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許慈愍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21-130 筆)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3年度交字第50號 原 告 黄大祐 訴訟代理人 黄天華 被 告 新北市政府交通事件裁決處 代 表 人 李忠台處長 送達代收人 張雅婷 訴訟代理人 黃曉妍律師 複 代理人 高宏文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原告不服被告民國113年1月9日新 北裁催字第48-A0AK6R7A9號裁決,提起行政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原告不服被告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道交條例)第 8條所為裁決而提起行政訴訟,因卷內事證已臻明確,依行 政訴訟法第237條之7規定,不經言詞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事項 一、事實概要:原告所有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下稱 系爭汽車),於000年00月00日下午5時19分許,停放在○○市 ○○區○○○路○段(下稱舉發地點),為警以有「在禁止臨時停 車處所停車」之違規,而於112年11月1日逕行舉發。經被告 依道交條例第56條第1項第1款及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 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等規定,以113年1月9日新北裁催字第4 8-A0AK6R7A9號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裁決書(下稱原處分 )裁處原告罰鍰新臺幣(下同)900元。原告不服,遂提起 本件行政訴訟。 二、原告主張及聲明:  ㈠主張要旨:   系爭汽車停放在舉發地點停車格內,被員警認定為紅實線違規停車,原告向被告提出陳述,惟被告回函內容並未針對原告異議停車格標線並未磨除,尚留有大量白色停車格標線回覆。原告另於112年12月22日經過該處,現場停車格白色標線已重新鋪設柏油,原告合理懷疑被告知其違法處分,故請相關單位儘速滅證。另我在舉發地點停車好幾十年,沒想到不能停,該處白線還在,我想是因為蓋房子塵土飛揚污染,紅線我沒有注意到,標線應該有就有,沒有就沒有,依規定要磨除要清除。  ㈡聲明:原處分撤銷。 三、被告答辯及聲明:  ㈠答辯要旨:   依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大安分局(下稱舉發機關)回函及採證 照片,系爭汽車違規停放在紅實線劃設路段,無駕駛人員在 場保持立即行駛之狀態,遂依據違規事實舉發。另依臺北市 停車管理工程處函,該地停車格配合該處建案工程車輛進出 需求,經建商以書面方式申請後,業以112年9月4日北市停 企字第1123106060號函核准取消在案,該處係以紅實線管制 。  ㈡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四、本院之判斷:  ㈠應適用之法令:  1.道交條例第56條第1項第1款規定:「汽車駕駛人停車時,有 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六百元以上一千二百元以下罰鍰 :一、在禁止臨時停車處所停車。」。  2.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111條第1項第3款規定:「汽車臨時停 車時,應依下列規定:...三、設有禁止臨時停車標誌、標 線處所不得臨時停車。」;第112條第1項第1款規定:「汽 車停車時,應依下列規定:一、禁止臨時停車處所不得停車 。」。  3.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下稱標誌設置規則)第16 9條第1項、第2項、第4項分別規定:「(第1項)禁止臨時 停車線,用以指示禁止臨時停車路段,以劃設於道路緣石正 面或頂面為原則,無緣石之道路得標繪於路面上,距路面邊 緣以三○公分為度。(第2項)本標線為紅色實線,線寬除設 於緣石,正面者以緣石高度為準外,其餘皆為一○公分。... (第4項) 本標線禁止時間為全日廿四小時,如有縮短之必 要時,應以標誌及附牌標示之。」。  ㈡經查,如事實概要欄所載事實,有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北市警 交字第A0AK6R7A9號舉發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通知單及採 證照片、舉發機關112年12月4日北市警安分交字第11230793 77號函、113年3月4日北市警安分交字第1133047117號函暨 所附採證照片、臺北市停車管理工程處113年3月11日北市停 企字第1133044682號函、駕駛人基本資料、汽車車籍查詢( 原告為系爭汽車車主,見本院卷第93頁)、臺北市停車管理 工程處113年9月16日北市停企字第1133019877號函、112年9 月4日北市停企字第1123106060號函附卷可稽(見本院卷第6 3-64、79-80、85-87、89、91-93、99-100、103-105頁), 本件違規事實,應堪認定。  ㈢原告雖主張:系爭汽車停放在舉發地點停車格內,停車格標 線並未磨除,尚留有大量白色停車格標線,我想是因為蓋房 子塵土飛揚污染,標線應該有就有,沒有就沒有;紅線我沒 有注意到;嗣後現場停車格白色標線已重新鋪設柏油,原告 合理懷疑被告知其違法處分,故請相關單位儘速滅證等語。 ①按標誌設置規則第190條第1、2項規定:「(第1項)車輛 停放線,用以指示車輛駕駛人停放車輛之位置與範圍。(第 2項)本標線之線型為白實線,線寬十公分。但機車停放線 劃設於非車道上者,得採用線寬五公分。」。經查,系爭汽 車前方、後方(以系爭汽車停車方向為據,下同)有黑色油 漆塗銷白色標線之痕跡,右前方、右後方有斑駁之白色標線 ,右側(即接近人孔蓋一側)則白色標線斑駁,有採證照片 (見本院卷第87頁)、現場照片(見本院卷第76頁,系爭汽 車停放位置在路面人孔蓋左側)在卷可按,據此,已無從認 舉發地點有白實線繪設之停車「格」;且對照前方身心障礙 者專用停車位繪設之白色標線清晰明確(見本院卷第17頁、 第76頁下方照片),亦可見舉發地點之白色標線已經塗銷; 再依塗銷後之黑色線條等情(見本院卷第76頁),應不會誤 認為塵土覆蓋所致,原告主張系爭汽車停放在停車格內,其 認白色標線是因房子塵土飛揚污染,難認可採。②又原告主 張該處嗣經重新鋪設柏油,應係被告滅證等語,並提出現場 照片為證(見本院卷第19-21頁)。然查,本件舉發機關於 舉發時業已拍照存證(見本院卷第87頁),縱舉發地點事後 鋪設柏油,本件仍有採證照片可證,原告此部分主張,並不 可採。③再系爭汽車停放舉發地點左側之路面邊緣紅實線清 晰連貫,並無不能辨識之情形,有採證照片、現場照片在卷 可證(見本院卷第17、76、87頁),原告領有駕駛執照(見 本院卷第91頁),應知悉劃設紅實線之處所禁止臨時停車, 其於停放系爭汽車時,自應注意舉發地點標線之設置,並遵 守相關規定,然其仍將系爭汽車停放繪設紅實線之舉發地點 (縱如其所述並未看到紅實線,其仍有應注意能注意未注意 之過失),違規事實明確。  ㈣本件判決基礎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防禦方法及訴訟資 料經本院斟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不另一一論述, 併予敘明。   五、綜上所述,原告所有系爭汽車「在禁止臨時停車處所停車」 之違規事實明確,原處分認事用法並無違誤。原告訴請撤銷 原處分,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件第一審裁判費為300元,應由原告負擔,爰確定第一審 訴訟費用額如主文第2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法 官 林宜靜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 由,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 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以及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 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如於本判決宣示或公告後送達前提起 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 造人數附繕本)。 三、上訴未表明上訴理由且未於前述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者, 逕以裁定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許慈愍

