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邱冠翔

共找到 8 筆結果(第 1-8 筆)

審裁
憲法法庭

聲請人為任用事件,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

憲法法庭裁定 114 年審裁字第 312 號 聲 請 人 邱冠翔 上列聲請人為任用事件,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本庭裁定 如下: 主 文 本件不受理。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最高行政法院 112 年度上字第 813 號裁定 (下稱系爭裁定)所適用內政部中華民國 100 年 11 月 8 日發布之「具警察官任用資格人員應公務人員特種考試警察 人員考試三等考試消防警察人員類科錄取分發作業規定」第 3 點規定(下稱系爭規定),依錄取身分屬現職人員或警大 應屆畢業人員,而異其職務之任用序列,牴觸憲法第 7 條 平等原則及憲法第 18 條應考試服公職權保障之意旨;系爭 裁定否定聲請人之無瑕疵裁量請求權,侵害其受憲法第 18 條保障之應考試服公職權,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等語 。 二、按人民於其憲法上所保障之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法定程 序用盡審級救濟程序,對於所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或該裁 判及其所適用之法規範,認有牴觸憲法者,得聲請憲法法庭 為宣告違憲之判決;聲請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審查 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憲法訴訟法(下稱憲訴法)第 59 條第 1 項及第 15 條第 2 項第 7 款分別定有明文。又 憲訴法第 59 條第 1 項所定裁判憲法審查制度,係賦予人 民就其依法定程序用盡審級救濟之案件,認確定終局裁判解 釋及適用法律,有誤認,或忽略基本權利重要意義,或違反 通常情況下所理解之憲法價值等牴觸憲法之情形時(憲訴法 第 59 條第 1 項規定立法理由參照),得聲請憲法法庭為 宣告違憲之判決。是人民聲請裁判憲法審查,如非針對確定 終局裁判就法律之解釋、適用悖離憲法基本權利與憲法價值 ,而僅爭執法院認事用法所持見解者,即難謂合於聲請裁判 憲法審查之法定要件。 三、查聲請人就高雄高等行政法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111 年度訴 字第 369 號判決(下稱系爭判決)提起上訴,經系爭裁定 以上訴不合法駁回其上訴確定,是本件聲請應以系爭判決為 確定終局判決,合先敘明。 四、核聲請意旨所陳,僅泛稱系爭規定未賦予應三等警察特考錄 取,並經訓練期滿及格之聲請人,得請求派任與分隊長同序 列職務之權利,及確定終局判決依據系爭規定認聲請人無請 求陞任、遷調特定職務之公法上請求權,均牴觸憲法云云。 惟聲請人不因系爭規定而實質上受排除於特定任官或職務任 用資格,復未具體指明確定終局判決就其陞任、遷調法規及 系爭規定之解釋、適用,如何侵害其應考試服公職權。是尚 難認聲請人已具體敘明系爭規定有何牴觸憲法之處,及確定 終局判決就據為裁判基礎之法律解釋、適用,有何誤認或忽 略相關基本權利重要意義、未辨識所涉事項之基本權關聯性 ,或違反通常情況下所理解之憲法價值等牴觸憲法之情形。 本件聲請與上開規定之要件未合,本庭爰依上開規定,以一 致決裁定不受理。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憲法法庭第一審查庭 審判長大法官 謝銘洋 大法官 蔡彩貞 大法官 尤伯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吳芝嘉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2025-03-31

JCCC-114-審裁-312-20250331

司促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支付命令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支付命令 113年度司促字第13462號 債 權 人 口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陶韻智 債 務 人 邱冠翔 一、債務人應向債權人給付新臺幣78,187元,及自民國113年10 月29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暨 違約金新臺幣75,000元,並賠償程序費用新臺幣500元。 二、債權人請求之原因事實如債權人聲請狀所載。 三、債務人對於本命令,得於受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 院提出異議。 四、債務人未於不變期間內提出異議時,債權人得依法院核發之 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司法事務官 郭伊恩

