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李雅涵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71-180 筆)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1260號 原 告 郭美珠 訴訟代理人 蔡文斌律師 李明峯律師 邱維琳律師 許慈恬律師 吳毓容律師 上列原告與被告王黃嫌、李念慈、林俊吉、王美麗、林書萍、朱 閔健、陳征斌、陳信志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 納裁判費。查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新臺幣(下同)2,570,34 5元【計算式:6,300元(每平方公尺公告現值)×3,263.93平方 公尺(土地面積)×1/8(原告應有部分)=2,570,345元,元以下 四捨五入】,應徵收第一審裁判費26,542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 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10日內補繳 第一審裁判費26,542元,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第二庭 法 官 王 獻 楠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訴訟標的價額之核定,得於收受裁定正本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李 雅 涵

2024-12-30

TNDV-113-補-1260-20241230-1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2035號 原 告 台新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統雄 訴訟代理人 孫晨瑀 送達代收人 吳琬雯 被 告 陳璉蒼 陳怡文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8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玖拾陸萬玖仟貳佰零玖元,及自民國95年 1月16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15計算之利息,暨自 民國95年2月16日起至清償日止,逾期在六個月以內者,按上開 利率百分之10,逾期超過六個月者,按上開利率百分之20計算之 違約金,每次違約狀態最高連續收取期數為9期。 訴訟費用新臺幣參萬柒仟參佰參拾參元由被告負擔,並應自本判 決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加給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 息。   事實及理由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二、原告起訴主張:被告陳璉蒼於民國94年11月10日向訴外人台 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台新銀行)申辦信 用貸款,借款新臺幣(下同)100萬元,並邀同被告陳怡文 擔任連帶保證人,約定借款期間自94年11月11日起至98年11 月11日止,利息按週年利率百分之15固定計算,自借款撥付 日起算,每1個月為1期,按年金法計算月付金,共分48期, 應於每月之繳款截止日前繳納每月應還款之金額,如未按時 繳納,逾期6個月以內者,按上開利率百分之10,逾期超過6 個月者,按上開利率百分之20加計違約金,每次違約狀態最 高連續收取期數為9期。詎被告陳璉蒼自95年1月15日起即未 按期給付,依借用貸款借據暨約定書第7條約定,所有借款 即喪失期限利益,視為全部到期,迄今尚積欠本金969,209 元及其利息未清償,被告陳怡文為上開借款之連帶保證人, 自應就該債務負連帶清償責任。嗣台新銀行於95年6月30日 將上開債權讓與原告,並依法登報公告。為此,爰依消費借 貸、連帶保證及債權讓與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 明求為判決如主文第1項所示。 三、被告陳璉蒼、陳怡文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 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四、得心證之理由: (一)原告主張之前開事實,業據提出台新銀行信用貸款借據暨 約定書、本票、帳務查詢明細、債權讓與證明書及登報公 告為憑;而被告經合法通知,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爭 執,亦未提出任何書狀作有利於己之陳述。依上開調查證 據之結果,堪信原告主張為真實。 (二)從而,原告依消費借貸、連帶保證及債權讓與法律關係, 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l項所示之金額、利息,為有理由 ,應予准許。 五、按訴訟費用,由敗訴之當事人負擔。法院為終局判決時,應 依職權為訴訟費用之裁判。依第1項及其他裁判確定之訴訟 費用額,應於裁判確定之翌日起,加給按法定利率計算之利 息。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87條第1項、第91條第3項分別定 有明文。經核本件訴訟費用即第一審裁判費37,333元,應由 敗訴之被告負擔,並依民事訴訟法第91條第3項規定,併諭 知應由被告負擔之訴訟費用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 止,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 六、據上論結,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 前段、第78條、第87條第1項、第91條第3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第二庭               法 官 王 獻 楠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 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李 雅 涵

