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陳奕澐

共找到 5 筆結果(第 1-5 筆)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租佃爭議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訴字第1939號 原 告 黃致堯 住○○市○○區○○路000巷00○0號0 0樓 訴訟代理人 王玉珊律師 被 告 陳春蓮 住○○市○○區○○路○○段000巷00 弄00○00號 訴訟代理人 林詠善律師 複代理人 鄭瑋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租佃爭議事件,於民國113年12月11日辯論終 結,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確認兩造間就附表所示土地之耕地三七五租賃關係不存在。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出租人與承租人間因耕地租佃發生爭議時,應由當地鄉( 鎮、市、區)公所耕地租佃委員會調解;調解不成立者,應 由直轄市或縣(市)政府耕地租佃委員會調處;不服調處者 ,由直轄市或縣(市)政府耕地租佃委員會移送該管司法機 關,司法機關應即迅予處理,並免收裁判費用;前項爭議案 件非經調解、調處,不得起訴,耕地三七五減租條例(下稱 減租條例)第26條第1項、第2項前段定有明文。查兩造間因 桃園市○○區○○○○000號私有耕地租佃(下稱系爭租約)發生 爭議,經桃園市觀音區公所耕地租佃委員會調解及桃園市政 府耕地租佃委員會調處未成立,經桃園市政府於民國112年9 月14日以府地權字第1120257492號函移送本院審理,有上開 桃園市政府函文檢附租佃爭議調解、調處不成立案卷(下稱 調處卷)在卷可稽(見本院卷一第7頁、調處卷),合於上 開規定,先予敘明。 二、又按不變更訴訟標的,而補充或更正事實上或法律上之陳述 者,非為訴之變更或追加,民事訴訟法第256條定有明文。 查原告起訴時係聲明:「確認兩造間桃園市○○區○○○○○○000 號三七五租約不存在」(見本院卷一第13頁),嗣於本院11 3年11月6日言詞辯論期日以言詞更正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 (見本院卷二第273頁)。經核原告前開訴之聲明變更,僅 屬更正事實上陳述,而非訴之變更或追加,應予准許。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被告之先祖自5、60年間承租附表所示共17筆土 地(下合稱系爭土地,如單指其一則逕稱其地號)全部,嗣 因原出租人死亡、由繼承人繼承其出租耕地及被告放棄其耕 作權之一部,被告與系爭租約除原告以外之部分出租人於11 1年6月8日向桃園市觀音區公所申請租約變更登記。然被告 或其前手並未自任耕作,其中478-150地號土地於89年間供 他人作墳墓使用;484地號土地上有鐵皮屋、堆置廢棄物;4 84-2、484-7、484-9、484-15、484-16、484-17、484-18、 484-20地號土地上為水圳、樹林,無法進入;484-4、484-6 地號土地上有磚屋、土角屋及鐵皮屋供他人居住,及放置廢 棄傢俱;484-8、484-10地號土地上有柏油路;484-19地號 土地上有一面積12平方公尺之鐵皮屋。又被告將部分耕地供 訴外人張文鎮、王鈺騏耕作,任由其領取地上農作物補償, 且將484、484-4、484-6、484-7、484-8、484-10、484-16 、484-17等8筆土地供張文鎮於其上建築門牌號碼為桃園市○ ○區○○路000巷00號建物(下稱68號房屋)、土造房、1B磚等 共10棟使用,依減租條例第16條第1、2項規定,被告就承租 之土地既有一部分未自任耕作,系爭租約全部無效。縱認系 爭租約仍存在,然系爭土地上之鐵皮屋、墳墓、柏油路、紅 磚屋、土角屋等皆係被告或其先祖供他人建築占用土地而來 ,該占用事實至少自106年起迄今,則被告超過2年未為耕作 ,依系爭減租條例第17條第1項第4款規定,原告於112年6月 30日會勘系爭土地時已通知被告終止系爭租約。為此,爰依 民事訴訟法第247條規定請求確認兩造間系爭租約不存在。 並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 二、被告則以:系爭租約係被告於90年間以繼承為原因變更登記 為承租人,兩造嗣於111年6月6日辦理租約變更登記,而被 告承租面積並非土地面積之全部,並無法確認承租耕地之位 置及耕作面積,本件因原告未具體指出被告未自任耕作之地 號及區域,應認原告無法特定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為何, 而不具權利保護必要。又被告係於90年間因繼承始取得系爭 土地之使用,故對承租前之實際使用情形並不知悉,係延續 長輩之使用關係,且該土角厝至少於63年前即已存在,被告 無從知悉土角厝所坐落之土地是否屬系爭土地之範圍,或占 有人是否有合法使用權源,故就土角厝建物及後續衍生之設 施,被告亦無知識或能力主張權利,原告稱係被告容任他人 使用,實屬臆測之詞。而被告與兄弟姐妹即訴外人徐嘉懋、 陳隆銘、陳奕澐、陳隆貴、楊嫦娥等人就系爭土地雖有以協 議書約定權利義務關係,但此僅單純之借名登記關係,實際 上耕作人僅有被告一人,此亦經本院以111年度重訴字第405 號事件審認在案。另縱認被告有消極不行使權利或任由他人 占用耕地等情形,亦非屬減租條例所規定之不自任耕作,遑 論被告確有於系爭土地上實際種植農作物之事實。另本件被 告亦無減租條例第17條第1項第4款之情形,原告不得以此終 止系爭租約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原告主張系爭土地為原告(110年3月11日登記為所有權人、 權利範圍6分之2)及訴外人劉王瑞蓮等15人所共有。嗣因系 爭租約之原承租人死亡,被告於90年間變更登記為系爭租約 之承租人。被告及劉王瑞蓮等15人於111年4月26日以系爭租 約之出租人死亡、承租人放棄其耕作權之一部為由,向桃園 市觀音區公所申請變更登記,因原告未會同申請,經桃園市 觀音區公所以111年4月29日桃市觀農字第1110010247號函通 知原告於文到20日內提出書面意見,逾期未提出則視為同意 申請,原告於111年5月4日收受後逾期未提出,桃園市觀音 區公所依法於111年6月8日逕行辦理系爭租約之變更登記, 即系爭租約之出租人為原告1人、承租人為被告,承租面積 則由系爭土地之全部變更為附表「承租面積」欄位所示。又 被告之父即訴外人陳興城前向劉王瑞蓮等人承租系爭土地, 並依三五七減租條約登記。陳興城死亡後,被告與徐嘉懋、 陳隆銘、陳奕澐、陳隆貴、楊嫦娥等人就系爭租約於91年8 月7日簽訂協議書,約定以被告為系爭租約之登記名義人。 陳奕澐等人嗣以被告依前揭協議書之約定請求被告給付市地 重劃之地上物補償費,經本院以111年度重訴字第405號租佃 爭議事件判決在案等事實,有系爭租約、系爭土地登記第一 類謄本、桃園市觀音區公所於113年4月23日以桃市觀農字第 1130009316號函附系爭租約111年6月8日變更登記資料、本 院111年度重訴字第405號民事判決附卷可佐(見本院卷一第 19頁至第20頁、第117頁至第125頁、第127頁至第160頁;卷 二第29頁至第192頁),且為兩造所不爭執,自堪信為真實 。 四、原告主張被告未自任耕作,依減租條例第16條第1項、第2項 規定,系爭租約為無效。若系爭租約非無效,系爭土地亦有 非因不可抗力繼續一年以上不為耕作之事實,得依同條例第 17條第1項第4款規定終止系爭租約等語,為被告否認,並以 上開情詞置辯。是本件應審究者為:㈠原告提起本件訴訟, 有無確認利益?㈡被告承租之範圍為何?㈢系爭租約有無減租 條例第16條第1項之無效事由?㈣如否,被告未耕作是否因不 可抗力所致?茲分別析述如下: ㈠、原告提起本件確認訴訟,有確認利益:   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 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而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法律關係之存否不 明確,原告主觀上認其在法律上之地位有不安之狀態存在, 且此種不安之狀態,能以確認判決將之除去者而言,即認有 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最高法院52年台上1240號判決意 旨參照)。本件原告主張被告違反減租條例第16條第1項規 定,依同條第2項規定,系爭租約全部無效;縱認仍存在, 亦因原告通知被告終止租約而不存在,兩造間就系爭租約之 耕地三七五租賃契約關係不存在等情,為被告所否認,則原 告在私法上之地位處於不安狀態,該不安之狀態得以本件確 認判決將之除去,則原告訴請確認兩造間就系爭租約之耕地 三七五租賃契約關係不存在,即有確認利益。被告抗辯原告 於起訴時未特定被告未自任耕作之地點為何處、欠缺權利保 護必要等語,即無可採。 ㈡、被告承租耕地之位置及耕作範圍,可得特定:   查被告於111年間向桃園市觀音區公所申請變更系爭租約之 承租範圍時,業已出具「觀音區草漯段484等17筆租佃保留 位置圖」,此有桃園市觀音區公所於113年4月23日以桃市觀 農字第1130009316號函附系爭租約111年6月8日變更登記資 料在卷可憑(見本院卷二第40頁至第41頁),其中被告清楚 於地籍圖上劃分租佃保留之位置及相對應之面積,是被告抗 辯系爭租約土地係部分面積承租,無法確認承租耕地之位置 及耕作範圍等語,即無可採。 ㈢、原告依減租條例第16條第2項之規定,請求確認兩造間就系爭 租約之耕地三七五租賃契約關係不存在,為無理由:  1、按承租人應自任耕作,並不得將耕地全部或一部轉租於他人 ;承租人違反前項規定時,原訂租約無效,得由出租人收回 自行耕種或另行出租,減租條例第16條第1項、第2項固有明 文。然所謂自任耕作,係指承租人應以承租之土地供自己從 事耕作之用而言,如承租人以承租之土地建築房屋居住或供 其他非耕作使用、或與他人交換耕作、或轉租或借與他人使 用等不合耕地租佃目的之積極行為,固為不自任耕作;惟若 承租人僅消極不為耕作任其荒廢,或未積極排除第三人對於 承租耕地之占用,則僅生出租人得否依減租條例第17條第1 項第4款規定終止租約而已,尚難謂原租約已因此歸於無效 (最高法院91年度台上字第1447號判決意旨參照)。 2、原告主張系爭土地上有墳墓、68號房屋、鐵皮建物、柏油路 等,被告就系爭租約之一部分承租土地有未自任耕作之情事 ,系爭租約全部無效等語,業據其提出桃園市觀音區公所11 2年6月30日辦理系爭租約現場會勘紀錄附會勘照片、484-19 地號土地實測圖、系爭土地網路地籍圖、航照圖、照片等件 (見本院卷一第21頁至第40頁、第43頁至第68頁)為證,且 本院於113年5月16日至現場履勘,並囑託桃園市觀音地政事 務所繪製土地複丈結果通知書暨成果圖(即附圖),484-4 、484-6、484-8、484-10地號上有68號房屋、棚架、曬穀場 ;484-4⑴、484-6⑴⑵、484-8(0)、484-10⑴⑵之建物及棚架占 用面積為111、79、6、29、9、11平方公尺;484-4⑵、484-8 ⑴、484-10(0)之曬穀場占用面積為5、2、38平方公尺;478- 150、484地號上則有種植農作物478-150⑴⑵、484⑴⑵⑶⑷,占用 面積為116、60、70、70、70、389平方公尺(見本院卷二第 253頁)。 3、查前開68號房屋及棚架等地上物、原證3實測圖上編號B之磚 造房屋鐵厝(見本院卷一第37頁)均坐落於被告於111年間 出具「觀音區草漯段484等17筆租佃保留位置圖」之承租範 圍內,且被告除於484地號土地有種植香蕉、芭樂、檸檬、 柚子、無花果等農作物即484⑴、⑵、⑶、⑷以外,其餘16筆土 地均未為耕作(被告於478-150地號種植農作物之範圍即478 -150⑴、⑵均非系爭租約所約定之承租範圍),而被告自承原 證3實測圖上之磚造房屋、鐵厝現遭第三人占用,此部分不 爭執被告未耕作之事實,此亦有113年5月16日勘驗筆錄在卷 可憑(見本院卷二第225頁),另上開68號房屋等地上物前 經被告與張文鎮於108年4月10日均向桃園市觀音區廣福(第 五單元)自辦市地重劃區重劃會提出切結書記載:484、484 -4、484-6、484-7、484-8、484-10、484-16、484-17地號8 筆,面積3,991平方公尺,已建1B磚、鋼鐵、土造房屋,共1 0棟,房屋門牌號碼為桃園市○○區○○路000巷00號,該房屋確 係本人所有,如有虛偽,自願負法律責任,決不異議。其他 :水井、水泥地坪、簡易房舍、棚架等雜項設施(見本院卷 一第223頁、第225頁),經該會認定張文鎮提供桃園市地方 稅務局房屋稅籍證明、戶口名簿、電費繳納憑證等資料,而 認定68號房屋之補償費應由張文鎮領取,此有前揭重劃會11 3年3月14日以廣福自重字第1130314002號函附錄築改良物調 查表、切結書、稅籍證明書、戶籍謄本、電力公司繳費證明 在卷(見本院卷一第215頁至第235頁),且被告於本院至現 場勘驗時亦稱該建物、棚架等係由張文鎮使用或搭建等語( 見本院卷二第222頁)。是被告就前開土地雖確有消極不為 耕作,任其荒廢,或未積極排除張文鎮或第三人之占用之情 形,然原告既未就係被告提供系爭土地供張文鎮或第三人使 用,或未為任何不合耕地租佃目的之積極行為舉證以實其說 ,應認非屬減租條例第16條第1項所定不自任耕作之情形, 原告主張被告有不自任耕作之事實,系爭租約為無效,難認 有據。 ㈣、原告依減租條例第17條第1項第4款規定,請求終止系爭租約 ,為有理由: 1、按耕地租約承租人非因不可抗力繼續一年不為耕作時,出租 人得終止租約,減租條例第17條第1項第4款定有明文。所謂 耕作,係指就作物為種植、採收、澆水、施肥、除草、噴藥 及管理等農事,而為耕作之主體而言(最高法院84年度台上 字第755號判決意旨參照)。至於不為耕作,則係指承租人 消極的不為耕作而任其荒廢,或於承租耕地遭人占用時,消 極的不予排除侵害(最高法院91年度台上字第1447號民事判 決意旨參照)。且不論其係一部或全部不為耕作,出租人均 得依減租條例第17條第1項第4款規定終止租約,收回全部耕 地(最高法院112年度台上字第1415號裁定意旨參照)。 2、查484-4、484-6、484-8、484-10地號土地上之68號房屋之房 屋稅起課年月為50年1月間、張文鎮則係自78年9月1日起即 設籍於該址,此有68號房屋之房屋稅籍證明書及張文鎮之戶 籍謄本在卷可稽(見本院卷一第231頁、第233頁);且桃園 市觀音區公所於112年6月30日為釐清耕作土地位置及狀況, 於112年6月30日會同兩造、地政事務所協助指界,經指界現 場發現484-2、484-7、484-9、484-15、484-16、484-17、4 84-18、484-20地號土地上為水圳、樹林,無法進入(見調 處卷第19頁),益證被告非但消極不為耕作,亦未積極排除 張文鎮等人之占有侵害。被告雖辯稱其係於90年間因繼承始 取得系爭土地之使用,無從知悉建物坐落之土地是否屬系爭 土地之範圍,或占有人是否有合法使用權源云云。然系爭租 約於111年6月8日經桃園市觀音區公所准予變更承租範圍為3 分之1之前,被告之被繼承人及被告係承租系爭土地之全部 ,且被告於變更承租範圍時亦已特定租佃保留之位置圖,已 如前述,自尚難以不知建物坐落之土地是否屬耕地範圍而為 抗辯。況且,被告自承係因繼承之法律關係取得系爭土地之 使用收益權(見被告112年12月18日民事答辯狀第2頁、第4 頁,本院卷一第91頁、第95頁),依民法第1148條規定,自 已概括繼承被繼承人之一切權利義務,是應堪認前揭地號土 地至原告終止系爭租約即112年8月16日止(另詳後述)有1 年以上未繼續耕作之情。 3、查原告業於系爭調處程序於112年6月30日會勘系爭土地現場 時表示被告2年以上未耕作、通知被告終止租約,且於112年 8月16日調解程序時明確表明依減租條例第17條第1項第4款 規定終止系爭租約,並記明於前開會勘紀錄、調解程序筆錄 ,此有原告提出之桃園市觀音區公所112年7月5日桃市觀農 字第1120015980號函附會勘紀錄(見本院卷一第21頁至第22 頁)及112年8月16日調解程序筆錄(見調處卷第22頁至第26 頁)。又被告於前開會勘期日、調解程序期日均有到場,亦 有會勘紀錄簽到表、調解程序筆錄及簽到表、原告提出之調 解會議說明書可佐(見調處卷第76頁、第25頁、第28頁、第 30頁),足徵原告至遲於112年8月16日以減租條例第17條第 1項第4款,向被告為終止系爭租約之意思表示,系爭租約於 是日經其合法終止,洵屬可採。是系爭租約既經原告合法終 止,其訴請確認兩造間就系爭土地之系爭租約租賃關係不存 在,即屬有據,應予准許。   五、綜上所述,原告得依減租條例第17條第1項第4款規定終止系 爭租約,並已合法終止,故其請求確認兩造間就系爭租約之 租賃關係不存在,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未經援用 之證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 自無逐一詳予論駁之必要,附此敘明。 七、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78條, 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卓立婷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書記官 李芝菁 附表:觀本字第144號  編號 地號 面積(公頃) 正產物 租額 備註 桃園市觀音區草漯段 土地面積 承租面積 種類及收穫總量 實物(台斤) 1 478-4地號土地 0.023700 0.007900 稻穀 954.67台斤 甘藷 482.34台斤 1期214.67 2期143.34 1期108.34 2期72.34 2 478-150地號土地 0.126800 0.042267 3 478-151地號土地 0.030300 0.010100 4 484地號土地 0.307200 0.102400 5 484-2地號土地 0.024100 0.008033 6 484-4地號土地 0.013900 0.004633 7 484-6地號土地 0.048400 0.016133 8 484-7地號土地 0.015900 0.005300 9 484-8地號土地 0.004200 0.001400 10 484-9地號土地 0.005000 0.000667 11 484-10地號土地 0.005800 0.001933 12 484-15地號土地 0.013600 0.004533 13 484-16地號土地 0.003500 0.001167 14 484-17地號土地 0.000200 0.000067 15 484-18地號土地 0.061300 0.020433 16 484-19地號土地 0.010500 0.003500 17 484-20地號土地 0.000600 0.000200

