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賴武志

共找到 106 筆結果(第 101-106 筆)

重上
臺灣高等法院

給付管理費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重上字第195號 上 訴 人 時代廣場大樓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李靖緯 訴訟代理人 高宏銘律師 複 代理 人 吳承諺律師 上 訴 人 周方慰 上列當事人間給付管理費事件,因事實尚有欠明瞭之處,應命再 開言詞辯論,並指定於民國000年00月00日下午3時30分在本院第 15法庭續行準備程序,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4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紀文惠 法 官 王育珍 法 官 賴武志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4 日 書記官 蔡明潔

2024-10-14

TPHV-113-重上-195-20241014-1

上易
臺灣高等法院

履行協議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上易字第181號 上 訴 人 天階文創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永泉 訴訟代理人 鄭國照律師 被 上訴 人 陳煌銘 上列當事人間履行協議事件,因事實尚有欠明瞭之處,應命再開 言詞辯論,並指定於民國000年00月00日下午3時在本院第15法庭 續行準備程序,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4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紀文惠 法 官 王育珍 法 官 賴武志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4 日 書記官 蔡明潔

2024-10-14

TPHV-113-上易-181-20241014-2

臺灣高等法院

塗銷信託登記等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上字第736號 上 訴 人 陳美娟 訴訟代理人 陳泰溢律師 訴訟代理人 熊偉翔律師 被 上訴 人 潘建維 訴訟代理人 蔡宜芬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塗銷信託登記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 3年1月16日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11年度原訴字第6號第一審判決提 起上訴,本院於113年9月18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被上訴人主張:伊為坐落新北市○○區○○段000地號土地 (權利範圍25/10000)及其上同段2106建號建物即門牌號碼 為新北市○○區○○路000巷0弄0號0樓房屋(下合稱系爭房地) 所有權人,未曾與上訴人見面或借款,亦未委任或授權他人 代為辦理系爭房地之信託登記。詎伊兄屠建航(歿)未經伊 同意,擅自持伊印鑑章、印鑑證明、身分證影本及系爭房地 所有權狀(下合稱系爭物品)等,交付地政士即訴外人李佳 芬,於民國108年8月16日將系爭房地以信託為原因移轉所有 權登記予上訴人(下稱系爭信託登記,收件字號108年重淡 登字第24020號),係屬無權代理,未經伊承認而無效。爰 依信託法第63條及民法第767條第1項之規定,求為命上訴人 應將系爭信託登記予以塗銷。(被上訴人就敗訴部分,未據 上訴,業已確定,非本院審理範圍)。 二、上訴人則以:被上訴人與屠建航於108年8月8日共同向伊借 款,同意提供系爭房地作為借款擔保,縱未親自簽署「借款 協議書(借據)」(下稱系爭協議書)及附表所示之本票2 紙(下合稱系爭本票),其透過其父屠勝國及屠建航提供系 爭物品辦理系爭信託登記,要屬有權代理,或構成表見代理 ,自應負授權人責任,其稱對屠建航個人行為毫不知情,顯 屬謊言等語,資為抗辯。 三、原審為上訴人一部勝訴、一部敗訴之判決,即判命上訴人應 將系爭信託登記予以塗銷。上訴人不服,提起上訴,上訴聲 明:㈠原判決不利於上訴人部分廢棄。㈡上開廢棄部分,被上 訴人在第一審之訴駁回。被上訴人答辯聲明:上訴駁回。 四、兩造不爭執事項:(原審卷第244頁、本院卷第129至130頁 )  ㈠被上訴人與屠建航為兄弟關係,屠建航於108年12月17日死亡 。  ㈡系爭房地為被上訴人所有,於108年8月16日信託登記予上訴 人,有系爭房地最新登記資料在卷為據(本院卷第139至142 頁);兩造於辦理系爭信託登記前未親自見過面。  ㈢系爭協議書(原審卷第98頁)及系爭本票(原審卷第100至10 6頁)上「潘建維」之簽名,經法務部調查局鑑定結果,非 被上訴人所親簽(原審卷第164至170頁)。其上「潘建維」 之指印,並非被上訴人之指紋。 五、本件被上訴人依信託法第63條及民法第767條第1項之規定, 請求上訴人塗銷系爭信託登記,為上訴人所否認,並以前詞 置辯。茲就兩造之爭點及本院之判斷,分述如下: ㈠被上訴人主張系爭信託登記為無權代理,未經其承認而無效 ,應可採信:  ⒈按民法第170條第1項規定,無代理權人以代理人之名義所為 之法律行為,非經本人承認,對於本人不生效力。