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台灣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01-110 筆)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侵占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自字第41號 自 訴 人 謝煥睿 自訴代理人 陳傑鴻律師 被 告 邱秀英 選任辯護人 江蘊生律師 蕭盛文律師 上列被告因侵占案件,經本院以112年度聲自字第211號裁定准許 提起自訴(原駁回再議處分案號:臺灣高等檢察署112年度上聲 議字第8234號處分書),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甲○○無罪。   理 由 一、自訴意旨略以:被告甲○○為自訴人乙○○之母親,被告與自訴 人之父親謝志賢於民國105年1月15日離婚,嗣謝志賢於109 年8月26日死亡後,被告單獨作為當時仍未成年之自訴人及 自訴人雙胞胎姊姊謝妮婕之法定代理人,因而持有自訴人名 下華南商業銀行(下稱華南銀行)帳號000000000000號之新 臺幣帳戶(下稱華南銀行新臺幣帳戶)及帳號000000000000 號之外幣帳戶(下稱華南銀行外幣帳戶,並與上開華南銀行 新臺幣帳戶合稱自訴人華南銀行帳戶),詎被告明知謝志賢 生前向台灣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台灣人壽公司)、 國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泰人壽公司)、富邦人 壽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富邦人壽公司)、中國人壽保險股份 有限公司(下稱中國人壽公司)投保之保險金,及勞動部勞 工保險局給付之喪葬津貼與遺屬津貼,均應由謝妮婕與自訴 人平均分配,竟意圖為謝妮婕不法之所有,基於侵占之犯意 ,利用其為自訴人行使親權之身分,將原匯入自訴人華南銀 行新臺幣帳戶之臺灣人壽公司保險金新臺幣(下同)136萬5 ,436元、國泰人壽公司保險金210萬元、富邦人壽公司保險 金10萬4,536元、兆豐國際商業銀行(下稱兆豐銀行)匯入 之員工保險喪葬及退休金14萬9,985元、3萬1,629元,陸續 於110年6月16日、110年9月14日、110年10月15日陸續轉匯3 00萬元、102萬1,182元、56萬555元至謝妮婕之華南銀行帳 號000000000000號新臺幣帳戶(下稱被告謝妮婕華南銀行新 臺幣帳戶)内,並於110年9月29日從原匯入自訴人華南銀行 美金帳戶之中國人壽公司外幣終身保險身故或完全失能保險 金2萬4,970美金,轉匯2萬4,976.86美金至謝妮婕名下華南 銀行之外幣帳戶,因認被告涉犯刑法第335條第1項之侵占罪 嫌云云。 二、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又 不能證明被告犯罪者應諭知無罪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154 條第2項及第30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告訴人之告訴 或被害人就被害經過所為之陳述,其目的在於使被告受刑事 訴追處罰,與被告處於絕對相反之立場,其陳述或不免渲染 、誇大。是被害人就被害經過之陳述,除須無瑕疵可指,且 須就其他方面調查又與事實相符,亦即仍應調查其他補強證 據以擔保其指證、陳述確有相當之真實性,而為通常一般人 均不致有所懷疑者,始得採為論罪科刑之依據,非謂被害人 已踐行人證之調查程序,即得逕以其指證、陳述作為有罪判 決之唯一證據。倘其陳述尚有瑕疵,而在未究明前,遽採為 論罪科刑之根據,即難認為適法。再者,認定不利於被告之 事實,應依積極證據,倘積極證據不足為不利於被告事實之 認定時,即應為有利於被告之認定,自不必有何有利之證據 。又事實之認定應憑證據,如未能發現相當證據,或證據不 足以證明,即不能以推測或擬制之方法,以為裁判基礎。而 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包括直接證據與間接證據。無論 直接或間接證據,其為訴訟上之證明,須於通常一般之人均 不致有所懷疑,可得確信其為真實之程度者,始可據為有罪 之認定(最高法院30年上字第816號、40年台上字第86號及7 6年台上字第4986號等判例意旨足資參照)。 三、自訴意旨認被告涉有上開犯嫌,無非係以被告於警詢及偵訊 中之供述、自訴人於警詢及偵查中之指訴、證人謝妮婕於警 詢及偵查中之陳述、台灣人壽公司111年4月26日台壽字第11 10002839號函、國泰人壽公司111年4月29日國壽字第111004 1236號函、中國人壽公司111年4月26日中壽理字第11120003 03號函、勞保局111年4月29日保職命字第1110038620號函、 華南銀行111年7月21日營清字第1110024707號函等件,為其 主要論據。 四、訊據被告固坦承:婚姻期間的保險是其所購買,其支付保險 費已20年,後來因為離婚了,謝志賢在銀行的團保其完全不 知情,謝志賢往生後,其可以不管謝志賢的後事,但其還是 有情有義去處理了,兆豐銀行的同事不知道其與謝志賢已離 婚,喪葬事宜結束後,兆豐銀行行員還催促其去補繳謝志賢 的保費,只要是兆豐銀行要求其辦理什麼,其就去配合,在 這過程中,其一直希望自訴人能出來,但自訴人就是不願意 ,面對同事的催促及保險員的催促,其能不做嗎?其將來給 自訴人的都不只這些,根本沒有必要去侵占這些錢等語。辯 護人則為被告辯稱:被告長期遭受謝志賢家暴,且謝志賢家 族有傳統重男輕女觀念,被告以人工受孕方式產下雙胞胎即 自訴人與謝妮婕,然謝家卻要求被告親自哺乳扶養自訴人, 謝妮婕則由保母在外全天照顧。謝志賢之後在被告所購買、 位於羅斯福路之住處跳樓身亡,謝家成員因謝志賢自殺之不 詳與晦氣,而不願出面處理謝志賢後事,自訴人亦無意理會 被告,基此,被告僅能協助謝妮婕辦理謝志賢之喪葬事宜, 花費甚多,被告基於為2子女公平分配財產之想法,才將謝 志賢之保險理賠轉入謝妮婕帳戶,實無不法所有意圖存在, 且依照自訴人所提出之證據,未見任何得以證明被告主觀上 為謝妮婕不法所有意圖而侵占財產之動機等語。 