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高心羽

共找到 37 筆結果(第 1-10 筆)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解除銀行帳戶存款凍結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324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劉立恩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件(本院113年度金 重訴字第47號),聲請解除銀行帳戶存款凍結案件,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詳如附件「刑事聲請解除扣押凍結帳戶狀」。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為保全追徵,必要時 得酌量扣押犯罪嫌疑人、被告或第三人之財產;又扣押物若 無留存之必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 命令發還之;扣押物因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之請求,得 命其負保管之責,暫行發還;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 發還。但上訴期間內或上訴中遇有必要情形,得繼續扣押之 ,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2項、第142條、第317條分 別定有明文。而所謂扣押物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 之物,又無留作證據之必要者而言,至於有無繼續扣押必要 ,應由法院依案件發展情況、事實調查進度,予以審酌。 三、經查:  ㈠聲請人即被告劉立恩因經營希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希 幔公司),而涉犯組織犯罪防制條例、意圖營利供給賭博場 所、聚眾賭博、洗錢等案件,經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偵查後提起公訴,現由本院以113年度金重訴字第47號繫屬 審理中。又檢察官於偵辦上開案件時,認希幔公司申設如附 表所示銀行帳戶,均為聲請人涉犯洗錢等罪嫌所使用,其內 存款均為洗錢之財物,遂向本院聲請扣押,經本院審核後, 認聲請人涉犯刑法第268條營利賭博罪、修正前洗錢防制法 第14條第1項洗錢罪等罪嫌,且如附表所示之銀行帳戶存款 ,均為賭客匯入之財物,依洗錢防制法第25條規定,自屬得 沒收之物,而以113年度聲扣字第90號裁定准予扣押前揭金 融機構帳戶在案,業據本院核閱前開案卷確認無誤。  ㈡再者,起訴意旨另主張如附表所示之銀行帳戶存款,均屬聲 請人及其餘共犯參與犯罪組織(即希幔公司)所有之財產, 依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7條第1項規定,亦屬得沒收之物。  ㈢依據本院前揭扣押裁定、檢察官起訴意旨,足認如附表所示 銀行帳戶與本案間具有相當程度之關聯性。而扣押如附表所 示銀行帳戶存款是否為本案之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尚待本院 進行審理程序予以調查釐清。從而,為日後審理需要、保全 證據及將來執行之可能,並徵詢檢察官之意見(見本院114 年度聲字第324號訊問程序筆錄)後,認有繼續扣押必要, 不宜逕予發還,應俟本案判決確定後,由執行檢察官依法處 理為宜。至聲請人所稱希幔公司經國稅局通知,核定應繳納 營利事業所得稅新臺幣290餘萬元,因該等帳戶均遭扣押, 無法繳納,倘未繳納稅款將導致聲請人受有公法上不利益云 云,洵屬個人事由,殊難執此即認本件並無繼續扣押該等帳 戶存款之必要性。綜上,本件聲請要屬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刑事第十七庭 審判長法 官  彭慶文                    法 官  陳翌欣                    法 官  何孟璁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高心羽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附表: 編號 金融機構 帳號 應扣押金額 戶名 1 第一商業銀行 00000000000 91,282,904元 希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 第一商業銀行 00000000000 2,051,481元 希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 0000000000000 1,002,775元 希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5-03-25

