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黃文恭

共找到 3 筆結果(第 1-3 筆)

聲簡再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聲請再審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簡再字第9號 抗 告 人 即受判決人 黄文恭 籍設桃園市○○區○○○路00號(桃園○○○○○○○○○) 上列抗告人即受判決人因向本院聲請再審,不服本院於民國113 年12月11日所為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405條規定,不得上訴於第三審之案件,其 經第二審法院所為裁定,不得抗告。是以對第二審法院所為 裁定得否抗告,端視該案件是否為得上訴於第三審法院而定 (最高法院92年度台抗字第60號裁定意旨參照)。次按對簡 易判決所為第二審上訴,準用第三編第一章及第二章除第36 1條以外之規定;對於適用簡易程序案件所為裁定之抗告, 準用第四編之規定,刑事訴訟法第455之1條第3項、第5項定 有明文。從而,對於簡易判決,提起第二審上訴,經管轄第 二審之地方法院合議庭為第二審判決者,因第三編第三章有 關第三審規定,不在刑事訴訟法第455之1條第3項所定準用 範圍內,則不得對上述簡易案件之第二審判決提起第三審上 訴,故對簡易判決提起第二審上訴,經管轄第二審之地方法 院合議庭為第二審判決者,對於該管轄第二審地方法院合議 庭所為裁定,自不得提起抗告。 二、經查,抗告人即受判決人黄文恭(下稱抗告人)因竊盜案件 ,對於本院112年度簡上字第489號確定判決聲請再審後,經 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1日以113年度聲簡再字第9號裁定駁 回,抗告人不服,向本院提起抗告。揆諸首揭說明,本案原 確定判決既屬於不得上訴第三審法院之案件,則抗告人對於 管轄之第二審即本院合議庭所為駁回再審聲請之裁定,提起 本件抗告,於法不合,且無從補正,自應予以駁回。 三、至本院113年12月11日之裁定固然記載「如不服本裁定,應 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之教示規定,然此 乃誤載,並不因此使抗告人得據以合法提起抗告之效,蓋得 否抗告,係以法律規定為準,不因裁定附記有誤而改變,故 該誤植之記載仍不發生本院上開裁定因此更易為得抗告之法 律效力(最高法院69年台抗字第137號判決意旨參照),附 此敘明。 四、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08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許雅婷                法 官 莊劍郎                法 官 林佳儀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沈亭妘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2025-03-14

TYDM-113-聲簡再-9-20250314-2

簡抗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簡抗字第72號 抗 告 人 黃文恭 上列抗告人與相對人謝樹府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抗告人對於本 院臺北簡易庭於民國113年9月6日所為113年度北簡字第2646號裁 定不服,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提出表明抗告理由之抗告理由 書正本及繕本。   理 由 一、按提起抗告,應表明抗告理由,民事訴訟法第488條第3項定 有明文。次按,抗告狀內未表明抗告理由者,審判長得定相 當期間命抗告人提出理由書;當事人逾第1項及前項所定期 間提出書狀者,法院得命該當事人以書狀說明其理由;當事 人未依第1項提出抗告理由書或未依前項規定說明者,第二 審法院得準用第447條之規定,或於判決時依全辯論意旨斟 酌之,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1項準用同法第444條之1第1 、4、5項亦分別定有明文。 二、本件原審臺北簡易庭於民國113年9月6日,以113年度北簡字 第2646號裁定駁回抗告人之上訴(下稱原裁定),經抗告人 於113年9月18日具狀載明:「抗告費壹千元正,謝謝您辛苦 了!」,惟未具體表明抗告理由。茲依上開民事訴訟法第49 5條之1第1項準用同法第444條之1第1項規定,限抗告人於本 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正提出抗告理由書,載明抗告理由。 如逾期未提出抗告理由書,依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1項 準用同法第444條之1第5項規定,本院得駁回抗告人提出之 新攻擊或防禦方法,或於裁定時依全辯論意旨斟酌之。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政哲                   法 官 林志洋                   法 官 吳佳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書記官 簡 如

2025-03-12

TPDV-113-簡抗-72-20250312-1

聲簡再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聲請再審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簡再字第9號 聲 請 人 即受判決人 黄文恭 籍設桃園市○○區○○○路00號(桃園○○○○○○○○○) 上列聲請人即受判決人因竊盜案件,對於本院中華民國113年4月 24日112年度簡上字第489號刑事確定判決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再審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我已與被害人達成和解,請法院從輕量刑等 語。 二、按刑事訴訟法第420條第1項第6款規定:「有罪之判決確定 後,因發現新事實或新證據,單獨或與先前之證據綜合判斷 ,足認受有罪判決之人應受無罪、免訴、免刑或輕於原判決 所認罪名之判決者,為受判決人之利益,得聲請再審。」同 條第3項規定:「第1項第6款之新事實或新證據,指判決確 定前已存在或成立而未及調查斟酌,及判決確定後始存在或 成立之事實、證據。」準此,聲請再審人所主張之新事實或 新證據,單獨或與先前之證據綜合判斷,倘不足以動搖原確 定判決所認定之事實者,自未具備上開要件,即不能據為聲 請再審之原因。所稱應受輕於原判決所認罪名之判決者,條 文既曰輕於原判決所認「罪名」,自與輕於原判決所宣告之 「罪刑」有別,係指與原判決所認罪名比較,其法定刑較輕 之相異罪名而言,至於宣告刑之輕重、緩刑與否,乃量刑問 題,不在本款所謂罪名之內(最高法院113年度台抗字第393 號刑事裁定)。是以,調解或和解成立,因不影響事實之認 定及罪名之成立,僅為影響量刑之輕重及是否為緩刑宣告之 事由;而量刑輕重及是否為緩刑宣告,既屬法院得依職權自 由裁量之事項,當事人於法院判決前,若主張有和解事實並 提出相關證據,法院固應採為量刑及是否宣告緩刑之斟酌事 項,若判決確定後始提出和解之證據,則因屬判決前影響量 刑輕重之因素,與事實及罪名之判斷無關,尚非得據以聲請 再審之事由。 三、經查:  ㈠聲請人即受判決人黃文恭(下稱聲請人)因2次竊盜案件,經本 院112年度桃簡字第616號刑事簡易判決判處各拘役30日,應 執行拘役40日,聲請人提起上訴,經本院以112年度簡上字 第489號判決駁回上訴,並於民國113年4月24日確定等情, 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並經本院調閱上 開案件卷宗核閱無誤,是此部分事實,堪以認定。  ㈡聲請人固於原確定判決後出具其與告訴人簽立之和解書,然 經本院核閱上開案件之卷宗資料,聲請人係於原審112年11 月16日辯論終結後,始於113年5月10日與告訴人全聯福利中 心達成和解,且聲請人對於原確定判決認定之犯罪事實及罪 名均無爭執,則聲請人所陳其業與告訴人達成和解乙事,依 前揭說明,僅為判決量刑輕重之因素,不影響於原確定判決 關於聲請人所犯事實及罪名之判斷,更無從推翻原確定判決 而改為被告無罪、免訴、免刑或輕於原確定判決所認罪名之 判決,自非上開法條所規定之適法再審事由。本院綜合原審 卷內之事證,並審酌檢察官及聲請人到庭陳述意見之意見, 認聲請人聲請再審之事由,與法定之再審要件不符,顯無理 由,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34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1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許雅婷                法 官 鄭朝光                法 官 林佳儀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李玉華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1  日

2024-12-11

TYDM-113-聲簡再-9-2024121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