2025-01-22

TYDV-112-訴-1939-20250122-1

原易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賭博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2年度原易字第10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鄭群佑 選任辯護人 陳達德律師 被 告 劉與康 選任辯護人 王俊賀律師 被 告 吳小崢 選任辯護人 徐孟琪律師 被 告 林之亭 胡妤溱 被 告 林家瑩 吳美奈 曹欣潔 指定辯護人 黃千芸義務辯護律師 被 告 劉語緹 選任辯護人 陳湘傳律師 被 告 林恩州 陳欹希 選任辯護人 陳湘傳律師 被 告 徐振峯 選任辯護人 陳克譽律師 上列被告等因賭博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 (112年度偵字第51 36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鄭群佑、劉與康、吳小崢、林之亭、胡妤溱、林家瑩、吳美奈、 曹欣潔、劉語緹、林恩州、陳欹希、徐振峯均無罪。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鄭群佑、劉與康、吳小崢、林之亭、胡 妤溱、林家瑩、吳美奈、曹欣潔、劉語緹、林恩州、陳欹希 、徐振峯(以下合稱被告12人)共同基於意圖營利而供給賭博 場所及聚眾賭博之犯意聯絡,自民國111年12月起,由被告 鄭群佑提供其實際支配管領之臺北市○○區○○路000號地下1樓 之3、之4作為「百家樂」遊戲之賭博場所(下稱本案場所), 被告鄭群佑擔任現場負責人,被告劉與康則為股東出資,被 告吳小崢、林之亭擔任發牌荷官,被告胡妤溱、林家瑩、吳 美奈、曹欣潔、劉語緹、林恩州、陳欹希、徐振峯均擔任現 場工作人員。賭博方式為以撲克牌作為工具,每位賭客以籌 碼選擇下注莊家或閒家後,由荷官依序發2張牌,依補牌規 則確認是否需要補牌,最多2家總和補6張牌後,莊家及閒家 各自加總牌面點數,視總和點數之個位數部位比大小決勝負 ,並依照下注之勝者獲得獎金,若下注莊家獲勝者,賭場會 抽取5%之籌碼點數作為抽頭金,遊玩結束後每週結算1次籌 碼,並將籌碼以1:0.6至0.06不等之比例兌換為新臺幣。嗣 經警持本院核發之搜索票搜索上址,並扣得如附表所示之物 後,查悉上情。因認被告12人均涉犯刑法第268條前段之意 圖營利供給賭博場所及同條後段之意圖營利聚眾賭博罪嫌。 二、刑事訴訟法第308條規定:「判決書應分別記載其裁判之主 文與理由;有罪之判決並應記載犯罪事實,且得與理由合併 記載」,同法第310條第1款規定:「有罪之判決書,應於理 由內分別情形記載右列事項:一、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 及其認定之理由」,及同法第154條第2項規定:「犯罪事實 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揆諸上開規 定,刑事判決書應記載主文與理由,於有罪判決書方須記載 犯罪事實,並於理由內記載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及其認 定之理由。所謂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即為該法第 154條第2項規定之「應依證據認定之」之「證據」。職是, 有罪判決書理由內所記載認定事實所憑之證據,即為經嚴格 證明之證據,另外涉及僅須自由證明事項,即不限定有無證 據能力之證據,及彈劾證人信用性可不具證據能力之彈劾證 據。在無罪判決書內,因檢察官起訴之事實,法院審理結果 ,認為被告之犯罪不能證明,而為無罪之諭知,則被告並無 檢察官所起訴之犯罪事實存在,既無刑事訴訟法第154條第2 項所規定「應依證據認定之」事實存在,因此,判決書僅須 記載主文及理由,而理由內記載事項,為法院形成主文所由 生之心證,其論斷僅要求與卷內所存在之證據資料相符,或 其論斷與論理法則無違,通常均以卷內證據資料彈劾其他證 據之不具信用性,無法證明檢察官起訴之事實存在,所使用 之證據並不以具有證據能力之證據為限,故無罪之判決書, 就傳聞證據是否例外具有證據能力,本無須於理由內論敘說 明(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2980號判決意旨參照)。依 上說明,本件經本院審理後,既認不能證明被告犯罪,而為 無罪判決之諭知,即無庸就卷附證據有無證據能力逐一說明 ,先予敘明。  三、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刑 事訴訟法第154條第2項定有明文。刑事訴訟上證明之資料, 無論其為直接或間接證據,均須達於通常一般之人均不致有 所懷疑,而得確信其為真實之程度,始得據為有罪之認定, 若關於被告是否犯罪之證明未能達此程度,而有合理懷疑之 存在,致使無從形成有罪之確信,根據「罪證有疑,利於被 告」之證據法則,即不得遽為不利被告之認定。又按刑事訴 訟法第161條第1項規定:檢察官就被告犯罪事實,應負舉證 責任,並指出證明之方法。因此,檢察官對於起訴之犯罪事 實,應負提出證據及說服之實質舉證責任。倘其所提出之證 據,不足為被告有罪之積極證明,或其指出證明之方法,無 從說服法院以形成被告有罪之心證,基於無罪推定之原則, 自應為被告無罪判決之諭知(最高法院76年台上字第4986號 、92年台上字第128號判例意旨可資參照)。末按刑法第266 條係以「賭博財物」為其構成要件行為,賭博之本質是透過 某一射倖性事項發生與否,決定財物歸屬,因此,刑法賭博 罪之保護法益,在於社會善良健全之經濟風俗。而意圖營利 供給賭博場所或聚眾賭博罪之保護法益,亦在於處罰行為人 基於營利之目的,利用聚眾賭博或提供賭博場所之方式,使 他人為上開賭博財物行為而獲取對價。故所謂賭博行為,係 指以偶然之事實,決定「財物」之得喪變更者而言。 四、公訴意旨認被告12人涉犯刑法第268條前段、後段之罪嫌, 無非係以上開被告12人之供述,證人即賭客林春田、陳奕澐 、郭佳萍、黃國財、章沛楓、彭保仁於警詢中之證述、被告 鄭群佑、劉與康、吳小崢、林之亭、胡妤溱、林家瑩、吳美 奈、曹欣潔、陳欹希、徐振峯之手機畫面截圖、搜索扣押筆 錄、扣押物品目錄表、現場照片暨現場電腦內通訊軟體群組 翻攝照片等件,為其主要論據。訊據被告12人均堅詞否認涉 犯上開罪嫌,被告鄭群佑辯稱:我們沒有抽頭,籌碼我 們 是換酒水,不能換回現金,客人要進來只要繳入場費等語; 被告劉與康辯稱:我沒有投資本案之賭場等語;被告林之亭 辯稱:我當天只是先去看環境而已,在那邊看電視,警察就 來了等語;被告吳小崢、胡妤溱、林家瑩、吳美奈、曹欣潔 、劉語緹、林恩州、徐振峯辯稱:我的工作是服務生,與賭 博無關等語;被告陳欹希辯稱:我工作的地點是純粹做娛樂 ,類似桌遊,我是擔任計分的工作,就是每一局的分數記錄 下來,我不清楚百家樂是什麼等語。 