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高毓麒

共找到 4 筆結果(第 1-4 筆)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208號 抗 告 人 即 受刑人 高毓麒 上列抗告人因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案件,不服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113年度聲字第4069號,中華民國113年12月16日第一審裁定(聲 請案號: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執聲字第2975號),提起 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原裁定意旨略以:  ㈠本件受刑人即抗告人高毓麒(下稱抗告人)因犯竊盜等案件 ,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所示之刑,且各該罪均係在附表編 號1所示之罪判決確定前所犯,並以原審法院為其犯罪事實 最後判決法院,是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原審法院審核認 其聲請為正當。再者,抗告人所犯附表編號1至8所示之罪, 經本院以113年度抗字第944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 編號9所示之罪,經原審法院以112年度簡字第909號判決定 應執行有期徒刑9月確定,有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附卷可稽 ,則原審法院就附表所示各罪再定應執行刑時,自應受上開 裁判所定應執行刑總和之內部界限所拘束。  ㈡抗告人就本件聲請定其應執行刑案件表示:同意聲請定刑, 無其他意見等語(見抗告人民國113年8月19日定刑聲請切結 書、113年11月4日定應執行刑意見陳述書)。  ㈢綜上,依法條規定及實務見解,並參酌上開各罪宣告刑總和 上限、各刑中最長期,審酌抗告人犯罪情節、行為次數及表 示之意見,就其所犯前揭各罪為整體非難評價,有期徒刑部 分定其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2年7月。又數罪併罰中一罪依刑 法規定得易科罰金者,若因與不得易科罰金之他罪併合處罰 而結果不得易科罰金,原得易科罰金部分所處之刑,自亦無 庸為易科罰金折算標準之記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144號 、第679號解釋意旨參照),準此,本件抗告人所犯附表編 號1至3、4至9與編號2所示之罪,雖係分屬得易科罰金與不 得易科罰金,惟經合併處罰結果,原審法院於定其應執行刑 時,自無庸為易科罰金折算標準之記載,併予敘明等語。 二、抗告意旨略以:  ㈠按刑法第56條連續犯之規定,業於94年2月2日修正公佈刪除 ,並於95年7月1日施行,而連續犯之所以廢除,係因實務界 對於「同一罪名」認定過寬,所謂「概括犯意」經常可連續 數年之久,且在採證上多於寬鬆,致過度擴張連續犯概念, 併案浮濫造成不公之現象,在修正後基於連續犯原為數罪之 本質及刑之公平原則,考量過去視為連續犯罪原則上應回歸 數罪併罰之處罰,以藉此維護刑罰之公正性。再按法院就裁 量權之行使,除不得逾越法律規定範圍之外部界限外,尚應 受比例原則、公平正義原則之規定,謹守秩序之理性界限, 體察法律之規範目的,使其結果實質正當,合於裁量之內部 性界限,俾與立法本旨相契合,亦即必須符合所適用法律授 權之目的並受法律秩序之理念、法律感情及慣性等規範,且 現階段之刑事政策非只在實現以往之報應主義之觀念,尤重 在教化功能(本院98年度抗字第634號裁定意旨參照)。另 按刑事審判旨在實現刑罰之分配的正義,各法院對有罪被告 之科刑,應符合罪刑相當之原則,使輕重得宜,以契合社會 之法律感情(最高法院95年度台上字第1799號判決意旨參照 )。  ㈡實施新法以來各法院對其罪犯所判之刑及定應執行刑,如抗 告狀所之案例,於合併定應執行刑時,均大幅減低從輕。抗 告人以為於本件應有其適用而受合理寬減,方合於公平正義 比例原則,原審若認抗告人以無關他案為無理由,惟抗告人 認法院雖就不同案件各有各的自由裁量權,惟基於相類似之 案件,應為相同處理之平等法則,於本件應有適用之餘地, 方合於法治。又抗告人所犯罪名為竊盜等案件,均為短時間 內所犯且犯後態度良好,所犯之案件均自白,更無過度耗費 司法資源,始終積極配合調查審理,使得案件得以順利終結 ,且所涉均非重罪,抗告人亦懊悔不已並記取此次教訓不敢 再犯。另抗告人所犯案件已與部份被害人達成和解,均願意 賠償被害人權益損失。  ㈢抗告人所涉之案件,相較於如殺人、加重強盜、性侵、強盜 殺人、酒駕致人於死、暴力犯等危害社會法益重大之案件, 造成不可回復之程度,抗告人所涉之案件情節尚屬輕微,無 明顯重大危害,亦可回復,抗告人乃頓失經濟來源,一時失 慮所犯,故應著重對於抗告人之教化、矯治,而非一昧科以 重罰,將其長期監禁,人身自由遭受過度侵害,人格亦受抹 滅,而導致抗告人對往後產生絕望之心理影響。換言之,必 須考量刑罰手段的相當性,儘量選擇能使抗告人復歸社會生 活刑罰方式,否則加諸過度刑罰於抗告人,僅造成責任報應 ,實現一個未知抽象的正義,無法以所謂亂世用重典之理由 ,加重刑罰以圖遏止歪風,不能過度強調所謂一般預防刑罰 目的。再者,現今各法院對於數罪併罰多給予改過遷善之機 會,裁定從輕較低之執行刑,以避免連續犯數罪併罰可能會 有過重而不合理之情形,導致刑罰輕重失衡。  ㈣請審酌抗告人所涉之案件均係111年3月到111年9月間所犯, 因經檢察官先後起訴,始而分別審判,此於抗告人之權益難 謂並影響,顯不利於抗告人,難謂與法律之目的與刑罰之公 平性無違。  ㈤綜上所陳,懇請本著至公至正悲天憫人之心,考量法律之比 例原則、公平正義、罪刑不過度評價、平等及法律感情與慣 例等諸多原則,給予抗告人一個改過自新重新做人的機會, 處以適當之執行刑,避免因刑罰漫長導致往後對人生不抱任 何期待,也使抗告人能早日返鄉,努力工作,並克盡孝道事 奉年邁雙親,在社會上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今後抗告人當改 過向善,絕不再犯逾越法令云云。 三、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又數罪併罰,有二裁 判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另宣告 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 以下,定其刑期;宣告多數罰金者,於各刑中之最多額以上 ,各刑合併之金額以下,定其金額,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 、第53條、第51條第5款、第7款分別定有明文。次按數罪併 罰之定應執行之刑,係出於刑罰經濟與責罰相當之考量,並 非予以犯罪行為人或受刑人不當之利益,為一種特別的量刑 過程,相較於刑法第57條所定科刑時應審酌之事項係對一般 犯罪行為之裁量,定應執行刑之宣告,乃對犯罪行為人本身 及所犯各罪之總檢視,除應考量行為人所犯數罪反應出之人 格特性,並應權衡審酌行為人之責任與整體刑法目的及相關 刑事政策,在量刑權之法律拘束性原則下,依刑法第51條第 5 款之規定,採限制加重原則,以宣告各刑中之最長期為下 限,各刑合併之刑期為上限,但最長不得逾30年,資為量刑 自由裁量權之外部界限,並應受法秩序理念規範之比例原則 、平等原則、責罰相當原則、重複評價禁止原則等自由裁量 權之內部抽象價值要求界限之支配,使以輕重得宜,罰當其 責,俾符合法律授與裁量權之目的,以區別數罪併罰與單純 數罪之不同,兼顧刑罰衡平原則。個案之裁量判斷,除非有 全然喪失權衡意義或其裁量行使顯然有違比例、平等諸原則 之裁量權濫用之情形,即不得任意指其為違法(最高法院10 0年度臺上字第314號裁定意旨參照)。是對於定應執行刑之 案件,法院所為刑之酌定,本屬自由裁量事項,倘未逾法定 裁量範圍(即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之 法定範圍內),即難謂其職權之行使有違誤。 四、經查:  ㈠本件抗告人因犯竊盜等案件,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先後判處 如附表所示之刑,均經分別確定在案,有卷附各該刑事判決 書、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查(見113年度執聲字第2975號 卷,下稱執聲卷,第23頁至第75頁、本院卷第34至45頁), 又如附表所示數罪,兼有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 罪,合於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第1款之情,抗告人已依同條 第2項規定,請求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有抗告人親簽之 「定刑聲請切結書」附卷可證(見執聲卷第5頁),檢察官 據此聲請最後事實審之原審法院定其應執行之刑,原審法院 認其聲請為正當,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 、第51條第5款、第50條第2項等規定,以抗告人所犯如附表 所示數罪之宣告刑為基礎,於各罪所處有期徒刑中之最長期 以上(即有期徒刑6月以上,即附表編號8),各刑合併之刑 期以下(即有期徒刑5年3月以下),定其應執行之刑期;又 抗告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至8所示之犯罪,業經本院以113年 度抗字944號裁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為有期徒刑2年確定;另其 所犯如附表編號9所示之4罪,業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以112 年度簡字909號判決定其應執行之刑為有期徒刑9月確定,有 該刑事裁定書、刑事判決書及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參(見 執聲卷第15至22、71頁、本院卷第34、37至38頁)。從而, 原裁定就抗告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定其應執行之刑為有 期徒刑2年7月,既在外部性界限(即有期徒刑5年3月以下) 、內部性界限(即有期徒刑2年9月,合計附表編號1至8、9 所示之各罪分別定其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2年、9月,獲有減 少有期徒刑2年6月之利益)之範圍內,自難認原審法院就本 件裁量權之行使,有何違法或不當之處。  ㈡查本件抗告人於111年間一再犯竊盜案件,並違反洗錢防制法 等罪,顯然輕忽法律,未能深切悔改其犯行,漠視法令禁制 ,自不宜給予過度刑罰優惠,且以抗告人犯罪整體歷程觀之 ,犯罪時間亦有間隔,兼衡抗告人犯上開數罪所反映的人格 特性、所犯數罪中有屬相同之犯罪類型,於併合處罰時,其 責任非難重複之程度、實現刑罰經濟之功能,暨數罪對法益 侵害之加重效應等總體情狀綜合判斷,核原裁定在內、外部 界限之間,就抗告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定其應執行之刑 為有期徒刑2年7月,難謂有何違背罪責相當、重複評價禁止 原則及裁量濫用之情事,亦無違反比例、平等原則及責任遞 減原則,或認與社會法律情感相違之情,並無過重情形,況 附表編號1至8、9之罪除曾定應執行刑而酌減其刑度外,原 裁定就附表所示數罪,於本件定執行刑時再予酌減2月之刑 度,已屬優惠。