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陳薇晴

共找到 239 筆結果(第 141-150 筆)

重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重訴字第481號 原 告 陳逸亮 訴訟代理人 鄭佑祥律師 被 告 楊琇媖 訴訟代理人 吳存富律師 陳庭琪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1月26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請求之 基礎事實同一者、擴張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 此限。訴之撤回,被告於期日到場,未為同意與否之表示者 ,自該期日起;其未於期日到場或係以書狀撤回者,自前項 筆錄或撤回書狀送達之日起,十日內未提出異議者,視為同 意撤回。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2款、第3款、第262條 第4項分別定有明文。查原告起訴時,原係以楊琇媖、楊明 德等人為被告,並聲明:「㈠被告楊琇媖應給付原告新臺幣 (下同)4,818,16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㈡被告楊明德應給付 原告1,248,8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㈢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 執行。」等語(見本院卷一第11頁);嗣於民國113年2月27 日具狀變更其聲明為:「㈠被告楊琇媖應給付原告5,118,160 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 分之5計算之利息。㈡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等語, 並撤回對楊明德之起訴(見本院卷一第411頁)。核原告所 為訴之聲明之變更,應係基於相同之基礎事實,並擴張其訴 之聲明之請求;又楊明德於原告具狀撤回對其之起訴後,並 未於十日內具狀表示異議,此與前開民事訴訟法條文規定核 無不符,自應予准許。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略以:  ㈠緣如本判決附表所示之土地(下稱系爭土地),應係原告所 出資購買,僅係約定借名登記予被告名下,原告並親自保管 系爭土地之所有權狀。  ㈡惟被告於110年2月18日,竟違反兩造間借名登記契約之約定 ,擅自申請補發系爭土地之所有權狀,並於110年6月9日將 系爭土地以13,740,000元之價格出賣予訴外人百亨開發有限 公司。因被告擅自出賣系爭土地之行為,核屬故意以違反善 良風俗之方式致生損害於原告之行為;且被告因系爭土地之 出售而受有不當得利,從而,原告爰依不當得利或侵權行為 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5,118,16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 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等 語。  ㈢並聲明:  ⒈被告應給付原告5,118,16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⒉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則以:  ㈠被告否認兩造間就系爭土地有借名登記之法律關係存在。因 原告就系爭土地係其所借名登記予被告名下之主張,未能先 行提出具體之事證以實其說,是以,此部分自應為不利原告 之判斷。  ㈡又縱使本院認定系爭土地確實係原告所借名登記予被告名下 ,惟原告所請求之損害賠償或不當得利數額,並未扣除被告 因系爭土地出售之相關交易成本,數額應非正確;又被告自 101年起,應有借款至少8,260,400元予原告之情事,且被告 尚有自楊明德、訴外人陳祿錩處受讓對原告之債權,金額至 少達22,000,000元,是被告自得持前開債權就原告之請求主 張抵銷,從而,原告之訴應為無理由等語,資為抗辯。  ㈢並聲明:  ⒈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⒉如受不利判決,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予假執行。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 但法律別有規定,或依其情形顯失公平者,不在此限,民事 訴訟法第277條定有明文。是主張有借名委任關係存在事實 者,須就此項利己事實證明至使法院就其存在達到確信之程 度,始可謂已盡其依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前段規定之舉證行 為責任,否則該待證事實即難認為真正,此有臺灣高等法院 106年度重上字第467號判決意旨可資參照。次按所謂借名登 記契約,乃當事人約定,一方(借名者)經他方(出名者) 同意,而就屬於一方現在或將來之財產,以他方之名義,登 記為所有人或其他權利人之契約,是出名人與借名者間應有 借名登記之意思表示合致,始能成立借名登記契約。而不動 產登記當事人名義之原因原屬多端,主張借名登記者,應就 該借名登記之事實負舉證責任,此則有最高法院108年度台 上字第2359號判決意旨足資參照。再按不動產為登記名義人 所有屬常態事實,為他人借名登記者屬變態事實,主張借名 登記者,應就該借名登記之利己事實,提出符合經驗法則、 論理法則之事證以資證明,始可謂已盡舉證責任,此有最高 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511號判決要旨可資參照。  ㈡查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下稱新北地院)雖於111年1月27日, 以109年度重訴字第33號判決(下稱系爭判決)認定系爭土 地應係原告所借名登記予被告名下,惟被告於收受系爭判決 後,應已於法定期間就系爭判決提起上訴,經臺灣高等法院 以111年度重上字第296號審理中。因系爭判決尚未確定,而 未有既判力或爭點效可言,是以,系爭判決所為之認定應無 拘束本件之效力,合先敘明。原告雖陳稱被告於系爭判決審 理期間並未爭執兩造間就系爭土地存有借名登記契約,基於 誠信原則,應不得再為相反之主張等語,惟查,當事人於案 件審理期間縱有對特定事實表示不爭執甚至自認之情事,然 於判決確定前仍有再為爭執或撤銷其自認之可能,此觀民事 訴訟法第279條第3項、第447條等規定自明,自難逕以被告 於系爭判決審理期間並未爭執兩造間就系爭土地存有借名登 記契約,即認定被告於本件審理期間不得再為相反之主張, 從而,原告之前開主張,應不足採。  ㈢次查,原告就系爭土地應係伊所借名登記予被告名下之主張 ,雖提出支票影本數紙為證(見本院卷二第103頁至第175頁 ),用以證明系爭土地實際上係伊所出資購買,然依據原告 所提出之支票影本觀之,支票之發票人應係記載為訴外人東 山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山公司)及被告,而與原告無 涉,自不足做為原告確有出資購買系爭土地之證明;原告雖 陳稱東山公司應係伊所有之公司,且伊有匯款予被告做為被 告開立支票之補償等語,惟查,依據經濟部商工登記資料查 詢之結果,東山公司於110年6月間之負責人應係訴外人吳益 雄,董事則係被告及訴外人吳宜豪、劉周歛等三人,是以, 於未有具體事證得證明原告於系爭土地交易時確實係東山公 司之實質負責人之情形下,原告有關東山公司應係伊所有之 公司之主張,應難採信;又依據原告所提出之交易明細查詢 單之記載(見本院卷二第133頁),被告之帳戶於100年6月1 4日起至100年6月29日期間,雖確有由名芳股份有限公司、 壯鋼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匯入34,850,000元之情事,惟名芳股 份有限公司、壯鋼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均非屬原告擔任負責人 或董事之公司;且原告未能證明名芳股份有限公司、壯鋼機 械股份有限公司所為之匯款係基於其指示而為之,自不足做 為原告確有出資購買系爭土地之證明;另原告於起訴時,雖 陳稱系爭土地之所有權狀正本係由伊所保管等語,然原告於 本院113年7月16日庭期卻改稱系爭土地之所有權狀正本已遭 不明人士竊取而無從提出等語,此部分實難為有利原告之認 定。因原告所提出之事證,尚不足說服本院系爭土地確實係 伊所借名登記予被告,揆諸上開最高法院判決意旨及舉證責 任之法則,本件自應為不利原告之判斷,堪予認定。  ㈣綜上所述,因原告所提出之事證,尚不足說服本院系爭土地 確實係伊所借名登記予被告,是以,原告以被告違反兩造間 之借名登記契約為由,依不當得利或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 請求被告給付5,118,16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為無理由,應 予駁回。另原告依不當得利或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所為之請 求既經本院認定為無理由,則被告所提之抵銷抗辯即無再為 究審之必要,附此敘明。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不當得利或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 告給付5,118,16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 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又原告之訴既經本院認定為無理由,其假執行之聲請即失 所附麗,應併予駁回之。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舉未經援用 之證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判決之結果,爰 不一一論駁,併此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雅瑩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書記官 陳薇晴 附表、 編號 不動產標示 權利範圍 1 宜蘭縣○○鎮○村段000地號土地 全部 2 宜蘭縣○○鎮○村段000地號土地 全部