2025-01-24

TPTA-113-交-50-20250124-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2年度交字第2537號 原 告 林晨延 被 告 交通部公路局臺北區監理所 代 表 人 黃鈴婷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原告不服被告民國112年12月4日北 監花裁字第44-P00000000號裁決,提起行政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原告不服被告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道交條例)第 8條所為裁決而提起行政訴訟,因卷內事證已臻明確,依行 政訴訟法第237條之7規定,不經言詞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事項 一、事實概要:原告駕駛車牌號碼0000-00號自用小客車(下稱 系爭汽車),於民國112年9月1日上午7時57分許,行經花蓮 市南濱路與北濱地下道處發生交通事故,為警以有「汽車駕 駛人駕駛汽車肇事致人受傷而逃逸」之違規,而於112年9月 2日舉發(見本院卷第47頁)。經被告依道交條例第62條第4 項及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等規定 ,以112年12月4日北監花裁字第44-P00000000號違反道路交 通管理事件裁決書(下稱原處分)裁處原告吊銷汽車駕駛執 照(下稱駕照)(含依道交條例第67條第2項前段所生3年內 不得考領駕照之法律效果;裁罰主文其餘內容,僅為校示之 通知,無規制效力,非本件審酌範圍,見本院卷第65頁)。 原告不服,遂提起本件行政訴訟。 二、原告主張及聲明:  ㈠主張要旨:   被吊銷駕照後,無法上班賺錢,造成生計很大的影響,希望 法院撤銷吊銷駕照。  ㈡聲明:原處分撤銷。 三、被告答辯及聲明:  ㈠答辯要旨:   經檢視採證影像,時間07:57:16訴外人吳翊慈駕駛之機車出 現於畫面偏左下方,07:57:17訴外人機車往左偏,此時系爭 汽車由左後方往隧道方向直行。07:57:18時雙方車輛發生碰 撞,系爭汽車稍往左偏。訴外人車輛左側撞擊系爭汽車右側 副駕駛座之車門,整個人幾乎貼著系爭汽車右側車身,系爭 汽車未稍暫緩且持續行進,訴外人車輛左側撞擊系爭汽車右 後車門及輪胎蓋上方,此時系爭汽車稍惟搖晃一下。07:57: 18時,訴外人車輛倒地,駕駛於地上翻滾後坐在車道上,系 爭汽車稍向右調整後繼續往隧道方向行進。又原告於警詢中 表示:「……過來聽到一個聲音,碰的一聲,那我看後視鏡沒 有看到甚麼人。我就以為是碰到石頭蹦的一聲,所以稍微停 一下看沒有甚麼人我就……。」。足見原告在事故發生當下有 聽到聲響。且檢視採證影像,系爭汽車於事故發生前後皆未 有暫緩速度之情形,原告有看到訴外人車輛且稍作閃避動作 (撞擊後又向右回正)。另檢視採證照片,系爭汽車副駕駛座 車門把手部分,遭訴外人機車左把手撞擊凹陷,且刮出一道 刮痕,車輛右側受損情形不可謂輕微。再依花蓮地檢處分書 ,原告對於肇事逃逸坦承不諱。原告於事故發生當下應係能 認識本件肇事,卻仍未依規定處置並逃逸,違規事實明確。  ㈡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四、本院之判斷:  ㈠應適用之法令:  1.道交條例第62條第3、4項規定:「(第3項)汽車駕駛人駕 駛汽車肇事致人受傷或死亡者,應即採取救護措施及依規定 處置,並通知警察機關處理,不得任意移動肇事汽車及現場 痕跡證據,違反者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上九千元以下罰鍰。但 肇事致人受傷案件當事人均同意時,應將肇事汽車標繪後, 移置不妨礙交通之處所。(第4項)前項駕駛人肇事致人受 傷而逃逸者,吊銷其駕駛執照;致人重傷或死亡而逃逸者, 吊銷其駕駛執照,並不得再考領。」。  2.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2條第1款規定:「本辦法用詞,定 義如下:一、道路交通事故:指車輛、動力機械或大眾捷運 系統車輛在道路上行駛,致有人受傷或死亡,或致車輛、動 力機械、大眾捷運系統車輛、財物損壞之事故。」;第3條 規定:「(第1項)發生道路交通事故,駕駛人或肇事人應 先為下列處置:一、事故地點在車道或路肩者,應在適當距 離處豎立車輛故障標誌或其他明顯警告設施,事故現場排除 後應即撤除。二、有受傷者,應迅予救護,並儘速通知消防 機關。三、發生火災者,應迅予撲救,防止災情擴大,並儘 速通知消防機關。四、不得任意移動肇事車輛及現場痕跡證 據。但無人傷亡且車輛尚能行駛,或有人受傷且當事人均同 意移置車輛時,應先標繪車輛位置及現場痕跡證據後,將車 輛移置不妨礙交通之處所。五、通知警察機關,並配合必要 之調查。但無人受傷或死亡且當事人當場自行和解者,不在 此限。(第2項)前項第四款車輛位置及現場痕跡證據之標 繪,於無人傷亡且車輛尚能行駛之事故,得採用攝影或錄影 等設備記錄。」。  ㈡經查,如事實概要欄所載事實,有花蓮縣警察局花警交字第P 00000000號舉發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通知單、臺灣花蓮地 方檢察署112年11月15日花檢景作112偵7142字第1129025938 號函及花蓮地檢處分書(原告並不否認系爭汽車與訴外人機 車發生碰撞後,造成訴外人受傷,其未施以必要之救護或向 警察機關報案,駕車逃逸,見本院卷第60頁)、採證照片、 花蓮縣警察局花蓮分局113年9月10日花市警交字第11300299 85號函暨所附刑事案卷附卷可基(見本院卷第47、59-61、7 9-83、97頁),本件違規事實,應堪認定。 ㈢原告雖主張:被吊銷駕照後,無法上班賺錢,造成生計很大的影響,希望法院撤銷吊銷駕照等語。然依道交條例第62條第4項規定,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肇事致人受傷而逃逸,吊銷其駕照。經核,該條係立法機關為落實肇事駕駛人採取適當處置,以保護他人權益、保存相關證據,維護交通秩序,其目的核屬正當;且所採吊銷駕照之手段,亦可促使駕駛人遵守肇事後為適當處置之規定,有助於上開目的之達成;該規定之處罰,固限制駕照持有人受憲法保障之行動自由,並可能涉及工作權之限制,然駕駛人本有遵守交通法規之義務,且倘駕駛人肇事致人死傷而逃逸,不只危及其他用路人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亦妨害交通秩序,而該規定並已考量致人受傷、死亡之不同實害程度訂定不同之法律效果(道交條例第62條第1項規定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肇事,「無人受傷或死亡」而逃逸,吊扣其駕照1至3個月;第4項前段規定「致人受傷」而逃逸,吊銷其駕照,後段規定「致人重傷或死亡」而逃逸,吊銷其駕照,並不得再考領。),是其所限制與所保護之法益間,尚非顯失均衡。本件原告駕駛系爭汽車肇事致訴外人受傷而逃逸,被告自應依上開規定吊銷原告駕照,原告此部分主張,無從採憑。  ㈣本件判決基礎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防禦方法及訴訟資 料經本院斟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不另一一論述, 併予敘明。   五、綜上所述,原告「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肇事致人受傷而逃逸 」之違規事實明確,原處分認事用法並無違誤,原告訴請撤 銷原處分,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件第一審裁判費為300元,應由原告負擔,爰確定第一審 訴訟費用額如主文第2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法 官 林宜靜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 由,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 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以及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 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如於本判決宣示或公告後送達前提起 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 造人數附繕本)。 三、上訴未表明上訴理由且未於前述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者, 逕以裁定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書記官 許慈愍