是抗告意旨猶稱其所犯,均為短時間內所犯 ,相較於如殺人、加重強盜、性侵、強盜殺人、酒駕致人於 死、暴力犯等危害社會法益重大之案件,情節尚屬輕微,無 明顯重大危害,亦可回復,宜酌定較低之應執行刑,且抗告 人所涉之案件,因經檢察官先後起訴,而分別審判,有違法 律之目的與刑罰之公平性云云,自非可採。  ㈢按刑法於94年2月2日修正公布,刪除第56條所定連續犯之規 定,自95年7月1日施行。依該第56條修正理由之說明謂:對 繼續犯同一罪名之罪者,均適用連續犯之規定論處,不無鼓 勵犯罪之嫌,亦使國家刑罰權之行使發生不合理之現象、基 於連續犯原為數罪之本質及刑罰公平原則之考量,爰刪除有 關連續犯之規定等語,即係將本應各自獨立評價之數罪,回 歸本來就應賦予複數法律效果之原貌。因此,抗告意旨辯以 連續犯規定刪除後,數罪併罰可能會有過重而不合理之情形 ,致刑罰輕重失衡,原裁定有過重之嫌云云,顯係其對一罪 一罰之立法意旨實有誤會,自非可採。  ㈣抗告人固指稱抗告狀所舉其他法院之裁判案件,其定應執行 刑時均大幅減低,抗告人於本件卻未受合理寬減云云。惟按 數罪併罰之定應執行刑,個案之裁量判斷,除非有全然喪失 權衡意義或其裁量行使顯然有違比例、平等諸原則之裁量權 濫用之情形,否則縱屬犯罪類型雷同,仍不得將不同案件裁 量之行使比附援引為本案之量刑輕重比較,以視為判斷法官 本於依法獨立審判之授權所為之量刑裁奪有否裁量濫用之情 事。此與所謂相同事務應為相同處理,始符合比例原則與平 等原則之概念,迥然有別(最高法院100年台上字第733號判 決要旨參照)。況執行刑之酌定,尤無必須按一定比例、折 數衡定之理,故無從引用他案酌定應執行刑之比例,作為原 裁定酌定之刑是否適法之判斷基準。是抗告人此部分之抗告 意旨,自無理由,亦非可採。  ㈤至抗告意旨稱抗告人所犯案件均自白,犯後態度良好,更無 過度耗費司法資源,始終積極配合調查審理,使得案件得以 順利終結,且抗告人懊悔不已並記取此次教訓不敢再犯。另 抗告人所犯案件已與部份被害人達成和解,均願意賠償被害 人權益損失,請給予適當之執行刑,使抗告人能早日返鄉, 努力工作,並克盡孝道事奉年邁雙親等節,亦非判決確定後 定應執行刑法院所應審酌之事項,故抗告人上開所指,亦屬 無據。  ㈥綜上,原審所為本件定應執行刑之裁定,核無不合。抗告人 提起抗告所執前開情詞,指摘原裁定不當,為無理由,應予 駁回。 五、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刑事第十六庭 審判長法 官 劉嶽承                    法 官 王耀興                    法 官 黃翰義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再抗告狀。                    書記官 董佳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附表: 編號 1 2 3 罪名 竊盜 洗錢防制法 竊盜 宣告刑 有期徒刑3月(4罪)、 有期徒刑4月(1罪) 有期徒刑4月,併科罰金新臺幣20000元 有期徒刑4月 犯罪日期 ⒈111年4月29日 ⒉111年5月23日 ⒊111年6月12日 ⒋111年6月18日 ⒌111年6月25日 111年3月4日至3月8日 111年5月3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度案號  新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27937號 新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34765、34905、38403、41229、41230、50092號 新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49288號 最後事實審 法 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案 號 111年度簡字第3142號 112年度金簡字第78號 112年度簡字第608號 判 決日 期 111年8月30日 112年2月18日 112年3月14日 確定 判決 法 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案 號 111年度簡字第3142號 112年度金簡字第78號 112年度簡字第608號 判 決 確 定日 期 111年10月12日 112年4月7日 112年4月21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否 是 備註 新北地檢111年度執字第10882號 新北地檢112年度執字第5319號 新北地檢112年度執字第5499號 編號1至8所示之罪,經本院以113年度抗字第944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 編號 4 5 6 罪名 竊盜 竊盜 竊盜 宣告刑 有期徒刑2月 有期徒刑3月 有期徒刑3月 犯罪日期 111年8月11日 111年6月4日 111年5月22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度案號  新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62391號 