又按當事 人提出之私文書必須真正而無瑕疵者,始有訴訟法之形式的 證據力,此形式的證據力具備後,法院就其中之記載調查其 是否與系爭事項有關,始有實質的證據力之可言(最高法院 41年台上字第971號判決先例意旨參照)。  ⒉系爭協議書及系爭本票上「潘建維」之簽名及指印,並非被 上訴人所為,此為兩造所不爭執(不爭執事項㈢),足見簽 署系爭協議書及系爭本票之簽發或背書時,被上訴人均不在 場,過程皆未參與。系爭協議書及系爭本票形式既非真正, 即不得作為被上訴人曾向上訴人借款之證據。  ⒊證人屠勝國於另案原法院111年度訴字第592號清償借款事件 (下稱另案)結證稱:不認識上訴人,也沒有見過面,伊兒 子屠建航過世前一個月已失蹤,伊才接到上訴人配偶蕭進鑫 電話,才知道有這個人。系爭房地是伊購買,登記在被上訴 人名下,都是由伊決定處分,並保管所有權狀。因為屠建航 之前說有同學弟弟想買學生套房,遊說伊出賣,價格約250 萬元,伊覺得可以賣,就請被上訴人去辦理印鑑證明,交給 伊後,伊再將系爭物品交給屠建航去辦理買賣過戶,不知道 是辦理信託登記。所以當蕭進鑫跟伊聯絡時,伊很詫異這件 事,更詫異蕭進鑫是地下錢莊。被上訴人完全不知道系爭房 地辦理信託登記,也沒有經過他的同意,因為被上訴人生活 很節儉,不會去借錢,且信用良好,可以跟任何銀行借錢, 不相信被上訴人會去借高利貸。108年9月蕭進鑫主動跟伊聯 絡,要伊說出屠建航的行蹤,不是要伊幫他還錢,從來沒有 提到被上訴人等語(原審卷第279至283頁),並於原審結證 稱:系爭房地所有權狀原本、印鑑章是伊保管,印鑑證明是 伊請被上訴人申請交給伊的,舊身分證是被上訴人自己保管 ,有影本在伊這。被上訴人沒有授權屠建航辦理系爭信託登 記,如果有授權,也會問伊可不可以。因為屠建航說有同學 弟弟考上淡江,開250萬元想買學生套房,伊也同意,才在1 08年9月將系爭物品交給屠建航,屠建航就失聯,他沒有接 電話也沒有讀Line,之後他被新莊地下錢莊尋獲而於108年1 2月17日被殺害,最後一次看到他是在馬偕醫院急診室。蕭 進鑫因為找不到屠建航就跟伊聯絡,當時被上訴人跟伊住在 一起,蕭進鑫從來沒有提到被上訴人借錢的事,一直講90萬 元是屠建航借的等語(原審卷第293至296頁)。並有蕭進鑫 與屠勝國之Line對話紀錄附卷可參(原審卷第326至330頁) ,佐以被上訴人於108年8月1日申請之印鑑證明,申請目的 載明:「不限定用途」(原審卷第117頁),可知並非專為 借款之信託登記而申請。足認屠建航係對屠勝國謊稱有人欲 購買系爭房地,經屠勝國同意出售,始請被上訴人申辦印鑑 證明後,將系爭物品交付屠建航以授權其處理系爭房地買賣 事宜,事前並不知悉屠建航實欲辦理系爭信託登記,被上訴 人更未授權或同意辦理信託登記以擔保借款。   ⒋證人即辦理信託登記之地政士李佳芬於原審結證稱:登記申 請書上被上訴人印文不記得是誰給伊的,受理申請時沒有印 象被上訴人有到場,印象中約在地政事務所交資料,看到2 位男生,其中一位是屠建航,沒有看到上訴人,被上訴人應 該沒有委託書。伊沒有撥打電話聯絡被上訴人。應該是屠建 航跟上訴人有借貸,伊有看到借據,才受理委託,屠建航及 蕭進鑫都有聯絡伊,請伊辦理信託。伊沒有被上訴人聯絡電 話,都是透過屠建航,系爭物品都是屠建航給的等語(原審 卷第297至302頁)。足證系爭物品係屠建航交付李佳芬,被 上訴人並未在場,李佳芬未曾與被上訴人親自聯絡過,即未 曾向被上訴人確認其本人有無同意或授權辦理系爭信託登記 事宜。   ⒌證人蕭進鑫於另案結證述:當天是屠建航到伊蘆洲公司談要 借款,被上訴人不在現場,借款當天確認要準備的資料,隔 天經代書確認資料及辦理信託登記後,才在地政事務所外面 交付借款,交款時只有伊與屠建航兩人,因為房子是被上訴 人的名字,當下代書也有請屠建航打電話給被上訴人確認是 否要借款,借款合約是代書先準備給屠建航拿回去簽,等到 地政事務所才交付已簽好的本票、權狀等等資料給代書去辦 理信託登記,代書有請屠建航打電話再跟被上訴人確認一次 ,伊在旁邊聽到,有跟他確認姓名及本票上之電話號碼,伊 在屠建航死前都沒有跟被上訴人主動聯絡過等語(原審卷第 275至277頁)。可知,借款是由屠建航個人出面,被上訴人 從未到場參與,而代書李佳芬是透過屠建航以電話聯絡房地 所有權人,並未親自確認,自難遽認接電話方即為被上訴人 。佐以系爭協議書及系爭本票上「潘建維」之簽名捺印均屬 偽造,衡情若被上訴人知悉或同意借款並以系爭房地作為擔 保,又何須偽造被上訴人之簽名。故證人蕭進鑫前開證述, 亦無法證明被上訴人有同意或授權辦理系爭信託登記。  ⒍小結,被上訴人主張系爭信託登記為無權代理,堪以採信。 依民法第170條第1項規定,被上訴人本人已明示否認,對於 被上訴人自不生效力。 ㈡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應負表見代理之授權人責任,並不可採 :  ⒈按由自己之行為表示以代理權授與他人者,對於第三人應負 授權人之責任,固為民法第169條前段所明定。惟該條規定 原以本人有使第三人信為以代理權授與他人之行為,為保護 代理交易之安全起見,有使本人負相當責任之必要而設。故 本人就他人以其名義與第三人所為之代理行為,應負授權人 之責任者,須以他人所為之代理行為,係在其曾經表示授與 他人代理權之範圍內為其前提要件。本人將印章、身分證交 付他人,委託該他人辦理特定事項,除該特定事項外,該他 人以本人名義所為其他法律行為,尚難僅憑其持有本人之印 章、身分證,即認須由本人負表見代理授權人之責任(最高 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2610號判決要旨參照)。又按由自己 之行為表示以代理權授與他人者,對於第三人應負授權人之 責任,必須本人有表見之事實,足使第三人信該他人有代理 權之情形存在,始足當之。