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陳伊洲

共找到 3 筆結果(第 1-3 筆)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易字第2420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陳伊洲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35197 號、113年度偵字第35200號),被告就被訴事實為有罪之陳述, 經告知簡式審判程序意旨,並聽取公訴人及被告之意見後,本院 裁定進行簡式審判程序,判決如下:   主 文 陳伊洲犯竊盜罪,處罰金新臺幣參萬伍仟元,如易服勞役,以新 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又攜帶兇器竊盜,處有期徒刑肆月,如易 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未扣案之犯罪所得即無線電競滑鼠壹個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 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事 實 一、本件犯罪事實及證據,除如附件(即檢察官起訴書)所示證 據部分補充「被告陳伊洲於審理中之自白(本院卷第30、33 至36頁)、診斷證明書1紙(本院卷第37頁)及法院前案紀 錄表」外,其餘均引用附件之記載。 二、按刑法第321條第1項第3款之攜帶兇器竊盜罪,此所謂兇器 ,其種類並無限制,凡客觀上足對人之生命、身體、安全構 成威脅,具有危險性之兇器均屬之,且祇須行竊時攜帶此種 具有危險性之兇器為已足,並不以攜帶之初有行兇之意圖為 必要(最高法院79年台上字第5253號判決意旨參照)。 三、核被告陳伊洲所為,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普通竊盜罪 、刑法第321條第1項第3款之攜帶兇器竊盜罪」。被告上開2 次犯行,犯罪時間不同,可獨立區隔,犯意各別,行為互殊 ,應分論併罰。 四、另按刑法第59條關於犯罪之情狀顯可憫恕,認科以最低刑度 仍嫌過重者,得減輕其刑之規定,係立法者賦予審判者之自 由裁量權,俾就具體之個案情節,於宣告刑之擇定上能妥適 、調和,以濟立法之窮。是該條所謂犯罪之情狀,乃泛指與 犯罪相關之各種情狀,自亦包含同法第57條所定10款量刑斟 酌之事項,亦即該二法條所稱之情狀,並非有截然不同之領 域。而刑法第321條規定之加重竊盜罪,其法定刑係「六月 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然加重竊盜之犯罪情節各不相同 ,原因及動機迥異,造成危害社會之程度自屬有別,法律科 處此類犯罪,倘依被告之犯罪情狀處以適當刑度,即足以懲 儆,並可達防衛社會、避免再犯之目的者,非不可依客觀犯 行與主觀之惡性二者加以考量其情狀,是否有可憫恕之處, 適用刑法第59條規定酌量減輕其刑,期使個案裁判之量刑, 能斟酌至當,符合比例原則。查被告坦認本案加重竊盜犯行 ,且本案加重竊盜所竊得之物,價值非鉅,被告業已歸還店 家(參見警2卷第21頁之贓物認領保管單),堪認被告所為 本案加重竊盜犯行,惡性尚非重大,若量處被告法定最低本 刑即有期徒刑6月,尚屬過度評價,不符合罪刑相當原則, 客觀上足以引起一般人之同情,是被告所為本案加重竊盜犯 行部分應有情輕法重之處,依刑法第59條之規定,酌減其刑 。    五、爰審酌被告尚屬青壯,不知憑己力賺取財物,先後恣意偷竊 店家財物,其中執持兇器為之,缺乏法紀觀念,未尊重他人 財產權,破壞社會秩序,惟被告犯後坦承犯行,尚未與告訴 人和解或賠償,所竊部分物品業經告訴人領回(參見警2卷 第21頁之贓物認領保管單),兼衡被告之犯罪動機、目的、 手段、造成損害程度、素行(參見其法院前案紀錄表)、身 心狀況(本院卷第37頁)、智識程度及家庭經濟狀況等一切 情狀,分別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依照犯罪之時序),復各 諭知如易服勞役、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四、又被告持以竊盜之未扣案尖嘴鉗剪1支,業經被告丟棄無蹤 (警2卷第5頁),參以該物品現今所在以及是否已然滅失, 均屬不明,且刑法第38條第2項規定亦非義務沒收,不予宣 告沒收。另被告竊得之犯罪所得即無線電競滑鼠1個,被告 於警詢時雖稱業已變賣等語,惟無法供述該等細節(警1卷 第5頁),本院無由認定之,為免被告保有犯罪所得,仍應 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及第3項規定,併宣告沒收,於 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1第1項、第299條第1項前段 、第310條之2、第454條第2項,刑法第320條第1項、第321條第1 項第3款、第59條、第41條第1項前段、第42條第3項前段、第38 條之1第1項前段、第3項,刑法施行法第1條之1第1項,判決如主 文。 本案經檢察官謝旻霓提起公訴,檢察官李佳潔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刑事第八庭  法 官 盧鳳田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 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 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洪筱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50 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中華民國刑法第321條第1項第3款: 犯前條第1項、第2項之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6月以上5年以 下有期徒刑,得併科50萬元以下罰金: 三、攜帶兇器而犯之。 ◎附件(附件內容除列出者,餘均省略)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3年度偵字第35197號                   113年度偵字第35200號   被   告 陳伊洲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應提起公訴,茲將犯罪 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陳伊洲於民國113年5月24日21時26分許,在臺南市○○區○○路 000號「順發3C量販-臺南店」內,見該店貨架上置有無線電 競滑鼠1個後,竟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竊盜之犯意 ,徒手竊取該無線電競滑鼠得手後,隨即騎車離去。 二、陳伊洲於113年5月28日15時57分許,在臺南市○○區○○路000 號「順發3C量販-臺南店」內,見貨架上置有網路攝影機1台 後,竟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加重竊盜之犯意,持客 觀上足供兇器使用之尖嘴鉗剪斷綑綁該網路攝影機之鐵絲條 (所涉毀損罪嫌,未據告訴),並將該網路攝影機藏放在其外 套內後,隨即騎車離去。嗣因店長蔡明宏發現商品失竊而報 警處理,經警調閱監視器畫面後,始循線查悉上情。 三、案經蔡明宏訴由臺南市政府警察局第二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前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陳伊洲於警詢坦承不諱,核與證人 即告訴人蔡明宏於警詢時所證述之情節大致相符,並有監視 器畫面擷圖翻拍照片、現場蒐證照片、臺南市政府警察局第 二分局博愛派出所受(處)理案件證明單、受理各類案件紀錄 表、車輛詳細資料報表、臺南市政府警察局第二分局扣押筆 錄、扣押物品目錄表及贓物認領保管單等件在卷可佐,足認 被告之自白與事實相符,是被告所涉上開罪嫌應堪認定。 二、核被告所為,就犯罪事實一、部分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竊 盜罪嫌;就犯罪事實二、部分係犯刑法第321條第1項第3款 之加重竊盜罪嫌。被告所犯上開2次竊盜罪嫌,犯意各別, 行為互殊,請分論併罰。另上開被告所竊得之無線電競滑鼠 1個,係屬被告未扣案之犯罪所得,請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 項規定宣告沒收,如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 ,請依同條第3項規定追徵其價額。至被告所竊得之網路攝 影機1台,因已發還予告訴人,有前開贓物認領保管單1張在 卷可證,是爰不予聲請宣告沒收,併予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6  日                檢 察 官 謝 旻 霓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9  日                書 記 官 張 育 滋