2024-12-25

TPDV-112-重訴-481-20241225-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債務人異議之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7370號 原 告 楊佳桂即楊喬閔 被 告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上列當事人間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 按債務人異議之訴之訴訟標的為該債務人之異議權,法院核定此 訴訟標的之金額或價額,應以該債務人本於此項異議權,請求排 除強制執行所有之利益為準,此有最高法院92年台抗字第659號 裁定意旨可資參照。經查,被告於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230960 號強制執行事件所主張之債權額,依修正後之民事訴訟法第77條 之2規定計算至原告起訴日止,合計為新臺幣(下同)4,070,716 元,是以,本件訴訟標的價額即應核定為4,070,716元,應徵收 第一審裁判費41,392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 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原 告之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0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雅瑩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 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0 日 書記官 陳薇晴

2024-12-20

TPDV-113-訴-7370-20241220-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債務人異議之訴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2978號 原 告 秦瑋瑛 被 告 台灣金聯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文進 上列當事人間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 按債務人異議之訴之訴訟標的為該債務人之異議權,法院核定此 訴訟標的之金額或價額,應以該債務人本於此項異議權,請求排 除強制執行所有之利益為準,此有最高法院92年台抗字第659號 裁定意旨可資參照。經查,被告於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163524 號強制執行事件所主張之債權額,依修正後之民事訴訟法第77條 之2規定計算至原告起訴日止,合計為新臺幣(下同)8,723,655 元,是以,本件訴訟標的價額即應核定為8,723,655元,應徵收 第一審裁判費87,427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 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原 告之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0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雅瑩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 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0 日 書記官 陳薇晴

