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邱士賓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61-170 筆)

續收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續予收容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4年度續收字第679號 聲 請 人 內政部移民署 代 表 人 鐘景琨 訴訟代理人 朱進豐 相 對 人 即受收容人 KHAMPUANG WATCHARA(泰國國籍)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續予收容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KHAMPUANG WATCHARA續予收容。 理 由 收容期間 受收容人自民國114年1月26日起暫予收容,聲請人於該期間屆滿5日前聲請續予收容。 具收容事由 受收容人有下列得收容之事由(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第1項): □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 ☑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 □受外國政府通緝。 無得不予收容之情形 受收容人未符合下列得不予收容之情形(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之1第1項): 1.精神障礙或罹患疾病,因收容將影響其治療或有危害生命之虞。 2.懷胎5個月以上或生產、流產未滿2個月。 3.未滿12歲之兒童。 4.罹患傳染病防治法第3條所定傳染病。 5.衰老或身心障礙致不能自理生活。 6.經司法或其他機關通知限制出國。 收容必要性 受收容人具收容事由,且無其他收容替代處分可能,非予收容顯難強制驅逐出國。 結 論 續予收容之聲請為有理由,受收容人應准續予收容,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4第2項後段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法 官 邱士賓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書記官 蔡叔穎

2025-02-04

TPTA-114-續收-679-20250204-1

續收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續予收容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4年度續收字第657號 聲 請 人 內政部移民署 代 表 人 鐘景琨 訴訟代理人 楊忠廣 相 對 人 即受收容人 KUBKHOKKRUAD SALINEE(泰國國籍) 現收容於內政部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臺北收容所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續予收容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甲○○○○○ ○○○ 續予收容。 理 由 收容期間 受收容人自民國114年1月25日起暫予收容,聲請人於該期間屆滿5日前聲請續予收容。 具收容事由 受收容人有下列得收容之事由(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第1項): ☑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 ☑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 □受外國政府通緝。 無得不予收容之情形 受收容人未符合下列得不予收容之情形(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之1第1項): 1.精神障礙或罹患疾病,因收容將影響其治療或有危害生命之虞。 2.懷胎5個月以上或生產、流產未滿2個月。 3.未滿12歲之兒童。 4.罹患傳染病防治法第3條所定傳染病。 5.衰老或身心障礙致不能自理生活。 6.經司法或其他機關通知限制出國。 收容必要性 受收容人具收容事由,且無其他收容替代處分可能,非予收容顯難強制驅逐出國。 結 論 續予收容之聲請為有理由,受收容人應准續予收容,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4第2項後段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法 官 邱士賓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書記官 蔡叔穎

2025-02-04

TPTA-114-續收-657-20250204-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3年度簡字第420號 原 告 曾憲璋 上列原告因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事件,不服農業部民國113年11 月7日農訴字第1130719307號訴願決定,提起行政訴訟,核有下 列程式上之欠缺,茲依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2項規定,限原 告於本裁定送達之日起5日內補正之,逾期不補正或補正不完全 ,即以裁定駁回本件訴訟,特此裁定。 一、起訴狀未依行政訴訟法第24條規定,以駁回訴願時之原處分 機關為被告,應補正被告: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基隆分 署,代表人:董好德(分署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法 官 邱士賓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書記官 蔡叔穎

2025-02-04

TPTA-113-簡-420-20250204-2

續收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續予收容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4年度續收字第667號 聲 請 人 內政部移民署 代 表 人 鐘景琨 訴訟代理人 楊忠廣 相 對 人 即受收容人 LE DUY TAN(越南國籍) 現收容於內政部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臺北收容所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續予收容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LE DUY TAN續予收容。 理 由 收容期間 受收容人自民國114年1月26日起暫予收容,聲請人於該期間屆滿5日前聲請續予收容。 具收容事由 受收容人有下列得收容之事由(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第1項): ☑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 ☑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 □受外國政府通緝。 無得不予收容之情形 受收容人未符合下列得不予收容之情形(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之1第1項): 1.精神障礙或罹患疾病,因收容將影響其治療或有危害生命之虞。 2.懷胎5個月以上或生產、流產未滿2個月。 3.未滿12歲之兒童。 4.罹患傳染病防治法第3條所定傳染病。 5.衰老或身心障礙致不能自理生活。 6.經司法或其他機關通知限制出國。 收容必要性 受收容人具收容事由,且無其他收容替代處分可能,非予收容顯難強制驅逐出國。 結 論 續予收容之聲請為有理由,受收容人應准續予收容,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4第2項後段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法 官 邱士賓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書記官 蔡叔穎