2025-02-13

TNDM-113-易-2420-20250213-1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刑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2236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陳伊洲 上列聲請人因對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 之刑(113年度執聲字第1853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陳伊洲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刑,應執行拘役壹佰日,如易科罰金 ,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陳伊洲因犯竊盜案件,先後經判決確 定(如附表),符合數罪併罰之要件,應依刑法第53條及第 51條第6款之規定,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 第477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刑法第50條第 1項前段、第53條分別定有明文。又數罪併罰,分別宣告其 罪之刑,如宣告拘役者,比照同條第5款之規定定其刑期; 但不得逾120日,刑法第51條第6款亦有明文。所謂「裁判確 定前」,應以聲請定執行刑之各罪中最先裁判確定案件之確 定時為準;換言之,必須其他各罪之犯罪行為時,均在最先 一罪判決確定前始符合數罪併罰之條件,只要所犯各罪均符 合最先一罪裁判確定前所犯,即應由執行檢察官聲請犯罪事 實最後判決之法院定其各罪之應執行刑,縱令所犯數罪中有 一罪刑已經執行完畢,仍應就其所犯各罪宣告刑更定應執行 刑,在所裁定之執行刑尚未執行完畢前,各罪之宣告刑,尚 不發生執行完畢之問題;不能因犯罪之一部分所科之刑業經 執行完畢而認檢察官之聲請為不合法;至已執行部分,自不 能重複執行,應由檢察官於指揮執行時扣除之,此與定應執 行刑之裁定無涉(最高法院81年度台抗字第464號、82年度 台抗字第313號、86年度台抗字第472號、86年度台抗字第48 8號、88年度台抗字第325號判決意旨參照)。又法律上屬於 自由裁量事項,尚非概無法律性之拘束,在法律上有其外部 界限及內部界限。前者法律之具體規定,使法院得以具體選 擇為適當裁判,此為自由裁量之外部界限。後者法院為自由 裁量時,應考量法律之目的,法律秩序之理念所在,此為自 由裁量之內部界限。法院為裁判時,二者均不得有所踰越。 在數罪併罰而有二裁判以上,應定其應執行刑之案件,法院 所為刑之酌定,固屬自由裁量事項,然對於法律之內、外部 界限,仍均應受其拘束(最高法院94年度台非字第21號判決 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受刑人因犯如附表所示之罪,經本院判處如附表所示之罪刑 ,均分別確定在案,有卷內所附各該判決及臺灣高等法院被 告前案紀錄表各1份在卷可稽。  ㈡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至2所示之罪刑,業經本院113年度聲 字第1648號裁定,定其應執行刑為拘役70日,並於民國113 年10月1日確定。依上開最高法院裁判意旨,本院應受裁量 權內部界限之拘束,於定本件應執行刑時,自不得逾拘役11 0日之範圍。   ㈢又數罪併罰之數罪,縱令其中一罪已經執行完畢,揆諸前開 說明,仍應就其所犯各罪宣告刑更定應執行刑,俟檢察官指 揮執行「應執行刑」時,再就已執行部分予以折抵。  ㈣是聲請人依法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本院參酌刑事訴訟法第3 70條所揭示之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及規範目的,綜合考量所 犯數罪犯罪類型、侵害法益、各別刑罰規範之目的、輕重罪 間體系之平衡、整體犯罪非難評價、各罪彼此間之關聯性( 例如:數罪犯罪時間、空間、各行為所侵害法益之專屬性或 同一性、數罪對法益侵害之加重效應)、各次犯行與被告前 案紀錄之關聯性、罪數所反映被告之人格特性與犯罪傾向、 數罪對法益侵害之加重效應及刑罰之內部界限、對被告施以 矯正之必要性,暨定應執行刑之案件,刑事訴訟法尚未規定 裁定前應訊問受刑人或給予受刑人陳述意見,然本件參酌最 高法院刑事大法庭110年度台抗大字第489號裁定意旨,業已 寄送受刑人定執行刑陳述意見調查表,請受刑人針對本案定 執行刑表示意見,逾期未陳報視為無意見,迄今未回覆等情 ,有送達證書在卷可參,本院綜合審酌上情,爰定其應執行 之刑如主文所示。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6款、 第41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陳碧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 附繕本)                書記官 詹淳涵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附表:受刑人「陳伊洲」定應執行刑案一覽表 編  號 1 2 3 罪  名 妨害自由 竊盜 竊盜 宣 告 刑 拘役30日 拘役50日 拘役40日 犯罪日期 112年3月12日 113年5月25日 113年7月3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 113年度偵字第9381號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 113年度偵字第16773號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 113年度偵字第21112號 最後事實審 法院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案號 