五、經查: (一)自111年12月起,被告鄭群佑提供其實際管領之本案場所, 並且擔任現場負責人,被告吳小崢擔任發牌荷官,被告胡妤 溱、林家瑩、吳美奈、曹欣潔、劉語緹、林恩州、陳欹希、 徐振峯則為現場工作人員。「百家樂」之遊戲方式為以撲克 牌作為工具,每位玩家以籌碼選擇下注莊家或閒家後,由荷 官依序發2張牌,依補牌規則確認是否需要補牌,最多2家總 和補6張牌後,莊家及閒家各自加總牌面點數,視總和點數 之個位數部位比大小決勝負等情,為被告12人所不爭執,並 據被告鄭群佑、吳小崢、林之亭、胡妤溱、林家瑩、吳美奈 、曹欣潔、劉語緹、林恩州、陳欹希、徐振峯於警詢中陳述 明確(見偵卷第176至177頁、第280至283頁、第324頁、第36 7頁、第407頁、第451頁、第489頁、第555頁、第588至589 頁、第621至624頁、第673頁),並有證人即在場之消費者林 春田(見偵卷第704頁)、陳奕澐(見偵卷第727頁)、郭佳萍( 見偵卷第751頁)、黃國財(見偵卷第773頁)、章沛楓(見偵卷 第798頁)、彭保仁(見偵卷第820至821頁)於警詢中證述綦詳 ,另有搜索暨現場電腦內通訊軟體員工群組翻拍照片(見偵 卷第101至157頁)、手寫筆記(見偵卷第159頁)等件在卷 可稽,是此部分之事實,應堪以認定。 (二)本案場所,雖提供百家樂之遊戲服務,然無從認定在場之消 費者有「賭博財物」之行為:  ⒈據證人林春田於警詢中證稱:「今天我進去用3,000元新臺幣 換5萬籌碼。......今天是現場一個女孩子跟我換的,但我 認不出來了,赢了可以累積放著,輸了就走了,贏的『分數』 可以跟櫃台換酒」等語(見偵卷第703至704頁);證人陳奕澐 、郭佳萍於警詢中證稱:「(問:於該賭場賭博係向何人兌 換籌碼?所兌換籌碼比例多少?於賭博後係向何人兌換現金 ?)是櫃台拿給我的。還沒講。也還沒講」等語(見偵卷第72 7頁、第751頁)。證人黃國財於警詢中證稱:「我今天進去 時,辦完會員,現場荷官先拿5萬籌碼給我,我便可以開始 玩百家樂了;3,000元新臺幣兌換5萬籌碼;沒有辦法換回現 金」等語(見偵卷第773頁)。證人章沛楓於警中證稱:「(問 :該賭場賭博係向何人兌換籌碼?兌換籌碼比例多少?於賭 博後係向何人兌換現金?)是櫃台拿給我的。兌換比例我只 知道是用3,000元現金換5萬籌碼。賭完有赢的話,可以換積 分或餐點」等語(見偵卷第798頁)。其於審理中亦證稱:「 本案場所沒有收抽頭金,該場所是餐酒館,我有用籌碼換其 他的積分或餐點」等語(見本院卷三第196頁)。證人彭保仁 於警詢中證稱:「是櫃台鄭群佑換籌碼,3,000元新臺幣換5 萬籌碼。沒有辦法換現金」等語(見偵卷第821頁)。是由前 揭證人之證述觀之,可以證明本案場所雖有提供百家樂之遊 戲服務,然因籌碼無法兌換回現金,在功能上僅作為計分使 用,是在場之消費者縱有以籌碼參與百家樂之賽局,亦無從 評價為「賭博財物」。從而,被告12人即使有參與經營本案 場所,仍無從認定為提供賭博場所或聚眾賭博之行為至為明 確。  2.公訴意旨雖另提出被告鄭群佑、劉與康、吳小崢、林之亭、 胡妤溱、林家瑩、吳美奈、曹欣潔、陳欹希、徐振峯之手機 畫面截圖為證(見偵卷第191至203頁、第241至253頁、第293 至301頁、第337至341頁、第379至383頁、第419至425頁、 第463至465頁、第507至535頁、第645至659頁、第685至689 頁),然觀之上開手機截圖,僅有關於本案場所經營之相關 訊息,諸如向消費者收取小費、維修設備、忘打卡、荷官發 牌錯誤、點餐、公司開會、員工聚餐、員工薪資、排班表、 工作服飾、拜土地公、消費者拿菸(吸菸)及檳榔如何處理等 事項,均無關於本案場所籌碼可以兌換現金之證據。而卷附 之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現場照片等件(見偵卷 第77至115頁),僅能辨識本案場所之現場狀況,亦無從證明 本案場所籌碼之兌換模式。至卷內之現場電腦內通訊軟體群 組翻攝照片(見偵卷第117至157頁),內容亦與上述被告之手 機畫面截圖大同小異,而無關於本案場所籌碼可以兌換現金 之事證。   3.檢察官雖舉出現場電腦內通訊軟體群組翻攝照片編號17、18 所示之群組(見偵卷第117頁),賭客是透過LINE通訊軟體聯 繫群組內之工作人員方可開門進入,且照片編號20、27(見 偵卷第119頁、第127頁)顯示本案場所之工作守則,有提到 百家樂之相關用語,現場工作人員並使用對講機作為監控之 用,均係為規避檢警查緝,可以證明被告12人在工作時明知 本案場所為賭博場所等節。然查,本案場所本屬百家樂之遊 戲場所,已如上述,員工守則教授工作人員關於百家樂之術 語,亦與常情相符,至於來訪之人是否需要聯繫工作人員, 方能進入本案場所,工作人員間以對講機監控現場,均僅能 證明本案場所不對外公開,而與證明本案場所內之籌碼是否 能夠兌換成現金無涉。  4.檢察官另以本案有查扣帳冊、零用金支出表、員工班表等證 據,可以證明被告等人確實建立一定規模之賭場,且依現場 查扣之籌碼數額計算,本案場所內所流通之籌碼超過1,000 萬元,顯非作為員工薪資使用等節。經查,檢察官仍未能舉 證上開帳冊、零用金支出表、員工班表等證據,究與本案場 所之籌碼能否兌換現金乙節有何關聯。況且,本案場所係3, 000元現金即可兌換5萬數額之籌碼,此業據上開證人林春田 、黃國財、章沛楓、彭保仁於警詢中證述明確,縱本案場所 之籌碼有1,000萬數額之多,換算向消費者所收之現金亦區 區60萬元而已,扣除本案場所經營之各項花銷,以及消費者 得以積分兌換餐點、酒水等支出,究有多少剩餘能供作賭客 賭博後兌換現金之用,實屬有疑。  六、依上開事證,足見本案被告12人即使有經營或投資本案場所 ,於該處所進行之百家樂遊戲,固以偶然事實成就決定參與 者之輸贏,然因無從證明參與者所持有籌碼,得以兌換成現 金,是參與者顯然非以百家樂決定財物之得喪變更,自與前 述「賭博財物」之定義不符。 七、綜上所述,就公訴意旨所稱被告12人所涉之犯行,檢察官所 提出之證據尚難認已達於通常一般人均不致有所懷疑,而得 確信其為真實之程度,是依無罪推定及有疑唯利被告之原則 ,本院無從為有罪之認定,依前揭規定及說明,應為無罪之 諭知,以示審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1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王文成提起公訴,檢察官李山明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刑事第六庭  法 官 黃思源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呂慧娟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   日

