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邱子津

共找到 3 筆結果(第 1-3 筆)

司聲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返還保證書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聲字第65號 聲 請 人 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 法定代理人 陳碧玉 代 理 人 林嘉保 相 對 人 邱子津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返還擔保金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109年度司執全字第465號假處分事件聲請人所提供之財團法 人法律扶助基金會法扶保證字第00000000號保證書,准予發還。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證明已定20日以上之期間,催告受 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者,或法院依供擔保人之聲請 ,通知受擔保利益人於一定期間內行使權利並向法院為行使 權利之證明而未證明者,法院應依供擔保人之聲請,以裁定 命返還其提存物,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 。此項規定,於其他依法令供訴訟上之擔保者準用之,同法 第106條規定甚明。另所謂「訴訟終結」,應從廣義解釋, 包括撤銷假扣押或假處分裁定及執行程序終結在內,最高法 院88年度台抗字第682號裁判要旨可資參照。再按分會認為 法律扶助事件顯有勝訴之望,並有聲請實施保全或停止強制 執行程序之必要,受扶助人應向法院繳納之假扣押、假處分 、定暫時狀態處分、暫時處分或停止強制執行擔保金,得由 分會出具之保證書代之。前項出具保證書原因消滅時,分會 得以自己名義向法院聲請返還。於法律扶助法第67條定有明 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之受法律扶 助人邱林網論與相對人邱子津間聲請定暫時狀態假處分事件 ,前經本院109年度全字第75號裁定准予假處分,於本院109 年度司執全字第465號假處分執行程序中,由聲請人提供如 主文所示之保證書作為擔保。茲因本案訴訟已終結,相對人 已向本院聲請撤銷假處分確定(本院112年度全聲字第23號裁 定),聲請人向受擔保利益人即相對人定期催告行使權利而 其迄未行使,爰聲請返還本件提存物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其提出民事裁定、保證 書、存證信函暨收件回執(以上均為影本)為證,並經本院依 職權調本院109年度訴字第2585號、109年度司執全字第465 號卷宗審閱屬實,揆諸前揭說明,聲請人聲請返還保證書, 於法並無不合,應予准許。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   官提出異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張川苑

2025-03-24

TCDV-114-司聲-65-20250324-1

中簡
臺中簡易庭

遷讓房屋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中簡字第962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邱秀美 上列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即原告邱子津間請求遷讓房屋事件,上訴 人對於民國114年1月10日本院第一審判決,提起第二審上訴,查 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於原審已核定為新臺幣(下同)89,800元,應 徵第二審裁判費2,250元,未據上訴人繳納,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 36條之1第3項、第442條第2項前段規定,限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 送達後10日內逕向本庭如數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上訴,特此 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臺中簡易庭 法 官 丁兆嘉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書記官 吳淑願