查我國社會一般情形,當事人將 自己印章交付他人,委託該他人辦理特定事項者,比比皆是 ,倘持有印章之該他人,除受託辦理特定事項外,其他以本 人名義所為之任何法律行為,均須由本人負表見代理之授權 人責任,勢將危害社會交易之安全(最高法院71年度台上字 第1355號判決要旨參照)。  ⒉系爭協議書及系爭本票上「潘建維」之簽名及指印均非真正 ,兩造於辦理系爭信託登記前未親自見過面(不爭執事項㈡ ,本院卷第129至130頁),上訴人或證人蕭進鑫、李佳芳亦 未曾與被上訴人親自確認過是否有授權之真意,詳如前述, 復參新北市三重地政事務所檢送之108年重淡登字第24020號 土地登記申請書及附件資料中,並無被上訴人換發之新身分 證影本,而是換發前舊身分證影本(原審卷第108至115頁, 註記「old」),故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換證後有補件始能 繼續進行信託登記云云,顯與事實不符。是被上訴人並無由 自己之行為表示以代理權授與屠建航,難認有何表見代理之 行為。參照前開判決要旨,自難僅以屠建航持有系爭物品, 即謂被上訴人已有表見之事實。故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應負 授權人之責任,即非可採。  ⒊上訴人另稱屠建航為向其借款,曾於000年0月間以訴外人豐 耀國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之名義開立2張支票請求展延還款 期限,另屠建航於107年8月成立訴外人「豐耀國際咖啡事業 有限公司」(下稱豐耀咖啡公司),000年0月間變更負責人 為被上訴人,二家公司設立地址曾相同,實為同一公司,由 屠建航與被上訴人共同經營,被上訴人應知悉屠建航之事業 及財務狀況,而同意提供系爭房地擔保債務云云,並提出支 票影本2張及二家公司登記資料為證(本院卷第73至91頁) 。然為被上訴人所否認,觀之上開證據,其中僅被上訴人於 000年0月間登記為豐耀咖啡公司之負責人部分與被上訴人相 關,該公司於108年9月2日又變更公司名稱及負責人為第三 人(本院卷第83頁)。縱然被上訴人曾短暫為豐耀咖啡公司 之登記負責人,亦難認定與屠建航向上訴人之借款有何關連 ,遑論該登記資料更無從作為被上訴人是否授權或同意辦理 系爭信託登記之證明,上訴人此部分主張,顯屬臆測之詞, 不足採之。  ㈢被上訴人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中段規定,請求塗銷系爭信託 登記,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⒈按所有人對於無權占有或侵奪其所有物者,得請求返還之。 對於妨害其所有權者,得請求除去之。有妨害其所有權之虞 者,得請求防止之,民法第767條第1項定有明文。系爭信託 登記未經被上訴人承認,依法對被上訴人不生效力,係屬無 效,已如前述,則被上訴人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中段規定, 請求上訴人塗銷系爭信託登記,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⒉被上訴人另依信託法第63條規定為請求,即無審酌之必要, 附此敘明。 六、綜上所述,被上訴人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中段規定,請求上 訴人將系爭信託登記予以塗銷,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原審 就此部分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於法並無不合。上訴意旨指 摘原判決此部分不當,求予廢棄改判,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未經援用 之證據,經斟酌後認均不足影響判決之結果,自無逐一論駁 之必要,併此敘明。  八、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 、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9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紀文惠 法 官 楊珮瑛 法 官 賴武志                附表:本票 (新臺幣) 編號 發票日 金額 票載 發票人 本票號碼 到期日 票載 背書人 受款人 1 108年8月9日 30萬元 潘建維 000000000 110年8月7日 屠建航 未記載 2 108年8月9日 60萬元 屠建航 000000000 110年8月7日 潘建維 未記載 合計 90萬元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 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狀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上訴時應提出委任律師或 具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委任有律師資格者,另應附具律師 資格證書及釋明委任人與受任人有民事訴訟法第466 條之1第1項 但書或第2項所定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 ,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9   日 書記官 鄭靜如