2025-02-04

TPTA-114-續收-667-20250204-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3年度交字第2114號 原 告 葉英傑 被 告 新北市政府交通事件裁決處 代 表 人 李忠台 訴訟代理人 黃曉妍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原告不服被告中華民國113年6月24 日新北裁催字第48-A0AJ4M9A6號裁決(下稱原處分),提起行政 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程序事項:   本件事證已臻明確,本院認無言詞辯論的必要。因此,依行 政訴訟法第237條之7規定,不經言詞辯論而為判決。 二、事實概要:   原告於民國113年3月4日中午12時23分,將車牌號碼000-000 0號自用小客車(下稱系爭車輛)停放在臺北市○○區○○路0段 000巷00號處,為警以有「併排停車」之違規行為(下稱系 爭違規行為),而於同年3月7日舉發,並於同日移送被告處 理。經被告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道交條例)第56 條第2項、第63條第1項及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 準表(下稱裁罰基準表)等規定,以原處分裁處罰鍰新臺幣 (下同)2,400元,並記違規點數1點。原告不服,於是提起 行政訴訟。經本院依職權移請被告重新審查後,被告業已自 行撤銷原裁罰主文中關於「記違規點數1點」部分。 三、原告主張及聲明:  ㈠主張要旨:   當日載女兒到臺大醫院回診行經此路段,突腹部劇痛急需上 廁所,因知道隔壁巷有公廁,故臨停OO號店家門口,女兒坐 在副駕休息,待原告返回開車,卻發現員警舉發併排停車開 單。該店家並無紅或黃線,員警告發前也未告知女兒即開單 。  ㈡聲明:原處分撤銷。 四、被告答辯及聲明:  ㈠答辯要旨:   原告如需如廁,應將車輛駛至適當處所停車,客觀上並無必 要以違規併排停車之方式,占用道路造成違規行為。  ㈡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五、本院之判斷:  ㈠依交通部109年7月23日交路字第1090021353號函略以:「駕 駛人雖離座惟如能「立即」返回車上駕駛,尚符合『保持立 即行駛狀態』之臨時停車要件。該『保持立即行駛狀態』應係 指『汽車駕駛人』之狀態,與副駕駛座或後座乘客之狀態無涉 ,爰如駕駛人離座且無法立即返回車上駕駛,應非屬『保持 立即行駛狀態』。」上開函釋核屬道路交通主管機關基於主 管權責,就法令執行層面所為之解釋,與法律之本旨並無違 誤,亦未抵觸母法,本院依法得予以援用。    ㈡經本院詳細審酌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中正第二分局113年7月31 日函暨所附員警答辯表、採證照片(本院卷第67至73頁)等 證據資料,可徵當時系爭車輛右側停放一台大型重型機車, 駕駛人未在駕駛座上等情,揆諸前開說明,無論副駕駛座是 否有乘客,均可認定原告有「併排停車」之違規行為。原告 雖以前詞主張,惟縱使原告當時腹部劇痛急需上廁所,仍應 將系爭車輛停靠至適當位置,而非逕自併排停車,況且觀諸 前開採證照片,系爭車輛右方仍有足夠空間可以停靠於路邊 ,足認原告對於系爭違規行為具有應注意、得注意而未注意 之過失甚明。又原告此舉已妨礙右方停靠機車之進出,並造 成車道縮減,致行經該處之其他車輛須繞過系爭車輛始能順 利通行,甚至可能因一時不察釀成交通事故,顯已提高用路 人行駛之風險,危害交通安全及秩序。是原告前開主張,尚 難憑採。  ㈢被告依道交條例第56條第2項及裁罰基準表等規定作成原處分 ,並無違誤。原告訴請撤銷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㈣本件判決基礎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防方法及訴訟資料經本 院斟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不另一一論述,併此敘 明。 六、本件第一審裁判費300元,應由原告負擔。 七、結論:原告之訴無理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法 官 邱士賓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 由,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 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以及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 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如於本判決宣示或公告後送達前提起 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 造人數附繕本)。 三、上訴未表明上訴理由且未於前述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者, 逕以裁定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書記官 蔡叔穎 附錄應適用法令: 一、道交條例第3條第11款規定:「本條例用詞,定義如下:…十 一、停車:指車輛停放於道路兩側或停車場所,而不立即行 駛。」第56條第2項規定:「汽車駕駛人停車時,有併排停 車之情事者,處汽車駕駛人新臺幣2千4百元罰鍰。」 二、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112條第1項第10款規定:「汽車停車時 ,應依下列規定:…十、不得併排停車。」

