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吳青蓉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71-180 筆)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離婚等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上字第132號 上 訴 人 ○○甲 訴訟代理人 江皇樺律師 被 上訴 人 ○○乙 訴訟代理人 程巧亞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離婚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9月25 日臺灣高等法院第二審判決(112年度家上字第89號),提起上 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且提起上 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 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 依民事訴訟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應具體敘述為 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 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於上訴聲明之範 圍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第468條、第470 條第2項、第475條本文分別定有明文。是當事人提起上訴, 如依同法第469條規定,以原判決有所列各款情形之當然違 背法令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有合於各 該條款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 法令之具體事實;如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以原判決有前 條以外其他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 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大法官 解釋或憲法法庭裁判,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法則等 及其具體內容,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 實,並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 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上訴狀或理由 書如未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 時,即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另第 三審法院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訴 訟法第47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調查審認。上開規定,依家 事事件法第51條規定,於家事訴訟事件準用之。 二、本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不利於其部分提起上訴,雖以該部分 判決違背法令為由,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 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之職權行使所論斷:兩造於民國97年11 月30日結婚,嗣於107年間起,即因被上訴人之消費收支、 上訴人欲掌控被上訴人之行蹤,以及房事等發生齟齬,婚姻 因此發生破綻。其後,兩造未能面對問題溝通,反持續發生 嚴重爭吵,並有提起偽造文書、傷害、毀損等刑事告訴;檢 舉偽造授權簽名開戶等事件,復自111年6月23日起長期分居 ,不能持續共同生活、相互扶持,可認兩造之婚姻依社會一 般觀念,客觀上難以繼續維持,而無回復之望。因兩造就婚 姻難以維持之原因,均屬有責,被上訴人依民法第1052條第 2項規定請求離婚,為有理由,應予准許等情,指摘其為不 當,並就原審已論斷或其他於判決結果無影響者,泛言未論 斷,而非表明該部分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 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亦未具體敘述為從事 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 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難認其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依首揭 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末查,夫妻就難以維持婚姻之 重大事由皆須負責時,雙方均得依民法第1052條第2項本文 規定請求離婚,毋須比較衡量雙方之有責程度,業經本院經 徵詢程序統一法律見解在案,上訴意旨指摘如兩造均有責, 應判斷兩造有責程度,原判決並未說明兩造有責程度如何認 定云云,不無誤會,附此敘明。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 訴訟法481條、第4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官 李 寶 堂 法官 吳 青 蓉 法官 賴 惠 慈 法官 林 慧 貞 法官 許 紋 華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林 書 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2025-01-08

TPSV-114-台上-132-20250108-1

台聲
最高法院

請求確認專有使用權存在聲請核定第三審律師酬金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聲字第67號 聲 請 人 即被上訴人 統一大廈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李偉雄 訴訟代理人 甘大空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即上訴人顏錦姿間請求確認專有使用權存 在事件(本院113年度台上字第32號),聲請核定第三審律師酬 金,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之第三審律師酬金核定為新臺幣四萬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官 李 寶 堂 法官 許 紋 華 法官 賴 惠 慈 法官 林 慧 貞 法官 吳 青 蓉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胡 明 怡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2025-01-08