2024-10-09

TPHV-113-上-736-20241009-1

上易
臺灣高等法院

返還借款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上易字第434號 上 訴 人 塞席爾商集盛國際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法定代理人 王振睿 訴訟代理人 卓樹忠 上 訴 人 李嬌美 訴訟代理人 林瑞陽律師 被 上訴 人 呂沛霖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借款事件,上訴人塞席爾商集盛國際開發 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李嬌美對於中華民國112年7月28日臺 灣桃園地方法院111年度訴字第1709號第一審判決,各自提起上 訴,塞席爾商集盛國際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並更正及減 縮訴之聲明,本院於113年9月11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兩造上訴均駁回。 第二審(除減縮部分外)訴訟費用由兩造各自負擔。 原判決主文第一項應更正為「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泰銖壹佰萬元 及利息新臺幣參萬柒仟元,暨就其中泰銖壹佰萬元部分,自民國 一○九年二月一日起至清償日止,按月給付新臺幣壹萬元之利息 」。 原判決主文第三項應更正為「訴訟費用由被告連帶負擔百分之七 十八,餘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民事事件涉及外國者,為涉外民事事件,應依涉外民事法 律適用法定其應適用本國或外國之法律。所稱涉外,係指構 成民事事件之事實,包括當事人、法律行為地、事實發生地 等連繫因素,與外國具有牽連關係者而言(最高法院112年 度台上字第841號判決意旨參照)。又關於涉外事件之國際 管轄權誰屬,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固未明文規定,惟受訴法 院仍得就具體情事,類推適用民事訴訟法之規定,以定其訴 訟之管轄。本件上訴人塞席爾商集盛國際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分公司(下稱集盛公司)主張對造上訴人李嬌美於民國 104年4月27日向伊借款泰銖100萬元(下稱系爭借款),並 於泰國交付系爭借款等語(見本院卷第251頁),具有涉外 因素,且應定性為因法律行為發生債之關係,而兩造住所均 位於桃園市,且兩造並未爭執管轄權之有無,則類推適用民 事訴訟法第1條之規定,我國法院就本件涉外民事事件有國 際管轄權,又兩造均認為本件應適用中華民國法(見本院卷 第252頁),是依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第20條第1項規定,應 以我國民法為準據法。 二、按債權人以各連帶債務人為共同被告提起給付之訴,以共同 被告中之一人或數人非基於個人關係之抗辯而經法院認為有 理由者為限,始得適用民事訴訟法第56條第1項規定(最高 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634號裁定意旨參照)。是倘法院認上 訴無理由,或係基於其個人關係之抗辯,提起上訴,即無民 事訴訟法第56條第1項第1款規定之適用,其上訴效力即不及 於未提起上訴之其他共同被告,不併列未提起上訴之其他共 同被告為視同上訴人。本件集盛公司於原審依消費借貸及連 帶保證之法律關係,請求李嬌美及被上訴人呂沛霖(下稱李 嬌美2人)連帶清償系爭借款,經原審判命李嬌美2人為連帶 給付,李嬌美不服,提起上訴。因本院審理結果,認李嬌美 之上訴為無理由(詳下述),則依上揭說明,李嬌美提起本 件上訴之效力,不及於未提起上訴之呂沛霖,故不列呂沛霖 為視同上訴人,先予敘明。 三、按第二審訴之變更或追加,非經他造同意不得為之,但擴張 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44 6條第1項、第255條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又不變更訴訟標 的,而補充或更正事實上或法律上之陳述者,非為訴之變更 或追加,民事訴訟法第256條定有明文。本件集盛公司於原 審訴之聲明原為:李嬌美2人應連帶給付集盛公司新臺幣( 除標註泰銖者外,下同)95萬5,200元(依104年4月30日臺 灣銀行歷史匯率收盤價表銀行即期賣出泰銖收盤價之匯率0. 9552換算泰銖100萬元,見原審卷第9頁),及自108年7月1 日起至110年7月19日止按年息18%計算之利息,暨自110年7 月2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16%計算之利息(見原審卷第3 頁);嗣於本院言詞辯論期日更正訴之聲明為:李嬌美2人 應連帶給付集盛公司95萬5,200元或泰銖100萬元,及利息3 萬7,000元,暨自109年2月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月1萬元之 利息(見本院卷第252頁)。