新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61048號 新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48953號 最後事實審 法 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案 號 112年度簡字第1047號 112年度簡字第1206號 112年度審易字第947號 判 決日 期 112年5月22日 112年4月24日 112年7月13日 確定 判決 法 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案 號 112年度簡字第1047號 112年度簡字第1206號 112年度審易字第947號 判 決 確 定日 期 112年7月12日 112年7月24日 112年8月30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是 是 備註 新北地檢112年度執字第8499號 新北地檢112年度執字第8525號 新北地檢112年度執字第10359號 編號1至8所示之罪,經本院以113年度抗字第944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 編號 7 8 9 罪名 竊盜 竊盜 竊盜 宣告刑 有期徒刑3月 有期徒刑3月(3罪)、 有期徒刑6月(1罪) 有期徒刑4月(1罪) 有期徒刑2月(2罪) 有期徒刑5月(1罪) 犯罪日期 111年6月26日 ⒈111年8月11日 ⒉111年8月16日 ⒊111年9月20日 ⒋111年9月22日 ⒈111年10月4日 ⒉111年5月23日 ⒊111年9月17日 ⒋111年9月5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度案號  新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48599號 新北地檢112年度偵字第940、1444、1716、2210號 新北地檢112年度偵字第6624、7692、7895、8858號 最後事實審 法 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案 號 111年度簡字第5162號 112年度審易字第841號 112年度簡字第909號 判 決日 期 112年2月17日 112年7月6日 112年3月30日 確定 判決 法 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案 號 111年度簡字第5162號 112年度審易字第841號 112年度簡字第909號 判 決 確 定日 期 112年7月11日 112年8月23日 112年9月11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是 是 備註 新北地檢112年度執字第10684號 新北地檢112年度執字第12948號 ⒈新北地檢112年度執字第13532號 ⒉編號9所示之罪,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以112年度簡字第909號判決定應執行有期徒刑9月。 編號1至8所示之罪,經本院以113年度抗字第944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

2025-02-10

TPHM-114-抗-208-20250210-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2613號 抗 告 人 即 受刑人 高毓麒 上列抗告人即受刑人因聲請定其應執行刑案件,不服臺灣新北地 方法院中華民國113年11月15日裁定(113年度聲字第4068號), 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原裁定意旨略以:抗告人即受刑人高毓麒因竊盜等案件,經 法院先後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確定,茲據檢察官聲請定其應 執行之刑,核屬正當。爰審酌受刑人犯罪之類型、態樣、侵 害法益,兼衡責罰相當與刑罰經濟原則、行為次數、時間間 隔、犯後態度,各罪之法律目的、受刑人違反之嚴重性、彼 此間之關聯性、數罪所反應受刑人之人格特性與傾向、對受 刑人施以矯正之必要性、所犯數罪為整體非難評價,及貫徹 刑法量刑公平正義理念之內部或外部界限等因素,裁定應執 行有期徒刑1年9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 二、抗告意旨略以:實施新法以來各級法院就強盜、毒品、槍砲 、竊盜及偽造文書等案件,於定應執行刑時皆大幅減輕刑度 ,以避免連續犯廢除後,數罪併罰可能造成刑罰輕重失衡之 不合理情形。受刑人所犯附表各罪,均因頓失經濟來源,一 時失慮,於短時間內所犯竊盜案件,犯後坦承犯行,積極配 合調查審理,未曾浪費司法資源,除與部分被害人達成和解 ,並願賠償所有被害人損失,相較於殺人、性侵、強盜、酒 駕致人於死等不可回復、危害社會法益重大案件,情節尚屬 輕微,於定應執行刑時,自應受合理寬減,方符合公平正義 、比例原則及罪刑相當原則。且受刑人所涉案件,均係民國 111年9月至12月間所犯,因檢察官先後起訴、法院分別審判 ,致影響受刑人權益,難謂與法律目的及刑罰公平性無違。 爰請本於悲天憫人之心,考量比例、平等、罪刑不過度評價 等原則,予受刑人改過自新機會,量以至當之執行刑。 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 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 不得逾30年,此為刑法第50條、第51條第5款及第53條所明 定。