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陳禹任

共找到 156 筆結果(第 151-156 筆)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所有權移轉登記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上字第1673號 上 訴 人 王清正 訴訟代理人 薛西全律師 被 上訴 人 王靜儀 訴訟代理人 王志中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所有權移轉登記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 3年5月8日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第二審判決(112年度上字第18 8號),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提起上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其以民事訴訟法 第469條所定事由提起第三審上訴者,應於上訴狀內表明: 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 並應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 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同法第467條、 第470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而依同法第468條規定,判決 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依同法第469條規 定,判決有該條所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為當然違背法令。當 事人提起第三審上訴,如合併以同法第469條及第469條之1 之事由為上訴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所違 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之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憲法法庭裁判 ,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等及其具體內容,暨係依何訴 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 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 上重要性之理由。如未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 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 自非合法。 二、本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提起第三審上訴,雖以該判決違背法 令為由,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據、 認定事實及解釋契約之職權行使所論斷:上訴人於民國99年 1月9日與被上訴人簽訂土地房屋買賣契約書(下稱系爭買賣 契約),將其所有如原判決附表所示之房地(下稱系爭房地 )出售予被上訴人,並於同年2月8日以買賣為原因移轉登記 為被上訴人所有,被上訴人已給付買賣價金,上訴人於105 年間向法院聲請清算時,亦陳明其因投資失利而將系爭房地 出售予被上訴人,可見該買賣並非虛偽。兩造固於102年12 月27日、104年1月8日先後簽立房屋借名登記契約(下分稱1 02年、104年借名契約,合稱系爭借名契約),惟上訴人於 聲請清算時,未將系爭房地列為其財產,亦未陳報其對被上 訴人有任何債權,而102年借名契約作成時間,適為被上訴 人另案對訴外人徐和興、蘇俶勳訴請確認系爭房地抵押債權 不存在等訴訟,被上訴人抗辯102年借名契約係為避免系爭 房地遭實行抵押權而虛偽簽訂,尚屬可信。至104年借名契 約係延續、補充102年借名契約之內容,效力應與102年借名 契約同視,系爭借名契約之內容仍難信為真正。又兩造為父 女關係,且於104年前同住在系爭房地,縱上訴人持有稅費 繳款通知書,抑或曾繳納系爭房地稅費及支付系爭房地貸款 ,亦難據此推認兩造就系爭房地之買賣係屬虛偽。上訴人未 能證明系爭買賣契約係屬虛偽及兩造間就系爭房地存有借名 登記契約之合意,則其依民法第179條規定及類推適用同法 第541條第2項規定,請求被上訴人移轉登記系爭房地所有權 ,不應准許等情,指摘為不當,並就原審命為辯論或已論斷 或其他贅述而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者,泛言謂為違法,而非 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 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更未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 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 之理由,難認其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依前揭說明,應認其 上訴為不合法。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4 44條第1項前段、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4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官 吳 麗 惠 法官 鄭 純 惠 法官 徐 福 晋 法官 管 靜 怡 法官 邱 景 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陳 禹 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4  日