2024-12-20

TPDV-113-補-2978-20241220-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停止執行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732號 聲 請 人 楊佳桂即楊喬閔 相 對 人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停止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於提供擔保新臺幣1,221,215元後,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 230960號請求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之執行程序,於本院113年 度訴字第7370號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判決確定、和解、調解或撤 回起訴前,應暫予停止。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  ㈠緣相對人前持本院112年度司促字第14869號支付命令(下稱 系爭支付命令)為執行名義,向本院聲請對聲請人為強制執 行,經本院民事執行處以113年度司執字第230960號請求清 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下稱系爭強制執行事件)受理。  ㈡惟系爭支付命令所載債權是否確實存在等情應有所疑義,是 聲請人已向本院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以為救濟,經本院以11 3年度訴字第7370號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下稱系爭債務人 異議之訴事件)受理。因系爭強制執行事件之執行程序倘未 暫予停止,將造成聲請人難以回復之損害,是聲請人爰聲請 本院裁定於聲請人供擔保後,系爭強制執行事件之執行程序 應暫予停止等語。 二、按強制執行程序開始後,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停止執行。 有回復原狀之聲請,或提起再審或異議之訴,或對於和解為 繼續審判之請求,或提起宣告調解無效之訴、撤銷調解之訴   ,或對於許可強制執行之裁定提起抗告時,法院因必要情形 或依聲請定相當並確實之擔保,得為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 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1項、第2項定有明文。次按法院定擔保 金額而准許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者,該項擔保係備供債權人 因停止執行所受損害之賠償,其數額應依標的物停止執行後   ,債權人未能即時受償或利用該標的物所受之損害額,或其 因另供擔保強制執行所受之損害額定之,非以標的物之價值 或其債權額為依據,此有最高法院91年度台抗字第429號裁 定意旨可資參照。 三、查聲請人主張伊已向本院提起系爭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等情   ,業經本院職權調閱系爭債務人異議之訴案件卷宗查明無訛   ,堪信為真實;又聲請人所提起之系爭債務人異議之訴是否 為有理由,尚有待相關事證調查後方得認定之,而難認有顯 無理由之情形;另系爭強制執行事件之執行程序倘未暫予停 止,確將造成聲請人難以回復之損害。準此,聲請人本件停 止執行之聲請,經核與法並無不合,自應予准許。 四、惟聲請人本件停止執行之聲請雖應予准許,然系爭強制執行 事件之停止執行,將有損於相對人之依法受償之權利,是為 平衡兼顧雙方之權益,本院爰依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之 規定,命聲請人為相對人供適當之擔保後,方得停止執行系 爭強制執行事件之執行。經查,相對人於系爭強制執行事件 所主張之債權金額,依修正後之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規定 計算至聲請人提起系爭債務人異議之訴之日止,合計為4,07 0,716元,是以,系爭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之標的價額即應 核定為4,070,716元,為可上訴至第三審之一般民事訴訟案 件,參考各級法院辦案期限實施要點規定,第一、二、三審 通常程序審判案件之辦案期限分別為2年、2年6個月、1年6 個月,審理期間應可推定為6年,從而,相對人因未能強制 執行而即時受償之損害,應可推算為1,221,215元(計算式 :4,070,716元×5%×6年=1,221,215元)。準此,本院爰裁定 於聲請人供擔保1,221,215元後,系爭強制執行事件之執行 程序應暫予停止。 五、依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0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雅瑩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0  日                 書記官 陳薇晴

