後,認聲請人聲請單獨宣告沒收銷毀,核與上 開規定相符,應予准許。又盛裝毒品之包裝袋,因與殘留於 該包裝袋上之毒品無法析離,應一併整體視為毒品而併予沒 收銷燬。至因鑑驗用罄之毒品部分,既已滅失不存在,即無 宣告沒收銷燬之必要,附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455條之36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刑事第六庭 法 官 施敦仁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王智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附表: 編號 扣案物名稱 成分 備註 1 送驗粉末檢品1包 (驗前淨重2.57公克、驗餘淨重2.46公克、空包裝重0.28公克、純度43.83%、純質淨重1.13公克) 第一級毒品海洛因 ①法務部調查局濫用藥物實驗室113年7月16日調科壹字第11323915540號鑑定書(113年度毒偵字第3439號卷第157頁) ②毒品編號:113DI-073

2025-03-24

TYDM-114-單禁沒-228-20250324-1

毒抗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施以強制戒治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毒抗字第424號 抗 告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羅泰浩 上列抗告人因聲請被告施以強制戒治案件,不服臺灣桃園地方法 院中華民國113年10月8日裁定(113年度毒聲字第694號),提起 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原裁定意旨略以:被告羅泰浩(下稱被告)因施用第一級毒 品,經原審法院以113年度毒聲字第370號裁定令入勒戒處所 觀察、勒戒後,由法務部○○○○○○○○附勒戒所醫療人員評估結 果,認其就靜態因子部分為50分,動態因子部分則為10分, 總分合計為60分,綜合判斷認有繼續施用毒品傾向等情,有 前述刑事裁定、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法務部○○○○○○○○民國 113年9月25日新戒所衛字第11307006900號函暨檢附有無繼 續施用毒品傾向證明書及有無繼續施用毒品傾向評估標準紀 錄表在卷可佐。而上開評估標準紀錄表中,有關「入所後家 人是否訪視」、「出所後是否與家人同住」部分,上開紀錄 表係分別勾選「無」及「否」,惟經原審法院函詢被告對於 本件聲請強制戒治之意見,被告陳稱於其觀察、勒戒前係與 家人同住,且其子亦有至戒治所訪視,家人支持度高,其亦 積極改過,應無強制戒治之必要等語;而經函詢,被告之子 羅聖錡確有於113年9月23日、同年月30日兩次至法務部○○○○ ○○○○訪視被告,且被告住所地即桃園市○○區○○街000巷00號1 6樓之址,亦有被告之子羅聖霖、羅聖錡設籍在此,復有被 告戶籍資料查詢結果及法務部○○○○○○○○113年10月4日新戒所 戒字第11300042450號函暨所附接見明細表等件在卷可參, 足見被告所言非虛,是就上開評估標準紀錄表中有關「入所 後家人是否訪視」、「出所後是否與家人同住」部分,應分 別勾選「有」及「是」,則被告之動態因子評分應為0分, 與靜態因子評分50分,總分合計為50分,未達60分,依前揭 評估標準,尚不能認被告仍有繼續施用之傾向,故聲請人以 原評估結果聲請強制戒治,即有瑕疵,難認有理由,從而駁 回檢察官強制戒治被告之聲請等語。 