TPSV-114-台聲-67-20250108-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給付管理費等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上字第135號 上 訴 人 京茂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鄭秀勲 訴訟代理人 洪大明律師 被 上訴 人 京茂River1大樓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呂佳宬 訴訟代理人 吳聖欽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管理費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 年9月24日臺灣高等法院第二審判決(112年度上字第844號), 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且提起上 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 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 依民事訴訟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應具體敘述為 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 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於上訴聲明之範 圍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第468條、第470 條第2項、第475條本文分別定有明文。是當事人提起上訴, 如依同法第469條規定,以原判決有所列各款情形之當然違 背法令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有合於各 該條款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 法令之具體事實;如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以原判決有前 條以外其他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 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大法官 解釋或憲法法庭裁判,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法則等 及其具體內容,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 實,並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 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上訴狀或理由 書如未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 時,即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另第 三審法院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訴 訟法第47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調查審認。 二、本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不利於其部分提起上訴,雖以該部分 判決違背法令為由,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 取捨證據、認定事實、適用法律之職權行使所論斷:上訴人 為系爭社區起造人,兩造合意於民國110年6月12日以前,由 上訴人負責管理系爭社區共用部分,上訴人應依公寓大廈管 理條例(下稱為管理條例)第10條第2項規定,就共用部分、 約定共用部分之修繕、管理、維護所生費用,以公共基金支 付或由區分所有權人按其共有之應有部分比例分擔。上訴人 依其與買受人簽訂之系爭買賣契約約定,已向買受人收取管 理基金新臺幣(下同)142萬元、管理費168萬5,080元、車位 清潔費17萬1,000元,另上訴人在系爭社區內有28戶未售出 餘屋,亦為區分所有權人,須按其共有之應有部分比例分擔 費用,應給付自110年5月1日起至同年6月12日止之管理費及 汽車、機車車位清潔費共40萬5,154元。經扣抵上訴人於管 理系爭社區共用部分所墊支之41萬8,843元(含物業管理費27 萬3,813元、環保清潔費3萬5,353元、電信費3,226元、公設 電費2萬3,776元、公設水費8萬2,675元),及已退還部分住 戶管理費及清潔費共33萬6,996元,餘款292萬5,395元,應 返還被上訴人。從而,被上訴人依民法第269條第1項、系爭 買賣契約第18條第2項、管理條例第20條第1項規定,請求上 訴人給付292萬5,395元本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等情,指 摘其為不當,並就原審已論斷,泛言未論斷或論斷違背論理 法則、證據法則、經驗法則,而非表明該部分判決所違背之 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 實,亦未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 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難認其已合 法表明上訴理由。依首揭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481條、第444 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官 李 寶 堂 法官 吳 青 蓉 法官 賴 惠 慈 法官 林 慧 貞 法官 許 紋 華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林 書 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2025-01-08

TPSV-114-台上-135-20250108-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所有權移轉登記再審之訴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上字第129號 上 訴 人 羅碧華 訴訟代理人 黃珮茹律師 黃晨翔律師 被 上訴 人 國立臺灣大學 法定代理人 陳文章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所有權移轉登記再審之訴事件,上訴人對於中 華民國113年8月27日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再審判決(113年度 重再字第2號),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且提起上 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 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 依民事訴訟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應具體敘述為 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 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於上訴聲明之範 圍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第468條、第470 條第2項、第475條本文分別定有明文。是當事人提起上訴, 如依同法第469條規定,以原判決有所列各款情形之當然違 背法令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有合於各 該條款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 法令之具體事實;如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以原判決有前 條以外其他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 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大法官 解釋或憲法法庭裁判,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法則等 及其具體內容,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 實,並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 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上訴狀或理由 書如未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 時,即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另第 三審法院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訴 訟法第47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調查審認。 二、本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提起上訴,雖以該判決違背法令為由 ,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 實、適用法律之職權行使所論斷:上訴人主張前訴訟程序原 法院110年度重再字第13號確定判決,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 第1項第13款之再審事由部分,經查其所提出之國史館臺灣 文獻館民國111年10月18日臺整字第0000000000號函、國立 政治大學兼任教授徐世榮113年4月2日出具之聲明書,均屬 前訴訟程序事實審言詞辯論終結前尚未存在之證物,無所謂 發現,不得以之為再審理由等情,指摘其為不當,而非表明 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亦未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 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 由,難認其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依首揭說明,應認其上訴 為不合法。末查,上訴意旨另指摘原判決違反憲法法庭112 年憲判字第20號判決意旨云云,無非係就前前訴訟程序第二 審確定判決(原法院109年度重上字第39號)予以指摘,亦難 認其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附此敘明。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481條、第444 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官 李 寶 堂 法官 吳 青 蓉 法官 賴 惠 慈 法官 林 慧 貞 法官 許 紋 華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林 書 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2025-01-08

