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更定應執行刑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91-100 筆)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之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4262號 聲 請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余少鏞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3年度執聲字第3558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余少鏞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有期徒 刑參年參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余少鏞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違 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先後經法院判決如附表所示之罪、刑 確定,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數罪併罰 ,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 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又依刑法第53條應 依同法第5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 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之檢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之 ,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3條、第51條第5款及刑事訴訟 法第477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再者,縱令所犯數罪中有一 罪刑已經執行完畢,仍應就其所犯各罪宣告刑更定應執行刑 ,在所裁定之執行刑尚未執行完畢前,各罪之宣告刑,尚不 發生執行完畢之問題;至已執行部分,自不能重複執行,應 由檢察官於指揮執行時扣除之,此與定應執行刑之裁定無涉 (最高法院81年度台抗字第464號、86年度台抗字第472號裁 定意旨參照)。另按數罪併罰,應依分別宣告其罪之刑為基 礎,定其應執行刑,此觀刑法第51條規定自明,故一裁判宣 告數罪之刑,雖曾經定其執行刑,但如再與其他裁判宣告之 刑定其執行刑時,前定之執行刑當然失效,仍應以其各罪宣 告之刑為基礎,定其執行刑。然上開更定之應執行刑,不應 比前定之應執行刑加計其他裁判所處刑期後為重,否則即與 法律秩序理念及法律目的之內部界限有違,難認適法(最高 法院93年度台非字第192號判決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受刑人余少鏞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其中編號2之「宣告刑」 欄補充「併科罰金新臺幣3萬元共2次」;編號2之「備註」 欄補充「併科罰金新臺幣3萬元」),先後經本院判處如附 表所示之刑確定,有各該判決書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 錄表在卷可稽。又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2所示之罪,係於 附表編號1所示之判決確定日期即民國110年12月20日前為之 ,且以本院為該案最後事實審法院,核與上開規定相符。而 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為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 罪,附表編號2所示之罪,為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依刑法 第50條第1項但書第1款之規定,固不得併合處罰,惟本件係 檢察官依受刑人請求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此有臺灣桃園地 方檢察署依102年1月23日修正之刑法第50條調查受刑人是否 聲請定應執行刑調查表乙份附卷可考,本院審核認聲請人之 聲請為正當,應予准許。  ㈡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2之罪,雖經本院以113年度金簡字 第83號判決應執行有期徒刑6月,併科罰金新臺幣3萬元確定 ,然依上開說明,前定之執行刑當然失效,本院自應以其各 罪宣告刑為基礎,定其執行刑。爰審酌受刑人所犯案件分別 為販賣第二級毒品未遂罪及洗錢罪,所侵害之法益不盡相同 ,考量各罪之犯罪情節、態樣、所反映之受刑人之人格特性 、對受刑人施以矯正之必要性、犯罪預防等為整體非難評價 ,及受刑人經本院函知就本件定應執行刑表示意見,受刑人 於期限內並未函覆等情,定其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  ㈢又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部分, 已於113年8月7日縮短刑期假釋出監並付保護管束,所餘刑 期期滿未經撤銷假釋,惟依上揭說明,本院仍應依法就受刑 人判決確定前所犯之數罪定其應執行刑,僅於檢察官指揮執 行「應執行刑」時,再就上開形式上已執行部分予以折抵, 附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十七庭 法 官 林欣儒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郭哲旭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附表:受刑人余少鏞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2025-03-12