五、經查:  ㈠刑法上之侵占罪,須持有人變易其原來之持有意思而為不法 所有之意思,始能成立,如僅將持有物延不交還或有其他原 因致一時未能交還,既缺乏主觀要件,即難遽以該罪相繩; 且侵占罪須被侵占他人之物,原為行為人所持有,而行為人 有易持有為所有之不法意思並將之據為己有始可構成,如自 始即為行為人自己所有之物,即不生易持有為所有之不法意 思,故不能成立侵占罪;又金錢或其他代替物,因契約約定 由當事人之一方移轉所有權於他方者,他方雖負有以種類、 品質、數量相同之物返還或對第三人給付之義務,但非代所 有權人保管原物,其事後延不返還,自係民事上違約問題, 與侵占罪之要件並不相符,最高法院68年台上字第3146號、 23年上字第1830號等判例意旨可資參照。  ㈡自訴人及謝妮婕為被告與謝志賢之雙胞胎子女,於00年00月0 0日出生,被告與謝志賢於105年1月15日協議離婚,當時仍 未成年之子女即自訴人與謝妮婕之親權由被告與謝志賢共同 行使及負擔,其後自訴人與謝志賢同住,謝妮婕則與母親在 外居住;嗣謝志賢於109年8月26日在被告所購買、位於羅斯 福路之住處跳樓自殺死亡等情,有被告、自訴人、謝妮婕及 謝志賢之戶籍謄本、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下稱北檢)相驗 屍體證明書、離婚協議書等件在卷可憑【見北檢111年度他 字第1996號卷(下稱他字卷)第5頁至第6頁、第91頁,本院 113年度自字第41號卷(下稱本院卷)第139頁至第149頁】 ,是此部分事實,首堪認定。  ㈢自訴人名下之華南銀行帳戶,係被告在自訴人仍未成年時為 其申請設立,該帳戶均由被告保管,謝志賢死亡後,臺灣人 壽公司給付保險金136萬5,436元、國泰人壽公司給付保險金 210萬元、富邦人壽公司給付保險金10萬4,536元、兆豐銀行 給付之員工保險喪葬及退休金14萬9,985元、3萬1,629元, 均匯入自訴人華南銀行新臺幣帳戶內,中國人壽公司另於11 0年9月29日將終身保險身故或完全失能保險金2萬4,970美金 匯至自訴人華南銀行外幣帳戶,被告則陸續於110年6月14日 、110年9月14日、110年10月15日,由自訴人華南銀行新臺 幣帳戶內轉帳300萬元、102萬1,182元、56萬555元至謝妮婕 華南銀行新臺幣帳戶內,並於110年9月29日由自訴人華南銀 行外幣帳戶轉帳美金2萬4976.86元至謝妮婕華南銀行外幣帳 戶等情,為被告甲○○所不爭執,且有自訴人華南銀行帳戶明 細存卷可參(見他字卷第43頁至第47頁),是此部分事實, 亦堪認定。  ㈣謝志賢死亡後,其喪葬費用之支出,均由被告與謝妮婕墊付 處理乙節,為自訴人所不爭執,並有龍巖股份有限公司(下 稱龍巖公司)客戶訂購單、喪葬服務證明單、臺北市殯葬管 理處其他收入憑單、電子發票、ATM轉帳明細表、骨灰塔位 權狀、晉塔優惠訂購單、法會訂購單、代拜供飯服務訂購單 、法事服務費用之網路轉帳交易紀錄、法會照片、普渡超薦 法事費用網路轉帳交易紀錄等件附卷可佐(見他字卷第201 頁至第249頁),是被告所辯謝志賢之後事均係由其與謝妮 婕操辦等語,確與事實相符,足堪採信。  ㈤謝志賢過世後,兆豐銀行人員仍要求被告幫謝志賢繳交團體 保險之費用,被告亦分別於109年10月7日、110年1月21日代 為繳納11,744元、4,895元等情,有被告提出之電子郵件、 匯款單、網路銀行轉帳交易紀錄翻拍照片等件在卷可參(見 他字卷第255頁至第261頁);謝志賢死亡後,亦係由被告申 報繳納遺產稅,有財政部臺北國稅局遺產稅繳清證明書1紙 在卷可稽(見他字卷第307頁)。基此,被告所辯謝志賢往 生後,均由其代為支付保險費,並處理謝志賢之遺產申報事 宜,謝志賢家族人員無意處理謝志賢所遺留事務乙節,實屬 非虛。  ㈥謝志賢於109年8月26日死亡時,自訴人及謝妮婕均為未成年 人(依修正前民法第12條規定,自訴人及謝妮婕於110年10 月19日始成年),被告為其2人之法定代理人,被告以通訊 軟體LINE請自訴人出面辦理遺產分割事宜,然自訴人屢次回 以「那為什麼一定要現在辦」、「我就是要這樣」、「我就 是想要20再辦」、「反正我就是要20歲之後再辦理」等語( 見他字卷第311頁);酌以自訴人於偵訊中供稱:父母離婚 後,其與被告就很疏遠,其在外縣市讀書,沒空處理遺產的 事等語(見他字卷第336頁至第337頁)。依此而觀,自訴人 顯係在刻意抵制被告辦理謝志賢之遺產事務甚明。  ㈦被告於前揭期日將自訴人華南銀行帳戶內之款項轉帳至謝妮 婕華南銀行帳戶時,仍為自訴人與謝妮婕之法定代理人,因 自訴人及謝志賢家族均不願出面辦理謝志賢之喪葬事宜,業 經敘明如前,則被告基於母親之立場,為使謝妮婕與自訴人 共同負擔謝志賢喪葬費用,而為上開轉帳行為,實屬母親為 自己子女之財產分配,客觀上難認被告有何侵占之舉,亦無 從認定被告主觀上有何不法所有意圖。  ㈧被告於本院審理中供稱:自訴人滿20歲之後,其就被自訴人 提告,根本沒有機會將自訴人之華南銀行帳戶交予自訴人自 己保管等語(見本院卷第257頁),且自訴人亦不願與被告 見面接洽,此觀被告與自訴人上開LINE對話紀錄即明,是被 告前揭所辯為真,堪可採信。據此,被告欲積極處理謝志賢 之遺產分配,然自訴人不但刻意拖延不配合,甚至反而指摘 被告係在處心積慮要取得謝志賢之遺產,實係顛倒是非。  ㈨被告轉帳予謝妮婕之金額,雖高於被告與謝妮婕所支出之喪 葬費用,惟謝志賢之遺產迄今仍未辦畢遺產分割(見北檢11 2年度調院偵字第1157號卷第33頁),故就此部分實係謝志 賢遺產應如何分配之問題,核屬民事財產紛爭,被告雖有自 行將自訴人款項轉至謝妮婕帳戶之情,惟揆諸前揭說明,難 認被告有何侵占犯行,當不得率以刑責相繩。  ㈩簡言之,自訴人不願配合辦理謝志賢之遺產事宜在先,已如 前述,被告代為處理後,自訴人卻反指被告侵占其財產,顯 非事理之平。 六、綜上所述,依自訴人所提出之事證,尚未達於通常一般之人 均不致有所懷疑之程度,而有合理懷疑之存在,致使本院無 從形成被告有罪之確信,此外,復無其他積極證據足認被告 有何犯行,依上開說明,自應為被告無罪之諭知,以昭審慎 。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1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刑事第二十三庭審判長法 官 馮昌偉                 法 官 李宇璿                 法 官 劉俊源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 應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 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狀(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劉麗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2025-02-11