2024-10-04

TPSV-113-台上-1673-20241004-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返還不當得利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上字第1718號 上 訴 人 彭金勝 訴訟代理人 徐國楨律師 被 上訴 人 吳溪淞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不當得利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 年5月15日臺灣高等法院第二審判決(113年度上字第1號),提 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提起上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其以民事訴訟法 第469條所定事由提起第三審上訴者,應於上訴狀內表明: 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 並應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 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同法第467條、 第470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而依同法第468條規定,判決 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依同法第469條規 定,判決有該條所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為當然違背法令。當 事人提起第三審上訴,如合併以同法第469條及第469條之1 之事由為上訴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所違 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之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憲法法庭裁判 ,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等及其具體內容,暨係依何訴 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 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 上重要性之理由。如未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 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 自非合法。 二、本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提起第三審上訴,雖以該判決違背法 令為由,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據、 認定事實之職權行使所論斷:被上訴人將其新竹第三信用合 作社六家分社帳號0000000甲存帳戶(下稱系爭甲存帳戶) 支票38紙借予上訴人開立使用,並均獲兌現,其中新臺幣( 下同)529萬9,000元之票款(下稱系爭款項)係由被上訴人 支付票款兌現,扣除於前案經抵銷之金額231萬0,553元後, 尚得請求上訴人返還298萬8,447元。上訴人雖抗辯系爭款項 其中如原判決附表(下稱附表)編號1至10所示支票之票款2 17萬9,000元,係其交付金錢予被上訴人兌付票款,而非由 被上訴人代墊。惟附表編號6所示之支票,非在系爭款項範 圍內,其餘9張支票(下稱系爭9張支票)則係被上訴人於各 支票發票日或前1、2日,以其所有銀行帳戶內之款項轉帳至 系爭甲存帳戶供持票人兌現。上訴人所提出系爭帳冊之實際 製作者為被上訴人,且依所載之內容,難認係被上訴人為上 訴人記帳所為,亦無從證明兌付系爭9張支票票款之資金來 自上訴人。上訴人所提其他證據亦均難以證明其有交付系爭 9張支票面額之款項供被上訴人兌付票款。從而,被上訴人 依不當得利之法律關係,請求上訴人給付217萬9,000元本息 ,應予准許等情,指摘為不當,並就原審命為辯論或已論斷 或其他贅述而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者,泛言謂為違法,而非 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 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更未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 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 之理由,難認其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依前揭說明,應認其 上訴為不合法。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4 44條第1項前段、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4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官 吳 麗 惠 法官 鄭 純 惠 法官 徐 福 晋 法官 管 靜 怡 法官 邱 景 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陳 禹 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4  日

2024-10-04

TPSV-113-台上-1718-20241004-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清償借款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台上字第2780號 上 訴 人 林石源 林遠騰 林王阿欵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楊振裕律師 林榮龍律師 陳建勛律師 許嘉芸律師 被 上訴 人 彰化縣秀水鄉農會 法定代理人 梁慶堂 訴訟代理人 林春榮律師 曾耀聰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2年8月 16日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第二審判決(110年度金上字第1號) ,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提起上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其以民事訴訟法 第469條所定事由提起第三審上訴者,應於上訴狀內表明: 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 並應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 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同法第467條、 第470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而依同法第468條規定,判決 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依同法第469條規 定,判決有該條所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為當然違背法令。當 事人提起第三審上訴,如合併以同法第469條及第469條之1 之事由為上訴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所違 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之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憲法法庭裁判 ,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等及其具體內容,暨係依何訴 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 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 上重要性之理由。如未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 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 自非合法。 二、本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提起第三審上訴,雖以該判決違背法 令為由,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據、 認定事實之職權行使所論斷:上訴人林石源單獨或邀上訴人 即其兄林遠騰、其母林王阿欵為連帶保證人,以經其簽名與 印文真正之借據與授信約定書,陸續向被上訴人借貸如原判 決附表(下稱附表)一所示4筆借款(下稱系爭借款),綜 合上訴人學歷、經歷皆屬社經地位頗高之人,非首次向被上 訴人借款,且系爭借款撥入林石源帳戶後,絕大部分供林石 源或林王阿欵或其經營之謙隆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使用,足認 上訴人與被上訴人確有借貸及連帶保證系爭借款之合意,無 可能由證人周雪麗冒貸。而周雪麗於民國88年11月間已調離 信用部,非理財專員或櫃臺人員,存、提款業務俱非其職務 範圍,上訴人與證人周雪麗熟識多年,長期委由周雪麗為其 辦理存提款事務,係屬以之為使用人或代理人之地位而辦理 ;縱周雪麗有違委任或受託本旨,未為清償或為其他背信行 為,亦屬其個人犯罪行為或濫用受任權限行為,非執行被上 訴人之職務,且被上訴人將系爭借款如數撥款,經林石源以 真正存摺及印鑑章辦理提款或轉帳,足認被上訴人已返還消 費寄託款,上訴人不能證明周雪麗有冒貸或冒領附表三所示 A債權情事,其對被上訴人無如附表三所示債權或對僱用人 之侵權行為賠償債權可供抵銷。從而,被上訴人依消費借貸 及連帶保證之法律關係,請求上訴人連帶給付或給付如附表 二編號1至4(甲)欄所示本息及違約金,為有理由等情,指 摘為不當,並就原審命為辯論或已論斷或其他與判決結果不 生影響者,泛言謂為違法,而非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 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更 未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 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難認其已合法表明 上訴理由。依前揭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另本院18年 上字第875號、42年台上字第1224號判決先例,各係就與本 件不同事實或法律問題闡述僱用人責任等相關見解,上訴人 將之比附援引,不無誤會,附此說明。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4 44條第1項前段、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4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官 吳 麗 惠 法官 鄭 純 惠 法官 徐 福 晋 法官 邱 景 芬 法官 管 靜 怡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陳 禹 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4  日

