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陳依志

共找到 2 筆結果(第 1-2 筆)

交易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過失傷害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交易字第48號 公 訴 人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廖于琇 陳依志 上列被告等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 第7881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廖于琇於民國113年3月2日中午12時9分 許,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沿雲林縣○○市○○路 000號旁無名路由西往東行駛,行至該無名路與龍潭路交岔 路口,左轉龍潭路時,本應注意行經無號誌交岔路口左轉, 轉彎車應暫停讓直行車先行,而依當時並無不能注意之情形 ,竟疏未注意貿然左轉,適被告陳依志駕駛車牌號碼00-000 0號自用小客車,沿龍潭路由北往南直行駛至,應注意行經 無號誌交岔路口,應減速慢行,作隨時停車之準備,亦疏未 注意,反以時速約50至60公里超速行駛,2車因而發生碰撞 ,造成被告廖于琇受有頭部外傷、左側顳頭鈍傷、頭暈症狀 、兩側膝部挫傷併腫痛瘀傷等傷害,被告陳依志受有前胸壁 挫傷之傷害。因認被告2人均涉有刑法第284條前段之過失傷 害罪嫌。 二、按告訴乃論之罪,告訴人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撤回其告 訴;又告訴經撤回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 238條第1項、第303條第3款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被告2人所涉刑法第284條前段之過失傷害罪,依同法 第287條前段之規定,須告訴乃論。惟被告2人已調解成立, 並均於114年3月7日當庭提出刑事撤回告訴狀,有雲林縣斗 六市調解委員會調解書1份及刑事撤回狀2份在卷可參,依照 首開說明,爰不經言詞辯論,逕為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四、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3款、第307條,判決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刑事第六庭 法 官 陳靚蓉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須附 繕本)