TPDM-114-聲-324-20250325-1

金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證券交易法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金訴字第16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黃文啓 選任辯護人 兼 送達代收人 蔡東泉律師(嗣解除委任) 上列被告因證券交易法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年度偵 字第36821號、113年度偵字第143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黃文啓係氫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氫淼公司)負責人,屬商業會計法所稱之商業負責人,竟為 下列犯行:  ㈠被告黃文啓明知氫淼公司如起訴書附表三所示之歷次資本額 登記均未經股東實際出資(全數資本不實),而係向第三人借 資混充股本、於驗資後隨即歸還,竟基於違反公司法、商業 會計法、業務上登載不實及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等犯意,於民 國105年12月26日、106年4月19日、106年6月9日,編製資本 額不實之氫淼公司股東繳納現金股款明細表及(或)資本額變 動表,分別委託不知情之會計師翁軟綺、簡玉潔、張翠芬簽 證,而出具資本額查核報告書,並向經濟部(址設臺北市○○ 區○○街00號)辦理如起訴書附表三編號1至3所示之資本額登 記而行使之,使該管公務員為形式審核後,誤以為確有上開 股東出資事實,而於其職務上所掌管之公司登記文書為不實 之登載,足以生損害於前開機關就公司登記業務之正確性。 前開驗資資金則於驗資後隨即轉出退還借資金主。因認被告 黃文啓此部分涉犯商業會計法第71條第5款利用不正當方法 致使財務報表發生不實之結果、刑法第216條、第215條行使 業務上登載不實、第214條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嫌及違反107 年8月1日修正前公司法第9條第1項前段之公司應收之股款股 東並未實際繳納而以申請文件表明收足之罪嫌。    ㈡被告黃文啓明知有價證券之買賣不得有虛偽、詐欺或其他足 致他人誤信之行為,且知悉氫淼公司係資本額全屬不實之空 頭公司,竟共同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與真實姓名年籍不 詳之自稱「吳宗興」之成年男子基於證券詐欺之犯意聯絡, 由被告黃文啓先辦理上開資本額登並據以印製氫淼公司股票 ,再以每股新臺幣(下同)10元對價轉讓其中1000多張股票 予「吳宗興」,而由吳宗興將前開氫淼公司股票輾轉流向鴻 揚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鴻揚公司)負責人葉承達及所 屬成員葉荻晨、呂律葦、姜國芬、李凱畦等5人(下稱葉承達 等5人)、自稱林專員之人、及「羅老闆」集團之成員黃淑娟 (前開葉承達等5人、黃淑娟等業經臺灣桃園、屏東地方檢察 署檢察官另案提起公訴),前開股票詐偽集團成員再透過電 話行銷或業務員傳銷之方式,於108、109年間在新竹市、臺 北市、桃園市等地,謊稱氫淼公司將上市、將與他公司合併 、或有大股東要買進股票而獲利云云,對外招攬不特定民眾 投資氫淼公司股票,分別致陳宏傑、蕭有德等11人、胡溪松 等9人陷於錯誤,陸續以每股11.25元至14.5元、49元、96元 不等對價購買氫淼公司股票而受有損失。因認被告黃文啓此 部分涉違反證券交易法第20條第1項而應論以同法第171條第 1項第1款之證券詐欺罪嫌。   二、按被告死亡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言詞辯論為 之,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本 件被告黃文啓已於113年11月8日死亡,有卷附戶役政資訊網 站查詢全戶戶籍資料、金門縣金湖鎮戶政事務所113年12月4 日湖戶字第1130001804號函所附之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相驗 屍體證明書可稽(見本院卷㈣第97、102-103頁)。是依上開 規定,就被告涉犯上開罪嫌,不經言詞辯論,逕行諭知不受 理之判決。 三、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判決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刑事第十七庭 審判長法 官  彭慶文                    法 官  陳翌欣                    法 官  何孟璁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 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 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高心羽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起訴書附表三:氫淼公司不實資本明細: 編號 增資時間 不實增資金額 累計實收資本 備註 證據索引 1 105年12月26日 1500萬元 1500萬元 偵卷三第119-143頁 (陽信) 2 106年4月19日 4500萬元 6000萬元 同附表一編號14 偵卷三第147-156頁 3 106年6月9日 3500萬元 9500萬元 偵卷三第157-167頁 偵卷第631-643頁 備註:黃文啓犯罪所得1000萬元,計算如下    黃文啓坦承以每股10元,即每張1萬元(10元*每張1000股=1萬元)之對價,轉讓1000多張氫淼公司股票(暫以1000張保守估算),出售股票獲利為1000萬元(1萬元/張*1000張=1000萬元)