數罪併罰之定應執行之刑,係出於刑罰經濟與責罰相當 之考量,並非予以犯罪行為人或受刑人不當之利益,為一種 特別的量刑過程,相較於刑法第57條所定科刑時應審酌之事 項係對一般犯罪行為之裁量,定應執行刑之宣告,乃對犯罪 行為人本身及所犯各罪之總檢視,除應考量行為人所犯數罪 反應出之人格特性,並應權衡審酌行為人之責任與整體刑法 目的及相關刑事政策,在量刑權之法律拘束性原則下,依刑 法第51條第5款之規定,採限制加重原則,以宣告各刑中之 最長期為下限,各刑合併之刑期為上限,但最長不得逾30年 ,資為量刑自由裁量權之外部界限,並應受法秩序理念規範 之比例原則、平等原則、責罰相當原則、重複評價禁止原則 等自由裁量權之內部抽象價值要求界限之支配,使以輕重得 宜,罰當其責,俾符合法律授與裁量權之目的,以區別數罪 併罰與單純數罪之不同,兼顧刑罰衡平原則。個案之裁量判 斷,除非有全然喪失權衡意義或其裁量行使顯然有違比例、 平等諸原則之裁量權濫用之情形,否則縱屬犯罪類型雷同, 仍不得將不同案件裁量之行使比附援引為本案之量刑輕重比 較,以視為判斷法官本於依法獨立審判之授權所為之量情裁 奪有否裁量濫用之情事。此與所謂相同事務應為相同處理, 始符合比例原則與平等原則之概念,迥然有別(最高法院10 0年度台上字第21號判決意旨參照)。是定執行刑之多寡, 係屬實體法上賦予法院依個案自由裁量之職權,如所為裁量 未逾上述法定範圍,且無濫權情形,即無違法可言。 四、經查:  ㈠受刑人因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分別經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 先後確定在案,有各該判決書及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 稽。而受刑人所犯上開各罪之宣告刑,最長期之刑為有期徒 刑6月,合併刑期為有期徒刑3年,原審於此範圍內,考量附 表編號1至3所示之罪,業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以113年度聲 字第72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4月,附表編號4至5所示之 罪,業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以112年度簡字第5648號判決定 應執行有期徒刑8月,酌定其應執行之刑為有期徒刑1年9月 ,並未逾越法律之外部性界限,亦無明顯濫用裁量權,而有 違反法律內部性界限之情形,於法自無違誤。抗告意旨雖援 引他案於定應執行刑時大幅減輕刑度,指摘原裁定所定執行 刑過重,然而個案情節不同,本難比附援引,且受刑人所犯 如附表編號1至5所示各罪,除附表編號5所示之非法由自動 付款設備取財罪外,固均屬同質性之竊盜案件,犯罪時間亦 均在111年9月至112年1月間,惟所侵害法益互殊,前經法院 定應執行刑時,即已分別斟酌此情,合併予以適度減少總刑 期為有期徒刑1年4月及8月確定,原審據此定其應執行刑為 有期徒刑1年9月,即無明顯失衡或有違比例、平等原則之情 ,核屬法院裁量職權之適法行使。至受刑人所稱涉案情節輕 微、犯後態度良好、業與被害人達成和解及經濟狀況等節, 則屬原確定判決法院之量刑審酌事由,要非定應執行刑時所 應考量之事項。是以,抗告意旨此部分所指,尚乏所據。  ㈡抗告意旨雖另以其所犯上開各罪,因先後起訴、分別審判致 影響其權益云云。然受刑人所犯上開各罪,究係分別或合併 審理,牽涉犯罪時間、管轄、移送、偵查及審判進度等因素 ,惟無論如何,均與法定程序無違,況受刑人所享併合處罰 、限制加重刑罰之恤刑利益,並不因檢察官先後起訴、法院 分別審判而受影響,致有所受處罰遠高於其他同類案件之情 事。從而,抗告意旨此部分所指,亦屬無稽。  ㈢綜上,本件抗告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張惠立                    法 官 楊仲農                    法 官 廖怡貞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再抗告。                    書記官 劉芷含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附表:受刑人高毓麒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編號 罪 名 宣 告 刑 犯罪日期 偵查機關案號 最後事實審法院案號 判決日期 確定判決法院案號 確定日期 易科罰金 備 註 1 竊盜 有期徒刑4月 (共2罪) 111年11月17日、112年1月7日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22964、24198號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2年度簡字第2149號 112年6月14日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2年度簡字第2149號 112年8月1日 否 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以113年度聲字第72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4月 2 竊盜 有期徒刑3月 (共5罪) 111年9月13日至111年12月7日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13357、14742、16910號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2年度審易字第918號 