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易勳
相關判決書
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店簡字第1313號 原 告 李美鳳 訴訟代理人 楊一帆律師 被 告 邱惠馨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 月6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確認被告持有原告所簽發如附表所示本票,對原告之本票債 權請求權不存在。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184,568元,及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由被告負擔2分之 1,餘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 ㈠被告持原告所簽發如附表所示本票(下稱系爭本票)向鈞院 聲請准予強制執行,經鈞院以113年度司票字第5292號裁定 (下稱系爭本票裁定)准許在案,惟系爭本票之到期日為民 國103年4月29日,依票據法第22條第1項前段規定,系爭本 票債權請求權之3年消滅時效已完成,被告遲於113年間始執 系爭本票為請求,原告主張時效抗辯,系爭本票之債權請求 權應已罹於時效而消滅等語。爰依系爭本票之法律關係提起 本件訴訟。 ㈡並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 二、被告則以: ㈠對於系爭本票債權請求權已罹於3年時效不爭執,然原告前向 被告借款始簽發系爭本票,被告考量原告生活不易,基於同 情而未催討原告還款,詎料事與願違,原告若有良心及良知 ,在能力許可範圍內應返還被告借款等語,資為抗辯。 ㈡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 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而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法律關係之存否不 明確,原告主觀上認其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且此 種危險得以對被告之確認判決將之除去者而言(最高法院42 年台上字第1031號判決【原判例】意旨參照)。經查,原告 主張系爭本票債權請求權不存在,而系爭本票業經被告向本 院聲請准予強制執行獲准,有系爭本票裁定可參(本院113 年度北簡字5248號卷第15頁),並經本院職權調閱系爭本票 裁定卷宗核閱無誤,故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即是否就系爭本 票負有債務顯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不安之狀況得以對被告 之確認判決除去,揆諸前揭法條及說明,原告提起本件訴訟 ,即有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應予准許。 ㈡原告主張系爭本票債權請求權已罹於3年消滅時效,應有理由 : ⒈按票據上之權利,對本票發票人自到期日起算,3年間不行使 ,因時效而消滅。票據法第22條第1項定有明文。次按消滅 時效,因左列事由而中斷:一、請求。二、承認。三、起訴 。時效完成後,債務人得拒絕給付。民法第129條第1項、第 144條第1項亦分別有明定。再按本票執票人向法院聲請裁定 許可對發票人強制執行,屬非訟事件,係經由法院向本票債 務人表示行使本票債權之意思,自屬民法第129條第1項第1 款規定所稱之「請求」,應於該裁定送達於債務人時發生中 斷時效之效果(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102年法律座談會 民執類提案第6號審查意見可資參照)。又消滅時效完成之 效力,不過發生拒絕給付之抗辯權,且債務人為抗辯後,消 滅者為請求權而非權利本身(最高法院88年度台簡上字第22 號裁判意旨參照)。承此,消滅時效完成之效力,僅發生拒 絕給付之抗辯權,債權本身並未消滅,但應認於債務人對債 權人行使時效抗辯後,債權人之「請求權」即歸於消滅。 ⒉經查,系爭本票之到期日為103年4月29日,此觀系爭本票即 明,則自到期日起算3年即至106年4月28日止不行使票據權 利,時效即屬完成。被告對於系爭本票債權請求權已罹於3 年時效已不爭執(本院卷第62頁),堪已認定。被告雖有持 系爭本票向本院聲請准予強制執行,經本院以系爭本票裁定 准許在案,惟系爭本票裁定乃於113年4月1日始寄存送達原 告,有送達證書可參,依民事訴訟法第138條第2項規定,自 寄存之日起,經10日即113年4月11日發生送達效力,依前揭 說明,被告行使系爭本票債權之「請求」意思,遲於113年4 月11日始到達原告,已罹於3年之時效。 ⒊被告既未能證明其有於106年4月28日時效屆至前向原告請求 給付系爭本票之票款,或有其他中斷時效之行為,則系爭本 票即已罹於時效,經原告為時效抗辯拒絕給付,是原告主張 被告就系爭本票對原告之本票債權請求權不存在,自屬有據 。至被告所稱兩造間借款關係,被告仍得依系爭本票之原因 關係對原告主張權利,末此敘明。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系爭本票之法律關係,請求確認系爭本票 債權不存在,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 本院斟酌後,核於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述,併此 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81條第2款。 並依職權確定本件訴訟費用額即裁判費為184,568元。又因 被告於系爭本票罹於時效後聲請准予強制執行,仍屬其伸張 或防衛權利所必要,且原告於時效完成後亦僅取得拒絕給付 之抗辯權,被告對原告之系爭本票債權並未消滅,原告提起 本件訴訟主張時效抗辯亦為伸張或防衛權利所必要,本院酌 量情形,認本件訴訟費用應由勝訴之原告負擔一部。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新店簡易庭 法 官 林易勳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對於本件判決如有不服,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書狀,上訴於本院合議庭,並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具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黃品瑄 附表:(單位均為新臺幣/民國) 編號 票面金額 准予強制執行金額 發票日 到期日 利息起算日 週年利率 1 12,240,000元 12,240,000元 103年4月25日 103年4月29日 103年4月29日 6% 註:即本院113年度司票字第5292號裁定准予強制執行之本票。
2025-03-28
STEV-113-店簡-1313-20250328-1