集盛公司上開就本金部分併請 求以泰銖支付,核屬更正法律上之陳述,非為訴之變更或追 加;另就利息部分,則係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合於上 開規定,自應予以准許,合先敘明。 貳、實體方面: 一、集盛公司主張:李嬌美於104年4月27日邀同呂沛霖為連帶保 證人,向伊借用系爭借款,並簽立借據(下稱系爭借據), 約定清償期限為106年4月30日,利息以月息1分半(即年息1 8%)計算,伊於104年4月27日、同年月28日、同年月29日、 同年月30日各匯款泰銖30萬元、泰銖30萬元、泰銖30萬元、 泰銖10萬元至李嬌美指定之帳戶,嗣雙方協議自105年10月 起,利息改為每月1萬元;詎李嬌美未依約還款,且於108年 7月至109年1月,僅支付利息3萬3,000元,短繳利息3萬7,00 0元,經伊屢次催告均未獲置理。爰依消費借貸及連帶保證 之法律關係,請求李嬌美2人連帶返還系爭借款本息,求為 命:李嬌美2人應連帶給付集盛公司95萬5,200元或泰銖100 萬元,及利息3萬7,000元,暨自109年2月1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月1萬元之利息等語【未繫屬本院者,不予贅述】。 二、李嬌美則以:伊未向集盛公司借款,系爭借據係依其實際負 責人卓樹忠之指示,為配合作帳而簽立。縱認伊有積欠系爭 借款未還,亦應以泰銖還款。此外,卓樹忠派伊掛名擔任泰 國J.M.PROPRESS INTER COMPANY LIMITED公司(下稱JM公司 )負責人,伊為JM公司處理解散及罰款繳納事宜,因而支出 泰銖110萬元,此係處理集盛公司所委任事務之必要費用及 所受損害,為伊對集盛公司之債權,爰主張以該債權與本件 集盛公司之請求為抵銷等語,資為抗辯。 三、被上訴人呂沛霖則稱:當初確實有這筆泰銖100萬元借款, 伊是擔任李嬌美之連帶保證人,但沒有談到匯率問題,因當 時泰銖對新臺幣匯率約0.97,伊是因為兩邊都熟識,所以才 都不出聲,伊沒有要上訴等語。 四、原審為集盛公司一部勝訴之判決,即判命李嬌美2人應連帶 給付集盛公司74萬7,500元,及其中71萬0,500元自109年2月 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月給付1萬元之利息,並駁回其餘之訴 。集盛公司、李嬌美不服,各自提起上訴。集盛公司上訴聲 明:㈠原判決關於駁回集盛公司後開第㈡項部分廢棄;㈡李嬌 美2人應連帶再給付集盛公司24萬4,700元,及自109年2月1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月1萬元之利息。並更正及減縮訴之聲 明如上。李嬌美答辯聲明:上訴駁回。呂沛霖對集盛公司之 上訴沒有意見。李嬌美上訴聲明:㈠原判決不利於李嬌美部 分廢棄。㈡上開廢棄部分,集盛公司在第一審之訴駁回。集 盛公司答辯聲明:上訴駁回。 五、兩造不爭執事項(見本院卷第148至149頁、第83至85頁): ㈠李嬌美於104年4月27日簽立系爭借據,其上載明李嬌美向集 盛公司借款泰銖100萬元,利息應於每月5日前匯入SCB UNIO N TARADE帳號:000-000-000-0(下稱系爭還款帳戶),呂 沛霖為連帶保證人(見原審卷第7頁)。 ㈡JM公司於104年4月27日自曼谷銀行匯出泰銖30萬元(見原審 卷第83頁)。 ㈢JM公司於104年4月28日自曼谷銀行匯出泰銖30萬元(見原審 卷第85頁)。 ㈣JM公司於104年4月29日自曼谷銀行匯款2筆各泰銖15萬元,共 計泰銖30萬元(見原審卷第87頁)。 ㈤JM公司於104年4月30日自曼谷銀行匯出泰銖10萬元(見原審 卷第89頁)。 ㈥系爭還款帳戶係李嬌美開設於泰國Siam Commercial Bank( 暹羅商業銀行)之個人帳戶(見本院卷第41頁)。 ㈦JM公司自101年成立迄至104年系爭借款當時,李嬌美均為JM 公司負責人。 六、得心證之理由:   集盛公司依消費借貸及連帶保證之法律關係,請求李嬌美2 人應連帶給付集盛公司95萬5,200元或泰銖100萬元,及利息 3萬7,000元,暨自109年2月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月給付1萬 元之利息等情,為李嬌美所否認,並以前開情詞置辯。茲就 兩造之爭點及本院之判斷,析述如下: ㈠李嬌美與集盛公司間確有系爭借款債權債務關係: ⒈按稱消費借貸者,謂當事人一方移轉金錢或其他代替物之所 有權於他方,而約定他方以種類、品質、數量相同之物返還 之契約。借用人應於約定期限内,返還與借用物種類、品質 、數量相同之物,未定返還期限者,借用人得隨時返還,貸 與人亦得定一個月以上之相當期限,催告返還。民法第474 條第1項、第478條規定定有明文。次按金錢借貸契約為要物 契約,苟當事人有借貸意思之合意,並交付金錢時,金錢借 貸契約有效成立。至資金來源為何,不影響借貸契約之成立 (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335號判決意旨參照)。又金錢 借貸契約為要物契約,以金錢之交付為生效要件。