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徐紫庭

共找到 144 筆結果(第 141-144 筆)

原易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妨害自由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原易字第171號 公 訴 人 臺灣花蓮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偕偉正 選任辯護人 吳明益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被告因妨害自由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1年度偵字第6 360號),被告於準備程序中就被訴事實為有罪之陳述,經本院 告知簡式審判程序之旨,並聽取被告等與檢察官之意見後,裁定 進行簡式審判程序審理,判決如下: 主 文 偕偉正共同犯強制罪,處有期徒刑伍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 壹仟元折算壹日。未扣案之手銬壹副沒收之,如全部或一部不能 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扣案之西瓜刀壹把沒收。 犯罪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證據,就犯罪事實欄部分「被告偕偉正帶一 把刀子」更正為「被告偕偉正帶一把西瓜刀」,證據部分補 充「被告於本院準備程序、審理程序時之自白」、證據欄編 號7證據名稱更正為「扣押的西瓜刀1把」外,餘均引用檢察 官起訴書之記載(如附件)。 二、論罪科刑:  ㈠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04條第1項之強制罪。被告與黎克 龍間有犯意聯絡及行為分擔,為共同正犯。  ㈡被告聽從黎克龍(已歿)指示,先以手銬銬住告訴人乙○○, 再聽從黎克龍指示持西瓜刀搭上告訴人駕駛車輛挾持告訴人 前往黎克龍家中,係出於同一之犯意,在密切接近之時、地 實施,數行為之獨立性極為薄弱,依一般社會健全概念,在 時間差距上,難以強行分開,在刑法評價上,以視為數個舉 動之接續施行,合為包括之一行為予以評價,較為合理,應 論以接續犯之一罪。  ㈢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犯罪前未經理性思考, 逕聽從他人指示成為他人遂行犯罪目的之工具人,並考量被 告雖有心與告訴人和解但未能成立,及犯後於偵、審中均坦 承犯行之態度,兼衡其犯罪動機、目的、手段、情節、擔任 之分工角色及參與程度,再參酌被告於本院審理程序時自陳 為高中肄業、入監前為電梯維修業、每月薪水約新臺幣(下 同)3萬至4萬元、需扶養生病無業之母親等一切情狀,量處 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三、沒收:  ㈠扣案之西瓜刀一把(偵卷第301頁),為被告所有供實行本案 犯罪所用之物,爰依刑法第38條第2項前段規定,宣告沒收 。  ㈡未扣案之手銬一副,為被告實行本案犯罪所用之物,然依卷 內相關資料係黎克龍拿出交予被告,是並非被告所有之物。 然因該副手銬係經黎克龍指示被告使用於犯罪,屬無正當理 由提供之物,爰依刑法第38條第3項前段規定,宣告沒收。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1第1項、第299條第1項前 段,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葉柏岳提起公訴,檢察官卓浚民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6  日 (因原宣判期日113年10月1日遇颱風停止上班及因承辦法官於颱 風停止上班結束後適不在國內而延期宣判)          刑事第四庭 法 官 蔡培元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理 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 之日期為準。 辯護人依據刑事訴訟法第346條、公設辯護人條例第17條及律師 法第43條2項、第46條等規定之意旨,尚負有提供法律知識、協 助被告之義務(含得為被告之利益提起上訴,但不得與被告明示 之意思相反)。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6  日 書記官 徐紫庭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04條 以強暴、脅迫使人行無義務之事或妨害人行使權利者,處三年以 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九千元以下罰金。