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店簡字第1266號 原 告 蔡秉希 被 告 許森偉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經本院刑事庭裁定移送前來(本院113年度審簡附民字第137號) ,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26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300,000元,及自民國113年5月19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300,000元為原告預供擔保 後,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要領 一、本判決依民事訴訟法第434條第1項規定,合併記載事實及理 由要領,其中原告之主張,並依同條項規定,分別引用原告 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狀、本院民國113年12月26日之言 詞辯論筆錄。 二、原告主張被告經政府機關不斷宣導,明知金融機構帳戶為個人信用之重要表徵,任何人皆可自行前往金融機構申請開立帳戶,並無特別之窒礙,且可預見將帳戶提供他人匯入來源不明款項,該人可能以該帳戶作為收受詐欺贓款使用,並產生遮斷資金流動軌跡而逃避國家追訴處罰之洗錢效果,竟於111年5月間某時,經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成年人(下稱甲男)以「投資虛擬貨幣」為由,招攬被告提供金融帳戶並協助提領款項繳回,可獲得每次配合新臺幣(下同)2,000元之報酬。被告明知虛擬貨幣交易固可能需要綁定供流通法定貨幣之一般金融帳戶,但也無使用他人金融帳戶之必要,加以甲男明知被告缺錢花用,仍願甘冒遭侵占風險而將鉅額款項匯入被告帳戶,足見該鉅款極可能屬不法來源之款項,甲男所在意者僅為藉被告製造款項流動終止之紀錄。被告併參考上述政府宣導內容,已起疑甲男恐係從事詐欺行為之不法份子,匯入帳戶款項極可能為為詐騙贓款,然因缺錢花用,仍基於縱他人以其金融帳戶供他人實施詐欺使用及隱匿犯罪所得去向之洗錢亦不違其本意之犯意聯絡,於111年5月某時,將所申辦之國泰世華銀行帳號為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系爭國泰帳戶)之帳號提供甲男,並允諾依甲男指示提領匯入其內之款項。被告提供系爭國泰帳戶後,該帳戶業於111年5月5日經列警示帳戶凍結交易功能,已確信上開提領款項為詐騙集團贓款,然嗣於112年1月10日前某日,經當時不詳真實身分之女友以「投資虛擬貨幣」為由央請其提供金融帳戶資料。被告基於縱他人以其金融帳戶實施詐欺及掩飾詐欺取財犯罪所得去向為洗錢亦不違其本意之幫助故意,於112年1月10日前某日,在不詳地點,將所申辦中國信託銀行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系爭中信帳戶)之網路銀行帳號、密碼等帳戶資料,提供予該女友再交予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成年人。俟詐騙集團(下稱系爭詐騙集團)成員取得系爭中信帳戶資料,即於112年12月30日起,向原告佯稱:依指示於「Engine6tw」系統平台中下單交易可獲利云云,致原告陷於錯誤,依指示於112年1月12日上午11時18分許,匯款300,000元至系爭中信帳戶,旋遭不詳之人將前開贓款轉帳至其他金融帳戶提領,以此將贓款流向進行分層包裝之方式,隱匿詐欺犯罪所得去向,致原告受有300,000元之損失,被告既提供系爭中信帳戶予詐欺集團使用,就原告所受之損失自亦應負賠償之責,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提起本件訴訟等情,業據被告於本院113年度審簡字第795號刑事案件(下稱本件刑案)審理時所坦認,核與原告於本件刑案警詢時之指述相符,且有新臺幣匯款申請書、與系爭詐欺集團LINE對話頁面截圖照片、內政部警政署反詐騙諮詢專線紀錄表、受理詐騙帳戶通報警示簡便格式表、金融機構聯防機制通報單、陳報單、受理各類案件證明單、受理各類案件紀錄表、系爭國泰帳戶及系爭中信帳戶之客戶基本資料及交易明細等件可佐,並經本院職權調閱本件刑案卷宗核閱無誤;被告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爭執,復未提出書狀答辯供本院斟酌,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準用同條第1項,視同自認;本院審酌前揭書證,堪信原告主張之事實為真實。是原告請求被告賠償因詐騙所受而未獲賠償之損失300,000元,自屬有據。 三、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請求被告 給付原告300,000元,及自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繕本送達翌 日即113年5月19日〔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繕本於113年5 月8日寄存送達,此有回證1份可證(本院113年度審簡附民 字第137號卷第7頁),依民事訴訟法第138條第2項規定,自 寄存之日起,經10日即113年5月18日發生送達效力〕起至清 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遲延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 許。 四、本件係適用簡易程序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民事訴訟法第38 9條第1項第3款之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並依同法第3 92條第2項依職權宣告被告如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 本院斟酌後,核於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述,併此 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另本件係刑事附 帶民事訴訟,而由本院刑事庭移送民事庭者,依刑事訴訟法 第504條第2項之規定,不需徵收裁判費,且至本件言詞辯論 終結時,亦未發生其他訴訟費用,故無從確定訴訟費用之數 額。惟仍依民事訴訟法第87條第1項之規定,諭知訴訟費用 之負擔,以備將來如有訴訟費用發生時,得確定其負擔,併 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新店簡易庭 法 官 林易勳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對於本件判決如有不服,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書狀,上訴於本院合議庭,並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具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書記官 黃品瑄
2025-01-17