2024-12-30

TNDV-113-訴-2035-20241230-1

消債更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更生事件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413號 聲請人 林志慶 代理人 許哲嘉律師 上列聲請人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更生聲請駁回。 聲請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且無擔保或無優 先權之債務總額未逾新臺幣(下同)1,200萬元者,於法院 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前,得向法院聲請更生;債務 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 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 法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協 商或調解成立者,債務人不得聲請更生或清算,但因不可歸 責於己之事由,致履行有困難者,不在此限,消費者債務清 理條例(以下簡稱消債條例)第3條、第42條第1項、第151 條第1項、第7項分別定有明文。衡以消債條例之立法目的, 在於經濟上陷於困境之消費者,若任其於惡性循環之債務窘 境中自生自滅,其將衍生嚴重之社會問題,致難以維持安定 之社會經濟秩序,故有予以分別情形依更生或清算之程序清 理其債務之必要,藉以妥適調整債務人與債權人及其他利害 關係人間之權利義務關係,保障債權人獲得公平受償,並謀 求消費者經濟生活之更生及社會經濟之健全發展;惟私法上 債之關係,係以當事人間之信賴關係為基礎,為社會經濟組 織之重要支柱,故當事人於以法律行為追求自己之利益之際 ,亦應顧及對方之利益,並考量債權債務在社會上的作用, 本於誠實及信用之原則,行使其債權及履行其債務,故消費 者欲以本條例調整其所負義務,自應本於誠信原則之本旨, 僅在其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而使其陷於經濟上之 困境時,始得准許之,以避免藉此善意之立法而惡意圖謀減 免債務,致使社會陷於道德危險。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積欠無擔保及無優先權債務約697,06 7元,為清理債務,於民國113年5月向鈞院申請更生前調解 ,最大債權銀行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中國信託銀行)提供以本金750,326元列計,分100期、利率 7%,每月繳付9,925元之協商方案,惟因聲請人無力負擔, 致協商不成立。聲請人目前任職於○○○股份有限公司,每月 收入約35,242元。又聲請人僅係一般消費者,並未從事營業 ,復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爰提起本件聲 請,請准予更生程序清理債務等語。 三、聲請人前揭主張,業據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債權人 清冊、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當事人查詢個人資料(信 用報告)回覆書、調解不成立證明書、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 產查詢清單、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及勞保被保險人 投保資料表等件為憑。經查:   (一)本件前置調解程序中,中國信託銀行提供以本金750,326 元列計,分100期、利率7%,每月繳付9,925元之協商方案 ,惟因聲請人無力負擔,致協商不成立,有調解不成立證 明書在卷可稽。 (二)聲請人前未曾經法院宣告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亦未曾依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或破產法之規定而受刑之宣告等情, 亦有本院民事紀錄科查詢表、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 表在卷足憑。 (三)聲請人每月得用以清償債務之金額明細如下:   ⒈收入明細:聲請人陳述其目前任職於○○○股份有限公司    乙節,業據其提出薪資單及在職證明書(見本院卷第83-9 1頁)為憑,堪認屬實。本院爰依上開薪資單計算聲請人 自113年3月至113年9月之每月平均收入35,250元【計算式 :(34,000元+34,000元+35,750元+35,750元+35,750元+3 5,750元+35,750元)7個月≒35,250元】作為聲請人之每 月收入。   ⒉必要支出明細如下:按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一年 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政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 費1.2倍定之,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定有 明文;參酌臺南市政府公告113年度臺南市低收入戶最低 生活費用每人每月為14,230元,該生活費標準乃係按照政 府最近1年平均每人消費支出(包括食品費、衣著鞋襪費 、房租水電費、家居管理費、醫療保健費、交通通訊費、 娛樂教育費及雜項支出)百分之60而訂定,則其1.2倍為1 7,076元(計算式:14,230×1.2≒17,076,小數點以下四捨 五入),故認聲請人每月必要生活費用,依上開標準以每 月17,076元計算為適當,逾此範圍即不予計入。   ⒊結算:聲請人每月收入約為35,250元,扣除其必要生活支 出17,076元後,聲請人每月得用以支付債務之金額為18,1 74元(計算式:35,250元-17,076元=18,174元)。  (四)依聲請人提出之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所示,聲 請人名下無財產。   (五)綜上,聲請人每月得以支付債務之金額為18,174元,而依 最大債權人中國信託銀行所提出之協商還款方案「以本金 750,326元列計,分100期、利率7%,每月繳付9,925元」 ,聲請人每月需清償之協商款金額為9,925元,是認聲請 人應有能力按期履行債務清償方案,並維持基本生活開支 。從而,聲請人主張其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云 云,不足採信。 四、末按債務人需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始得依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聲請更生程序清理其債務,消費者債務 清理條例第3條定有明文。本件聲請人既非不能清償債務或 有不能清償之虞,則聲請人本件更生之聲請,於法無據,不 應准許。 五、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5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消債法庭               法 官 王 獻 楠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李 雅 涵

