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陳紹瑜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51-160 筆)

店小
新店簡易庭

清償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店小字第1472號 原 告 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男州 訴訟代理人 劉冠甫 被 告 陳正根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8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3,393元,及自民國113年5月23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週年利率1.845%計算之利息,暨自民國113年6月24日 起至清償日止,逾期在6個月以內者按上開利率10%,超過6個月 部分按上開利率20%計算之違約金,最高連續收取期數9期。 訴訟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被告負擔,及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   理由要領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事,爰依原告之聲請,准由其一造辯論 而為判決。 二、本件無爭執事項,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8第1項規定,僅 記載主文,理由要領依前開規定省略。 三、本件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8第1項適用小額程序所為被 告敗訴之判決,依同法第436條之20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 執行,並依職權確定訴訟費用額為新臺幣1,000元(第一審 裁判費),應由被告負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新店簡易庭                法 官 陳紹瑜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應記載 上訴理由,表明關於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與依訴訟 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 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 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書記官 凃寰宇

2025-01-22

STEV-113-店小-1472-20250122-1

店簡
新店簡易庭

清償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店簡字第1400號 原 告 華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俊智 訴訟代理人 呂柏毅 被 告 王君嵐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8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7萬9,894元,及其中新臺幣17萬1,299元 自民國113年6月3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2.295%計算之利 息,暨自民國113年7月31日起至清償日止,逾期在6個月以內者 按上開利率10%,超過6個月部分按上開利率20%計算之違約金; 其中新臺幣8,595元自民國113年7月3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 利率2.295%計算之利息,暨自民國113年8月31日起至清償日止, 逾期在6個月以內者按上開利率10%,超過6個月部分按上開利率2 0%計算之違約金。 訴訟費用新臺幣1,990元由被告負擔,及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要領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事,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二、本判決依民事訴訟法第434條第1項規定,合併記載事實及理 由要領,其中原告主張之事實,並依同項規定,引用原告於 本件審理中提出的書狀及歷次言詞辯論筆錄。 三、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以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四、經查,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與所述相符之被告華南 商業銀行放款戶帳號資料查詢單、撥款轉帳支出傳票、華南 商業銀行企行企字第1130042026號函、華南商業銀行貸款契 約、被告華南商業銀行放款交易明細查詢單、催告信函及郵 局退件影本、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查詢資料等件為證 ,應認原告之主張為真實。從而,原告依兩造間消費借貸之 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為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給付,為有理由 ,應予准許。 五、本件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1項適用簡易程序所為被告敗 訴之判決,依民事訴訟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應依職 權宣告假執行。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91條第3項。 依職權確定訴訟費用額為新臺幣1,990元(第一審裁判費) ,應由被告負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新店簡易庭                法 官 陳紹瑜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應 記載上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 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書記官 凃寰宇

2025-01-22

STEV-113-店簡-1400-20250122-1

店小
新店簡易庭

清償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店小字第1453號 原 告 臺灣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佳曉 訴訟代理人 白翊汎 被 告 羅福 羅傳銘 吳桂琴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8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41,872元,及自民國113年6月19日起 至113年10月21日止,按週年利率1.775%計算之利息,自民國113 年10月22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2.775%計算之利息,暨自 民國113年7月20日起至清償日止,逾期在6個月以內者按上開利 率10%,超過6個月部分按上開利率20%計算之違約金。 訴訟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被告連帶負擔,及自本判決確定之翌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   理由要領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事,爰依原告之聲請,准由其一造辯論 而為判決。 二、本件無爭執事項,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8第1項規定,僅 記載主文,理由要領依前開規定省略。 三、本件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8第1項適用小額程序所為被 告敗訴之判決,依同法第436條之20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 執行,並依職權確定訴訟費用額為新臺幣1,000元(第一審 裁判費),應由被告連帶負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新店簡易庭                法 官 陳紹瑜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應記載 上訴理由,表明關於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與依訴訟 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 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 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書記官 凃寰宇

2025-01-22

STEV-113-店小-1453-20250122-1

店簡
新店簡易庭

返還信用卡消費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店簡字第1411號 原 告 聯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鴻聯 訴訟代理人 陳彧 葉美伶 被 告 許勝雄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信用卡消費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 8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1萬2,512元,及其中新臺幣11萬950元自 民國113年11月7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15%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1,220元由被告負擔,及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要領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事,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二、本判決依民事訴訟法第434條第1項規定,合併記載事實及理 由要領,其中原告主張之事實,並依同項規定,引用原告於 本件審理中提出的書狀及歷次言詞辯論筆錄。 三、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以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四、經查,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與所述相符之信用卡申 請書、信用卡約定條款、卡戶本金利息及相關費用查詢及分 期未入帳查詢資料、歷史帳單等件為證,應認原告之主張為 真實。從而,原告依兩造間信用卡契約之法律關係,請求被 告為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給付,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本件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1項適用簡易程序所為被告敗 訴之判決,依民事訴訟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應依職 權宣告假執行。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91條第3項。 依職權確定訴訟費用額為新臺幣1,220元(第一審裁判費) ,應由被告負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新店簡易庭                法 官 陳紹瑜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應 記載上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 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書記官 凃寰宇