2024-12-30

TPDM-112-原易-10-20241230-1

重簡
三重簡易庭

清償借款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三重簡易庭民事判決 113年度重簡字第1074號 原 告 陳奕澐 被 告 石中倩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0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1萬9,090元,及自民國113年10月10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原告勝訴部分得假執行。 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或 減縮應受判決事項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條 第1項但書第3款定有明文。原告民事起訴狀訴之聲明第1項 為: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12萬元及自本起訴狀繕 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嗣於本 院民國113年12月10日言詞辯論期日,當庭減縮上開請求金 額為11萬9,090元之本息(本院卷第49頁),核屬減縮應受 判決事項之聲明,揆諸上開規定,應予准許。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起訴主張:   被告與原告於110年間合夥開小吃攤,約定原告提供設備, 被告提供食材。因被告無力支付食材費用,陸續向原告借貸 11萬9,090元,原告並將借款以現金陸續交付被告,被告亦 有簽發本票1紙(發票人:被告、發票日:110年4月5日、票 面金額:12萬元,下稱系爭本票)供作借款之擔保。後屢次 催討,被告仍拒不還款。爰依民法借貸之法律關係為請求, 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11萬9,09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 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願供擔保, 請准許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答辯意旨:   不承認有這12萬元借款,被告與原告合資經營小吃店,系爭 本票確實是我簽名用印,但系爭本票是原告不方便出面,要 求被告簽發向原告的蔡姓友人借款,原告表示兩造各借6萬 元,被告沒拿到錢,連店面的營收我都沒有拿到過。又若被 告沒有錢去拿食材,小吃店是怎麼經營的?簽收單是被告簽 名沒錯,但買餐具時原告有跟被告一起去,因為餐具還沒送 來,等餐具送來時原告先墊,這些錢有從營收扣回去,被告 都沒有拿到錢。被告會簽名是因為白天錢都是原告去收,結 束後才會清這些費用,清完後原告都沒有劃掉等語。並聲明 :請求駁回原告之訴。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稱消費借貸者,謂當事人一方移轉金錢或其他代替物之所 有權於他方,而約定他方以種類、品質、數量相同之物返還 之契約。借用人應於約定期限內,返還與借用物種類、品質 、數量相同之物,未定返還期限者,借用人得隨時返還,貸 與人亦得定1 個月以上之相當期限,催告返還,民法第474 條第1 項及第478 條分別定有明文。  ㈡原告主張上開事實,業據其提出系爭本票1紙、簽收單數紙9 紙(均影本)在卷為憑(北簡字第3166號卷第13頁、本院卷 第39至43頁)。本院觀諸上開簽收單,分別記載日期(如: 110年3月17日等)、花費項目(如:川娃子餐廳分租租金、 買餐具、清潔費等)、金額(如:15,000元、8,000元等) ,並均有註明「澐代墊」,及由被告簽名並記載日期。又被 告不否認有發票系爭本票,及因兩造約定合資經營小吃店, 原告有先支出租金、餐具、清潔費、廣告單、零用金等費用 ,故被告於上開簽收單上簽名等語(本院卷第47、48頁)。 原告就被告於上開簽收單上簽名之原因,則陳稱:這些錢是 小吃店還沒開始,被告就跟我拿錢,這些內容錢都是交給她 ,她說什麼我就記什麼,然後讓她簽名。錢都是我墊的,這 些費用都是她講的,錢是借她,名目也是她講的等語(本院 卷第48頁)。  ㈢綜觀上開證據,可知兩造確曾於110年間約定合資經營小吃店 ,並約定由原告提供設備、被告提供食材等,然因被告資力 不足,故以借貸名義向原告取得金錢,並於該簽收單上簽名 ,兩造就此部分確實成立消費借貸契約,並不因兩造約定合 資經營小吃店而有別。被告雖辯稱並未取得上開款項,其未 拿到小吃店營收、該款項已自營收中扣除云云,然若被告未 取得上開款項,何以特地於上開簽收單上簽名?亦無於事後 另行簽發系爭本票擔保其借款之理?至被告所辯未取得小吃 店營收,上開借款應由營收中扣除一節,查兩造合資經營之 小吃店營收應如何分配,與本件消費借貸契約無涉,已如前 述,況該小吃店之盈虧情形,應由兩造結算後始得知悉,被 告亦無提出該小吃店確實有營收及上開借款已於營收中扣除 之證據,其所辯自難採信。  ㈣兩造既成立上開消費借貸契約,原告亦未敘明其與被告所簽 定之消費借貸契約之清償期為何,應認本件屬未定期限之消 費借貸契約,而原告復未能提出已定1 個月以上之相當期限 催告被告返還之證據,自應以本件起訴狀繕本送達被告之日 即113年9月9日(本院卷第21頁)作為催告被告返還借款之 日,是被告應於113年10月10日負返還借款之義務,並應自 上開期日起算遲延利息,方屬適法。   四、從而,原告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11萬9,09 0元,及自113年10月1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 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部分利息之請求,為無理由 ,應予駁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未經援用之證 據,經本院審酌後,認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述 ,附此敘明。   六、本件原告勝訴部分,係適用簡易訴訟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 決,應依民事訴訟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職權宣告假執 行。原告敗訴部分,其假執行之聲請,失所附麗,應併予駁 回。   七、訴訟費用之負擔: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華民國113年12月26日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三重簡易庭            法   官 張誌洋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 上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 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華民國113年12月26日            書 記 官 許雁婷