113年度簡字第2034號 113年度簡字第2418號 113年度簡字第3072號 判決日 113年6月28日 113年7月29日 113年9月30日 確 定 判 決 法院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案號 113年度簡字第2034號 113年度簡字第2418號 113年度簡字第3072號 確定日 113年8月7日 113年8月29日 113年11月6日 備  註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 113年度執字第6861號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 113年度執字第7018號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 113年度執字第8939號 編號1、2經本院113年度聲字第1648號裁定,應執行拘役70日確定。

2025-01-22

TNDM-113-聲-2236-20250122-1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簡字第3658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陳伊洲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年度 偵字第27926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陳伊洲犯竊盜罪,處有期徒刑參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 元折算壹日。未扣案犯罪所得直播控制器壹個沒收,於全部或一 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及證據,均引用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之 記載(如附件)。 二、審酌被告陳伊洲於民國113年5月25日、113年7月3日,兩度 行竊商店內之商品,經本院先後以113年度簡字第2418號、1 13年度簡字第3702號判決判處拘役50日、40日確定,有前開 案件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 卷可憑,本案與前案犯罪時間相近,顯見被告係於短時間內 連續行竊,嚴重影響社會治安及告訴人財產安全;雖被告犯 後坦承犯行,然竊得之財物已遭被告變賣,導致告訴人無從 追索,且被告亦未賠償告訴人分文,本院認為不應輕縱;兼 衡其智識程度、家庭、生活狀況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 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三、被告竊得之直播控制器一個,乃被告之犯罪所得,應依刑法 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之規定諭知沒收,並依同條第3項之規 定,諭知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 價額。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450條第1項、第454條 第2項,刑法第320條第1項、第41條第1項前段、第38條之1 第1項前段、第3項,刑法施行法第1條之1,逕以簡易判決處 刑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 應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9  日          刑事第十一庭 法 官 周紹武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卓博鈞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9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件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3年度偵字第27926號   被   告 陳伊洲 男 OO歲(民國00年0月0日生)             住○○市○○區○○○街000號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為宜以簡易判決處刑, 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陳伊洲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竊盜之犯意,於民國11 3年7月3日11時46分許,在臺南市○區○○路0段000號O樓O區○○ ○○○店內,徒手竊取直播控器制1個(價值新臺幣7990元), 得手後,轉售得利。 二、案經該店店長林佑珊訴由臺南市政府警察局第一分局報告偵 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  (一)被告陳伊洲於警詢之自白。  (二)告訴人林佑珊於警詢之指訴。  (三)監視錄影紀錄截圖。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嫌。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6  日                檢 察 官 吳 毓 靈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8  日                書 記 官 陳 信 樺

2024-11-19

TNDM-113-簡-3658-20241119-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