2025-01-22

STEV-113-店簡-1411-20250122-1

店簡
新店簡易庭

債務人異議之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簡易民事判決 113年度店簡字第1049號 原 告 許譽騰 被 告 洪珠雅 訴訟代理人 黃品衞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8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162304號給付票款強制執行事件於超過本 金新臺幣66,532元及自民國112年11月19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 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部分所為之強制執行程序應予撤銷。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新臺幣1,110元,由被告負擔新臺幣366元,及自本判決 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餘由原告 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涉及銀行帳號眾多,相關帳戶簡稱如附表二所示。 二、原告主張:原告簽發附表一所示本票(下稱系爭本票)給當 鋪,原告贖回後,於民國111年某日遭被告在車上竊走,嗣 被告持系爭本票聲請裁定(本院113年度司票字第2390號, 下稱系爭本票裁定)後,向本院聲請強制執行(本院113年 度司執字第162304號,下稱系爭執行事件),但原告早已於 112年清償票款全數完畢,有原告合庫帳戶交易明細可證明 ,原告主張交易明細中匯款至被告合庫帳戶之款項均係還款 ,是以系爭本票債權應對原告不存在,原告因不懂法令,未 將系爭本票收回,被告竟持系爭本票裁定聲請執行重複請求 給付票款,原告無重複清償之必要,又原告不爭執被告曾代 償當鋪欠款新臺幣(下同)100,000元、代償車號000-0000 車輛(下稱系爭車輛)貸款228,906元,但這是被告自己說 要幫原告清償的,應該不算是借貸,另外被告有代償訴外人 張家豪欠款23,500元,這確屬借貸,但原告已以現金清償, 對於被告提出之其他債務均予否認,兩造之前也不是男女朋 友,依強制執行法第14條第2項提出債務人異議之訴等語。 聲明:系爭執行事件之強制執行程序應予撤銷。 三、被告答辯:兩造原為男女朋友,原告當時稱負擔家庭開銷, 銀行、大發當鋪、車貸、公司均有欠款,以博取被告同情, 原告並說前認識訴外人林小愉,該女請原告於110年9月16日 向大發當鋪借款100,000元將款項交給該女,林小愉會每月 會7,500元利息給原告,被告得知後①於111年6月中旬借款12 0,000元予原告,以清償大發當鋪債務,當鋪將系爭本票交 還原告,但被告說錢是被告出的,系爭本票應放在被告處作 為借款120,000元的擔保,原告才將系爭本票交給被告,②被 告並於111年6月28日借款228,906元予原告,用以清償系爭 車輛貸款;③於111年8月12日以匯款予張家豪,代償原告積 欠張家豪之欠款23,500元,以此方式借款23,500元予原告; ④代償原告去酒店消費積欠「小鍾」之款項10,000元;⑤代付 汽車旅館票券8,000元;⑥代付系爭車輛強制險保險費2,000 元;⑦代付系爭車輛保養費20,000元;⑧被告又向原告現金借 款20,000元。另原告為取信被告,會定期將自己的薪資所得 先匯款至被告帳戶,但匯入不久後,即因自己各項支出,再 次要求被告匯回,因此原告匯款至被告帳戶的錢並非還款, 事實上111年5月26日至112年1月11日被告匯款給原告合計76 6,659元,遠超過原告匯給被告的412,632元,因此原告主張 已清償債務云云並非事實,另被告提刷卡資料,證明兩造於 男女朋友期間,曾由被告代墊支出,原告稱以後會還等語。 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四、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執行名義無確定判決同一之效力者,於執行名義成立前, 如有債權不成立或消滅或妨礙債權人請求之事由發生,債務 人亦得於強制執行程序終結前提起異議之訴,強制執行法第 14條第2項定有明文。查被告持系爭本票聲請裁定(裁定案 號:本院113年度司票字第2390號,裁定日期:113年2月23 日)後,向本院聲請強制執行(即系爭執行事件,執行金額 包含1.票款100,000元、2.程序費1,000元、3.財產所得清單 查詢費500元),現仍在執行中,業經本院依職權核閱本院1 13年度司執字第162304號案卷無誤。本票裁定雖可作為執行 名義,然屬強制執行法第14條第2項所稱執行名義無確定判 決同一效力之類型,原告自得以執行名義成立前債權不成立 或消滅為由提出債務人異議,先予說明。  ㈡有關兩造間債務,本院之認定如下:  1.按稱消費借貸者,謂當事人一方移轉金錢或其他代替物之所 有權於他方,而約定他方以種類、品質、數量相同之物返還 之契約。當事人之一方對他方負金錢或其他代替物之給付義 務而約定以之作為消費借貸之標的者,亦成立消費借貸,民 法第474條第1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被告確有①為原告代 償當鋪欠款100,000元、②為原告代償系爭車輛貸款228,906 元及③為原告代償張家豪欠款23,500元,此為原告自承在卷 (見本院卷第206-207頁),其雖又稱其中當鋪欠款100,000 元、系爭車輛貸款228,906元均為被告自願代償、並非借貸 云云(見本院卷第206頁),然無償代償他人債務於人性而 言機會較低,原告亦自承被告曾多次要求返還欠款(見本院 卷第211頁),足見被告不具無償代償原告欠款之意,應認 被告代償原告債務後,以原告負金錢給付義務而約定以之作 為消費借貸之標的,就上開3筆債務兩造間應構成消費借貸 關係,原告上開說法難認可信。  2.按各當事人就其所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均應負舉證之責。   被告既主張代償當鋪欠款數額應為120,000元而非100,000元 ,此外其對原告尚有起訴意旨所載④至⑧之債權,自應由被告 就此負舉證之責,而:  ⑴就代償當鋪欠款數額究竟為100,000元抑或120,000元部分, 經本院函詢當初借款之大發當鋪,經該當鋪回函稱已全部清 償完畢、時間太久清償金額沒印象等語,有回函在卷可查( 見本院卷第127頁),則被告主張之120,000元並無證據可佐 ,本院僅能依原告自承之100,000元為認定,被告主張之120 ,000元難認可採。  ⑵其餘債務部分,被告雖另提出以電腦繕打之筆記資料(見本 院卷第45、213頁),擬用以證明借款數額,然此資料為被 告單方面登打,與被告說法無異,又無其餘資料佐證,難以 證明起訴意旨所載④至⑧債務之存在,則該等爭執債務均欠缺 證據,依舉證責任認定,應認該等債務難以認定。  3.綜上所述,本件依現有證據,僅能認定兩造間就①代償當鋪 欠款100,000元、②代償系爭車輛貸款228,906元及③代償張家 豪欠款23,500元構成消費借貸關係,其餘債務則欠缺證據可 佐,而難以認定。  ㈢按票據債務發生後,票據債務人依票據法第13條前段規定之 反面解釋,對執票人主張兩造間有直接抗辯之事由,而提起 確認票據債權不存在之訴時,因票據係文義證券及無因證券 ,票據行為一經成立發生票據債務後,即與其基礎之原因關 係各自獨立,是執票人關於票據給付之原因不負證明之責, 應由票據債務人就其抗辯之原因事實先負舉證責任,俾貫徹 票據無因性之本質,以維票據流通性,迨票據原因關係確定 後,關於該原因關係之存否、內容等之爭執,再依一般舉證 責任分配法則處理,最高法院108年度台簡上字第26號判決 意旨同此見解。原告雖主張被告以竊盜方式取得系爭本票云 云,然原告於本件起訴狀係稱「我早已於112年清償票款全 數完畢」等詞(見本院卷第5頁),嗣言詞辯論時始改稱係 遭被告竊取,若系爭本票係遭告竊取,原告大可拒絕給付, 何須於起訴狀內自稱其「清償票款全數完畢」?原告並於本 院自承無證據證明被告行竊(見本院卷第37頁),再系爭本 票原係原告簽發予當鋪,嗣被告提出款項交予當鋪清償原告 債務後,由當鋪交還乙節,此為兩造所不爭(見本院卷第33 、35頁),則被告出資代償原告債務,為求擔保而要求系爭 本票應交由被告,原告則無力償債當鋪欠款而有求被告,因 而允諾系爭本票交予被告作為擔保,實合乎常情,依兩造陳 述,應認被告所辯系爭本票係原告交付被告,用以擔保被告 代償當鋪債務之借款,較與事實相符,原告空言稱被告竊取 系爭本票云云,則非可採,然基此前提,系爭本票所擔保之 債務,亦僅及於當鋪代償欠款,而不及於兩造間其他債務, 亦即縱然其他債務均經清償完畢,倘當鋪代償欠款未經清償 ,系爭本票債權即仍為存在;反之縱然其他債務尚未清償, 惟當鋪代償欠款若已清償完畢,則系爭本票之債權即不存在 ,先予說明。  ㈣系爭本票交予被告之原因事實,既經本院認定為擔保代償當 鋪債務之借款,原告複主張相關債務業已清償,則其舉證責 任,應依一般舉證責任分配法則處理。而:  1.按請求履行債務之訴,債權人就其所主張債權發生原因之事 實,固有舉證之責任,若債務人自認此項事實而主張該債權 已因清償而消滅,則清償之事實,應由債務人負舉證責任,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1204號判決意旨同此見解。又原 告有如附表三各編號匯款至被告帳戶,而被告則有如附表四 匯款至原告帳戶,有各該交易明細在卷可查(證據出處詳見 附表三、四),再對照被告提出之交易明細中明細有載「7 月生活費」、「安親費」等文字(見本院卷第189頁),可 徵當時雙方生活緊密,會彼此匯轉各項生活中費用,則縱然 兩造並非男女朋友,亦為生活關係密切之友人,再佐以兩造 於短時間內相互進行多筆匯款,則被告辯稱原告會定期將自 己薪資所得先匯款至被告帳戶,但匯入不久後即因自己各項 支出,而再次要求被告匯回乙節,並非無據,兩造既曾為生 活密切之友人,則附表三各次匯款是否如原告所稱均為還款 ,抑或其他用途之款項,即非無疑,本院僅能依現有資料, 認定原告匯款予被告款項逾被告匯款予原告款項之數額,始 具有清償債務之性質,就兩造間匯款,被告雖另主張於111 年6月27日匯款7,000元予原告(註記欄寫「許譽騰」,見本 院卷第165頁)、於111年9月16日匯款1,050元予原告(玉山 銀行0000000000000號,見本院卷第181頁),均為原告否認 (見本院卷第205-206、208頁),被告則未進一步舉證,則 該2筆款項難認被告已匯款予原告,其餘部分則依附表三、 四所示,原告共計匯款542,553元予原告,被告則共計匯款4 24,609元予原告(至於被告稱其匯款金額達766,659元,原 告僅匯款的412,632元云云,與本院核算金額不符,應非可 採),應認原告就上述欠款業已清償117,944元(計算式:5 42,553-424,609=117,944),至於原告稱代償張家豪欠款其 已用現金清償被告云云(見本院卷第207頁),未提出任何 證據以實其說,亦難認可採;又被告提出多筆刷卡紀錄,然 刷卡紀錄僅能證明被告曾持信用卡消費,無法證明兩造間有 何債務關係,併此說明。  2.按對於一人負擔數宗債務而其給付之種類相同者,如清償人 所提出之給付,不足清償全部債額時,由清償人於清償時, 指定其應抵充之債務。清償人不為前條之指定者,依左列之 規定,定其應抵充之債務:一、債務已屆清償期者,儘先抵 充。二、債務均已屆清償期或均未屆清償期者,以債務之擔 保最少者,儘先抵充;擔保相等者,以債務人因清償而獲益 最多者,儘先抵充;獲益相等者,以先到期之債務,儘先抵 充。三、獲益及清償期均相等者,各按比例,抵充其一部, 民法第321條、第322條分別定有明文。就原告之各次還款, 原告清償債務時,未就清償何筆債務為指定,此為原告陳明 在卷(見本院卷第209頁),且相關債務均未約定清償期, 則為兩造所不爭(見本院卷第209頁),是該等債務均為無 擔保債務,清償之獲益亦無差異,則相關清償係優先清償何 筆債務,依前規定,應以先到期之債務儘先抵充,再按借用 人應於約定期限內,返還與借用物種類、品質、數量相同之 物,未定返還期限者,借用人得隨時返還,貸與人亦得定一 個月以上之相當期限,催告返還,民法第478條定有明文。 查被告業於112年10月18日就相關債務統一對原告催告,有 通訊軟體對話記錄在卷可查(見本院卷第213頁),原告亦 自承有收受該通知(見本院卷第209頁),應認112年10月18 日全部債務均屆清償期(依民法第478條規定,於屆滿1個月 後即112年11月19日開始遲延),在催告前該等債務均無約 定任何清償期;在催告後該等債務清償期同時屆至,清償期 均屬相同,依民法第322條第3款規定,被告清償之117,944 元,應各按債務比例,抵充其一部,經計算各債務清償比例 ,詳見附表五,其中當鋪代償之100,000元已清償33,468元 ,尚欠66,532元,又按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 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率為百分之5;遲延之債務,以支 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 ,民法第203條、第233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是被告未償 之66,532元尚得主張自遲延之日即112年11月19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則原告主張於超過本金66, 532元及自112年11月19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 之利息部分,其已清償系爭本票之債務,故訴請撤銷強制執 行程序,為有理由,逾此範圍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㈤綜上所述,原告依強制執行法第14條第2項規定,請求撤銷系 爭執行事件中超過本金66,532元及自112年11月19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部分之強制執行程序,為 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範圍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本件判決基礎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訴訟資料 經本院審酌後,核與判決不生影響,無一一論述之必要。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並確定訴訟費用 額為1,110元(第一審裁判費),由被告負擔366元,餘由原 告負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新店簡易庭                  法 官 陳紹瑜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須 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書記官 凃寰宇 附表一 編號 發票人 票載發票日(民國) 票面金額 (新臺幣) 到期日 (民國) 本票裁定 受款人 1 許譽騰、林小愉 110年9月6日 100,000元 110年10月15日 本院113年度司票字第2390號裁定 空白 附表二 兩造帳戶簡稱表 帳戶 簡稱 原告將來商業銀行00000000000000號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原告合作金庫商業銀行0000000000000帳戶 原告合庫帳戶 被告新光商業銀行000000000000號帳戶 被告新光帳戶 被告合作金庫商業銀行0000000000000號帳戶 被告合庫帳戶 被告將來商業銀00000000000000號帳戶 被告將來帳戶 附表三 原告合庫帳戶匯款至被告合庫金庫帳戶(見本院卷第7-15頁) 編號 日期 金額(新臺幣元) 備註 1 111.6.23 2 原告漏未以螢光筆註記 2 111.6.23 1 原告漏未以螢光筆註記 3 111.7.4 1 原告漏未以螢光筆註記 4 111.7.4 50,000 5 111.7.4 14,382 6 111.8.5 30,000 原告漏未以螢光筆註記 7 111.8.9 28,225 原告漏未以螢光筆註記 8 111.9.5 1,000 9 111.10.4 21,944 10 111.10.6 7,500 11 111.11.4 40,000 12 111.11.4 48,444 13 111.11.8 7,500 14 111.12.5 50,000 15 111.12.5 46,644 16 112.1.4 50,000 17 112.1.4 38,850 18 112.1.11 7,310 原告漏未以螢光筆註記 19 112.1.21 10,000 20 112.2.7 7,500 21 112.3.3 20,000 22 112.3.8 3,250 23 112.4.7 15,000 24 112.5.5 15,000 25 112.6.7 10,000 26 112.7.6 10,000 27 112.9.6 10,000 合計 542,553 附表四 編號 日期 匯出帳戶 匯入帳戶 金額 本院卷出處 1 111.5.26 被告將來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8,000 193頁 2 111.6.2 被告將來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1,000 193頁 3 111.6.4 