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董雅慧

共找到 3 筆結果(第 1-3 筆)

簡上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傷害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字第247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董雅慧 上列上訴人即被告因傷害案件,不服本院民國113年4月9日所為 之113年度中簡字第253號第一審簡易判決(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案 號:113年度偵字第2514號),提起上訴,本院管轄之第二審合 議庭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案件上訴於第二審,被告經合法傳喚,無正當之理由不到 庭者,得不待其陳述,逕行判決,而對於簡易判決有不服 者 ,得上訴於管轄之第二審地方法院合議庭,且對於簡易 判決 上訴,準用刑事訴訟法第3編第1章、第2章除第361條 以外之 規定,此觀刑事訴訟法第371條、第455條之1第1項 、第3項規定即明。本案上訴人即被告董雅慧經合法傳喚, 無正當理由而未於審理期日到庭,有本院送達證書、刑事案 件報到單及個人戶籍資料查詢結果、法院在監在押簡列表在 卷可稽,依前開規定,本院自得不待其陳述,由檢察官一造 辯論而為判決。 二、本案審判範圍之說明: (一)按當事人對於下級法院之判決有不服者,得上訴於上級法院 。上訴得明示僅就判決之刑、沒收或保安處分一部為之,刑 事訴訟法第344條第1項、第348條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 刑事訴訟法第348條第3項所謂判決之「刑」,包括首為刑法 分則各本條或特別刑法所規定之「法定刑」,次為經刑法總 則或分則上加減、免除之修正法定刑後之「處斷刑」,再次 為裁判上實際量定之「宣告刑」。上訴人明示僅就判決之「 刑」一部聲明上訴者,當然包含請求對於原判決量刑過程中 所適用特定罪名之法定刑、處斷刑及宣告刑是否合法妥適進 行審查救濟,此三者刑罰具有連動之不可分性。第二審針對 僅就科刑為一部分上訴之案件,祇須就當事人明示提起上訴 之該部分踐行調查證據及辯論之程序,然後於判決內將聲明 上訴之範圍(即上訴審理範圍)記載明確,以為判決之依據 即足,毋庸將不在其審判範圍之罪(犯罪事實、證據取捨及 論罪等)部分贅加記載,亦無須將第一審判決書作為其裁判 之附件,始符修法意旨(最高法院112年度台上字第2625號 判決參照)。   (二)經查,被告提出上訴書略以:被告已深深悔悟,不該如此衝 動,被告欲與告訴人陳郁姍和解、負擔醫療費用,請給予改 過機會等語;復經被告於本院準備程序稱:上訴理由如上訴 書,僅對量刑部分上訴等語(見本審卷第59頁)。是被告既 已明示僅就原判決之「刑」一部提起上訴,依前開說明,本 院僅就原判決之「刑」部分進行審理;至於原判決之其他部 分(指犯罪事實、證據取捨、罪名等、沒收部分),則均已 確定而不在本院審理之範圍。   三、上訴意旨略以:被告已深深悔悟,不該如此衝動,被告欲與 告訴人和解、負擔醫療費用,請法院安排調解,從輕判決等 語。 四、經查: (一)按刑罰之量定,屬法院自由裁量之職權行使,應審酌刑法第 57條所列各款事由及一切情狀,為酌量輕重之標準,並非漫 無限制;量刑輕重係屬事實審法院得依職權自由裁量之事項 ,苟已斟酌刑法第57條各款所列情狀而未逾越法定刑度,不 得遽指為違法;且在同一犯罪事實與情節,如別無其他加重 或減輕之原因,下級審量定之刑,亦無過重或失輕之不當情 形,則上級審法院對下級審法院之職權行使,原則上應予尊 重(最高法院72年台上字第6696號判例、85年度台上字第24 46號判決意旨參照)。本件被告所犯刑法第277條第1項之傷 害罪,其法定刑為「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萬元以下 罰金」,原審以被告罪證明確,審酌「被告與告訴人於案發 時均為法務部○○○○○○○○○之受刑人,被告因細故與告訴人發 生紛爭,未以和平之手段與態度解決問題,竟徒手毆打告訴 人,致使告訴人受有前述傷害,所為實屬不該;考量被告坦 承犯行之犯後態度,未與告訴人達成和解並彌補損失之情況 ,兼衡如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所示前科素行、犯罪 動機、手段、智識程度及生活狀況等一切情狀」,依職權就 個案裁量於法定刑度內判處被告有期徒刑3月,如易科罰金 ,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本院認原審判決已依刑法第57 條之規定,詳為審酌量刑事由,並未逾越法定刑度,復未濫 用自由裁量之權限,所為量刑核無不當或違法,本院當予尊 重。 (二)被告固於原審判決後表示欲與告訴人調解之意,然此有關被 告犯後態度之事項,僅係量刑諸種事由之一,自難單憑被告 表示調解意願,即認有變更原審所處刑度之必要。