2025-01-15

TPTA-112-交-2537-20250115-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3年度交字第1382號 原 告 王邱幸子 被 告 新北市政府交通事件裁決處 代 表 人 李忠台 送達代收人 張雅婷 訴訟代理人 黃曉妍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原告不服被告民國113年4月23日新 北裁催字第48-CU0000000號裁決,提起行政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原告不服被告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道交條例)第 8條所為裁決而提起行政訴訟,因卷內事證已臻明確,依行 政訴訟法第237條之7規定,不經言詞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事項 一、事實概要:原告所有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下稱 系爭汽車),於民國113年2月28日23時24分許,在新北市○○ 區○○路000號旁(下稱系爭舉發地點)停車,為警以有「在 禁止臨時停車處所停車」之違規,而於113年3月8日逕行舉 發(見本院卷第59頁)。經被告依道交條例第56條第1項第1 款及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下稱 道交處理細則)等規定,以113年4月23日新北裁催字第48-C U0000000號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裁決書(下稱原處分)裁 處原告罰鍰新臺幣(下同)900元(見本院卷第75頁)。原 告不服,遂提起本件行政訴訟。 二、原告主張及聲明:  ㈠主張要旨:   系爭汽車未曾於113年2月22日23時24分許,在系爭舉發地點 停車,原告申訴後,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新店分局(下稱舉發 機關)才以違規時間誤植,建議被告依道交處理細則第33條 更正為113年2月28日23時24分許,然違規時間並非該條規定 可補正事項。況依道交處理細則第20條規定民眾檢舉提出採 證照片要顯示違規時間,警方逕行舉發自應以相同標準看待 ,然本件員警採證照片所示時間與事實不符,員警據以舉發 ,顯然違法,應予撤銷,否則員警得擅自修改採證照片時間 ,豈非偽造文書。另被告檢附之照片移除日期時間,是否刻 意隱瞞或模糊焦點。  ㈡聲明:原處分撤銷。 三、被告答辯及聲明:  ㈠答辯要旨:   依員警交通違規申訴答辯報告表,員警於113年2月28日22至 24時著制服擔服巡邏勤務,接獲報案稱系爭舉發地點有違規 停車情事,到場後見系爭汽車紅線違規停車,當時無人在場 ,顯非屬可立即行駛之情形,核屬停車,且系爭舉發地點劃 設紅實線,屬禁止臨時停車處所。本件原所載違規時間「11 3年2月22日」業經舉發機關更正為「113年2月28日」。  ㈡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四、本院之判斷:  ㈠應適用之法令:  1.道交條例第56條第1項第1款規定:「汽車駕駛人停車時,有 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六百元以上一千二百元以下罰鍰 :一、在禁止臨時停車處所停車。」。  2.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111條第1項第3款規定:「汽車臨時停車時,應依下列規定:...三、設有禁止臨時停車標誌、標線處所不得臨時停車。」;第112條第1項第1款規定:「汽車停車時,應依下列規定:一、禁止臨時停車處所不得停車。」。  3.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第169條第1、2、4項規定:   「(第1項)禁止臨時停車線,用以指示禁止臨時停車路段 ,以劃設於道路緣石正面或頂面為原則,無緣石之道路得標 繪於路面上,距路面邊緣以三○公分為度。(第2項)本標線 為紅色實線,線寬除設於緣石,正面者以緣石高度為準外, 其餘皆為一○公分。...(第4項)本標線禁止時間為全日廿 四小時,如有縮短之必要時,應以標誌及附牌標示之。」。  ㈡經查,如事實概要欄所載事實,有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新北市 警交大字第CU0000000號舉發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通知單 (其上違規時間嗣經更正為「113年2月28日23時24分」,見 本院卷第59、73頁)、新北市政府警察局交通警察大隊交通 違規雲端E化平台舉發案件查詢(下稱E化平台查詢資料,見 本院卷第65頁)、舉發機關113年3月29日新北警店交字第11 34048710號函、113年5月27日新北警店交字第1134064596號 函暨所附採證照片、舉發違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申 訴答辯報告表(下稱答辯報告表,見本院卷第84頁)、新北 市政府警察局違規停車逕行舉發標示單(下稱系爭標示單, 見本院卷第85頁)、車輛詳細資料報表、汽車車籍查詢(原 告為系爭汽車車主)附卷可稽(見本院卷第59、65、73-74 、79-87、89-91頁),本件違規事實,應堪認定。  ㈢原告雖主張:系爭汽車未曾於113年2月22日23時24分許在系爭舉發地點停車,原告申訴後舉發機關才建議被告依道交處理細則第33條更正為113年2月28日23時24分許,然違規時間並非該條規定可補正事項;況依道交處理細則第20條規定民眾檢舉提出採證照片要顯示違規時間,警方逕行舉發自應以相同標準看待等語。經核,舉發通知單記載違規時間、地點之目的,在於特定違規事實,以利處罰機關查明,及受舉發人之防禦,是違規時間、地點之記載,應足以令受舉發人及裁罰機關知悉何等特定時間、地點之違規行為,先予敘明。又按道交處理細則第33條規定:「(第1項)處罰機關受理移送之舉發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時,發現應填記內容不符規定,或所列附件漏未移送者,應即洽請原移送機關更正或補送。(第2項)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處罰機關受理後發現舉發錯誤或要件欠缺,可補正或尚待查明者,退回原舉發機關查明補正後依法處理;其錯誤屬實且無可補正者,由受理機關依權責簽結,並將簽結之理由,連同該事件有關文件書函請原舉發單位之上級機關查究。」,是處罰機關受理移送之舉發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後,發現舉發錯誤或要件欠缺,可補正或尚待查明者,仍可退回原舉發機關查明補正後依法處理。經查,本件舉發通知單及採證照片所載違規時間為「113年2月22日」(見本院卷第59、101頁),原告陳述意見指稱其未於該時間在系爭舉發地點停車(見本院卷第69頁),經被告函請舉發機關查明後,更正為「113年2月28日」(見本院卷第73、75頁)。舉發員警解釋稱:雖員警於系統輸入舉發時間有誤,然本件是員警值勤接獲報案稱系爭舉發地點有違規停車,到現場後見系爭汽車紅線違規停車且無人在場等語,有答辯報告表在卷可證(見本院卷第84頁),參以E化平台查詢資料,雖記載違規時間為113年2月22日23時24分許,然所記載標示單號為「000000000」(見本院卷第65頁),而該標示單號即系爭標示單,其上所載車號為系爭汽車車號,時間為113年2月28日23時24分許,地點為系爭舉發地點,違規事實為(道交條例)第56條第1項第1款,有系爭標示單存卷供參(見本院卷第84頁),可見員警所述,並非無稽。況原告亦不否認員警曾於113年2月28日23時24分許在系爭汽車擋風玻璃處夾放系爭標示單,且本件採證照片亦明確標示有夾放系爭標示單(見本院卷第69-70頁,並參以本院卷第101頁左側採證照片),益見本件違規時間應為系爭標示單所載113年2月28日23時24分許。據此,舉發通知單及採證照片上所載時間雖有錯誤,然依卷內事證仍可特定本件違規時間,故舉發機關查明後更正舉發通知單上所載違規時間,合於上開規定,原告主張依道交處理細則第33條規定違規時間不可補正等語,並不可採。至原告所指員警逕行舉發應與民眾檢舉相同標準採證照片顯示違規時間等語。經核,本件違規時間堪以認定,業如前述,自無原告所指員警未提出違規時間佐證而與民眾檢舉不同對待之情形,原告此部分主張,亦非可採。  ㈣又系爭汽車於113年2月28日23時24分許在劃設有紅實線之系 爭舉發地點停車,業據舉發員警陳稱:我到現場後見系爭汽 車紅線違規停車且無人在場等語明確(見本院卷第84頁); 原告亦自承認:員警曾於113年2月28日23時24分許在系爭汽 車擋風玻璃處夾放系爭標示單,採證照片明確標示有夾放系 爭標示單等語明確(見本院卷第69-70、101頁),並有系爭 標示單附卷可佐(記載系爭汽車於113年2月28日23時24分許 在系爭舉發地點有違反道交條例第56條第1項第1款情形,見 本院卷第85頁),原告所有系爭汽車確在劃設紅實線之路段 停車,本件違規事實明確。  ㈤本件判決基礎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防禦方法及訴訟資 料經本院斟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不另一一論述, 併予敘明。 五、綜上所述,原告「在禁止臨時停車處所停車」之違規事實明確,原處分認事用法並無違誤。原告訴請撤銷原處分,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件第一審裁判費為300元,應由原告負擔,爰確定第一審 訴訟費用額如主文第2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法 官 林宜靜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 由,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 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以及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 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如於本判決宣示或公告後送達前提起 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 造人數附繕本)。 三、上訴未表明上訴理由且未於前述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者, 逕以裁定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書記官 許慈愍