TPSV-114-台上-129-20250108-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遷讓房屋等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上字第141號 上 訴 人 陳國欽 訴訟代理人 盧國勳律師 被 上訴 人 陳聖喬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遷讓房屋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9 月11日臺灣高等法院第二審判決(113年度上易字第96號),提 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且提起上 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 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 依民事訴訟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應具體敘述為 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 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於上訴聲明之範 圍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第468條、第470 條第2項、第475條本文分別定有明文。是當事人提起上訴, 如依同法第469條規定,以原判決有所列各款情形之當然違 背法令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有合於各 該條款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 法令之具體事實;如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以原判決有前 條以外其他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 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大法官 解釋或憲法法庭裁判,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法則等 及其具體內容,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 實,並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 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上訴狀或理由 書如未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 時,即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另第 三審法院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訴 訟法第47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調查審認。 二、本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提起上訴,雖以該判決違背法令為由 ,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 實之職權行使所論斷:系爭房地為訴外人即被上訴人之母徐 麗芬(民國000年0月0日死亡)以新臺幣950萬元向訴外人漢弘 股份有限公司購入,而取得所有權,綜酌上訴人所提出之出 售平鎮房地專任委託契約書、徐麗芬之LINE訊息內容、徐麗 芬存款對帳單、繳費單據等件,均不足以推認上訴人與徐麗 芬間就系爭房地存在借名登記關係。徐麗芬將系爭房地無償 提供上訴人居住,雙方間係成立使用借貸關係,無以上訴人 可永久居住為借用目的,復無法依借貸目的定借貸期限,自 可隨時請求上訴人返還。被上訴人為徐麗芬之繼承人,已繼 承系爭房地之使用借貸關係,並以起訴狀繕本之送達,為終 止借用關係及請求返還系爭房屋之意思表示。從而,被上訴 人依民法第470條第2項規定,請求上訴人騰空返還系爭房屋 ,自屬正當,應予准許等情,指摘其為不當,並就原審已論 斷者,泛言論斷矛盾,而非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 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亦未具 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 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難認其已合法表明上訴 理由。依首揭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末查,證據調查 原由審理事實之法院衡情裁量,若認事實明瞭,自可即行裁 判,毋庸再為調查。原審已說明無必要通知羅桂茶到庭為證 之理由,並敘明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 法及所用證據,核與本件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列 ,自無證據未予調查之違失,附此敘明。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481條、第444 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官 李 寶 堂 法官 吳 青 蓉 法官 賴 惠 慈 法官 林 慧 貞 法官 許 紋 華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林 書 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2025-01-08

TPSV-114-台上-141-20250108-1

台簡上
最高法院

租佃爭議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簡上字第2號 上 訴 人 謝天景 訴訟代理人 陳世明律師 被 上訴 人 李駿智 李騰智 上列當事人間租佃爭議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9月11日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第二審判決(111年度簡上字第71號),提起 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簡易訴訟程序之第二審判決,其上訴利益逾民事訴訟 法第466條所定之額數者,當事人僅得以其適用法規顯有錯 誤為理由,逕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訴,並須經原裁判法院之許 可,此項許可,以訴訟事件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之 重要性者為限,此觀同法第436條之2第1項、第436條之3第1 項及第2項之規定自明。所謂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係指原第 二審判決就其取捨證據所確定之事實適用法規顯有錯誤而言 ,不包括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不當或不備理由之情形在內。 又原裁判法院認上訴應行許可,並添具意見書,將訴訟卷宗 送交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審查後,如認上訴不應准許者,依 同法第436條之5第1項規定,仍應以裁定駁回之。 二、本件上訴人對於原第二審判決逕向本院提起上訴,無非以: 依耕地三七五減租條例第2條、第7條、第8條、第9條規定, 耕地三七五租約,原則上係以耕地主產物作為租金之給付 ,故地租繳付地點,若未於租約內訂明、或無法查知時,即 應認定於承租耕地上。兩造就系爭租約之租金乃約定以稻穀 給付,之後始另約定以現金折抵,故本件之地租繳付地點應 於承租耕地上,原第二審判決誤用民法第314條規定,認定 本件地租為赴償債務,而非往取之債,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云 云,為其論據。 三、本件雖經原第二審法院認上訴應行許可,並添具意見書,惟 查上訴人所陳上述理由,核屬指摘原第二審法院認定系爭租 約之地租,原均由上訴人之配偶謝利英妹前往被上訴人之祖 父李珍儒家中繳納,嗣因謝利英妹無體力再至出租人家中繳 納,方由訴外人李文隆幫忙收租,尚不能執此逕認兩造就本 件地租有為往取債務之特別約定,且系爭租約之地租,自30 年前早已默示變更為現金繳付,上訴人主張系爭租約約定以 稻穀給付地租,屬可得特定之物,並無足採。兩造間就本件 地租並無特別約定,依民法第314條規定,應為赴償之債等 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之職權行使當否之問題,要與適用法規 是否顯有錯誤無涉。本件經核亦無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 則上重要性之情事,上訴人逕向本院提起上訴,不合民事訴 訟法第436條之2第1項及第436條之3第2項之規定而不應許可 ,其上訴難謂合法,本院自不受原裁判法院添具意見書許可 其上訴之拘束。 四、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5第 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官 李 寶 堂 法官 吳 青 蓉 法官 賴 惠 慈 法官 林 慧 貞 法官 許 紋 華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林 書 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2025-01-08