況告訴人 已具狀表明無調解意願,有告訴人陳報狀在卷可查(見本審 卷第71至73頁),是本案量刑之基礎未有變動,被告以前詞 指摘原審判決量刑過重提起上訴,尚屬無據,其上訴為無理 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1項、第3項、第371條 、第364條、第368條、第373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李芳瑜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檢察官張添興到庭執 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十三庭 審判長法 官 許曉怡                    法 官 吳欣哲                    法 官 林德鑫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判決不得上訴。                    書記官 鄭詠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2025-03-27

TCDM-113-簡上-247-20250327-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傷害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簡字第3428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董雅慧 (另案於法務部○○○○○○○○○執行中) 上列被告因傷害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年度 偵字第11992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董雅慧犯傷害罪,處有期徒刑肆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 元折算壹日。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及證據,除犯罪事實欄第3至4行「徒手毆打郭 玟均」部分更正為「持鐵碗毆打郭玟均」,證據部分「診斷 證明書」補充為「國軍高雄總醫院附設民眾診療服務處診斷 證明書」、另「高雄女子監獄113年2月22日高女監戒字第11 308004550號函暨其附件」補充為「高雄女子監獄113年2月2 2日高女監戒字第11308004550號函暨其附件之法務部○○○○○○ ○○○受刑人懲罰報告表、受刑人懲罰陳述意見書、被告董雅 慧之訪談記錄及陳述書、告訴人郭玟均之訪談記錄及陳述書 、證人施鳳英、廖珮妤之訪談記錄及陳述書」外,其餘均引 用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之記載(如附件)。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277條第1項之傷害罪。 三、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係智識成熟之成年人, 遇有爭端,本應以理性態度多方溝通,竟不思以理性方法解 決其等紛爭,而以如附件所示方式傷害告訴人郭玟均,造成 告訴人受有如附件所示之傷勢,被告所為實有不該;惟念及 被告犯後坦承犯行,態度尚可;復審酌告訴人所受之傷勢程 度非輕,被告之教育程度(他字卷第21頁,因涉及被告個人 隱私,不予揭露),及如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所示 之前科素行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如易 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第454條第2項, 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判決,得於收受送達判決之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 出上訴狀(須附繕本及表明上訴理由),上訴於本院管轄之 第二審地方法院合議庭。 本案經檢察官呂尚恩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7   日          高雄簡易庭  法 官 洪韻婷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之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7   日                 書記官 周耿瑩 附錄論罪科刑法條: 刑法第277條第1項 傷害人之身體或健康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萬元以 下罰金。 