TPDM-113-自-41-20250211-1

司執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執字第25673號 債 權 人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設臺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166、168、170            號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住同上                         送達代收人 劉韋伶             住○○市○○區○○路00巷00號8樓  上列債權人與債務人周書丞間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強制執行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者,應依債權人 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強制執行法第30條 之1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強制執行由應 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之法院管轄。應執行 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不明者,由債務人之住、 居所、公務所、事務所、營業所所在地之法院管轄,強制執 行法第7條第1項、第2項亦定有明文。 二、本件債權人聲請執行債務人於第三人三商美邦、安聯、台灣 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所投保保險契約及其所生一切債權, 其應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係在臺北市內湖區 區、信義區、南港區,非在本院轄區,依強制執行法第7條 第1項之規定,自應由臺灣士林地方法院管轄。茲債權人向 無管轄權之本院聲請強制執行,顯係違誤,爰依首開法條裁 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 黃偉哲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事務 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2025-02-11

TCDV-114-司執-25673-20250211-1

司執消債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更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執消債更字第175號 債 務 人 周秀金  住○○市○○區○○街000號     代 理 人 李律民律師 債 權 人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設臺北市○○區○○○路0段00號1樓及             地下1樓             法定代理人 林淑真  住同上 代 理 人 卓駿逸  住○○市○○區○○路0段000號7樓             送達代收人 曹雯琪、謝翰儀            住同上 債 權 人 華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設臺北市○○區○○路000號     法定代理人 黃俊智  住同上 代 理 人 郭勁良、胡家綺            住○○市○○區○○路0段000號7樓  債 權 人 元大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設臺北市○○區○○○路0段00號1至10             樓及68號1樓、2樓、2樓之1、7樓、9             樓                法定代理人 張財育  住同上 代 理 人 黃勝豐  住○○市○○區○○路0段000號10樓 債 權 人 裕富數位資融股份有限公司            設新北市○○區○○路0段0號2樓   法定代理人 闕源龍  住同上            送達代收人 張芷綺、郭秉豪            住○○市○○區○○○路0段00號15樓             之1               債 權 人 和潤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設臺北市○○區○○路000號10樓   法定代理人 劉源森  住同上            送達代收人 詹琇雯              住○○市○○區○○街00號4樓    債 權 人 和灣股份有限公司            設桃園市○○區○○○街00○0號1樓  法定代理人 許麗淑  住同上            送達代收人 李奇融              住同上 債 權 人 裕融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設臺北市○○區○○○路0段0號15樓  法定代理人 嚴陳莉蓮 住同上            送達代收人 章嵐、蔣祐誠            住同上 債 權 人 廿一世紀資融股份有限公司            設臺北市○○區○○路0段000號2樓之2 法定代理人 周以明  住同上            送達代收人 劉堯平              住同上 上列債務人聲請更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所提如附件一所示之更生方案應予認可。 未依更生條件全部履行完畢前,債務人生活限制如附件二所示。 理 由 一、按債務人有薪資、執行業務所得或其他固定收入,依其收入 及財產狀況,可認更生方案之條件已盡力清償者,法院應以 裁定認可更生方案。債務人無固定收入,更生方案有保證人 、提供擔保之人或其他共同負擔債務之人,法院認其條件公 允者,亦同。債務人之財產有清算價值者,加計其於更生方 案履行期間可處分所得總額,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 所必要生活費用後之餘額,逾十分之九已用於清償者,視為 債務人已盡力清償。債務人之財產無清算價值者,以其於更 生方案履行期間可處分所得總額,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 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後之餘額,逾五分之四已用於清償者, 視為債務人已盡力清償。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 例)第64條第1項、第64條之1定有明文。故債務人有固定收 入且所提更生方案之條件已符合盡力清償者,法院即應裁定 認可更生方案。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111年法律座談會 民事類提案第34號研討結果可參。 二、另法院為認可之裁定時,因更生方案履行之必要,對於債務 人在未依更生條件全部履行完畢前之生活程度,得為相當之 限制,此觀消債條例第62條第2項自明。 三、本件債務人向本院聲請更生,前經本院以112年度消債更字 第497號裁定(下稱系爭民事裁定)開始更生程序,並由債 務人提出更生方案在案。雖該更生方案未經債權人可決,但 觀債務人提出之更生方案條件,已可認為屬於盡力清償,故 依消債條例第64條第1項之規定,應以裁定認可該更生方案 。  ㈠債務人現有對於台灣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富邦人壽保險 股份有限公司之保險契約,預估之解約金分別為新臺幣(下 同)1,370元、8,041元。然查前開保險契約均屬於健康保險 之性質,與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大字第897號裁定所揭示得 予強制執行之「人壽保險」性質不同,得否作為強制執行之 標的而得納為具有清算價值之財產,於強制執行實務上尚有 爭論;縱寬認為此屬於得作為強制執行之標的,然本件查得 之價額甚微而未達1萬元,即便經清算程序,亦將以此不具 備處分實益或依消債條例第99條以裁定擴張之方式,而將之 排除在清算財團之外,據前所論,自難以將此保險解約金視 作清算價值之財產。除此外已查無債務人其他有換價實益之 財產,是本件債務人並不具備清算價值之財產,盡力清償之 標準自應依消債條例第64條之1第2款之規定判斷。  ㈡又債務人關於在更生方案履行期間中所記載之收入與支出狀 況,雖未有明白闡析說明,但以其提出每期還款之金額併予 考量前開排除保險契約之情事,應能認為收入支出狀況縱有 異動,亦與系爭民事裁定所審認之數額相距不大;復以考量 債務人於聲請更生前二年間之收入情狀,約略在4萬元左右 ,實難以期待在更生方案履行期間內能有過鉅之異動,再查 最低生活必要費用逐年提升(114年公告之我國各地區最低 生活費用標準均已提高)等客觀情事,本件逕依系爭民事裁 定審認之數額認定收入支出狀況,除可避免公文往來中產生 債務人額外之郵務負擔,亦能認為前開數額合理可採。據前 所述,債務人提出作為每月清償之數額為3,290元,已然超 出餘額之5分之4【計算式:4萬0,320元-3萬6,371元=3,949 元,3,949元×0.8=3,159.2元】,當可認為是符合盡力清償 之標準。  ㈢綜上所論,債務人所列更生方案履行期間內,每期應還款之 數額已可認為屬盡最大誠意戮力清理債務之情形,且方案之 內容具備可行性。況更生方案履行期間長達六年,債務人為 達到更生之經濟重建目的,勢必緊縮開支,形同債務人係以 更生方案履行期間之經濟不自由,換取債務之減免,自可認 為其已盡最大努力與誠信而為清償,尚難謂有不公允之情形 。又查債務人更生方案之總還款數額已高出其在聲請更生前 二年間之可處分所得(即9萬4,776元),未有消債條例第64 條第2項所載不應認可之情事,本件自應以裁定認可此更生 方案。 四、消債條例之制定,乃為使負債務之消費者得依本條例所定程 序清理其債務,以調整其與債權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之權利 義務關係,保障債權人之公平受償,謀求消費者經濟生活之 更生,進而健全社會經濟之發展,此觀諸消債條例第1條規 定即明。是該條例之立法目的,係在使陷於經濟上困難之消 費者,得依該條例清理債務,以妥適調整其與債權人間之權 利義務,並重建其經濟生活,是更生方案之條件是否公允, 當係以債務人是否以其現有之資力,扣除必要生活支出後, 已盡其最大能力清償為斷。從而,本件債務人循更生程序重 建經濟生活,所提出之更生方案既經如前述之審酌後,核屬 於公允、適當、並可行,法院自應以裁定認可其更生方案; 另為促進更生方案之履行,應對於債務人之生活程度為如附 件二所載之限制,爰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民事執行處司法事務官 楊勝傑 附件一:更生方案 壹、113年度司執消債更字第175號更生方案內容 1.第1至72期每期清償金額: 3,290 2.每1個月為一期,每期在每月10日給付。 3.自收到認可裁定確定證明書之翌月起,分6年,共72期清償。 4.債務總金額: 1,951,602 5.清償總金額: 236,880 6.清償比例: 12.14% 貳、更生清償分配表(金額單位為新台幣元) 編號 債權人(簡稱) 第1至72期每期可分配之金額 1 元 大 商 銀 121 2 台 新 商 銀 446 3 和 灣 公 司 122 4 華 南 商 銀 170 5 裕 融 公 司 586 6 廿 一 資 融 182 7 和 潤 公 司 572 8 裕 富 資 融 1,091 参、備註 1.就本件債權人屬金融機構之部分,應由最大債權金融機構統一辦理收款及撥付款項之作業。非屬金融機構債權人之部分,債務人應自行向該債權人查詢還款帳號依期履行並自行負擔匯款費用,如不知該債權人之聯繫方式,得向本處聲請閱卷。 2.各債權人每期可受分配金額=每期還款總金額×各債權人債權比例,依四捨五入方式進位受償。 3.更生方案如一期未履行或僅為一部履行者,視為全部到期。 附件二:更生債務人之生活限制 准許更生之債務人,未依更生條件完全履行完畢前,應受下列之生活限制: 一、不得為奢靡浪費之消費活動(如購買單價1萬元以上之非生活必需品)。 二、不得為賭博或為其他投機行為。 三、不得為不動產之買賣。 四、不得搭乘計程車、高鐵及航空器、郵輪、或四星級以上飯店之住宿,但因公務所需且由公費支付者不在此限。 五、不得從事國外遊學或出國旅遊等消費行為。 六、不得投資金融商品(例如股票、基金、投資型保單等)。 七、不得從事逾越通常生活程度之贈與。 八、每月應製作收入支出帳目。 九、其他經本院限制之行為。