TPSV-114-台簡上-2-20250108-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給付居間報酬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上字第133號 上 訴 人 張朝政 被 上訴 人 吉富不動產仲介經紀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榕鳳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居間報酬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 年9月30日臺灣高等法院第二審判決(113年度上字第467號), 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且提起上 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 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 依民事訴訟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應具體敘述為 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 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於上訴聲明之範 圍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第468條、第470 條第2項、第475條本文分別定有明文。是當事人提起上訴, 如依同法第469條規定,以原判決有所列各款情形之當然違 背法令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有合於各 該條款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 法令之具體事實;如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以原判決有前 條以外其他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 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大法官 解釋或憲法法庭裁判,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法則等 及其具體內容,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 實,並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 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上訴狀或理由 書如未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 時,即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另第 三審法院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訴 訟法第47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調查審認。 二、本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提起上訴,雖以該判決違背法令為由 ,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 實之職權行使所論斷:被上訴人居間撮合上訴人與訴外人黃 振賢、黃振良、黃振奎、連玲珠等4人(下稱黃振賢等4人), 於民國111年7月24日簽立系爭買賣契約,約定上訴人向黃振 賢等4人以總價新臺幣(下同)9,000萬元購買系爭土地,其中 簽約款900萬元,應於同年月29日前給付;上訴人並於同日 簽署系爭確認單予被上訴人,約定應給付被上訴人之居間報 酬為200萬元,兩造間成立居間契約,為兩造所不爭執。被 上訴人已依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第22條第1項第5款、第23 條規定辦理,且難認有違反同條例第24條之2第3款至第5款 規定之告知及檢查義務。又上訴人於簽約時,明知系爭買賣 契約之簽約款為900萬元及給付期限,惟僅匯102萬8,000元 至系爭履保帳戶,經黃振賢等4人迭於同年11月21日、28日 以存證信函,限期催告上訴人給付剩餘簽約款797萬2,000元 ,上訴人逾期未給付,黃振賢等4人乃依系爭買賣契約第10 條第1項約定,解除系爭買賣契約,係可歸責於上訴人,與 被上訴人無涉,是上訴人不得依民法第571條規定,拒絕給 付被上訴人居間報酬。系爭買賣契約總價為9,000萬元,依 不動產仲介經紀業報酬計收標準規定(原判決誤引不動產經 紀業管理條例第19條規定),被上訴人向買賣雙方得收取之 居間報酬上限,計為540萬元,而被上訴人與黃振賢等4人、 上訴人約定之報酬共為380萬元,未超過上開報酬計收上限 ,且與一般仲介不動產買賣市場之行情相當,難認有數額過 鉅而失其公平之情形。從而,被上訴人依系爭確認單約定及 民法第568條第1項規定,請求上訴人給付200萬元本息,為 有理由,應予准許等情,指摘其為不當,並就原審已論斷, 泛言未論斷,而非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亦未具體敘述為 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 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難認其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依 首揭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末查,當事人就有爭執之 事項,經受命法官協助整理並協議簡化,而限縮或排除原所 提出之爭點者,具有民事訴訟法第270條之1第3項規定之拘 束效力。原審受命法官行準備程序時,已整理並協議簡化兩 造爭點,上訴人對之表示同意(見原審卷第99、100頁),應 受其拘束。則原審以上訴人於準備程序終結後始提出陳報狀 抗辯:被上訴人明知伊無支付簽約款900萬元之能力,仍為 本件居間行為,違反民法第567條規定,不得請求居間報酬 云云,為新防禦方法,而否准其提出,並無不合。又證據調 查原由審理事實之法院衡情裁量,若認事實明瞭,自可即行 裁判,毋庸再為調查。原審本於證據調查之結果及全辯論意 旨,認定上訴人應給付居間報酬,並敘明本件事證明確,兩 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核與本件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再 逐一論列,自無證據未予調查之違失。均附此敘明。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481條、第444 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官 李 寶 堂 法官 吳 青 蓉 法官 賴 惠 慈 法官 林 慧 貞 法官 許 紋 華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林 書 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2025-01-08