被告將來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4,000 193頁 4 111.6.6 被告將來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3,000 193頁 5 111.6.6 被告將來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10,000 193頁 6 111.6.10 被告將來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6,000 191頁 7 111.6.10 被告將來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10,000 191頁 8 111.6.17 被告將來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335 191頁 9 111.6.21 被告將來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300 189頁 10 111.6.26 被告新光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10,000 67頁 11 111.6.26 被告新光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50,000 67頁 12 111.7.4 被告將來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10,000 189頁 13 111.7.4 被告合庫帳戶 原告合庫帳戶 3,334 8、165頁 14 111.7.5 被告將來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9,000 189頁 15 111.8.6 被告將來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6,458 187頁 16 111.8.9 被告將來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18,000 185頁 17 111.8.10 被告將來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3,935 185頁 18 111.8.13 被告將來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3,000 185頁 19 111.8,16 被告將來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5,000 185頁 20 111.8.16 被告將來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2,587 185頁 21 111.8.17 被告將來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1,358 183頁 22 111.8.26 被告將來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1,000 183頁 23 111.9.5 被告將來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3,000 183頁 24 111.9.6 被告將來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23,000 183頁 25 111.9.7 被告合庫帳戶 原告合庫帳戶 3,358 8、197頁 26 111.9.10 被告將來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2,000 183頁 27 111.9.12 被告將來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3,000 183頁 28 111.9.28 被告將來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3,000 181 29 111.9.29 被告合庫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1,000 165頁 30 111.9.29 被告合庫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1,000 165頁 31 111.10.3 被告將來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2,000 181頁 32 111.10.4 被告合庫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30,000 167、71頁 33 111.10.6 被告合庫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3000 167頁 34 111.10.8 被告合庫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1000 167頁 35 111.10.22 被告將來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800 181頁 36 111.10.23 被告將來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200 181頁 37 111.10.24 被告將來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800 181頁 38 111.10.24 被告合庫帳戶 原告合庫帳戶 3,400 7、199頁 39 111.10.27 被告將來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1,100 181頁 40 111.10.29 被告將來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1,000 181頁 41 111.11.5 被告將來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3,000 179頁 42 111.11.13 被告將來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2,000 177頁 43 111.11.17 被告將來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10,000 177頁 44 111.11.20 被告將來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2,000 177頁 45 111.11.23 被告將來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3,100 175頁 46 111.11.24 被告合庫帳戶 原告合庫帳戶 3,400 7、201頁 47 111.12.5 被告合庫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50,000 167、72頁 48 111.12.5 被告合庫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46,644 167、72頁 49 112.1.4 被告合庫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50,000 167、73頁 50 112.1.4 被告將來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2,000 173頁 51 112.1.11 被告將來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1,500 171頁 52 112.1.11 被告合庫帳戶 原告將來帳戶 2,000 167頁 合計 424,609 附表五 編號 消費借貸 清償金額 計算式(小數點四捨五入) 1 代償當鋪欠款 100,000元 33,468 117,944×100,000/352,406=33,468 2 代償系爭車輛貸款 228,906元 76,611 117,944×228,906/352,406=76,611 3 代償「張家豪」欠款 23,500元 7,865 117,944×23,500/352,406=7,865 合計 352,406元 117,944