2024-10-04

TPSV-112-台上-2780-20241004-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上字第1347號 上 訴 人 劉志誠 訴訟代理人 蔡岳龍律師 黃立心律師 郭桓甫律師 被 上訴 人 曾春興即勝宏企業社 訴訟代理人 王鳳儀律師 被 上訴 人 彭仁傑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3月 27日臺灣高等法院第二審判決(109年度重上字第838號),提起 一部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提起上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其以民事訴訟法 第469條所定事由提起第三審上訴者,應於上訴狀內表明: 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 並應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 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同法第467條、 第470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而依同法第468條規定,判決 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依同法第469條規 定,判決有該條所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為當然違背法令。當 事人提起第三審上訴,如合併以同法第469條及第469條之1 之事由為上訴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所違 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之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憲法法庭裁判 ,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等及其具體內容,暨係依何訴 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 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 上重要性之理由。如未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 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 自非合法。 二、本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提起一部上訴,雖以該部分判決違背 法令為由,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據 、認定事實之職權行使所論斷:被上訴人彭仁傑於民國104 年11月19日駕駛被上訴人曾春興即勝宏企業社所有貨車執行 職務時,過失撞及上訴人騎乘之機車(下稱系爭事故),上 訴人當日因頭部外傷併顱內出血、左側脛骨粉碎性骨折、胸 部挫傷、左耳深裂傷2處等傷勢(下稱系爭傷害)至東元醫 院住院。而依臺北榮民總醫院鑑定,上訴人出院時小腦天幕 與常人相似,出血完全吸收,其於106年1月間在台大醫院入 院檢查之四肢肌力、巴氏反射、皮膚感覺測試、肛門功能、 腦波檢查報告均正常,並無關於其有中樞神經受損、脊髓病 變、癲癇、肌躍症之醫學上跡證;且其車禍後僅就左側脛骨 及左側耳擦傷追蹤治療,至105年11月18日始就醫自述有不 自主顫抖症狀,雖其曾於同年月11日經核磁共振發現有第三 至第七椎間盤突出併椎孔狹窄,嗣經複檢狹窄程度更嚴重, 然均已距系爭事故1年以上,無法判定與系爭事故所受傷勢 有關,另其至105年10月間始診斷有腰椎椎間盤移位及退化 、腰椎脊椎狹窄症、坐骨神經痛、下背痛等症狀,無法排除 老化原因所造成,不能證明其頸椎第三至第七椎間盤突出併 椎孔狹窄併肌陣攣、癲癇、精神性顫抖、功能性運動障礙、 疑似頸椎後縱韌帶鈣化、椎間盤壓迫神經病變、肌躍症、腰 椎椎間盤移位及退化、腰椎脊椎狹窄症、坐骨神經痛、下背 痛等病症與系爭事故有相當因果關係。上訴人僅得依侵權行 為法律關係,請求被上訴人連帶賠償其因系爭傷害致左膝關 節、左下肢機能減損所增加生活上支出新臺幣(下同)16萬 2,510元、交通費5萬3,840元、看護費用8萬5,800元、受有 不能工作損失36萬9,000元、營業損失10萬3,285元、勞動能 力損失117萬0,540元、精神慰撫金60萬元,扣除上訴人已領 取強制汽車責任保險金87萬2,073元後之金額。從而,上訴 人請求被上訴人連帶賠償167萬2,902元本息,為有理由,逾 此部分請求再給付1,500萬元本息,即屬無據等情,指摘為 不當,並就原審命為辯論或已論斷或其他與判決結果不生影 響者,泛言謂為違法,而非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 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更未具 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 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難認其已合法表明上訴 理由。依前揭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末查,原審斟酌 全辯論意旨及調查證據之結果,就本件所涉爭點,依自由心 證判斷事實真偽,並說明無必要依上訴人聲請調查證據之理 由,對其餘無礙判決結果而未詳載部分,亦表明不逐一論駁 之旨,上訴人指摘原判決有應調查而未調查及不備理由之違 法,不無誤會,附此說明。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4 44條第1項前段、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4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官 吳 麗 惠 法官 鄭 純 惠 法官 徐 福 晋 法官 邱 景 芬 法官 管 靜 怡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陳 禹 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4  日