2025-03-19

TCEV-113-中簡-962-20250319-2

中簡
臺中簡易庭

遷讓房屋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臺中簡易庭民事判決 113年度中簡字第962號 原 告 邱子津 訴訟代理人 王永春律師 被 告 邱秀美 訴訟代理人 周仲鼎律師 複代理人 劉慧如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遷讓房屋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31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將門牌號碼為臺中市○區○○路○○○號二、三樓如附圖所示編 號2F(a)、(b)、(c)面積各為14.01平方公尺、60.87平方公尺 、2.12平方公尺及3F(a)、(b)、(c)面積各為14.01平方公尺、 60.87平方公尺、3.85平方公尺建物騰空遷讓,並將該建物返還 原告。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捌萬陸仟貳佰元為原 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原告因分割繼承取得被繼承人邱茂森所遺門牌號 碼:臺中市○區○○路00號未辦理保存登記建物(包含如附圖所 示3樓增建部分,下稱系爭建物)之事實上處分權,亦為系爭 建物稅籍登記之名義人,系爭建物1樓已由原告變更邱林網 論出租第三人租約而由原告收租,惟被告並無占有使用系爭 建物之合法權源,卻無權占用系爭建物第2、3樓部分堆積雜 物、廢棄物使用(除3樓神明廳),且被告並非長期居住在系 爭建物內,經原告請求遷讓返還系爭建物,被告均拒絕且置 之不理,爰依侵權行為、不當得利之法律關係及民法第767 條第1項前、中段、第962條占有之規定,擇一請求鈞院判准 被告騰空遷讓返還系爭建物之2、3樓予原告等情。並聲明: ㈠被告應將系爭建物2、3樓騰空遷讓返還原告。㈡願供擔保請 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則以:  ㈠原告依據侵權行為法律關係或占有之規定請求被告遷讓房屋 均已罹於消滅時效,而原告不得依不當得利法律關係或民法 第767條第1項(適用或類推適用)規定請求返還房屋。  ㈡系爭建物係訴外人邱林網論與其配偶即原告之祖父邱學而於 民國50年間共同出資興建,故邱林網論與邱學而均為系爭建 物之原始起造人,邱學而於78年間死亡,系爭建物應由其繼 承人邱林網論、子女邱翊祥、邱秀蘭、邱茂森及被告共同繼 承而均為事實上處分權人,而於邱林網論直至112年間死亡 前,均居住在系爭建物內且持續收取1樓租金,系爭建物所 有權人(事實上處分權人)均為邱林網論,而邱林網論死亡後 ,原告放棄繼承邱林網論之遺產,則系爭建物仍為邱林網論 所有,被告係繼承邱林網論之遺產而對系爭建物取得事實上 處分權(意即原告未有完整之事實上處分權),原告現卻又執 分割繼承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遷讓房屋,自無理由。   ㈢原告雖名義上為系爭建物稅籍登記名義人,然此僅為課稅便 利而設之制度,與地政機關依土地法而為之所有權登記迥不 相同,不得因此而驟認原告為系爭建物之全部事實上處分權 人等語置辯。   ㈣並聲明:⒈原告之訴駁回。⒉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 為假執行。  三、本院之判斷:    ㈠本件兩造各自提出其對系爭建物為事實上處分權人之相關事 證(散見卷內所附資料),本院亦依職權調取109年度訴字第2 585號、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10年度上字第528號卷宗查 閱,兩造多年來各執陳詞為系爭建物事實上處分權人,其對 系爭建物均有其使用收益之權利,而兩造對於系爭建物事實 上處分權歸屬為何人之事實爭執甚烈。又本院於113年6月11 日會同臺中市中山地政事務所測量人員之系爭建物現場勘驗 ,嗣經中山地政以山土測字第052600號複丈成果圖(即附圖) 函覆本院,原告請求返還系爭建物2、3樓之範圍依附圖所示 面積為準。  ㈡按不動產物權,依法律行為而取得、設定、喪失及變更者, 非經登記,不生效力,民法第758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未辦 理保存登記房屋之買受人,固取得該違章建築之事實上處分 權,惟依前開規定,該事實上處分權究與物權性質不同,自 無同法第767條第1項物上請求權規定適用,亦無類推適用餘 地;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與損害賠償請求權,法律上性質雖 有未同,但二者訴訟上所據之事實如屬同一,則原告起訴時 雖係基於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然在訴訟進行中於他造為時 效之抗辯,亦不妨再基於不當得利之請求權而為主張。上訴 人本於被上訴人無權占有系爭售票房之事實,先後主張侵權 行為與不當得利之法律關係,並非不合(最高法院103年度台 上字第2241號、同院80年度台上字第2690號判決意旨足資參 照);又89年2月9日修正之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1項第2款, 將原規定之「訴訟標的」修正為「訴訟標的及其原因事實」 ,乃因訴訟標的之涵義,必須與原因事實相結合,以使訴狀 所表明請求法院審判之範圍更加明確。則於判斷既判力之客 觀範圍時,自應依原告起訴主張之原因事實所特定之訴訟標 的法律關係為據,凡屬確定判決同一原因事實所涵攝之法律 關係,均應受其既判力之拘束,且不得以該確定判決言詞辯 論終結前,所提出或得提出而未提出之其他攻擊防禦方法, 為與該確定判決意旨相反之主張,此乃法院應以「既判事項 為基礎處理新訴」及「禁止矛盾」之既判力積極的作用,以 杜當事人就法院據以為判斷訴訟標的權利或法律關係存否之 基礎資料,再次要求法院另行確定或重新評價,俾免該既判 力因而失其意義,亦即既判力之「遮斷效」,最高法院100 年度台抗字第62號裁判意旨足參)。