2025-01-22

STEV-113-店簡-1049-20250122-2

店小
新店簡易庭

返還信用卡消費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店小字第1429號 原 告 遠東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侯金英 訴訟代理人 王誌鋒 被 告 劉沛渝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信用卡消費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 8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6,607元,及其中新臺幣16,330元自民國 100年8月8日起至104年8月31日止,按週年利率19.97%計算之利 息,及自104年9月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14.99%計算之 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被告負擔,及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   理由要領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事,爰依原告之聲請,准由其一造辯論 而為判決。 二、本件無爭執事項,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8第1項規定,僅 記載主文,理由要領依前開規定省略。 三、本件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8第1項適用小額程序所為被 告敗訴之判決,依同法第436條之20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 執行,並依職權確定訴訟費用額為新臺幣1,000元(第一審 裁判費),應由被告負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新店簡易庭                法 官 陳紹瑜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應記載 上訴理由,表明關於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與依訴訟 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 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 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書記官 凃寰宇

2025-01-22

STEV-113-店小-1429-20250122-1

店簡
新店簡易庭

返還牌照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簡易民事判決                   113年度店簡字第1460號 原 告 永得交通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秀梅 訴訟代理人 陳昱宏 被 告 任駒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牌照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8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將車牌號碼000-0000號營業用小客車車牌2面及行照1枚返 還予原告。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1,363元,及自民國113年12月25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被告負擔,及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要領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事,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108年11月19日與原告訂立契約,被 告自行提供計程車體,原告提供TDN-5809牌照2面及行車執 照1枚,被告每月應給付管理服務費並負擔該計程車之牌照 稅、燃料稅、保費、分期款及違規罰單。詎被告自112年12 月19日起至113年8月26日止,積欠該車管理費新臺幣(下同 )9,231元、保費2,132元,乃以起訴狀繕本終止系爭契約, 依兩造契約第9條、第19條提出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 如判決主文所示。 三、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以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四、經查兩所簽台北市計程車客運業駕駛人自備車輛參與經營契 約書第9條、第19條第1款、第2款約定:「甲方(即原告) 營業稅、營利事業所得稅及一切雜項支出,均由甲方負責繳 納,惟辦理該車監理業務或協助處理行車事故,乙方(即被 告)每個月應交付甲方行政管理費 元,契約存續期間或契 約終止時,乙方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退還上項費用,行政管 理費得依物價指數或運價調整提高時,按比例調整。」、「 乙方如有下列情形之一,經甲方書面催告七日內仍不予處理 ,甲方得一造解除契約,逕行收回牌照、行車執照,並至本 市監理處登錄契約解除。㈡乙方未按約定日期繳交本契約所 規定之各項費用者。」等語(見本院卷第12、13頁)。查原 告主張上開事實,業據提出系爭契約、12年12月19日至113 年8月26日行費、強制險應付款明細、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 件裁決書、存證信函在卷可按(見本院卷第11至19頁),經 核與其所述相符,是原告依兩造間計程車客運業駕駛人自備 車輛參與經營契約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為如主文第1、2項 所示之給付,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本件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1項適用簡易程序所為被告敗 訴之判決,依民事訴訟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應依職 權宣告假執行。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91條第3項。 依職權確定訴訟費用額為1,000元(第一審裁判費),應由 被告負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新店簡易庭                法 官 陳紹瑜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對於本件判決如有不服,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書狀,上訴於本院合議庭,並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具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書記官 凃寰宇

