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黃宏立

共找到 2 筆結果(第 1-2 筆)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傷害等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易字第338號 公 訴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KONE ADAMA ABDOUL KADER(中文名:柯凱德) 男 民國00年0月0日生 樓之2 林冠德 上列被告因傷害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年度偵字第410 07號、112年度偵緝字第7427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KONE ADAMA ABDOUL KADER犯公然侮辱罪,處罰金新臺幣參仟元 ,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又犯傷害罪,處拘役 肆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林冠德犯公然侮辱罪,處罰金新臺幣貳仟元,如易服勞役,以新 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又犯傷害罪,處拘役伍拾日,如易科罰金 ,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未扣案之安全帽壹頂沒收,於全部 或一部不能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事 實 一、KONE ADAMA ABDOUL KADER(中文姓名:柯凱德,下稱柯凱 德)與林冠德互不相識,於民國112年4月26日17時20分許, 在新北市○○區○○路0段000號之中美市場前,林冠德欲從路邊 停車格將其機車牽出時,因柯凱德之機車擋住後方,使林冠 德無法牽車,柯凱德發現後立即移車並向林冠德道歉,惟林 冠德仍持續對柯凱德說教並推柯凱德之機車,柯凱德心生不 滿,竟基於公然侮辱之犯意,於不特定多數人均得共見共聞 之道路上,以「幹你娘」等語辱罵林冠德,足以減損林冠德 之人格及社會評價。林冠德不甘受辱,亦在同一地點,公然 以「幹你娘」等語辱罵柯凱德,足以減損柯凱德之人格及社 會評價,柯凱德憤而以腳踢踹林冠德之機車一下,林冠德遂 基於傷害之犯意,持安全帽毆打柯凱德之頭部、左肩膀,致 柯凱德受有頭部鈍挫傷、上臂鈍挫傷之傷害;柯凱德亦基於 傷害之犯意,以右拳毆打林冠德之左邊太陽穴,造成林冠德 受有頭部其他部位6×4公分鈍傷之初期照護之傷害。 二、案經柯凱德、林冠德訴由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新莊分局移送臺 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偵查起訴。   理 由 一、程序事項:  ㈠按法院認為應科拘役、罰金或應諭知免刑或無罪之案件,被 告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不到庭者,得不待其陳述逕行判決 ,刑事訴訟法第306條定有明文。本件被告柯凱德、林冠德 經合法傳喚,於114年1月20日審理期日無正當理由不到庭, 此有本院函文與送達證書4紙,及公示送達公告稿、公示送 達之刑事裁定、公示送達證書、司法院公示送達公告網頁畫 面各1份附卷可憑(見本院113年度易字第338號卷【下稱本 院卷】第83至99頁),而本院認本案係應科拘役或罰金之案 件,揆諸上開規定,爰不待被告2人陳述,逕為一造辯論判 決。  ㈡另按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言詞或書面陳述,除法律有規 定者外,不得作為證據,刑事訴訟法第159條第1項固有明文 。惟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陳述,雖不符同法第159條之1 至第159條之4之規定,而經當事人於審判程序同意作為證據 ,法院審酌該言詞陳述或書面陳述作成時之情況,認為適當 者,亦得為證據;當事人、代理人或辯護人於法院調查證據 時,知有第159條第1項不得為證據之情形,而未於言詞辯論 終結前聲明異議者,視為有前項之同意,同法第159條之5亦 有明定。本判決以下援為認定犯罪事實之供述證據,檢察官 及被告林冠德並未於本院審理過程中聲明異議,而被告柯凱 德經合法傳喚未到庭表示意見,亦未於言詞辯論終結前聲明 異議,本院審酌上開證據資料製作時之情況,尚無違法不當 及證明力明顯過低之瑕疵,與本案待證事實復具有相當關連 性,以之作為證據應屬適當。依前揭規定,認該等證據資料 均得為證據。至非供述證據部分,並無事證顯示係實施刑事 訴訟程序之公務員因違背法定程序而取得,復經本院依法踐 行調查程序,皆應有證據能力。 