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陳美杏

共找到 16 筆結果(第 1-10 筆)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652號 原 告 陳慧俐 訴訟代理人 余梅涓律師 被 告 陳慧伶即温子文之繼承人 温子彥即温子文之繼承人 上 一 人 訴訟代理人 張培源律師 追加被告 袁德義即温子文之繼承人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債務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27日辯論終結 ,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陳慧伶、温子彥、袁德義於繼承被繼承人温子文之遺產 範圍內,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伍拾萬元,及自民國一一一 年二月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陳慧伶、袁德義於繼承被繼承人温子文之遺產範圍內, 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壹佰參拾參萬參仟參佰參拾參元,及 如附表編號1至7號扣除温子彥應分擔部分之票據金額欄所示 之金額,分別自利息起算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 計算之利息。 三、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四、訴訟費用由被告陳慧伶、温子彥、袁德義於繼承被繼承人温 子文之遺產範圍內,由被告温子彥於五分之一之範圍內與被 告陳慧伶、袁德義連帶負擔百分之七十三,餘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因請  求之基礎事實同一者、擴張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 不甚礙被告之防禦及訴訟之終結者,不在此限;又被告於訴 之變更或追加無異議,而為本案之言詞辯論者,視為同意變 更或追加,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2款、第3款、第7款 、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經查,本件原告原起訴聲明為:「 被告陳慧伶及温子彥應於繼承温子文之遺產範圍內,連帶給 付原告新臺幣(下同)250萬元,及分別如附表利息起算日 所示之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見本院卷 第9頁)。嗣原告查明温子文之繼承人除上開被告外,尚有 同母異父之兄弟袁德義,乃於民國(下同)114年1月23日具 狀追加袁德義為被告(見本院卷第395頁),並變更聲明為 「被告三人應於繼承温子文之遺產範圍內,連帶給付原告新 臺幣(下同)250萬元,及本票自附表利息起算日起、借貸 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均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 利息。」(見本院卷第414頁)。核其訴之追加請求之基礎 事實同一,利息部分為減縮請求,亦不甚礙被告等之防禦及 訴訟終結,被告等復對之無異議而為本案之言詞辯論,揆諸 前開說明,於法並無不合,應予准許。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 (一)緣被告之被繼承人温子文於民國(下同)99年9月間起至111 年2月間,陸續於附表所示之發票日向原告借款20萬元、50 萬元不等之金額,並簽發如附表所示之本票(下稱系爭本票 )為擔保,合計借款250萬元。惟屆期迄未清償,經原告一 再催討,均置之不理。嗣温子文於113年3月10日死亡,被告 等3人為其繼承人,應於繼承遺產範圍內連帶負清償之責, 爰依借貸、本票及繼承之法律關係,請求擇一為原告有利之 判決。 (二)又被告確實有資力得以借款予温子文,此由原告所使用之兒 子林政緯、原告本人之元大帳戶可得知,即原告之兩筆存在 兒子林政緯名下之定存35萬元、40萬元分別於106年7月22日 、106年7月25日到期,足以於106年12月25日借款予温子文5 0萬元;又於108年6月6日、108年9月24日日分別於原告所使 用之兒子林政緯元大帳戶提款46萬元、31萬元,而足以於10 8年10月20日借款温子文50萬元;再者,原告於110年11月15 日、111年1月13日於自己名下之元大帳戶提領37萬元、3萬 元,亦足以於111年2月1日借款温子文50萬元。原告之子林 政緯出生後,眼睛即有先天性弱視,僅能服補充兵役,至今 仍無法正常工作,全賴原告扶養,故其名下之元大銀行帳戶 是由原告所全權管理支配。而温子文碓實時常向其妻子陳慧 伶之親姊妹借錢,其亦曾向妻子陳慧伶之另一親妹陳美杏借 款。原告早先即經常以上開模式借款予親朋好友,故原告將 本件本票金額借款予姊夫温子文之事實,誠屬無庸置疑等語 。