附件: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3年度偵字第11992號   被   告 董雅慧 (年籍資料詳卷) 上列被告因傷害案件,已經偵查終結,認為宜聲請以簡易判決處 刑,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董雅慧與郭玟均為同房獄友,竟因口角而生爭執,董雅慧乃 基於傷害之犯意,於民國113年1月25日10時許,在法務部○○ ○○○○○○○○○○○○○○○○○)真1舍5房內徒手毆打郭玟均,致郭玟 均因而受有頭部外傷併腦震盪、頭部鈍傷、左手挫傷等傷勢 。 二、案經郭玟均告訴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被告董雅慧坦承上揭事實,核與告訴人郭玟均具狀指訴相符 ,並有診斷證明書及高雄女子監獄113年2月22日高女監戒字 第11308004550號函暨其附件等事證為據,足認被告自白與 事實相符,其犯嫌堪以認定。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277條第1項傷害之罪嫌。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7   月  1   日                檢 察 官 呂尚恩

2024-11-07

KSDM-113-簡-3428-20241107-1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詐欺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易字第1109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董雅慧 上列被告因詐欺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1年度偵字第12628 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董雅慧無罪。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董雅慧於民國110年2月起與李蓮君交往 ,並自110年3月至7月止,同居在臺南市○○區○○路0段0000巷 00號4樓之2董雅慧所承租之租屋處,嗣雙方於同年9月30日 登記結婚,成為同性配偶關係,因而知悉李蓮君有申請1張 卡號:0000-0000-0000-0000號之國泰世華商業銀行(下稱國 泰銀行)CUBE白金信用卡(下稱系爭信用卡)。詎董雅慧意圖 為自己不法之利益,基詐欺得利之犯意,於110年6月5日, 透過亞太電信股份有限公司APP,未經李蓮君之同意,擅自 申請其使用之0000000000門號(下稱系爭門號)電信費用,綁 定由系爭信用卡刷卡自動扣繳,致國泰世華銀行陷於錯誤, 誤認係由真正持卡人李蓮君設定自動扣繳,而於附表一所示 時間,為附表一所示金額之刷卡自動扣繳。復於附表二所示 之時間,以上開李蓮君之國泰世華銀行CUBE白金信用卡線上 刷卡,自動儲值附表二所示之金額至其使用之車號000-0000 號自小客車(下稱系爭車輛)之eTag儲值金,致國泰世華銀行 陷於錯誤,誤認係由真正持卡人李蓮君為刷卡儲值,而代為 支付附表二所示之eTag儲值金,連同前開盜刷之電信費用, 共計取得新臺幣(下同)7,691元之不法利益。嗣李蓮君於1 11年2月17日20時許,經其操作國泰世華銀行APP,發現其平 日並未使用系爭信用卡,卻有附表一、二之刷卡消費紀錄, 查覺有異,而報警循線查悉上情。因認被告涉犯刑法第339 條第2項之詐欺得利罪嫌。 二、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不能證明被告犯罪者,應諭知 無罪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154條第2項、第301條第1項分別 定有明文。又認定不利於被告之事實,須依積極證據,苟積 極證據不足為不利於被告事實之認定時,即應為有利於被告 之認定,更不必有何有利之證據;另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 據,雖不以直接證據為限,間接證據亦包括在內,然而無論 直接或間接證據,其為訴訟上之證明,須於通常一般之人均 不致有所懷疑,而得確信為真實之程度者,始得據為有罪之 認定,倘其證明尚未達於此一程度,而有合理性懷疑存在時 ,即不得遽為被告犯罪之認定,最高法院30年上字第816號 、76年台上字第4986號判決意旨可資參照。再按刑事訴訟法 第161條第1項規定:檢察官就被告犯罪事實,應負舉證責任 ,並指出證明之方法。因此,檢察官對於起訴之犯罪事實, 應負提出證據及說服之實質舉證責任。倘其所提出之證據, 不足為被告有罪之積極證明,或其指出證明之方法,無從說 服法院以形成被告有罪之心證,基於無罪推定之原則,自應 為被告無罪判決之諭知,亦有最高法院92年度台上字第128 號判決意旨可參。末按告訴人之告訴,係以使被告受刑事訴 追為目的,是其陳述是否與事實相符,仍應調查其他證據以 資審認,亦據最高法院52年台上字第1300號判決闡釋甚明。 