二、實體事項:  ㈠認定事實之理由及證據:   ⒈被告柯凱德部分:    訊據被告柯凱德矢口否認有何公然侮辱及傷害之犯行,辯 稱:我沒有罵對方(即林冠德)幹你娘,當天因為我把機 車停在林冠德機車後方,導致林冠德無法將他的機車移出 來,我看到後就跟林冠德說對不起,他沒有聽我在說的話 ,便開始罵我是黑人、叫我回去我的國家、「幹你娘」等 語,後來有1個臺灣人跟我說不要和林冠德講話;我打算 要走時,林冠德用他的機車推我的機車,我對林冠德說不 要這樣做,那個臺灣人叫我不要和林冠德說話、趕快走, 但是林冠德先拿安全帽打我的頭,大概打我3次,第4次我 就把他抱住,叫他不要打我,林冠德叫我不要走,他要打 電話給警察,叫警察來處理;我機車停得不好,警察也有 開我罰單,林冠德對警察說我先打他,那個臺灣人幫我跟 警察說是林冠德先打我的云云。經查:    ⑴被告柯凱德雖以前詞置辯(見112年度偵緝字第7427號卷 【下稱偵卷二】第25至26頁),然其於警詢時供稱:當 時因為沒有車位可以停,所以我才將機車停到對方機車 後方;我一開始有向對方說對不起,對方就開始唸我, 我說不要唸我,要慢慢說,對方就一直唸,有一個路人 叫我先離開,對方便用他的機車推我機車,我很害怕, 我就罵對方幹你娘,對方也罵我幹你娘,我說你怎麼這 樣,我便用腳踹對方機車要保持距離,對方就拿出他的 安全帽要打我,我用左手擋住後,對方又拿安全帽打我 頭部,第三次對方要打我時,我就用雙手抱住對方身體 ,不要讓對方攻擊我,對方便表示要叫警方過來處理云 云(見112年度偵字第41007號卷【下稱偵卷一】第4至5 頁)。是被告柯凱德對其有無以「幹你娘」之語辱罵告 訴人林冠德,前後供述不一,已難逕採為真。    ⑵再者,證人即告訴人林冠德於112年4月27日警詢時指稱 :我於112年4月26日17時20分許在新北市○○區○○路0段0 00號(中美市場)前,原本我要由停車格牽車出來,發 現我後方有一台普重機擋在我後方,使我無法將我的普 重機牽出來,我按喇叭後,有一位外國人從復興路方向 走過來停在他機車那邊,向我表示對不起但是不要唸我 ,我跟對方說以後不要這樣停車,對方一直重複你不要 唸我並用右手食指比我,我說這邊是臺灣,不要像你們 國家這樣亂停車,對方就罵我幹你娘,並稱有臺灣身分 證是臺灣人,然後路人便來勸架,我原本上我機車要走 ,對方也要上機車,但是對方就用腳踹我機車一腳,我 便拿安全帽打他左肩膀,同時對方就用右拳頭打我左邊 太陽穴附近並抓住我身體跟脖子,後來路人把我們拉開 ,我就報警處理,對方知道我報警後才將機車移走;我 被傷害時沒有還手,我有拿安全帽打他肩膀(見偵卷一 第6至7頁);於偵查中證述:當天我去菜市場買菜,我 要回家騎機車時,發現柯凱德的機車停在我後面,柯凱 德是併牌停車,我就按喇叭,柯凱德便慢慢地從旁邊走 過來,用手指著我的鼻子說:「我先跟你對不起,你不 要唸我」,我說這裡是臺灣,以後不要這樣停就好,柯 凱德說他也是臺灣人,我說我要報警,柯凱德就罵我「 幹你娘」,我母親18年前因為憂鬱症跳海死亡,我認為 這對我傷害很大,我就下車拿安全帽作勢要打他,我很 大聲地說:「他駡我幹你娘」,我要讓旁邊的人知道柯 凱德罵我,路人就來勸架,第一次勸架結束,我準備要 騎車離開,但柯凱德的機車檔在我後面,並用腳踹我的 機車一下,把我的機車踹倒,我就下車跟柯凱德打起來 ,我將安全帽拿下來,我用右手拿安全帽打柯凱德的左 肩膀一下,柯凱德用右拳打我左邊太陽穴一下等語(見 偵卷一第21頁)。互核證人林冠德與被告柯凱德於警詢 時就案發當日兩人因停車問題而起口角,柯凱德先以「 幹你娘」辱罵林冠德,林冠德亦有口出「幹你娘」之語 ,柯凱德乃憤而以腳踢踹林冠德之機車,林冠德遂持安 全帽毆打柯凱德等節大致相符,雖被告柯凱德嗣於偵查 中改稱並未以「幹你娘」辱罵林冠德,然衡諸常情,被 告柯凱德若確未以上開嚴詞侮辱林冠德,於警詢時又何 必無端承認,而使自己陷於可能遭受刑事追訴處罰之不 利處境?又其所述其與林冠德發生口角及肢體衝突之經 過,為何會與林冠德證述之情節不謀而合?是被告柯凱 德事後翻異前供而為上述辯解,顯屬畏罪卸責之詞,應 以其警詢時之供詞較值採信,而可佐證告訴人林冠德前 揭指述內容之真實性,堪認被告柯凱德確有於上述時地 ,以「幹你娘」之語辱罵告訴人林冠德,並進而與告訴 人林冠德展開肢體衝突。    ⑶又被告柯凱德固否認有出拳毆打告訴人林冠德之左邊太 陽穴云云,然此節業經證人林冠德於警詢及偵查中指證 綦詳(見偵卷一第6至7頁、第10頁、第21至22頁),復 參諸告訴人林冠德於112年4月26日17時20分許與被告柯 凱德發生前開肢體衝突後,隨即於同日至黃宏立診所就 醫,經診斷受有頭部其他部位6×4公分鈍傷之初期照護 之傷害,並於翌日(27日)9時41分許接受警方調查製 作筆錄等節,有告訴人林冠德112年4月27日警詢筆錄、 黃宏立診所診斷證明書各1份可考(見偵卷一第6至7頁 、第12頁),而依告訴人林冠德受傷部位與程度,徵諸 一般經驗法則判斷,確有可能係遭他人揮拳攻擊太陽穴 所造成。據上各節,被告柯凱德確有於前揭時地,基於 傷害他人身體之犯意,出拳毆打告訴人林冠德之左邊太 陽穴,致告訴人林冠德受有上述傷害之事實,灼然甚明 。被告柯凱德空言否認上情,諒屬事後卸責之詞,不足 採信。   ⒉被告林冠德部分:    被告林冠德否認有此部分公然侮辱及傷害之犯行,並以: 從頭到尾對方都不讓我離開,我的機車是發動的,他對我 罵三字經,我作勢要捍衛我的尊嚴,但他一直不讓我離開 ,還踢我的機車,我第2 次要從機車下來,拿安全帽攻擊 他,他擋掉了,用拳頭打我左邊太陽穴,用單手從我後面 勒住我的脖子,我是被1個攤販救下來的,對方還是不讓 我離開,直到我報警,對方才把機車移開;對方勒住我脖 子時,我有掙扎用手掰開他的手,但掰不開,我沒有罵對 方三字經,是對方罵我三字經,我為了要讓在場之人知道 這件事,才大聲的說對方罵我三字經云云為辯。經查:    ⑴被告林冠德於偵查中及本院審理時雖辯稱其並未以「幹 你娘」辱罵告訴人柯凱德,而係大聲向旁觀之人表示遭 柯凱德以上開不雅言詞侮辱,然其於112年4月30日警詢 時供稱:我有用右手拿安全帽打對方左肩1次,對方罵 我幹你娘2次後,我才罵他幹你娘2次(見偵卷一第10頁 ),核與證人即告訴人柯凱德於警詢時指稱其罵林冠德 「幹你娘」,林冠德亦罵其「幹你娘」乙節吻合(見偵 卷一第4至5頁);被告林冠德於偵查中復自承其母親18 年前因憂鬱症跳海死亡,故其認為柯凱德以「幹你娘」 辱罵其對其傷害很大等語(見偵卷一第21頁反面),足 見被告林冠德口出「幹你娘」之語,應非單純係為讓路 人知曉其遭柯凱德辱罵,而係存有洩憤、報復柯凱德之 意。是被告林冠德嗣改稱其當時係大聲說:「他罵我幹 你娘」云云,即難採信。    ⑵又被告林冠德固否認有傷害告訴人柯凱德之犯行,然本 件被告林冠德於其機車遭告訴人柯凱德以腳踢踹一下後 被告林冠德即持安全帽攻擊告訴人柯凱德之頭部等處, 致告訴人柯凱德受有頭部鈍挫傷、上臂鈍挫傷之傷害等 情,已據證人即告訴人柯凱德於警詢及偵訊時指述明確 (見偵卷一第4至5頁,偵卷二第25頁),且有告訴人柯 凱德之馬偕紀念醫院乙種診斷證明書1紙為憑(見偵卷 一第11頁);兼以被告林冠德於警詢、偵查中及本院審 理時,均坦承有持安全帽攻擊告訴人柯凱德(見偵卷一 第6頁反面、第10頁反面、第21頁反面,本院卷第37至3 8頁),於偵訊時更供認:傷害的部分,我與柯凱德算 是互毆;我承認傷害等語(見偵卷一第22頁),衡情若 被告林冠德確未持安全帽攻擊告訴人柯凱德成傷,實無 於偵查中任意為此等不利於己之供述之理。再觀諸告訴 人柯凱德於112年4月26日17時20分許與被告林冠德發生 前開肢體衝突後,於翌日(27日)16時52分許接受警方 調查製作筆錄,於同年月29日至馬偕紀念醫院就醫,經 診斷受有頭部鈍挫傷、上臂鈍挫傷之傷害等節,有告訴 人柯凱德112年4月27日警詢筆錄、馬偕紀念醫院乙種診 斷證明書各1份可佐(見偵卷一第4至5頁、第11頁), 而依告訴人柯凱德受傷部位與程度,依照一般經驗法則 判斷,確有可能係遭他人持安全帽毆打其頭部、左肩膀 所致。足認告訴人柯凱德所受前開傷勢,應係被告林冠 德所為。從而,被告林冠德辯稱其未傷害告訴人柯凱德 云云,諒屬臨訟卸責之詞,不足憑採。   ⒊綜上所述,本件事證明確,被告2人犯行均堪以認定,皆應 依法論科。  ㈡論罪科刑:   ⒈核被告2人所為,各皆係犯刑法第309條第1項之公然侮辱罪 及同法第277條第1項之傷害罪。又被告2人均係先以三字 經辱罵對方後,再動手互毆等情,業如前述,足認被告2 人俱係各別起意,且行為互殊,皆應予分論併罰。檢察官 認被告2人均係以一行為同時觸犯數罪名,屬想像競合犯 ,應從一重論以傷害罪,尚有未洽。   ⒉爰以被告2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其等因停車問題而有所齟齬,竟不思以平和溝通之態度尋求解決之道,反相互辱罵,復恣意傷害對方之身體,所為實不足取;兼衡其等之素行(見本院卷附被告2人之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教育程度、家庭與經濟狀況(見偵卷一第4頁、第6頁調查筆錄受詢問人欄所載)、犯罪之動機、目的、手段、告訴人2人各自所受損害,暨被告2人犯後均否認犯行,未見真切之悔意,亦未與告訴人達成和解,態度不佳等一切情狀,分別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就罰金及拘役刑部分各諭知如易服勞役或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以示處罰。  ㈢沒收:   被告林冠德持以毆打告訴人柯凱德之安全帽1頂,固未經扣 案,然係被告林冠德所有供本案傷害犯罪所用之物,且無證 據證明業已滅失,爰依刑法第38條第2 項前段、第4 項規定 於其所犯傷害罪之主文項下諭知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 收時,追徵其價額。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6條、第299條第1項前段,判決 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陳柏文偵查起訴,由檢察官雷金書到庭實行公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七庭 法 官 劉思吟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林家偉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277條: 傷害人之身體或健康者,處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50 萬 元以下罰金。 犯前項之罪,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 7 年以上有期徒 刑;致重傷者,處 3 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華民國刑法第309條: 公然侮辱人者,處拘役或 9 千元以下罰金。 以強暴犯前項之罪者,處 1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1 萬 5 千元以下罰金。