2024-12-20

TPDV-113-聲-732-20241220-1

消債清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清算事件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清字第182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胡雅芬 代 理 人 周嘉鈴律師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明鑑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滙豐(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紀睿明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遠東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周添財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永豐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曹為實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萬榮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呂豫文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摩根聯邦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李文明 上列當事人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胡雅芬自民國113年12月20日下午4時起開始清算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清算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所 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 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 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 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自債務人提出協商請求 之翌日起逾30日不開始協商,或自開始協商之翌日起逾90日 協商不成立,債務人得逕向法院聲請更生或清算;債務人於 法院裁定開始更生程序或許可和解或宣告破產前,得向法院 聲請清算;法院開始清算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 、時,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 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必要時得選任律師、會計 師或其他適當之自然人或法人1人為監督人或管理人,消費 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第151條第1項、 第153條、第80條前段、第83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分別定 有明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債務人前積欠債務無力清償,未經法院裁定 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爰依法向本院聲請進入清算程序 等語。 三、經查:  ㈠查債務人於提出本件清算之聲請前,曾與最大債權銀行成立 債務協商,惟嗣後因入不敷出而致毀諾。因債務人本件清算 之聲請,程序部分經核於法並無不合,是以,本院自應綜合 債務人目前全部收支及財產狀況,評估是否已達不能維持最 低生活條件,而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 形。  ㈡債務人收入部分:   查債務人主張伊目前未有任何工作收入,固定收入僅有債務 人配偶支應之扶養費,金額約為每月10,000元等情,業據提 出收入切結書為證(見本院卷第59頁),經查,依據本院職 權調閱之債務人稅務T-Road資訊連結作業查詢結果、勞保投 保資料表等件之記載(見本院卷第89頁至第110頁),債務 人目前應未有任何固定之工作收入,此與債務人所述事實互 核相符,堪信債務人之前開主張為真實,從而,本院認應以 債務人主張之每月10,000元,做為計算債務人清償債務能力 之基準。  ㈢債務人支出部分:  ⒈按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一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政 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定之。消債條例 第64條之2第1項定有明文。次按債務人依本條例第43條第6 項第3款、第81條第4項第3款規定所表明之必要支出數額, 係指包括膳食、衣服、教育、交通、醫療、稅賦開支、全民 健保、勞保、農保、漁保、公保、學生平安保險或其他支出 在內之所有必要支出數額;債務人聲請更生或清算時所提財 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其表明每月必要支出之數額,與本條 例第64條之2第1項、第2項規定之認定標準相符者,毋庸記 載原因、種類及提出證明文件。消債條例施行細則第21條之 1第1項、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  ⒉查債務人主張伊每月必要生活費用支出之數額,應以新北市 政府公告最低生活費之1.2倍計算等情,經查,債務人所主 張之必要生活費用數額,與消債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所定之 標準互核相符,依消債條例施行細則第21條之1第3項之規定 ,毋庸記載原因、種類及提出證明文件,是以,債務人之前 開主張自應予准許,從而,本院認應以113年度新北市政府 公告最低生活費1.2倍之每月19,680元,做為債務人必要生 活費用之數額。  ㈣綜上所述,債務人目前收入為10,000元,扣除必要生活費用1 9,680元後,已入不敷出;又債務人目前所積欠之債務數額 ,應已達至少3,108,693元(見本院卷第39頁),應足認債 務人已有不能清償債務之虞。因本院於審酌債務人之財產、 信用、勞力及生活費用支出等狀況後,認債務人客觀上經濟 狀況已有不能清償債務之虞,而有藉助清算制度調整其與債 權人間之權利義務關係而重建其經濟生活之必要,是以,本 院自應許聲請人得藉由清算程序清理債務。 四、綜上所述,債務人係一般消費者,並未從事營業活動,依其 全部收支及財產狀況,因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致無法與 全體債權人達成前置調解,債務人復查無消債條例第6條第3 項、第8條或第82條第2項所定駁回清算聲請之事由存在,則 債務人聲請清算,核屬有據,爰依首揭規定命司法事務官進 行本件清算程序。 五、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1條第1項、第45條第1項、第16條   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0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雅瑩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本件裁定已於113年12月20日下午4時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0  日                 書記官 陳薇晴