STEV-113-店簡-1266-20250117-1
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店簡字第880號 原 告 許芷菱 被 告 賀照榮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經本院刑事庭裁定移送前來(本院112年度附民字第274號),本 院於民國113年12月26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300,000元。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300,000元為原告預供擔保 後,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要領 一、本判決依民事訴訟法第434條第1項規定,合併記載事實及理 由要領,其中原告之主張與被告之答辯,並依同條項規定, 分別引用原告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狀及本院民國113年1 2月26日之言詞辯論筆錄。 二、原告主張被告明知個人開立之金融帳戶領得之存摺及提款卡 係供個人存提款使用之工具,並設有密碼以確保係本人使用 ,亦知悉社會上使用他人帳戶詐欺被害人將款項匯入後轉出 或提領之案件層出不窮,如將自己所開立之金融帳戶存摺、 提款卡(含密碼)提供予他人使用,該帳戶極可能遭第三人 作為收受、提領財產犯罪所得之用,且他人轉出或提領款項 後將產生遮斷資金流動軌跡以逃避國家追訴、處罰之效果, 竟以縱有人以其金融帳戶作為從事財產犯罪之工具,亦不違 背其本意之不確定幫助犯意,於111年6月21日下午3時42分 至同年月28日下午1時31分間之某日、時,在不詳地點,以 不詳方式,將其所申設之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 00號帳戶(下稱系爭帳戶)之存摺、提款卡及密碼,提供予 某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成年詐欺集團(下稱系爭詐欺集團) 成員使用,以此方式幫助其人及其所屬之系爭詐欺集團成員 從事詐欺取財及洗錢之犯行。嗣系爭詐欺集團不詳成員取得 系爭帳戶後,即共同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詐欺取財 及洗錢之犯意聯絡,於111年6月9日上午11時2分許自稱「臺 灣地區經濟體 黃CEO」之人透過LINE,向原告佯稱依指示操 作投資即可獲利云云,致原告陷於錯誤,依系爭詐欺集團不 詳成員指示,於111年6月29日中午12時45分匯款新臺幣(下 同)300,000元至系爭帳戶,該款項旋遭系爭詐欺集團成員 轉出、提領,致原告受有300,000元之損失,被告既提供系 爭帳戶予詐欺集團使用,就原告所受之損失自亦應負賠償之 責,爰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等情,業據本院11 2年度訴字第313號刑事判決(下稱本件刑案)認定明確,並 經本院職權調閱本件刑案卷宗核閱無誤;被告於本院審理中 對於上開事實均不爭執(本院卷第73頁),本院審酌前揭書 證,堪信原告主張之事實為真實。是原告請求被告賠償因詐 騙所受而未獲賠償之損失300,000元,自屬有據。至被告稱 其無能力賠償(本院卷第73頁),僅為原告得否現實受償之 問題,與原告請求有無理由無涉。 三、綜上所述,原告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原告30 0,000元,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本件係適用簡易程序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民事訴訟法第38 9條第1項第3款之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並依同法第3 92條第2項依職權宣告被告如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 本院斟酌後,核於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述,併此 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另本件係刑事附 帶民事訴訟,而由本院刑事庭移送民事庭者,依刑事訴訟法 第504條第2項之規定,不需徵收裁判費,且至本件言詞辯論 終結時,亦未發生其他訴訟費用,故無從確定訴訟費用之數 額。惟仍依民事訴訟法第87條第1項之規定,諭知訴訟費用 之負擔,以備將來如有訴訟費用發生時,得確定其負擔,併 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新店簡易庭 法 官 林易勳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對於本件判決如有不服,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書狀,上訴於本院合議庭,並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具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書記官 黃品瑄
2025-01-17
STEV-113-店簡-880-20250117-1
損害賠償(交通)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店簡字第872號 原 告 李惠雯 被 告 曾東鋐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交通)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9月 20日所為之第一審判決,其原本及正本應更正如下: 主 文 原判決之原本及其正本主文欄第一項關於「及自民國113年4月11 日起至清償日止」之記載,應更正為「及自民國112年4月11日起 至清償日止」。 理 由 一、按判決如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者,法院得依 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更正,其正本與原本不符者亦同。民事 訴訟法第232條第1項定有明文。 二、查本院前開判決之原本及其正本有如主文所示之顯然錯誤, 應予更正。 三、依首開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新店簡易庭 法 官 林易勳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本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表明抗告理由(須附繕本),及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書記官 黃品瑄
2025-01-17
STEV-112-店簡-872-20250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