2024-12-26

SJEV-113-重簡-1074-20241226-1

重訴更一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租佃爭議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重訴更一字第1號 原 告 陳振龍(陳隆銘承受訴訟人) 陳振祥(陳隆銘承受訴訟人) 陳振凱(陳隆銘承受訴訟人)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林炳輝 被 告 陳春蓮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租佃爭議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1月6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陳振龍、陳振祥、陳振凱各新臺幣89萬2,09 7元,及自民國111年7月8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 之五計算之利息。 二、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三、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53%,餘由原告負擔。  四、本判決第一項於原告陳振龍、陳振祥、陳振凱各以新臺幣30 萬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為假執行。但被告如各以新臺幣89 萬2,097元為原告陳振龍、陳振祥、陳振凱預供擔保,得免 為假執行。 五、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當事人死亡者,訴訟程序在有繼承人、遺產管理人或其他 依法令應續行訴訟之人承受其訴訟以前當然停止,民事訴訟 法第168條固有明文。又第168條至第172條及前條所定之承 受訴訟人,於得為承受時,應即為承受之聲明;他造當事人 ,亦得聲明承受訴訟;聲明承受訴訟,應提出書狀於受訴法 院,由法院送達於他造,同法第175條、第176條亦定有明文 。本件訴外人徐里妹、楊嫦娥、陳奕澐、陳隆貴、陳隆銘( 下稱徐里妹等五人)於民國111年1月14日起訴請求確認耕地 三七五減租租約存在與否及給付不當得利等訴訟。而陳隆銘 委任訴訟代理人提起本件訴訟後,於訴訟繫屬中之111年3月 11日死亡,經陳隆銘之繼承人即陳振凱、陳振龍、陳振祥承 受訴訟【111年度重訴字第405號(下稱重訴卷)卷一第221 至224頁】,經核於法尚無不合,應予准許。 二、次按原告於判決確定前,得撤回訴之全部或一部,但被告已 經本案之言詞辯論者,應得其同意;以言詞所為訴之撤回, 應記載於筆錄,如他造不在場,應將筆錄送達;訴之撤回, 被告於期日到場,未為同意與否之表示者,自該期日起;其 未於期日到場或係以書狀撤回者,自前項筆錄或撤回書狀送 達之日起,十日內未提出異議者,視為同意撤回。民事訴訟 法第262條第1、3、4項分別定有明文。經查,原告與徐里妹 、楊嫦娥、陳奕澐、陳隆貴提起本件訴訟,嗣徐里妹、楊嫦 娥、陳奕澐、陳隆貴於113年8月14日言詞辯論期日當庭撤回 本件訴訟,經本院將筆錄送達於被告陳春蓮(見本院卷第16 7頁),被告陳春蓮於10日內未提出異議,而生撤回之效力 。另原告三人亦於113年11月6日言詞辯論期日當庭撤回對附 表二所示劉王瑞蓮等16人(下稱劉王瑞蓮等16人)及被告陳隆 添、李瑞斌、李瑞炫、李瑞士、李金枝、李家渝、李兆翊、 李兆翔、李羽筑、李嘉羚等人之起訴(見本院卷第199頁) ,因被告王瑞蓮等16人及被告陳隆添、李瑞斌、李瑞炫、李 瑞士、李金枝、李家渝、李兆翊、李兆翔、李羽筑、李嘉羚 等人尚未為本案之言詞辯論,依上開規定,無須得其等同意 ,是以原告三人及徐里妹、楊嫦娥、陳奕澐、陳隆貴所為訴 之撤回,均生撤回效力。 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請求之基 礎事實同一者、擴張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 限,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2款定有明文。查原告起訴 時聲明:①確認原告及陳春蓮共同對劉王瑞蓮等16人所有如 附表一所示土地(下稱系爭土地),成立耕地三七五條例私 有耕地租約(即觀本第144號租約,下稱系爭耕地租約)及 耕作權存在;②原告及陳春蓮於91年8月7日所立協議書(下 稱系爭協議書)之關於系爭土地陳春蓮受託為耕地繼承登記 之代表人名義應予塗銷。劉王瑞蓮等16人應偕同原告恢復更 正系爭耕地租約登記為原告及陳春蓮為共同承租人;③被告 桃園市觀音區廣福(第五單元)自辦市地重劃區重劃會,已 發給陳春蓮系爭土地地上物補償費新臺幣(下同)35萬2,41 8元,陳春蓮應各以1/6給付原告(即各得分配5萬8,736元) ;④被告桃園市觀音區廣福(第五單元)自辦市地重劃區重 劃會與劉王瑞蓮等16人,於終止系爭耕地租約時,應依耕地 三七五減租條例第17條,依111年解約當時公告現值,給付 原告及陳春蓮補償金共2,983萬612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 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見壢司 調卷第41至42頁,其中第三項及第四項(關於桃園市觀音區 廣福(第五單元)自辦市地重劃區重劃會部分)聲明,業經 本院以111年度重訴字第405號判決確定在案,故本件僅聲明 就第一、二、四項(關於劉王瑞蓮等16人部分)為審理】。 嗣因被告陳春蓮已領取系爭耕地租約終止之補償金1,919萬7 ,226元,原告遂於113年8月19日具狀變更聲明為:㈠先位聲 明:①被告陳春蓮應各給付原告如民事陳報狀附表一所示金 額即165萬7,256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②願供擔保,請准宣告 假執行。㈡備位聲明:被告陳春蓮應將其對民事陳報狀附表 二所示出租人之補償費請求權,按比例移轉於原告各18分之 1(見本院卷第169頁);另於113年11月6日言詞辯論期日當 庭捨棄備位之訴,並撤回除被告陳春蓮外,其餘被告之訴( 見本院卷第198至199頁)。經核原告前揭聲明之請求基礎事 實同一,依法應予准許。 四、被告陳春蓮經合法通知,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 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三人之聲請, 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  ㈠系爭土地為劉王瑞蓮等16人所共有,訴外人陳興城前依耕地 三七五減租條例,向劉王瑞蓮等16人承租系爭土地,並辦理 系爭耕地租約登記。嗣陳興城於81年12月12日死亡,繼承人 為徐里妹等五人及被告陳春蓮、陳隆添、李瑞斌、李瑞炫、 李瑞士、李金枝、李家渝、李兆翊、李兆翔、李羽筑、李嘉 羚等人,為方便管理,於91年8月7日協議推派被告陳春蓮為 承租系爭耕地租約之登記名義人,而徐里妹等五人與被告陳 春蓮均可使用收益系爭土地,承租權為各6分之1,並簽立系 爭協議書。豈料,被告陳春蓮於109年12月1日將系爭土地參 加桃園市觀音區廣福(第五單元)自辦市地重劃區重劃會(下 稱廣福重劃會)自辦重劃,變更為非耕地使用而終止租約, 且切結偽稱系爭土地為被告陳春蓮一人所使用,逕自依三七 五減租條例第17條第1項第5款、第2項規定,向出租人即劉 王瑞蓮等16人領取1,919萬7,226元補償金。陳春蓮上開行為 顯已違反系爭協議書之約定,陳隆銘自得依系爭協議書約定 ,於扣除被告陳春蓮代墊稅金313萬9,464元後,並按系爭協 議書所載1/6比例分擔,請求被告陳春蓮應給付267萬6,293 元【計算式:(1,919萬7,226元-313萬9,464元)÷6=267萬6 ,293元】。又陳隆銘業於111年3月11日死亡,其全體繼承人 為原告三人,因繼承取得上開權利,並達成分割協議,約定 各取得3分之1,故被告陳春蓮應給付原告三人各89萬2,097 元等語。並聲明:如上開變更後之聲明所示。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不到場。據其先前提出之書狀陳 述略以:本件原告之訴係為重複起訴,原告已於鈞院仁股提 起另案民事訴訟(本院112年度重訴字第532號交付補償費等 事件,下稱另案)。又徐里妹等五人與伊雖有訂立系爭協議 書約定伊為登記名義人,權利義務各為6分之1,然適時雙方 亦有口頭約定,若未負擔義務者,則不得主張任何權利。且 伊依系爭協議書第6條約定為原告代為墊付佃租共計34萬8,0 00元,徐里妹等五人均未履行繳付佃租金之義務,自不得再 依系爭協議書主張權利等語。並聲明:㈠原告之訴駁回。㈡如 受不利之判決,被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三、本院之判斷:  ㈠按解釋意思表示,應探求當事人之真意,不得拘泥於所用之 辭句,民法第98條定有明文。