2025-01-14

TPTA-113-交-1382-20250114-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3年度交字第43號 原 告 李桂東 被 告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新莊分局 代 表 人 王鴻儒 訴訟代理人 楊信毅 陳俞佐 陳俊竹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原告不服被告民國112年12月26日 新北警交裁字第000000000號裁決,提起行政訴訟,本院判決如 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一、本件原告起訴後,被告代表人於訴訟進行中變更為王鴻儒, 其具狀聲明承受訴訟(見本院卷第47、51頁),核無不合, 應予准許。 二、原告不服被告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道交條例)第 8條所為裁決而提起行政訴訟,因卷內事證已臻明確,依行 政訴訟法第237條之7規定,不經言詞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事項 一、事實概要:   原告於民國112年10月26日凌晨3時39分許,徒步行經新北市 新莊區中正路與中正路883巷路口(下稱系爭路口)時,為 警以有「行人不依標誌標線號誌之指示或警察指揮」之違規 ,而當場舉發(見本院卷第29頁)。經被告依道交條例第78 條第1項第1款及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 細則等規定,以112年12月26日新北警交裁字第000000000號 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裁決書(下稱原處分)裁處原告罰鍰 新臺幣(下同)500元(見本院卷第31頁)。原告不服,遂 提起本件行政訴訟。 二、原告主張及聲明:  ㈠主張要旨:   我當時等紅燈、有遵守停、看、聽等行人安全過馬路之守則 。當車輛紅燈亮起,行人穿越專用號誌(下稱行人號誌)還 延遲跳了39下才轉為小綠人,原告就快步跑過行人穿越道, 並未違反交通規則。我所依循的行人號誌,位在我左側行人 穿越道中央分隔島處。聲請調閱監視器畫面,以澄清事實。  ㈡聲明:原處分撤銷。 三、被告答辯及聲明:  ㈠答辯要旨:   當時員警見原告由新北市○○區○○路000號前由西北往東南方 向穿越中正路路口至中正路883巷,行人號誌為紅燈狀態, 原告未等待至綠燈狀態即行通過,已違反規定。經檢視採證 影像,當時中正路883巷行車管制號誌及行人號誌仍為紅燈 ,嗣同步亮綠燈,並無行人號誌延遲亮綠燈之情形。  ㈡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四、本院之判斷:  ㈠應適用之法令:  1.道交條例第78條第1項第1款規定:「行人在道路上有下列情 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五百元罰鍰:一、不依標誌、標線、號 誌之指示或警察指揮。」。  2.道安規則第134條第5款規定:「行人穿越道路,應依下列規 定:...五、行人穿越道設有行人穿越專用號誌者,應依號 誌之指示迅速穿越。」。  ㈡經查,如事實概要欄所載事實,有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掌電字 第CCNE20838號舉發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通知單、採證相 片、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新莊分局(下稱舉發機關)丹鳳所交 通違規舉發申訴答辯報告表、舉發機關113年9月3日新北警 莊交字第1133993135號函、勘驗筆錄及擷取畫面、新北市政 府交通局113年11月15日新北交工字第1132267420號函暨所 附相關資料、113年12月6日新北交工字第1132437923號函暨 所附相關資料附卷可稽(見本院卷第29、37-38、39、75、9 6-97、107-117、121-127、137-141頁),本件違規事實, 應堪認定。  ㈢原告雖主張:我是依左側行人穿越道中央分隔島處之行人號 誌綠燈,快步跑過行人穿越道等語。經查,系爭路口於本件 發生時之號誌採3時相運作:「㈠第1時相:中正路雙向對開 ,往新北大道7段方向號誌燈號為直行箭頭綠燈,往富國路 方向為圓形綠燈。㈡第2時相:中正路往新北大道7段方向遲 閉,號誌燈號為左轉及直行箭頭綠燈。㈢第3時相:中正路機 慢車待轉區與中正路883巷對開,號誌燈號為圓形綠燈。」 ;「行人跨越中正路係於第3時相開放行走」;「該路口號 誌轉換係依據預設時制循一定步階轉換,其順序為綠燈(行 車與行人)、行人綠閃、行人紅燈、行車黃燈、行車紅燈( 含路口號誌全紅清道時間),以各時相依序運作。」,有新 北市政府交通局113年11月15日新北交工字第1132267420號 函暨所附相關資料、113年12月6日新北交工字第1132437923 號函暨所附相關資料存卷供參(見本院卷第121-122、137-1 41頁),可見原告行向之行車號誌為綠燈時,其行人號誌始 可能為綠燈,倘該行向行車號誌為紅燈,其行人號誌亦為紅 燈(本院卷第139、141頁圖示參照)。而本院當庭勘驗採證 影像,原告跨越中正路在行人穿越道上往中正路883巷行走 時,其行向行車號誌為紅燈(見本院卷第113-115頁圖5至7 ),依上開函覆內容及說明,該行向行人號誌應為紅燈,原 告於其行向行人號誌紅燈時仍於行人穿越道上行走,其不依 號誌指示之違規事實明確,原告上開主張,無從採憑。  ㈣本件判決基礎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防禦方法及訴訟資 料經本院斟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不另一一論述, 併予敘明。 五、綜上所述,原告「行人不依標誌標線號誌之指示或警察指揮 」之違規事實明確,原處分認事用法並無違誤。原告訴請撤 銷原處分,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件第一審裁判費為300元,應由原告負擔,爰確定第一審 訴訟費用額如主文第2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法 官 林宜靜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 由,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 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以及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 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如於本判決宣示或公告後送達前提起 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 造人數附繕本)。 三、上訴未表明上訴理由且未於前述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者, 逕以裁定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書記官 許慈愍