2025-02-11

TYDV-113-司執消債更-175-20250211-1

司執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執字第10205號 債 權 人 凱基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設臺北市○○區○○○路000號9樓、10             樓、11樓及18樓 法定代理人 楊文鈞  住同上            送達代收人 張恩綺            住○○市○○區○○○路00號2樓之2 債 務 人 陳玉翎即施玉翎            住○○市○○區○○路000○0號5樓            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強制執行法第7條第1項規定,強制執行由應執行之標的 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之法院管轄,而所謂「應執行之 標的物所在地」,係指為執行對象之債務人所有動產或不動 產或其他財產權利之所在地而言。次按,強制執行之全部或 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者,應依債權人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 移送於其管轄法院,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準用民事訴訟法 第28條第1項定有明文。 二、本件應執行之標的物為債務人對第三人臺灣人壽保險股份有   限公司、國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之保險契約解除或終止   後之保單價值準備金返還請求權、基於保險契約所得領取之   保險給付債權,惟第三人公司設址於臺北市南港區、大安   區,非屬本院轄區,債權人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聲請強制執   行,自屬未合,爰依首開法條裁定如主文。 三、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十日內以書狀向本院提出異議,   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一千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

2025-02-10

KSDV-114-司執-10205-20250210-1

司執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執字第15604號 債 權 人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設台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166、168、17             0號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住台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166、168、17             0號                          送達代收人 潘鈺嬙              住○○市○○區○○路00巷00號8樓  債 務 人 朱承平  住○○市○○區○○街00○0號六樓             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強制執行由應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之 法院管轄。強制執行法第7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聲請強制 執行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債權人聲請或 依職權得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此觀強制執行法第30條 之1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規定自明。 二、查,債權人主張債務人積欠債務尚未清償,聲請就債務人於 第三人台灣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 公司基於保險契約所生之請求權債權為強制執行,而該第三 人係設於臺北市南港區、臺北市信義區,依上開規定,應分 別屬臺灣士林地方法院、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管轄,爰依首開 法條裁定如主文。 三、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8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陳邦琦

2025-02-08

KSDV-114-司執-15604-20250208-1

司執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執字第9140號 債 權 人 力興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設台北市○○區○○○路0段00號11樓 法定代理人 郭文進  住同上            送達代收人 林翔瑜              住○○市○○區○○路000號4樓    債 務 人 吳沂蓁即吳素梅            住屏東縣○○鄉○○路0○0號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強制執行由應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之法院 管轄。強制執行法第7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依同法第30條之 1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規定,強制執行之全部或一部 ,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應依債權人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 送於其管轄法院。 二、債權人聲請本院執行債務人對第三人三商美邦人壽保險股份 有限公司(設臺北市內湖區)、台灣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設臺北市南港區)之保險相關債權。依上開規定,本件應屬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管轄。債權人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聲請強制 執行,顯屬有誤,爰裁定如主文。 三、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8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 黃 堤

2025-02-08

PTDV-114-司執-9140-20250208-1

司促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支付命令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支付命令 114年度司促字第390號 債 權 人 台灣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許舒博 債 務 人 林俊哲 一、債務人應向債權人給付新臺幣6,181元,及自支付命令送達 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並賠 償程序費用新臺幣500元。 二、債權人請求之原因事實如債權人聲請狀所載。 三、債務人對於本命令,得於受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 院提出異議。 四、債務人未於不變期間內提出異議時,債權人得依法院核發之 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8 日 司法事務官 郭伊恩