為此聲明:被告於繼承被繼承人温子文遺產範圍內,應連 帶給付原告250萬元,及本票自附表利息起算日起、借貸自 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温子彥固不爭執系爭本票為真正,惟辯稱: (一)温子文自2022年9月30日即告知訴外人詹舒斐,不想讓温子 文之妻子陳慧伶知悉病情。並有轉知温智超「我剛有跟他提 三嬸的事,他說現在讓她知道,可能會開始起疑爭奪財產, 包括北埔那塊地,會讓他最後這段時間很不開心」,故簽發 本票之行為只不過為應付被告陳慧玲爭奪財產,並無系爭本 票簽發之原因事實行為即借貸行為。原告固提出系爭本票, 但發票日及到期日自99年9月至111年2月,長達11年餘。如 此漫長時間,倘到期日在前之99年9月22日到期本票未獲清 償,原告當時既已退休,且自稱勞保局於97年9月26日匯入 其帳戶872,315元,表示其收入已屬有限,竟會持續至11年 又4個多月前後,陸續借款予温子文,實與社會一般人之經 驗不符。加上原告只強調其有錢,但是這些錢至少有3,433, 922元為原告之子的撫養費,依法不能無償借貸他人。至同 案被告陳慧玲雖附和原告之說詞,做不利於己之陳述,並稱 「借錢是要看土地給流浪動物住」之借款動機,然看土地並 無須花錢,甚至原告還繼續無償或未收息出借金錢給温子文 ,難認與社會常情相符。再者,系爭本票均有 (二)原告稱其分別於106年7月22日、106年7月25日到期等5個月 前存在可動支之現金,雖額度足以於106年12月25日借温子 文50萬元,但並未有提領與交付予温子文50萬元之紀錄,亦 欠缺温子文收受50萬元借款之證明,實難認原告確於106年1 2月25日借予温子文50萬元。原告復稱其於108年6月6日提款 46萬元、108年9月24日提款31萬元,惟原告如何能未卜先知 而事先提款77萬元現金,等候温子文前來借款50萬元,且77 萬元現金之額度雖足以於108年10月20日借予温子文50萬元 ,但並未有交付予温子文50萬元之紀錄,亦欠缺温子文收受 50萬元借款之證明。再者,原告又稱其於110年11月15日、1 11年1月13日於自己名下之元大帳戶提領37萬元、3萬元云云 ,然合計並不足以於111年2月1日借給温子文50萬元,其又 如何能於兩個多月前提前預知,温子文借錢之需求而提領? 又温子文既可以向妻子陳慧伶之另一親妹妹陳美杏借款,且 設定自行轉帳還款正常,何須再向原告借款,且縱有此借款 ,亦不能證明温子文有必要再向原告借款。 (三)原告與其姐即被告陳慧玲於歷次言詞辯論庭陳述中僅強調, 原告陳慧俐有資力、本票之簽名為被繼承人温子文所親簽、 被繼承人温子文與被告温子彥小時候就來原告家中居住,受 有原告家人之恩惠以及被告温子彥的小孩温智超侵占温子文 之不動產,卻不曾明確講出借貸關係之合意與貸與款項之交 付過程為何,所為主張應不可採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 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 執行。 三、被告陳慧伶同意原告之請求,並稱:是伊開口跟原告借錢, 伊飼養流浪動物三十幾年需要場地飼養,伊於99年開始跟原 告借錢,第一次借100萬元是要看土地給流浪動物住,當時 給原告五張本票,面額各20萬元,是伊先生温子文在家裡寫 的。後又稱;錢是伊先生借的,家裡的錢財都是伊先生在處 理。106年借50萬元。108年借50萬元。110或111年借50萬元 。這三次借款都是伊與温子文去原告家借款,原告都是拿現 金給我們等語。 四、被告袁德義則以:伊與温子文為同母異父兄弟,但伊不想涉 入兩造間糾紛,也不想了解等語置辯。並聲明:原告之訴駁 回。 五、按訴訟標的對於共同訴訟之各人必須合一確定者,共同訴訟 人中一人之行為有利益於共同訴訟人者,其效力及於全體, 不利益者,對全體不生效力,民事訴訟法第56條第1項第1款 定有明文。次按繼承人對於被繼承人之債務,負連帶責任, 民法第1153條第1項亦有明定。本件原告主張被告陳慧伶、 温子彥、袁德義(下稱被告陳慧伶等三人)為債務人温子文 之法定繼承人,並基於繼承、票據及借貸等法律關係請求被 告陳慧伶等三人就温子文所負欠之債務負連帶清償責任,則 被告陳慧伶等三人即屬連帶債務人,而本件訴訟標的法律關 係對被告陳慧伶等三人自須合一確定,在訴訟上應同勝同敗 ,而有民事訴訟法第56條第1項第1款之適用。是被告陳慧伶 雖陳稱其同意原告之請求而為認諾,然因屬不利益於其他公 同共有人即被告温子彥、袁德義之行為,依前開規定,其認 諾對全體不生效力,從而不得本於被告陳慧伶之認諾逕為原 告勝訴之判決,仍應審究原告之主張是否有據,合先敘明。 六、原告主張被告陳慧伶等三人之被繼承人温子文於99年9月間 至111年2月間,陸續於附表所示之發票日向其借款共計250 萬元,並簽發如附表所示之本票以為擔保等情,業據其提出 系爭本票為憑,被告雖不爭執系爭本票之真正,惟否認兩造 間有借貸關係,被告温子彥並為票據時效抗辯,是本件兩造 所爭者厥為:系爭本票之票款請求權是否罹於時效?原告依 繼承、借貸及票據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於繼承被繼承人温子 文遺產範圍內,應連帶給付原告250萬元及利息,有無理由 ?述之如下: (一)就原告以消費借貸及繼承之法律關係請求部分: 1、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   民事訴訟法第277 條前段定有明文。又稱消費借貸者,於當   事人間必本於借貸之意思合致,而有移轉金錢或其他代替物   之所有權於他方之行為,始得當之。是以消費借貸,因交付   金錢之原因多端,除有金錢之交付外,尚須本於借貸之意思   而為交付,方克成立。