2024-12-20

TPDV-113-消債清-182-20241220-1

消債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更生事件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275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黃慈妙 代 理 人 連睿鈞律師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倍廷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董瑞斌 代 理 人 王楷評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臺灣新光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賴進淵 代 理 人 蕭雅茹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聯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鴻聯 代 理 人 丁駿華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星展(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伍維洪 代 理 人 陳正欽 上列當事人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黃慈妙自民國113年12月19日下午4時起開始更生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所 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 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 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 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 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第15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此係 採前置協商主義,是債務人於協商程序中,自應本於個人實 際財產及收支狀況,依最大誠信原則,商討解決方案。如終 究不能成立協商,於聲請更生或清算時,法院審酌上開條文 所謂「不能清償或有不能清償之虞」,允宜綜衡債務人全部 收支、信用及財產狀況,評估是否因負擔債務,而不能維持 人性尊嚴之最基本生活條件,所陳報之各項支出,是否確屬 必要性之支出,如曾有協商方案,其條件是否已無法兼顧個 人生活之基本需求等情,為其判斷之準據。又法院開始更生 或清算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並即時發生 效力。法院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 生或清算程序,必要時得選任律師、會計師或其他適當之自 然人或法人1人為監督人或管理人,復為同條例第83條第1 項、第16條第1項所明定。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   債務人前積欠債務無力清償。因債務人所負包含利息、違約 金在內之無擔保或無優先權債務總額未逾新臺幣(下同)12 ,000,000元,復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爰 聲請更生等語。 三、經查:  ㈠查債務人於提出本件更生之聲請前,曾向本院聲請消費者債 務清理之前置調解,經本院以113年度北司消債調字第295號 受理,惟調解未能成立,此有調解不成立證明書在卷可證( 見本院113年度北司消債調字第295號卷第277頁,下稱調解 卷),應無疑義。因債務人本件更生之聲請,程序部分經核 於法並無不合,是以,本院自應綜合債務人目前全部收支及 財產狀況,評估是否已達不能維持最低生活條件,而有「不 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形。  ㈡債務人收入部分:   查債務人主張伊目前任職於葡眾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等情,業 據提出收入明細為證(見調解卷第73頁至第119頁),經查   ,依據本院職權函詢葡眾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調查之結果,債 務人目前確實領有葡眾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之佣金收入(見本 院卷第65頁至第121頁);又依據本院職權調閱之債務人稅 務T-Road資訊連結作業查詢結果記載(見本院卷第29頁), 債務人於112年間確實領有葡眾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之執行業 務所得,此與債務人所述事實互核相符,堪信債務人之前開 主張為真實。因債務人最新三個月之平均佣金為22,309元, 此有葡眾企業股份有限公司陳報之獎金匯款狀況一覽表在卷 可證(計算式:23,295元+21,389元+22,244元=66,928元,6 6,928元÷3月≒22,309元,見本院卷第97頁),是以,本院認 應以每月22,309元,做為債務人目前清償債務能力之基準。  ㈢債務人支出部分:  ⒈按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一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政 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定之;受扶養者 之必要生活費用,準用第一項規定計算基準數額,並依債務 人依法應負擔扶養義務之比例認定之。消債條例第64條之2 第1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債務人依本條例第43條第 6項第3款、第81條第4項第3款規定所表明之必要支出數額, 係指包括膳食、衣服、教育、交通、醫療、稅賦開支、全民 健保、勞保、農保、漁保、公保、學生平安保險或其他支出 在內之所有必要支出數額;債務人聲請更生或清算時所提財 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其表明每月必要支出之數額,與本條 例第64條之2第1項、第2項規定之認定標準相符者,毋庸記 載原因、種類及提出證明文件。消債條例施行細則第21條之 1第1項、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  ⒉查債務人主張伊每月必要生活費用支出之數額,應以新北市 政府公告最低生活費用1.2倍計算等情,經查,債務人目前 應係居住於新北市新店區,此有債務人所提出之租賃契約在 卷可證(見調解卷第19頁),應無疑義。因債務人所主張之 必要生活費用支出數額,符合消債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所定 之標準,依消債條例施行細則第21條之1之規定,毋庸記載 原因、種類及提出證明文件,是以,本院認應以113年度新 北市政府公告最低生活費用1.2倍之每月19,680元,做為債 務人必要生活費用支出之數額。  ㈣綜上所述,債務人目前收入為每月22,309元,扣除債務人必 要生活費用支出每月19,680元,雖餘2,629元;惟債務人目 前所積欠之債務數額,應已達1,281,934元(見調解卷第35 頁),以此數額計算,債務人應難於屆法定退休年齡前清償 其債務,遑論不斷增生之利息、違約金,應足認債務人已有 不能清償債務之虞。因本院於審酌債務人之財產、信用、勞 力及生活費用支出等狀況後,認債務人客觀上經濟狀況已有 不能清償債務之虞,而有藉助更生制度調整其與債權人間之 權利義務關係而重建其經濟生活之必要,是以,本院自應許 聲請人得藉由更生程序清理債務。 四、據上論結,債務人係一般消費者,並未從事營業活動,依其 全部收支及財產狀況應足認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且其所 負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債務總額亦未逾12,000,000元,又債 務人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並查無消債條 例第6條第3項、第8條或第46條各款所定駁回更生聲請之事 由存在,則債務人聲請更生,應予准許,並依上開規定命司 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爰裁定如主文。而債務人應提 出足以為債權人會議可決或經法院認為公允之更生方案以供 採擇,而司法事務官於進行本件更生程序、協助債務人提出 更生方案時,亦應依債務人之薪資變化、社會常情及現實環 境衡量債務人之償債能力,並酌留其生活上應變所需費用, 進而協助債務人擬定允當之更生方案,始符消費者債務清理 條例重建債務人經濟生活之立法目的,附此敘明。 五、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1條第1項、第45條第1項、第16條   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9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雅瑩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本件裁定已於113年12月19日下午4時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9  日                 書記官 陳薇晴

