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邱忠義

共找到 146 筆結果(第 1-10 筆)

金上重訴
臺灣高等法院

銀行法等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2年度金上重訴字第29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卓盈青 選任辯護人 廖威智律師 劉仁閔律師 王昱棋律師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曾偉志 選任辯護人 廖威智律師 劉仁閔律師 上列上訴人即被告等因違反銀行法等案件(112年度金上重訴字 第29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卓盈青、曾偉志均自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三月二十八日起限制出境 、出海捌月。   理 由 一、按被告犯罪嫌疑重大,而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必要時檢 察官或法官得逕行限制出境、出海。但所犯係最重本刑為拘 役或專科罰金之案件,不得逕行限制之:㈠無一定之住、居 所者。㈡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者。㈢有相當理由足認有 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者;審判中限 制出境、出海每次不得逾8月,犯最重本刑為有期徒刑10年 以下之罪者,累計不得逾5年;其餘之罪,累計不得逾10年 。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93條之3第2項後段分別定 有明文。 二、經查,上訴人即被告(下稱「被告」)卓盈青、曾偉志等被 訴共同犯銀行法第125條第1項前段之非法經營收受存款業務 等罪,業經本院以112年度金上重訴字第29號刑事判決,分 別判處有期徒刑1年4月、1年2月(均尚未確定),足認被告 卓盈青、曾偉志均犯前揭各罪,犯罪嫌疑均屬重大。參酌被 告卓盈青、曾偉志於原審或本院準備程序時,均曾否認犯罪 ,多所辯解,嗣經本院審理後,始於準備程序後階段為認罪 供述,而經本院判處前揭罪刑在案,且均未宣告緩刑。衡情 均有相當理由足認其等有逃亡之虞。參酌本案訴訟進行之程 度(即被告卓盈青、曾偉志均經本院判處罪刑在案),權衡 國家刑事司法權之有效行使、社會秩序及公共利益、被告居 住及遷徙自由受限制之程度,並考量被告所涉本案之犯罪情 節,就其目的與手段依比例原則權衡後,認被告卓盈青、曾 偉志均有限制出境、出海之必要。爰裁定其等均自114年3月 28日起限制出境、出海8月。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93條之2第1項、第93條之3 第2項後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刑事第二十六庭審判長法 官 邱忠義                    法 官 蔡羽玄                    法 官 陳勇松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吳錫欽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2025-03-28

TPHM-112-金上重訴-29-20250328-2

附民
臺灣高等法院

銀行法等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附民字第35號 原 告 邱莙甯(原名邱淑萍) 被 告 林育詩 廖宏洋 上列被告等因本院112年度金上重訴字第29號銀行法等案件(下 稱「刑事本案」),經原告對其等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 賠償。因其案情確係繁雜,非經長久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爰依 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規定,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 院民事庭。特此裁定。又被告廖宏洋(由原審法院通緝中)雖未 經本院刑事本案判決,惟業經本院刑事本案判決認定其亦涉犯本 案犯罪。爰就前揭被告均一併裁定移送本院民事庭,併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二十六庭審判長法 官 邱忠義 法 官 蔡羽玄 法 官 陳勇松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吳錫欽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2025-03-27

TPHM-113-附民-35-20250327-1

附民
臺灣高等法院

銀行法等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2年度附民字第838號 原 告 魏玉麟 被 告 卓盈青 曾偉志 林育詩 廖宏祥 上列被告等因本院112年度金上重訴字第29號銀行法等案件(下 稱「刑事本案」),經原告對其等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 賠償。因其案情確係繁雜,非經長久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爰依 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規定,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 院民事庭。特此裁定。又被告廖宏洋(由原審法院通緝中)雖未 經本院刑事本案判決,惟業經本院刑事本案判決認定其亦涉犯本 案犯罪。爰就前揭被告均一併裁定移送本院民事庭,併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二十六庭審判長法 官 邱忠義 法 官 蔡羽玄 法 官 陳勇松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吳錫欽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2025-03-27