2025-01-22

STEV-113-店簡-1460-20250122-1

店小
新店簡易庭

給付電信費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店小字第1515號 原 告 寰辰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劉文正 訴訟代理人 楊景鈞 被 告 李佩雯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電信費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8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5,184元,及自民國113年1月5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被告負擔新臺幣60元,並加計自本 判決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給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餘由 原告負擔。 本判決原告勝訴部分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5,184元為原 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要領 一、原告起訴主張:被告陸續向原債權人遠傳電信申請租用門號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000000(下稱系爭門號)等之行動電話服務,惟被告未依約 繳納電話費,迄今共積欠如附表一、二所示款項共計新臺幣 (下同)85,845元,經多次催討被告仍置之不理,嗣遠傳電 信將其對被告之上開債權讓與原告,乃依契約及債權讓與之 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85 ,845元,及自民國113年1月5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利率百 分之5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答辯略以:並無印象申辦過本件門號,原告請求返還電 信費用之時已遠遠超過2年,已罹於請求權時效,通話費用 及設備專案補貼款部分應屬請求無效等語,並聲明請求駁回 原告之訴。 三、法院得心證之理由:  ㈠經查,原告主張之前揭事實,業據其提出與所述相符之債權 讓與證明書、債權讓與通知暨回執、遠傳電信行動電話服務 申請書及帳單等件為證(見司促卷第9至60頁),惟被告否 認上情,並以前詞置辯。  ㈡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 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前段定有明文。另原告對自己主張之事 實已盡證明之責後,被告對其主張,如抗辯不實並提出反對 之主張者,則被告對其反對之主張,亦應負證明之責,此為 舉證責任分擔之原則。查原告就被告前向遠傳電信租用系爭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000000門號之事實,業提出系爭門號行動電話服務申請書供 核(見司促卷第23、27、31、35、39頁),被告則抗辯無印 象申辦過本件門號云云,經本院比對該5筆門號行動電話服 務申請書申請人簽名:「李佩雯」(見113年度司促字第112 96號卷【下稱司促卷】第23、27、31、35、39頁)之外觀、 形體、筆順特徵、字體間距等,與被告本人於本院簽署之簽 名(見本院卷第29頁)大致雷同,以肉眼觀之,屬同一人筆 跡所為機會甚大;復參酌門號申辦所留帳單地址有:新北市 ○○區○○路00巷0弄0○0號4樓(見司促卷第21頁)、新北市○○ 區○○路0段000巷00弄0號4樓(見司促卷第25頁)、臺北市○○ 區○○○路0段000巷00弄00號2樓(見司促卷第33頁),就上開 地址,被告到庭自承:「(問:你之前有無住在新北市○○區 ○○路00巷0弄0○0號4樓?)有」、「(問:新北市○○○○路0段 000巷00弄0號4樓是什麼地方?)租屋處」、「(問:臺北 市○○區○○○路○段000巷00弄00號2樓是什麼地方?)是小朋友 寄放戶籍處」等語(見本院卷第28頁),是本件門號帳單寄 發地址均為被告住、居所,由此亦證系爭門號應為被告所申 設無誤,被告辯稱可能係遭家人盜辦或盜用電信門號,未能 提供任何證據供本院審究以實其說,又稱當時同住家人之父 親已往生、哥哥已失蹤等語,本院自難率信其抗辯事實為可 採。是本院綜合上開各節,認被告確有申辦系爭門號之事實 。承前所述,被告既有租用系爭門號,而系爭門號尚欠電信 費、專案補償款等如附表一、二所示款項,合計85,845元等 情,亦有前揭電信服務費帳單附卷可佐(見司促卷第49至50 、59至60頁),是原告主張被告依其與遠傳公司之電信契約 關係,應負清償上開費用之責,即屬有據。  ㈢按請求權,因15年間不行使而消滅。但法律所定期間較短者 ,依其規定;消滅時效,自請求權可行使時起算;時效完成 後,債務人得拒絕給付;債務人於受通知時,所得對抗讓與 人之事由,皆得以之對抗受讓人。民法第125條、第128條前 段、第144條第1項、第299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又按商人 、製造人、手工業人所供給之商品及產物之代價,其請求權 ,因2年間不行使而消滅,為民法第127條第8款所明定。債 權人逾上開期間行使其請求權,經債務人為時效抗辯,其請 求權即歸於消滅。又民法第127條第8款之「商品」,法文上 雖無明確定義,惟該條所定之請求權,立法意旨即謂本條所 臚列之請求權均有宜速履行,亦有速行履行之性質。另該款 所定,商人、製造人、手工業人所供給之商品及產物之代價 ,係指商人就其所供給之商品及製造人、手工業人就其所供 給之產物之代價而言,蓋此項代價債權多發生於日常頻繁之 交易,故賦與較短之時效期間以促從速確定(最高法院39年 台上字第1155號判決先例要旨可資參照)。