TYDM-113-聲-4262-20250312-1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聲請更定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62號 聲 請 人 即 受 刑 劉嘉鎧 上列聲請人因聲請重新定應執行刑案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受刑人劉嘉鎧(下稱聲請人)前經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以109年度聲字第4555號裁定定應執行有 期徒刑19年確定,惟聲請人認為量刑過重,請求重新定刑等 語。 二、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4條應依刑法第51條第5款至第7款之 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 對應之檢察署檢察官,備具繕本,聲請該法院裁定之。法院 於接受繕本後,應將繕本送達於受刑人」、「受刑人或其法 定代理人、配偶,亦得請求檢察官為前項之聲請」,刑事訴 訟法第477條第1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是受刑人若認其 所犯數罪合於定執行刑,應依上開規定向該案犯罪事實最後 判決法院之檢察官聲請,再由檢察官向法院聲請之,受刑人 並無直接向法院聲請定應執行刑之權,倘其誤向法院聲請, 自屬於法無據,法院應裁定駁回之。 三、經查:本件聲請意旨係以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09年度聲字第4 555號裁定附表所示之罪,合於數罪併罰之規定,而向本院 聲請重新定應執行刑。惟本件聲請人不具直接向法院聲請定 應執行刑之適格,已如前述,卻誤逕向本院聲請重新定應執 行刑,於法不合,且無從補正,本件聲請自非合法,應予駁 回。至於聲請人若認有再聲請定應執行刑之必要,應依刑事 訴訟法第477條第2項之規定,向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法院 所對應之檢察署檢察官為請求,併此敘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楊 真 明                法 官 陳 淑 芳                法 官 邱 顯 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書狀(須 附繕本)。                書記官 江 秋 靜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2025-03-12

TCHM-114-聲-262-20250312-1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97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高雄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林偉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 年度執聲字第121 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林偉犯附表所示各罪,所處各如附表所示之有期徒刑,應執行有 期徒刑伍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林偉(下稱受刑人)因洗錢防制法等 數罪,先後經法院判決確定如附表,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1 項及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 款規定聲請定其應執行 之刑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不在此限:一、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前 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第51 條規定定之;數罪併罰,分別宣告其罪之刑,依下列各款定 其應執行者:五、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 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數 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 刑,刑法第50條第1 項但書第1 款、第2 項、第51條第5款 及第53條分別定有明文。   三、查受刑人所犯附表所示之2 罪,業經法院判處如該表所示之 刑確定在案,且本院為上開案件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 有法院前案紀錄表及各該刑事判決在卷可稽。又附表編號1 所示之罪屬得易科罰金之罪,與附表編號2 所示不得易科罰 金之罪,依刑法第50條第1 項但書之規定本不得併合處罰, 惟本件係聲請人依受刑人請求定執行刑而提出聲請,有民國 114 年2 月21日更定應執行刑聲請書附卷可憑(本院卷第9 頁),茲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刑,本院審核認為正當。 四、審酌附表所示之罪係不同罪名,犯罪時間自111 年5 月間至 112 年1 月間(詳如附表犯罪日期所示),並綜合斟酌受刑 人犯罪行為之不法與罪責程度、數罪所反應受刑人人格特性 與傾向,刑罰邊際效應隨刑期而遞減及行為人所生痛苦隨刑 期而遞增,暨受刑人請求從輕量刑之意見(本院卷第9、67 頁)等一切情狀,就附表所示各罪所處各如附表所示之有期 徒刑部分,定其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至附表編號2 併科罰 金部分,並無數罪經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之情,當與前述 有期徒刑定應執行刑部分併執行之,併予說明。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1 項、刑法第50條第2 項、第53條 、第51條第5 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孫啓強                    法 官 陳明呈                    法 官 林永村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書記官 葉姿敏

2025-03-12

KSHM-114-聲-197-20250312-1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聲請更定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03號 聲 請 人 即 受刑人 陳冠燊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受刑人陳冠燊(下稱受刑人)因所 犯數罪,前受本院以112年聲字第836號裁定數罪併罰,然該 裁定所定應執行刑過重,有違刑罰經濟性原則,懇請重新為 從輕、更有利於受刑人之裁定等語。 二、按刑事訴訟法第477條規定,依刑法第48條應更定其刑者, 或依刑法第53條及第54條應依刑法第5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 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之 檢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之。前項定其應執行之刑者,受刑 人或其法定代理人、配偶,亦得請求前項檢察官聲請之。 三、依前項規定,僅檢察官有聲請法院定應執行刑之權限,受刑 人僅得請求檢察官聲請之,本件受刑人逕向本院聲請更定其 應執行刑,於法尚有未合,應予駁回。至受刑人若認為併合 處罰之數罪客觀上有責罰顯不相當之特殊情形而有另定應執 行刑之必要,自可敘明理由,另請求檢察官詳為審酌是否有 聲請另定應執行刑之必要,倘逕向法院提出請求,亦與法未 合,附此敘明。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徐美麗                    法 官 莊珮君                    法 官 楊智守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書記官 陳建瑜