是解釋契約,應於文義上及論 理上詳為推求,以探求當事人立約時之真意,並通觀契約全 文,斟酌訂立契約當時及過去之事實、交易上之習慣等其他 一切證據資料,本於經驗法則及誠信原則,從契約之主要目 的及經濟價值作全盤之觀察,以為其判斷之基礎。  ㈡經查,系爭協議書載明:「立協議書人陳春蓮、徐嘉懋(即 徐里妹受任人)、陳隆銘、陳奕澐、陳隆貴、楊嫦娥等六人 ,茲對於私有耕地租約觀本字第144號承租土地承租權訂立 如后協議:一、原父親陳興城承租權繼承,暫由陳春蓮為繼 承登記名義人。承租權利為各1/6;二、六人對於租約平均 分享權利、負擔義務;三、如與出租人終止租約時,六人平 均共同取得應有之補償。於政府徵收時亦同,登記名義人不 得拒絕給付……;六、每年應繳之租金由登記名義人陳春蓮先 代為墊付,其餘五人應按時繳納予陳春蓮。」等語,有系爭 協議書在卷可稽(壢司調卷第13至14頁)。依上開記載內容 ,可知系爭土地之承租權係由原告徐里妹等五人與被告陳春 蓮共同協議繼承,權利義務各為6分之1,固由被告陳春蓮擔 任登記名義人,惟徐里妹等五人及被告陳春蓮仍應平均負擔 每年應繳租金之義務,對於系爭耕地租約終止後所生之補償 金亦歸上開6人所平均取得。復據證人陳隆添於本院審理時 到庭證稱:「系爭協議書有約定六個人對租約要平均分享權 利負擔義務,及約定每年要繳納租金由陳春蓮代墊,其他五 個人要還給陳春蓮,然而伊並沒有聽到如果徐里妹等五人沒 有將代墊租金還給陳春蓮的話,就不能享有權利之約定」等 語,核與系爭協議書文字記載內容相符,堪信所言為真,足 認徐里妹等五人就系爭協議書並未與被告陳春蓮達成何等失 權之約定。是被告陳春蓮辯以徐里妹等五人未將伊代墊佃租 返還已不得依系爭協議書主張權利云云,洵屬虛妄,不足採 信。  ㈢況被告陳春蓮為徐里妹等五人所代墊之系爭土地租金34萬8,0 00元,業經徐里妹等五人與被告陳春蓮同意由陳春蓮獨自向 廣福重劃會所領取之補償金35萬2,418元中抵償,有本院112 年5月3日言詞辯論筆錄在卷可參(見重訴卷二第35、77至78 頁),可知關於系爭協議書所約定之義務,徐里妹等五人亦 已履行。從而,依系爭協議書第2、3點之約定,系爭耕地租 約於終止後所領取之補償金,應由徐里妹等五人及陳春蓮各 按6分之1比例取得,則原告主張陳春蓮將系爭土地辦理重劃 後,所領取之補償費應按6分之1比例分配予陳隆銘,並於陳 隆銘死亡後,由原告三人所繼承,即屬有據。  ㈣次查,被告陳春蓮以系爭土地參加廣福重劃會自辦重劃,變 更為非耕地使用而終止租約,向廣福重劃會領取地上物補償 費35萬2,418元部分,業經本院111年度重訴字第405號判決 命陳春蓮應扣除徐里妹等五人應負擔之佃租後,餘額平均給 付予徐里妹等五人確定在案,故此部分原告三人不得再為請 求。而就陳春蓮領取系爭耕地租約終止補償費1,919萬7,226 元、代墊稅金313萬9,464元部分,業經本院依職權調閱另案 交付補償費案案卷內所附陳春蓮名下元大商業銀行存摺明細 核閱無訛(見另案卷第255頁、第281至283頁),復為原告 所不爭執(見本院卷第198頁)。是原告三人請求上開補償 費扣除稅金後,剩餘之1,605萬7,762元(計算式:1,919萬7 ,226元-313萬9,464元=1,605萬7,762元)按系爭協議書所載 1/6比例分配,陳隆銘應取得267萬6,293元(計算式:1,605 萬7,762元×1/6=267萬6,293元),再以原告三人於陳隆銘死 亡後分割協議之應繼分比例分配,原告每人應分得89萬2,09 7元(計算式:267萬6,293元÷3=89萬2,097元),應屬有據 。綜上,原告請求陳春蓮應給付原告三人各89萬2,097元, 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範圍之請求,即屬無據。  ㈤至被告陳春蓮雖以本件訴訟為重複起訴云云。惟查,另案訴 訟係以徐里妹為原告,楊嫦娥、陳奕澐、陳隆貴為追加原告 ,向被告陳春蓮所提起交付補償費等之訴訟,核其訴訟標的 係以系爭協議書為據(另案卷第77頁),嗣經徐里妹、楊嫦娥 、陳奕澐、陳隆貴與被告陳春蓮成立訴訟上和解,有和解筆 錄在卷可參(本院卷第157頁),並經調閱另案案卷核閱無誤 。可知原告未於另案訴訟中再對被告陳春蓮提起訴訟,且另 案之訴訟標的(即系爭協議書)法律關係屬可分,與原告本 件訴訟並無合一確定效力。是徐里妹、楊嫦娥、陳奕澐、陳 隆貴與被告陳春蓮固於另案訴訟成立和解,惟訴訟上和解之 確定判決效力尚不及於原告三人,故原告三人之本件訴訟, 並無重複起訴之情,併此敘明。 四、末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 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 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 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以支付 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 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 利率為百分之五,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本文、 第203條,分別定有明文。本件被告陳春蓮應給付原告三人 之補償費,並無確定期限,應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準 此,原告三人請求被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1年7月8 日(見重訴卷一第49、51頁送達證書)起至清償日止,按週 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於法並無不合,應予准許。 五、綜上所述,原告主張依系爭協議書之約定,請求被告陳春蓮 應給付原告各89萬2,097元,及自111年11月23日起至清償日 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逾此範圍之請求,則屬無據,應予駁回。 六、又兩造均陳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及免為假執行,經 核原告勝訴部分,合於法律規定,爰分別酌定相當之擔保金 額宣告之。至於原告敗訴部分,其假執行之聲請失所附麗, 應併予駁回。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核與判 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列,併此敘明。 八、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5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劉哲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 20 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5  日                 書記官 李毓茹    附表一: 編號 土地坐落 地號 地目 土地面積(公頃) 承租面積(公頃) 鄉鎮市區 段 0 桃園市觀音區 草漯段 000-0 田 0.0237 0.0237 0 桃園市觀音區 草漯段 000-000 田 0.1268 0.1268 0 桃園市觀音區 草漯段 000-000 田 0.0303 0.0303 0 桃園市觀音區 草漯段 000 旱 0.3072 0.3072 0 桃園市觀音區 草漯段 000-0 旱 0.0241 0.0241 0 桃園市觀音區 草漯段 000-0 田 0.0139 0.0139 0 桃園市觀音區 草漯段 000-0 田 0.0484 0.0484 0 桃園市觀音區 草漯段 000-0 田 0.0159 0.0159 0 桃園市觀音區 草漯段 000-0 田 0.0042 0.0042 00 桃園市觀音區 草漯段 000-0 田 0.0020 0.0020 00 桃園市觀音區 草漯段 000-00 旱 0.0058 0.0058 00 桃園市觀音區 草漯段 000-00 旱 0.0136 0.0136 00 桃園市觀音區 草漯段 000-00 旱 0.0035 0.0035 00 桃園市觀音區 草漯段 000-00 旱 0.0002 0.0002 00 桃園市觀音區 草漯段 000-00 旱 0.0613 0.0613 00 桃園市觀音區 草漯段 000-00 旱 0.0105 0.0105 00 桃園市觀音區 草漯段 000-00 旱 0.0006 0.0006 附表二: 編號 被告 0 劉王瑞蓮 0 王岐鳴 0 王文炳 0 王敬堯 0 王滄林 0 王美江 0 王美惠 0 王東村 0 王淑貞 00 王鈺騏 00 王鈺林 00 王淑華 00 王長庚 00 王淑青 00 王淑佳 00 黃致堯