衡以電信公司經 營電信業務,即提供有線、無線之電信網路發送、傳輸或接 收符號、信號、文字、影像、聲音或其他性質之訊息而向使 用者收取對價,且現今社會無線通信業務益加蓬勃發展,使 用至為頻繁,基於此類電信服務之債權實有從速促其確定之 必要性,應認電信服務為電信業者提供之商品,而電信費為 其提供商品之代價,故電信業者對用戶之電信費用請求權, 應有民法第127條第8款規定2年短期時效之適用,以符此類 權利宜速履行之立法目的。再者,一般向電信公司申辦行動 電話門號使用,通常須以持續使用門號一定期間(即綁約)之 承諾,取得月租費、電信費減免優惠或專案手機之所有權, 而其中有關專案補貼款、提前終止契約補償款之約款,係就 申租人使用門號未滿合約期間而提前終止時,應依契約期間 剩餘比例給付之款項,顯見該款項係電信業者於申租人未綁 約時其原應支付之月租費、電信費或手機價金,與其因綁約 而得取得月租費減免、手機優惠價格之差額。申言之,此等 補償金係在原綁約目的不達之情形下,應補行給付予電信業 者之月租費、手機價金,自應與月租費、手機價金等同視之 ,仍屬電信業者販售商品之代價,而有民法第127條第8款短 期時效之適用。  ⒈本件電信費、加值服務費、專案補貼款債權80,661元:揆諸上 揭說明,電信費、專案補貼款應屬遠傳電信以其行動通訊網 路系統提供予消費者之商品服務,自屬民法第127條第8款所 稱之「商品」,而有該款短期時效之適用;又所謂加值服務 費係指觀看影片之影音服務,性質亦屬電信業者提供之商品 ,仍適用民法第127條第8款2年短期時效。依原告提出之帳 單資料可知,被告所積欠之系爭欠款係最遲為108年11月前 所產生,此為原告陳述在卷(見本院卷第27頁反面頁),是 系爭欠款既係108年11月以前因被告未依約繳納電信費所產 生,則系爭欠款時效應自斯時起算,嗣110年11月底其時效 已屆滿,而原告迄113年6月16日始對被告聲請聲請支付命令 ,顯已罹於2年消滅時效,至於原告又陳稱113年1月6日債權 讓與時有通知債務人云云(見本院卷第28頁),縱令屬實, 亦不使先前110年11月罹於時效之請求權恢復。原告復未主 張有其他中斷時效之事由,其受讓之電信費、加值服務費及 專案補貼款債權請求權均應已罹於時效,堪認被告所辯為有 理由,原告主張洵屬無據,應予駁回。  ⒉本件裝置保險費5,184元:所謂裝置保險費係指手機損壞時, 能夠獲得理賠新機之保險,該保險費非屬性質非屬電信業者 提供之商品,應適用民法第125條所定之15年消滅時效,查 被告所積欠之系爭欠款係最遲為108年11月前所產生,此原 告之請求權時效應自108年11月起算至123年11月,而原告於 113年8月16日向法院聲請支付命令,經被告提起異議後,視 為起訴,故本件原告之請求權尚未罹於時效而消滅,應可認 定。  ㈣從而,原告依電信契約及債權讓與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 付5,184元,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部分請求,因原告 之請求權已罹於消滅時效,復經被告提出時效抗辯,應予駁 回。 四、本件原告勝訴部分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8第1項適用小 額程序所為被告部分敗訴之判決,依同法第436條之20規定 ,應依職權就原告勝訴部分宣告假執行;並依同法第392條 第2項依職權宣告被告如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 本院斟酌後,核於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述,併此 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第91條第3項。 依職權確定訴訟費用額為1,000元(第一審裁判費),其中6 0元應由被告負擔,餘由原告負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新店簡易庭                法 官 陳紹瑜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對於本件判決如有不服,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書狀,上訴於本院合議庭,並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具繕本。 當事人之上訴,非以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上訴狀應記 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項: (一)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本件上訴應繳納上訴費用新臺幣2,25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書記官 凃寰宇 附表一: 門號 通話費用(新臺幣) 專案補貼款(新臺幣) 加值服務費(新臺幣) 合計(新臺幣) 0000000000 428.42 10,922 348 11,698.42 0000000000 428.42 7,946 8,374.42 0000000000 846.45 15,173 18.39 16,037.84 0000000000 428.42 4,982 5,410.42 0000000000 846.45 17,026 188.06 18,060.51 合計 59,581.61 附表二: 門號 積欠之電信費用(新臺幣) 裝置保險費 (新臺幣) 0000000000 11,979 (至108年11月23日) 3,851 0000000000 0000000000 0000000000 9,100 (至108年11月14日) 1,333 0000000000 合計 21,079 5,184 59,581.61+21,079+5,184=85,845(小數點四捨五入)

