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范先雄

共找到 4 筆結果(第 1-4 筆)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聲請具保停止羈押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82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范先雄 上列被告因加重詐欺等案件(本院114年度訴字第209號),聲請 具保停止羈押,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詳如附件。 二、按被告及得為其輔佐人之人或辯護人,得隨時具保,向法院 聲請停止羈押,刑事訴訟法第110條第1項定有明文。另按被 告經法官訊問後,認為犯刑法第339條之詐欺罪、刑法第339 條之4之加重詐欺罪,其嫌疑重大,有事實足認為有反覆實 施同一犯罪之虞,而有羈押之必要者,得羈押之,刑事訴訟 法第101條之1第7款定有明文。至羈押之目的在於確保刑事 偵查、審判程序之完成及刑事執行之保全,或預防反覆實施 特定犯罪。羈押之被告除有刑事訴訟法第114條各款所列情 形之一,經具保聲請停止羈押,不得駁回外,其他犯罪經羈 押之被告應否許可停止羈押,能否以具保代替羈押等,事實 審法院本有斟酌訴訟進行程度及其他情事自由裁量之權,苟 無濫用其權限之情形,即無違法(最高法院105年度台抗字 第951號裁定要旨參照)。 三、經查:  ㈠被告因加重詐欺等案件,為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提起 公訴,經受命法官於移審時核閱卷證並訊問後,認被告雖否 認犯行,但有起訴書所載之相關證據可佐,足認被告涉犯起 訴書所載3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未遂等罪之嫌疑重大。被告 本案前有3次收款或交付收據予被害人之情形,且在本案前 亦有幫助洗錢之前案紀錄,有事實足認被告有反覆實施同一 犯罪之虞,而認有羈押之必要,因此於民國114年2月14日裁 定羈押。  ㈡本院審酌被告如附件所聲請具保停止羈押之理由,均未符合 刑事訴訟法第114條所列各款要件,且其前揭羈押情形依然 存在,尚未能以具保代之。是被告前揭具保停止羈押之聲請 ,自難准許,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邱鼎文                   法 官 張琇涵                   法 官 林明誼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 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書記官 張莉秋

2025-03-12

CHDM-114-聲-282-20250312-1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61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范先雄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加重詐欺等案件(114年度訴字第209號), 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詳如附件。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為保全追徵,必要時 得酌量扣押犯罪嫌疑人、被告或第三人之財產。又扣押物若 無留存之必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 命令發還之;其係贓物而無第三人主張權利者,應發還被害 人,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2項、第142條第1項分別 定有明文。而所謂扣押物「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 收或追徵之物,且又無留作證據之必要者,始得依上述規定 發還。其有無繼續扣押必要,應由事實審法院依案件發展、 事實調查,予以審酌。從而,扣押物在案件未確定,而仍有 留存必要時,事實審法院自得本於職權依審判之需要及訴訟 進行之程度,予以妥適裁量而得繼續扣押,俾供審判或日後 執行程序得以適正運行(最高法院111年度台抗字第1117號 、第1118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本件聲請人即被告范先雄(下稱被告)因加重詐欺等 案件,遭扣押其IPhone 14 pro手機1支(見偵卷第31頁); 該案經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認被告涉犯刑法第339條 之4第2項、第1項第2款3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未遂、洗錢 防制法第19條第2項、第1項後段洗錢未遂、刑法第216條、 第210條之行使偽造私文書及刑法第216條、第212條行使偽 造特種文書等罪嫌,而以114年度偵字第2444號提起公訴, 現由本院以114年度訴字第209號案件審理中,有該起訴書附 卷可參(見本院訴字卷第9至12頁)。觀諸被告於準備程序 供稱:前述手機是我用來和陳經理(按,即起訴書所認定之 詐欺集團成員)對話所用,陳經理都是以LINE開電話和我視 訊等語(見本院訴字卷第58頁),故上開扣案之IPhone 14 pro手機尚待審理以釐清是否得予諭知沒收。是以,上開扣 押物自有隨訴訟程序之發展而有其他調查之可能,而認仍有 繼續扣押必要,尚不宜在審理程序未終結前逕予發還。從而 ,為日後審判需要及訴訟進行,當有留存上開扣押物之必要 。從而,被告聲請發還上開扣押物,尚難准許,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邱鼎文                   法 官 張琇涵                   法 官 林明誼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 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書記官 張莉秋