2025-01-23

TPTA-113-交-2114-20250123-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3年度交字第3267號 原 告 楊妍榛 被 告 桃園市政府交通事件裁決處 代 表 人 張丞邦 訴訟代理人 周岳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原告不服被告中華民國113年7月10 日桃交裁罰字第58-ZFA336916號、113年10月1日桃交裁罰字第58 -ZFA336917號裁決(下合稱原處分),提起行政訴訟,本院判決 如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程序事項:   本件事證已臻明確,本院認無言詞辯論的必要。因此,依行 政訴訟法第237條之7規定,不經言詞辯論而為判決。 二、事實概要:   原告於民國113年2月20日上午5時1分,在國道3號北向46.5 公里處(下稱系爭地點),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 客貨車(下稱系爭車輛),為警以有「行車速度,超過規定 之最高時速逾40公里至60公里以內」、「行車速度超過規定 之最高時速40公里(處車主)」之違規行為(下稱系爭違規 行為),而於同年3月11日舉發,並於同年3月13日移送被告 處理。經被告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道交條例)第 43條第1項第2款、第4項、第63條第1項、第24條第1項及違 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表(下稱裁罰基準表)等 規定,以原處分裁處罰鍰新臺幣(下同)12,000元,記違規 點數1點,並應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以及吊扣汽車牌照6 個月。原告不服,於是提起行政訴訟。經本院依職權移請被 告重新審查後,被告業已自行撤銷原裁罰主文中關於「記違 規點數1點」部分,並將易處處分部分予以刪除。 三、原告主張及聲明:  ㈠主張要旨:  ⒈原告因為當天凌晨天色昏暗視線不佳,員警執法路段未在一 般道路駕駛人可目視之路面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執行勤務且 未開啟警車閃爍警示燈,即違反規定未在公開處所執法。  ⒉原告近期需使用車輛,希望能遞延扣牌時間。  ㈡聲明:原處分撤銷。 四、被告答辯及聲明:  ㈠答辯要旨:   本件「警52」標誌設置符合相關規定,牌面清晰可辨其内容 ,周遭無遮蔽物遮擋,系爭車輛遭舉發超速違規地點位在前 開標誌後300公尺至1,000公尺間之執法區域内,則舉發機關 在系爭路段取締超速違規行為,於法無違,至系爭測速儀器 擺放何處、員警身在何處、警車停放何處、警示燈開啟與否 等等,均無涉舉發程序合法性。  ㈡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五、本院之判斷:  ㈠經本院詳細審酌內政部警政署國道公路警察局第六公路警察 大隊113年6月6日函暨所附雷達測速儀檢定合格證書、測速 照片、「警52」測速取締標誌設置照片(本院卷第57至66頁 )、113年12月4日函暨所附現場示意圖、職務報告(本院卷 第69至72頁)、汽車車籍查詢(本院卷第81頁)等證據資料 ,已可認定原告有系爭違規行為。  ㈡原告前開主張均不可採,分別論述如下:  ⒈依「警52」測速取締標誌設置照片(本院卷第64至66頁)及 現場示意圖(本院卷第71頁)所示,系爭地點距離「警52」 測速取締標誌約700公尺,且該「警52」測速取締標誌清晰 可辨,符合道交條例第7條之2第3項規定。縱使員警未開啟 警示燈,或者未在公開處所執法,均不影響測速取締舉發程 序之合法性。  ⒉道交條例關於吊扣、吊銷或註銷駕駛人駕照或汽車牌照之明 文規定,旨在確保道路交通往來之安全,此雖限制人民駕駛 或使用車輛之自由權利,但基於維護交通安全之重要公益, 立法者已經考量人民工作、生活及人格自由發展,與相關規 範所追求之公共利益,亦無基於個人經濟生活狀況或用車需 求即得請求不予吊扣或減輕處罰之規定。況且被告依道交條 例第43條第1項第4款規定吊扣汽車牌照6個月,核屬羈束處 分,並無裁量空間,尚難只因原告個人緣故而予以免罰。至 原告請求遞延吊扣汽車牌照之時間,並非本院之權限,應另 行向被告請求。  ㈢依原處分作成時之裁罰基準表,小型車駕駛人違反道交條例 第43條第1項第2款,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逾40公里 至60公里以內,於期限內繳納或到案聽候裁決者,應處罰鍰 12,000元,記違規點數3點,並應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 上開裁罰基準表已綜合考量道交條例第43條第1項各款之不 同行為類型,且就裁罰基準表中有關道交條例第43條第1項 第2款之裁罰基準內容,除就其是否於期限內繳納或到案聽 候裁決為裁量因素外,並區分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 逾40公里至60公里以內、逾60公里至80公里以內、逾80公里 ,以及區分機車或小型車、大型車、載運危險物品車輛,其 衍生交通秩序危害,既不相同,分別處以不同之罰鍰,符合 相同事件相同處理,不同事件不同處理之平等原則,並未牴 觸母法,亦未違反行政罰法第18條之規定與比例原則,是被 告自得依此基準而為裁罰,附此敘明。  ㈣被告依道交條例第43條第1項第2款、第4項、第24條第1項及 裁罰基準表等規定作成原處分,並無違誤。原告訴請撤銷為 無理由,應予駁回。  ㈤本件判決基礎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防方法及訴訟資料經本 院斟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不另一一論述,併此敘 明。 六、本件第一審裁判費300元,應由原告負擔。 七、結論:原告之訴無理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法 官 邱士賓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 由,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 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以及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 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如於本判決宣示或公告後送達前提起 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 造人數附繕本)。 三、上訴未表明上訴理由且未於前述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者, 逕以裁定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書記官 蔡叔穎 附錄應適用法令: 一、道交條例第43條第1項第2款規定:「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有 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6千元以上3萬6千元以下罰鍰, 並當場禁止其駕駛:……二、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 40公里。」第4項規定:「汽車駕駛人有第1項或前項行為者 ,並吊扣該汽車牌照6個月;經受吊扣牌照之汽車再次提供 為違反第1項第1款、第3款、第4款或前項行為者,沒入該汽 車。」 二、道交條例第24條第1項規定:「汽車駕駛人或汽車所有人違 反本條例規定者,除依規定處罰外,並得令其或其他相關之 人接受道路交通安全講習。」 三、道交條例第7條之2第2項第9款規定:「前項第7款之科學儀 器屬應經定期檢定合格之法定度量衡器,其取得違規證據資 料之地點或路段,應定期於網站公布。但汽車駕駛人之行為 屬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九、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 最高速限或低於規定之最低速限。」第3項規定:「對於前 項第九款之取締執法路段,在一般道路應於1百公尺至3百公 尺前,在高速公路、快速公路應於3百公尺至1千公尺前,設 置測速取締標誌。」