倘當事人主張與他方有消費借貸關係   存在者,自應就該借貸意思互相表示合致及借款業已交付之   事實,均負舉證之責任,其僅證明有金錢之交付,未能證明   借貸意思表示合致者,仍不能認為有該借貸關係存在(最高 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1045號判決意旨參照)。又本票為文義 證券及無因證券,本票上權利係依本票文義而發生,與其基 礎之原因關係各自獨立,本票權利之行使,不以其原因關係 存在為前提,尚難因執有本票,即得證明其所主張之原因關 係為存在。本件原告主張温子文分別於如附表編號1至8所示 之發票日向其借款如附表編號1至8所示之金額,為被告溫子 彥、袁德義所否認,自應由原告就該有利於己之事實負舉證 責任。 2、原告主張温子文於99年9月間起至111年2月間,陸續於附表所 示之發票日向其借款20萬元、50萬元不等之金額,並簽發如 附表所示之本票為擔保等情,固據提出温子文簽發之系爭本 票為憑(見本院卷第13至17頁)。惟本票為文義證券及無因 證券,票據上權利係依其文義而發生,與其基礎之原因關係 各自獨立,開立本票之原因甚多,自不能僅執系爭本票作為 兩造有消費借貸意思表示一致之證據。又共同被告陳慧伶雖 不否認如附表編號1至8之本票金額係其被繼承人温子文向原 告所借用,惟共同被告不利於己之陳述,對全體共同被告不 生效力,且共同被告陳慧伶先稱:是伊開口向原告借錢,伊 飼養流浪動物三十幾年需要場地,伊是99年開始跟原告借錢 ,第一次於99年跟原告一次借錢100萬元,借錢是要看土地 給流浪動物住,當時是給原告五張本票,面額各是20萬元, 是伊先生在家裡寫的,伊我在旁邊看伊先生寫本票等語,嗣 經本院詢問借錢者為何人時,始改口錢是伊先生温子文所借 等語(見本院卷第47、48頁)。則如附表編號1至8所示本票 之款項,究為被告陳慧伶所借,而由溫子文簽發本票擔保, 亦或温子文本人所借,實非無疑。此外,原告就其與   温子文間就系爭本票所載之金額有借貸意思互相表示合致之 事實未能提出其他證據,自不能僅以共同被告陳慧伶不利於 己之陳述,而為原告有利之認定。 3、又就原告與温子文間借款金額之交付乙節,原告雖主張:温 子文於99年9月8日向伊借款100萬元,106年12月25日、108 年10月20日、111年2月1日各借款50萬元,業經伊交付現金 予温子文。伊確有資力得以借款予温子文,此由伊所使用兒 子林政緯之元大銀行帳戶可得而知云云,並提出其於台北富 邦銀行市府分行之帳戶存摺、其子林政緯於元大商業銀行和 平分行之綜合活儲存摺及客戶往來交易明細、温子文土地銀 行新竹分行存摺影本為證(見本院卷第57至61頁、第125至1 37頁、第147至149頁)。經查,原告之子林政緯到庭證稱: 家裡的錢都是伊母親(即原告)管理,家人的存摺、印章就 放在家中櫃子,主要都是伊母親在運作。温子文有來家幾次 借錢,但借多少錢、來家裡幾次,伊不清楚等語(見本院卷 第251、252頁),則依其上開證言,至多僅能證明原告借用 林政緯之元大銀行帳戶為金錢之進出而已。再觀之前揭帳戶 之交易往來明細,並無於99年8、9月間提領大筆金額紀錄, 另林政緯之元大銀行帳戶,雖載有二筆分別於106年7月22日 、106年7月25日到期,金額各為35萬元、40萬元之定期存款 ,然亦無於106年12月25日數日前提領現款之紀錄,則原告 所稱温子文於99年9月8日、106年12月25日向其借款100萬元 ,50萬元之現金來源,即無從證明。至前開元大銀行帳戶之 客戶往來交易明細,雖有記載108年6月6日現金取款46萬元 、108年9月24日現金取款31萬元(見本院卷第131、133頁) ,惟與原告所主張温子文於108年10月20日向其借款50萬元 之金額不符,日期亦相差1月至4月之久,難認有何關聯。再 者,原告又稱其於110年11月15日、111年1月13日於自己名 下之元大銀行帳戶提領37萬元、3萬元,足以於111年2月1日 借款温子文50萬元云云,並提出該行客戶往來交易明細為證 (見本院卷第135、137頁)。然前開款項合計僅40萬元,尚 不足支付借款,況原告亦無可能於其所主張之借款日兩個多 月前預為提領,以備温子文日後借款之需。此外,原告復未 能提出其於前揭時日交付借款予温子文之證據,則其徒以温 子文簽發交付如附表所示本票,即主張温子文向其借款250 萬元,並經其實際交付借款云云,自無足取。從而,原告既 未能舉證證明其與温子文間有250萬元消費借貸關係存在, 則其依消費借貸及繼承法律關係,請求被告於繼承温子文遺 產範圍內,連帶返還其250萬元本息,即屬無據。 (二)就原告請求之本票債權部分: 1、按在票據上簽名者,依票上所載文義負責;本票未載到期日 者,視為見票即付;票據上之權利,對本票發票人,自到期 日起算;見票即付之本票,自發票日起算,3年間不行使, 因時效而消滅,票據法第5條、第120條第2項、第22條第1項 前段定有明文;又時效完成後,債務人得拒絕給付,民法第 144條第1項亦定有明文。經查,附表編號1至6所示之本票, 到期日分別為99年及108年間;編號7、8所示之本票未載到 期日,揆諸上開規定,應視為見票即付即發票日之108年10 月20日、111年2月1日。本件原告迄至113年6月6日始提起本 件訴訟(見本院卷第9頁),則附表編號1至7所示之本票顯 已逾3年之消滅時效,是被告温子彥抗辯附表編號1至7所示 之本票,原告之票款請求權已罹於時效而拒絕給付,自屬有 據。至附表編號8,發票日111年2月1日之本票,迄至原告11 3年6月6日起訴時(見本院卷第9頁)顯未逾3年之消滅時效 ,故被告温子彥此部分時效抗辯,即無可取。 