TPHM-112-附民-838-20250327-1

附民
臺灣高等法院

銀行法等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2年度附民字第816號 原 告 李政勳 被 告 林育詩 廖宏洋 上列被告等因本院112年度金上重訴字第29號銀行法等案件(下 稱「刑事本案」),經原告對其等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 賠償。因其案情確係繁雜,非經長久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爰依 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規定,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 院民事庭。特此裁定。又被告廖宏洋(由原審法院通緝中)雖未 經本院刑事本案判決,惟業經本院刑事本案判決認定其亦涉犯本 案犯罪,爰一併裁定移送本院民事庭,併此敘明。另關於原告請 求被告卓盈青、曾偉志賠償部分,業經其等成立和解,均不在本 件裁定移送範圍內,亦併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二十六庭審判長法 官 邱忠義 法 官 蔡羽玄 法 官 陳勇松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吳錫欽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2025-03-27

TPHM-112-附民-816-20250327-2

附民
臺灣高等法院

銀行法等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2年度附民字第815號 原 告 林怡臻 被 告 林育詩 廖宏洋 上列被告等因本院112年度金上重訴字第29號銀行法等案件(下 稱「刑事本案」),經原告對其等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 賠償。因其案情確係繁雜,非經長久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爰依 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規定,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 院民事庭。特此裁定。又被告廖宏洋(由原審法院通緝中)雖未 經本院刑事本案判決,惟業經本院刑事本案判決認定其亦涉犯本 案犯罪,爰一併裁定移送本院民事庭,併此敘明。另關於原告請 求被告卓盈青、曾偉志賠償部分,業經其等成立和解,均不在本 件裁定移送範圍內,亦併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二十六庭審判長法 官 邱忠義 法 官 蔡羽玄 法 官 陳勇松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吳錫欽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2025-03-27

TPHM-112-附民-815-20250327-2

附民
臺灣高等法院

銀行法等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2年度附民字第1013號 原 告 詹閎翔 被 告 卓盈青 曾偉志 林育詩 廖宏洋 上列被告等因本院112年度金上重訴字第29號銀行法等案件(下 稱「刑事本案」),經原告對其等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 賠償。因其案情確係繁雜,非經長久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爰依 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規定,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 院民事庭。特此裁定。又被告廖宏洋(由原審法院通緝中)雖未 經本院刑事本案判決,惟業經本院刑事本案判決認定其亦涉犯本 案犯罪,爰一併裁定移送本院民事庭,併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二十六庭審判長法 官 邱忠義 法 官 蔡羽玄 法 官 陳勇松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吳錫欽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2025-03-27

TPHM-112-附民-1013-20250327-1

附民
臺灣高等法院

銀行法等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附民字第36號 原 告 盧奕曄 被 告 林育詩 廖宏洋 上列被告等因本院112年度金上重訴字第29號銀行法等案件(下 稱「刑事本案」),經原告對其等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 賠償。因其案情確係繁雜,非經長久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爰依 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規定,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 院民事庭。特此裁定。又被告廖宏洋(由原審法院通緝中)雖未 經本院刑事本案判決,惟業經本院刑事本案判決認定其亦涉犯本 案犯罪。爰就前揭被告均一併裁定移送本院民事庭,併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二十六庭審判長法 官 邱忠義 法 官 蔡羽玄 法 官 陳勇松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吳錫欽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2025-03-27