2025-01-13

TPTA-113-交-43-20250113-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3年度交字第46號 原 告 董勁宏 被 告 新北市政府交通事件裁決處 代 表 人 李忠台 送達代收人 張雅婷 訴訟代理人 黃曉妍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原告不服被告民國113年1月4日新 北裁催字第48-DG0000000號、112年12月6日新北裁催字48-DG000 0000號裁決,提起行政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原告不服被告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道交條例)第 8條所為裁決而提起行政訴訟,因卷內事證已臻明確,依行 政訴訟法第237條之7規定,不經言詞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事項 一、事實概要:原告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下 稱系爭機車),分別於如附表違規時間欄所示時間,在如附 表違規地點欄所示路段,為警以有如附表違規事實欄所示違 規事實,而於如附表舉發通知單填單日期欄所示日期,以如 附表舉發通知單字號欄所示舉發通知單逕行舉發。經被告依 如附表違反法條欄所示規定及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 罰基準及處理細則等規定,於如附表裁決書日期欄所示日期 ,以如附表裁決書字號欄所示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裁決書 (下合稱原處分)裁處原告如附表裁罰內容欄所示裁罰。原 告不服,遂提起本件行政訴訟。 二、原告主張及聲明:  ㈠主張要旨:   罰單地點有誤,實際拍攝地點為桃園市○○區○○路000號(下 稱振興路376號)前,且測速告示牌距離舉發違規地點超過3 00公尺。又以系爭機車車況,警方測得時速明顯不合理,請 求對測速設備準確性做確認。  ㈡聲明:原處分撤銷。 三、被告答辯及聲明:  ㈠答辯要旨:   依員警職務報告及採證照片,員警當時穿著警察制服於桃園 市○○區○○路000號(下稱振興路360號)前執行超速照相取締 勤務,以器號主機「RS-1248」之非固定式測速照相儀測得 系爭機車車速為時速93公里,而該路段最高速限為時速50公 里,超速43公里。取締地點前方設有測速照相警告標誌(下 稱「警52」標誌)及速限標誌,「警52」標誌與超速照相距 離270公尺,合於道交條例之規定。該測照相速儀業經經濟 部標準檢驗局委託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檢驗合格。  ㈡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四、本院之判斷:  ㈠應適用之法令:  1.道交條例第43條第1項第2款、第4項前段規定:「(第1項) 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六千元以 上三萬六千元以下罰鍰,並當場禁止其駕駛:...二、行車 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四十公里。...(第4項)汽車駕 駛人有第一項或前項行為者,並吊扣該汽車牌照六個月」; 第7條之2第3項規定:「對於前項第九款(即「行車速度超 過規定之最高速限或低於規定之最低速限。」)之取締執法 路段,在一般道路應於一百公尺至三百公尺前,在高速公路 、快速公路應於三百公尺至一千公尺前,設置測速取締標誌 。」  2.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第55條之2規定:「(第1項 )測速取締標誌「警52」,用以警告車輛駕駛人前方路段常 有測速取締執法,促使行車速度不得超過道路規定之最高速 限或低於規定之最低速限。(第2項)測速取締執法路段, 在一般道路應於一百公尺至三百公尺前,在高速公路、快速 公路應於三百公尺至一千公尺前,設置本標誌。」。  ㈡經查,如事實概要欄所載事實,有如附表舉發通知單字號欄 所示舉發通知單、桃園市政府警察局龜山分局民國112年10 月24日山警分交字第1120045979號函、113年1月17日山警分 交字第1130002829號函暨所附職務報告及桃園市政府警察局 交通警察大隊龜山分隊(36人)勤務分配表、113年1月24日 山警分交字第1130003636號函暨所附採證相片(速限時速50 公里,車速時速93公里,當場不能攔截製單舉發,見本院卷 第77、80頁;「違規車輛位置」量測與「警告標誌位置」之 距離約270公尺,見本院卷第79頁)、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 究院雷達測速儀檢定合格證書(檢定合格單號碼:J0GA00000 00;檢定日期:111年12月16日;有效日期:112年12月31日 ,見本院卷第83頁)、機車車籍查詢(系爭機車為原告所有 ,見證物袋內機車車籍查詢)、駕駛人基本資料附卷可稽( 見本院卷第45-47、59、69-74、75-83、證物袋內機車車籍 查詢及駕駛人基本資料),本件違規事實,應堪認定。  ㈢原告上開主張不可採,理由如下:  1.原告雖主張:本件罰單地點有誤,實際拍攝地點為振興路37 6號前,且測速告示牌距離舉發違規地點超過300公尺等語。 然查,本件舉發員警當日係於桃園市○○區○○路000號前執行 超速照相取締勤務,且員警以「違規車輛位置」量測與「警 告標誌位置」之距離約270公尺(見本院卷第79頁),而認 「違規地點」與「測速取締標誌『警52』」距離約270公尺, 有舉發機關113年1月17日山警分交字第1130002829號函暨所 附職務報告、113年1月24日山警分交字第1130003636號函暨 所附採證相片在卷可證(見本院卷第69、73、75-79頁,被 告於答辯狀記載此為測速儀器與「警52」標誌位置之距離, 應係誤載,見本院卷第41頁),原告就其所述又未提出佐證 以實其說,其此部分主張,無從採憑【實則以採證照片系爭 機車與分隔島上圓形反光片相對位置(見本院卷第80頁下方 照片),進而以網路地圖搜尋該處右側建物即為振興路360 號,附此敘明】。  2.原告又主張:以系爭機車車況,警方測得時速明顯不合理, 請求對測速設備準確性做確認等語。經查,本件雷達測速儀 器號主機為「RS-1248」、檢定合格單號碼為「J0GA0000000 A」,有採證照片在卷可按(見本院卷第77頁),該儀器經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檢定合格,檢定日期為111年12月1 6日,有效日期為112年12月31日,有該研究院雷達測速儀檢 定合格證書存卷供參(見本院卷第83頁),本件違規日期為 112年8月15日,在該雷達測速儀有效期限內,其測速結果應 堪採信,原告此部分主張,亦不可採。 ㈣本件判決基礎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防禦方法及訴訟資料 經本院斟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不另一一論述,併 予敘明。 五、綜上所述,原告有如附表違規事實欄所示違規事實明確,原 告訴請撤銷原處分,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件第一審裁判費為新臺幣300元,應由原告負擔,爰確定 第一審訴訟費用額如主文第2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法 官 林宜靜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 由,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 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以及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 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如於本判決宣示或公告後送達前提起 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 造人數附繕本)。 三、上訴未表明上訴理由且未於前述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者, 逕以裁定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書記官 許慈愍 附表: 編號 裁決書日期 裁決書字號 裁決書頁數 違規時間 違規地點 違規事實 違反法條 裁罰內容 裁罰內容(備註) 舉發通知單填單日期 舉發通知單字號 舉發通知單頁數 1 113年1月4日 新北裁催字第48-DG0000000號 本院卷第61、107頁 112年8月15日8時41分 桃園市○○區○○路000號前 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逾40公里至60公里以內 第43條第1項第2款 罰鍰12,000元,並應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 原「記違規點數3點」部分,因113年6月30日修正施行之道交條例第63條第1項規定限於經當場舉發之案件始予記違規點數,較有利於原告,被告遂予撤銷並通知原告(見本院卷第61、107、111頁) 112年8月24日 桃園市政府警察局桃警局交字第DG0000000號 本院卷第45頁 2 112年12月6日 新北裁催字48-DG0000000號 本院卷第63、85頁 112年8月15日8時41分 桃園市○○區○○路000號前 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40公里(處車主) 第43條第4項 吊扣汽車牌照6個月 原處罰主文二「上開汽車牌照逾期不繳送者:㈠自113年1月6日起吊扣汽車牌照12個月,限於113年1月20日前繳送汽車牌照。㈡113年1月20日前仍未繳送汽車牌照者,自113年1月21日起吊銷汽車牌照,並逕行註銷汽車牌照。㈢汽車牌照,經吊銷或註銷者,須滿6個月,且經公路主管機關檢驗合格後,始得再行請領。」部分,經被告重新審查後撤銷,並通知原告(見本院卷第63、85、93頁)。 112年8月24日 桃園市政府警察局桃警局交字第DG0000000號 本院卷第47頁