意即本件之原因事實, 倘曾經有確定判決,對於原來確定判決主文所判定之範圍及 認定之原因事實,有既判力,本院必須受前審既判力之拘束 ,以免判決矛盾,此為民事訴訟法所明定。   ㈢本件爭點為系爭建物之事實上處分權究歸屬於何人?業據原 告提出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10年度上字第528號確定判決 (下稱前審判決),其判決結果係維持本院109年度訴字第258 5號判決主文所載:認定原告為系爭建物之事實上處分權人 之結論,有該判決附卷可稽。依上揭最高法院判決意旨,本 件針對系爭建物事實上處分權人為原告乙節,本院自應受前 審判決認定原因事實關係之拘束,以避免判決理由矛盾。是 原告主張其為系爭建物之「唯一」事實上處分權人,洵屬有 據,而堪憑採。   ㈣縱認原告為系爭建物之事實上處分權人,惟因原告所提出之 請求被告遷讓系爭建物之請求權基礎(含追加)不同,被告分 別於113年3月27日、同年9月6日具狀辯稱:原告於109年6月 10日因分割繼承取得系爭建物事實上處分權,斯時已知悉邱 林網論及被告長期居住在系爭建物中,卻遲於112年12月20 日提起本件訴訟,則⒈不能以民法第767條第1項規定適用或 類推適用請求遷讓房屋。⒉不能以不當得利之法律關係請求 遷讓房屋且亦已罹逾時效。⒊以侵權行為法律關係或民法占 有之規定請求遷讓房屋均已罹於消滅時效等情(見本院卷第4 1頁至第42頁、第129頁至第113頁)。經查:   ⒈依上揭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2241號判決意旨,本件非所 有權爭執,而係事實上處分權,確無適用、準用、類推適用 民法第767條第1項物上請求權規定之餘地。   ⒉侵權行為及占有返還請求權之消滅時效分別為2年、1年,且 均自知悉權利受侵害或占有受侵奪起算,原告於109年6月10 日因分割繼承取得系爭建物取得事實上處分權,已知悉邱林 網論居住在系爭建物中,則原告至遲已在登記為事實上處分 權人(稅籍登記名義人)時,已知悉侵害其權利事實,原告於 112年12月份才起訴,顯已逾消滅時效期間無誤。是被告取 得拒絕返還系爭建物之權利。   ⒊次按未為所有權登記之建物之占有利益,應歸屬於享有事實 上處分權之人,第三人未經事實上處分權人同意而占有該建 物,受有占有之利益,致事實上處分權人受有損害,且無法 律上原因時,該事實上處分權人自得依民法第179條規定, 請求返還其占有(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187號判決要旨 可參)。足證不當得利之法律關係得作為請求返還房屋之請 求權基礎,而系爭建物以原告之父邱茂森為稅籍登記名義人 時,對於尚未辦理繼承登記之原告而言,根本與何人對於系 爭建物無權占有或侵害使用利益等情事無關,直至邱茂森仙 逝後,經由繼承人協議後,由原告取得系爭建物事實上處分 權時,被告占有系爭建物居住利益乙事方對於原告產生實質 上之影響,因為原告業已取得系爭建物事實上處分權,對於 系爭建物確有占有使用收益等之利益,被告占有居住使用已 構成侵權行為,且被告所獲得占有系爭建物居住使用之利益 ,致原告受有損害,此乃不爭之事實。是原告得依不當得利 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自系爭建物遷出,並將系爭建物返還 原告,其時效之起算應自原告辦理繼承登記始即109年6月3 日(始受有相當於租金之損害),其不當得利請求權時效自然 未逾15年,本院認原告應依不當得利請求權請求被告遷讓返 還系爭建物,即屬有據。  ㈤至被告復辯稱:被告邱秀美係繼承邱林網論、邱學而對於系   爭建物之事實上處分權,原告並未取得完整之事實上處分權   云云。次查:依前審判決理由第四點第㈠項第3目載明:系   爭建物係邱林網論於80年6月11日出賣予邱茂森,並有原告 所提系爭建物買賣契約書為證;且邱茂森於同年9月13日完 成稅籍名義移轉登記,因而認定邱林網論與邱茂森間已完成 系爭建物事實上處分權之讓與等語(見本院卷第158頁至第15 9頁)。既然系爭建物已經前審認定事實上處分權【全部】移 轉完竣,則已不屬於邱林網論之遺產,何來被告繼承之說? 況系爭建物亦經前審認定為邱林網論於50年間出資興建,其 為所有權人(見本院卷第153頁),此為邱林網論、原告【不 爭執事項】,而本件被告反提出系爭建物係邱學而、邱林網 論共同出資興建,又以修法前之夫妻財產制陳述邱學而亦對 系爭建物有所有權云云,將本件原因事實複雜化,上開被告 所辯僅為臆測之詞,從未舉證以實其說,本院認被告上開所 辯,原審邱林網論又委任律師為其訴訟代理人,且證人邱秀 蘭、邱翊祥於前審準備程序均證述:房子(指系爭建物)是媽 媽買的等語(見本院卷第231頁、第233頁),從未提及邱學 而對於系爭建物有何關係,被告所辯實與情理未符;又系爭 建物是否邱學而亦出資興建?適用何種夫妻財產制?應於前 審提出攻擊防禦之法,而非在本件應受前審判決理由內認定 之原因事實之拘束下,提出上開悖於業經前審認定原因事實 。是被告上開所辯,本院實難憑辦。 四、綜上所述,原告請求被告應將系爭建物全部騰空遷讓返還原 告,為有理由,應予准許。本件訴訟費用,應由被告負擔之 。 五、本判決原告勝訴部分,係適用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1項簡易   訴訟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同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   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並依同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   依職權宣告被告如預供相當之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臺中簡易庭 法 官 丁兆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 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書記官 許靜茹

2025-01-10

TCEV-113-中簡-962-20250110-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