2025-01-22

STEV-113-店小-1515-20250122-1

店簡
新店簡易庭

清償借款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店簡字第1413號 原 告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訴訟代理人 林益瑤 被 告 周莞庭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8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26萬9,133元,及如附表所示之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3,310元由被告負擔,及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要領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事,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二、本判決依民事訴訟法第434條第1項規定,合併記載事實及理 由要領,其中原告主張之事實,並依同項規定,引用原告於 本件審理中提出的書狀及歷次言詞辯論筆錄。 三、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以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四、經查,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與所述相符之信用卡約 定條款、信用卡申請書、信用卡逾期帳款轉列催收款通知書 、信用卡消費明細帳單等件為證,應認原告之主張為真實。 從而,原告依兩造間信用卡契約及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 求被告為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給付,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本件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1項適用簡易程序所為被告敗 訴之判決,依民事訴訟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應依職 權宣告假執行。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91條第3項。 依職權確定訴訟費用額為新臺幣3,310元(第一審裁判費) ,應由被告負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新店簡易庭                法 官 陳紹瑜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應 記載上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 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書記官 凃寰宇 附表: 項目 債權本金(新臺幣元) 年利率 利息請求期間 信用卡 44,075 15% 自民國112年8月24日起至清償日止 小額信貸 168,845 9.6% 自民國112年9月6日起至清償日止 小額信貸 49,648 16% 自民國112年9月19日起至清償日止

2025-01-22

STEV-113-店簡-1413-20250122-1

店簡
新店簡易庭

返還信用卡消費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店簡字第1233號 原 告 良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今井貴志 訴訟代理人 李怡萱 被 告 陳聰明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信用卡消費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 8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1萬4,582元,及其中新臺幣10萬3,433元 自民國113年10月8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15%計算之利息 。 訴訟費用新臺幣1,220元由被告負擔,及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要領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事,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二、本判決依民事訴訟法第434條第1項規定,合併記載事實及理 由要領,其中原告主張之事實,並依同項規定,引用原告於 本件審理中提出的書狀及歷次言詞辯論筆錄。 三、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以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四、經查,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與所述相符之渣打銀行 信用卡申請書、客戶資料查詢單、債權讓與證明書暨附表、   約定條款、金管銀票字第10040000140號令、公告報紙、信 用卡帳單明細等件為證,應認原告之主張為真實。從而,原 告依兩造間債權讓與及信用卡契約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為 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給付,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本件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1項適用簡易程序所為被告敗 訴之判決,依民事訴訟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應依職 權宣告假執行。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91條第3項。 依職權確定訴訟費用額為新臺幣1,220元(第一審裁判費) ,應由被告負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新店簡易庭                法 官 陳紹瑜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應 記載上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 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書記官 凃寰宇

2025-01-22

STEV-113-店簡-1233-20250122-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