2025-01-13

TPTA-113-交-46-20250113-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3年度交字第2475號 原 告 林正雄 被 告 臺北市交通事件裁決所 代 表 人 蘇福智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原告不服被告民國113年8月9日北 市裁催字第22-C00000000號裁決,提起行政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原告不服被告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道交條例)第 8條所為裁決而提起行政訴訟,因卷內事證已臻明確,依行 政訴訟法第237條之7規定,不經言詞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事項 一、事實概要:原告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下稱 系爭汽車),於民國113年5月6日17時1分許,行經新北市○○ 區○○路000號前發生交通事故,為警以有「汽車駕駛人駕駛 汽車肇事,無人受傷或死亡而未依規定處置逃逸」之違規, 而於113年5月9日舉發(見本院卷第43頁)。經被告依道交 條例第62條第1項及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 處理細則(下稱道交處理細則)等規定,以113年8月9日北 市裁催字第22-C00000000號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裁決書( 下稱原處分)裁處原告罰鍰新臺幣(下同)3,000元,吊扣 駕駛執照1個月,並應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原裁罰主文 二「上開罰鍰及駕駛執照逾期不繳納、繳送者:㈠罰鍰依法 移送強制執行,自113年9月9日起吊扣駕駛執照2個月,並限 於113年9月23日前繳送。㈡113年9月23日前未繳送駕駛執照 者,自113年9月24日起吊銷駕駛執照,並逕行註銷駕駛執照 。㈢駕駛執照吊(註)銷後,自113年9月24日起一年內不得 重新考領駕駛執照。」部分,經被告重新審查後撤銷並通知 原告,見本院卷第69、71頁)。原告不服,遂提起本件行政 訴訟。 二、原告主張及聲明:  ㈠主張要旨:   當時發生碰撞相當輕微,雙方後照鏡均毀損,對方後視照鏡 業經保險公司修復。原告對於罰鍰並無不服,但對於吊扣駕 照部分不服。  ㈡聲明:原處分吊扣駕照部分撤銷。 三、被告答辯及聲明:  ㈠答辯要旨:   原告駕駛系爭汽車與對向另一當事人駕駛自小客車擦撞肇事 ,發生無人受傷之交通事故,原告未依規定留在現場及報警 處理,逕行駛離逃逸。原告陳稱知悉後照鏡碰撞並聽到聲響 ,一時心急未停下處理,縱非故意仍有過失。  ㈡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四、本院之判斷:  ㈠應適用之法令:  1.道交條例第62條第1項規定:「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肇事, 無人受傷或死亡而未依規定處置者,處新臺幣一千元以上三 千元以下罰鍰;逃逸者,並吊扣其駕駛執照一個月至三個月 」。  2.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下稱處理辦法)第2條第1款規定: 「本辦法用詞,定義如下:一、道路交通事故:指車輛、動 力機械或大眾捷運系統車輛在道路上行駛,致有人受傷或死 亡,或致車輛、動力機械、大眾捷運系統車輛、財物損壞之 事故。」;第3條規定:「(第1項)發生道路交通事故,駕 駛人或肇事人應先為下列處置:一、事故地點在車道或路肩 者,應在適當距離處豎立車輛故障標誌或其他明顯警告設施 ,事故現場排除後應即撤除。二、有受傷者,應迅予救護, 並儘速通知消防機關。三、發生火災者,應迅予撲救,防止 災情擴大,並儘速通知消防機關。四、不得任意移動肇事車 輛及現場痕跡證據。但無人傷亡且車輛尚能行駛,或有人受 傷且當事人均同意移置車輛時,應先標繪車輛位置及現場痕 跡證據後,將車輛移置不妨礙交通之處所。五、通知警察機 關,並配合必要之調查。但無人受傷或死亡且當事人當場自 行和解者,不在此限。(第2項)前項第四款車輛位置及現 場痕跡證據之標繪,於無人傷亡且車輛尚能行駛之事故,得 採用攝影或錄影等設備記錄。」。  ㈡經查,如事實概要欄所載事實,有新北市政府警察局中和分 局(下稱舉發機關)113年6月20日新北警中交字第11352674 66號函暨所附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新北警交字第C00000000號 舉發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通知單(下稱舉發通知單)、舉 發機關交通分隊道路交通事故調查卷宗(包括道路交通事故 現場圖、道路交通事故調查報告表、舉發機關道路交通事故 談話紀錄表、採證照片、舉發機關受理違反交通管理事件被 通知人申訴理由查詢表等件)、駕駛人基本資料、汽車車籍 查詢、舉發機關113年9月12日新北警中交字第1135292630號 函附卷可稽(見本院卷第41-65、75-77、81-82頁),本件 違規事實,應堪認定。  ㈢原告雖主張:本件碰撞相當輕微,雙方後照鏡均有毀損,對 方後照鏡已經保險公司修復,對於罰鍰並無不服,但爭執吊 扣駕駛執照部分等語。經查: 1.按道交條例第62條第1項課予駕駛人肇事後為適當處置義務 之立法目的,在於保存肇事現場相關證據,俾日後釐清肇事 責任歸屬,並兼顧其他用路人行車安全,是肇事駕駛人應視 現場具體情形,依處理辦法之規定為必要處置。而於無人傷 亡且車輛尚能行駛之情形,當事人未當場自行和解時,無論 肇事責任誰屬,均有義務停留肇事現場,採取必要措施,並 向警察機關報告,以維己身及對造權益,釐清肇事責任。又 按道交條例第62條第1項後段(駕駛人肇事無人受傷而逃逸 )規定之「逃逸」應有積極逃避同條第1項前段「依規定處 置」義務之主觀上惡意,換言之,「逃逸」係指肇事者除客 觀上有駛離之行為外,主觀上尚有故意逃避法定義務及責任 之惡意,「逃逸」行為之構成要件,應考量該汽車駕駛人有 無逃避法定義務及肇事責任之意圖。凡汽車駕駛人於肇事後 ,未經他造當事人同意逕行離開肇事現場,亦未留下聯絡資 料、方式,致使他造當事人或有關單位難以尋求賠償、追究 責任者,均屬逃逸。至於肇事雙方責任如何、損害是否嚴重 、有無下車察看等情,並非所問。經查,原告於陳述意見時 稱:當時車輛很多,一時心急,沒停下來等語(見本院卷第 37頁),並不否認其駕駛系爭汽車肇事未依規定處置駛離, 則原告應可預見系爭汽車與他車擦撞後,倘未先標繪、記錄 車輛位置及現場痕跡證據,且未與擦撞之他車駕駛人當場和 解,未留下聯絡資料,亦未通知警察機關,即逕自駕駛系爭 汽車離去,將使該他車駕駛人或有關單位難以尋求賠償、追 究責任,然其仍駕駛系爭汽車離去,依前揭說明,原告所為 應屬未依規定處置逃逸。  2.又依道交條例第62條第1項後段規定,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肇事,無人受傷或死亡而未依規定處置而逃逸者,並吊扣駕駛執照1至3個月。此係立法機關為落實肇事駕駛人保存現場相關證據,以利日後釐清肇事責任歸屬所作規定,其目的核屬正當;且所採吊扣駕駛執照之手段,亦可促使駕駛人遵守肇事後為適當處置之規定,有助於上開目的之達成;該規定之處罰,固限制駕駛執照持有人受憲法保障之行動自由,並可能涉及工作權之限制,然駕駛人本有遵守交通法規之義務,且倘駕駛人肇事,無人受傷或死亡而未依規定處置而逃逸,可能使他造當事人受有財產損害而難以尋求賠償、追究責任,而相較於同條第4項規定(即「駕駛人肇事致人受傷而逃逸者,吊銷其駕駛執照;致人重傷或死亡而逃逸者,吊銷其駕駛執照,並不得再考領」),其吊扣駕駛執照之期間,已考量其肇事有無致人受傷、重傷或死亡之不同實害程度而訂定不同之法律效果,是其所限制與所保護之法益間,尚非顯失均衡。再依道交條例第92條第4項授權訂定發布之道交處理細則第2條第1、2項規定:「(第1項)處理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之程序及統一裁罰基準依本細則之規定辦理。(第2項)前項統一裁罰基準,如附件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表(以下簡稱基準表)。」。該基準表就「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肇事,無人受傷或死亡而未依規定處置逃逸」,除裁罰金額3,000元,並分別依「期限內」、「逾越應到案期限30日內」、「逾越應到案期限30日以上60日以內」、「逾越應到案期限60日以上」繳納或到案聽候裁決、逕行裁決處罰者規定吊扣駕駛執照期間1個月、2個月、3個月、3個月。上開道交處理細則及基準表規定之立法目的及功能,乃為防止處罰機關枉縱或偏頗,用以維持裁罰之統一性與全國因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受處罰民眾之公平,不因裁決人員不同,而生偏頗,寓有避免各裁罰機關於相同事件恣意為不同裁罰,於憲法上保障人民財產權等權利之意旨並無牴觸,亦無違反法律保留原則。又此基準表已就有關到案聽候裁決之時間,其可能衍生危害交通安全之輕重不同等不同情形,分別訂定不同之裁罰標準,其作為原則性或一般性之裁量基準,核與母法規範目的尚無牴觸,亦未逾越授權範圍,自得作為裁罰之依據。經查,本件舉發通知單記載應到案日期為113年6月23日前(見本院卷第43頁),原告業於同年5月31日到案陳述意見,被告依上開規定,裁處罰鍰3,000元,吊扣駕駛執照1個月,核無違誤,原告主張撤銷吊扣駕駛執照部分,無從採憑。  ㈣本件判決基礎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防禦方法及訴訟資 料經本院斟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不另一一論述, 併予敘明。 五、綜上所述,原告「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肇事,無人受傷或死亡而未依規定處置逃逸」之違規事實明確,原處分認事用法並無違誤。原告訴請撤銷原處分吊扣駕駛執照部分,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件第一審裁判費為300元,應由原告負擔,爰確定第一審 訴訟費用額如主文第2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法 官 林宜靜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 由,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 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以及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 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如於本判決宣示或公告後送達前提起 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 造人數附繕本)。 三、上訴未表明上訴理由且未於前述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者, 逕以裁定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書記官 許慈愍