TPHM-113-附民-36-20250327-1

簡上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字第577號 上 訴 人 邱翊庭 被上訴 人 邱涵榛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 國113年7月16日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三重簡易庭113年度重簡字第7 71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經本院於114年2月19日言詞辯論終結 ,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程序方面:   本件上訴人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 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被上訴人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 決。關於上訴人主張其有於民國114年2月19日上午10時10分 言詞辯論期日準時到場報到及在本院西側大樓第九法庭門口 等侯云云,與當日報到單、言詞辯論筆錄內容不符,並無可 採,附此敘明。 二、上訴人起訴主張:被上訴人執有上訴人所簽發面額新臺幣( 下同)32萬5111元(票號TH0000000、發票日民國112年12月 4日)本票(下稱系爭本票),並持以向本院聲請本票准予 強制執行,經本院以112年度司票字第30106號裁定(下稱系 爭本票裁定)。然而,系爭本票係於112年12月4日在被告強 暴脅迫下所簽發。本件上訴人原先於112年11月16日為房貸 清償事宜,請堂姐邱寶蓮陪同其至被上訴人的工作室與被上 訴人協商,一碰面時,被上訴人即要求上訴人簽署1張本票 (下稱A本票)。被上訴人要求上訴人代清償母親邱黃國英 生前向上訴人借貸的10萬元債務,但上訴人並非該筆借款之 借款人,且實際上母親也只有欠被上訴人7萬元,並因母親 有幫被上訴人帶小朋友已經抵掉了,故此筆債務應扣除。另 舊居是7名子女共有,在法律上上訴人本就有居住權,被上 訴人要求上訴人給付租金,上訴人也不能認可。即所謂32萬 5111元,有2項(10萬元借款及租金)上訴人在當下就不能認 同。但被上訴人威脅上訴人如果不還這筆錢,父親的繼承就 辦不了。過程中被上訴人除了敲桌子、摔手機,還要堂姐不 要講話,造成上訴人心生恐懼。嗣後被上訴人又稱簽的不對 ,故於112年12月4日雙方約在士林怡客咖啡廳,把原先簽發 A本票作廢,另再簽署系爭本票及和解書(下稱系爭和解書 )。之後,被上訴人又說要再重新簽本票,遭上訴人拒絕未 果。上訴人既於原審113年7月2日言詞辯論期日當庭依民法 第92條第1項規定撤銷簽發系爭本票意思表示,系爭本票應 已失其效力等語(上訴人於原審聲明:確認被上訴人所持有 系爭本票債權對上訴人不存在。原審判決上訴人敗訴,上訴 人聲明不服提起上訴。)。併為上訴聲明:㈠原判決廢棄。㈡ 確認被上訴人所持有系爭本票債權對上訴人不存在。 三、被上訴人抗辯:上訴人於112年11月16日並未簽發本票,而 是簽署字據,字據和解的內容為30萬元。其後因為父親死亡 後留有一筆債務,債權人聲請核發支付命令,由被上訴人代 墊,還有三妹的執行費825元等,尚未結算。故雙方再於112 年12月4日約在士林怡客咖啡廳,由兩造共同簽署系爭和解 書及由上訴人簽署系爭本票交被上訴人收執。被上訴人並未 脅迫上訴人簽署系爭和解書及系爭本票,均是在大家同意情 況下才為簽署,當日被上訴人還有為上訴人叫餐等語。併為 答辯聲明:上訴駁回。 四、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 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因法律關係之存否不 明確,致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 得以對於被告之確認判決除去之者而言。本件被上訴人執有 上訴人簽發系爭本票,向本院聲請本票准予強制執行,經本 院以系爭本票裁定准許在案,惟上訴人否認系爭本票之票據 債權存在,是被上訴人得否主張系爭本票之票據債權,影響 上訴人之法律上地位,且此不安之狀態,得以本件確認判決 將之除去,揆諸前揭說明,上訴人提起本件確認之訴,應有 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自應准許。   五、按因被詐欺或被脅迫而為意思表示者,表意人得撤銷其意思 表示,民法第92條第1 項前段定有明文,所謂因被脅迫而為 意思表示,係指因相對人或第三人以不法危害之言語或舉動 加諸表意人,使其心生恐怖,致為意思表示而言。