112年6月26日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2年度審易字第918號 112年8月9日 否 3 竊盜 有期徒刑3月 111年12月13日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18937、20550號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2年度審易字第1049號 112年7月18日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2年度審易字第1049號 112年8月30日 否 4 竊盜 有期徒刑4月 111年10月20日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73760號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2年度簡字第5648號 112年12月15日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2年度簡字第5648號 113年1月30日 否 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以112年度簡字第5648號判決定應執行有期徒刑8月 5 非法由自動付款設備取財 有期徒刑6月 111年10月20日 否

2024-12-25

TPHM-113-抗-2613-20241225-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4069號 聲 請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高毓麒 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住○○市○○區○○街000號地下0層樓 (現於法務部○○○○○○○執行中)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3年度執聲字第2975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高毓麒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有期徒刑部分應執行有期徒 刑貳年柒月。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高毓麒因犯竊盜等案件,先後經 判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規定,定 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而數罪併罰有二以上 裁判者,應定其應執行之刑,其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 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 得逾30年,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1條第5款、第53條分 別定有明文。次按法律上屬於自由裁量事項,尚非概無法律 性之拘束,在法律上有其外部界限及內部界限。前者法律之 具體規定,使法院得以具體選擇為適當裁判,此為自由裁量 之外部界限。後者法院為自由裁量時,應考量法律之目的, 法律秩序之理念所在,此為自由裁量之內部界限。法院為裁 判時,二者均不得有所踰越。在數罪併罰而有二裁判以上, 應定其應執行刑之案件,法院所為刑之酌定,固屬自由裁量 事項,然對於法律之內、外部界限,仍均應受其拘束(最高 法院91年度台非字第32號、92年度台非字第187號判決意旨 參照)。 三、經查:  ㈠本件受刑人高毓麒因犯竊盜等案件,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 所示之刑,且各該罪均係在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判決確定前 所犯,並以本院為其犯罪事實最後判決法院,是檢察官聲請 定應執行刑,本院審核認其聲請為正當。再者,受刑人所犯 附表編號1至8所示之罪,經臺灣高等法院以113年度抗字第9 44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編號9所示之罪,經臺灣新 北地方法院以112年度簡字第909號判決定應執行有期徒刑9 月確定,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附卷可稽,則參照 前揭說明,本院就附表所示各罪再定應執行刑時,自應受上 開裁判所定應執行刑總和之內部界限所拘束。  ㈡受刑人就本件聲請定其應執行刑案件表示:同意聲請定刑, 無其他意見等語(見被告113年8月19日定刑聲請切結書、11 3年11月4日定應執行刑意見陳述書)。 四、綜上,依前揭法條規定及實務見解,並參酌上開各罪宣告刑 總和上限、各刑中最長期,審酌受刑人犯罪情節、行為次數 及表示之意見,就其所犯前揭各罪為整體非難評價,定如主 文所示之應執行刑。又數罪併罰中一罪依刑法規定得易科罰 金者,若因與不得易科罰金之他罪併合處罰而結果不得易科 罰金,原得易科罰金部分所處之刑,自亦無庸為易科罰金折 算標準之記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144號、第679號解釋意 旨參照),準此,本件受刑人所犯附表編號1至3、4至9與編 號2所示之罪,雖係分屬得易科罰金與不得易科罰金,惟經 合併處罰結果,本院於定其應執行刑時,自無庸為易科罰金 折算標準之記載,併予敘明。 