2025-03-31

PCDM-113-易-338-20250331-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請求更正房份等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訴字第1548號 原 告 黃炳松 黃俊吉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陳怡婷律師 賴維安律師 被 告 祭祀公業法人臺中市黃鵬爵 法定代理人 黃振宏 訴訟代理人 陳明發律師 參 加 人 黃正治 黃俊傑 黃俊德 黃宏基 黃宏立 黃宏仁 黃羲羽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張宏銘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更正房份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2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甲、程序方面: 一、按不變更訴訟標的,而補充或更正事實上或法律上之陳述者 ,非為訴之變更或追加,民事訴訟法第256條定有明文。查 ,本件原告起訴聲明詳如起訴狀所載(本院卷第11頁),嗣 經民國112年7月14日以民事變更訴之聲明暨陳報二狀,更正 訴之聲明第二項為:「被告祭祀公業法人臺中市黃鵬爵應將 己○○之委員(管理人)職位撤銷,並使派下員再自行推選一 人出任之。」等語,核屬不變更訴訟標的,而更正事實上之 陳述,非屬訴之變更追加,應予准許。 二、又按就兩造之訴訟有法律上利害關係之第三人,為輔助一造 起見,於該訴訟繫屬中,得為參加,民事訴訟法第58條第1 項定有明文。本件原告主張原告之祖父黃朝陣並無於25年間 將黃英杰房份之派下權賣渡予黃文樟,對被告祭祀公業法人 臺中市黃鵬爵提起本件請求更正房份訴訟,而參加人之派下 權係繼承黃文樟而來,原告本件起訴,自會影響參加人之權 益,參加人於本件具有法律上之利害關係,聲明輔助被告進 行訴訟(本院卷第388頁),應許其為訴訟參加。 乙、實體方面: 一、原告起訴主張:  ㈠原告主張就被告之「黃英杰房份」各有持分三分之一之派下 權存在,為被告否認,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確有受侵害之危 險,自有確認利益,符合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規定。原 告為欲確認派下權存在方,原告當事人即屬適格,被告為就 其派下權有管理、認可權責之他方,則被告當事人亦屬適格 。  ㈡被告祭祀公業法人臺中市黃鵬爵係於日據時期明治34年(即 西元1901年)由①黃天林、②黃彩和、③黃英杰、④黃鳳章、⑤ 黃只湖、⑥黃舉生、⑦黃漢元、⑧黃慶章及黃貴章等(共17.5 份,各房份權利均同)黃姓族裔所創立,渠等並以協議書約 明購置之房地及租金使用,以利管理及恩澤後代,嗣因一房 絕嗣,其房份歸公,餘房份16.5份,由各該房份子孫綿延承 繼,直至現今。  ㈢訴外人即原告先祖黃英杰(又名黃得發)育有長男黃朝枝、 次男黃朝圳、三男黃朝陣,然因次男黃朝圳出嗣,長男黃朝 枝同意將其全部派下權交予三男黃朝陣,故黃朝陣即單獨取 得黃英杰房份之全部派下權。嗣黃朝陣過世,其派下權由原 告之父黃添丁單獨繼承,黃添丁過世時,僅存原告辛○○、戊 ○○及訴外人黃仁宗(後由黃嘉翎繼承)可繼承,職是,黃英 杰房份之全部派下權應由原告辛○○、原告戊○○及訴外人黃嘉 翎各持分三分之一。  ㈣惟訴外人黃文樟(即被告派下從屬黃登林房份)竟於民國80 年間突寄發存證信函予原告辛○○,謊稱原告之祖父黃朝陣曾 於25年間將黃英杰房份之派下權賣渡,此舉有違經驗法則, 原告辛○○旋以存證信函否認。嗣經原告辛○○及訴外人黃仁宗 追討,黃文樟始將黃英杰房份之派下權1/3回歸原告辛○○( 六分之一)、黃仁宗(六分之一,後由黃嘉翎繼承)所有。 嗣黃文樟過世,被告誤認黃文樟之五子即長男黃炳耀(後由 丁○○、丙○○、乙○○繼承)、次男黃俊隆(後由壬○○單獨繼承 )、三男甲○○、四男己○○、五男庚○○取得黃英杰房份之派下 權十五分之二。  ㈤黃文樟與黃朝陣於25年(即日據時期昭和11年)3月29日就祭 祀公業法人臺中市黃鵬爵派下黃英杰房份之派下權所為之買 賣關係不存在。  ⒈黃文樟之弟黃文山於68年間,向臺中市政府申請公告派下系 統表時,已列原告辛○○,然其漏列黃仁宗、原告戊○○。如黃 文樟取得房份,何以其弟黃文山列入辛○○。  ⒉黃文樟所憑「公業持分賣渡證書」未貼有印花稅票及用印, 錯誤記載黃英杰之房份為6號(實際為3號),係屬偽造,而 非真正。  ⒊被告章程第7條規定限於祭祀公業之派下現員,始生讓與效力 ,此為常年規範,非於訂立章程時始生效。民國25年間黃文 樟之父黃火仍在世,故黃文樟非被告派下員,不能受讓黃英 杰房份之派下權。  ㈥原告一直有爭議,因黃文樟、其父黃火、其弟黃文山長期把 持被告公業,是提起本訴,原告並非多年無爭議。  ㈦黃英杰房份管理人現為己○○,黃英杰房份之派下員變動,原 告依章程第12條、第13條第2項、第14條、第15條第9項規定 請求被告將己○○之管理人職位撤銷,並使合法派下員(即黃 英杰之卑親屬)再自行推選一人出任之。  ㈧兩造間無其他前案訴訟,應無為其他前案效力所及。  ㈨原告否認黃文樟因和解取得「黃英杰房份」派下權三分之二 部分。縱認該和解有效,原告戊○○未參與、簽署,不受拘束 。原告戊○○於黃添丁死亡時為其子,有繼承黃英杰房份派下 權之權利,不因其曾改姓而影響。  ㈩聲明:⒈確認原告辛○○、原告戊○○就被告祭祀公業法人臺中市 黃鵬爵之「黃英杰房份」各有持分三分之一之派下權存在。 ⒉被告祭祀公業法人臺中市黃鵬爵應將己○○之委員(管理人 )職位撤銷,並使派下員再自行推選一人出任之。⒊訴訟費 用由被告負擔。 二、被告答辯:  ㈠被告無當事人適格。  ⒈「歸就」轉讓行為乃派下員基於自身權利所為之私人行為, 不需經全體派下員同意,派下權歸屬爭執,非屬祭祀公業管 理委員會職權,且無能力調查。被告章程第15條規定第9款 係指管理委員會本身否認派下員之派下權,或未依派下權分 派盈餘。本件非祭祀公業管理委員會否認派下員之派下權之 情形。原告主張私法上之地位受侵害,乃緣於丁○○、丙○○、 乙○○、黃義羽、甲○○、己○○、庚○○7人持有並分享其派下權 之侵害,而非公業法人本身之侵害。   ⒉被告章程第9、13、15條規定,由各房派下員在派下員大會 選出該房管理員,組成管理委會,再由管理委員會成員選 出主任委員,管理委員之選舉、罷免非被告職權。  ㈡辛○○現持有黃英杰派下權房份六分之一,綜依其主張,亦僅 有六分之一受侵害,而非三分之一。  ㈢被告於明治34年3月間創立,68年12月25日族親大會通過成立 祭祀公業社團法人,並成立管理委員會。現行祭祀公業條例 於97年7月1日施行。被告於99年6月17日向臺中市政府民政 局登記報備。  ㈣「公業持分賣渡證書」於昭和11年3月29日簽訂(民國25年3月 29日),印花稅法23年12月8日施行,印花稅法第1條規定限 於中華民國領域書立者,當時台灣尚未光復,無須依印花稅 法,無從僅因無印花而認定。且除黃文樟外,賣渡人黃朝陣 及立會人即管理人黃守明等4人均有用印。  ㈤原告辛○○及訴外人黃仁宗並未否認「公業持分賣渡證書」, 與黃文樟於80年間達成和解,取得黃英杰派下權2/3 。被告 98年6月1日第五屆第四次「派下員大會手冊」,附註8 依本 院91年度簡上字第72號民事判決確定及法院公證處80年度公 字第17059 號公證,確認黃英杰房份派下權六分之四歸屬黃 文樟所有,六分之一歸屬辛○○所有,六分之一歸屬黃仁宗所 有。於112年8月27日第九屆第二次派下員大會手冊相同。  ㈥原告戊○○並未舉證證明其為派下員。80年間辛○○、黃仁宗與 黃文樟和解並公證時,即均未見戊○○以派下員身分參與。68 年10月12日公業成立時送臺中市政府公告之系統表僅有辛○○ ,80年間和解亦無戊○○,自68年至112年3月「持分異動名冊 」、「祭祖費用印領清冊」、「盈餘分配金印領清冊」等均 無戊○○,戊○○均無提出主張。  ㈦訴訟上之和解成立後,除及時主張撤銷請求繼續審判,而有 終局判決可據外,顯無法逕行否認該和解之法律效力。原告 戊○○稱其未參與和解,應屬無效云云,自無可採。  ㈧聲明:⒈原告之訴駁回。⒉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三、參加人之意見:  ㈠原告戊○○因改姓,無法取得派下權,就本案是否有當事人適 格,即有所疑。  ㈡原告戊○○、辛○○之祖父黃朝陣,於25年間,將所屬黃英杰房 份之派下權賣渡給黃文樟,並即由黃文樟行使黃英杰房份之 派下權。嗣於68年12月25日通過成立祭祀公業黃鵬爵,當時 即由黃文樟做為黃英杰房份之代表。74年9月8日被告原有房 份(股份)代表會議,由黃文樟以黃英杰房份代表人出席。黃 朝陣及黃添丁並無異議,嗣黃仁宗、辛○○向黃文樟提出爭議 ,黃文樟始寄發存證信函表示於25年間,係黃文樟先父黃火 ,以黃文樟名義與黃朝陣簽訂派下權賣渡書。  ㈢黃文樟為求宗親和諧,於80年8月15日與黃仁宗、辛○○簽訂協 議書,約定「壹、本公業黃英杰派下權黃文樟所有權額經黃 文樟本人同意陸分之壹歸辛○○所有,陸分之壹歸黃仁宗所有 。貳、餘額陸分之肆由黃文樟所有。參、日後以此為準,參 方後代子孫不得爭議。肆、今後右列參方各當事人所有權額 非經其本人同意,不得變更。」,並經本院公證處80年度17 059號公證書。  ㈣原告戊○○係於00年0月0日出生,其父黃添丁於63年過世,其 母林明仔與廖日華結婚,原名戊○○改名為廖俊吉,喪失派下 權之權利,縱使日後戊○○再變更回黃姓,亦無法取得派下權 。林明仔於86年間與廖日華離婚,而原告戊○○再改名為戊○○ 。於80年間簽訂上開協議書、公證書時,原告戊○○仍姓廖, 並非黃姓子孫,無法為派下員並享有派下權。  ㈤黃仁宗於92年間再以本案相同理由,指稱「公業持分賣渡證 書」係偽造,主張確認黃朝陣與黃文樟於民國25年3月29日 之買賣關係不存在,經本院92年度訴字第1817號民事判決認 定黃仁宗就黃文樟所取得黃英杰派下權之份額歸屬問題,已 於80年達成和解,並約定不再爭議,而認定黃仁宗敗訴確定 在案。  ㈥「公業持分賣渡證書」為真:  ⒈黃文樟於祭祀公業黃鵬爵於68年成立後,即擔任黃英杰房份 之派下員代表,並非如原告所稱於80年始主張有派下權買賣 之事。係辛○○、黃仁宗一直就黃文樟取得黃英杰房份派下權 提出質疑,黃文樟始寄發存證信函告知派下權賣渡之事。  ⒉68年公告祭祀公業派下系統表,雖有載明辛○○,然此部分僅 為整理初步資料,恐有謬誤,且黃文山是否知悉黃文樟與黃 朝陣之派下權買賣,亦與「公業持分賣渡證書」是否有偽造 無關。  ⒊被告公業並無所謂就各別房份編號,均已先人名字為識別, 故原告稱黃英杰房份為六號,持份賣渡證書記載為3號,而 係屬偽造云云,並無理由。  ⒋被告於99年辦理法人登記時,始依祭祀公業條例規定制定相 關章程,原告以99年章程,主張25年「公業持分賣渡證書」 非屬真實云云,不足採信。  ㈦於80年8月15日和解:  ⒈辛○○、黃仁宗承認「公業持分賣渡證書」之真正,並確認黃 英杰派下權其中六分之四歸屬於黃文樟,並不得再有爭執, 縱使其有權利,依民法第737條已因和解而消滅,故原告辛○ ○再次提出本件訴訟,違反禁反言原則。  ⒉本院92年度訴字第1817號民事判決認定,黃仁宗向黃文樟之 繼承人即被告黃炳耀(即參加人丁○○、丙○○、乙○○之父) 、 黃俊隆(即參加人壬○○之父) 、甲○○、己○○、庚○○等人提出 訴訟,因系爭買賣關係存在與否,經原告黃仁宗與黃文樟和 解後,業已確定,黃文樟基於系爭和解契約所取得之系爭派 下權權利,依繼承法則自應由被告等人行使權利,原告黃仁 宗於法律上已無不安之狀況,無即受確定判決之利益。         四、不爭執之事項:  ㈠被告祭祀公業法人臺中市黃鵬爵係於日據時期明治34年3月間 創立,68年12月25日族親大會通過成立祭祀公業社團法人, 並成立管理委員會。現行祭祀公業條例於97年7月1日施行。 被告於99年6月17日向臺中市政府民政局登記報備,依祭祀 公業條例規定制定相關章程。  ㈡訴外人即原告先祖黃英杰(又名黃得發)1905年3月10日過世 ,由黃朝陣單獨取得黃英杰房份之全部派下權。嗣黃朝陣47 年5月29日過世,有子即原告之父黃添丁;黃添丁63年4月2 日過世時,有子辛○○、戊○○及黃仁宗。  ㈢黃文樟於祭祀公業黃鵬爵於68年成立後,擔任黃英杰房份之 派下員代表,74年9月8日被告原有房份(股份)代表會議,由 黃文樟以黃英杰房份代表人出席。  ㈣訴外人黃文樟(即被告派下從屬黃登林房份)於80年間寄發 存證信函予原告辛○○,稱原告之祖父黃朝陣曾於25年(即日 據時期昭和11年)3月29日就將黃英杰房份之派下權賣渡(下 稱系爭買賣) ,原告辛○○旋以存證信函否認。「公業持分賣 渡證書」(本院卷第45至47頁)記載於昭和11年3月29 日簽訂 (民國25年3月29日),有賣渡人黃朝陣及立會人即管理人黃 守明等4人用印。  ㈤於80年8月15日黃文樟與黃仁宗、辛○○簽訂協議書,約定「壹 、本公業黃英杰派下權黃文樟所有權額經黃文樟本人同意陸 分之壹歸辛○○所有,陸分之壹歸黃仁宗所有。貳、餘額陸分 之肆由黃文樟所有。參、日後以此為準,參方後代子孫不得 爭議。肆、今後右列參方各當事人所有權額非經其本人同意 ,不得變更。」,並經本院公證處80年度17059號公證書。 原告辛○○及訴外人黃仁宗與黃文樟和解,黃英杰房份派下權 六分之四歸屬黃文樟所有,六分一歸屬辛○○所有,六分之一 歸屬黃仁宗所有(後由黃嘉翎繼承)。被告98年6月1日第五 屆第四次「派下員大會手冊」,附註8載明依本院91年度簡 上字第72號民事判決確定及法院公證處80年度公字第17059 號公證,確認黃英杰房份派下權六分之四歸屬黃文樟所有, 六分之一歸屬辛○○所有,六分之一歸屬黃仁宗所有。於112 年8月27日第九屆第二次派下員大會手冊相同。  ㈥黃仁宗於92年間向黃文樟之繼承人即被告黃炳耀(即參加人丁 ○○、丙○○、乙○○之父) 、黃俊隆(即參加人壬○○之父) 、甲○ ○、己○○、庚○○等人提出訴訟,稱「公業持分賣渡證書」係 偽造,主張確認黃朝陣與黃文樟系爭買賣關係不存在,經本 院92年度訴字第1817號民事判決認定因系爭買賣關係存在與 否,經原告黃仁宗與黃文樟和解後,業已確定,黃文樟基於 系爭和解契約所取得之系爭派下權權利,依繼承法則自應由 被告等人行使權利,原告黃仁宗於法律上已無不安之狀況, 無即受確定判決之利益,駁回其訴。  ㈦訴外人黃文樟之弟黃文山於68年10月3日申請書,經臺中市政 府68年10月12日公告派下系統表,列黃英杰有長男黃朝枝、 次男黃朝圳、三男黃朝陣,次男黃朝圳出嗣,三男黃朝陣下 有長男黃添丁,下有長男辛○○,未列黃仁宗、原告戊○○。  ㈧被告自68年至112年3月「持分異動名冊」、「祭祖費用印領 清冊」、「盈餘分配金印領清冊」等均無列有戊○○。  ㈨原告戊○○於00年0月0日出生,其父黃添丁於63年4月2日過世 ,其母68年9月6日與廖日華結婚,68年12月14日經廖日華收 養,改名為廖俊吉,79年3月30日終止收養,改名戊○○,其 母86年2月25日與廖日華離婚,而原告戊○○再改名為戊○○。 五、兩造爭執之事項:  ㈠原告主張確認原告辛○○、原告戊○○就被告祭祀公業法人臺中 市黃鵬爵之「黃英杰房份」各有持分1/3之派下權存在,有 無理由?  ㈡原告請求被告應將己○○之委員(管理人)職位撤銷,並使派 下員再自行推選一人出任之,有無理由?   六、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稱和解者,謂當事人約定,互相讓步,以終止爭執或防止 爭執發生之契約;和解有使當事人所拋棄之權利消滅及使當 事人取得和解契約所訂明權利之效力,民法第736條、第737 條,分別定有明文。是以和解成立後,應依和解契約創設之 法律關係以定當事人間之債權及債務關係,兩造當事人均應 受該契約之拘束,至於和解以前之法律關係如何,則非所問 。和解原由兩造互相讓步而成立,和解之後任何一方所受之 不利益均屬其讓步之結果,不得藉此事後翻異,更就和解前 之爭執再行主張(最高法院89年度台上字第1529號民事判決 、95年度台上字第176號民事裁定參照)。  ⒈本件訴外人黃仁宗就系爭公業持分賣渡證書所記載之買賣關 係,業與參加人之先人黃文樟爭議多時,惟黃文樟曾與原告 辛○○及訴外人黃仁宗(原告辛○○胞弟),乃於80年8月15日 ,就因系爭買賣關係所導致被告祭祀公業黃鵬爵派下黃英杰 派下權應屬何人所有之爭議達成和解協議,約定祭祀公業黃 鵬爵派下黃英杰派下權現屬黃文樟所有權額,由參方協議: 「一、本公業黃英杰派下權黃文樟所有權額僅黃文樟同意六 分之一歸辛○○所有,六分之一歸黃仁宗所有。二、餘額六分 之四黃文樟所有。三、日後以此為準參方後代子孫各不得爭 議。四、今後右列各當事人所有權額非經其本人同意不得變 更」等語。且上開協議書,經本院公證處80年度17059 號公 證在案,事後黃文樟並將上開公證書及協議書亦呈祭祀公業 黃鵬爵管理委員會,被告98年6月1日第五屆第四次「派下員 大會手冊」,附註8載明依本院91年度簡上字第72號民事判 決確定及法院公證處80年度公字第17059號公證,確認黃英 杰房份派下權六分之四歸屬黃文樟所有,六分之一歸屬辛○○ 所有,六分之一歸屬黃仁宗所有。於112年8月27日第九屆第 二次派下員大會手冊相同(見本院卷第213至233頁)等情, 均為兩造所不爭執。是以,原告辛○○及訴外人黃仁宗與黃文 樟,對黃朝陣(原告之先人)與黃文樟於25年(即日據時代 昭和十一年)3月29日,就系爭祭祀公業黃鵬爵派下黃英杰 所持有派下權三百九十六分之二十四房額份,所訂之買賣契 約是否存在所產生之爭議,業與參加人之被繼承人黃文樟約 定雙方退步達成和解,並約定不再爭議。  ⒉按和解為當事人約定互相讓步以終止爭或防止爭執發生之契 約。有使當事人所拋棄之權利及使當事人取得和解約訂權利 之效力。本件原告辛○○身為黃朝陣之繼承人,其就系爭賣渡 證所記載之買賣關係之爭議,事後既與黃文樟就系爭房份額 之爭議達成和解,雙方退步,而約定有所爭議本屬黃朝陣所 擁有之三百九十六分之二十四房份額,其六分之四即三百九 十六分之十六由黃文樟取得行使權利,而原告辛○○及訴外人 黃仁宗各取得三百九十六分之四行使權利,顯見因系爭買賣 關係存在與否,所導致原告法律上地位不安之情事,經原告 與黃文樟和解後,業已確定,而不復產生不安危險,而黃文 樟基於系爭和解契約所取得之系爭派下權權利,依繼承法則 自應由參加人等人行使權利自屬無誤。從而,原告就系爭黃 英杰對系爭祭祀公業所擁有三百九十六分之二十四房份額, 與參加人間之權益業已分明,縱其主張之買賣關係不存在之 事實為真,原告就因和解所拋棄之權利,亦無從再行對被告 等人主張,即原告就系爭黃英杰對系爭祭祀公業所擁有三百 九十六分之二十四房份額歸屬問題,於法律上已無不安之狀 況,是本件原告辛○○就系爭確認之訴,顯無即受確定判決之 利益。   ㈡臺灣地區祭祀公業,年代咸亙久遠,人物全非,遠年舊物, 每難查考,致涉有「證據遙遠」或「舉證困難」之問題,於 此情形,當事人自得依民事訴訟法第277條但書規定,主張 以「證明度減低」之方式,減輕其舉證責任,苟當事人之一 造依該方式提出相關之證據,本於經驗法則,可推知其與事 實相符者,亦應認其已有提出適當之證明,他造欲否認其主 張,即不得不更舉反證以證明之(最高法院99年台上字第12 64號判決意旨參照)。次按祭祀公業派下權乃派下員對於祭 祀公業所有權利義務之總稱,非存在於祭祀公業個別財產之 上,對於祭祀公業特定財產,並無具有派下權可言,派下員 得將其派下權全部或一部讓與其他派下員,亦得僅就收益權 為讓與,習慣上稱之為歸就或歸管,此於祭祀公業之設立目 的及本質,並無違背,尚非無效(最高法院102年度台上字 第1353號判決意旨參照)。又舊民法第828條規定,公同共 有人權利之行使,如該公同關係所由成立之法律、契約或習 慣另有規定時,無須得公同共有人全體之同意,而依臺灣民 事習慣,祭祀公業派下將其派下權讓與其他派下,無須其他 派下之同意(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486號判決意旨參照 )。準此,祭祀公業派下權並非不得讓與之權利,祭祀公業 派下員得將其派下權全部或一部讓與其他派下員,此於祭祀 公業之設立目的及本質,並無違背,尚非無效,且無須得其 他派下之同意。  ⒈原告主張黃文樟與黃朝陣並無於25年(即日據時期昭和11年 )3月29日就祭祀公業法人臺中市黃鵬爵派下黃英杰房份之 派下權訂立賣渡歸管契約之情,惟為被告及參加人所否認, 並以前揭情詞置辯。