2025-03-21

TPDM-113-金訴-16-20250321-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撤銷原處分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485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張文遠 選任辯護人 潘昀莉律師 李岳霖律師 王怡茜律師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證券交易法等案件(本院114年度金重訴字 第4號),不服本院受命法官於中華民國114年2月13日所為羈押 之處分,聲請撤銷原處分,本院合議庭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如刑事聲請狀所載。 二、原處分意旨略以:被告張文遠經訊問後否認犯行,惟依起訴 書證據清單欄所列載之各項證據資料,已足證其涉嫌違反證 券交易法第20條第1項及第22條第3項、第1項規定而犯同法 第171條第2項、第1項第1款之證券詐偽、第174條第2項第3 款之非法出售有價證券等罪嫌,嫌疑重大。又被告張文遠所 涉犯之證券詐偽罪,係為最輕本刑5年以上有期徒刑之重罪 ,考量趨吉避凶之基本人性,本易伴隨有高度逃亡之可能; 且被告張文遠自承先前曾在美國留學,具有美國碩士學位, 相較一般人,其具有較強之出境後在海外滯留不歸之能力與 資源,更提高被告張文遠逃亡之可能性。兼衡被告張文遠之 涉案程度,檢察官掌握對被告張文遠不利證據之清晰程度, 及審酌被告張文遠之身分地位、經濟等情,已有相當理由足 認被告張文遠有動機潛逃海外以規避本案審判,及如經判決 有罪確定可能受到之刑罰之虞,且有羈押必要性,爰依刑事 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3款規定,諭令被告張文遠予以羈押 。   三、按法院對審理中被告之羈押,本質上係為使訴訟程序得以順 利進行或為保全證據或為保全對被告刑罰之執行之目的,而 對於被告所實施之剝奪人身自由之強制處分,是關於羈押與 否之審查,其目的僅在判斷有無實施羈押強制處分之必要, 並非認定被告有無犯罪之實體審判程序,故關於羈押之要件 ,無須經嚴格證明,以經釋明得以自由證明為已足;又被告 有無羈押之必要,法院僅須審查被告犯罪嫌疑是否重大、有 無羈押原因,以及有無仰賴羈押以保全偵審或執行之必要, 由法院就具體個案情節予以斟酌決定,如就客觀情事觀察, 法院許可羈押之裁定,在目的與手段間之衡量並無明顯違反 比例原則情形,即無違法或不當可言。 四、經查:  ㈠本件聲請人即被告張文遠因涉嫌違反證券交易法之犯行,經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違反證券交易法第20條第1項 及第22條第3項、第1項規定而犯同法第171條第2項、第1項 第1款犯罪獲取之財物達新臺幣1億元以上之詐偽罪、第174 條第2項第3款非法出售有價證券罪等罪嫌提起公訴,前經本 院法官訊問後,依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3款規定為羈 押之處分等請,經本院調取上開案卷全卷核閱無誤,合先敘 明。    ㈡訊據聲請人矢口否認有何上揭犯行。惟依證人楊德祥於偵查 中證稱:聲請人張文遠是寶儷明、寶利通公司實際負責人。 寶利通公司從成立以來長期處於虧損狀態,該公司官網雖記 載公司合作對象包含三地集團、鴻海集團、鴻華公司等,但 實際上大多數並無直接交易往來,而且寶利通公司目前也沒 有應用AI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的產品。「寶利通專案討論」 LINE群組中,成員有張文遠、林俊杰等人,群組裡有討論到 新聞稿内容可以跟AI方向結合、去渲染越大越好,以及提到 張文遠要提供3篇廣告文宣給Bruce,刊登在網路媒體,藉此 增加曝光度,還有關於台塑生醫的廣告,因為未經台塑生醫 同意,被要求撤除廣告之對話等語。證人林俊杰於偵查中證 稱:據伊所知,寶利通公司目前還是在賠錢的狀態,目前都 是在做車隊管理系統,配合的廠商最主要的是客運公司,並 沒有接政府機關的採購標案。