2025-01-13

TPTA-113-交-2475-20250113-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2年度交字第2789號 原 告 謝秉蒼 被 告 新北市政府交通事件裁決處 代 表 人 李忠台 送達代收人 張雅婷 訴訟代理人 黃曉妍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原告不服被告民國112年11月28日 新北裁催字第48-C00000000號、第48-C00000000號、第48-C0000 0000號裁決,提起行政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原告不服被告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道交條例)第 8條所為裁決而提起行政訴訟,因卷內事證已臻明確,依行 政訴訟法第237條之7規定,不經言詞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事項 一、事實概要:原告駕駛車牌號碼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下 稱系爭機車),分別於如附表違規時間欄所示之時間,在如 附表違規地點欄所示之路段,為警以有如附表違規事實欄所 示之違規,而於如附表舉發通知單填單日期欄所示日期,以 如附表舉發通知單字號欄所示舉發通知單逕行舉發。經被告 依如附表違反法條欄所示法條及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 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等規定,以如附表裁決書字號欄所示之 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裁決書(下合稱原處分)裁處原告如 附表裁罰內容欄所示之裁罰。原告不服,遂提起本件行政訴 訟。 二、原告主張及聲明:  ㈠主張要旨:   當天早上因身體不適須看醫生,沒帶健保卡,行經新北市三 重區龍門路、三和路三段路口(下稱系爭路口)時,趕快迴 轉回家拿,被誤以為要左轉三和路三段及逃逸。系爭機車並 未進入三和路就迴轉,不是左轉,沒有逆向事實。且系爭路 口禁止左轉沒有禁止迴轉,因為當時有很多汽車準備左轉, 所以我轉過去後靠右邊一點再迴轉。如果員警叫我我就會到 他面前,但我沒看到他,因為我在注意車子怕被車子撞到。  ㈡聲明:原處分撤銷。 三、被告答辯及聲明:  ㈠答辯要旨:   依採證影像,員警見一身穿紅色上衣、黑色短褲、體態豐腴 之人,於系爭路口未依規定兩段式左轉,遂高舉閃燈狀態之 指揮棒向原告大聲呼喊「過來!」,並吹鳴哨音,示意原告 停車接受攔查,惟原告未依員警指示,反而逆向駛離;身穿 紅色上衣、黑色短褲、體態豐腴之人所騎乘之車輛為系爭機 車,原告確有本件違規行為。  ㈡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四、本院之判斷:  ㈠應適用之法令:  1.道交條例第48條第2款規定:「汽車駕駛人轉彎或變換車道 時,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六百元以上一千八百元以 下罰鍰:...二、不依標誌、標線、號誌指示。」;第45條 第1項第1款規定:「汽車駕駛人,爭道行駛有下列情形之一 者,處新臺幣六百元以上一千八百元以下罰鍰:一、不按遵 行之方向行駛。」;第60條第1項前段規定:「汽車駕駛人 駕駛汽車有違反本條例之行為,經交通勤務警察或依法令執 行交通稽查任務人員制止時,不聽制止或拒絕停車接受稽查 而逃逸者,除按各該條規定處罰外,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三 萬元以下罰鍰,並吊扣其駕駛執照六個月」。   2.道路交通安全規則(下稱道安規則)第99條第2項前段規定 :「機車行駛至交岔路口,其轉彎,應依標誌或標線之規定 行駛」。  3.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下稱標誌設置規則)第65 條第1、2項規定:「(第1項)機慢車兩段左(右)轉標誌『 遵20』、『遵20.1』,用以告示左(右)轉大型重型機車以外 之機車或慢車駕駛人應以兩段方式完成左(右)轉。本標誌 設於實施機慢車兩段左(右)轉路口附近顯明之處,並應配 合劃設機慢車左(右)轉待轉區標線。(第2項)駕駛人於 實施機慢車兩段左(右)轉之行車管制號誌路口,應遵照號 誌指示,在號誌顯示允許直行時,先行駛至右(左)前方路 口之左(右)轉待轉區等待左(右)轉,俟該方向號誌顯示 允許直行後,再行續駛。」。  ㈡經查,如事實概要欄所載事實,有如附表舉發通知單字號欄所示舉發通知單、新北市政府警察局三重分局(下稱舉發機關)112年10月11日新北警重交字第1123800331號函、駕駛人主動到案切結書(原告自承為駕駛人,見本院卷第77頁)、舉發機關113年1月29日新北警重交字第1133686132號函暨所附員警回覆聯、113年3月4日新北警重交字第1133693377號函暨員警回覆聯、113年3月15日新北警重交字第1133697406號函暨員警回覆聯、機車車籍查詢、駕駛人基本資料、勘驗筆錄及擷取畫面附卷可稽(見本院卷第71、57-58、77、93-95、97-99、101-103、128-129、133-161頁),本件違規事實,應堪認定。  ㈢原告雖主張:我是騎乘系爭機車迴轉,不是左轉,也沒有逃 逸;系爭路口沒有禁止迴轉,且當時有很多汽車左轉,我因 此靠右一點再迴轉,系爭機車未進入三和路,沒有逆向;我 在注意其他車子,沒看到員警等語。經查:  1.本院勘驗採證影像,勘驗結果為:「一、採證影片『2023_07 20_080502_192』,內容摘要如下:系爭路口相對位置圖及車 輛行進方向如圖1。畫面由員警之密錄器拍攝, ...畫面時 間08:04:55-08:05:05,系爭車輛自龍門路(靠近安全帽店 一側)直接左轉至三和路三段。畫面中可看見警察於08:05: 04-08:05:05手舉起指揮棒指向系爭車輛方向由上至下,說 :『過來!』(見圖4、5、6、7)。畫面時間08:05:06後,系 爭車輛迴轉,朝龍門路(靠近第一銀行一側)駛離(圖8、9 、10)。」、「二、採證影片『R107-F02-029-D34-4.正義北 路、龍門路口往重陽路四段全景(111_00)-00000000000000- 00000000-000000-movie』,內容摘要如下:畫面由正義北路 與龍門路口之路口監視器拍攝,相對位置圖如圖11、12。畫 面時間08:04:42-08:05:01,可看見系爭車輛原行駛於龍門 路(正義北路往三和路三段方向)之外側車道,打左側方向 燈朝內側車道等待左轉之車陣(按:汽車)駛去。龍門路與 三和路三段路口紅綠燈旁可見到機車兩段式左轉之標誌(見 圖13、14、15、16)。畫面時間08:05:02-08:05:08,系爭 車輛未進行兩段式左轉,直接左轉三和路三段(見圖17、18 、19);08:05:19後,系爭車輛又出現於畫面中,行駛於龍 門路上(往正義北路方向)(見圖20、21)。」、「三、採 證影片『R107-F02-029-D37-2.重陽路四段、正義北路口往正 義北路方向內側車辨(110_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00000-movie』,內容摘要如下:畫面時間08:09:12,一位穿 著紅色上衣及黑色短褲之男性,騎著車牌號碼000-000號機 車(即原告駕駛系爭車輛)出現於畫面中(見圖22)。」, 有勘驗筆錄及擷取畫面在卷可按(見本院卷第128-129、133 -161頁)。  2.轉彎不依標誌(附表編號1)部分:   原告雖主張:我是騎乘系爭機車迴轉,不是左轉,系爭路口 沒有禁止迴轉等語。經查,依勘驗內容,系爭路口設有機慢 車兩段左轉標誌(見本院卷第153頁圖13、14),依道安規 則第99條第2項、標誌設置規則第65條第1、2項規定,原告 應依該標誌指示行駛至右前方路口之左轉待轉區等待,然其 卻未依標誌指示,在系爭路口向左行駛。原告雖主張:我是 迴轉,該路口禁止左轉沒有禁止迴轉等語。然查,系爭路口 設有機慢車兩段左轉標誌,原告應依該標誌行駛至右前方路 口之左轉待轉區,業如前述,況道安規則第99條第1項第2款 規定:「機車行駛之車道,應依標誌或標線之規定行駛;無 標誌或標線者,依下列規定行駛:二、在已劃分快慢車道之 道路,雙向道路應在最外側快車道及慢車道行駛;單行道道 路應在慢車道及與慢車道相鄰之快車道行駛。」,本件路段 劃設快慢車道(見本院卷第153頁圖13、14,另參酌標誌設 置規則第183條之1規定),系爭機車亦僅得行駛在該路段最 外側快車道及慢車道,不得行駛於內側快車道,系爭機車既 然不得行駛於內側快車道,自無從行經內側快車道迴轉。  3.不按遵行之方向行駛(附表編號2)部分:   原告雖主張:我是迴轉,當時有很多汽車左轉,我因此靠右一點再迴轉,系爭機車未進入三和路,沒有逆向事實等語。經查,依勘驗內容,原告駕駛系爭機車在系爭路口左轉期間,其行向號誌為直行箭頭綠燈、右轉箭頭綠燈,並無左轉箭頭綠燈(亦即當時不能左轉,標誌設置規則第206條第2款第1目參照),於系爭路口等待左轉之汽車均依號誌指示並未左轉,系爭機車左轉期間左側近距離並無其他車輛(見到本院卷第157-159頁圖17、18、19),「倘」原告所述其要迴轉屬實,其當於等待左轉汽車之前方即向左迴轉(見本院卷第157頁圖17),而無須向三和路三段行駛(見本院卷第157-159頁圖18、19),然其卻向三和路三段方向行駛,原告主張:因當時很多汽車準備左轉故其靠右一點再迴轉等語,核與事實不符,無從採憑,原告係駕駛系爭機車左轉而非迴轉。又系爭機車在系爭路口左轉至三和路三段,系爭機車右側已超出龍門路之路面邊緣(見本院卷第159頁圖19)向三和路三段方向直行(見本院卷第141頁圖5),其本應繼續直行(見本院卷第149頁圖10路面指示直行標線,標誌設置規則第188條參照),然卻又變換行向向左繞回龍門路(見本院卷第143-147頁圖6至圖9、第159-161頁圖20、21),雖非「逆向」,核亦屬被告所指不按遵行之方向行駛(見本院卷第119頁舉發違規事實),原告此部分違規事實明確。  4.拒絕停車接受稽查而逃逸(附表編號3)部分:   原告雖主張:我沒有逃逸,我在注意其他車子,沒看到員警 等語。經查,依勘驗內容,系爭機車於畫面時間08:04:55-0 8:05:05自龍門路左轉至三和路三段,員警於畫面時間08:05 :04-08:05:05手舉指揮棒指向系爭機車方向,指揮棒由上而 下(見本院卷第143-145頁圖6、7),系爭機車隨即向左變 換行向繞回龍門路(見本院卷第147頁圖8、9)。經核,原 告駕駛系爭機車在系爭路口左轉而非迴轉,業經本院認定如 前,原告於系爭路口左轉後,員警在其右前方以指揮棒指向 系爭機車,並持指揮棒由上而下,當時系爭機車前方雖有其 他汽車行駛,然因系爭機車行駛在近三和路三段道路右側位 置,其與在該路段道路右側之員警間,距離不遠(約30公尺 ,標誌設置規則第182條參照,一線長及一間距約10公尺) ,且無其他障礙物,而員警以指揮棒指向系爭機車及持指揮 棒由上而下應足以表明指示原告停車接受稽查之意思,參以 原告於員警示意其停車後隨即變換行向繞回龍門路,可見原 告應知悉因其交通違規員警示意其停車接受稽查,然原告卻 未停車接受稽查並變換行向駛離,確有拒絕停車接受稽查而 逃逸之違規事實。  ㈣本件判決基礎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防禦方法及訴訟資 料經本院斟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不另一一論述, 併予敘明。   五、綜上所述,原告如附表違規事實欄所示違規事實明確,原處 分認事用法並無違誤。原告訴請撤銷原處分,為無理由,應 予駁回。 六、本件第一審裁判費為300元,應由原告負擔,爰確定第一審 訴訟費用額如主文第2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法 官 林宜靜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 由,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 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以及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 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如於本判決宣示或公告後送達前提起 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 造人數附繕本)。 三、上訴未表明上訴理由且未於前述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者, 逕以裁定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書記官 許慈愍 附表: 編號 裁決書日期 裁決書字號 裁決書頁數 違規時間 違規地點 違規事實 違反法條 裁罰內容 裁罰內容(備註) 舉發通知單填單日期 舉發通知單字號 舉發通知單頁數 1 112年11月28日 新北裁催字第48-C00000000號 本院卷第11、120頁 112年7月20日8時4分 新北市三重區三和路3段 轉彎或變換車道不依標誌、標線、號誌指示 第48條第2款 罰鍰600元 原「記違規點數1點」部分,因113年6月30日修正施行之道交條例第63條第1項規定限於經當場舉發之案件始予記違規點數,較有利於原告,被告遂予撤銷並通知原告(見本院卷第11、120、130頁) 112年7月20日 新北警交字第C00000000號 本院卷第71頁 2 112年11月28日 新北裁催字第48-C00000000號 本院卷第13、119頁 112年7月20日8時3分 新北市三重區三和路3段 不按遵行之方向行駛 第45條第1項第1款 罰鍰900元 原「記違規點數1點」部分,因113年6月30日修正施行之道交條例第63條第1項規定限於經當場舉發之案件始予記違規點數,較有利於原告,被告遂予撤銷並通知原告(見本院卷第13、119、130頁) 112年7月20日 新北警交字第C00000000號 本院卷第57頁 3 112年11月28日 新北裁催字第48-C00000000號 本院卷第15、105頁 112年7月20日8時4分 新北市三重區三和路3段 違反處罰條例之行為,拒絕停車接受稽查而逃逸 第60條第1項 罰鍰10,000元,吊扣駕駛執照6個月 原裁罰主文二「上開駕駛執照逾期不繳送者:㈠自112年12月29日起吊扣駕駛執照12個月,並限於113年1月12日前繳送。㈡113年1月12日前未繳送駕駛執照者,自113年1月13日起吊銷駕駛執照,並逕行註銷駕駛執照。㈢駕駛執照吊(註)銷後,自113年1月13日起一年內不得重新考領駕駛執照」部分,經被告重新審查後撤銷,並通知原告(見本院卷第15、105、130頁) 112年7月20日 新北警交字第C00000000號 本院卷第58頁