而所謂交 付,法無禁止得以當事人間約定以指示交付方式完成金錢之 移轉,故貸與人如已依約將貸與之金錢移轉於借款人指定之 第三人帳戶,當事人間之借貸關係仍已有效成立(最高法院 99年度台簡上字第32號判決意旨參照)。另證據資料並不以 能直接單獨證明之直接證據為限。凡綜合其他情狀,證明某 事實,而某事實依經驗法則或論理法則,足以推認該待證事 實存在,該證明某事實之間接證據,亦包括在内(最高法院 109年度台上字第2511號判決意旨參照)。 ⒉查李嬌美於104年4月27日簽立系爭借據,其上載明李嬌美向 集盛公司借款泰銖100萬元,利息應於每月5日前匯入系爭還 款帳戶,呂沛霖為連帶保證人等情,為兩造所不爭執(見兩 造不爭執事項㈠)。又集盛公司主張:其已依系爭借據約定 ,分別於104年4月27日、28日、29日、30日各匯款泰銖30萬 元、泰銖30萬元、泰銖30萬元、泰銖10萬元入李嬌美所指定 帳戶,李嬌美亦已依約自105年10月起每月支付1萬元利息至 集盛公司指定帳戶等情,業據其提出匯款日期、金額相符之 匯款證明、電子郵件及帳戶存摺明細為憑(見原審卷第83至 93頁)。而李嬌美對JM公司有於上開日期自曼谷銀行匯出上 開款項各情並不爭執(見兩造不爭執事項㈡至㈤),惟否認兩 造有借款之合意,辯稱:系爭借據係集盛公司為會計作帳隨 意擬具之借款憑證,集盛公司並未交付借貸金額,亦從未要 求伊轉交予集盛公司指定之人等語。然李嬌美與集盛公司業 以前揭電子郵件約定自105年10月起,利息改為在臺灣按月 支付1萬元一情,李嬌美並不爭執(見原審卷第100、115頁 ),且李嬌美亦自認匯入上開集盛公司帳戶款項為其依兩造 約定而支付之系爭借款利息等語(見原審卷第99頁),而集 盛公司與李嬌美間除系爭借據之借款外,別無其他借款,亦 經兩造確認無誤(見原審卷第179頁),故李嬌美支付予集 盛公司之利息係為系爭借款所支付,是集盛公司雖未能提出 直接證據,證明其已將系爭借款交付李嬌美,然衡諸常情, 借款人若未實際取得所約定之借款,斷無可能向貸與人協商 變更借款利息計算及給付之方式後,僅因兩造已簽立借據, 即陸續支付依約定之借款利息給貸與人,是借款人如已長期 交付依約定應給付之利息,當可推論貸與人確已交付該金額 之款項予借款人。集盛公司主張其已依約交付系爭借款一情 ,應屬可採。 ⒊李嬌美曾於111年11月15日發函集盛公司略稱:本人因受貴公 司實際營運之負責人卓樹忠所託擔任貴公司於泰國設立之公 司之負責人,…卓先生於104年5月間與本人協議以貴公司出 資泰銖100萬元為資金,另闢泰國公司營利途徑,並以本人 名義與呂沛霖為擔保人簽署與貴公司之借款相關文件,…本 人於貴公司離職後,…接獲泰國相關單位告知本人因該泰國 公司欠稅等事項被告通緝,…本人自己籌措資金解決,該資 金則從上述之借款金額中扣抵,…本人與貴公司關於上述之 借款金額泰銖100萬元,應已完全清償完畢等語(見原審卷 第137頁)。李嬌美於函文中並未爭執借款,亦未否認曾收 受款項,而係向集盛公司主張以其另支出資金扣抵系爭借款 後,系爭借款業已清償,亦徵李嬌美於訴訟外已承認系爭借 款。李嬌美辯稱集盛公司未交付借款云云,自非可採。 ⒋李嬌美雖辯稱:系爭借據於104年4月27日簽署,指定同年5月 1日借款匯入借款人指定帳戶後生效,卻提早於4月30日前, 將4筆金流當作「匯入借款日期」,且匯款共有5筆而非4筆 ,而系爭還款帳戶為伊個人帳戶,系爭借據以伊為借款人, 卻以伊個人帳戶為還款帳戶,又簽約當時,呂沛霖為集盛公 司負責人,卻為系爭借款之連帶保證人,足認系爭借據純粹 是李嬌美配合卓樹忠在台灣設立之多家公司作帳所需而簽署 ,自始未有借款等語。然集盛公司有依系爭借據約定分別於 104年4月27日、28日、29日、30日各匯款泰銖30萬元、泰銖 30萬元、泰銖30萬元、泰銖10萬元入李嬌美所指定帳戶,業 如前述,依上揭說明,兩造間之借貸關係即已有效成立,不 受系爭借據另載之生效日期影響。又呂沛霖於本院以當事人 具結稱:當初伊是集盛公司負責人,李嬌美是員工,事實上 訴外人偉力達國際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偉力達公司)下 面有好幾家公司,集盛公司是偉力達公司成立的公司,李嬌 美是偉力達公司泰國部員工,JM公司當時成立掛名的負責人 就是李嬌美,在泰國要結束業務,帳上有結餘100多萬泰銖 ,因JM公司的錢都是從偉力達過去,當時想要拿回來臺灣或 留在泰國運用,李嬌美跟偉力達負責人卓樹忠商議該筆資金 運用方式,由李嬌美借走拿去運用,每月利率1%付給集盛公 司,即集盛公司每月有1萬元泰銖或臺幣收入;各公司資金 部位彼此可以互相運用,集盛公司、偉力達公司、JM公司帳 上都有錢,當時在臺灣運作的是集盛公司、在泰國的是JM公 司,後來決定由集盛公司當出借人,嚴格講起來該筆錢應該 是集盛公司的錢,伊幫李嬌美作保時,是卓樹忠、李嬌美跟 伊三方一起簽字;JM公司就是以李嬌美擔任負責人成立的公 司,李嬌美的帳戶就是供公司使用,李嬌美私底下也向伊表 示帳戶裡面的錢是公司的錢,事情結束後會還給公司等語( 見本院卷第178至180頁)。堪認系爭還款帳戶雖為李嬌美個 人名義申請,但係供JM公司使用,系爭款項既係自JM公司匯 出,則兩造約定李嬌美將應支付之利息匯入供JM公司使用之 系爭還款帳戶,尚難認有何扞格之處。又呂沛霖當時雖為集 盛公司之負責人,然與集盛公司究屬不同法人格,自得擔任 李嬌美對集盛公司系爭借款之連帶保證人,對系爭借款亦負 全部清償之責任。李嬌美徒執上開各項,空言係配合卓樹忠 作帳所需而簽署系爭借據,尚不足採。  ⒌小結:集盛公司主張其與李嬌美間成立系爭借款債權債務關 係,並已協議自105年10月起利息改為每月1萬元,應堪採信 。 ㈡集盛公司請求李嬌美2人清償泰銖100萬元,及利息3萬7,000 元,暨自109年2月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月1萬元之利息,為 有理由:  ⒈按以外國通用貨幣定給付額者,債務人得按給付時、給付地 之市價,以中華民國通用貨幣給付之。但訂明應以外國通用 貨幣為給付者,不在此限,民法第202條定有明文。準此, 以外國通用貨幣定給付額者,除當事人約定應以該外國通用 貨幣為給付者外,僅債務人得以中華民國通用貨幣為給付, 債權人則無換幣給付請求權,故倘債權人請求給付,須依債 之本旨,請求債務人以外國通用貨幣給付之,不得逕行請求 折算以我國通用貨幣為給付(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249 4號判決意旨參照)。本件集盛公司與李嬌美間有泰銖100萬 元之消費借貸關係存在,並約定呂沛霖為連帶保證人,清償 期限為106年4月30日,業如前述,李嬌美迄未返還,則集盛 公司請求李嬌美2人連帶返還積欠之本金泰銖100萬元,即有 理由。至集盛公司訴之聲明就本金部分雖請求李嬌美2人連 帶給付95萬5,200元或泰銖100萬元,然依上揭規定及說明, 僅李嬌美2人得以新臺幣為給付,集盛公司僅得請求李嬌美2 人以泰銖給付之,不得逕行請求折算以新臺幣為給付,而兩 造既均表明同意以泰銖為給付(見本院卷第252頁),是集 盛公司自不得請求李嬌美2人以借款日即104年4月30日臺灣 銀行賣出泰銖現金匯率0.9552將泰銖100萬元折算為95萬5,2 00元而為給付。 ⒉集盛公司主張兩造將借款利息之計算合意改為自105年10月起 按月1萬元計算,李嬌美至108年6月以前每月皆依約按月給 付,惟108年7月僅匯款7,000元、108年10月匯款1萬5,600及 109年1月匯款1萬400元後即無支付利息,108年7月至109年1 月共計7個月尚短少給付3萬7,000元利息(計算式:1萬×7-7 ,000-1萬5,600-1萬400=3萬7,000)等情,有上開李嬌美105 年9月13日電子郵件及集盛公司帳戶明細為證(見原審卷第9 1、93頁),復為李嬌美所不爭執(見原審卷第99、100頁) ,是集盛公司請求李嬌美2人連帶給付108年7月至109年1月 期間短付之利息3萬7,000元,及自109年2月1日起至清償日 止,按月給付1萬元之利息,亦有理由。 ㈢李嬌美所為抵銷之抗辯,並無理由: 按二人互負債務,而其給付種類相同,並均屆清償期者,各 得以其債務,與他方之債務,互為抵銷,民法第334條第1項 前段定有明文。本件李嬌美雖辯稱:卓樹忠為偉力達公司負 責人及集盛公司之實際負責人,伊受卓樹忠指示於泰國設立 JM公司,因處理JM公司解散事宜並繳納罰款合計支出泰銖11 0萬元,為處理委任事務支付之必要費用與所致損害,嚴格 講起來是集盛公司的錢,據此主張抵銷云云,並提出泰國公 司解散事宜之費用單據為證(見原審卷第73至77頁)。然為 集盛公司所否認,查李嬌美既稱其係受卓樹忠委任處理JM公 司解散事務及繳納罰款,委任關係存在於卓樹忠與李嬌美間 ,且非處理集盛公司之事務,自難認屬集盛公司之欠款,而 系爭借據係兩造所簽立,消費借貸契約係成立於兩造間,而 非卓樹忠與李嬌美間。卓樹忠並非集盛公司登記負責人,與 集盛公司屬不同法人格,李嬌美抗辯集盛公司積欠其泰銖11 0萬元,得以之抵銷本件集盛公司主張之借款債權云云,並 無理由。 七、綜上所述,集盛公司依消費借貸及連帶保證之法律關係,請 求李嬌美2人連帶給付泰銖100萬元、利息3萬7,000元,及自 109年2月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月1萬元之利息,為有理由, 應予准許。集盛公司上訴請求李嬌美2人再給付匯兌之差額2 4萬4,700萬元及利息,及李嬌美上訴請求駁回集盛公司之請 求,均無理由,均應予駁回。原審就本金泰銖100萬元部分 ,以本件起訴日即111年8月24日臺灣銀行買入泰銖現金匯率 0.7105將泰銖100萬元折算為71萬500元後,命為給付,雖有 未洽,惟集盛公司既已更正聲明且李嬌美亦同意以泰銖為支 付,爰依集盛公司更正後之聲明予以更正如主文第3項所示 ,並更正兩造於原審訴訟費用之分擔如主文第4項所示。 八、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用之證 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 逐一論列,附此敘明。 九、據上論結,本件集盛公司及李嬌美之上訴均無理由,依民事 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第78條、第85條第2項,判決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9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紀文惠 法 官 王育珍 法 官 賴武志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4  日              書記官 蔡明潔