五、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 51條第5款、第50條第1項但書第1款、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6  日          刑事第十一庭 法 官 廣于霙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內敘明抗告理由,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                 書記官 吳沁莉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7  日 附表: 編號 1 2 3 罪名 竊盜 洗錢防制法 竊盜 宣告刑 有期徒刑3月(4罪)、 有期徒刑4月(1罪) 有期徒刑4月,併科罰金新臺幣20000元 有期徒刑4月 犯罪日期 ⒈111年4月29日 ⒉111年5月23日 ⒊111年6月12日 ⒋111年6月18日 ⒌111年6月25日 111年3月4日至3月8日 111年5月3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度案號  新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27937號 新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34765、34905、38403、41229、41230、50092號 新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49288號 最後事實審 法 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案 號 111年度簡字第3142號 112年度金簡字第78號 112年度簡字第608號 判 決日 期 111年8月30日 112年2月18日 112年3月14日 確定 判決 法 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案 號 111年度簡字第3142號 112年度金簡字第78號 112年度簡字第608號 判 決 確 定日 期 111年10月12日 112年4月7日 112年4月21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否 是 備註 新北地檢111年度執字第10882號 新北地檢112年度執字第5319號 新北地檢112年度執字第5499號 編號1至8所示之罪,經臺灣高等法院以113年度抗字第944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 編號 4 5 6 罪名 竊盜 竊盜 竊盜 宣告刑 有期徒刑2月 有期徒刑3月 有期徒刑3月 犯罪日期 111年8月11日 111年6月4日 111年5月22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度案號  新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62391號 新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61048號 新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48953號 最後事實審 法 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案 號 112年度簡字第1047號 112年度簡字第1206號 112年度審易字第947號 判 決日 期 112年5月22日 112年4月24日 112年7月13日 確定 判決 法 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案 號 112年度簡字第1047號 112年度簡字第1206號 112年度審易字第947號 判 決 確 定日 期 112年7月12日 112年7月24日 112年8月30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是 是 備註 新北地檢112年度執字第8499號 新北地檢112年度執字第8525號 新北地檢112年度執字第10359號 編號1至8所示之罪,經臺灣高等法院以113年度抗字第944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 編號 7 8 9 罪名 竊盜 竊盜 竊盜 宣告刑 有期徒刑3月 有期徒刑3月(3罪)、 有期徒刑6月(1罪) 有期徒刑4月(1罪) 有期徒刑2月(2罪) 有期徒刑5月(1罪) 犯罪日期 111年6月26日 ⒈111年8月11日 ⒉111年8月16日 ⒊111年9月20日 ⒋111年9月22日 ⒈111年10月4日 ⒉111年5月23日 ⒊111年9月17日 ⒋111年9月5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度案號  新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48599號 新北地檢112年度偵字第940、1444、1716、2210號 新北地檢112年度偵字第6624、7692、7895、8858號 最後事實審 法 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案 