2025-01-17

PTDV-113-司促-13462-20250117-2

司促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支付命令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促字第13462號 聲 請 人 即 債權 人 口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陶韻智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即債務人邱冠翔間請求發支付命令事件,聲 請人應於收受本裁定之日起7日內,補正下列事項,逾期即駁回 其聲請,特此裁定。 應補正之事項: 一、補繳督促程序費用新台幣500元。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司法事務官 郭伊恩

2024-12-27

PTDV-113-司促-13462-20241227-1

附民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詐欺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3年度附民字第2351號 原 告 邱冠翔 被 告 諶志禹 上列被告因詐欺案件,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 ,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之聲明及陳述,詳如附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狀」 所載。 二、被告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三、按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應於刑事訴訟起訴後第二審辯論終結 前為之,但在第一審辯論終結後提起上訴前,不得提起;又 法院認為原告之訴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以判決駁回之,刑 事訴訟法第488條、第502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次按 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以有刑事訴訟之存在為前提,若刑事訴 訟案件並未繫屬法院或已終結,即無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之餘 地,倘原告仍於此情形下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其訴自非合法 ,法院自應判決駁回之(最高法院75年度台附字第59號判決 意旨參照)。 四、經查,原告主張被告涉犯詐欺案件,於民國113年11月4日具 狀提起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一情,有書狀上之本院收文戳 章在卷可稽。然被告所涉提供帳戶案件,經臺灣新北地方檢 察署檢察官以112年度偵字第80340、80341號偵查後,為不 起訴處分確定,上開刑事案件並未繫屬於本院等事實,有該 不起訴處分書、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證。故 原告對被告提起本件附帶民事訴訟時,並無任何相關刑事訴 訟程序存在,揆諸上開說明,原告所提本件附帶民事訴訟, 即非合法,自應以判決駁回之。而其訴既經駁回,假執行之 聲請亦失所附麗,爰併予駁回。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雖經 駁回,惟此僅係程序判決,並無實體效力,原告仍得向有管 轄權之法院另循一般民事訴訟途徑起訴請求賠償,併此指明 。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0  日          刑事第十八庭 審判長法 官 詹蕙嘉                    法 官 施函妤                    法 官 施元明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本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 應敘述具體理由,如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 日內補提理由書狀於本院(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林君憶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0  日

2024-11-20

PCDM-113-附民-2351-20241120-1

附民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3年度附民字第1462號 原 告 邱冠翔 地址詳卷 被 告 吳哲瑋 地址詳卷 上列被告因詐欺案件,經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 賠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 實 一、原告訴之聲明及陳述如附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狀所載。 二、被告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理 由 一、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 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定有明文。準此,附帶民事訴訟之 提起,必以刑事訴訟程序之存在為前提,若刑事訴訟未經提 起公訴或自訴,即不得對於應負賠償責任之人,提起附帶民 事訴訟;若刑事訴訟未經提起公訴或自訴,而對於應負賠償 責任之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刑事法院即應以其為不合法, 依同法第502條第1項規定,為駁回之判決(最高法院73年度 台上字第2187號民事判決意旨參照)。 二、經查,原告邱冠翔因被告吳哲瑋涉犯詐欺案件,於民國113 年11月4日向本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狀載日期為113年 10月26日),此有蓋於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狀上之本院收 文戳章在卷可稽。惟原告據以請求被告損害賠償之犯罪事實 ,經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2年度偵字第25151號為 不起訴處分確定,而未繫屬於本院乙情,業經本院調取該等 案件不起訴處分書核閱屬實。則原告就其所指被告之犯罪事 實部分既無刑事訴訟程序之存在,其對被告提起本件附帶民 事訴訟,依前開說明,其訴自屬不合法,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9  日          刑事第九庭  法 官 黃建榮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本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 應敘述具體理由,如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 日內補提理由書狀於本院(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9  日                 書記官 林家妮