伊後來才知道,寶利通公司要 修改官方網站的内容,還需要經過「Bruce」的同意。當時 寶儷明公司有十幾項包括軟硬體系统的智慧財產權,伊把當 時開發時所需的成本,加上可能可以獲得的利潤加起來,伊 認為應該最多有6000萬的價值,伊有把這件事告知張文遠, 這些項目有放在投資協議書裡面。公司官網上的部分資訊, 與事實不符,伊有問張文遠為什麼,但他說是大股東的意思 等語。復有被告李順榮、吳宥甫、李怡萱、秦嗣容、姜姿廷 、陳良蕙、黃智暉之供詞、證人余福達、羅至勛、張致平與 附表二之告訴人及被害人之證詞,以及寶利通公司官網截圖 、對話紀錄截圖,暨起訴書證據清單所載其餘非供述證據在 卷可稽,足認本件聲請人涉犯上開犯罪嫌疑重大。  ㈢衡諸聲請人張文遠所涉犯證券交易法第171條第2項、第1項第 1款之證券詐偽罪,此為最輕本刑7年以上有期徒刑之重罪。 又依起訴意旨認聲請人張文遠與其他同案被告共同以詐術非 法出售寶利通公司股票總額高達3億餘元。良以重罪常伴有 逃亡之高度可能,係趨吉避凶、脫免刑責、不甘受罰之基本 人性,且聲請人未來可能面臨高額之刑事沒收及民事求償責 任,以一般正常人之合理判斷,可認為涉犯本案重罪嫌疑之 聲請人張文遠為規避將來審判程序之進行或妨礙刑罰之執行 而誘發逃亡之可能性甚高。  ㈣再者,聲請人自承其曾在美國留學,具有美國碩士學位等語 明確。又聲請人係寶利通公司之實際負責人,而依據卷附寶 利通公司之投資評估報告書,載明該公司於經營期間多次參 加國外電子展,以及其境外貿易銷售通路遍及歐洲、美洲等 情,苟若屬實,更足以推認依照聲請人張文遠之學歷、職場 經歷與工作資歷,其已具備在國外工作謀生、避居海外之能 力。  ㈤綜合前揭㈢、㈣所述,本件已有相當理由足認聲請人有逃亡之虞,而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3款所定羈押事由。辯護人辯稱:被告並不具備逃亡海外之誘因,亦不具備海外生存能力。原處分僅以被告曾出國留學,作為其有逃亡之虞的依據,並未說明二者關聯性云云,顯有誤會,其辯詞要非可取。  ㈥又依照我國司法實務經驗,被告在國內尚有家人,並有固定 住居所情況下,嗣卻不顧國內事業、財產及父母、稚子等至 親而棄保潛逃出境,致案件無法續行或執行之情事,仍不勝 枚舉,是無論其是否有固定住、居所,或家庭重心是否在臺 灣,均難以憾動上開逃亡可能性。  ㈦本院考量聲請人所涉之犯罪情節,其涉嫌以詐術出售公司股 票金額甚鉅,受害者眾,對被害人權益及社會公益影響甚鉅 ,為能確保後續之刑事審理、執行程序之適正進行,自有對 聲請人施以一定強制處分措施,以確保聲請人持續到案配合 審理程序或執行程序之必要性。再權衡司法權之有效行使、 公共利益之維護及被告人身自由私益等一切情狀,認為確保 本案日後之審判程序或執行程序之順利進行,在現階段羈押 聲請人仍屬適當且必要之手段,而採取上揭強制處分措施暫 時限制聲請人之人身自由,所造成對聲請人基本權利侵害程 度與所欲達成之公益目的亦未失均衡,合乎憲法上之比例原 則,而有羈押聲請人之必要。辯護人其餘辯詞,亦不足採憑 。  ㈧綜上所述,就本件目前審理階段而言,足認聲請人涉犯前述 罪嫌重大,且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3款之羈押原因 ,且有羈押之必要。原處分對聲請人之羈押原因及必要性之 理由均已詳為敘明,所為處分亦合於比例原則,並無何違法 或不當之處。是聲請人聲請撤銷原處分,為無理由,應予駁 回。  五、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416條第4項、第412條,裁定如 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刑事第十七庭 審判長法 官  彭慶文                    法 官  陳翌欣                    法 官  何孟璁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高心羽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2025-02-27