2025-01-23

TPTA-113-交-3267-20250123-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3年度交字第2175號 原 告 劉葳 被 告 臺北市交通事件裁決所 代 表 人 蘇福智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原告不服被告中華民國113年6月18 日北市裁催字第22-C89C11561號裁決(下稱原處分),提起行政 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程序事項:   本件事證已臻明確,本院認無言詞辯論的必要。因此,依行 政訴訟法第237條之7規定,不經言詞辯論而為判決。 二、事實概要:   原告於民國113年4月3日下午3時48分,在新北市○○區○○街00 0號處,駕駛車牌號碼0000-00號自用小客車(下稱系爭車輛 ),為警以有「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肇事,無人受傷或死亡 而未依規定處置逃逸」之違規行為(下稱系爭違規行為), 而於同年4月6日舉發,並於同年4月8日移送被告處理。經被 告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道交條例)第 條第62項 第1項、第24條第1項及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 表(下稱裁罰基準表)等規定,以原處分裁處罰鍰新臺幣( 下同)3,000元,吊扣駕駛執照1個月,並應參加道路交通安 全講習。原告不服,於是提起行政訴訟。經本院依職權移請 被告重新審查後,被告業已將易處處分部分予以刪除。 三、原告主張及聲明:  ㈠主張要旨:   當日下午路邊停車不小心將機車碰倒,馬上下車察看無事也 扶起機車,到OOO號店家告知不小心碰倒機車,請再將電話 留下。原告為補習班教師急於教課,也不能停課,車子也停 在原地,因此未等機車車主回來,等下課回來機車已經離開 ,就無法報案。  ㈡聲明:原處分撤銷。 四、被告答辯及聲明:  ㈠答辯要旨:   道交條例第62條第1項及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下稱道交 處理辦法)第3條規定,係課予駕駛人肇事後為適當處置義 務 ,其立法目的在於保存肇事現場相關證據,俾日後釐清肇 事責任歸屬,是肇事駕駛人應視現場具體情形,依上開規定 為必要處置,縱使於無人傷亡且車輛尚能行駛之情形,無論 肇事責任誰屬,均有義務停留肇事現場 ,並即向警察機關報 告,以維己身及對造權益,並釐清肇事責任。  ㈡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五、本院之判斷:  ㈠經本院詳細審酌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永和分局113年5月8日函暨 所附道路交通事故談話紀錄表、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圖、採證 照片(本院卷第53至67頁)等證據資料,已可認定原告有系 爭違規行為。原告雖以前詞主張,惟按道交條例第62條第1 項之規定,課予駕駛人肇事後為適當處置之義務,無非係為 維護肇事現場安全、確認有無人員傷亡、保存現場事證及並 通知警察機關釐清責任歸屬,而道交處理辦法第3條規定, 於無人傷亡之情形,除當事人當場自行和解外,駕駛人仍有 留置現場、維持肇事現場並通報員警之義務,係責令汽車駕 駛人善盡行車安全之社會責任,屬維持社會秩序及增進公共 利益所必要,核無違道交條例之規範意旨(最高行政法院10 4年度判字第558號判決意旨參照)。本件原告駕駛系爭車輛 碰撞路旁機車,致該機車倒地且車身右側刮傷、手把及煞車 拉柄擦傷等情,有道路交通事故談話紀錄表(本院卷第56至 58頁)及採證照片(本院卷第60至67頁)可參,衡情原告只 需稍作查看,即可知悉該機車有受損之情事,足認原告明知 已發生交通事故,揆諸前開說明,縱使一時無法找到車主, 然原告仍可立即通報警察機關至現場處理,自不能以急於教 課為由逕自離開現場。