2、按繼承,因被繼承人死亡而開始。繼承人自繼承開始時,除 本法另有規定外,承受被繼承人財產上之一切權利、義務。 但權利、義務專屬於被繼承人本身者,不在此限。繼承人對 於被繼承人之債務,以因繼承所得遺產為限,負清償責任。 民法第1147條、第1148條第1、2項分別定有明文。又連帶債 務人中之一人消滅時效已完成者,依民法第276條第2項規定 ,僅該債務人應分擔之部分,他債務人亦同免其責任。繼承 人自繼承開始時,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承受被繼承人財產上 之一切權利、義務;繼承人對於被繼承人之債務,以因繼承 所得遺產為限,負連帶責任;繼承人相互間對於被繼承人之 債務,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另有約定外,按其應繼分比例負擔 之,亦為同法第1148條第1項前段、第1153條第1項、第2項 所明定。民法第144條第1項規定時效完成後,債務人得拒絕 給付,是消滅時效完成之效力,不過發生拒絕給付之抗辯權 ,並非使請求權當然消滅,債務人若不行使其抗辯權,法院 自不得以消滅時效已完成,即認請求權已歸消滅(最高法院1 01年度台上字第1858號參照)。系爭本票為温子文所簽發, 而温子文於113年3月10日死亡,被告温子彥、陳慧伶、袁德 義為其法定繼承人,且均未拋棄繼承,有戶籍謄本、繼承系 統表、本院民事紀錄科查詢表附卷可稽(見本院卷第21至27 頁、第51至56頁、第385至391頁),並為兩造所不爭。則被 告温子彥、陳慧伶、袁德義因繼承關係而繼承温子文上開票 據債務,依民法第1153條第1項規定,被告即應在繼承被繼 承人温子文之遺產範圍內,對原告負連帶責任。是原告請求 被告温子彥、陳慧伶、袁德義連帶給付附表編號8之票款50 萬元,及自111年2月2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6%計算 之利息,當屬有據。又就如附表編號1至7所之票據債務部分 ,雖被告温子彥主張時效抗辯,惟該時效抗辯主張並不及於 未主張之被告陳慧伶、袁德義二人,而被告温子彥應分擔部 分666,667元(應繼分為3分之1,則就原告主張如附編號1至7 之200萬元票據債務部分,被告温子彥應擔部分即為666,667 元,小數點以下四捨五入),其餘繼承人即被告陳慧伶、袁 德義亦同免責任,是故被告陳慧伶、袁德義僅就扣除温子彥 應分擔之部分後,剩餘之1,333,333元部分,連帶負擔清償 責任。則原告請求被告陳慧伶、袁德義連帶給付1,333,333 元,及自如附表編號1至7本票面額部分,各扣除3之1之餘額 範圍內(詳見附表扣除温子彥應分擔部分之票據金額欄所載 ),自如附表編號1至7利息起算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 率5%計算之利息,亦屬有據。逾此範圍之請求,則非有理, 不能准許。 七、綜上所述,原告依票據及繼承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應於繼 承被繼承人温子文之遺產範圍內,由被告陳慧伶、温子彥、 袁德義連帶給付原告50萬元,及自111年2月2日起至清償日 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另由被告陳慧伶、袁德義 連帶給付原告1,333,333元,及如附表編號1至7號扣除温子 彥應分擔部分之票據金額欄所示之金額,分別自利息起算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範圍內,為有理 由,應予准許。逾此範圍,非有理由,應予駁回。 八、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陳述及所提之證據,經 審酌後認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述,附此敘明。 九、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民事第一庭法 官 楊明箴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書記官 郭家慧                  附表: 編號 本票票號 發票人 發票日 面額(新台幣) 到期日 利息起算日 扣除温子彥應分擔部分之票據金額 1 CH385732 温子文 99年9月8日 20萬元 99年9月22日 99年9月23日 133,333元 2 CH385727 温子文 99年9月8日 20萬元 99年9月30日 99年10月1日 133,333元 3 CH385730 温子文 99年9月8日 20萬元 99年10月15日 99年10月16日 133,333元 4 CH385729 温子文 99年9月8日 20萬元 99年10月31日 99年11月1日 133,333元 5 CH385731 温子文 99年9月8日 20萬元 99年11月15日 99年11月16日 133,333元 6 TH237557 温子文 106年12月25日 50萬元 108年12月24日 108年12月25日 333,333元 7 TH237561 温子文 108年10月20日 50萬元 未載 108年10月21日 333,333元 8 CH385734 温子文 111年2月1日 50萬元 未載 111年2月2日