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件: 臺灣花蓮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1年度偵字第6360號 被 告 偕偉正  上列被告因為妨害自由的案件,已經偵查終結,認為應提起公訴 ,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說明如下:    犯罪事實 一、偕偉正與黎克龍(已經死亡,就本案的部分另外作出不起訴 處分)、趙長毅(已經死亡)都是朋友,由於乙○○懷疑黎克 龍與他女友有曖昧,乙○○向警察檢舉黎克龍販毒而導致黎克 龍心生不滿,黎克龍竟於民國109年9月30日23時左右,前往 花蓮縣○○市○○路000號「大使飯店」先承租603、605套房後 ,黎克龍要求同行的陳寧禎(就這個案件所涉及妨害自由等 的犯罪嫌疑,另外作出不起訴處分)以援交的名義把乙○○約 到大使飯店603套房後,偕偉正與黎克龍、趙長毅以及1名真 實姓名不詳的成年男子本於使人行無義務之事的犯意連絡, 於同年10月1日凌晨2時左右,從605套房前往603套房,黎克 龍先質問乙○○檢舉販毒以及為何嫖未成年人後,指示偕偉正 先用手銬銬住乙○○後毆打乙○○,導致乙○○受有腦震盪、左側 臉部、左側臉部、耳後挫傷以及左側腕部挫傷等的傷害(傷 害的部分告訴逾期),黎克龍再要求乙○○自慰後將精液射在 保險套內作為日後乙○○嫖未成年人的證據,黎克龍再要求偕 偉正帶1把刀子搭乘乙○○的車子,於109年10月1日凌晨6時左 右,前往黎克龍在花蓮縣○○市○○○街00號4樓之7的住處,黎 克龍要求乙○○簽下面額為新臺幣(下同)150萬的本票以及 借據各1張後才讓乙○○離去,偕偉正即以上述的方法,聽命 於黎克龍而參與以強暴、脅迫的方法,使乙○○行無義務之事 。 二、案經乙○○告訴以及花蓮縣警察局新城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清單及待證事實: 編號 證據名稱 待證事實 1 被告偕偉正於警詢以及偵查中的供述。 被告偕偉正表示:黎克龍要我先用手銬銬住乙○○,黎克龍質問乙○○為何要點他販毒,然後就叫我們打乙○○,黎克龍要乙○○去打手槍把精液涉在保險套裡面,說是要當乙○○嫖未成年的證據,然後我就拿1把刀,坐上乙○○的車到黎克龍在花蓮國聯的住家,黎克龍就叫乙○○簽了那1張本票跟借據。 2 ⑴告訴人乙○○於警詢及偵查中的控訴。 ⑵門諾醫院診斷證明書。 ⑶黎克龍經由icloud傳送給告訴人乙○○的簡訊訊息。 全部犯罪事實。 3 ⑴證人黎克龍警詢以及偵查中的證詞。 ⑵證人黎克龍行動電話內翻拍照片。 ⑶證人黎克龍行動電話內通訊軟體icloud對話截圖。 被告黎克龍表示:有要陳寧禎把乙○○約到大使飯店,被告偕偉正自己主動打乙○○,乙○○也主動簽了本票當作賠償。 4 證人林玉媛警詢中的證詞。 證人林玉媛為告訴人乙○○的母親,於119年11月4日13時30分,有2名男子拿告訴人乙○○簽發的本票前往證人林玉媛住處討債的事實。 5 ⑴證人陳寧禎警詢中的證詞。 ⑵證人陳寧禎行動電話內通訊軟體MESSENGER對話截圖。 黎克龍要陳寧禎把告訴人約到大使飯店603房的事實。 6 大使飯店6樓走道監視器紀錄以及截圖相片。 犯罪現場經攝錄的事實。 7 扣押的刀子1把。 被告偕偉正持刀搭上告訴人乙○○所駕駛的車輛,前往證人黎克龍家中時,刀子掉在車內,警察找上告訴人乙○○後,乙○○交給警察查扣的事實。 二、起訴罪名:刑法第304條強制罪。 三、告訴以及報告機關認為被告偕偉正上述所做的犯罪行為,另 外涉及組織犯罪條例第3條第1項後段參與犯罪組織罪、刑法 第277條第1項普通傷害罪、刑法第296條使人為奴隸罪、刑 法第305條恐嚇罪以及刑法第346條恐嚇取財罪的犯罪嫌疑。 刑事訴訟法第154條第2項規定: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 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最高法院52年台上字第1300號及 30年上字第816號判例的意旨是:告訴人之告訴,係以使被 告受刑事訴追為目的,是其陳述是否與事實相符,仍應調查 其他證據以資審認;又認定不利於被告之事實,須依積極證 據,苟積極證據不足為不利於被告事實之認定時,即應為有 利於被告之認定。就被告偕偉正所涉及組織犯罪條例第3條 第1項後段參與組織犯罪的部分,這個案件參與者雖有三人 以上,也有實施犯罪行為,但是被告偕偉正應該是偶然接受 黎克龍指令的犯罪參與者,沒有證據顯示有持續性從事犯罪 的事實,也沒有證據證明犯罪結構性的事實。就被告偕偉正 所涉及刑法277條第1項普通傷害罪的部分,如上述犯罪事實 欄的犯罪時間為109年9月30日23時到隔日的同年10月1日凌 晨2時左右,但告訴人乙○○前往花蓮縣警察局新城分局制作 警詢筆錄的提出告訴的時間為111年7月5日,這個案件傷害 罪部分的告訴逾期。就被告偕偉正所涉及刑法第296條使人 為奴隸罪的部分,檢察官相互對照告訴人乙○○指控的情節以 及被告偕偉正所表示意見後,認為告訴人乙○○的自由權確實 有遭妨害的情形,但檢察官難以認定告訴人遭受不法支配的 情境已經到了類似奴隸的程度。關於被告偕偉正所涉及刑法 第305條恐嚇罪以及刑法第346條恐嚇取財罪的犯罪嫌疑的部 分,依據被告所供述的情節來說,告訴人是遭黎克龍所脅迫 ,而被告只是黎克龍肢體障礙無法完成整體犯罪行為的工具 人,在被告偕偉正否認事先知道黎克龍何種原因以及計畫以 何種方式要求告訴人乙○○簽本票的情況下,檢察官無法認定 被告偕偉正就這個部分與黎克龍有犯意連絡。縱使被告偕偉 正構成告訴人乙○○所指控或報告機關移送的參與犯罪組織罪 、普通傷害罪、使人為奴隸罪恐嚇罪、恐嚇取財罪等等的部 分,與起訴的犯罪事實也是同一個社會基本事實,所以檢察 官不另外作出不起訴處分。 四、依據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6   月  8   日               檢 察 官 葉柏岳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6   月  21  日 書 記 官 黄佳慧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04條 以強暴、脅迫使人行無義務之事或妨害人行使權利者,處 3 年 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9 千元以下罰金。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2024-10-16