三、本件公訴人認被告涉有刑法第339條第2項之詐欺得利罪嫌, 無非係以被告不否認系爭車輛及系爭門號均為被告所使用, 且附表一、二所示費用確實是以系爭信用卡持卡消費等情; 證人即告訴人李蓮君之證述其未同意被告使用系爭信用卡; 證人即被告前妻葉佳柔於偵查中證述系爭門號應為被告使用 等情;車號查詢汽車車籍資料、國泰銀行111年6月14日國世 卡部字第111000656號函及客戶基本資料、交易明細、系爭 門號及0000000000號門號之通聯調閱查詢單、被告及李淑娟 、葉佳柔之戶籍資料、臺南市政府警察局第二分局調取票聲 請書;臺南市政府警察局第二分局海安派出所民眾言詞告訴 紀錄表、被告盜刷消費之帳單、亞太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下 稱亞太公司)112年10月13日函文、遠通電收股份有限公司( 下稱遠通公司)112年10月16日總發字第1120001536號函文及 車輛通行扣款明細為其主要論據。 四、訊據被告堅決否認公訴意旨所指犯行,辯稱:我之前與告訴 人是配偶,難免會負擔家計,當時因為系爭信用卡可以累計 小樹點點數,才綁定特定消費;另因為平時我負擔車貸,告 訴人稱eTag費用讓她支出,所以她有同意支付附表一、附表 二之費用,且當時我陸續有給付告訴人18萬元,雙方也沒有 結算,附表一、附表二所示費用刷卡後銀行會簡訊通知告訴 人,告訴人嗣後才發現盜刷並不合理等語。 五、被告董雅慧於110年2月起與李蓮君交往,並自110年3月至7 月止,同居在臺南市○○區○○路0段0000巷00號4樓之2董雅慧 所承租之租屋處,嗣雙方於同年9月30日登記結婚,成為同 性配偶關係;另被告前於108年6月6日起至109年8月26日期 間與證人葉佳柔為配偶。系爭門號及系爭車輛均為被告所使 用,被告並有使用系爭信用卡支付附表一、附表二所示費用 ,部分為被告所不爭執,並均經證人葉佳柔、李蓮君之證述 明確(警卷第3至8頁、偵卷第127至128、255至258頁),且有 被告與李淑娟、葉佳柔之個人戶籍資料查詢結果(偵卷第65 至67、85、103至105頁)、臺南市政府警察局第二分局調取 票聲請書及系爭門號、0000000000號門號之通聯調閱查詢單 (偵卷第71、76至77頁);臺南市政府警察局第二分局海安派 出所民眾言詞告訴紀錄表、被告盜刷消費之帳單(警卷第13 至17頁);國泰銀行111年6月14日國世卡部字第111000656號 函及客戶基本資料、交易明細(偵卷第35至37頁);亞太公司 112年10月13日函文、遠通公司112年10月16日總發字第1120 001536號函文及車輛通行扣款明細、車號查詢汽車車籍(偵 卷第205至207、209至211、219至239、29頁)在卷可稽,此 部分事實,先可認定。是本案之爭點即為,公訴意旨所指證 據,是否得證明被告擅自使用系爭信用卡支付附表一、附表 二所示費用?經查: (一)被告於110年6月5日透過APP向亞太公司申請辦理系爭門號自 動扣款事宜,且經通過3D認證乙節,有亞太公司112年10月1 3日函文可證(偵卷第205頁);另被告是於110年7月23日開通 以系爭信用卡自動扣繳系爭車輛eTag費用,應是直接由國泰 銀行申請,儲值方式是當eTag帳戶餘額不足120元,會從信 用卡扣款後自動儲值400元等情,有本院公務電話紀錄1紙存 卷可查(本院卷第199頁)。而依一般信用卡業務常態,上開 信用卡自動扣繳前列費用之功能,在未另行向受理銀行、遠 通公司或電信公司主動終止前,自動扣繳上開費用之功能則 會持續運行,是附表一、二所示利用系爭信用卡扣款之時間 ,並非實際得以判斷被告及告訴人雙方是否就使用系爭信用 卡支付附表一、二所示費用有無共識之時間,先予敘明。 (二)告訴人李蓮君於警詢、偵查中雖均證述其並未同意被告使用 系爭信用卡支付附表一、附表二所示費用等情,並於警詢中 證稱系爭信用卡可能是被告於110年9月初在同居的住處,趁 我睡覺拿走我的卡片等語(警卷第5頁),已經與上開(一)所 認定之系爭信用卡遭綁定支付附表一、二所示費用之時間不 同。且依據告訴人警詢中所陳其前往報警追訴本案之際,與 被告正進行離婚訴訟等語(警卷第4頁),可見告訴人與被告 本已有齟齬,雙方利害關係相悖,則依據前述說明,告訴人 與被告既有不睦,其證述又係以使被告受刑事訴追為目的, 是自應審酌卷內其他事證是否足以佐證告訴人指述與事實是 否相符:  1.依據證人李蓮君於警詢、偵查中均證稱:我與被告在110年2 月至7月有同居;大概是110年3、4月在仁德區租房子,然後 被告有一些危險行為,所以我在110年7月搬出去,同年9月3 0日與被告登記結婚後偶爾照顧她會到仁德租屋處過夜,卡 片可能是同居時、110年9月初被被告拿走的等語(警卷第5至 6頁、偵卷第255至256頁);被告供稱:我跟告訴人是110年1 2月始感情破裂等語(本院卷第356頁),及前所認定被告與告 訴人於110年9月30日登記結婚等情,可見附表一、二所示費 用經申請由系爭信用卡扣繳即110年6月、7月間之時,被告 與告訴人之感情狀態尚未達全然反目之地步,且至少仍斷斷 續續有同居一處之關係。  2.另佐以被告與告訴人於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申設之帳戶(帳號 均詳卷)間,在110年3月起至11月止,確實有由被告申設帳 戶轉帳數千元至數萬元不等之款項至告訴人之帳戶內之情形 ,有該銀行113年9月3日中信銀字第11322483411614號函文 及所附交易明細、客戶基本資料在卷可查(本院卷第291至29 7頁)。參以告訴人亦證述曾經使用系爭信用卡購買雙方共同 居住要使用之東西等語(警卷第5至6頁),另衡酌系爭車輛於 110年6月21日亦有以系爭信用卡儲值之eTag費用之情況,有 eTag收費明細可證(偵卷第227頁,而告訴人就此並未指述此 筆亦為盜刷),可見被告與告訴人於前述感情尚存期間,確 實互有金錢上之往來、費用之分擔。