2025-01-08

TPTA-112-交-2789-20250108-1

續收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續予收容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4年度續收字第7號 聲 請 人 內政部移民署 代 表 人 鐘景琨 代 理 人 王柏婷 相 對 人 即受收容人 MOOLKA SONTHAYA(泰國國籍) 現收容於內政部移民署中區事務大隊新竹地區臨時收容所 上列聲請人因聲請續予收容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甲○○ ○○○○ 續予收容。 理 由 收容期間 受收容人自民國113年12月26日起暫予收容,聲請人於該期間屆滿之5日前聲請續予收容。 具收容事由 受收容人有下列得收容之事由(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第1項): ☐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 ☑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 ☐受外國政府通緝。 無得不予收容之情形 受收容人未符合下列得不予收容之情形(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之1第1項): 1.精神障礙或罹患疾病,因收容將影響其治療或有危害生命之虞。 2.懷胎五個月以上或生產、流產未滿二個月。 3.未滿十二歲之兒童。 4.罹患傳染病防治法第三條所定傳染病。 5.衰老或身心障礙致不能自理生活。 6.經司法或其他機關通知限制出國。 收容必要性 受收容人具收容事由,且無其他具體有效足供擔保日後執行驅逐出國之收容替代處分,非予收容顯難強制驅逐出國。 結論 續予收容之聲請為有理由,受收容人應准續予收容,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4第2項後段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法 官 林宜靜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書記官 許慈愍

2025-01-07

TPTA-114-續收-7-20250107-1

續收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續予收容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4年度續收字第21號 聲 請 人 內政部移民署 代 表 人 鐘景琨 代 理 人 朱進豐 相 對 人 即受收容人 DANG VAN HAU(越南國籍) 現收容於內政部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宜蘭收容所 上列聲請人因聲請續予收容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DANG VAN HAU續予收容。 理 由 收容期間 受收容人自民國113年12月26日起暫予收容,聲請人於該期間屆滿之5日前聲請續予收容。 具收容事由 受收容人有下列得收容之事由(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第1項): ☑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 ☑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 ☐受外國政府通緝。 無得不予收容之情形 受收容人未符合下列得不予收容之情形(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之1第1項): 1.精神障礙或罹患疾病,因收容將影響其治療或有危害生命之虞。 2.懷胎五個月以上或生產、流產未滿二個月。 3.未滿十二歲之兒童。 4.罹患傳染病防治法第三條所定傳染病。 5.衰老或身心障礙致不能自理生活。 6.經司法或其他機關通知限制出國。 收容必要性 受收容人具收容事由,且無其他具體有效足供擔保日後執行驅逐出國之收容替代處分,非予收容顯難強制驅逐出國。 結論 續予收容之聲請為有理由,受收容人應准續予收容,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4第2項後段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法 官 林宜靜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書記官 許慈愍

2025-01-07

TPTA-114-續收-21-20250107-1

續收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續予收容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4年度續收字第39號 聲 請 人 內政部移民署 代 表 人 鐘景琨 代 理 人 楊忠廣 相 對 人 即受收容人 NGUYEN XUAN HUNG(越南國籍) 收容所 上列聲請人因聲請續予收容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NGUYEN XUAN HUNG續予收容。 理 由 收容期間 受收容人自民國113年12月26日起暫予收容,聲請人於該期間屆滿之5日前聲請續予收容。 具收容事由 受收容人有下列得收容之事由(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第1項): ☑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 ☑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 ☐受外國政府通緝。 無得不予收容之情形 受收容人未符合下列得不予收容之情形(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之1第1項): 1.精神障礙或罹患疾病,因收容將影響其治療或有危害生命之虞。 2.懷胎五個月以上或生產、流產未滿二個月。 3.未滿十二歲之兒童。 4.罹患傳染病防治法第三條所定傳染病。 5.衰老或身心障礙致不能自理生活。 6.經司法或其他機關通知限制出國。 收容必要性 受收容人具收容事由,且無其他具體有效足供擔保日後執行驅逐出國之收容替代處分,非予收容顯難強制驅逐出國。 結論 續予收容之聲請為有理由,受收容人應准續予收容,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4第2項後段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法 官 林宜靜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書記官 許慈愍

2025-01-07

TPTA-114-續收-39-2025010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