當事人主 張其意思表示係因被詐欺或脅迫而為之者,應就其被詐欺或 被脅迫之事實,負舉證之責任(最高法院21年上字第2012號 裁判意旨、95年度台上字第2948號裁判意旨參照)。次按票 據乃文義證券及無因證券,票據上之權利義務,悉依票上所 載文義定之,與其基礎之原因關係各自獨立,票據上權利之 行使,不以其原因關係存在為前提,執票人行使票據上權利 時,就其基礎之原因關係確係有效存在,不負舉證責任。若 票據債務人以自己與執票人間所存抗辯之事由,對抗執票人 ,依票據法第13條規定觀之,應由票據債務人就該抗辯事由 負舉證之責任(最高法院98年度台簡上字第17號裁判意旨參 照)。  ㈠兩造對於:系爭本票及系爭和解書均是於112年12月4日,在 士林怡客咖啡廳由上訴人簽署後交給被上訴人;簽署當日在 場人為上訴人、被上訴人及被上訴人配偶(共3人);系爭 本票簽署之原因關係為擔保系爭和解書所生之債等情,未有 爭執,可信屬實,先此敘明。  ㈡上訴人主張:系爭本票及系爭和解書係在被上訴人強暴脅迫 下所簽署等情,既為被上訴人所否認,按諸前開裁判意旨, 應由上訴人就前開利己主張為具體說明及舉證。關此部分, 僅據上訴人一再主張:其於112年11月16日請堂姐協同其至 被上訴人工作室時,乃迫於被上訴人口氣、動作兇惡,且不 斷以父親遺產沒有辦法如期辦下來相脅,雖上訴人當場已對 10萬元借款及租金是否計入有爭執,仍無奈簽署A本票等語 。然不問上訴人主張112年11月16日協商經過究否屬實,兩 造對於112年11月16日協商內容已於112年12月4日作廢(不 問是上訴人先稱之字據,後改稱之A本票;或被上訴人主張 之字據)一節,既未有爭執,不問該日所確認上訴人應給付 金額為32萬5111元或30萬元,對兩造均不生拘束力。也無從 逕執112年11月16日協商經過,作為上訴人於112年12月4日 仍有受脅迫之佐。上訴人復就其於112年12月4日經兩造協議 重新簽署系爭本票及系爭和解書時,被上訴人有對上訴人施 強暴脅迫之利己事實,並未提出具體主張及證據以供本院審 酌,經本院調查結果,認上訴人主張:其於112年12月4日所 簽署系爭本票、系爭和解書係受脅迫而為,其得依法撤銷云 云,並無可採。  ㈢承前,兩造為系爭本票前、後手,上訴人簽發系爭本票予被 上訴人,乃為擔保系爭和解書所載32萬5111元等情,為兩造 所未爭執,且與系爭和解書第2條記載相符,可信屬實。按 稱和解者,謂當事人約定,互相讓步,以終止爭執或防止爭 執發生之契約,民法第736條既定有明文。觀諸系爭和解書 ,復係兩造就代墊房貸、租金、借款共30萬元;代墊繼承邱 忠義遺產與債務清償,計2萬4286元;代墊邱郁溱執行費用8 25元,合計32萬5111元,以上訴人同意給付被上訴人32萬51 11元。被上訴人撤回告訴等條件成立和解。則不問和解內容 所載借款、租金原先是否屬上訴人依法應承擔之債務,均因 系爭和解書簽署結果,兩造成立新契約,上訴人應按和解內 容對被上訴人負給付32萬5111元(同系爭本票所載金額)之 義務。故本件並無再依上訴人聲請傳訊證人邱棠琪、邱楷婷 細究上訴人實際應負擔債務金額等簽署系爭和解書前曾經協 商相關細節之必要。  ㈣此外,上訴人未再提出其他主張及舉證,以為系爭本票債權 不存在之佐,其提起本件確認系爭本票債權不存在之訴,難 認有理由。 六、綜上所述,本件上訴人主張:系爭本票是上訴人遭脅迫簽署 ,已經上訴人法法撤銷而失其效力;上訴人實際負欠被上訴 人債務未達系爭本票所載32萬5111元,應扣10萬元借款及租 金云云,均不足採。被上訴人抗辯:系爭本票所擔保系爭和 解書所示32萬5111元債權存在,為可採信。從而,上訴人提 起本件確認之訴,請求確認被上訴人所持有系爭本票債權對 上訴人不存在,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原審為上訴人敗訴之 判決,並無不合。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不當,求予廢棄改判 ,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核與判 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述,併此敘明。   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前段 、第436條之1第3項、第449條第1項、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許瑞東                   法 官 許映鈞                   法 官 黃信滿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吳佳玲