2024-12-05

TYDV-113-重訴更一-1-20241205-1

司票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本票裁定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票字第14731號 聲 請 人 匯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昭文 相 對 人 薛達仁 陳奕澐 當事人間聲請本票准許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於民國一百一十年一月十四日共同簽發之本票,內載憑票 交付聲請人新臺幣貳拾萬元,其中之新臺幣壹萬玖仟玖佰貳拾參 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十月十五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 分之八點一九計算之利息,得為強制執行。 程序費用新臺幣伍佰元由相對人連帶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稱:聲請人執有相對人於民國110年1月14日共同 簽發之本票一紙,內載金額新臺幣200,000元,到期日為民 國113年10月14日,並免除作成拒絕證書。詎經聲請人向相 對人提示未獲付款,相對人至今尚欠新臺幣19,923元未清償 ,為此提出本票一紙,聲請裁定准許強制執行。 二、本件聲請,核與票據法第123條、第5條第2項之規定相符, 應予准許。 三、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第23條、第24條第1項、民事訴 訟法第85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 提出抗告狀,並需繳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五、發票人如主張本票係偽造、變造者,應於接到本裁定後20日 之不變期間內,對執票人向本院另行提起確認債權不存在之 訴。發票人已提起確認之訴者,得依非訟事件法第195條規 定聲請法院停止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9  日              鳳山簡易庭                  司法事務官 張佳誼 附註: 一、案件一經確定本院即依職權核發確定證明書,債權人毋庸具 狀申請。 二、嗣後遞狀應註明案號及股別。

2024-11-19

KSDV-113-司票-14731-20241119-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