HLDM-113-原易-171-20241016-1

原易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賭博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原易字第147號 公 訴 人 臺灣花蓮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王吳國祥 選任辯護人 王姿淨律師(法扶律師) 被 告 高宥勝 上列被告因賭博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年度偵字第7570 號、113年度偵字第221號),被告於本院準備程序時就被訴事實 為有罪之陳述,經檢察官聲請改依協商程序而為判決,本院進行 認罪協商程序,判決如下: 主 文 王吳國祥共同犯意圖營利聚眾賭博罪,處有期徒刑參月,如易科 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扣案之深藍色三星廠牌手機1 支沒收之。未扣案之犯罪所得新臺幣伍仟元沒收之,於全部或一 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高宥勝共同犯意圖營利聚眾賭博罪,處有期徒刑貳月,如易科罰 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扣案之藍色蘋果廠牌手機1支沒 收之。未扣案之犯罪所得新臺幣壹萬伍仟元沒收之,於全部或一 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證據及應適用之法條,除證據部分補充「被 告王吳國祥、被告高宥勝於本院準備程序之自白」外,餘均 引用檢察官起訴書(如附件)之記載。 二、本件經檢察官與被告於審判外達成協商之合意且被告已認罪 ,其合意內容為:被告願受如主文欄所示之刑。本院審酌各 情,認上開協商合意並無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4第1項所列 情形之一,檢察官聲請改依協商程序而為判決,本院爰不經 言詞辯論,於協商合意範圍內為協商判決。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2第1項、第455條之4第2項、第455 條之8、第454條第2項,判決如主文。 四、本判決除有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4第1項第1款、第2款、第4 款、第6款、第7款所定情形之一,或違反同條第2項規定者 外,不得上訴。 五、如有前項得上訴之情形,得自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 上訴書狀,上訴於第二審法院。 本案經檢察官彭師佑提起公訴,檢察官卓浚民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4   日          刑事第四庭 法 官 蔡培元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上訴。但有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4第1項第1款、第2款 、第4款、第6款、第7款所定情形,或協商判決違反同條第2項之 規定者,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敘述 具體理由;如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向 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 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4   日 書記官 徐紫庭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刑法第268條 意圖營利,供給賭博場所或聚眾賭博者,處3 年以下有期徒刑, 得併科9 萬元以下罰金。 附件:  臺灣花蓮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2年度偵字第7570號 113年度偵字第221號   被   告 王吳國祥            高宥勝               上列被告等因賭博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應提起公訴,茲將犯 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王吳國祥、高宥勝與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上游組頭,共同基 於意圖營利供給賭博場所及聚眾賭博之犯意聯絡,自民國000 年0月間某日起至112年12月9日8時30分許為警查獲止,王吳 國祥以其位在花蓮縣○○鄉○○○街00號住所、高宥勝以其位在 花蓮縣○○市○○○街0號居所作為賭博場所,接受賭客簽選號碼 後前往上開處所或利用通訊軟體LINE傳送簽注單訊息之方式 ,聚集不特定多數人簽注賭博財物。