2025-03-12

KSHM-114-聲-203-20250312-1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93號 聲明異議人 即 受刑人 李俊豪 上列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對於臺灣 橋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之執行指揮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明異議駁回。   理 由 一、聲明異議意旨略以: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下稱受刑人)李俊 豪因犯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3罪,前經臺灣高法院高雄 分院103年度聲字第1702號裁定定應執行刑有期徒刑15年10 月確定(下稱A裁定);又犯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15罪 ,前經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100年度聲字第187號裁定定應 執行刑22年8月確定(下稱B裁定);另犯違反毒品危害防制 條例等5罪,前經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108年度聲字第230 號裁定定應執行刑5年4月確定(下稱C裁定)。上開3裁定所 定應執行刑經接續執行,合計應執行有期徒刑達43年10月, 顯有責罰顯不相當之情形,而為一事不再理原則之例外。爰 就A裁定附表編號3所示之罪、B裁定附表編號1至15所示之罪 、C裁定附表編號5所示之罪請求檢察官向法院聲請重新定應 執行刑,詎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怠予受理,顯有執行 之指揮不當等語。 二、按受刑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或配偶,以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 當者,得向諭知該裁判之法院聲明異議,刑事訴訟法第484 條定有明文。而此所稱「檢察官執行之指揮不當」,係指就 刑之執行或其方法違背法令,或雖非違法而因處置失當,致 受刑人蒙受重大不利益者而言。而是否屬檢察官執行之指揮 ,得為聲明異議之標的,應從檢察官所為之實質內容觀察, 不應侷限於已核發執行指揮書之情形;又受刑人因請求檢察 官聲請定刑,目的乃在合併定其應執行之刑,則其對檢察官 怠予或不准聲請定刑之聲明異議,與檢察官之聲請定刑具有 法律上之同一事由,從而受刑人請求合併定刑而檢察官怠予 或否准聲請之意思表示,核屬前揭所指執行指揮實質內容之 一部,受刑人自得依法聲明異議主張救濟。次按刑事訴訟法 第484條規定僅在明定檢察官於執行單一確定判決所生指揮 當否之管轄法院,至於受刑人在數罪執行中,依同法第477 條第2項規定,對檢察官請求就其所犯數罪向法院聲請更定 其應執行之刑,而經檢察官否准或不予處理其聲請,因認檢 察官對於執行之指揮有所不當所為之聲明異議案件,如受刑 人請求合併定刑之該數罪案件,係各由不同法院判決確定時 ,究應由何法院管轄聲明異議案件,刑事訴訟法則漏未規定 。參諸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依刑法第53條及第 54條應依刑法第5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 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對應之檢察署檢察官, 備具繕本,聲請該法院裁定之」之「由犯罪事實最後判決法 院管轄」之定管轄法院原則,因受刑人請求檢察官聲請定刑 ,目的乃在更定其應執行之刑,則其對檢察官不予更為聲請 定刑之執行指揮之聲明異議,與檢察官之聲請定刑具有法律 上之同一事由,因此,於受刑人對檢察官未予受理或否准其 更定應執行刑之執行指揮當否之聲明異議,應類推適用刑事 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由該案中之犯罪事實最後判決法 院管轄,始符刑事訴訟法關於定刑管轄原則之體系解釋。 三、經查,聲明異議意旨以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怠予受理 其聲請合併定應執行刑之指揮執行處分為由,向本院尋求救 濟,依前揭說明,對檢察官不予處理或否准聲請合併定應執 行刑之聲明異議,自應由該案中之犯罪事實最後判決法院管 轄,惟本件受刑人請求更定執行刑之數罪,犯罪事實最後判 決法院,應係C裁定附表編號5(即107年度上訴字第236號刑 事判決)所示之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此有卷附各該裁定 及法院前案紀錄表附卷可稽,揆諸前揭說明,故受刑人若認 檢察官執行指揮不當,應向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聲明異議 ,方屬適法,本院既非諭知該裁判之法院,依法就本件聲明 異議即無管轄權,另依同法第304條「無管轄權之案件,應 諭知管轄錯誤之判決,並同時諭知移送於管轄法院」僅就「 判決」而為規定,針對「裁定」尚無類似或準用之明文,遂 無從逕以管轄錯誤為由諭知移送他院審理。準此,聲明異議 人誤向本院聲明異議為不合法,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86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許博鈞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 附繕本),並敘明抗告之理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書記官 蘇秀金