號 111年度簡字第5162號 112年度審易字第841號 112年度簡字第909號 判 決日 期 112年2月17日 112年7月6日 112年3月30日 確定 判決 法 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案 號 111年度簡字第5162號 112年度審易字第841號 112年度簡字第909號 判 決 確 定日 期 112年7月11日 112年8月23日 112年9月11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是 是 備註 新北地檢112年度執字第10684號 新北地檢112年度執字第12948號 ⒈新北地檢112年度執字第13532號 ⒉編號9所示之罪,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以112年度簡字第909號判決定應執行有期徒刑9月。 編號1至8所示之罪,經臺灣高等法院以113年度抗字第944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

2024-12-16

PCDM-113-聲-4069-20241216-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4068號 聲 請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高毓麒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113年度執聲字第2976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高毓麒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有期 徒刑壹年玖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高毓麒因犯詐欺等案件,先後經 判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1條第5款,定其應 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數罪併罰 ,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 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50條第1項 前段、第53條、第5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次按一裁判宣 告數罪之刑,雖曾經定其執行刑,但如再與其他裁判宣告之 刑定其執行刑時,前定之執行刑當然失效,仍應以其各罪宣 告之刑為基礎,定其執行刑,且上開更定之應執行刑,不應 比前定之應執行刑加計其他裁判所處刑期後為重,否則即與 法律秩序理念及法律目的之內部界限有違,難認適法(最高 法院80年台非字第473號判例、93年度台非字第192號判決意 旨參照)。 三、查受刑人前因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先後經判處如附表所示之 刑確定,且本院為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之犯罪事實最 後判決之法院等情,有各該判決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 錄表附卷可稽。本院審核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各罪,均 係於附表編號1所示之判決確定日期前為之,核與首揭規定 並無不合,認檢察官聲請為正當,應予准許。又本院業已函 請受刑人於文到3日內就本案陳述意見,並囑託被告所在之 法務部矯正署宜蘭監獄長官送達受刑人,由受刑人於民國11 3年11月6日簽收無誤,惟受刑人迄今均未以書面或言詞陳述 意見等情,此有本院函文、送達證書及收文資料查詢清單存 卷可參,本院已賦予受刑人表示意見之機會。爰審酌受刑人 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分別為竊盜罪、非法由自動付款設備取 財罪,其違反之犯罪類型、行為態樣相似,侵害法益之種類 相同,兼衡責罰相當與刑罰經濟之原則、行為次數及犯罪時 間區隔,復考量受刑人之犯後態度,另審酌各罪之法律目的 、受刑人違反之嚴重性、附表各罪彼此間之關聯性、數罪所 反應受刑人之人格特性與傾向、對受刑人施以矯正之必要性 、所犯數罪為整體非難評價,及貫徹刑法量刑公平正義理念 之內部或外部界限等情,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並諭 知易科罰金折算標準。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第41條第1項前段、第8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5  日          刑事第十八庭 法 官 施函妤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内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謝昀真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8  日

2024-11-15

PCDM-113-聲-4068-20241115-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