2025-03-25

SCDV-113-訴-652-20250325-1

司促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支付命令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支付命令 114年度司促字第7452號 債 權 人 高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鄭美玲 代 理 人 李伊尊 債 務 人 億利成精密有限公司 兼法定代理 人 吳季庭 債 務 人 陳美杏 一、債務人應向債權人連帶清償新臺幣陸拾伍萬肆仟肆佰壹拾參 元,及如附件附表所示之利息及違約金,並連帶賠償督促程 序費用新臺幣伍佰元。 二、債權人請求之原因事實,詳如附件聲請書所載。 三、債務人如對第1項債務有爭議,應於本命令送達後20日之不 變期間內,不附理由向本院提出異議。 四、債務人未於不變期間內提出異議時,債權人得依法院核發之 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張世鵬 附註: 一、債權人收到支付命令後,請即時核對內容,如有錯誤應速依 法聲請更正裁定或補充裁定。 二、嗣後遞狀均請註明案號、股別。 三、案件一經確定,本院依職權核發確定證明書,債權人不必另 行聲請。

2025-03-19

TCDV-114-司促-7452-20250319-1

家繼訴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確認繼承權不存在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繼訴字第23號                     113年度親字第65號 原 告 即反訴被告 陳儀珮 訴訟代理人 錢炳村律師 被 告 劉宇宸 陳冠妏 陳奇聖 陳佳君 陳正翰 陳憲明 翁翠珍 陳昀煒 陳彥璉 陳昺安 陳志明 陳碧英 陳寶玉 彭妙婕 彭佳祺 陳水德 陳張玉秀 陳木得 陳燕月 陳碧燕 陳金月 被 告 即反訴原告 陳秋福 陳桂櫻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路春鴻律師 被 告 蔡美珠 鍾燕飛 陳月婷 陳政宏 陳清智 吳森福 吳愉安 吳愉芯 吳政宇 上 三 人 共 同 法定代理人 陳夢婷 被 告 吳佳隆 吳美慧 陳彩燕 陳秋東 江秋梅 陳淑芬 陳昱伶 陳暐潔 陳昱汝 陳啟汶 蔡子慶 蔡子雋 蔡寶鳳 蔡水玉 姚文心 曾金樹 陳木榮 蔡月鶯 陳奕朋 陳奕杰 上 一 人 法定代理人 阮長安 被 告 陳木通 陳淑惠 黃火坤 陳螺分 陳文娟 黃麗雲 李黃素蘭 張簡月意 陳賢國 陳秋萍 陳淑華 陳良慶 陳漢川 陳鳳櫻 陳寓凌 陳鳳玉 陳麗庭 洪大鈞 洪士鈞 洪怡如 林鳳姿 陳郁文 陳美杏 陳華鎧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繼承權不存在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應再開言詞辯論,並指定民國114年4月22日上午11時30分, 在本院第27法庭庭行言詞辯論。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邱玉汝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書記官 周怡伶

2025-03-05

SCDV-113-家繼訴-23-20250305-2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確認收養關係存在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繼訴字第23號 113年度親字第65號 原   告 即反訴被告 陳儀珮  住新竹市東區光華街27巷4之1號4樓 訴訟代理人 錢炳村律師 被   告 劉宇宸  住新竹市香山區香村路300巷95弄8號       陳冠妏  住臺中市西屯區西屯路二段180巷9號6             樓之3 (現應為送達處所不明)             陳奇聖  住新竹市香山區香村路300巷95弄8號       陳佳君  住臺北市內湖區文湖街69號3樓之1       陳正翰  住新竹市香山區芝柏一街8號       陳憲明  住新竹市香山區長興街128號       翁翠珍  住新竹市香山區長興街54號       陳昀煒  住桃園市楊梅區光裕北街84號       陳彥璉  住同上       陳昺安  住同上       陳志明  住新竹市香山區長興街54號       陳碧英  住桃園市桃園區大仁路20巷1弄7號       陳寶玉  住新竹市香山區長興街128號       彭妙婕  住苗栗縣竹南鎮復興路139巷21弄1號4             樓之3       彭佳祺  住新竹縣寶山鄉湳坑路一段266巷20號       陳水德  住新竹市香山區中華路五段912巷5弄16             號       陳張玉秀 住新竹市香山區長興街48號       陳木得  住同上       陳燕月  住新竹市香山區延平路二段307巷45弄2             號       陳碧燕  住新竹市香山區中華路五段912巷5弄20             號       陳金月  住新竹市香山區中華路五段912巷5弄18             號 被 告 即反訴原告 陳秋福  住新竹市香山區長興街58號       陳桂櫻  住新竹市香山區南港街50巷17號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路春鴻律師       被 告 蔡美珠  住新竹市香山區長興街52號       鍾燕飛  住同上            陳月婷  住同上       陳政宏  住同上       陳清智  住同上       吳森福 住新竹市東區寶山路310巷9號       吳愉安  住新竹市東區寶山路310巷9號       吳愉芯  住新竹市東區寶山路310巷9號       吳政宇  住新竹縣峨眉鄉中忠義街50巷2號 上 三 人       共 同 法定代理人 陳夢婷  住新竹市東區寶山路310巷9號 被   告 吳佳隆  住新竹市東區寶山路310巷9號       吳美慧  住新竹市北區東大路三段269巷5號       陳彩燕  住新竹縣湖口鄉勝利路一段123號       陳秋東  住新竹市香山區長興街5號       江秋梅  住新竹市香山區中華路五段890巷18號       陳淑芬  住同上       陳昱伶  住新竹市香山區長興街60巷4號       陳暐潔  住同上       陳昱汝  住新竹市香山區內湖路107巷45之3號4             樓       陳啟汶  住新竹市香山區長興街60巷4號       蔡子慶  住新竹市香山區大湖路183巷1號       蔡子雋  住同上       蔡寶鳳  住新竹市東區民生路222巷20號5樓       蔡水玉  住新竹市香山區美森街8巷6號       姚文心  住新竹縣竹北市東興路二段415號       曾金樹  住新竹縣竹北市鳳岡路一段100巷152號       陳木榮  住新竹市香山區長興街60巷3號       蔡月鶯  住新竹市香山區長興街106巷14號       陳奕朋  住苗栗縣竹南鎮開元路115巷8號       陳奕杰  住同上 上 一 人       法定代理人 阮長安  住同上 被   告 陳木通  住新竹市北區經國路二段438巷13號7樓             之5       陳淑惠  住桃園市新屋區青富路127號       黃火坤  住新竹市香山區中華路六段152之1號       陳螺分  住新竹市香山區長興街39號       陳文娟  住宜蘭縣蘇澳鎮朝陽路16之1號       黃麗雲  住新竹市香山區祥園街99巷4號       李黃素蘭 住新竹市香山區牛埔路346巷30弄15號       張簡月意 住新竹市香山區遊樂街76號       陳賢國  住新竹市香山區遊樂街76號       陳秋萍  住新竹縣竹北市鳳岡路三段657巷60號       陳淑華  住新竹市北區西大路645號7樓之2       陳良慶  住新竹市香山區長興街61巷5號       陳漢川  住新竹市香山區長興街39之1號       陳鳳櫻  住新竹市香山區長興街262巷8號       陳寓凌  住苗栗縣竹南鎮公義里大坪19號       陳鳳玉  住新竹縣竹北市嘉豐南路二段89號13樓             之2       陳麗庭  住新竹市東區竹蓮街101巷9弄3號3樓   洪大鈞  住新竹市北區天府路二段8號       洪士鈞  住新竹市香山區西濱路二段611號       洪怡如  住新北市板橋區縣民大道三段235號       林鳳姿  住新竹市香山區長興街167巷19弄1號       陳郁文  住同上       陳美杏  住新竹市北區金雅路153號6樓       陳華鎧  住新竹市北區中正路418巷33號6樓之1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繼承權不存在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應再開言詞辯論,並指定民國114年4月22日上午11時30分, 在本院第27法庭庭行言詞辯論。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邱玉汝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書記官 周怡伶