另附表一、二所示各項 費用為手機電信費、車輛通行費,均屬常見之一般生活常態 性支出,認被告辯稱其與告訴人有互為協商分擔部分生活支 出等情,並非客觀上所不能想見。  3.另參照上開(一)所載亞太公司回覆內容,系爭信用卡作為綁 定附表一所示電信費用之繳納方式時,有通過3D驗證,依據 卷附之3D驗證資訊(本院卷第339頁),綁定該功能時需取得 信用卡之固定密碼或OTP簡訊認證之一次性密碼,是並非掌 握實體之系爭信用卡資訊,即可完成附表一所示費用之自動 扣繳,至少需掌握告訴人原設定之固定密碼或自手機取得之 一次性簡訊密碼。告訴人就此雖證稱:可能被告是自行打開 我的手機,看驗證碼等語(偵卷第257頁),但終究並無其他 佐證證明被告得任意使用告訴人手機而獲知密碼。是在被告 否認此情之情況下,自難遽認告訴人前開單一指述情節為真 實。  4.況且,系爭信用卡之網路銀行於110年1月起至111年2月止, 登入狀況頻繁,有國泰銀行113年9月5日國世存匯作業字第1 130140038號函文所檢附之登入資料1份存卷可按(本院卷第2 99至303頁)。佐以告訴人於警詢中可以提出自網路銀行APP 的刷卡紀錄截圖(警卷第15、17頁),可見告訴人經由該網路 銀行功能確實可隨時查知系爭信用卡刷卡紀錄。另參酌告訴 人亦自陳其行動電話有收到刷卡消費簡訊等語(偵卷第256頁 ),可認告訴人應對附表一、二所示刷卡情況有所瞭解。如 告訴人不同意或確實並無意以系爭信用卡支付附表一、二所 示費用,在涉及自己財產利益及信用卡安全之情況下,衡情 應會即時查看網路銀行確認刷卡狀況,即時終止自動扣繳功 能,豈有在反覆收到刷卡簡訊,並頻繁登入網路銀行之情況 下,逕認為是詐欺簡訊全不予加以確認查看之理?    5.被告堅決否認附表一、二所示費用係其盜刷系爭信用卡支付,檢察官所舉上開證據多為客觀系爭信用卡及電信公司、遠通公司綁定支付上開費用、系爭車輛與門號確實為被告所使用等客觀事實。但就於主要爭點即系爭信用卡是否係遭被告盜用即告訴人有無同意支付附表一、二所示費用乙節,主要論據為告訴人上述指述,但該部分指述並無明確得以補強之證據,且尚有前列疑點,被告所辯又非明顯在客觀上顯不可能,自無從執告訴人前開所陳即用以推論被告確有涉案。 六、本件依調查證據之結果,並無積極證據足以證明被告犯有公 訴意旨所指之犯行,而檢察官就此起訴之犯罪事實所提出之 證據,不足為被告有罪之積極證明,亦未達「通常一般之人 均不致有所懷疑,而得確信其為真實之程度」,揆諸前揭說 明,基於無罪推定之原則,不能證明被告犯罪,自應為其無 罪判決之諭知。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1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本件經檢察官柯博齡提起公訴,檢察官董詠勝、郭俊男到庭執行 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刑事第十庭 審判長法 官 李音儀 法 官 周宛瑩 法 官 翁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本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 應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 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狀(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陳怡蓁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附表一:金額單位新臺幣。 編號 交易日期 交易金額 交易明細 交易方式 1 110年09月10日 755元 亞太電信公司之電子化繳費 自動扣繳 2 110年10月12日 596元 同上 自動扣繳 3 110年11月10日 596元 同上 自動扣繳 4 110年12月10日 597元 同上 自動扣繳 5 111年01月10日 596元 同上 自動扣繳 6 111年02月10日 1,497元 同上 自動扣繳 附表二:金額單位新臺幣 編號 交易日期 交易金額 交易明細 交易方式 1 110年09月07日14時38分30秒 400元 系爭車輛之eTag儲值金 自動儲值 2 110年09月18日14時42分01秒 400元 同上 自動儲值 3 110年09月23日14時39分13秒 400元 同上 自動儲值 4 110年09月30日14時39分01秒 400元 同上 自動儲值 5 110年10月13日14時39分04秒 400元 同上 自動儲值 6 110年10月22日14時38分56秒 400元 同上 自動儲值 7 110年10月27日14時39分03秒 400元 同上 自動儲值 8 110年11月12日14時38分38秒 400元 同上 自動儲值 9 110年12月14日14時39分18秒 400元 同上 自動儲值

2024-11-01

TNDM-113-易-1109-2024110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