2025-02-08

PTDV-114-司促-390-20250208-1

司執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執字第8415號 債 權 人 凱基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設台北市○○區○○○路000號9至11樓             、18樓              法定代理人 楊文鈞  住同上            送達代收人 陳勇全              住○○市○○區○○路000號3樓    債 務 人 林士傑  住屏東縣○○鄉○○村○○○路00號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強制執行由應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之法院 管轄。強制執行法第7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依同法第30條之 1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規定,強制執行之全部或一部 ,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應依債權人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 送於其管轄法院。 二、債權人聲請本院執行債務人對第三人台灣人壽保險股份有限 公司(設臺北市南港區)、三商美邦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設臺北市內湖區)之保險相關債權。依上開規定,本件應屬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管轄。債權人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聲請強制 執行,顯屬有誤,爰裁定如主文。 三、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8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 黃 堤

2025-02-08

PTDV-114-司執-8415-20250208-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詐欺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2年度自字第18號 自 訴 人 王玉文 自訴代理人 廖智偉律師 藍健軒律師 陳亭孜律師 被 告 王玉貞 王玉霞 王玉卿 王鈺嫣 共 同 選任辯護人 邱清銜律師 游淑琄律師 被 告 涂菱家 上列被告等因詐欺案件,經自訴人提起自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涂菱家無罪。 王玉貞、王玉霞、王玉卿、王鈺嫣被訴部分自訴不受理。   理 由 壹、自訴意旨略以:自訴人王玉文與被告王玉貞、王玉霞、王玉 卿、王鈺嫣(下以姓名稱之)為兄弟姊妹關係,詎㈠王玉貞 、王玉霞、王玉卿於民國96年7月16日趁被害人即父親王華 成(下以姓名稱之)因病入住壢新醫院,處於意識不清、辨 識能力不足之狀態下,未經王華成同意,騙取王華成之存款 ,分別將王華成名下第一銀行存款新臺幣(下同)190萬元 匯至王玉卿名下帳戶、將180萬元匯至王玉貞名下帳戶,使 王華成受有共計370萬元之損失;㈡王鈺嫣明知王華成已處於 心智缺陷、辨識能力不足,仍於97年10月17日偕同被告涂菱 家(下以姓名稱之)前往桃園醫院以詐術使王華成同意解除 台灣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本案保險契約),並取走 王華成解約金95萬76元,使王華成受有損害。因認王玉貞、 王玉霞、王玉卿均涉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之三人以 上加重詐欺、第341條之準詐欺罪嫌;因認王鈺嫣、涂菱家 均涉犯刑法第341條之準詐欺罪嫌。 貳、無罪部分(即涂菱家被訴準詐欺罪): 一、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不 能證明被告犯罪者應諭知無罪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154條 第2項、第30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又認定不利於被告之 事實,須依積極證據,茍積極之證據不足為不利於被告事實 之認定,即應為有利於被告之認定,更不必有何有利之證據 ,而此用以證明犯罪事實之證據,猶須於通常一般人均不至 於有所懷疑,堪予確信其已臻真實者,始得據以為有罪之認 定,倘其證明尚未達到此一程度,而有合理性之懷疑存在, 致使無從為有罪之確信時,即應為無罪之判決。檢察官就被 告犯罪事實應負舉證責任,並指出證明之方法,因此檢察官 對於起訴之犯罪事實,應負提出證據及說服之實質舉證責任 ,倘所提出之證據不足為被告有罪之積極證明,或其指出證 明之方法,無從說服法院以形成被告有罪之心證,基於無罪 推定之原則,自應為被告無罪判決之諭知,再前述檢察官舉 證責任之內涵,於自訴程序之自訴人亦同有適用。 二、自訴人認涂菱家涉犯上開罪嫌,無非以王華成入住長圓養護 中心入住證明書、入住醫院照片、本案保險契約書、保險契 約變更申請書、王玉貞之聲明書、自訴人與其母王張寶珠電 話錄音譯文、王華成本票及同意書、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 下稱桃園地檢)檢察官100年度偵字第19853不起訴處分書、 100年度偵續字第343號不起訴處分書、王華成親自簽名文件 、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醫療費用收據、自訴人手機通話紀 錄、LINE對話紀錄、自訴人100年8月12日聲請調閱勘驗光碟 片或是光碟事證可信度不足請求重新偵查狀等件為其論據。 三、訊據涂菱家固坦承有於上開時間、地點,與王鈺嫣一同前往 醫院辦理王華成本案保險契約提前解約之事實,惟堅詞否認 有何準詐欺罪之犯行,辯稱:我是受託於處理這個行政事項 ,錢也不是匯入我戶頭等語。經查:  ㈠涂菱家前開坦承之事實,有本案保險契約書(本院卷第41-55 頁)在卷可稽,且為涂菱家所肯認,是此部分事實,堪以認 定。  ㈡經查,自訴人前於100年間曾就自訴意旨㈡所載事實對王鈺嫣 提出告訴,經桃園地檢署檢察官以100年度偵字第19853案件 偵辦,並勘驗王華成辦理解約當日之現場錄影光碟,勘驗結 果顯示:王華成當日意識清楚,且可與王鈺嫣做簡單對話, 王華成並親自簽名收受解約金支票等情(本院卷第66頁)。 嗣該案經檢察官為不起訴處分後,自訴人再議,經臺灣高等 檢察署檢察長發回續行偵查,由桃園地檢署檢察官再以100 年度偵續字第343案件續行偵辦,並再次勘驗當日現場錄影 光碟,勘驗結果顯示:王華成與涂菱家、王鈺嫣間仍有對話 及互動,且親自簽名於解約單上等情(本院卷第69頁),復 經檢察官再為不起訴處分在案,有前揭2份不起訴書等件在 卷足佐(本院卷第65-69頁),足認王華成於簽立解約當下 ,意識清楚,並無自訴人所稱之心智缺陷而致辨識能力不足 之情形。  ㈢又觀諸自訴人提出之王華成入住長圓養護中心之入住證明記 載「住民王華成因在家跌倒骨折,生活起居無法自理,在家 屬陪同下於民國九十七年十月七日入住於本中心,特此證明 」等內容(本院卷第39頁),足見王華成於97年10月7日入 住養護中心係因跌倒骨折,是尚無以此入住證明佐證王華成 有心智缺陷而辨識能力不足之情形;又自訴人固再提出王華 成入住醫院之照片,主張王華成面部呈骷髏、雙手無力、水 腫嚴重,然從前開照片僅能得知王華成之面容、身體外觀狀 態,尚無從得知王華成有辨識能力不足之情形;另自訴人又 主張從王華成親自簽署之文件字跡以觀,可見王華成辨識能 力不足云云,然書寫字跡會因個人習慣、年紀、體力而有不 同,自無從以書寫字跡端正或潦草,率爾認定王華成有辨識 能力不足之情形。  ㈣至其餘自訴人所提出之保險契約變更申請書、王玉貞之聲明 書、自訴人與其母王張寶珠電話錄音譯文、王華成本票及同 意書、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醫療費用收據、自訴人手機通 話紀錄、LINE對話紀錄、自訴人100年8月12日聲請調閱勘驗 光碟片或是光碟事證可信度不足請求重新偵查狀等,均無記 載或可得推斷王華成有精神障礙或心智缺陷之情形,自無從 作為自訴人主張王華成有心智缺陷而辨識能力不足之佐證。 四、綜上所述,本件依自訴人所舉及卷內所有直接、間接之證據 ,顯均尚未達到使通常一般人均不致有所懷疑,而得確信其 為真實之程度,仍有合理之懷疑存在,自不得遽認涂菱家確 有自訴意旨所指之準詐欺犯行。此外,本院復查無其他積極 證據足以證明涂菱家確有自訴人所指前揭犯行,本件不能證 明涂菱家犯罪,依法自應為無罪之諭知。 參、不受理部分(即王玉貞、王玉霞、王玉卿、王鈺嫣被訴部分 ): 一、按不得提起自訴而提起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刑事訴訟 法第334條定有明文。次按告訴乃論之罪,其告訴應自得為 告訴之人知悉犯人之時起,於6個月內為之;告訴乃論之罪 ,已不得為告訴者,不得再行自訴,刑事訴訟法第237條第1 項及第322條亦有明定。再按刑法第323條及第324條之規定 ,於第339條至前條之罪準用之;前項親屬或其他五親等內 血親或三親等內姻親之間,犯詐欺之罪者,須告訴乃論,為 刑法第343條、324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  ㈠王玉貞、王玉霞、王玉卿、王鈺嫣與自訴人為兄弟姊妹關係 ,而為二親等旁系血親,有渠等戶籍謄本在卷可證(本院卷 第81-87頁),是自訴人自訴王玉貞、王玉霞、王玉卿涉犯 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之三人以上加重詐欺、第341條 之準詐欺罪;自訴人自訴王鈺嫣涉犯刑法第341條之準詐欺 罪,依刑法第343條準用同法第324條第2項之規定,均為告 訴乃論罪,先予敘明。  ㈡自訴人固主張伊係於其母王張寶珠過世後,經電腦工程師破 譯錄音檔始發現自訴意旨㈠㈡云云,然查:  ⒈就自訴意旨㈠部分,自訴人於自訴狀中自陳其係於96年10月12 日經王華成告知此事,其後更於97年2月14日、同年月19日 向財政部北區國稅局中壢稽徵所(下稱中壢稽徵所)檢舉王 玉貞、王玉卿逃稅370萬元乙事,有刑事自訴㈡狀在卷可稽( 本院卷第254-255頁),復有檢舉書、中壢稽徵所函、錄音 譯文等件足佐(本院卷第15-17、23-28頁)。足認自訴人至 遲於97年2月14日向中壢稽徵所提出檢舉之時,即已明確知 悉自訴意旨㈠之事實。倘自訴人認王玉貞、王玉霞、王玉卿 就自訴意旨㈠部分確涉犯三人以上加重詐欺、準詐欺罪,自 應於6個月內即至遲應於97年8月13日前應對王玉貞、王玉霞 、王玉卿提出告訴,逾此期間即不得提起告訴,然自訴人係 遲至112年9月14日始向本院提出自訴,有刑事自訴狀上所蓋 本院收狀戳章所載日期在卷足憑(本院卷第5頁),顯已逾 前揭合法告訴期間,自不得再行提起自訴,是自訴人此部分 自訴顯不合法。  ⒉就自訴意旨㈡部分,自訴人前於100年間即已知悉王鈺嫣偕同 涂菱家前往醫院辦理王華成提前解除本案保險契約乙事,並 於100年間向桃園地檢署檢察官提告王鈺嫣涉犯行使偽造文 書罪,嗣經檢察官於100年7月25日以100年度偵字第19853號 為不起訴處分書後,自訴人再議,經發回桃園地檢署續行偵 查後,復經檢察官於101年4月22日以100年度偵續字第343號 再為不起訴處分在案,業如前述。而本院前向桃園地檢署調 閱前開不起訴處分偵查卷宗,經桃園地檢署函覆:因屆保存 年限,已依法辦理銷毀,歉難提供等內容(本院卷第209頁 ),是依目前卷證資料雖無法明確得知自訴人知悉並提出告 訴之日期,然可認自訴人至遲在檢察官於100年7月25日作出 100年度偵字第19853號不起訴處分之時,即已明確知悉自訴 意旨㈡之事實,是自訴人遲至112年9月14日始具狀向本院提 出自訴,有刑事自訴狀上所蓋本院收狀戳章所載日期在卷足 憑(本院卷第5頁),顯然已逾6月之告訴期間,自不得再行 提起自訴,是自訴人此部分自訴亦不合法。  ㈢綜上所述,自訴人對王玉貞、王玉霞、王玉卿、王鈺嫣提起 本件自訴,顯均逾合法告訴之期間,不得為告訴,亦不得再 行自訴,爰依前開規定,均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34條、301條第1項前段、第322條 、第343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刑事第十三庭  法 官 蔡逸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吳秋慧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2025-02-07