TPDM-114-聲-485-20250227-1

重附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因貪污案附帶民訴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2年度重附民字第125號 原 告 郭文玲 楊蕓瑄 周秀榮 王靜雯 陳怡良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侯俊安律師 被 告 潘仕傑 邱柏霖 曾維良 上列被告等因貪污等案件(本院112年度金重訴字第1號),經原 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 實 一、原告方面:訴之聲明及陳述,詳如附件「刑事附帶民事起訴 狀」所載。 二、被告方面:被告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諭知無罪、免訴或不受理之判決者,對於附帶民 事訴訟部分,應以判決駁回原告之訴,刑事訴訟法第503條 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二、經查,被告潘仕傑、邱柏霖、曾維良等3人(下稱被告潘仕 傑等3人)被訴圖利罪部分,均經本院以112年度金重訴字第 1號、113年度易字第51號判決諭知無罪在案,且原告亦未聲 請將此部分附帶民事訴訟移送至本院民事庭。揆諸前揭說明 ,本件原告關於此部分之訴自應予以駁回。而其假執行之聲 請,失所依據,應併予駁回。至原告等人對被告明緯建設股 份有限公司、王文宏所提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另經本院移送 民事庭審理,附此敘明。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503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刑事第十七庭 審判長法 官  彭慶文                    法 官  陳翌欣                    法 官  何孟璁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對本判決如不服非對刑事判決上訴時不得上訴並應於送達後20日 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書記官  高心羽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2025-02-26

TPDM-112-重附民-125-20250226-2

重附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因貪污案附帶民訴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重附民字第170號 原 告 斯維雯 訴訟代理人 詹文凱律師 被 告 明緯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魯鳳雲 被 告 王文宏 上二人 之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陳彥希律師(兼送達代收人) 黃渝清律師 上列被告等因詐欺案件(本院112年度金重訴字第1號),經原告 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本院民事庭。   理 由 一、按法院認附帶民事訴訟確係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 結其審判者,得以合議裁定,移送該法院之民事庭,刑事訴 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次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 ,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 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亦為刑事訴訟法第487 條第1項所明定;而該條項所定附帶民事訴訟之對象,除刑 事被告外,兼及於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所稱之「依民法 負賠償責任之人」,係指該刑事案件中依民法規定應負賠償 責任之人而言,故附帶民事訴訟之原告所主張之共同加害人 ,在刑事訴訟程序中經認定係共同侵權行為之人,及依民法 第188條第1項應負僱用人責任之其僱用人,即難謂非為依民 法負賠償責任之人,對之提起是項附帶民事訴訟,自難謂於 法無據(最高法院91年度台抗字第560號、99年度台抗字第4 80號民事裁定亦同斯旨)。 二、查被告王文宏所為詐欺犯行,業經本院判決有罪,而被告明 緯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固非本院112年度金重訴字第1號貪污等 刑事案件之被告,然原告斯維雯主張被告王文宏係明緯建設 股份有限公司之實際負責人,則被告明緯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依民法規定,應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而為共同侵權行為人 。依上開說明,被害人自得於刑事訴訟程序中對之提起附帶 民事訴訟,且因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內容繁雜,非經長久 時日,不能終結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規 定,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 三、至於原告對被告潘仕傑、邱柏霖、曾維良、蔡聰賓等4人提 起附帶民事訴訟部分,被告潘仕傑、邱柏霖、曾維良等3人 被訴貪污之刑事案件,以及被告蔡聰賓被訴詐欺原告斯維雯 部分,均經本院以112年度金重訴字第1號、113年度易字第5 1號判決諭知無罪,有本院刑事判決可憑。原告主張因被告 蔡聰賓為被告潤隆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之受僱人,被告潘仕傑 、邱柏霖、曾維良等3人為被告新北市政府所屬公務員,而 對被告潤隆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新北市政府請求負連帶賠償 責任部分,亦非合法。此部分由本院另以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判決駁回,附此敘明。   四、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刑事第十七庭 審判長法 官  彭慶文                    法 官  陳翌欣                    法 官  何孟璁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高心羽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2025-02-26