2024-10-04

TPSV-113-台上-1347-20241004-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等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上字第1705號 上 訴 人 林慧姈 訴訟代理人 鄭洋一律師 黃詩琳律師 被 上訴 人 陳清雲 許碧珠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 民國113年5月23日福建高等法院金門分院第二審判決(112年度 上字第8號),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且提起上訴 ,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 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依 民事訴訟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應具體敘述為從 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 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於上訴聲明之範圍 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第468條、第470條 第2項、第475條本文各有明定。是當事人提起上訴,如依同 法第469條規定,以原判決有所列各款情形之當然違背法令 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有合於各該條款 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 具體事實;如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以原判決有前條以外 其他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 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解釋或憲法法 庭裁判字號,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法則等及其具體 內容,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 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 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 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 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另第三審法院 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訴訟法第47 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調查審認。 二、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提起上訴,雖以該判決違背法令為由,惟 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實、 適用法律之職權行使,所論斷:被上訴人於民國106年11月1 6日向上訴人借款新臺幣(下同)200萬元(下稱系爭借款) ,共同簽發如原判決附表(下稱附表)所示系爭本票予上訴 人,以擔保借款之清償。被上訴人於107年2月15日委由訴外 人董淑勤持附表代號B、C所示支票(下稱B、C支票)清償系 爭借款,經上訴人收受後分別於同年6月14日、7月14日提示 兌現,系爭借款業因清償而消滅,作為擔保之系爭本票債權 亦隨同消滅。上訴人執有系爭本票,及依系爭本票准許強制 執行裁定聲請強制執行事件分配受償12萬3,039元(下稱系 爭案款),均已為無法律上之原因,並致被上訴人受有損害 。從而,被上訴人請求確認系爭本票債權不存在,並依民法 第179條規定,請求上訴人返還系爭本票,及給付被上訴人 陳清雲系爭案款本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等情,指摘為不 當,並就原審所論斷者,泛言未論斷、論斷矛盾,或違法、 違反證據、論理、經驗法則,而非表明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更未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 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 由,難認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依首揭說明,應認其上訴為 不合法。末查,原審斟酌全辯論意旨及調查證據之結果,就 本件所涉爭點,依自由心證判斷事實真偽,俱已說明心證之 所由得,對其餘無礙判決結果而未詳載部分,表明不逐一論 駁之旨,尚非判決不備理由,亦無所載理由前後牴觸或判決 主文與理由不符等理由矛盾之情。又原審合法認定應由被上 訴人就其以B、C支票清償系爭借款債務之事實,負舉證責任 ,並無可議。另上訴人之聲明及陳述尚無不明瞭或不完足, 審判長無令其敘明或補充之義務。上訴人據以指摘原判決違 法,皆有誤會。均附此說明。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4 44條第1項、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官 沈 方 維 法官 陳 麗 芬 法官 方 彬 彬 法官 游 悦 晨 法官 林 麗 玲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陳 禹 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8   日