是以,原告未依道交處理辦法第3條 第1項規定為任何處置,直至警方通知始到案說明,難認其 無逃避肇事責任之意圖,而有肇事逃逸之故意。是原告前開 主張,尚難憑採。  ㈢依原處分作成時之裁罰基準表,小型車駕駛人違反道交條例 第62條第1項後段,⑴期限內繳納或到案聽候裁決者,處罰鍰 3,000元並吊扣駕駛執照1個月,⑵逾越應到案期限30日內, 繳納罰鍰或到案聽候裁決者,處罰鍰3,000元並吊扣駕駛執 照2個月,⑶逾越應到案期限30日以上60日以內,繳納罰鍰或 到案聽候裁決者,處罰鍰3,000元並吊扣駕駛執照3個月,⑷ 逾越應到案期限60日以上,繳納罰鍰或逕行裁決處罰者,處 罰鍰3,000元並吊扣駕駛執照3個月。上開裁罰基準表既已綜 合考量道交條例第62條第1項前段、後段之不同行為類型, 依其輕重給予不同金額之罰鍰,並就逃逸部分仍有依吊扣駕 駛執照之期間,依其情節輕重給予對應之處罰,已斟酌違規 情節應受責難程度或所生影響而給予對應之處罰,故裁罰基 準表就有關道交條例第62條第1項之裁罰基準內容,並未牴 觸母法,亦未違反行政罰法第18條之規定與比例原則,附此 敘明。  ㈣被告依道交條例第62項第1項、第24條第1項及裁罰基準表等 規定作成原處分,並無違誤。原告訴請撤銷為無理由,應予 駁回。  ㈤本件判決基礎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防方法及訴訟資料經本 院斟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不另一一論述,併此敘 明。 六、本件第一審裁判費300元,應由原告負擔。 七、結論:原告之訴無理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法 官 邱士賓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 由,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 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以及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 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如於本判決宣示或公告後送達前提起 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 造人數附繕本)。 三、上訴未表明上訴理由且未於前述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者, 逕以裁定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書記官 蔡叔穎 附錄應適用法令: 一、道交條例第62條第1項規定:「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肇事, 無人受傷或死亡而未依規定處置者,處新臺幣1千元以上3千 元以下罰鍰;逃逸者,並吊扣其駕駛執照1個月至3個月。」 二、道交條例第24條第1項規定:「汽車駕駛人或汽車所有人違 反本條例規定者,除依規定處罰外,並得令其或其他相關之 人接受道路交通安全講習。」 三、道交處理辦法第3條第1項規定:「發生道路交通事故,駕駛 人或肇事人應先為下列處置:一、事故地點在車道或路肩者 ,應在適當距離處豎立車輛故障標誌或其他明顯警告設施, 事故現場排除後應即撤除。二、有受傷者,應迅予救護,並 儘速通知消防機關。三、發生火災者,應迅予撲救,防止災 情擴大,並儘速通知消防機關。四、不得任意移動肇事車輛 及現場痕跡證據。但無人傷亡且車輛尚能行駛,或有人受傷 且當事人均同意移置車輛時,應先標繪車輛位置及現場痕跡 證據後,將車輛移置不妨礙交通之處所。五、通知警察機關 ,並配合必要之調查。但無人受傷或死亡且當事人當場自行 和解者,不在此限。」