2025-03-12

CTDM-114-聲-193-20250312-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819號 聲 請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彭定發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 年度執聲字第546 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彭定發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有期徒刑部分應執行有期徒刑壹年 叁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彭定發因犯竊盜等案件,先後經判決 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1條第5 款規定,(就有 期徒刑部分)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 1 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經查受刑人因犯竊盜等案件,經法院先後判處如附表所示之 刑,均經分別確定在案。茲檢察官依受刑人請求聲請就有期 徒刑部分定其應執行之刑,本院審核認聲請為正當,應定其 應執行之刑。 三、爰審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4 罪之行為類型、侵害法益及 犯罪相隔時間,綜衡其上開各罪犯罪行為之不法與罪責程度   、對其施以矯正之必要性、刑罰經濟、邊際效應及復歸社會 之可能性等一切情狀,基於罪責相當原則,而為整體非難評 價後,於定執行刑之外部性及內部性界限內,就有期徒刑部 分定其應執行之刑。又本件受刑人於向檢察官聲請定刑時, 業經受刑人併就定刑範圍陳述意見,有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 114 年度執聲字第546 號執行卷附受刑人簽署之定刑聲請切 結書可稽,且本件定應執行刑4 罪,其中編號1 至3 所示之 3 罪有期徒刑部分,前已曾經定應執行刑1 年,再與編號4   所示1 罪徒刑6 月更定應執行刑,可裁量定應執行刑之刑度 有限,因認無再傳詢受刑人陳述意見之必要,爰逕予裁定,   附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1 項、刑法第50條第2 項、第51條 第5 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七庭 法 官 彭 全 曄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蕭 琮 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附表: 編    號 1 2 3 罪名 洗錢防制法 竊盜 竊盜 宣告刑 有期徒刑3月,併科罰金新臺幣1萬元,罰金如如服勞役,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有期徒刑9月 有期徒刑2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犯罪日期 111.10.14~ 111.10.16 111.07.05~ 111.07.06 112.10.21~ 112.11.22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桃園地檢 112年度偵字第5016號等 桃園地檢 112年度調偵字第165號 新北地檢 113年度偵字第6140號 最 後 事實審 法院 桃園地院 桃園地院 新北地院 案號 112年度金簡上字第130號 112年度審易字第992號 113年度簡字第925號 判決 日期 112.11.28 112.11.16 113.04.09 確 定 判 決 法院 桃園地院 桃園地院 新北地院 案號 112年度金簡上字第130號 112年度審易字第992號 113年度簡字第925號 判決 確定日期 112.11.28 113.02.06 113.05.21 備註 桃園地檢 113年度執字第1754號 桃園地檢 113年度執字第2892號 新北地檢 113年度執字第9018號 編號1至3所示罪刑有期徒刑部分,前曾經本院 113年度聲字第3081號裁定,定應執行刑1年 編    號 4 罪名 詐欺 宣告刑 有期徒刑6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犯罪日期 111.07.05~ 111.07.06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桃園地檢 112年度調偵字第165號 最 後 事實審 法院 桃園地院 案號 112年度審易字第992號 判決 日期 112.11.16 確 定 判 決 法院 桃園地院 案號 112年度審易字第992號 判決 確定日期 113.02.06 備註 桃園地檢 113年度執字第2893號