2025-03-07

ULDM-114-交易-48-20250307-1

交簡上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公共危險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交簡上字第244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陳依志 上列上訴人即被告因公共危險案件,不服本院高雄簡易庭中華民 國113年9月2日113年度交簡字第1730號第一審刑事簡易判決(聲 請簡易判決處刑案號:113年度偵字第21131號),提起上訴,本 院管轄之第二審合議庭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經本院管轄之第二審合議庭審理結果,認原判決認事用 法,均無違誤,量刑亦屬妥適,應予維持,爰依刑事訴訟法 第373條規定,本判決之事實、證據及理由,除關於原判決 事實欄所認被告陳依志「飲用含有酒精成分之不詳酒類」等 情,補充記載為「服用含有酒精成分之不詳食物」;證據部 分另補充「證號查詢機車駕駛人資料(被告未考領機車駕照 )」外,其餘均引用如附件所示第一審刑事簡易判決書之記 載。 二、駁回上訴之理由   被告上訴意旨略以:伊有肝病,不可能再喝酒,是因為平常 吃檳榔習慣才影響酒測結果,伊當天吃了5包檳榔,請判無 罪云云。經查:  ㈠被告雖主張當天吃了5包檳榔導致影響酒測結果,惟檳榔業者 於製作檳榔材料石灰中,或摻有微量高粱酒或米酒等酒精成 分,惟石灰僅係配料,純為提高檳榔風味,每顆檳榔摻入石 灰之數量甚微,否則無疑徒增製造檳榔成本,何況酒精燃點 低、揮發性強,摻入酒類的石灰經過攪拌及沉澱與靜置程序 ,市售檳榔幾均已放置讓酒精揮發殆盡後始售出,可知檳榔 之配料石灰,縱有加入酒類調配,然經揮發後,酒精成份幾 乎不存在,一般購買者嚼食檳榔時所感受到者乃酒精揮發後 伴隨檳榔之香味而已,此乃一般人理解之生活經驗及化學原 理。是被告上開主張,已難信實。  ㈡又依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第19條之2第 1項第2款規定「詢問受測者飲用酒類或其他類似物結束時間 ,其距檢測時已達15分鐘以上者,即予檢測。但遇有受測者 不告知該結束時間或距該結束時間未達15分鐘者,告知其可 於漱口或距該結束時間達15分鐘後進行檢測;有請求漱口者 ,提供漱口。」上開規範目的乃在避免受測者甫飲用酒類或 其他類似物結束,可能因口腔內仍有酒精成分殘留影響吐氣 酒精濃度檢測結果,故要求與飲用酒類或其他類似物結束時 間相距15分鐘之間隔,使受測者可將該酒精成分殘留物自然 吞嚥代謝,或在未達15分鐘之情形下,使受測者得以漱口之 方式將該酒精成分殘留物去除,藉此確保檢測所得數值係來 自體內循環系統運作後的吐氣酒精而不致受殘留口腔之酒精 成分所影響。本案被告於警詢及本院第二審審理時一致供稱 員警於實施酒測前有拿一杯水給伊漱口等語無訛,核與警員 113年6月24日職務報告所載有提供杯水予被告漱口一情相符 ,足見被告於接受酒測前確有先以水漱口,員警實施檢測酒 精濃度程序與上開處理細則規定之法定程序相符。基此,縱 使被告所食用之檳榔,仍殘存有些微酒精成分,致使口腔內 留有酒精,然被告於接受酒測前已先以飲用水漱口,在口腔 內所留酒精已因漱口而將之清除,衡情不可能因口腔內仍有 酒精成分殘留影響吐氣酒精濃度檢測結果。從而,被告以嚼 食檳榔為辯,無以採信。  ㈢綜上,被告上訴請求改判無罪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1項、第3項、第368條 、第373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廖春源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檢察官郭武義到庭執行 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林裕凱                   法 官  葉芮羽                   法 官  陳力揚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書記官  吳采蓉  附錄本判決論罪科刑法條:              刑法第185條之3第1項第1款 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得併科三十萬元以下罰金: 一、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零點二五毫克或血液中酒精濃度   達百分之零點零五以上。 【附件:原審判決】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交簡字第1730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陳依志 上列被告因公共危險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 年度偵字第21131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陳依志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而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零點貳伍 毫克以上,處有期徒刑肆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 壹日。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證據及不採被告陳依志辯解之理由,除犯罪 事實欄一第4至5行補充為「基於逾上開法定標準而駕駛動力 交通工具之犯意,於113年6月24日6時20分稍早前某時許……」 、第7行補充為「嗣於同日6時20分許行經……」,證據部分補 充「車輛詳細資料報表」,另補充理由如下外,其餘均引用 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之記載(如附件)。 二、被告固於辯稱:我有脂肪肝,不能喝酒,真的沒有喝酒云云 云云。惟查,被告於本案所使用酒精濃度測試器之檢定合格 日期為民國112年11月9日、有效期限至113年11月30日或使 用次數達1,000次,而本件被告為警以該酒測器實施酒測之 時為113年6月24日(尚在該酒測器檢測合格的有效期間內) 、檢測次數為該酒測器之第140次(並未超過1,000次之標準 )等情,有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呼氣酒精測試器檢定合 格證書、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小港分局高松派出所酒精測試報 告(見偵卷第21至23頁)在卷可徵,足認本案酒測器業經財 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檢驗合格,其準確性及可靠性已獲擔 保,員警使用合格檢測器測得被告吐氣所含酒精濃度為每公 升0.25毫克數值之結果,應屬可信。被告空言辯稱其並未飲 用含有酒精之飲料,並未指出證明之方法供本院調查,已難 採信,況患有脂肪肝病症者仍不顧己身健康而續飲用酒類者 亦非罕見,是核其所辯顯係事後卸責之詞,自難據為有利認 定。從而,本案事證已臻明確,應予依法論科。 三、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185條之3第1項第1款之駕駛動力交 通工具而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0.25毫克以上罪。另依 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大字第5660號裁定意旨,本院毋庸為 累犯之認定,併予敘明。 四、爰以行為人責任為基礎,審酌酒後駕車為極度危險之行為, 對於駕駛人自身及其他道路使用者之生命、身體、財產均生 重大危害,被告前於民國103年、108年間已有因酒後駕車案 件分別經檢察官為緩起訴處分、法院判刑確定之紀錄,對此 應無不知之理,猶率爾於酒後無照駕車上路,足認其仍心存 僥倖,自有不當;復考量被告否認犯行,其犯後態度難謂良 好,其係騎乘普通重型機車行駛於市區道路上,測得之吐氣 酒精濃度達每公升0.25毫克,幸未肇事致生實害;兼衡其於 警詢自述之教育程度及家庭經濟狀況、如臺灣高等法院被告 前案紀錄表所示之前科素行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 刑,並諭知如主文所示之易科罰金折算標準,以資懲儆。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第454條第2項, 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六、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之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書狀(須附繕本),上訴於本院管轄之第二審地方法院合議 庭。 本案經檢察官廖春源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9   月  2   日          高雄簡易庭  法 官 李承曄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之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 。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9   月  2   日                 書記官 張瑋庭 附錄論罪科刑法條: 刑法第185 條之3 第1 項第1款 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得併科三十萬元以下罰金: 一、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零點二五毫克或血液中酒精濃度   達百分之零點零五以上。 附件: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3年度偵字第21131號   被   告 陳依志 (年籍資料詳卷) 上被告因公共危險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為宜聲請以簡易判決 處刑,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陳依志於民國113年6月24日6時20分許前某時,在不詳地點飲 用含有酒精成分之不詳酒類後,明知吐氣所含酒精濃度已達每公 升0.25毫克以上者,不得駕駛動力交通工具,仍在呼氣酒精濃度 已逾上開標準之情形下,基於不能安全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而駕 駛之犯意,於113年6月24日6時20分許,騎乘屬於動力交通工 具之車牌號碼號NAB-1256號普通重型機車(下稱本案機車),行 經高雄市○○區○○路00○0號前時,因騎乘本案機車未依規定使 用方向燈且停在路口為警攔查,發現陳依志臉色異常紅潤並 聞到些許酒味,並於113年6月24日6時32分許對陳依志施以吐 氣酒精濃度測試,測得其吐氣酒精濃度含量達每公升0.25毫克後 ,始發現上情。 二、案經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小港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訊據被告陳依志堅詞否認有何上開公共危險犯行,辯稱:伊 沒有飲酒習慣,伊有脂肪肝,不能喝酒,伊真的沒有喝酒云 云。惟查:被告於上開時、地為警攔查後,測得其吐氣所含 酒精濃度為每公升0.25毫克,有酒精測試報告、財團法人工業 技術研究院呼氣酒精測試器檢定合格證書、高雄市政府警察 局舉發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通知單影本等資料在卷可稽。復參 以被告於本案公共危險案件前,已有2次飲酒後騎乘動力交通 工具之前科,此有本署103年度速偵字第2905號緩起訴處分 書、108年度速偵字第2245號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附卷可憑 ,是被告上揭所辯,顯屬事後推諉卸責之詞,洵不足採,其 犯嫌應堪認定。 二、核被告陳依志所為,係犯刑法第185條之3第1項第1款之酒後 駕車罪嫌。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7   月  22  日                檢 察 官 廖春源

2024-11-27

KSDM-113-交簡上-244-2024112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