2024-12-19

TPDV-113-消債更-275-20241219-1

消債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更生事件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274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王崇奕 代 理 人 詹以勤律師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滙豐(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紀睿明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遠東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周添財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元大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張財育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永豐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曹為實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星展(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伍維洪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東亮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良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今井貴志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仲信資融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鳳龍 代 理 人 陳奕均 上列當事人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王崇奕自民國113年12月19日下午4時起開始更生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所 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 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 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 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 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第15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此係 採前置協商主義,是債務人於協商程序中,自應本於個人實 際財產及收支狀況,依最大誠信原則,商討解決方案。如終 究不能成立協商,於聲請更生或清算時,法院審酌上開條文 所謂「不能清償或有不能清償之虞」,允宜綜衡債務人全部 收支、信用及財產狀況,評估是否因負擔債務,而不能維持 人性尊嚴之最基本生活條件,所陳報之各項支出,是否確屬 必要性之支出,如曾有協商方案,其條件是否已無法兼顧個 人生活之基本需求等情,為其判斷之準據。又法院開始更生 或清算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並即時發生 效力。法院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 生或清算程序,必要時得選任律師、會計師或其他適當之自 然人或法人1人為監督人或管理人,復為同條例第83條第1 項、第16條第1項所明定。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   債務人前積欠債務無力清償。因債務人所負包含利息、違約 金在內之無擔保或無優先權債務總額未逾新臺幣(下同)12 ,000,000元,復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爰 聲請更生等語。 三、經查:  ㈠查債務人於提出本件更生之聲請前,曾向本院聲請消費者債 務清理之前置調解,經本院以113年度北司消債調字第302號 受理,惟調解未能成立,此有調解不成立證明書在卷可證( 見本院113年度北司消債調字第302號卷第143頁,下稱調解 卷),應無疑義。因債務人本件更生之聲請,程序部分經核 於法並無不合,是以,本院自應綜合債務人目前全部收支及 財產狀況,評估是否已達不能維持最低生活條件,而有「不 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形。  ㈡債務人收入部分:   查債務人主張伊目前任職於臺灣和亞留土股份有限公司,每 月收入約為38,741元等情,業據提出薪資計算明細為證(見 本院卷第95頁至第97頁),經查,依據本院職權調閱之債務 人勞保投保資料表記載(見本院卷第62頁),債務人目前確 實加保於臺灣和亞留土股份有限公司;又依據本院職權函詢 臺灣和亞留土股份有限公司之結果(見本院卷第87頁),債 務人目前應確實受僱於臺灣和亞留土股份有限公司,此與債 務人所述事實互核相符,堪信債務人之前開主張為真實,從 而,本院認應以債務人主張之每月38,741元,做為債務人目 前清償債務能力之基準。  ㈢債務人支出部分:  ⒈按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一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政 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定之;受扶養者 之必要生活費用,準用第一項規定計算基準數額,並依債務 人依法應負擔扶養義務之比例認定之。消債條例第64條之2 第1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債務人依本條例第43條第 6項第3款、第81條第4項第3款規定所表明之必要支出數額, 係指包括膳食、衣服、教育、交通、醫療、稅賦開支、全民 健保、勞保、農保、漁保、公保、學生平安保險或其他支出 在內之所有必要支出數額;債務人聲請更生或清算時所提財 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其表明每月必要支出之數額,與本條 例第64條之2第1項、第2項規定之認定標準相符者,毋庸記 載原因、種類及提出證明文件。消債條例施行細則第21條之 1第1項、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  ⒉查債務人主張伊每月必要生活費用支出之數額,應以臺北市 政府公告最低生活費用1.2倍計算等情,經查,債務人目前 應係居住於臺北市中山區,此有債務人之戶籍謄本在卷可證 (見調解卷第21頁),應無疑義。因債務人所主張之必要生 活費用支出數額,符合消債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所定之標準   ,依消債條例施行細則第21條之1之規定,毋庸記載原因、 種類及提出證明文件,是以,本院認應以113年度臺北市政 府公告最低生活費用1.2倍之每月23,579元,做為債務人必 要生活費用支出之數額。  ㈣綜上所述,債務人目前收入為每月38,741元,扣除債務人必 要生活費用支出每月23,579元,雖餘15,162元;惟債務人目 前所積欠之債務數額,僅金融機構部分即高達7,832,365元 (見調解卷第109頁),以此數額計算,債務人應難於屆法 定退休年齡前清償其債務,遑論不斷增生之利息、違約金, 應足認債務人已有不能清償債務之虞。因本院於審酌債務人 之財產、信用、勞力及生活費用支出等狀況後,認債務人客 觀上經濟狀況已有不能清償債務之虞,而有藉助更生制度調 整其與債權人間之權利義務關係而重建其經濟生活之必要, 是以,本院自應許聲請人得藉由更生程序清理債務。 四、據上論結,債務人係一般消費者,並未從事營業活動,依其 全部收支及財產狀況應足認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且其所 負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債務總額亦未逾12,000,000元,又債 務人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並查無消債條 例第6條第3項、第8條或第46條各款所定駁回更生聲請之事 由存在,則債務人聲請更生,應予准許,並依上開規定命司 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爰裁定如主文。而債務人應提 出足以為債權人會議可決或經法院認為公允之更生方案以供 採擇,而司法事務官於進行本件更生程序、協助債務人提出 更生方案時,亦應依債務人之薪資變化、社會常情及現實環 境衡量債務人之償債能力,並酌留其生活上應變所需費用, 進而協助債務人擬定允當之更生方案,始符消費者債務清理 條例重建債務人經濟生活之立法目的,附此敘明。 五、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1條第1項、第45條第1項、第16條   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9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雅瑩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本件裁定已於113年12月19日下午4時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9  日                 書記官 陳薇晴