2025-01-23

TPTA-113-交-2175-20250123-2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2年度交字第2799號 原 告 藍俊憲 被 告 桃園市政府交通事件裁決處 代 表 人 張丞邦 訴訟代理人 周岳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原告不服被告中華民國112年11月3 0日桃交裁罰字第58-D89F00726號裁決(下稱原處分),提起行 政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程序事項:  ㈠被告代表人原為林文閔,嗣於訴訟進行中變更為張丞邦,被 告已具狀聲明承受訴訟,有聲明承受訴訟狀(見本院卷第49 頁)在卷可稽,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㈡本件事證已臻明確,本院認無言詞辯論的必要。因此,依行 政訴訟法第237條之7規定,不經言詞辯論而為判決。 二、事實概要:   原告於民國112年10月1日凌晨0時28分,在桃園市○○區○○路0 00號處,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營業小客車(下稱系爭車 輛),為警以有「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肇事,無人受傷或死 亡而未依規定處置逃逸」之違規行為(下稱系爭違規行為) ,而於同年10月18日舉發,並於同年10月20日移送被告處理 。經被告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道交條例)第62條 第1項、第24條第1項及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 表(下稱裁罰基準表)等規定,以原處分裁處罰鍰新臺幣( 下同)3,000元,吊扣駕駛執照1個月,並應參加道路交通安 全講習。原告不服,於是提起行政訴訟。經本院依職權移請 被告重新審查後,被告業已將易處處分部分予以刪除。 三、原告主張及聲明:  ㈠主張要旨:   因當時道路施工,視線不清,並加強注意左方來車及左前方 施工人員,因此不小心擦撞到右側爆閃燈,因物品太輕、車 子無抖動,當時沒有察覺,施工人員也沒喊聲,並不是刻意 肇逃。  ㈡聲明:原處分撤銷。 四、被告答辯及聲明:  ㈠答辯要旨:   依監視器畫面,系爭車輛係正面撞擊爆閃燈,原告應可發現 目視可及範圍之碰撞,且原告於撞擊爆閃燈之後改使用雙黃 燈,並於碰撞現場停留數秒,難認原告不知發生碰撞。  ㈡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五、本院之判斷:  ㈠經本院詳細審酌桃園市政府警察局八德分局113年11月1日函 暨所附交通違規事件答辯報告書、採證影片截圖(本院卷第 67至73頁)等證據資料,已可認定原告有系爭違規行為。原 告雖以前詞主張,惟觀諸採證影片截圖(本院卷第71至73頁 ),可見於00:28:17原告駕駛系爭車輛正面撞擊爆閃燈後並 未直接駛離,嗣於00:28:22系爭車輛車尾亮起雙黃燈,再向 左繞過地面之爆閃燈後駛離,足認當時原告確已知悉系爭車 輛撞擊爆閃燈之情事,主觀上顯有肇事逃逸之故意。是原告 前開主張,尚難憑採。  ㈡依原處分作成時之裁罰基準表,小型車駕駛人違反道交條例 第62條第1項後段,⑴期限內繳納或到案聽候裁決者,處罰鍰 3,000元並吊扣駕駛執照1個月,⑵逾越應到案期限30日內, 繳納罰鍰或到案聽候裁決者,處罰鍰3,000元並吊扣駕駛執 照2個月,⑶逾越應到案期限30日以上60日以內,繳納罰鍰或 到案聽候裁決者,處罰鍰3,000元並吊扣駕駛執照3個月,⑷ 逾越應到案期限60日以上,繳納罰鍰或逕行裁決處罰者,處 罰鍰3,000元並吊扣駕駛執照3個月。上開裁罰基準表既已綜 合考量道交條例第62條第1項前段、後段之不同行為類型, 依其輕重給予不同金額之罰鍰,並就逃逸部分仍有依吊扣駕 駛執照之期間,依其情節輕重給予對應之處罰,已斟酌違規 情節應受責難程度或所生影響而給予對應之處罰,故裁罰基 準表就有關道交條例第62條第1項之裁罰基準內容,並未牴 觸母法,亦未違反行政罰法第18條之規定與比例原則,附此 敘明。  ㈢被告依道交條例第62條第1項、第24條第1項及裁罰基準表等 規定作成原處分,並無違誤。原告訴請撤銷為無理由,應予 駁回。  ㈣本件判決基礎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防方法及訴訟資料經本 院斟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不另一一論述,併此敘 明。 六、本件第一審裁判費300元,應由原告負擔。 七、結論:原告之訴無理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法 官 邱士賓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 由,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 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以及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 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如於本判決宣示或公告後送達前提起 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 造人數附繕本)。 三、上訴未表明上訴理由且未於前述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者, 逕以裁定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書記官 蔡叔穎 附錄應適用法令: 一、道交條例第62條第1項規定:「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肇事, 無人受傷或死亡而未依規定處置者,處新臺幣1千元以上3千 元以下罰鍰;逃逸者,並吊扣其駕駛執照1個月至3個月。」 二、道交條例第24條第1項規定:「汽車駕駛人或汽車所有人違 反本條例規定者,除依規定處罰外,並得令其或其他相關之 人接受道路交通安全講習。」