2025-03-26

PCDV-113-簡上-577-20250326-2

金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

銀行法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金上訴字第4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岳珊珊 選任辯護人 葉志飛律師 上列上訴人因違反銀行法案件,不服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3年度 金訴緝字第19號,中華民國113年5月29日第一審判決(起訴案號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109年度偵字第36095號、第14852號), 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關於科刑部分撤銷。 岳珊珊前開撤銷部分,處有期徒刑貳年。緩刑伍年,緩刑期間付 保護管束,並應向檢察官指定之政府機關、政府機構、行政法人 、社區或其他符合公益目的之機構或團體,提供貳佰肆拾小時之 義務勞務,及應於緩刑期間參加法治教育拾場次。   事實及理由 壹、本院審理範圍:   按刑事訴訟法第348條第3項規定,上訴得明示僅就判決之刑 、沒收或保安處分一部為之。本件上訴人即被告岳珊珊(下 稱被告)提起第二審上訴,而檢察官並未上訴,被告於本院 審理時撤回原判決關於犯罪事實、罪名及沒收部分之上訴, 並明示僅針對第一審判決之刑度部分上訴(見本院卷第40、 47、76頁)。是本院僅就第一審判決關於被告之科刑部分是 否合法、妥適予以審理,先予陳明。 貳、撤銷改判之說明:   一、撤銷理由:   原審審理後,就被告共同所犯銀行法第125條第1項前段之非 法經營銀行業務罪(按犯罪事實中之金額單位有裁定更正) ,依同法第125條之4第2項前段規定減輕其刑後,處以有期 徒刑2年5月,固非無見。惟按刑法第57條第10款所稱犯罪後 之態度,本屬主觀事項,包括行為人犯罪後,有無悔悟等情 形;犯後態度如何,尤足以測知其人刑罰適應性之強弱。被 告在緘默權保障下所為之任意陳述,坦承犯行,不惟可節省 訴訟勞費,使明案速判,更屬其人格更生之表徵,自可予以 科刑上減輕之審酌(最高法院112年度台上字第168號判決要 旨參照)。查被告上訴本院時自白全部犯行,並撤回原判決 關於犯罪事實、罪名及沒收部分之上訴(見本院卷第47頁) ,堪認被告顯有悔意,並節省訴訟勞費,是本件新增對其有 利之科刑條件,量刑基礎已有變更,且被告本案之犯罪角色 僅屬次要,與其共犯而「情節較重」之萬恩碩業經本院改判 處有期徒刑2年2月確定(見原審卷第137至145頁),較情節 相對輕微之被告為輕。再者,原審漏未審酌被告犯罪原因及 未詳細審酌其具體家庭經濟狀況,亦有未周。則原審就被告 所為科刑尚嫌過重,難認符合比例原則。被告上訴意旨請求 從輕量刑,非無理由,自應由本院將原判決關於被告科刑部 分撤銷。 二、改判理由:  ㈠減輕其刑之說明:  ⒈按犯銀行法第125條、第125條之2或第125條之3之罪,在偵查 中自白,如自動繳交全部犯罪所得者,減輕其刑,銀行法第 125條之4第2項前段定有明文。查被告於偵查中自白本案非 法經營銀行業務犯行,並繳交全部犯罪所得新臺幣(下同) 2萬元,此有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自行繳交犯罪所得通知書 暨贓證物款收據在卷可憑(見查扣字第511號卷第16頁及反 面),應依銀行法第125條之4第2項前段規定減輕其刑。  ⒉至被告雖請求依刑法第59條規定酌減其刑。惟按刑法第59條 規定犯罪之情狀顯可憫恕,認科以最低度刑仍嫌過重者,得 酌量減輕其刑,此雖為法院依法得行使裁量事項,然非漫無 限制,必須犯罪另有特殊原因、環境與情狀,在客觀上足以 引起一般人之同情,認為即予宣告法定低度刑期,猶嫌過重 者,始有其適用。是以,為此項裁量減輕其刑時,必須就被 告全部犯罪情狀予以審酌,在客觀上是否有足以引起社會上 一般人之同情,而可憫恕情形,始謂適法。至行為人犯罪之 動機、目的、犯罪之手段、犯罪後所生之損害、犯罪後之態 度、犯罪行為人之生活狀況、品行、智識程度等,僅屬得於 法定刑內審酌量刑之事項,非酌量減輕之理由。