其賭博方式為核對臺灣 今彩539所開出之中獎號碼作為兌獎依據,可分為「二星」 、「三星」及「四星」等,每注賭金均為新臺幣(下同)80 元,若簽中「二星」(即簽中2個號碼),每注可得彩金5,2 00元,若簽中「三星」(即簽中3個號碼),每注可得彩金5 萬6,000 元,若簽中「四星」(即簽中4個號碼),每注可 得彩金67萬,如簽注「一車」,每次下注金額為3,040元, 若簽中可得彩金2萬0,800元,王吳國祥、高宥勝並在接受賭 客下注後,分別從中抽取每注3至5元、每車114元等數額不 詳之手續費轉單差額以牟利,若賭客未簽中,簽賭金則歸上 游組頭所有。嗣因警方查獲上開簽注模式之賭客林金花、羅 建豊(其2人係向楊世光簽注,楊世光係向王吳國祥簽注, 其涉犯本案部分,業經臺灣臺東地方法院以112年度原易字 第107號判決有罪確定),警方持臺灣臺東地方法院核發之 搜索票至楊世光臺東縣成功鎮住所執行搜索,扣得楊世光所 有之OPPO牌手機1支、簽單2張,經楊世光供出其上游組頭為 王吳國祥,警方進而於112年9月22日7時13分許,持臺灣臺 東地方法院核發之搜索票至王吳國祥前開住所執行搜索,扣 得王吳國祥所有之三星廠牌手機2支(銀色及深藍色)、簽 單2張,經王吳國祥供出其上游組頭為高宥勝,警方再持臺 灣臺東地方法院核發之搜索票至高宥勝前開居所執行搜索, 扣得高宥勝所有之IPHONE手機1支(藍色)等物,警方並另 通知向王吳國祥簽注之盧幸珠到案說明,而查悉全情。 二、案經臺東縣警察局移送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清單及待證事實: 編號 證據名稱 待證事實 1 被告王吳國祥於警詢時及偵查中之供述 被告王吳國祥坦承收到證人楊世光下注號碼後,傳給被告高宥勝下注簽賭金彩539之事實,惟否認有何本件犯行,辯稱:我沒有賺錢,我只是幫楊世光將下注號碼傳給被告高宥勝進行簽賭,另盧幸珠的部分只是遊戲云云。 2 被告(兼證人)高宥勝於警詢及偵查中之自白(及證述) ⑴被告高宥勝坦承自000年0月間開始,在上址經營今彩539簽賭獲利之事實。 ⑵被告高宥勝證述被告王吳國祥接受賭客下注號碼後,再將下注號碼傳送予其下注,被告王吳國祥並從中收取水錢作為獲利之事實。 3 證人林金花、羅建豊於警詢時之證述(見112年度偵字第7570號偵卷內臺灣臺東地方檢察署112年10月24日函後附筆錄) 證人林金花、羅建豊向證人楊世光下注簽賭今彩539之事實。 4 1.證人楊世光於警詢時及 偵查中之證述 2.臺灣臺東地方法院112年度原易字第107號判決 證明證人楊世光向被告王吳國祥下注簽賭今彩539之事實。 5 1.證人盧幸珠於警詢時及偵查中之證述(見112年度偵字第7570號偵卷最後部分) 2.本署112年度偵字第 7834號不起訴處分書(職權不起訴) 證人盧幸珠向被告王吳國祥下注簽賭今彩539之事實。 6 各以另案被告楊世光及被告2人為對象之搜索票、臺東縣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扣案手機及LINE對話紀錄擷圖照片各1份 佐證另案被告楊世光及本案被告2人經營今彩539聚眾賭博之事實。 二、核被告王吳國祥、高宥勝2人所為,均係犯刑法第266條第1 項前段之賭博及同法第268條後段意圖營利聚眾賭博等罪嫌 。被告2人自000年0月間起至112年12月9日8時30分許為警查 獲時止,在相同地點,反覆密接多次收單下注之舉動,為單 一犯意下之接續數舉動,應以接續犯予以評價而論以一罪。 再被告2人間有犯意聯絡、行為分擔,請論以共同正犯。又 其等係以一行為觸犯前開2罪名,為想像競合犯,請依刑法 第55條規定,從一重之意圖營利聚眾賭博罪處斷。至上開扣 案物品,係被告2人所有且供本件犯罪所用或犯罪所生之物 ,請依刑法第38條第2項規定宣告沒收之。末被告2人就上開 犯行均獲有報酬,核屬其等之犯罪所得,請均依刑法第38條 之1第1項前段規定宣告沒收,如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 宜執行沒收時,請依同條第3項規定追徵其價額。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5   月  24  日                檢 察 官 彭師佑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5   月  31  日 書 記 官 黃婉淑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266條 在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賭博財物者,處 5 萬元以下罰 金。 以電信設備、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其他相類之方法賭博財物者 ,亦同。 前二項以供人暫時娛樂之物為賭者,不在此限。 犯第 1 項之罪,當場賭博之器具、彩券與在賭檯或兌換籌碼處 之財物,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否,沒收之。 中華民國刑法第268條 意圖營利,供給賭博場所或聚眾賭博者,處 3 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 9 萬元以下罰金。