TPSV-114-台上-133-20250108-1

台簡上
最高法院

請求給付票款

最高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台簡上字第46號 上 訴 人 伯利恆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梁洋城 訴訟代理人 侯信逸律師 吳禹萳律師 被 上訴 人 翁志辰 訴訟代理人 黃俊嘉律師 陳秉宏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票款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8月 30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第二審更審判決(112年度簡上更一字第1 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關於駁回上訴人其餘上訴及該訴訟費用部分廢棄,發回臺 灣高雄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本件被上訴人主張:訴外人李文龍持上訴人簽發如原判決附 表編號1、2所示面額各新臺幣(下同)300萬元,共計600萬 元之支票2紙(下稱系爭支票),向伊借款480萬元(下稱系 爭借款),李文龍嗣未依約還款。伊委託訴外人葉燿誠於民 國110年3月26日提示兌領,系爭支票竟遭退票,葉燿誠將之 返還予伊,李文龍前曾清償系爭借款利息至109年12月止, 自110年1月1日起按年息16%計算,算至111年7月25日止,累 計未清償系爭借款本息達600萬元等情。爰依票據之法律關 係,求為命上訴人給付600萬元,及其中480萬元自111年7月 26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6%計算利息之判決(未繫屬本院 者,不予贅述)。 二、上訴人則以:伊簽發系爭支票無償借予李文龍,約定僅能證 明信用,不能交付他人,李文龍違約將之背書轉讓予被上訴 人,被上訴人轉讓予葉燿誠,葉燿誠於提示未獲兌領後再將 之交付被上訴人,屬期後背書,僅生通常債權讓與效力,伊 得以對抗執票人前手之事由對抗執票人,李文龍或葉燿誠對 伊並無任何債權存在,自無從轉讓債權予被上訴人等語,資 為抗辯。 三、原審維持第一審就上開部分所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駁回其 上訴,係以:系爭支票由上訴人簽發後交付李文龍,再由李 文龍背書轉讓予被上訴人,資以向被上訴人借款,李文龍嗣 未依約返還借款,被上訴人將系爭支票交付葉燿誠,葉燿誠 於110年3月26日提示未獲付款,乃於同年6月8日向法院聲請 核發支付命令,經上訴人聲明異議視為起訴,葉燿誠未繳納 裁判費而遭駁回,其後再將系爭支票轉讓交付被上訴人,為 兩造所不爭執。葉燿誠以系爭支票權利人自居,對上訴人聲 請核發支付命令,顯非受被上訴人委任取款,且其於系爭支 票發票期日後,將系爭支票無償背書轉讓交付被上訴人,係 屬期後背書,依票據法第41條第1項規定,僅有通常債權轉 讓之效力。依證人李文龍之證述,李文龍係為向被上訴人擔 保系爭借款而交付系爭支票,並約定系爭借款利息以10天為 1期,每筆借款每月利息90萬元,迄109年12月止,李文龍就 系爭借款已清償約4個月利息共計720萬元,依110年1月20日 修正公布,並自公布後6個月施行前(下稱修正前)民法第2 05條最高利率上限計算,系爭借款算至109年12月底之利息 為32萬元,被上訴人於此範圍內得合法請求,其受領超過該 範圍之688萬元,既是李文龍任意給付,被上訴人仍得合法 受領。李文龍因系爭借款,交付系爭支票予被上訴人以為擔 保,被上訴人無償轉讓交付系爭支票予葉燿誠,葉燿誠於期 限後轉讓交付予被上訴人,仍發生票據權利轉讓之效果,僅 上訴人得以被上訴人之直接前手葉燿誠之事由對抗被上訴人 而已。葉燿誠因被上訴人交付而取得系爭支票,二者間無對 價關係,依票據法第14條第2項規定,葉燿誠不得享有優於 其前手被上訴人之權利,惟李文龍仍積欠被上訴人系爭借款 本金及自110年1月1日起算之利息,按修正後民法第205條最 高利率上限年息16%計算,算至111年7月25日止,系爭借款 本息達600萬元,則被上訴人請求上訴人給付全額票款,要 屬有據。從而,被上訴人依票據法律關係,請求上訴人給付 600萬元,及其中480萬元自111年7月26日起至清償日止,按 年息6%計算之利息,洵屬有據,應予准許等詞,為其判斷之 基礎。 四、按約定利率,超過週年百分之20者,債權人對於超過部分之 利息,無請求權,為修正前民法第205條所明定。次按清償 人所提出之給付,應先抵充費用,次充利息,次充原本,民 法第323條前段定有明文。所謂應先抵充之利息,係僅指未 超過法定利率限制之利息而言,至超過法定利率限制之利息 ,修正前民法第205條既規定債權人無請求權,自難謂包含 在內,亦不得執該規定,謂債務人就其約定超過法定利率限 制之利息,已為任意給付。查被上訴人與李文龍就系爭借款 約定之利息為每筆借款每月90萬元(即月息30%、年息360% ),為原審認定之事實。上訴人於事實審抗辯:李文龍對被 上訴人所為清償包括借款本息(見原審卷第169至177頁), 原判決未說明認定李文龍就超過法定利率限制之利息,已為 任意給付之理由及所由憑據,逕認李文龍按月每筆借款清償 之90萬元,應抵充按法定利率限制年息20%計算之利息,超 過年息20%部分屬利息之任意給付,並未清償本金,進而為 不利於上訴人之判決,於法自有未合。又李文龍所為每月每 筆借款90萬元之給付,就超過法定最高利率(年息20%)部 分,是否係利息之任意給付,關涉本金抵付之範圍,既仍待 進一步調查審認,原審認被上訴人請求上訴人給付600萬元 ,及其中480萬元借款本金之利息,為有理由部分,即無以 維持。上訴論旨,指摘原判決此部分違背法令,求予廢棄, 為有理由。 五、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第 2項、第477條第1項、第478條第2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官 李 寶 堂 法官 吳 青 蓉 法官 許 紋 華 法官 林 慧 貞 法官 賴 惠 慈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王 心 怡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2024-12-31