2024-10-01

TPSV-113-台上-1705-20241001-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債務不履行損害賠償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台上字第2606號 上 訴 人 鄭正鈐 訴訟代理人 王耀星律師 上 訴 人 台灣先進土地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先進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筱婷 訴訟代理人 李育禹律師 曾靖雯律師 被 上訴 人 謝丁強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債務不履行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 國112年5月31日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第二審判決(109年度重 上字第107號),各自提起一部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人之上訴均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各自負擔。 理 由 一、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且提起上訴 ,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 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依 民事訴訟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應具體敘述為從 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 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於上訴聲明之範圍 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第468條、第470條 第2項、第475條本文各有明定。是當事人提起上訴,如依同 法第469條規定,以原判決有所列各款情形之當然違背法令 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有合於各該條款 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 具體事實;如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以原判決有前條以外 其他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 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解釋或憲法法 庭裁判字號,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法則等及其具體 內容,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 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 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 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 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另第三審法院 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訴訟法第47 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調查審認。 二、上訴人鄭正鈐、對造上訴人先進公司各自對原判決關其敗訴 部分,提起一部上訴,雖以各該部分判決違背法令為由,惟 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均係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實 、適用法律之職權行使,所論斷:被上訴人謝丁強代理先進 公司於民國104年5月19日與鄭正鈐簽立買賣預約,出售因自 辦市地重劃而取得之系爭000、000地號土地(下合稱系爭土 地),並代為收受訂金新臺幣(下同)1,580萬元,謝丁強 同時簽發與訂金同額之系爭本票予鄭正鈐。嗣鄭正鈐持系爭 本票聲請裁定准予強制執行後,據以聲請系爭執行事件,謝 丁強對鄭正鈐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請求確認系爭本票債權 不存在及撤銷系爭執行事件所為強制執行程序,經臺灣高等 法院107年度重上字第754號判決勝訴確定(下稱前案判決) ,其理由以:謝丁強非以連帶保證人身分簽發系爭本票擔保 先進公司系爭土地買賣本約(下稱系爭契約)之履行,僅係 用以擔保先進公司於1個月內與鄭正鈐簽訂買賣本約。前案 判決就上開重要爭點之判斷,未顯然違背法令,或顯失公平 ,鄭正鈐亦未提出新訴訟資料足以推翻該判斷,本件就此自 應受該確定判決爭點效之拘束。又系爭契約約定買賣總價金 為5,267萬元,鄭正鈐遲未給付餘款3,687萬元。先進公司與 鄭正鈐於106年1月11日討論給付餘款或由先進公司付款退場 未果後,已於同年3月間將系爭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予他人 ,系爭土地並於同年10月間遭第三人假處分禁止移轉,鄭正 鈐乃依系爭契約第7條第1項約定,催告先進公司於收受起訴 狀後15日內履行系爭契約義務,惟未獲置理,系爭契約業於 108年9月23日經鄭正鈐合法解除,其依同條第3項約定,除 得請求先進公司返還已付價金1,580萬元外,並可請求給付 懲罰性違約金。審酌鄭正鈐、先進公司各有未履約等一切情 形,認系爭契約約定違約金為同額已付價金,尚嫌過高,應 予酌減按1/2計算,即790萬元為適當。鄭正鈐逾此之790萬 元請求,非屬有據。另鄭正鈐未證明其於訂約當時,依通常 情形,或依已定之計畫、設備或其他特別情事,可得預期利 益4,640萬元,不得請求此所失利益。從而,鄭正鈐依系爭 契約第7條第3項約定,請求先進公司給付違約金790萬元本 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請求先進公司、謝丁強再連帶給 付5,430萬元本息,則無理由,應予駁回等情,指摘為不當 ,並就原審所論斷者,泛言未論斷、論斷矛盾,或違法、違 反證據、論理、經驗法則,而非表明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 法令之具體事實,更未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 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 ,難認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依首揭說明,應認上訴人之上 訴均為不合法。末查,原審斟酌全辯論意旨及調查證據之結 果,就本件所涉爭點,依自由心證判斷事實真偽,俱已說明 心證之所由得,對其餘無礙判決結果而未詳載部分,表明不 逐一論駁之旨,尚非判決不備理由,亦無所載理由前後牴觸 或判決主文與理由不符等理由矛盾之情。併此說明。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均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 第444條第1項、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官 沈 方 維 法官 陳 麗 芬 法官 方 彬 彬 法官 游 悦 晨 法官 林 麗 玲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陳 禹 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8   日

2024-10-01

TPSV-112-台上-2606-2024100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contact@know99.com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