本院審酌被 告違反銀行法之禁制規範,與萬恩碩、「如意」共同擅自辦 理國內外匯兌業務,影響國內金融秩序及資金管制,經手匯 兌之金額分別高達人民幣1,300萬9,462元、新臺幣1,222萬4 ,607元,犯罪情節非輕,且其所為犯行並非出於特殊原因與 環境,在客觀上顯不足以引起一般同情,尚難認有何情堪憫 恕之處,況本院業依銀行法第125條之4第2項前段規定減輕 其刑,要無量處最低度刑期猶嫌過重之情事,自無適用刑法 第59條之規定酌量減輕其刑之餘地。被告請求依該規定減輕 其刑,核無可採。  ㈡量刑:   爰以行為人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於前案非法經營匯兌業務 犯行遭查獲後,竟仍不知警惕,無視政府對於匯兌管制之禁 令,另行起意與萬恩碩、「如意」共同為本案犯行,嚴重影 響金融秩序及政府對外匯資金管制,所為應予非難;惟念其 犯後坦承犯行,尚具悔意,且犯罪所得不多,並已全數繳交 國庫(經原審判決諭知沒收確定),兼衡其從事匯兌之原因係 獨自扶養2名未成年子女之經濟壓力、匯兌期間之長短、辦 理地下匯兌金額之多寡,暨考量被告自陳國中肄業之智識程 度、從事擺攤賣衣服、月入約3萬元、離婚需獨立扶養2名未 成年子女及持有臺北市○○區低收入戶證明書之家庭生活經濟 狀況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第2項所示之刑,以示懲儆。  ㈢緩刑:  ⒈刑法第74條第1項規定:「受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罰金 之宣告,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認以暫不執行為適當者,得宣 告2年以上5年以下之緩刑,其期間自裁判確定之日起算:一 、未曾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者。二、前因故 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執行完畢或赦免後,5年 以內未曾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者。」考其立 法意旨,於消極面在避免短期自由刑之弊害,使犯人不至於 在監獄內感染或加深犯罪之惡習與技術,甚至因此失去名譽 、職業、家庭而自暴自棄,滋生社會問題,積極面則可保全 偶發犯罪、輕微犯罪者之廉恥,期使渠等自新悔悟,且因緩 刑附有緩刑期間,受緩刑宣告者如在緩刑期間內再犯罪,執 行檢察官仍得聲請法院撤銷緩刑,而有藉此督促受緩刑宣告 者自我檢束身心之功效。  ⒉被告前未曾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其雖曾於11 0年1月18日經判處有期徒刑1年10月,緩刑3年確定,然緩刑 期滿未經宣告撤銷,依刑法第76條規定,其刑之宣告失其效 力),此有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審酌被告本案係 為賺取生活所需而一時失慮,致罹刑章,復已自動繳交全部 犯罪所得,本院綜合上情,認被告經此偵查及審理程序,當 能知所警惕,信無再犯之虞,是對其宣告之刑以暫不執行為 適當,爰依刑法第74條第1項第1款之規定,對被告宣告緩刑 5年,以勵自新。然考量被告前曾受緩刑宣告,猶未記取教 訓,為促使被告日後更加重視法規範秩序,導正偏差行為, 認應課予一定條件之緩刑負擔,令其從中深切記取教訓,期 能時時警惕,避免再度犯罪,認有命被告應向檢察官指定之 政府機關、政府機構、行政法人、社區或其他符合公益目的 之機構或團體,提供240小時之義務勞務,另依刑法第74條 第2項第8款規定,命被告應於緩刑期間參加法治教育10場次 ,以加強其法治觀念,並依刑法第93條第1項第2款規定,諭 知於緩刑期間付保護管束,以觀後效。倘被告違反上開應負 擔之事項且情節重大,依刑法第75條之1第1項第4款規定, 其緩刑之宣告仍得由檢察官向本院聲請撤銷,併此敘明。 參、退併辦之說明: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於本院審理時,以112年度偵字 第78988號移送併辦之犯罪事實,因本件被告僅就原判決之 刑部分上訴,而檢察官並未上訴,是本案原審認定之犯罪事 實,不在本院審理範圍,本件上訴之效力不及於上開移送併 辦部分,本院無從併予審理,應退回由檢察官另行處理(最 高法院112年度台上2322號、113年度台上2485號判決、本院 暨所屬法院111年法律座談會刑事類提案第22號研討結果參 照)。