二、抗告意旨略以:原裁定意旨固以被告設籍與其子羅聖霖、羅 聖錡相同為由,認被告與家人同住,進而認法務部○○○○○○○○ 113年9月25日新戒所衛字第11307006900號函送之有無繼續 施用毒品傾向證明書內評分有誤,惟戶籍地之設定僅為行政 管理措施,衡酌本國國情,實際居住地點與戶政事務所所登 記之戶籍地址相異之人所在多有,僅以被告設籍與其子羅聖 霖、羅勝錡相同為由,逕認被告出所後與家人同住,實屬率 斷;況本件有無繼續施用毒品傾向之評分,係以法務部○○○○ ○○○○於113年9月25日發文前觀察之事實為基礎,原裁定卻將 被告之子羅聖錡於113年9月30日探視之結果一併納入考量, 原審裁定,認事自有違誤,而請求撤銷原裁定,更為適當合 法之裁定云云。 三、按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第2項後段規定,觀察勒戒後, 檢察官依據勒戒處所之陳報,認受觀察勒戒人有繼續施用毒 品傾向者,應聲請法院裁定令入戒治處所強制戒治,其期間 為6個月以上,至無繼續強制戒治之必要為止,最長不得逾1 年。是檢察官依據勒戒處所之陳報,認被告有繼續施用毒品 之傾向,即應聲請法院為強制戒治之裁定,由法院本於卷證 審查認定「有無繼續施用毒品傾向」及「必須再施以強制戒 治」,並審酌是否裁定令入戒治處所強制戒治。另按觀察勒 戒處分執行條例第8條第1項規定,勒戒處所應注意觀察受觀 察、勒戒人在所情形,經醫師研判其有或無繼續施用毒品傾 向後,至遲應於觀察、勒戒期滿之15日前,陳報該管檢察官 或少年法院(庭)。又執行處所人員及醫療人員之專業判斷 ,除有判斷濫用或判斷逾越或違反正當程序外,合理性之專 業判斷原則上應予尊重;惟專業判斷過程中若有應考量之因 素而未予考量,或有不應考量之因素而予以考量等情事時, 仍屬判斷濫用,司法即應予以介入審查,以衡平維護受觀察 勒戒人之權利。另觀察、勒戒處分是將受勒戒人以病患視之 ,並期經由觀察、勒戒程序之進行,得以矯正其毒癮,而回 歸社會。故評估受勒戒人有無繼續施用毒品傾向時,原則上 應以其在所表現或其他客觀情形為主要評估標準。縱將「入 所後家人是否訪視」及「出所後是否與家人同住」亦列為評 估標準之一,仍應審究受勒戒人客觀上是否存有家人可前來 探視及有無家人可同住之可能以為判斷。倘執行處所未翔實 審究,即以受勒戒人無家人訪視及出所後未與家人同住,而 為受勒戒人不利之判斷,則其所為判斷即有濫用之可能;法 院若逕引之並認應對受勒戒人施以強制戒治,即難認為妥適 。再者法務部雖以110年3月26日法矯字第11006001760號函 頒經其修正之「有無繼續施用毒品傾向評估標準紀錄表」及 「有無繼續施用毒品傾向評估標準說明手冊」,且該函文說 明四固以「旨揭資料係作為判定觀察勒戒人有無繼續施用毒 品傾向之重要參考準則」等語,惟「有無繼續施用毒品傾向 評估標準說明手冊」及「有無繼續施用毒品傾向評估標準紀 錄表」,並無法律授權依據,應屬行政規則,受毒品危害防 制條例、觀察勒戒處分執行條例規定之拘束,自屬當然。對 於上開行政規則的解釋適用,法院並非不能審查,例如對於 基礎事實認定是否錯誤;是否違反法解釋的一般有效規則; 有無遵守侵害最小的必要性原則,而違反比例原則;有無與 事件無關之考量,或於相同事件為不同處理之違反平等原則 等情事,法院即得介入審查。 四、經查: (一)被告前因施用第一級毒品案件,經原審法院以113年度毒聲 字第370號裁定送勒戒處所觀察、勒戒,有前揭刑事裁定( 見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113年度毒偵字第1766號卷【下稱毒 偵卷】第143至146頁)及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見本院卷第 17至50頁)在卷可憑。