TPDM-113-重附民-170-20250226-1

重附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因貪污案附帶民訴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判決 113年度重附民字第4號 原 告 劉佐昱 訴訟代理人 李佳翰律師 吳晉維律師 被 告 潤隆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邱秉澤 上一人 之 訴訟代理人 林暐鈞 上列被告等因貪污等案件(本院112年度金重訴字第1號、113年 度易字第51號),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本 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 實 一、原告方面:訴之聲明及陳述,詳如附件「刑事附帶民事起訴 狀」所載。 二、被告方面:被告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諭知無罪、免訴或不受理之判決者,對於附帶民 事訴訟部分,應以判決駁回原告之訴,刑事訴訟法第503條 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次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 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損害賠 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定 有明文。所謂「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係指該刑事案件 中依民法規定應負賠償責任之人而言,故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之原告所主張之共同加害人,必以在刑事訴訟程序中經認定 係共同侵權行為之人,始得謂為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否 則對之提起是項附帶民事訴訟,即難謂合法(最高法院108 年度台附字第5號、109年度台附字第10號判決意旨參照)。 二、原告劉佐昱主張因刑事被告蔡聰賓為被告潤隆建設股份有限 公司之負責人,而對被告潤隆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提起本件附 帶民事訴訟,請求負連帶賠償責任。惟查,刑事被告蔡聰賓 被訴詐欺原告劉佐昱部分,業經本院以112年度金重訴字第1 號、113年度易字第51號判決諭知無罪在案,且被告潤隆建 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本院刑事判決認定為共同侵權行為之加 害人,亦未認定為依民法第28條、第188條第1項等規定應負 連帶損害賠償責任之人。從而,原告劉佐昱對被告潤隆建設 股份有限公司提起本件附帶民事訴訟,難謂合法,應予以駁 回。 三、本件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去依據,併 予駁回之。至原告等對被告明緯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所提刑事 附帶民事訴訟,另經本院移送民事庭審理,附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第503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刑事第十七庭 審判長法 官  彭慶文                    法 官  陳翌欣                    法 官  何孟璁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對本判決如不服非對刑事判決上訴時不得上訴並應於送達後20日 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書記官  高心羽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2025-02-26

TPDM-113-重附民-4-20250226-4

重附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因貪污案附帶民訴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2年度重附民字第125號 原 告 郭文玲 楊蕓瑄 周秀榮 王靜雯 陳怡良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侯俊安律師 被 告 明緯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魯鳳雲 被 告 王文宏 上二人 之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陳彥希律師(兼送達代收人) 黃渝清律師 上列被告等因詐欺案件(本院112年度金重訴字第1號),經原告 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本院民事庭。   理 由 一、按法院認附帶民事訴訟確係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 結其審判者,得以合議裁定,移送該法院之民事庭,刑事訴 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次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 ,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 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亦為刑事訴訟法第487 條第1項所明定;而該條項所定附帶民事訴訟之對象,除刑 事被告外,兼及於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所稱之「依民法 負賠償責任之人」,係指該刑事案件中依民法規定應負賠償 責任之人而言,故附帶民事訴訟之原告所主張之共同加害人 ,在刑事訴訟程序中經認定係共同侵權行為之人,及依民法 第188條第1項應負僱用人責任之其僱用人,即難謂非為依民 法負賠償責任之人,對之提起是項附帶民事訴訟,自難謂於 法無據(最高法院91年度台抗字第560號、99年度台抗字第4 80號民事裁定亦同斯旨)。 二、查被告王文宏所為詐欺犯行,業經本院判決有罪,而被告明 緯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固非本院112年度金重訴字第1號貪污等 刑事案件之被告,然原告郭文玲、楊蕓瑄、周秀榮、王靜雯 、陳怡良等人主張被告王文宏係明緯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之實 際負責人,則被告明緯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依公司法規定,應 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而為共同侵權行為人。依上開說明, 被害人自得於刑事訴訟程序中對之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且因 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內容繁雜,非經長久時日,不能終結 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規定,將本件附帶 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 三、至於原告對被告潘仕傑、邱柏霖、曾維良等3人提起附帶民 事訴訟部分,被告潘仕傑、邱柏霖、曾維良等3人被訴貪污 之刑事案件,業經本院以112年度金重訴字第1號判決諭知無 罪,有本院刑事判決可憑,則此部分由本院另以刑事附帶民 事訴訟判決駁回,附此敘明。 四、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刑事第十七庭 審判長法 官  彭慶文                    法 官  陳翌欣                    法 官  何孟璁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高心羽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2025-02-26