2025-01-22

TPTA-112-交-2799-20250122-2

地救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訴訟救助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4年度地救字第2號 聲 請 人 杜瑋玲 張履方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等間精神衛生 法事件,提起行政訴訟(本院114年度地訴字第18號)並聲請訴 訟救助,關於訴訟救助部分,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聲請駁回。 二、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當事人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者,依行政訴訟法第101條規 定,法院固應依聲請准予救助,惟此項救助之事由,依同法 第102條第2項、第3項規定,應提出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以釋 明之,或由受訴行政法院管轄區域內有資力之人提出保證書 代之。次按行政訴訟法第101條所謂無資力,係指窘於生活 ,且缺乏經濟上之信用者而言(最高行政法院97年度裁聲字 第18號裁定意旨參照)。當事人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而聲請 訴訟救助者,關於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事由,應提出可使 行政法院信其主張為真實,且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以釋明之, 或提出受訴行政法院管轄區域內有資力之人出具之保證書以 代釋明,此觀行政訴訟法第102條第2項、第3項及第176條準 用民事訴訟法第284條之規定自明。又法院調查聲請人是否 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專就聲請人提出之證據為之,如聲請 人未提出證據,或依其提出之證據,未能信其無資力支出訴 訟費用之主張為真實,亦未由受訴行政法院管轄區域內有資 力之人出具保證書代之,即應將其聲請駁回。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現在失業在家、生活十分困難,實在 沒有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而本件訴訟相對人沒有依職權查證 ,證人到庭作證後,聲請人一定有勝訴的希望。因此,依行 政訴訟法第102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准許訴訟救助等語, 並提出臺北市松山區公所113年12月3日核定之低收入戶證明 書(有效期限最長為114年12月31日)影本為證據。 三、查本件聲請人雖提出上開低收入戶證明書影本以為釋明,惟 按社會救助法第2條規定:「本法所稱社會救助,分生活扶 助、醫療補助、急難救助及災害救助。」第4條第1項規定: 「本法所稱低收入戶,指經申請戶籍所在地直轄市、縣(市 )主管機關審核認定,符合家庭總收入平均分配全家人口, 每人每月在最低生活費以下,且家庭財產未超過中央、直轄 市主管機關公告之當年度一定金額者。」可知,低收入戶標 準係行政主管機關為提供社會救助所設立之核定標準,符合 此項救助資格者,並非係全無資力,此與法院就有無資力支 出訴訟費用之認定,係屬二事,故持有前開低收入戶證明書 ,並無法具體說明聲請人目前確切資力為何,尚不足以釋明 聲請人缺乏經濟信用而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事實。此外, 聲請人並未釋明其如何窘於生活且有何缺乏經濟上信用之情 事,亦未提出其他相關事證以釋明其為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 之人,本院無從認定其為本件聲請時,業已窘於生活且缺乏 經濟信用而無資力之主張為真實,復未提出本院管轄區域內 有資力之人出具保證書以代之,揆諸前揭規定及說明,其聲 請訴訟救助,於法尚難准許,應予駁回。 四、依行政訴訟法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審判長法 官 劉正偉          法 官 陳鴻清          法 官 邱士賓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書記官 蔡叔穎