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73條、第369條第1項前段、第364 條、第299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何國彬提起公訴,檢察官戴東麗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刑事第二十六庭審判長法 官 邱忠義                    法 官 陳勇松                    法 官 葉韋廷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 未敘述上訴之理由者並得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趙俊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銀行法第29條 (禁止非銀行收受存款及違反之處罰) 除法律另有規定者外,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存款、受託經理信託 資金、公眾財產或辦理國內外匯兌業務。 違反前項規定者,由主管機關或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會同司法警察 機關取締,並移送法辦;如屬法人組織,其負責人對有關債務, 應負連帶清償責任。 執行前項任務時,得依法搜索扣押被取締者之會計帳簿及文件, 並得拆除其標誌等設施或為其他必要之處置。 銀行法第125條 違反第29條第1項規定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 新臺幣1千萬元以上2億元以下罰金。其因犯罪獲取之財物或財產 上利益達新臺幣一億元以上者,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新 臺幣2千5百萬元以上5億元以下罰金。 經營金融機構間資金移轉帳務清算之金融資訊服務事業,未經主 管機關許可,而擅自營業者,依前項規定處罰。 法人犯前二項之罪者,處罰其行為負責人。

2025-03-20

TPHM-114-金上訴-4-20250320-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395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江博緯 上列受刑人因違反廢棄物清理法等案件,聲請人聲請付保護管束 (聲請案號:114年執聲付字第265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江博緯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江博緯原經法務部於民國112年3月25日核 准假釋,並經本院於112年3月30日以112年度聲保字第24號裁定 假釋中付保護管束在案。因另於假釋前違反廢棄物清理法等罪案 件,嗣經本院以113年度聲字第3310號裁定,定應執行刑有期徒 刑3年10月確定,及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10年度壢簡字第128號判 決,判處有期徒刑2月確定,業經法務部於114年3月11日重新核 准假釋在案,依刑法第93條第2項規定,假釋出獄者,在假釋中 付保護管束,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等語。 本院審核有關文件,認聲請為正當,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 項、刑法第93條第2項、第96條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刑事第二十六庭審判長法 官 邱忠義                    法 官 葉韋廷                    法 官 蔡羽玄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陳語嫣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2025-03-18

TPHM-114-聲保-395-20250318-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