2025-03-05

SCDV-113-親-65-20250305-1

北小
臺北簡易庭

返還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北小字第4789號 原 告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衍茂 訴訟代理人 陳美杏 陳泳澔 李昌達 被 告 邵光輝 林佳樺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5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於繼承被繼承人邵勝雄之遺產範圍內給付原告新臺幣3,33 7元,及自民國113年5月28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1 .845計算之利息,並自民國113年6月29日起至清償日止,其逾期 在6個月以內者,依上開利率百分之10,逾期超過6個月部分,依 上開利率百分之20計算之違約金。 訴訟費用新臺幣1,000元,及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由被告於繼承被繼承人邵勝 雄之遺產範圍內負擔。 本判決得假執行。被告如以新臺幣3,337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後, 得免為假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臺北簡易庭                法 官 蔡玉雪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須以違背法令為理由,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 庭提出上訴狀(應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 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書記官 黃馨慧   計  算  書: 項    目      金額(新臺幣)  備  註 第一審裁判費      1,000元 合    計      1,000元 附錄: 一、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8第1項:   (小額訴訟程序)判決書得僅記載主文,就當事人有爭執事 項,於必要時得加記理由要領。 二、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4第2項:   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裁判上訴或抗告,非以其違背法令為 理由,不得為之。 三、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5:   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項:   ㈠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㈡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2025-02-19

TPEV-113-北小-4789-20250219-1

司票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本票裁定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票字第1257號 聲 請 人 匯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昭文 相 對 人 億利成精密有限公司 兼法定代理 吳季庭 人 陳美杏 上當事人間聲請本票准許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於民國一百一十三年五月十四日,共同簽發之本票內載憑 票交付聲請人新臺幣貳拾捌萬元,其中新臺幣貳拾參萬零柒佰伍 拾陸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一月十五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利 率百分之八點一四計算之利息,准予強制執行。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伍佰元由相對人連帶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執有相對人於民國113年5月14日,共 同簽發免除作成拒絕證書之本票1紙,內載新臺幣280,000元 ,到期日114年1月14日,詎經提示後,尚有如主文所示之本 金及利息未獲清償,為此提出本票1件,聲請裁定准許強制 執行。 二、本件聲請核與票據法第123條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三、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第23條、第24條第1項、民事訴 訟法第85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五、發票人如主張本票係偽造、變造者,得於接到本裁定後20日 之期間內,對執票人向本院另行提起確認之訴。發票人已提 起確認之訴者,得依非訟事件法第195條規定請求法院執行 處停止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簡易庭司法事務官 張川苑 一、嗣後遞狀均請註明案號、股別。 二、案件一經確定,本院依職權核發確定證明書,聲請人不必另   行聲請。

2025-02-14

TCDV-114-司票-1257-20250214-1

司票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本票裁定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票字第1256號 聲 請 人 匯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昭文 相 對 人 億利成精密有限公司 兼法定代理 人 吳季庭 相 對 人 陳美杏 上當事人間聲請本票准許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於民國一百一十一年五月十三日,共同簽發之本票內載憑 票交付聲請人新臺幣陸拾伍萬元,其中新臺幣貳拾伍萬壹仟伍佰 陸拾壹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一月十四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 息百分之七點一二計算之利息,准予強制執行。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伍佰元由相對人連帶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執有相對人於民國111年5月13日,共 同簽發免除作成拒絕證書之本票1紙,內載新臺幣650,000元 ,到期日114年1月13日,詎經提示後,尚有如主文所示之本 金及利息未獲清償,為此提出本票1件,聲請裁定准許強制 執行。 二、本件聲請核與票據法第123條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三、依非訟事件法第23條、第24條第1項、民事訴訟法第85條第2 項,裁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五、發票人如主張本票係偽造、變造者,得於接到本裁定後20日 之期間內,對執票人向本院另行提起確認之訴。發票人已提 起確認之訴者,得依非訟事件法第195條規定請求法院執行 處停止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簡易庭司法事務官 張川苑 一、嗣後遞狀均請註明案號、股別。 二、案件一經確定,本院依職權核發確定證明書,聲請人不必另   行聲請。