2024-12-19

TPDV-113-消債更-274-20241219-1

消債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更生事件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273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李美蘭 代 理 人 林如君律師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滙豐(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志堅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華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俊智 代 理 人 郭勁良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倍廷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臺灣新光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賴進淵 代 理 人 郭偉成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元大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張財育 代 理 人 楊富傑 宋耀明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凱基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楊文鈞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星展(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伍維洪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東亮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元大國際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宋耀明 代 理 人 楊富傑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法定代理人 石崇良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 法定代理人 白麗真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合作金庫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藍年紳 代 理 人 謝榮峯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遠雄人壽保險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孟嘉仁 上列當事人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李美蘭自民國113年12月19日下午4時起開始更生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所 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 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 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 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 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第15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此係 採前置協商主義,是債務人於協商程序中,自應本於個人實 際財產及收支狀況,依最大誠信原則,商討解決方案。如終 究不能成立協商,於聲請更生或清算時,法院審酌上開條文 所謂「不能清償或有不能清償之虞」,允宜綜衡債務人全部 收支、信用及財產狀況,評估是否因負擔債務,而不能維持 人性尊嚴之最基本生活條件,所陳報之各項支出,是否確屬 必要性之支出,如曾有協商方案,其條件是否已無法兼顧個 人生活之基本需求等情,為其判斷之準據。又法院開始更生 或清算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並即時發生 效力。法院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 生或清算程序,必要時得選任律師、會計師或其他適當之自 然人或法人1人為監督人或管理人,復為同條例第83條第1 項、第16條第1項所明定。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   債務人前積欠債務無力清償。因債務人所負包含利息、違約 金在內之無擔保或無優先權債務總額未逾新臺幣(下同)12 ,000,000元,復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爰 聲請更生等語。 三、經查:  ㈠查債務人於提出本件更生之聲請前,曾向本院聲請消費者債 務清理之前置調解,經本院以113年度北司消債調字第288號 受理,惟調解未能成立,此有調解不成立證明書在卷可證( 見本院113年度北司消債調字第288號卷第201頁,下稱調解 卷),應無疑義。因債務人本件更生之聲請,程序部分經核 於法並無不合,是以,本院自應綜合債務人目前全部收支及 財產狀況,評估是否已達不能維持最低生活條件,而有「不 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形。  ㈡債務人收入部分:   查債務人主張伊目前以擔任家事清潔鐘點管家為業,每月收 入約為24,700元等情,業據提出工作收入說明為證(見本院 卷第99頁至第101頁),經查,依據本院職權調閱債務人之 稅務T-Road資訊連結作業查詢結果、勞保投保資料表等件查 明(見本院卷第43頁至第74頁),債務人目前應未有其他固 定之工作收入,此與債務人所述事實互核相符,堪信債務人 之前開主張為真實。又依據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113年8月 22日北市都企第0000000000號函(見本院卷第93頁)及債務 人收入狀況報告書(見本院卷第103頁)之記載,債務人目 前應領有政府租金輔助每月6,000元,從而,本院認應以每 月30,700元,做為債務人目前清償債務能力之基準。  ㈢債務人支出部分:  ⒈按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一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政 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定之;受扶養者 之必要生活費用,準用第一項規定計算基準數額,並依債務 人依法應負擔扶養義務之比例認定之。消債條例第64條之2 第1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債務人依本條例第43條第 6項第3款、第81條第4項第3款規定所表明之必要支出數額, 係指包括膳食、衣服、教育、交通、醫療、稅賦開支、全民 健保、勞保、農保、漁保、公保、學生平安保險或其他支出 在內之所有必要支出數額;債務人聲請更生或清算時所提財 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其表明每月必要支出之數額,與本條 例第64條之2第1項、第2項規定之認定標準相符者,毋庸記 載原因、種類及提出證明文件。消債條例施行細則第21條之 1第1項、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  ⒉查債務人主張伊每月必要生活費用支出之數額,應以臺北市 政府公告最低生活費用1.2倍計算等情,經查,債務人目前 應係居住於臺北市松山區,此有債務人之租賃契約在卷可證 (見本院卷第139頁至第141頁),應無疑義。因債務人所主 張之必要生活費用支出數額,符合消債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 所定之標準,依消債條例施行細則第21條之1之規定,毋庸 記載原因、種類及提出證明文件,是以,本院認應以113年 度臺北市政府公告最低生活費用1.2倍之每月23,579元,做 為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支出之數額。  ⒊次查債務人主張伊每月負擔債務人兒子扶養費12,000元等情   ,經查,依據債務人所提出之債務人兒子身心障礙證明之記 載(見本院卷第143頁),債務人兒子確有因罹患罕見疾病 而不能維持自身生活之情事,堪認債務人確有負擔相關扶養 費用之必要。因債務人所主張之扶養費數額,與消債條例第 64條之2第2項所定之標準並無不合,依消債條例施行細則第 21條之1第3項之規定,毋庸記載原因、種類及提出證明文件   ,是以,債務人前開扶養費用之主張自應予准許。從而,本 院認應以債務人主張之每月12,000元,做為債務人所應負擔 之債務人兒子扶養費數額。  ㈣綜上所述,債務人目前收入為每月30,700元,扣除債務人必 要生活費用支出每月23,579元及債務人兒子扶養費每月12,0 00元後,已入不敷出;又債務人目前所積欠之債務數額,應 已達至少2,545,982元(見調解卷第21頁),應足認債務人 已有不能清償債務之虞。因本院於審酌債務人之財產、信用 、勞力及生活費用支出等狀況後,認債務人客觀上經濟狀況 已有不能清償債務之虞,而有藉助更生制度調整其與債權人 間之權利義務關係而重建其經濟生活之必要,是以,本院自 應許聲請人得藉由更生程序清理債務。 四、據上論結,債務人係一般消費者,並未從事營業活動,依其 全部收支及財產狀況應足認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且其所 負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債務總額亦未逾12,000,000元,又債 務人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並查無消債條 例第6條第3項、第8條或第46條各款所定駁回更生聲請之事 由存在,則債務人聲請更生,應予准許,並依上開規定命司 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爰裁定如主文。而債務人應提 出足以為債權人會議可決或經法院認為公允之更生方案以供 採擇,而司法事務官於進行本件更生程序、協助債務人提出 更生方案時,亦應依債務人之薪資變化、社會常情及現實環 境衡量債務人之償債能力,並酌留其生活上應變所需費用, 進而協助債務人擬定允當之更生方案,始符消費者債務清理 條例重建債務人經濟生活之立法目的,附此敘明。 五、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1條第1項、第45條第1項、第16條   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9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雅瑩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本件裁定已於113年12月19日下午4時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9  日                 書記官 陳薇晴