2025-01-22

TPTA-114-地救-2-20250122-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3年度交字第3382號 原 告 馮翊 被 告 臺北市交通事件裁決所 代 表 人 蘇福智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原告不服被告中華民國113年10月1 1日北市裁催字第22-A01ZED099號裁決(下稱原處分),提起行 政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程序事項:   本件事證已臻明確,本院認無言詞辯論的必要。因此,依行 政訴訟法第237條之7規定,不經言詞辯論而為判決。 二、事實概要:   原告於民國113年4月23日晚間6時21分,在臺北市中正區中 山南路與信義路1段處,騎乘車牌號碼000-000號普通重型機 車(下稱系爭機車),為警以有「駕駛執照業經吊銷仍駕駛 機車」、「汽車駕駛人於依本條例第35條第1項至第5項吊銷 駕駛執照期間,違反21條第1項」之違規行為(下稱系爭違 規行為),而於同日舉發,並於同年4月24日移送被告處理 。經被告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道交條例)第21條 第1項第4款、第3項及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 表(下稱裁罰基準表)等規定,以原處分裁處罰鍰新臺幣( 下同)24,000元。原告不服,於是提起行政訴訟。 三、原告主張及聲明:  ㈠主張要旨:   先前有拒測,也有繳納罰鍰及承受吊銷駕駛執照3年的後果 ,如今因重考程序較多,未去重新考取駕照。原告對於拒測 過就被認為酒駕而加重處罰有異議,希望可以撤銷此項加重 處分。又吊銷駕照後已過3年,不應視為仍在吊銷期間。  ㈡聲明:原處分汽車駕駛人於依本條例第35條第1項至第5項吊 銷駕駛執照期間,違反21條第3項部分撤銷。 四、被告答辯及聲明:  ㈠答辯要旨:   參照交通部公路局113年5月27日路監交字第1130062780號函 釋、交通部法制處113年4月2日法發字第1135004203號書函 、最高行政法院103年判字第174號判決,吊銷駕駛執照期間 認定為駕駛執照吊銷後未重新考領者均適用之。  ㈡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五、本院之判斷:  ㈠經本院詳細審酌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中正第一分局113年12月2 日函暨所附職務報告、勤務分配表(本院卷第47至57頁)、 駕駛人基本資料(本院卷第43頁)、被告108年8月13日北市 裁催字第22-A00G6F800號裁決(本院卷第79頁)等證據資料 ,已可認定原告有系爭違規行為。  ㈡原告雖以前詞主張,惟依交通部公路局113年5月27日路監交 字第1130062780號函(本院卷第61至62頁)略以:「道交條 例第21條第3項、第21條之1第3項所定…,其『吊銷駕駛執照 期間』為駕駛執照吊銷後未重新考領者均適用之。」交通部 法制處113年4月2日法發字第1135004203號書函(本院卷第6 3至68頁)略以:「就修法沿革觀之,道交條例第21條第3項 、第21條之1第3項加重處罰之規定,係參照李昆澤委員提案 版本(立法院第10屆第6會期第9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一院總 第756號委員提案第29366號)所增訂,按其修正說明,此加 重處罰規定係針對『因酒後駕車吊扣或吊銷駕駛執照期間再 次無照駕駛』之汽車駕駛人,復按提案委員於111年12月21日 交通委員會之發言紀錄,其立法目的係考量歷年因酒駕吊銷 仍無照駕駛之人數逾八千人,而有加重處罰俾杜絕相關違規 情事之必要(立法院公報第112卷第12期委員會紀錄,頁245 )。故立法者所欲加重處罰者,毋寧係汽車駕駛人前因酒駕 受吊(扣)銷駕駛執照而仍無照駕駛之行為,至若『不得考 領駕駛執照期間』是否屆滿,則非所問。職此,系爭規定所 稱『吊銷駕駛執照期間』,應係泛指駕駛執照經吊銷後重新考 領前之無照駕駛狀態,始符立法旨趣。苟將『吊銷駕駛執照 期間』限於『不得考領駕駛執照期間』,則已得考領卻仍無照 駕駛者將逸脫加重處罰,實非立法目的所期。」本院認前開 交通部公路局及交通部法制處就道交條例第21條第3項、第2 1條之1第3項執行層面所為之解釋,與法律之本旨並無違誤 ,亦未抵觸母法,應得予以援用。準此,本件縱使原告不得 考領駕駛執照期間已屆滿,惟其於本件違規時仍未重新考領 駕駛執照,仍應適用道交條例第21條第3項加重處罰規定, 始符合立法目的。是原告前開主張,尚難憑採。  ㈢依原處分作成時之裁罰基準表,機車駕駛人違反道交條例第2 1條第1項第4款,於期限內繳納或到案聽候裁決者,應處罰 鍰12,000元(本件依道交條例第21條第3項規定加罰12,000 元,共24,000元),上開裁罰基準表已綜合考量道交條例第 21條第1項各款之不同行為類型,且就裁罰基準表中有關道 交條例第21條第1項第4款之裁罰基準內容,除就其是否於期 限內繳納或到案聽候裁決為裁量因素外,並區分機車、小型 車,其衍生交通秩序危害,既不相同,分別處以不同之罰鍰 ,符合相同事件相同處理,不同事件不同處理之平等原則, 並未牴觸母法,亦未違反行政罰法第18條之規定與比例原則 ,是被告自得依此基準而為裁罰,附此敘明。  ㈣被告依道交條例第21條第1項第4款、第3項及裁罰基準表等規 定作成原處分,並無違誤。原告訴請判決如聲明所示,為無 理由,應予駁回。  ㈤本件判決基礎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防方法及訴訟資料經本 院斟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不另一一論述,併此敘 明。 六、本件第一審裁判費300元,應由原告負擔。 七、結論:原告之訴無理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法 官 邱士賓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 由,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 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以及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 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如於本判決宣示或公告後送達前提起 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 造人數附繕本)。 三、上訴未表明上訴理由且未於前述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者, 逕以裁定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書記官 蔡叔穎 附錄應適用法令: 一、道交條例第21條第1項第4款規定:「汽車駕駛人有下列情形 之一者,處新臺幣6千元以上2萬4千元以下罰鍰,並當場禁 止其駕駛:…四、駕駛執照業經吊銷、註銷仍駕駛小型車或 機車。」第3項規定:「汽車駕駛人於依本條例第35條第1項 至第5項吊扣或吊銷駕駛執照期間,違反本條第1項第1款至 第5款者,按第1項或第2項所處罰鍰加罰新臺幣1萬2千元罰 鍰。」

2025-01-22

TPTA-113-交-3382-20250122-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