TPDM-112-重附民-125-20250226-1

重附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因貪污案附帶民訴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判決 113年度重附民字第4號 原 告 文鋒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解文隆 原 告 陳麗雲 徐志昌 鄭兆軒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李佳翰律師 吳晉維律師 被 告 明緯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魯鳳雲 訴訟代理人 陳彥希律師(兼送達代收人) 黃渝清律師 上列被告等因貪污等案件(本院112年度金重訴字第1號),經原 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 實 一、原告方面:訴之聲明及陳述,詳如附件「刑事附帶民事起訴 狀」所載。 二、被告方面:被告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諭知無罪、免訴或不受理之判決者,對於附帶民 事訴訟部分,應以判決駁回原告之訴,刑事訴訟法第503條 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次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 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損害賠 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定 有明文。所謂「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係指該刑事案件 中依民法規定應負賠償責任之人而言,故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之原告所主張之共同加害人,必以在刑事訴訟程序中經認定 係共同侵權行為之人,始得謂為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否 則對之提起是項附帶民事訴訟,即難謂合法(最高法院108 年度台附字第5號、109年度台附字第10號判決意旨參照)。 二、原告等人主張因刑事被告王文宏為被告明緯建設股份有限公 司之實質負責人,而對被告明緯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提起本件 附帶民事訴訟,請求負連帶賠償責任。惟查,刑事被告王文 宏被訴詐欺解文隆、原告陳麗雲、徐志昌、鄭兆軒等人部分 ,業經本院以112年度金重訴字第1號、113年度易字第51號 判決諭知無罪在案,且被告明緯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本院 刑事判決認定為共同侵權行為之加害人,亦未認定為依民法 第28條、第188條第1項等規定應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之人。 從而,原告等人對被告明緯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提起本件附帶 民事訴訟,難謂合法,應予以駁回。 三、本件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去依據,併 予駁回之。至原告等人對被告潤隆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所提刑 事附帶民事訴訟,另經本院移送民事庭審理,附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第503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刑事第十七庭 審判長法 官  彭慶文                    法 官  陳翌欣                    法 官  何孟璁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對本判決如不服非對刑事判決上訴時不得上訴並應於送達後20日 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書記官  高心羽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2025-02-26