而被告經送觀察、勒戒後,法務部○○ ○○○○○○依民國110年3月26日起實施之最新評估標準評分結果 ,認: 1、前科紀錄與行為表現部分合計為30分【毒品犯罪相關司法紀 錄「7筆」(5分/筆,上限10分,故為10分),首次毒品犯 罪年齡為「31歲以上」(0分),其他犯罪相關紀錄「有」8 筆(2分/筆,上限10分,故為10分),入所時尿液毒品檢驗 為「多種毒品反應」(10分),上開4項靜態因子合計為30 分;所內行為表現之動態因子為0分】; 2、臨床評估部分合計為25分【物質使用行為:多重毒品濫用, 「有海洛因、安非他命」(10分),合法物質濫用(菸、酒 、檳榔):「無」(每種2分,上限6分,故為0分),使用 方式:「無注射使用」(0分),使用年數:「超過1年」( 10分),上開靜態因子合計為20分;精神疾病共病(含反社 會人格)經評定為「無」(0分)、臨床綜合評估(含病識 感、動機、態度、就醫意願)經評定為「偏重」(5分), 上開2項動態因子合計為5分】; 3、社會穩定度部分合計為5分【工作為「全職工作運輸業」, 計0分(上限5分)上開靜態因子為0分;家人藥物濫用為「 無」(0分),入所後家人是否訪視為「無」(5分)、出所 後是否與家人同住為「否」(5分),上開2項動態因子與前 1項「家人藥物濫用」之靜態因子之評分上限為5分,故合計 為5分】。 4、以上1至3之總分合計為60分,經評定為「有繼續施用毒品傾 向」等情,有法務部○○○○○○○○113年9月25日新戒所衛字第11 307006900號函及檢附之被告113年9月25日有無繼續施用毒 品傾向證明書及有無繼續施用毒品傾向評估標準紀錄表(下 稱紀錄表)各1份存卷可佐(見毒偵卷第215至219頁)。 (二)然被告於原審法院函詢其對檢察官聲請強制戒治之意見時回 覆略以:被告勒戒前與家人同住,戶籍地相同,家人之支持 度算高,其子也到戒治所接見數次,被告入所後已戒除香菸 ,出所後可繼續從事貨物司機工作,應無強制戒治必要等語 ,有被告113年10月1日原審法院強制戒治案件被告意見調查 表在卷可稽(見原審卷第63、71頁)。經原審法院函請戒治 所提供被告之接見紀錄,結果顯示確有被告同戶籍之長子羅 勝錡分別於113年9月23、30日探視之紀錄,此有被告戶役政 資訊網站查詢-全戶戶籍資料、親等關聯(一親等)、法務部○ ○○○○○○○113年10月4日新戒所戒字第11300042450號函暨該所 接見明細表附卷可參(見原審卷第51至58、67至69頁),足 見紀錄表做成前後,被告家人皆有前往訪視之事實,檢察官 憑以聲請對被告施以強制戒治之紀錄表所載已有顯然之錯誤 ,從而法院即應介入審查,以衡平維護受觀察勒戒人之權利 。 (三)抗告意旨雖以:戶籍地之設定僅為行政管理措施,而指摘原 裁定以被告設籍與其子羅聖霖、羅勝錡相同為由,逕認被告 出所後與家人同住,實屬率斷云云。惟被告既已於前述意見 調查表主張其入所前與出所後都將與同戶籍之家人同住,且 經原審法院調查結果,被告與其家人確實同戶籍無訛,則原 審以之為有利被告之認定,尚非無據。參以前述紀錄表關於 被告「入所後家人是否訪視」之記載,客觀上已有顯然之錯 誤;而被告主張於觀察、勒戒期間戒除菸癮,則有紀錄表上 「合法物質濫用(菸、酒、檳榔):『無』」之記載為憑,足 見被告確有改過向善之決心,抗告意旨復未舉出被告出所後 不與家人同住之事證,依「罪證有疑,利歸被告」之原則, 自不能逕認紀錄表關於被告「出所後『無』與家人同住」之記 載並無錯誤。 五、綜上所述,原審法院以本案原評估結果60分,應扣除「入所 後家人是否訪視」、「出所後是否與家人同住」所致之動態 因子計分數5分,故被告之評估分數應為55分,因認被告無 繼續施用毒品之傾向,而駁回檢察官令被告入戒治處所施以 強制戒治之聲請,經核於法有據。抗告意旨徒以前詞指摘原 裁定不當,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 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1  日 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周煙平 法 官 孫惠琳 法 官 吳炳桂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再抗告。 書記官 鄭舒方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5   日

2024-10-31

TPHM-113-毒抗-424-2024103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