2024-10-04

HLDM-113-原易-147-20241004-1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易字第315號 公 訴 人 臺灣花蓮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呂應宗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1192 號),被告於準備程序中就被訴事實為有罪之陳述,經本院告知 簡式審判程序之旨,並聽取被告等與檢察官之意見後,裁定進行 簡式審判程序審理,判決如下: 主 文 呂應宗犯踰越門窗竊盜罪,處有期徒刑柒月。未扣案之犯罪所得 新臺幣參仟元沒收之,如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 ,追徵其價額。 犯罪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證據,就犯罪事實欄部分補充「公訴檢察官 於本院準備、審理程序時就起訴書犯罪事實欄當庭更正之內 容:起訴書犯罪事實第三行第四行,更正為『基於踰越窗扇 竊盜之犯意,於111年12月18日2時許,踰越教師辦公室之門 扇,』(本院卷244頁、250頁)」,證據欄部分補充「被告 呂應宗於本院準備程序、審理程序時之自白」,餘均引用檢 察官起訴書之記載(如附件)。 二、論罪科刑:  ㈠就起訴書犯罪事實欄部分,業經公訴檢察官當庭陳明更正起 訴法條(本院卷244頁、250頁)為刑法第321條第1項第2款 之踰越門窗竊盜罪,並經本院曉諭被告本件法條有更正情事 並告知相關權利,而毋庸再變更起訴法條,合先敘明。  ㈡又被告於警詢時自承:其於犯本案罪行時,係注意到辦公室 天窗沒有鎖,所以就搬裝書的箱子墊在下面,接著爬上去打 開天窗進入辦公室裡面行竊等語(警卷第17頁),是被告確 有踰越窗戶入室行竊之行為,與刑法第321條第1項第2款之 踰越門扇加重要件相符。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21條第1 項第2款之踰越門窗竊盜罪。  ㈢被告前因竊盜案,經臺灣宜蘭地方法院以111年度易字第210 號判決處有期徒刑3月確定,於111年12月9日因徒刑執行完 畢出監乙節,此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附卷可參, 被告於受有期徒刑執行完畢後,5年內故意再犯本案有期徒 刑以上之罪,為累犯。審酌被告於竊盜前案執行完畢後,再 為罪質相同之本案犯行,足見其對刑罰反應力薄弱,為反應 被告再犯本案之特別惡性,並促其遵守法律,以收警惕之效 ,爰依刑法第47條第1項規定及司法院釋字第775號解釋意旨 ,對被告本案犯行裁量予以加重其刑,以符罪刑相當原則及 比例原則。  ㈣爰以行為人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不思以正當方法謀取所需 ,竟為貪圖不法利益,而為本案犯行,造成被害人財產權受 損,漠視他人財產權益,守法意識薄弱,所為實不足取,且 未能與告訴人達成和解、調解並賠償損失,惟念被告犯罪後 坦承犯行,兼衡被告於國中畢業之智識程度、未婚,暨被害 人所受損害程度及被告犯罪動機、目的、手段、情節等一切 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 三、沒收   被告本案竊得之金錢新臺幣3,000元,未據扣案,亦未發還 被害人,爰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第3項規定宣告沒 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1第1項、第299條第1項前 段、第310條之2、第454條第2項,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江昂軒提起公訴,檢察官卓浚民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4   日          刑事第四庭 法 官 蔡培元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理 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 之日期為準。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4   日 書記官 徐紫庭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21條 犯前條第1項、第2項之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6月以上5年以 下有期徒刑,得併科50萬元以下罰金: 一、侵入住宅或有人居住之建築物、船艦或隱匿其內而犯之。 二、毀越門窗、牆垣或其他安全設備而犯之。 三、攜帶兇器而犯之。 四、結夥三人以上而犯之。 五、乘火災、水災或其他災害之際而犯之。 六、在車站、港埠、航空站或其他供水、陸、空公眾運輸之舟、 車、航空機內而犯之。