2025-03-12

PCDM-114-聲-819-20250312-1

台抗
最高法院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罪更定應執行刑聲明異議

最高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台抗字第307號 再 抗告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高雄檢察分署檢察官黃莉琄 受 刑 人 沈皇頡 上列再抗告人因受刑人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罪聲明異議案件 ,不服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中華民國114年1月2日撤銷第一審 裁定及檢察官執行指揮處分之裁定(113年度抗字第503號),提 起再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撤銷,應由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更為裁定。 理 由 一、本件原裁定以受刑人沈皇頡前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罪 案件,經臺灣橋頭地方法院(下稱橋頭地院)分別以108年 度聲字第806號裁定 (所含各罪刑如其附表所示,下稱A裁 定)、108年度聲字第807號裁定(所含各罪刑如其附表所示 ,下稱B裁定)及原審法院以109年度聲字第1177號裁定(所 含各罪刑如其附表所示,下稱C裁定)就有期徒刑部分定應 執行刑確定,受刑人主張應將A、B、C裁定附表各罪重新搭 配組合,請求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另向管轄法院重新 聲請更定應執行刑,經檢察官以民國113年10月24日橋檢春 崇113執聲他1121字第1139052093號函否准其所請,因而聲 明異議,經第一審裁定聲明異議駁回,受刑人提起抗告,原 審以檢察官未依法定要件自行拆分B、C裁定附表各罪,因而 裁定撤銷第一審裁定及上開否准請求更定應執行刑函之執行 指揮。固非無見。   二、惟查:  ㈠按被告所犯數罪有二裁判以上時,其所犯各罪是否合於數罪 併罰規定,應以各裁判中首先確定之科刑判決為基準,凡在 該裁判確定日期之前所犯各罪,應依刑法第50條、第51條各 款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於確定後即發生實質之確定力, 除因增加經另案判決確定合於數罪併罰之其他犯罪,或原定 應執行刑之數罪中有部分犯罪,因非常上訴、再審程序而經 撤銷改判,或有赦免、減刑等情形,致原裁判定刑之基礎已 經變動,或其他客觀上有責罰顯不相當之特殊情形,為維護 極重要之公共利益,而有另定應執行刑之必要者外,依一事 不再理原則,不得再重複定其應執行之刑。但犯罪行為有時 具有延時性(例如繼續犯、接續犯、集合犯等),或行為與 結果之發生有所間隔(例如加重結果犯),因法律上評價為 一罪,故其犯罪行為日期是否合於上述首先裁判確定前之認 定,當持續至其行為終了,或延伸至結果發生時為止,以為 判斷,而非僅以最初著手之時為準。   ㈡卷查,受刑人所犯如A、B、C裁定附表所示已裁判確定之罪, 各附表中首先確定之科刑判決,分別為A裁定附表編號1(10 6年2月22日確定)、B裁定附表編號1(108年2月12日確定) 、C裁定附表編號1(106年9月4日確定),其餘各罪均在上 揭各所載首先判決確定前所犯,分別合於數罪併罰之規定, 檢察官乃依受刑人之請求,向橋頭地院、原審法院聲請各定 其應執行刑,經法院審核認聲請為正當,分別就有期徒刑部 分定應執行有期徒刑5年10月、9年6月、16年10月確定,均 具有實質上確定力,且所包含之各罪案件皆無因非常上訴、 再審程序而撤銷改判,或有赦免、減刑,更定其刑等情形, 顯無所謂裁判之基礎變動而有另定應執行刑之必要。又A、B 、C裁定附表所示各罪,首先判決確定者為A裁定附表編號1 之罪,確定日期為106年2月22日,A裁定附表其餘各罪之犯 罪日期均在此之前,B、C裁定附表所示各罪,則均在該確定 日後所犯,故B、C裁定附表所示各罪,與A裁定附表所示各 罪,即不符合「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之數罪併罰要件,而 無從就此等犯罪合併定其應執行刑。再就B、C裁定附表所示 各罪以觀,最早判決確定日為C裁定附表編號1之罪(106年9 月4日),其中B裁定記載附表編號3至5之罪犯罪日期為「10 6年6月7日」、「106年年中某日起持續半個月」、「106年8 、9月間某日」,似在C裁定附表編號1之罪判決確定前所犯 ,惟依卷附B裁定附表編號3至5所示之罪之確定判決(即橋 頭地院107年度重訴字第9號刑事判決)所載事實,受刑人係 分別於⑴106年6月7日中午12時25分許為警查獲非法持有制式 子彈後,另行起意,將具殺傷力之仿造手槍1支,藏置在○○ 市○○區住處而無故持有(B裁定附表編號3);⑵106年年中某 日起接續半個月,在其○○市○○區住處,非法製(改)造具殺 傷力之改造手槍1支及非制式子彈共11顆後持有(B裁定附表 編號4);⑶106年8、9月間某日,在高雄市某處購得具殺傷 力之改造手槍1支及土造金屬槍管1支,並分別藏置在自用小 客車內,而無故持有(B裁定附表編號5),嗣為警於106年1 1月14日查獲,並接續扣得上開改造槍枝、子彈及金屬槍管 。果無訛,依上開說明,受刑人所犯B裁定附表編號3、5所 示之非法持有改造槍枝2罪、同附表編號4所示之非法製造槍 枝罪,在其非法持有或製(改)造槍枝時,犯罪即已成立, 但整體犯罪行為則繼續至持有行為終了之時(即106年11月1 4日為警查獲)始告完結。則受刑人所犯如B裁定附表編號3 至5所示之罪實際犯罪日期各為何?是否均在C裁定附表編號 1所示之罪判決確定日(106年9月4日)前所犯,而得與C裁 定附表所示各罪併合定執行刑?實有疑義,攸關檢察官否准 受刑人請求更定應執行之執行指揮,及第一審裁定駁回受刑 人聲明異議是否合法妥適,自有再予審究、調查之必要。原 審未釐清上情,逕依B裁定附表編號3所載犯罪日期,並寬認 同附表編號4、5之罪犯罪末日為106年7月15日、9月1日,以 檢察官未依法定要件自行拆分B、C裁定附表各罪,而撤銷第 一審裁定及上開否准請求更定應執行刑函之執行指揮,尚有 未洽。檢察官再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並非全無理由, 應由本院將原裁定撤銷,復為兼顧當事人審級利益,由原審 法院更為適法之裁定。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3條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六庭審判長法 官 段景榕 法 官 洪兆隆 法 官 汪梅芬 法 官 許辰舟 法 官 何俏美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鄭淑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2025-03-12