TPSV-113-台簡上-46-20241231-1

台簡抗
最高法院

聲請返還代墊扶養費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簡抗字第287號 再 抗告 人 乙○○(具律師資格) 上列再抗告人因與丙○○間聲請返還代墊扶養費事件,對於中華民 國113年9月19日臺灣桃園地方法院裁定(112年度家親聲抗字第8 1號),提起再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抗告駁回。 再抗告程序費用由再抗告人負擔。 理 由 按對於第一審就家事非訟事件所為裁定之抗告,由少年及家事法 院以合議裁定之。對於前項合議裁定,僅得以其適用法規顯有錯 誤為理由,逕向最高法院提起抗告,家事事件法第94條第1項、 第2項定有明文。所謂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係指原法院就其取捨 證據所確定之事實適用法規顯有錯誤而言,不包括認定事實不當 、裁定不備理由之情形在內。本件再抗告人對於原裁定提起再抗 告,係以:參酌「行政院主計處平均每人月消費支出-按區域別 分」所載數據及訴外人甲○○民國102年至107年稅務電子閘門財產 所得調件明細表數據,顯見甲○○帳面收入均有短缺。且甲○○於10 2、103、105年帳面收入新臺幣(下同)27萬2103元、27萬0002元 、33萬9399元,是否為甲○○為幫助伊得以合法節稅,而出名作為 人事開支扣抵?為判斷甲○○是否不能以自己財產維持生活之關鍵 證據。原裁定竟認甲○○有足夠財產資力可維持自己之生活,且未 依職權調查前開關鍵證據,復未於裁判前賦予伊辯論或陳述意見 之機會。再者,甲○○並無原裁定所稱「其他逾300萬元之台幣存 款乃甲○○生前所得自行運用之款項」,原裁定就此未再釐清或賦 予伊說明之機會,以此理由為突襲裁定,適用法規均顯有錯誤云 云,為其論據。惟再抗告人所陳上情,均屬原法院認定兩造之母 甲○○有相當財產足供維持生活之事實當否問題,要與原裁定適用 法規是否顯有錯誤無涉。依前揭說明,其再抗告自非合法。 據上論結,本件再抗告為不合法。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 件法第21條第2項、第46條,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2項、第48 1條、第4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官 李 寶 堂 法官 許 紋 華 法官 賴 惠 慈 法官 林 慧 貞 法官 吳 青 蓉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林 書 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2024-12-31