2025-02-14

TCDV-114-司票-1256-20250214-1

司促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支付命令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支付命令 114年度司促字第3511號 債 權 人 遠東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侯金英 債 務 人 陳美杏 一、債務人應向債權人清償(1)新臺幣肆萬玖仟零伍拾肆元,及 其中新臺幣肆萬陸仟零柒拾捌元自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二月四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十四點九九計算之利息(2) 新臺幣柒萬伍仟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十月二十二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六點七一計算之利息,自民國一 百一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起至清償日止,其逾期在六個月 以內部分,另按上開利率百分之十,逾期超過六個月者,其 超逾部分,每年另按上開利率百分之二十,按月計收違約金 ,每次違約連續收取期數以九期為限,並賠償督促程序費用 新臺幣伍佰元。 二、債權人請求之原因事實,詳如附件聲請書所載。 三、債務人如對第1項債務有爭議,應於本命令送達後20日之不 變期間內,不附理由向本院提出異議。 四、債務人未於不變期間內提出異議時,債權人得依法院核發之 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張川苑 附註: 一、債權人收到支付命令後,請即時核對內容,如有錯誤應速依 法聲請更正裁定或補充裁定。 二、嗣後遞狀均請註明案號、股別。 三、案件一經確定,本院依職權核發確定證明書,債權人不必另 行聲請。

2025-02-11

TCDV-114-司促-3511-20250211-1

監宣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監護宣告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監宣字第120號 聲 請 人 陳勝彬 相 對 人 陳老定 關 係 人 陳慶安 陳美杏 上列聲請人聲請監護宣告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宣告陳老定(男、民國00年0月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 0000號)為受監護宣告之人。 選定陳勝彬(男、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 00000號)、陳慶安(男、民國00年00月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 :Z000000000號)共同為受監護宣告之人之監護人。 指定陳美杏(女、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 00000號)為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 聲請費用由受監護宣告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陳勝彬、關係人陳慶安、陳美杏均為 相對人陳老定之子女。相對人於民國109年7月15日因失智症 ,致不能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或不能辨識意思表示之 效果,爰依法聲請對其為監護之宣告,並選定聲請人與關係 人陳慶安共同為監護人,及指定關係人陳美杏為會同開具財 產清冊之人等語。 二、對於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不能為意思表示或受意 思表示,或不能辨識其意思表示之效果者,法院得因本人、 配偶、四親等內之親屬、最近一年有同居事實之其他親屬、 檢察官、主管機關、社會福利機構、輔助人、意定監護受任 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之聲請,為監護之宣告;受監護宣告之 人應置監護人;法院為監護之宣告時,應依職權就配偶、四 親等內之親屬、最近一年有同居事實之其他親屬、主管機關 、社會福利機構或其他適當之人選定一人或數人為監護人, 並同時指定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法院選定監護人時,應 依受監護宣告之人之最佳利益,優先考量受監護宣告之人之 意見,審酌一切情狀,並注意下列事項:㈠受監護宣告之人 之身心狀態與生活及財產狀況。㈡受監護宣告之人與其配偶 、子女或其他共同生活之人間之情感狀況。㈢監護人之職業 、經歷、意見及其與受監護宣告之人之利害關係。㈣法人為 監護人時,其事業之種類與內容,法人及其代表人與受監護 宣告之人之利害關係,民法第14條第1項、第1110條、第111 1條第1項、第1111條之1分別定有明文。又法院應於鑑定人 前,就應受監護宣告之人之精神或心智狀況,訊問鑑定人及 應受監護宣告之人,始得為監護之宣告。但有事實足認無訊 問之必要者,不在此限。鑑定應有精神科專科醫師或具精神 科經驗之醫師參與並出具書面報告,家事事件法第167條第1 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戶籍謄本、親屬系統 表、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雲林分院(下稱臺大醫院 雲林分院)診斷證明書及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證明影本等件為 證。而本院法官在鑑定人即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陳姿婷醫師前 訊問相對人時,相對人可以辨識鈔票幣值,但訊問相對人「 今年幾歲?」、「旁邊是誰?(指聲請人)」、「知道這邊 是哪裡嗎?」、「知道今天來這邊做什麼嗎?」、「你拿新 臺幣(下同)1,000元買東西,花100元,老闆要找你多少錢 ?」等問題,相對人會無法回答或表示不知道等語,並對於 法官訊問「紙上面說你欠我100萬元,要你簽名,你要簽名 嗎?(拿出紙筆及筆)」,相對人表示好像真的等語,復經 鑑定人陳姿婷醫師鑑定稱:綜合衡鑑結果顯示,相對人在MM SE得分為8(切截分數為23/24),評估表現落在認知估能受 損範圍。在CDR的得分落在2,呈現出中度障礙的問題。相對 人雖然在溝通上仍有基本的語文理解與表達能力,可理解簡 單指令與一般生活對話,但測驗中顯示相對人有明顯的訊息 登錄困難,無法學習新事物,對於較複雜的指令有記憶上的 困難,難以處理複雜事務。有明顯的居家生活功能退化問題 ,而相對人除了認知功能退化外,疑似出現妄想的精神行為 症狀,診斷為失智症合併精神行為症狀,符合因精神障礙或 其他心智缺陷致不能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或不能辨識 其意思表示之效果,建議為監護宣告等語,有本院鑑定筆錄 在卷可稽,本院審酌上情,認相對人因失智症,致無法與外 界溝通,已不能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或不能辨識其意 思表示之效果,障礙回復可能性低,是聲請人聲請監護之宣 告,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次查,相對人最近親屬為其配偶陳方碧與其子女即聲請人陳 勝彬、關係人陳慶安及陳美杏等情,有戶籍謄本、親屬系統 表等件在卷可參。本院審酌上情,並考量聲請人及關係人陳 慶安、陳美杏為相對人之至親,各有意願擔任相對人受監護 宣告後之監護人及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並經其他最近親 屬表示同意,有其等出具之同意書在卷可憑,兼衡量民法第 1111條之1規定等一切情狀,認由聲請人及關係人陳慶安、 陳美杏分別擔任相對人之監護人及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 應符合相對人之最佳利益,核屬適當,爰分別選定及指定之 。  五、末以聲請人與關係人陳慶安既經本院選定為相對人之監護人 ,應依民法第1112條規定,負責護養療治相對人之身體並妥 善為其管理財產。另依民法第1113條準用同法第1099條、第 1099條之1之規定,聲請人與關係人陳慶安應於收受本件監 護宣告裁定確定證明書起2個月內,應會同關係人陳美杏於2 個月內開具財產清冊,並陳報法院;於財產清冊開具完成並 陳報法院前,監護人對於受監護人之財產,僅得為管理上必 要之行為,附此敘明。  六、依家事事件法第164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8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黃玥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得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提起抗告,並繳納抗告費 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8   日               書記官 鄭履任