2025-03-07

CHDM-114-聲-261-20250307-1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準抗告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02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范先雄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加重詐欺等案件(本院114年度訴字第209號 ),對於本院中華民國114年2月14日受命法官所為之羈押處分不 服,聲請撤銷或變更,本院合議庭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詳如附件刑事聲請撤銷或變更狀所載。 二、對於審判長、受命法官、受託法官所為關於羈押之處分有不 服者,受處分人得聲請所屬法院撤銷或變更之。第1項聲請 期間為10日,自為處分之日起算,其為送達者,自送達後起 算,刑事訴訟法第416條第1項第1款、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 又抗告法院認為抗告無理由者,應以裁定駁回之,此於準抗 告準用之,為刑事訴訟法第412條、第416條第4項所明定。 法院對被告執行之羈押,本質上係為使訴訟程序得以順利進 行或為保全證據或為保全對被告刑罰執行之目的,而對被告 所實施之剝奪人身自由之強制處分。因此關於羈押與否之審 查,其目的僅在判斷有無實施羈押強制處分之必要,並非認 定被告有無犯罪之實體審判程序,故關於羈押之要件,無須 經嚴格證明,而且證明程度以釋明為足。被告有無羈押之必 要,法院僅須審查被告犯罪嫌疑是否重大、有無羈押原因、 以及有無賴羈押以保全偵審或執行之必要,由法院就具體個 案情節予以斟酌決定,如就客觀情事觀察,法院許可羈押之 裁定或處分,在目的與手段間之衡量並無明顯違反比例原則 情形,即無違法或不當可言。 三、經查:  ㈠被告因加重詐欺等案件,為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提起 公訴,經本院受命法官核閱卷證並訊問後,認被告否認犯行 ,但有告訴人溫富美證述、扣案物、訊息紀錄截圖、通話紀 錄截圖及查獲照片等證據可佐,足認被告涉犯起訴書所載3 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未遂等罪之嫌疑重大。被告本案前有3 次收款或交付收據予被害人之情形,且在本案前亦有幫助洗 錢之前案紀錄,有事實足認被告有反覆實施同一犯罪之虞, 而認有羈押之必要,於民國114年2月14日為羈押之處分在案 等情,業經本院調閱本院114年度訴字第209號案件卷宗查核 無誤。  ㈡被告固否認起訴之3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未遂、行使偽造私 文書、行使偽造特種文書及一般洗錢未遂等犯行,但有前述 證據附卷可憑,足認被告涉犯上開犯罪之嫌疑重大。而被告 供稱於本案被查獲前,有受指示收款或交付收據予被害人3 次,足認被告確有反覆實施加重詐欺取財犯罪之虞。參以現 今詐欺集團猖獗,被告所涉上開罪嫌,對民眾財產安全具有 相當程度危害,亦影響社會交易秩序。本院衡量國家刑事司 法權之有效行使、社會秩序及公共利益之維護、被告人身自 由及防禦權受限制之程度後,認對被告為羈押處分係適當、 必要,且合乎比例原則。  ㈢綜上所述,本院受命法官於核閱卷證並訊問被告後,為前開 羈押處分,且於理由內已敘明審查被告羈押之原因及必要性 ,並無不當、違法或違反比例原則之瑕疵,被告仍執前詞, 指摘原處分不當,聲請撤銷受命法官所為羈押處分,為無理 由,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第416條第4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官 王素珍                法   官 陳怡潔                法   官 李怡昕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書記官 陳亭竹 附件:

2025-02-25

CHDM-114-聲-202-20250225-1

竹簡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竹簡字第522號 原 告 范先雄 被 告 彭思琪 上列被告因妨害名譽案件,經原告提起損害賠償之附帶民事訴訟 ,由本院刑事庭裁定移送前來(112年度附民字第1340號),本 院於民國113年10月14日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60,000元,及自民國113年9月29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事,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被告意圖散布於眾,基於誹謗之犯意,於民國11 2年2月3日,在被告新竹縣北埔鄉之住處,以電腦設備連接 網路至臉書,使用暱稱「彭詩穎」臉書帳號,公然貼文「本 名:范先雄 差不多40歲的人 一隻眼睛看不到,獨眼龍整 天騙小騙屁 欠470萬賭債去年拖到現在沒給 這個范先生一 直逼我跟他結婚,然後打電話來就狂嗆我,說我貪心愛賭狂 屌我...老娘不是第一天出社會 不用嚇唬我...」等文字訊 息之不實言論,足以生損害於范先雄之名譽。爰依侵權行為 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請求被告賠償精神慰撫金。並聲明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150,000元,及自起訴狀 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 利息。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原告主張被告散布文字誹謗,侵害原告名譽等情,業經本院 刑事庭112年度易字第1089號判決判處被告拘役30日在案, 有上開刑事判決書附卷可佐,亦經本院調取該刑事案件之卷 宗核閱無訛;而被告於該刑事案件審理中自白犯罪,於本院 言詞辯論期日未到庭,經本院衡酌卷內證據後,認原告此部 分之主張為真。  ㈡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不法侵害他人之名譽者,被害人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 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及第195條第1 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經查,觀諸被告所貼文之內容,依社 會通念,已足以貶損原告之社會評價,且僅涉及私生活而與 公共利益無關,被告誹謗之行為,不法侵害原告之名譽,造 成原告精神上痛苦,是原告主張被告成立故意侵權行為乙節 ,自堪以認定。是原告依前開規定,請求被告賠償非財產上 之損害,自屬有據。  ㈢又不法侵害他人之人格權,被害人受有非財產上損害,請求 加害人賠償相當金額之慰撫金時,法院對於慰撫金之量定, 應斟酌實際加害情形、所造成之影響、被害人痛苦之程度、 兩造之身分地位經濟情形及其他各種狀況,以核定相當之數 額。本院衡諸兩造關係、被告侵權行為之手段、方式、造成 原告名譽權受侵害之程度、刑事案件所處之刑度,暨斟酌兩 造身分、地位、教育程度、經濟狀況(見兩造稅務電子閘門 財產所得調件明細表,因屬個人隱私,爰不予揭露)等一切 情狀,認原告請求之精神慰撫金應以60,000元為適當;逾此 數額之請求,則礙難准許。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60,0 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即113年9月29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 許;逾此範圍之請求,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本判決原告勝訴部分,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27條規定適用簡 易程序所為被告部分敗訴之判決,依同法第389條第1項第3 款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六、本件為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事件,依法 本無須繳納裁判費用,且經本院刑事庭裁定移送後,於本院 民事訴訟程序進行期間亦無支付任何訴訟費用,是本院於裁 判時即不為訴訟費用負擔之諭知,併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8  日 新竹簡易庭 法 官 楊祐庭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8  日 書記官 范欣蘋

2024-10-28

SCDV-113-竹簡-522-20241028-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