TPSM-114-台抗-307-20250312-1

台抗
最高法院

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等罪聲明異議

最高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台抗字第495號 抗 告 人 陳義祥 上列抗告人因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等罪案件,不服臺灣高 等法院臺南分院中華民國114年2月4日駁回其聲明異議之裁定(1 13年度聲字第1214號),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原裁定以抗告人即受刑人陳義祥(下稱抗告人)前因犯如其 附表(下稱附表)一所示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等罪案 件,均經分別判刑確定,嗣經原審法院以112年度聲字第104 5號裁定,定其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8年4月確定(下稱前案 )。又因犯非法持有非制式手槍罪,再經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以112年度訴字第660號判決,量處有期徒刑5年6月,抗告人 不服提起上訴,經原審法院113年度上訴字第61號及本院113 年度台上字第3442號判決先後駁回抗告人之上訴確定(下稱 後案)。抗告人於原審聲明異議意旨主張:抗告人所犯上揭 前、後案所示各罪,均合於數罪併罰之要件。經其向臺灣臺 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請求合併向法院聲請裁定其應執行刑, 詎遭檢察官否准其請求,爰依法聲明異議云云。惟抗告人所 犯後案非法持有非制式手槍罪,其犯罪時間始自民國111年8 月初,繼續持有至111年12月23日為警查獲時止,其犯罪行 為結束時間,係在前案各罪最早判決確定即111年8月4日( 如附表一編號1所示)之後,依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規定, 自不能將其所犯前、後案各罪合併定其應執行刑,因認檢察 官否准抗告人之本件請求並無違法或不當,抗告人對檢察官 執行之指揮聲明異議為無理由,應予駁回。本院經核原裁定 之論斷於法尚無違誤。  二、抗告意旨泛謂其所犯各罪因檢察官分別起訴,致未能合併審 理定刑,影響其權益,並指摘原裁定未斟酌抗告人整體犯罪 態樣、犯罪時間等有利之定刑因素,遽合併定其應執行刑為 有期徒刑14年4月,尚屬過重云云,並未敘明原裁定駁回其 請求更定應執行刑所為之聲明異議,究有如何違法或顯然不 當之情形,自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八庭審判長法 官 林瑞斌 法 官 朱瑞娟 法 官 黃潔茹 法 官 高文崇 法 官 林英志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林明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2025-03-12