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件: 臺灣花蓮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3年度偵字第1192號   被   告 呂應宗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已經偵查終結,認應提起公訴,茲將犯罪 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呂應宗前因竊盜案件,經臺灣宜蘭地方法院111年度易字第2 10號判決有期徒刑3月確定,於民國111年12月9日執行完畢 。詎呂應宗仍不知悔改,意圖為自己不法所有,基於竊盜之 犯意,於111年12月18日2時許,在花蓮縣○○鄉○○路000號花 蓮縣立○○國民小學教師辦公室,竊取胡○璇、張○豔放置於辦 公室抽屜內之現金新臺幣(下同)共3,000元,嗣經胡○璇發 現遭竊,報警處理,始悉上情。 二、案經胡○璇訴由花蓮縣警察局吉安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 (一)被告呂應宗於警詢中坦承不諱,但於偵查中則保持緘默 。 (二)告訴人胡○璇於警詢中之指訴。 (三)勘察採證同意書、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鑑定書、現 場暨監視器影像翻拍照片各1份。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竊盜罪嫌。被告前因竊 盜案件,經法院判決判處有期徒刑3月確定,於111年12月9 日執行完畢,有被告刑案資料查註記錄表附卷足參,是被告 於受徒刑執行完畢後,5 年以內故意再犯本件有期徒刑以上 之罪,為累犯,而參照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775 號解釋意旨 ,適用累犯加重規定時,並無超過其所應負擔罪責之情事, 請依刑法第47條第1 項之規定加重其刑。被告犯罪所得,請 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規定宣告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 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請依同條第3項規定追徵其價額。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5   月  22  日                檢 察 官 江 昂 軒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5   月  31  日              書 記 官 毛 永 祥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50 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2024-10-04

HLDM-113-易-315-20241004-1

原易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詐欺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原易字第211號 公 訴 人 臺灣花蓮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金忠 選任辯護人 邱一偉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被告因詐欺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5167 號),被告於本院準備程序中,就被訴事實為有罪之陳述,經告 知被告簡式審判程序之旨,並聽取當事人之意見後,本院裁定改 行簡式審判程序審理,並判決如下: 主 文 林金忠犯詐欺取財罪,處拘役伍拾伍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 壹仟元折算壹日。未扣案之犯罪所得即臭豆腐壹份沒收,於全部 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犯罪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證據,除補充「被告林金忠於本院準備程序 、審理程序時之自白」外,餘均引用檢察官起訴書之記載( 如附件)。 二、論罪科刑:  ㈠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39條第1項之詐欺取財罪。  ㈡又被告前因竊盜案件,經本院以107年度原簡字第78號判處有 期徒刑6月確定,並於民國108年9月10日執行完畢,有臺灣 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附卷可憑,其於受徒刑執行完畢後 5年內,故意再犯本件有期徒刑以上之罪,為累犯。本院考 量被告確實並未因上開案件徒刑之執行而知所警惕,而再犯 本案恣意侵害他人財產法益之行為,對刑罰反應力薄弱,若 論以累犯,並無違反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775號不得一律加 重最低本刑之意旨,爰依刑法第47條第1項之規定加重其刑 。     ㈢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有多次竊盜前科,仍不 思依循正軌賺取財物,以吃霸王餐之方式騙取餐食,對他人 財產法益毫不尊重,而告訴人曾志明也到庭表示被告此類行 為並非第一次,周邊受害商家甚多,惟考量被告犯後尚能坦 承犯行,且本件告訴人所受財產侵害非大(臭豆腐一盤價格 為新臺幣55元),也表示願意接受被告道歉,但未能達成和 解等情,兼衡被告自陳智識程度為高中肄業、入監前擔任木 工、無需扶養之人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 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三、沒收: 本件被告以詐術使告訴人交付臭豆腐一盤,係其犯行所詐得 之財物,均未經扣案,且被告也自承尚未賠償予告訴人,卷 內亦無被告已實際返還或賠償之事證,應依刑法第38條之1 第1項前段、第3項規定,宣告沒收,並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 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均追徵其價額。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1第1項、第299條第1項前 段、第310條之2、第454條第2項,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王柏舜提起公訴,檢察官卓浚民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4   日          刑事第四庭 法 官 蔡培元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理 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 之日期為準。 辯護人依據刑事訴訟法第346條、公設辯護人條例第17條及律師 法第43條2項、第46條等規定之意旨,尚負有提供法律知識、協 助被告之義務(含得為被告之利益提起上訴,但不得與被告明示 之意思相反)。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4   日 書記官 徐紫庭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39條第1項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 物交付者,處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50萬元以下罰 金。 附件: 臺灣花蓮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3年度偵字第5167號   被   告 林金忠  上列被告因詐欺案件,已經偵查終結,認應提起公訴,茲將犯罪 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林金忠於民國113年8月12日14時20分,至曾志明所經營,位 在花蓮縣○○市○○街0○0號「明廉臭豆腐」店用餐,經曾志明 詢問林金忠有無攜帶金錢以付款時,林金忠竟意圖為自己不 法之所有,基於詐欺取財之犯意,向曾志明佯稱:有帶錢可 以付款云云,致使曾志明陷於錯誤,誤認林金忠有付款之能 力,因而交付臭豆腐1份(價值新臺幣【下同】55元)予林金 忠。嗣林金忠食用完畢後未付款即欲離開,經曾志明向林金 忠催討款項,林金忠仍無法付款,曾志明始知受騙。 二、案經曾志明訴由花蓮縣警察局花蓮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清單及待證事實: 編號 證據名稱 待證事實 1 被告林金忠於警詢及偵查中之供述 (1)證明被告於上開時、地用餐時,身上並無金錢之事實。 (2)證明告訴人詢問被告有無帶錢時,被告答覆有帶錢之事實。 (3)證明被告食用完畢後,無力支付之事實。 2 證人即告訴人曾志明於警詢中之指訴 (1)證明告訴人詢問被告有無帶錢時,被告答覆有帶錢之事實。 (2)證明告訴人誤認被告有支付能力,才提供上開餐食供被告食用之事實。 (3)證明被告食用完畢後,無力支付之事實。 3 現場照片2張 證明被告有於上開時間至上開地點用餐之事實。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39條第1項之詐欺取財罪嫌。被告 上開犯罪所得,請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宣告沒收。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8   月  19  日                檢 察 官 王 柏 舜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8   月  25  日 書 記 官 黃 友 駿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刑法第339條第1項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 物交付者,處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 50 萬元以 下罰金。

2024-10-04

HLDM-113-原易-211-20241004-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