按私文書如經他造否認,固應由舉證人 證明其真正。但如係遠年舊物,另行舉證實有困難者,法院 非不得依經驗法則,並斟酌全辯論意旨,以判斷其真偽。  ⒉經查,系爭公業持分賣渡證書(本院卷第45、47頁),內容 記載略以:黃朝陣將其繼承取得之祭祀公業黃鵬爵中、屬黃 英杰派下之房份三百九十六分之十二,及其另向其兄黃朝枝 所買受該祭祀公業派下房份三百九十六分之十六中之三百九 十六分之十二,合計該祭祀公業派下房份三百九十六分之二 十四,以時價四百八十圓賣渡與黃殿(黃文樟之原名),而 前揭契約書中之賣渡人為黃朝陣、立會人為黃守旺、黃添枝 、黃壹、黃琴等人,並有圓形印文、折頁處蓋有騎縫章等情 。參加人陳稱曾於本院92年度訴字第1817號、91年度簡上字 第72號、90年度中簡字第1646號提出系爭公業持分賣渡證書 原本,因年代久遠,目前已經沒有原本保留,致無法再提出 原本等語。本院審酌系爭公業賣渡證書,既於本院92年度訴 字第1817號、91年度簡上字第72號、90年度中簡字第1646號 審理中提出,且其上記載在外觀上既已有相當時日,顯非臨 訟作成;再觀該公業賣渡證書所載文字,諸如主要內容,抑 或在署名簽署「賣渡歸人黃朝陣」、「立會人黃守旺、黃添 枝、黃壹、黃琴」等文字皆係以毛筆書寫,文書用語亦均為 日據時期之一般契約用語;復觀諸其皆蓋有騎縫章,製作方 式與該時期之文書常規相符,益見該公業賣渡證書要非臨訟 杜撰。  ⒊被告自承祭祀公業法人臺中市黃鵬爵創設於日據時期大正元 年(民國元年),創設之時並選任黃得順、黃守明、黃添旺 、黃克松等人為管理人。迨大正六年九月十一日,管理人變 更為黃壹、黃琴、黃守明、黃添枝,有日據時代之土地登記 簿可查等語,該被告公業之管理人亦與本件系爭公業賣渡證 書其後署名之「立會人黃守旺、黃添枝、黃壹、黃琴」相合 ,堪認其形式上應為真正,而可採憑。按當事人互相表示意 思一致者,無論其為明示或默示,契約即為成立,民法第15 3條第1項定有明文,本件系爭公業賣渡證書既係經黃朝陣用 印,又黃文樟向黃朝陣買房份時,因涉及黃朝陣向黃朝枝買 受房份之部分,故連同前次公業盡根杜賣證書及黃朝枝之黃 鵬爵季公契約書簿,一併交予黃文樟收執,又黃朝枝之後代 黃清燦、黃清鑫、黃清虎均承認黃朝枝之房份,日據時代讓 渡給黃朝陣,再由黃朝陣讓渡予黃文樟,並立有祭祀公業派 下權拋棄書,職是黃文樟歸就黃朝枝、黃朝陣之房份,應屬 事實。再者,黃朝陣在簽訂上開公業賣渡證書後,業已將該 公業賣渡證書交付予黃文樟,由其子孫提出該公業賣渡證書 加以使用,可見黃朝陣與黃文樟就前揭公業賣渡證書所載內 容,確已有所合意,又派下對祭祀公業之派下權(房份), 雖不能對公業請求分割,亦不能主張其應有部分(共業權) ,但仍得將之讓與於同一公業內之派下一人或數人,習慣上 稱為歸就或歸管,從而,黃朝陣與黃文樟間所訂立之公業持 分賣渡契約已有效成立。  ⒋承上,原告之先父黃朝陣業已將其派下權歸就予被告之先祖 黃文樟,該歸就行為合法有效,則黃朝陣已喪失其系爭公業 之派下權,原告戊○○自無從依繼承關係取得黃朝陣之派下權 ,故而,原告訴請確認就被告祭祀公業法人臺中市黃鵬爵之 「黃英杰房份」各有持分三分之一之派下權存在,非有理由 ,應予駁回。  ㈢原告請求被告應將己○○之委員(管理人)職位撤銷,並使派 下員再自行推選一人出任之,並無理由:  ⒈按祭祀公業係屬派下全體公同共有祀產之總稱,其派下資格 之認定,應以該祭祀公業之設立人及享有該設立人派下權之 繼承人為限,至享祀人僅係公業所祭祀之祖先,並非公業之 所有權人,故凡非公業之設立人或享有該設立人派下權之繼 承人,縱為享祀人之後裔,仍無派下權可言(最高法院74年 度台上字第2780號判決參照)。又祭祀公業之管理人通常選 任派下員擔任為常態,以非派下員擔任為例外,依舉證責任 轉換之原則,就此例外,應由主張之人負舉證責任(最高法 院95年度台上字第584號、87年度台上字第1719號判決參照 )。  ⒉本件原告另以黃英杰房份之派下員已發生變動為由,請求被 告依章程第12條、第13條第2項、第14條、第15條第9項規定 請求將己○○之管理人職位撤銷云云,然訴外人黃文樟基於系 爭和解契約已取得之系爭派下權權利,依繼承法則自應由參 加人等人行使權利,是原告請求被告撤銷參加人己○○之管理 人職位,並使派下員再自行推選一人出任,亦難認有理由。 七、綜上所述,原告請求確認原告辛○○、原告戊○○就被告祭祀公 業法人臺中市黃鵬爵之「黃英杰房份」各有持分1/3之派下 權存在。並以黃英杰房份之派下員變動,被告應依章程第12 條、第13條第2項、第14條、第15條第9項規定將己○○之管理 人職位撤銷,並使合法派下員(即黃英杰之卑親屬)再自行 推選一人出任,均無理由,不應准許。 八、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陳述及所提證據,經本   院審酌後,認與本件判斷結果無影響,毋庸一一論駁。 九、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民事第五庭  法 官 陳僑舫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書記官 黃俞婷

2025-01-10

TCDV-112-訴-1548-20250110-3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