TYDM-112-自-18-20250207-2

勞簡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給付工資等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勞簡字第26號 原 告 荊建文 訴訟代理人 邱揚勝律師 輔 佐 人 鄧學良 被 告 台灣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許舒博 訴訟代理人 黃馨慧律師 廖福正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工資等事件,本院民國114年1月2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按當事人法定代理人之代理權消滅者,訴訟程序在有法定代 理人承受其訴訟以前當然停止;又承受訴訟人於得為承受時 ,應即為承受之聲明。民事訴訟法第170條、第175條第1項 分別定有明文。查被告台灣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理 人原為鄭泰克,嗣於訴訟繫屬中變更為許舒博,經原告於民 國113年10月17日具狀聲明承受訴訟,有民事聲明承受訴訟 狀及公開資訊觀測站即時重大訊息等存卷可稽(本院卷第20 3至209頁),核與前揭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起訴主張:原告自101年3月27日起受僱於被告公司,任   職期間曾經被派任大陸地區,107年11月1日返回台灣,回台 後擔任被告經紀代理部高雄分公司襄理,負責業務推廣、行 銷支援及合約管理維護,每月需拜訪40家以上經紀代理商, 故被告於原告返台時將原告每月薪資調升至新台幣(下同)88 ,000元,其中包含本薪73,500元、福儲信託補助1,000元、 交通津貼12,000元,及話務津貼1,500元。不料被告於109年 4月起未經原告同意,擅自調降原告薪資,然原告原有工作 內容均未變動,被告將原告之交通津貼12,000元及話務津貼 1,500元,合計13,500元,調降及變更科目為外勤津貼5000 元,顯然變相短少給付薪資8,500元(計算式:13,500元-5,0 00元=8,500元)。原告擔任經紀代理部(即業務部門)襄理, 被告給予原告之交通津貼及話務津貼,係因擔任經紀代理部 襄理須維持與經濟代理商間良好合作關係,每月須拜訪40家 以上經濟代理商,被告因而給予加給,足證該加給與勞務之 提供間具有密切關連性,並非因應臨時性業務需求而偶爾發 放,屬特定工作條件下之固定常態工作中勞工取得之給與, 此種雇主因特殊工作條件之加給,在制度上具有「勞務對價 性」及「經常性給與」之要件,應屬工資之一部分,自非恩 惠性給予,故被告自109年4月擅自變更薪資名目,並調降原 告薪資,致原告每月薪資及年終獎金金額短少,造成權益受 損,原告自得依勞動契約原薪資約定,請求被告給付因違法 調薪後,即自109年4月至112年11月之薪資短少差額共計374 ,000元(計算式:〔88,000元-79,500元〕x44個月=374,000元) ;又被告於每年春節均有發給依薪資計算2個月之年終獎金 ,惟因被告違法調整原告之薪資,原告亦得依勞動契約原薪 資約定,請求被告給付因違法調薪之109年、110年、111年 之年終獎金差額共計51,000元(計算式:8,500元x3年共計6 個月=51,000元)。為此,爰依兩造間之勞動契約提起本訴等 語。並聲明:㈠被告應給付原告425,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 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㈡願供擔保 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則以:原告於107年11月1日返台後,除領有本薪外(自1   08年1月1日起本薪為73,500元),並依被告公司制度領有交 通津貼12,000元、話務津貼(即電話津貼)1,500元,至於原 告所述之福儲信託津貼,則係自109年8月起實施之福利措施 ,原告於107年11月1日回台時尚無此項福利措施,故原告稱 107年11月1日起即領有福儲信託補助1,000元,顯有誤會。 原告自107年11月1日起擔任IC人員之工作內容,包括於轄區 內推廣教育訓練、行銷技巧、支援通路活動、訓練、考照課 程,以及市場資訊蒐集(包含拜訪客戶)等,由於IC人員經常 需於其所負責之轄區內往來移動,且經常需以私人行動電話 聯絡公務,被告為補貼IC人員該等業務上之費用支出,並免 除IC人員需逐一提供單據報銷之繁瑣程序,乃善意提供定額 之交通費用、電話費用補貼,即上述之交通津貼、話務津貼 ,作為IC人員支出公務費用之補償,並規定IC人員領有交通 津貼者,就責任區內之移動不得再重複請領出差費用。關於 被告補助交通津貼、話務津貼之制度沿革為:㈠105年之前, 中國信託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信人壽)之經紀代理 部門,考量到員工人數眾多,倘要求員工每月提出實際支出 公務費用之單據,再逐一核實計付交通費、電話費等,作業 流程將極為繁複且將造成巨大之行政負擔,故訂有「(資深) AO、IC主管與(資深)IC業務制度」,採每月定額補助交通費 用、電話費用之方式支給。㈡自105年1月1日起,被告與中信 人壽合併(被告為現存公司),因被告於合併前並無經紀代理 部門,關於經紀代理部門之制度,被告乃持續沿用原中信人 壽之制度迄至107年4月1日,並將中信人壽之「(資深)AO、I C主管與(資深)IC業務制度」修訂為「經紀代理業務津貼及 獎金辦法。」。㈢後於108年8月23日,被告再將「經紀代理 業務津貼及獎金辦法」修訂為「經紀代理業務津貼辦法」。 ㈣另被告考量網路、交通日益發達等時空環境之變化,乃自1 09年4月起廢止經紀代理業務津貼辦法等舊有規定,另行訂 定「IC/機場櫃台人員津貼辦法」,將補助IC人員之交通津 貼、話務津貼統一調整為外勤津貼5,000元,惟如有責任區 以外之出差,則仍得依員工出差辦法檢具單據向被告報銷交 通費等出差費用。準此,交通津貼、話務津貼僅屬費用補貼 之性質,並非提供勞務之對價,自非勞動基準法(下稱勞基 法)上之工資,是原告依勞動契約請求自109年4月至112年11 月之薪資短少差額共計374,000元,並無理由。又姑不論交 通津貼、話務津貼是否屬於工資性質,春節獎金之計算僅為 本薪及福儲信託補助,本即不包含交通津貼與話務津貼在內 ,是原告請求春節獎金差額,亦屬無據等語資為抗辯。並答 辯聲明:㈠原告之訴駁回。㈡如受不利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 宣告免為假執行。 三、兩造不爭執事項: (一)原告自101 年3 月27日起受僱於被告公司,任職期間之102   年11月1日雙方曾簽立被證1之台灣人壽派任中國大陸工作人 員定期契約書,原告並調派至大陸工作,至107年11月1日返 台工作,原告並曾於107年10月23日簽署被證8之聘任條件通 知函。 (二)原告返台後,至109 年3 月止,每月除領取本薪外,尚領有   交通津貼12,000元及話務津貼1,500元,另自108年8月起每 月領有福儲信託補助1,000元。自109年4月起迄今,原告未 再領有交通津貼12,000元及話務津貼1,500元,而改以每月 領取外勤津貼5,000元。原告自108年2月起迄113年2月止之 薪資明細如被證7所示。 (三)被告所發放之春節獎金為每年固定發放2 個月,計算式為(   本薪+福儲信託補助)x2個月;另年終獎金之發放金額則每年 並非固定。 (四)被告公司於105 年之前,就交通津貼及話務津貼之發放,訂   有被證2之「(資深)AO、IC主管與(資深)IC業務制度」,復 於107年4月1日修訂為被證3之「經紀代理業務津貼及獎金辦 法」,後於108年8月23日修訂為被證4之「經紀代理業務津 貼辦法」,再於109年4月起廢止上開辦法,而新訂被證5之 「IC/機場櫃台人員津貼辦法」。 四、得心證之理由:   原告主張交通津貼、話務津貼均為工資,據而請求短少之薪 資差額及春節獎金等情,然為被告所否認,並以前揭情詞置 辯。是本件所應審究者,厥為:㈠原告依勞動契約請求自109 年4月起迄112年11月間之每月減少交通津貼及話務津貼之差 額,有無理由?如有,金額為何?㈡原告主張被告短發109、 110年、111年之春節獎金而應為給付,有無理由?如有,金 額為何?茲分述如下: (一)原告依勞動契約請求自109年4月起迄112年11月間之每月減 少交通津貼及話務津貼之差額,有無理由?如有,金額為何 ? 1、按工資由勞雇雙方議定之,但不得低於基本工資,勞基法第 21條第1項定有明文。而觀原告經被告錄取時之錄取通知聯 、於102年11月1日派往中國大陸工作之定期契約書、於107 年10月23日因將返台工作而簽訂之聘任條件通知函及107年1 1月1日簽訂之內勤同仁僱傭契約等文件(參本院113年度勞簡 專調字第5號卷,下稱專調卷,第279頁至第284頁、本院卷 第99頁),均僅見有關於「本薪」、「伙食津貼」或「派外 生活津貼」(為原告派往中國大陸工作期間) 之金額約定, 而未曾將交通津貼及話務津貼納入薪資約定項目內,是原告 主張交通津貼、話務津貼均屬兩造議定之工資範疇,已難認 無疑。 2、次按,「工資:指勞工因工作而獲得之報酬;包括工資、薪 金及按計時、計日、計月、計件以現金或實物等方式給付之 獎金、津貼及其他任何名義經常性給與均屬之」,勞基法第 2條第3款定有明文,是工資應屬「勞務之對價」及「經常性 之給與」,至於其給付名稱為何,現金或實物,則非所問。 又所謂「經常性給與」,係在一般情形下,勞工經常可以領 得之給付即屬之,舉凡某種給與屬工作上之報酬,在制度上 具經常性者,自得列入平均工資以計算退休金。另所謂對價 性,則著重於勞方所付出之勞力與資方之給付是否有對價平 衡關係,而恩惠性給與是指雇主為改善勞工生活所為之補助 性、偶然性、任意性或勉勵性等臨時起意而與工作無必然關 聯之給與。復按,「本法第2條第3款所稱之其他任何名義之 經常性給與係指左列各款以外之給與。...九、差旅費、差 旅津貼及交際費。」,勞基法施行細則第10條第9款亦載有 明文,是差旅費、差旅津貼及交際費非屬工資性質。 3、經查,有關交通津貼及話務津貼,依被告於105年所實施之 「(資深)AO、IC主管與(資深)IC業務制度 」規定:「交通 津貼:於各(資深)IC、IC責任區內以定額給付,不得再請領 出差費。交通津貼之金額與給付方式,公司得依實際狀況專 案簽核調整。..(b)中、南及東區(資深)IC、IC交通津貼每 月NTD12,000。電話津貼:(資深)IC、IC電話津貼每月NTD1, 500。...五、當市場有所變動時,本公司有權做相關的調整 ,並報請總經理核定。」(參專調卷第287頁、第290頁);於 107年4月1日雖經被告修訂為「經紀代理業務津貼及獎金辦 法」、108年8月23日修訂為「經紀代理業務津貼辦法」,惟 均仍沿用上開規定(參專調卷第291頁至第297頁、第299頁至 第302頁),而依上開規定內容,可見交通津貼實質上係IC人 員於責任區內定額給付之出差費,爰規定不得再請領責任區 內之出差費,以避免重複領取;另話務津貼部分,因IC人員 有通話聯繫需求,且衡情有支付頻繁、費用瑣碎之特性,IC 人員亦難以實報實銷以核算電話費用,且復查無得另以實報 實銷之補償規定,爰亦以定額補貼之方式,故以上均明定得 由被告依市場變動情形作相關之調整,是被告抗辯交通津貼 及話務津貼僅係為簡化IC人員須逐一提供單據報銷之繁瑣程 序所提供之定額補貼,應屬可信。從而,交通津貼及話務津 貼,被告雖採行定額給付方式,然究其本質,仍屬差旅及交 際之補貼,且IC人員因工作而需移動地點、電話聯繫公務, 本屬業務工作之一部分,並無不合理或額外支出勞力,而既 已發給工作報酬,尚無另外給予交通津貼或話務津貼以作為 此部分提供勞務之對價,是上開津貼應非屬勞務所得報酬之 工資,而僅為差旅及電話費用之補貼,則揆諸前揭勞基法施 行細則第10條第9款規定自非屬工資性質,且關於此類費用 之補貼係採定額或實報實銷之方式給予,本即得由被告基於 其營運考量而審酌所需行政繁複程度、作業時間及成本等因 素以為決定,當不因被告係採行定額之給付方式,逕認已變 更補貼之性質為工資。 4、準此,交通津貼及話務津貼均為相關費用之補貼,雖係以定 額方式給付,惟仍未具勞務之對價性,復未經兩造約定納入 勞動契約之工資範疇,自非屬工資性質。又被告嗣雖於109 年4月制定「IC/機場櫃台人員津貼辦法」而將交通津貼、話 務津貼統一調整為外勤津貼5,000元(參專調卷第305頁),然 此亦僅屬費用補貼之金額調整,而非工資之調降,是原告依 勞動契約請求被告給付自109年4月起迄112年11月間之每月 減少交通津貼及話務津貼之差額374,000元,洵屬無據。 5、又原告主張被告調動勞工工作,應遵守勞基法第10條之1之 規定,對勞工之工資及其他勞動條件不得有不利之變更云云 (參本院卷第185頁),然被告於109年4月間並未調動原告職 務,僅係更改有關交通津貼及話務津貼之給付,核與勞基法 第10條之1所規定之調動原則無涉,是原告此部分主張並非 有據。另原告主張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10年度勞訴字第251號 民事判決認定交通津貼及話務津貼均屬工資一節(參本院卷 第113頁至第125頁),惟因該案件之當事人並非本件原告, 於本件不生爭點效或既判力,本件之判斷自不受其拘束,附 此敘明。 (二)原告主張被告短發109、110年、111年之春節獎金而應為給 付,有無理由?如有,金額為何?   原告雖主張被告因減發交通津貼及話務津貼,導致其109年 至111年間之春節獎金金額短少云云。然查,被告所發放之 春節獎金為每年固定發放2 個月,計算式為(本薪+福儲信託 補助)x2個月一節,業據兩造不爭執如前(即上開不爭執事項 ㈢,參本院卷第223頁),是春節獎金之計算本即未將交通津 貼及話務津貼納入,故原告執此主張其春節獎金金額短少, 請求被告給付上開期間之獎金差額51,000元云云,並非有據 。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勞動契約請求被告給付短少之薪資及春節 獎金差額共425,000元暨法定遲延利息,為無理由,應予駁 回。又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即失所附麗,應 併予駁回之。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及防禦方法,經核與本判   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述,附此敘明。 七、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78條, 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呂佩珊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書記官 解景惠

2025-02-07

KSDV-113-勞簡-26-2025020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