2025-02-08

ULDV-113-監宣-120-20250208-1

家繼訴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分割遺產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0年度家繼訴字第10號 原 告 劉林冬葉 訴訟代理人 莊國禧律師 被 告 李桂香 呂正君 呂麗君 呂宜君 呂正彥(呂凃月娥繼承人) 呂嘉玲(呂凃月娥繼承人) 呂栢鍊 呂栢壽 謝玉琴 呂政祐 呂政修 魯大偉(呂翠霞之繼承人) 魯大鵬(呂翠霞之繼承人) 魯靜媛(呂翠霞之繼承人) 張呂桂霞 石呂翠美 張林素貞(林桂英之繼承人) 被 告 呂栢生 訴訟代理人 呂龍濤 被 告 呂伯欽 廖阿柚 呂宛蒔 呂育全 呂婉甄 呂政樺 劉思遠(劉呂靚霞繼承人) 劉思達(劉呂靚霞繼承人) 劉思迪(劉呂靚霞繼承人) 劉思敏(劉呂靚霞繼承人) 呂鈴霞 呂滄平 謝春子 呂銘哲 呂秋惠 呂秋幼 兼上 四 人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呂素黛 被 告 呂栢裕 呂雅鶴 呂旺隆 呂鎮佳 兼上 三 人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呂栢濱 被 告 呂伯錫 呂錫墩 呂重鼐 呂銆煌 呂銆園 呂鉑立 兼上 一 人 訴訟代理人 呂鉑錐 被 告 呂定頴 呂憲國 呂献仁 黃壽美 呂東憲 呂慧君 呂慧珊 呂佩華 呂文吉 被 告 李泳嫺(呂䕃繼承人) 呂垣彬(呂䕃繼承人) 被 告 呂茂榮 呂茂淙 劉呂梅霞 陳呂素霞 呂秀霞 被 告 鄭文琴 訴訟代理人 鄭尚豪 被 告 呂江賜 呂炳文 呂健三 呂博義 呂江都 被 告 呂東政(呂滿足繼承人) 訴訟代理人 陳振德 被 告 王宗岳(呂滿足繼承人) 李宛珊(黃致軒繼承人) 呂旭霆 林樹明 鄭林阿信 黃林碧華 林助信律師(即李榮鑫即李宗之遺產管理人) 陳軍宏 陳金志 陳金印 施陳香菱 陳美杏 陳又華 陳韋如 陳瑛枝 陳信介 陳靜秋 陳亭樺 陳粢渝 陳世宗(陳贊金繼承人) 陳世能(陳贊金繼承人) 許家瑋(陳贊金繼承人) 陳桂煖(陳贊金繼承人) 陳棟樑(陳林雲繼承人) 陳勝烽(陳林雲繼承人) 陳錫卿(陳林雲繼承人) 陳義棋(陳林雲繼承人) 陳秋霞(陳林雲繼承人) 陳朱秀(陳金生繼承人) 陳運成(陳金生繼承人) 陳運銘(陳金生繼承人) 陳奕錡(陳金生繼承人) 陳桂芳(陳金生繼承人) 唐淑華(唐陳梅繼承人) 唐淑女(唐陳梅繼承人) 唐萬春(唐陳梅繼承人) 陳錫雄 陳錫燈 陳慧華 陳慧楨 張獻忠(張陳橓槰繼承人) 張艾佳(張陳橓槰繼承人) 張昌榮(張陳橓槰繼承人) 張麗珍(張陳橓槰繼承人) 張麗娟(張陳橓槰繼承人) 葉麗秋(林陳橓申繼承人) 林鈺芳(林陳橓申繼承人) 林鈺淇(林陳橓申繼承人) 林炳坤(林陳橓申繼承人) 林貴鈴(林陳橓申繼承人)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遺產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3月29日所為 之判決,其原本及正本應更正如下:   主 文 原判決之原本及其正本附表二編號45「繼承人」欄關於「呂鉑煌 」之記載,應更正為「呂銆煌」;附表二編號46「繼承人」欄關 於「呂鉑園」之記載,應更正為「呂銆園」。   理 由 一、按判決如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者,法院得依 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更正之,其正本與原本不符者亦同,民 事訴訟法第232條第1項定有明文。 二、查本院前開之判決原本及正本有如主文所示之顯然錯誤,應 予更正。 三、依首開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王姿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書 記 官 呂怡萱

2025-01-16

CHDV-110-家繼訴-10-20250116-3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