TPDM-113-重附民-4-20250226-3

重附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因貪污案附帶民訴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3年度重附民字第170號 原 告 斯維雯 訴訟代理人 詹文凱律師 被 告 潤隆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邱秉澤 被 告 蔡聰賓 潘仕傑 邱柏霖 曾維良 新北市政府 上一人 之 法定代理人 侯友宜 上列被告等因貪污等案件(本院112年度金重訴字第1號、113年 度易字第51號),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本 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 實 一、原告方面:訴之聲明及陳述,詳如附件「刑事附帶民事起訴 狀」所載。 二、被告方面:被告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諭知無罪、免訴或不受理之判決者,對於附帶民 事訴訟部分,應以判決駁回原告之訴,刑事訴訟法第503條 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次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 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損害賠 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定 有明文。所謂「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係指該刑事案件 中依民法規定應負賠償責任之人而言,故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之原告所主張之共同加害人,必以在刑事訴訟程序中經認定 係共同侵權行為之人,始得謂為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否 則對之提起是項附帶民事訴訟,即難謂合法(最高法院108 年度台附字第5號、109年度台附字第10號判決意旨參照)。 二、經查,被告潘仕傑、邱柏霖、曾維良等3人(下稱被告潘仕 傑等3人)被訴圖利罪部分,以及被告蔡聰賓被訴詐欺原告 斯維雯部分,均經本院以112年度金重訴字第1號、113年度 易字第51號判決諭知無罪在案,且原告亦未聲請將此部分附 帶民事訴訟移送至本院民事庭。揆諸前揭說明,本件原告關 於此部分之訴自應予以駁回。  三、原告主張因被告蔡聰賓為被告潤隆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之受僱 人,被告潘仕傑等3人均為被告新北市政府所屬公務員,而 對被告潤隆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新北市政府請求負連帶賠償 責任等語,惟被告潘仕傑等3人被訴圖利部分,以及被告蔡 聰賓就被訴詐欺原告斯維雯部分,既經本院諭知無罪,且潤 隆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新北市政府均未經本院刑事判決認定 為共同侵權行為之加害人,亦未認定為依民法第28條、第18 8條第1項等規定應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之人。從而,原告對 被告潤隆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新北市政府提起本件附帶民事 訴訟,亦難謂合法,而應予以駁回。 四、本件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去依據,併 予駁回之。至原告對被告明緯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王文宏所 提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另經本院移送民事庭審理,附此敘明 。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第503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刑事第十七庭 審判長法 官  彭慶文                    法 官  陳翌欣                    法 官  何孟璁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對本判決如不服非對刑事判決上訴時不得上訴並應於送達後20日 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書記官  高心羽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2025-02-26

TPDM-113-重附民-170-20250226-2

重附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因貪污案附帶民訴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重附民字第4號 原 告 文鋒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解文隆 原 告 陳麗雲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李佳翰律師 吳晉維律師 被 告 潤隆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邱秉澤 上一人 之 訴訟代理人 林暐鈞 上列被告等因詐欺案件(本院112年度金重訴字第1號、113年度 易字第51號),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本院民事庭。   理 由 一、按法院認附帶民事訴訟確係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 結其審判者,得以合議裁定,移送該法院之民事庭,刑事訴 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次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 ,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 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亦為刑事訴訟法第487 條第1項所明定;而該條項所定附帶民事訴訟之對象,除刑 事被告外,兼及於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所稱之「依民法 負賠償責任之人」,係指該刑事案件中依民法規定應負賠償 責任之人而言,故附帶民事訴訟之原告所主張之共同加害人 ,在刑事訴訟程序中經認定係共同侵權行為之人,及依民法 第188條第1項應負僱用人責任之其僱用人,即難謂非為依民 法負賠償責任之人,對之提起是項附帶民事訴訟,自難謂於 法無據(最高法院91年度台抗字第560號、99年度台抗字第4 80號民事裁定亦同斯旨)。 二、查刑事被告蔡聰賓所為詐欺犯行,業經本院判決有罪,而本 件附帶民事訴訟被告潤隆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固非本院112年 度金重訴字第1號、113年度易字第51號貪污、詐欺等刑事案 件之被告,然本件原告主張蔡聰賓係潤隆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負責人,附帶民事訴訟被告潤隆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依民法規 定,應負損害賠償責任,而為共同侵權行為人。依上開說明 ,被害人自得於刑事訴訟程序中對之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且 因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內容繁雜,非經長久時日,不能終 結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規定,將本件附 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 三、至於原告主張因刑事被告王文宏為被告明緯建設股份有限公 司之實際負責人,而對被告明緯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提起附帶 民事訴訟部分,刑事被告王文宏被訴詐欺解文隆、原告陳麗 雲部分,業經本院以112年度金重訴字第1號、113年度易字 第51號判決諭知無罪,有本院刑事判決可憑。是原告前揭主 張並非合法。此部分由本院另以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駁回 ,附此敘明。 四、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刑事第十七庭 審判長法 官  彭慶文                    法 官  陳翌欣                    法 官  何孟璁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高心羽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2025-02-26

TPDM-113-重附民-4-20250226-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