TPSV-113-台簡抗-287-20241231-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確認債權不存在等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台上字第1310號 上 訴 人 第一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邱月琴 訴訟代理人 鄭曉東律師 魏緒孟律師 上 訴 人 都會生活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蘇聖峯 訴訟代理人 李玲玲律師 上 訴 人 聯景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楊淑綿 訴訟代理人 倪映驊律師 被 上訴 人 聯上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聯上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共 同 法定代理人 蘇永義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張睿文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債權不存在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 112年2月15日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第二審判決(110年度重上 字第126號),各自提起上訴或一部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人之上訴均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各自負擔。 理 由 按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又 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且提起上訴,上訴 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依民事訴訟法第46 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應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 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 另第三審法院應於上訴聲明範圍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 467條、第468條、第470條第2項、第475條本文各定有明文。是 當事人提起上訴,如依同法第469條規定,以原判決有所列各款 情形之當然違背法令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 有合於各該條款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 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如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以原判決有前 條以外其他不適用法規或適用法規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 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大法官解釋 、憲法法庭裁判,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等及其具體內容, 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敘述為從 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 則上重要性之理由。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 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 ,其上訴自非合法。另第三審法院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理由書 之事項,除有民事訴訟法第47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調查審認。 本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於其不利部分,各自提起上訴、一部上訴 ,雖以各該部分判決違背法令為由,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 ,係就原審認定:上訴人第一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一銀 )對對造上訴人都會生活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都會公司)有 新臺幣9億餘元之金錢債權,聲請假扣押都會公司所有訴外人大 好生活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好公司)之股份,經臺灣高雄地方 法院囑託臺灣橋頭地方法院(下稱橋頭地院)執行。橋頭地院於 民國108年9月20日核發執行命令,禁止都會公司在大好公司之股 份為移轉或其他處分,並禁止大好公司就都會公司之股份為移轉 或其他處分。復於同年10月8日核發執行命令,命都會公司及大 好公司將上開股份(已發行股票)交付橋頭地院。都會公司以其 名下所有如原判決附表(下稱附表)一、二所示大好公司股票( 下稱系爭股票),已分別由其債權人即被上訴人聯上開發股份有 限公司(下稱聯開公司)、聯上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聯投公 司)行使留置權為由;大好公司則以未持有或保管系爭股票為由 ,對二執行命令均聲明異議。聯開公司對都會公司就附表一所示 股票、聯投公司就附表二所示股票均無意定留置權及法定留置權 存在,然都會公司係依與被上訴人、訴外人聯上實業股份有限公 司及對造上訴人聯景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聯景公司)於108年 7月3日簽訂之合資協議書第5條第2項約定,將系爭股票交予被上 訴人占有,以擔保其對都會公司基於合資協議所生之債權,被上 訴人並非無權占有,一銀亦未能證明都會公司有得請求被上訴人 返還股票之權利,其依民法第242條、第767條第1項前段、第179 條規定,請求聯開公司將附表一所示股票交還都會公司、聯投公 司將附表二編號6所示股票交還都會公司,並由其代為受領,並 無理由。橋頭地院108年9月20日執行命令送達大好公司時,即已 發生效力,都會公司於110年9月7日將附表二編號1至5所示股票 出售予聯景公司,聯投公司將股票交付與聯景公司,其等簽訂股 票移轉契約書所為買賣股票之債權行為雖存在,但將股權轉讓予 聯景公司,且交付股票,屬違背扣押命令效力之行為,對一銀不 生效力。一銀主張都會公司與聯景公司間股權及股票轉讓行為對 其不生效力,聯景公司占有附表二編號1至5所示股票自無理由, 都會公司怠於請求聯景公司返還股票,一銀追加之訴,請求確認 都會公司與聯景公司間就附表二編號1至5所示股票所為買賣股票 之背書轉讓並交付股票之物權及準物權行為,對一銀不存在,及 依民法第242條、第179條規定,請求聯景公司將附表二編號1至5 所示股票交還都會公司,為有理由,其請求確認買賣股票之債權 行為不存在及由其代為受領部分,並無理由等取捨證據、認定事 實之職權行使,及依職權解釋契約,指摘其為不當,並就原審所 為論斷,泛言未論斷、論斷矛盾或論斷違法,而非表明各該部分 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 之具體事實,並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 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難認其已合法 表明上訴理由。依首揭說明,應認其上訴均為不合法。末查,都 會公司、聯景公司上訴第三審後,提出112年7月12日橋頭地院10 8年度司執全助字第230號裁定,核屬新證據,依民事訴訟法第47 6條第1項規定,本院不得審酌,附此敘明。 據上論結,本件上訴均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444 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官 李 寶 堂 法官 許 紋 華 法官 賴 惠 慈 法官 林 慧 貞 法官 吳 青 蓉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林 書 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2024-12-31

TPSV-112-台上-1310-2024123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