2024-10-09

TPHV-113-上易-434-20241009-1

重再
臺灣高等法院

塗銷抵押權登記再審之訴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重再字第35號 抗 告 人 林淑慧 林貴煌 林淑彬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湯奇峰間塗銷抵押權登記再審之訴事件, 對於中華民國113年9月16日本院113年度重再字第35號裁定提起 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人應於收受本裁定正本7日內,補繳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000 元,如逾期未補正,即駁回抗告。 理 由 一、按抗告應徵收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抗告法院應定期間先 命補正,逾期仍未補正者,抗告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 訴訟法第77條之18、第495條之1第1項準用第444條第1項有 明文規定。 二、本件抗告人不服本院民國113年9月16日裁定,提起抗告,惟 未依前開規定繳納裁判費,茲命抗告人於收受本裁定正本後 7日內補正,如逾限未補正,即認抗告為不合法,以裁定駁 回之。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8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紀文惠 法 官 賴武志 法 官 楊珮瑛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9   日              書記官 李昱蓁

2024-10-08

TPHV-113-重再-35-20241008-2

重再
臺灣高等法院

給付貨款再審之訴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重再字第37號 再 審原 告 海浜幕張欣業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楊忠仁 上列再審原告因與再審被告陸軍後勤指揮部間請求給付貨款事件 ,對於中華民國112年6月13日本院111年度重上字第777號確定判 決,提起再審之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原告應於本裁定正本送達翌日起7日內,補繳裁判費新臺幣1 3萬8,120元,逾期未補正,即裁定駁回再審之訴。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再審之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之17條第1項規 定,繳納裁判費,此乃必須具備之程式。再審原告未依法繳 納裁判費,經法院定期間命補正,逾期仍未補正者,其再審 之訴即不合法,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此觀民事訴訟法第50 2條第1項規定即明。 二、再審原告對本院111年度重上字第777號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 訴,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下同)919萬9,198元,應徵 再審裁判費13萬8,120元,未據再審原告繳納。茲依民事訴 訟法第505條、第444條第1項但書規定,限再審原告於本裁 定送達後7日內,逕向本院如數補繳,逾期未補正,即依同 法第502條第1項規定,認再審之訴為不合法,以裁定駁回之 。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4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紀文惠 法 官 賴武志 法 官 楊珮瑛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4   日              書記官 李昱蓁

2024-10-04

TPHV-113-重再-37-20241004-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