2024-11-19

KSDM-113-附民-1462-20241119-1

附民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3年度附民字第561號 原 告 邱冠翔 被 告 曾存偉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經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 害賠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按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應於刑事訴訟起訴後第二審辯論終結 前為之,但在第一審辯論終結後提起上訴前,不得提起;法 院認為原告之訴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以判決駁回之,刑事 訴訟法第488條、第50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復按附帶民 事訴訟之提起,必以刑事訴訟程序之存在為前提,若刑事訴 訟未經提起公訴或自訴,即不得對於應負賠償責任之人,提 起附帶民事訴訟。 二、經查,原告以被告涉犯詐欺等案件而提起本件附帶民事訴訟 ,但就被告所涉犯刑事案件部分,迄民國113年11月4日原告 起訴,未有刑事案件繫屬於本院,此有被告院內裁判案件紀 錄表在卷可佐。依前開說明,原告所提附帶民事訴訟即非合 法,應予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所附麗,併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3  日          刑事第四庭  法 官 蔡旻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本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 應敘述具體理由,如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 日內補提理由書狀於本院(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4  日                 書記官 黃麗燕

2024-11-13

CTDM-113-附民-561-20241113-1

附民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3年度附民字第560號 原 告 邱冠翔 被 告 陳詠任 上列被告因詐欺案件,經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 賠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聲明及陳述均如附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狀所 載。 二、被告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三、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 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應於刑事訴訟起訴後第二審辯論終結前 為之,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第488條前段分別定有明 文。是附帶民事訴訟之提起,必以刑事訴訟程序之存在為前 提,若刑事訴訟未經提起公訴或自訴,即不得提起附帶民事 訴訟。又法院認為原告之訴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以判決駁 回之,同法第502條第1項亦有明文。 四、原告雖對被告提起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然查原告所指被 告之犯罪事實,迄今未有刑事案件繫屬於任何法院,有被告 之院內裁判案件紀錄表、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可憑 。則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所指被告之犯罪事實,尚無刑事 訴訟程序存在法院,依前開說明,自不得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依前揭說明,本件原告之訴顯非合法,應予駁回;至其假 執行聲請,亦失所附麗,應併予駁回。另本案僅為程序判決 ,原告因上開犯罪所受損害,仍得另循一般民事訴訟途徑起 訴請求賠償,不因本案判決結果而受影響,附此敘明。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8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許博鈞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本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 應敘述具體理由,如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 日內補提理由書狀於本院(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本判決非對於刑事訴訟之判決有上訴時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8   日                  書記官 許琇淳

2024-11-08

CTDM-113-附民-560-20241108-1

附民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3年度附民字第1461號 原 告 邱冠翔 地址詳卷 被 告 王上元 地址詳卷 上列被告因詐欺案件,經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 賠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 實 一、原告訴之聲明及陳述如附件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所載。 二、被告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理 由 一、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 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定有明文。準此,附帶民事訴訟之 提起,必以刑事訴訟程序之存在為前提,若刑事訴訟未經提 起公訴或自訴,即不得對於應負賠償責任之人,提起附帶民 事訴訟;若刑事訴訟未經提起公訴或自訴,而對於應負賠償 責任之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刑事法院即應以其為不合法, 依同法第502條第1項規定,為駁回之判決(最高法院73年度 台上字第2187民事判決意旨參照)。 二、經查,原告邱冠翔因被告王上元涉犯詐欺案件,於民國113 年11月4日向本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狀載日期為113年 10月26日),此有蓋於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狀上之本院收 文戳章在卷可稽。惟原告據以請求被告損害賠償之犯罪事實 ,經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於112年度偵字第14921號等 案件中,以被告罪嫌不足為由,為不起訴處分,且未繫屬於 本院乙情,業經本院調取該等案件不起訴處分書核閱屬實。 則原告就其所指被告之犯罪事實部分既無刑事訴訟程序之存 在,其對被告提起本件附帶民事訴訟,依前開說明,其訴自 屬不合法,應予駁回;又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 請亦失所附麗,應併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7   日          刑事第九庭  法 官 黃建榮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本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 應敘述具體理由,如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 日內補提理由書狀於本院(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7   日                 書記官 張瑋庭

2024-11-07

KSDM-113-附民-1461-2024110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