2024-12-19

TPDV-113-消債更-273-20241219-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債務人異議之訴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7304號 原 告 姚慎之 被 告 何思葳(ALICE HO) 上列當事人間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 按債務人異議之訴之訴訟標的為該債務人之異議權,法院核定此 訴訟標的之金額或價額,應以該債務人本於此項異議權,請求排 除強制執行所有之利益為準,此有最高法院92年台抗字第659號 裁定意旨可資參照。經查,被告於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246213 號強制執行事件所主張之債權額,應為新臺幣(下同)1,200,00 0元,是以,本件訴訟標的價額即應核定為1,200,000元,應徵收 第一審裁判費12,88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 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日內補繳,逾期不繳 ,即駁回原告之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6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雅瑩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 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7 日 書記官 陳薇晴

2024-12-16

TPDV-113-訴-7304-20241216-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債務人異議之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5938號 原 告 林儀萱(原名:林芝怡) 被 告 陳春美 上列當事人間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因財產權而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之   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必備之程式。又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   其他要件,依其情形可以補正,經審判長定期間命其補正而   不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亦為民事訴訟法第249條   第1項第6款所明定。 二、本件原告起訴請求撤銷強制執行程序,未據繳足第一審裁判 費,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0月18日裁定命原告於裁定送達後5 日內補繳第一審裁判費,該裁定已於113年10月28日寄存送 達,兩造均未聲明不服,有送達證書及本院收狀收文查詢清 單等件在卷可稽。然原告逾期迄今未繳納,有本院繳費查詢   資料附卷可查,其訴自非合法,應予駁回。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6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雅瑩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6  日                 書記官 陳薇晴

2024-12-16

TPDV-113-訴-5938-20241216-2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