TPSM-114-台抗-495-20250312-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刑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21號 聲 請 人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郭哲鈺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173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郭哲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拘役 伍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郭哲鈺因妨害自由等案件,先後經判 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1條第6款定其應執行 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數罪併罰 ,分別宣告其罪之刑,宣告多數拘役者,比照前款於各刑中 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 一百二十日,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3條、第51條第6款 分別定有明文。次按縱令所犯數罪中有一罪刑已經執行完畢 ,仍應就其所犯各罪宣告刑更定應執行刑,在所裁定之執行 刑尚未執行完畢前,各罪之宣告刑,尚不發生執行完畢之問 題,不能因犯罪之一部分所科之刑業經執行完畢,而認檢察 官之聲請為不合法,予以駁回;至已執行部分,自不能重複 執行,應由檢察官於指揮執行時扣除之,此與定應執行刑之 裁定無涉(最高法院86年度台抗字第472號裁定意旨參照) 。再按定應執行刑,不僅攸關國家刑罰權之行使,於受刑人 之權益亦有重大影響,除顯無必要或有急迫情形外,法院於 裁定前,允宜予受刑人以言詞、書面或其他適當方式陳述意 見之機會,程序保障更加周全(最高法院110年度台抗字第4 89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本院業經將「本院詢問受刑人定應執行刑意見調查表」寄送 予受刑人,俾便其對本件定應執行刑案件表示意見,然受刑 人迄未將上開調查表寄回,此有本院送達證書在卷可稽(見 本院114年度聲字第221號卷第53頁),是本院業已合法保障 受刑人之陳述意見機會,合先敘明。  ㈡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各罪,前經法院判處如附表所示之 刑,均分別確定在案,且各罪均為最先一罪裁判確定前所犯 ,本院亦為最後事實審法院,有各該刑事判決書及法院前案 紀錄表在卷可稽。茲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本院審核 認尚無不合,應予准許。又受刑人所犯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 刑雖已執行完畢,揆諸前揭最高法院裁判意旨,仍得由檢察 官於換發執行指揮書時,扣除該部分已執行完畢之刑,並不 影響本件應予定其應執行刑之結果。另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 號1所示之罪係詐欺罪、編號2所示之罪係妨害自由罪,審酌 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之犯罪態樣、手段之異同,責任 非難重複程度之高低,暨衡以受刑人所犯各罪情節、行為人 預防需求及整體刑法目的等情狀,為整體非難評價,爰定其 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併援引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受刑人郭哲鈺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資為附表。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6款、 第41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刑事第十庭  法 官 吳天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陳憶姵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2025-03-11

SLDM-114-聲-221-20250311-1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刑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2號 聲 請 人 臺灣屏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簡堃龍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3年度執聲字第1177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簡堃龍因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刑,應執行有期徒刑壹年伍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簡堃龍因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 ,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1條第5款 ,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 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不在此限:一、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二 、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三、得易服社 會勞動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四、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 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檢察 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第51條規定定之;又宣告多數有期 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 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50條、第51條第5款分別定 有明文。 三、經查,受刑人因犯如附表所示之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罪,先 後經本院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且於如附表所示日期分別確 定;其中如附表編號1、2所示之罪,曾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1 月確定等情,有法院前案紀錄表、相關刑事判決書及裁定書 在卷可稽。惟檢察官既聲請就附表各罪定其應執行刑,審酌 受刑人於如附表編號1、2之罪判決確定後,有因增加如附表 編號3所示另案判決確定合於數罪併罰之其他犯罪,致原裁 判定刑之基礎已經變動,而有另定應執行刑之必要,則之前 各罪曾定應執行刑即當然失效,符合最高法院110年度台抗 大字第489號裁定所謂「一事不再理原則」之例外情形,本 院自可不受上開原確定裁判實質確定力之拘束,而就附表所 示各罪更定其應執行刑。又附表所示各罪分別有得易科罰金 、不得易科罰金者,業經受刑人請求檢察官就如附表各編號 所示之罪合併聲請定應執行刑,此有更定應執行刑聲請書在 卷為憑。從而,本件聲請核與上開規定要無不合,應予准許 。爰就附表各罪間犯罪時間相距非遠、犯罪之性質相同、責 任非難重複性程度較高、法律所規定範圍之外部性界限,及 比例原則、公平正義原則之規範,謹守法律秩序之理念,體 察法律之規範目的,使其結果實質正當,合於裁量之內部性 界限,並依限制加重原則、罪責相當及受刑人復歸社會之可 能性,兼衡受刑人對於本件定應執行刑請求從輕定刑之意見 ,定其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第2項 、第51條第5款、第53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刑事第七庭  法 官 楊青豫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附 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書記官 吳宛陵

2025-03-11

PTDM-114-聲-12-2025031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