2024-12-30

TNDV-113-消債更-413-20241230-2

消債更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更生事件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469號 聲請人 周文杰即張文杰 代理人 薛筱諭律師 上列聲請人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更生聲請駁回。 聲請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且無擔保或無優 先權之債務總額未逾新臺幣(下同)1,200萬元者,於法院 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前,得向法院聲請更生;債務 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 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 法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協 商或調解成立者,債務人不得聲請更生或清算,但因不可歸 責於己之事由,致履行有困難者,不在此限,消費者債務清 理條例(以下簡稱消債條例)第3條、第42條第1項、第151 條第1項、第7項分別定有明文。衡以消債條例之立法目的, 在於經濟上陷於困境之消費者,若任其於惡性循環之債務窘 境中自生自滅,其將衍生嚴重之社會問題,致難以維持安定 之社會經濟秩序,故有予以分別情形依更生或清算之程序清 理其債務之必要,藉以妥適調整債務人與債權人及其他利害 關係人間之權利義務關係,保障債權人獲得公平受償,並謀 求消費者經濟生活之更生及社會經濟之健全發展;惟私法上 債之關係,係以當事人間之信賴關係為基礎,為社會經濟組 織之重要支柱,故當事人於以法律行為追求自己之利益之際 ,亦應顧及對方之利益,並考量債權債務在社會上的作用, 本於誠實及信用之原則,行使其債權及履行其債務,故消費 者欲以本條例調整其所負義務,自應本於誠信原則之本旨, 僅在其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而使其陷於經濟上之 困境時,始得准許之,以避免藉此善意之立法而惡意圖謀減 免債務,致使社會陷於道德危險。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務人積欠無擔保及無優先權 債務約1,726,405元,為清理債務,曾於民國113年6月間向 鈞院申請更生前調解,最大債權銀行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 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信託銀行)提供分160期,利率8% ,每期還款7,501元之協商方案,惟因聲請人無力負擔,致 協商不成立;聲請人目前任職於○○○○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勞 保投保薪資為27,470元。又聲請人僅係一般消費者,並未從 事營業,復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爰提起 本件聲請,請准予更生程序清理債務等語。 三、聲請人前揭主張,業據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債權人 清冊、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當事人查詢個人資料(信 用報告)回覆書、調解不成立證明書、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 產查詢清單、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及戶籍謄本等件 為憑。經查: (一)本件前置調解程序中,中國信託銀行提供分160期,利率8 %,每期還款7,501元之協商方案,惟因聲請人無力負擔, 致協商不成立,有調解不成立證明書在卷可稽。 (二)聲請人前未曾經法院宣告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亦未曾依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或破產法之規定而受刑之宣告等情, 亦有本院民事紀錄科查詢表、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 表在卷足憑。 (三)聲請人每月得用以清償債務之金額明細如下:   ⒈收入明細:聲請人陳述其目前任職於○○○○企業股份有限公 司,勞保投保薪資為27,470元乙節,業據其提出勞保加退 保明細、在職證明書及薪資明細(見本院卷第45-53頁) 為憑,堪認屬實。本院依上開薪資單計算聲請人自113年7 月至113年9月之每月平均收入37,731元【計算式:(36,3 10元+38,455元+38,430元)3個月≒37,731元】作為聲請 人之每月收入。   ⒉必要支出明細如下:按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一年 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政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 費1.2倍定之,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定有 明文;參酌臺南市政府公告113年度臺南市低收入戶最低 生活費用每人每月為14,230元,該生活費標準乃係按照政 府最近1年平均每人消費支出(包括食品費、衣著鞋襪費 、房租水電費、家居管理費、醫療保健費、交通通訊費、 娛樂教育費及雜項支出)百分之60而訂定,則其1.2倍為1 7,076元(計算式:14,230×1.2≒17,076,小數點以下四捨 五入),故認聲請人每月必要生活費用,依上開標準以每 月17,076元計算為適當,逾此範圍即不予計入。   ⒊結算:聲請人每月收入約為37,731元,扣除其必要生活支 出17,076元後,聲請人每月得用以支付債務之金額為20,6 55元(計算式:37,731元-17,076元=20,655元)。  (四)依聲請人提出之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所示,聲 請人名下無財產。  (五)綜上,聲請人目前積欠之無擔保債務金額共計1,685,641 元(含金融機構債權736,479元、合迪股份有限公司債權2 63,190元、裕富數位資融股份有限公司債權109,332元、 第一國際資融股份有限公司債權118,056元、宋昭德債權5 1,740元、歐悅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債權196,844元、卡禾貝 企業有限公司債權80,000元、國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債權130,000元),而依聲請人每月得以支付債務之金額2 0,655元推估,聲請人約82個月即6年又10個月即可將債務 清償完畢(計算式:1,685,641元÷20,655元≒82);復佐 以上開債務有遲延利息之約定,雖會延長聲請人完全清償 債務之時間,然聲請人現年32歲(00年0月出生),距勞 動基準法第54條強制退休年齡尚有33年之工作期間,依其 各項信用、財產及勞力技術狀況,實不能排除未來償還所 欠債務之可能。從而,聲請人主張其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 能清償之虞云云,不足採信。 四、末按債務人需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始得依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聲請更生程序清理其債務,消費者債務 清理條例第3條定有明文。本件聲請人既非不能清償債務或 有不能清償之虞,則聲請人本件更生之聲請,於法無據,不 應准許。 五、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5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消債法庭               法 官 王 獻 楠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李 雅 涵

2024-12-30

TNDV-113-消債更-469-20241230-2

消債更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更生事件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369號 聲請人 陳庭姍即陳麗美即陳怡萍 代理人 鄭婷婷律師 上列聲請人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更生聲請駁回。 聲請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且無擔保或無優 先權之債務總額未逾新臺幣(下同)1,200萬元者,於法院 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前,得向法院聲請更生;債務 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 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 法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協 商或調解成立者,債務人不得聲請更生或清算,但因不可歸 責於己之事由,致履行有困難者,不在此限,消費者債務清 理條例(以下簡稱消債條例)第3條、第42條第1項、第151 條第1項、第7項分別定有明文。衡以消債條例之立法目的, 在於經濟上陷於困境之消費者,若任其於惡性循環之債務窘 境中自生自滅,其將衍生嚴重之社會問題,致難以維持安定 之社會經濟秩序,故有予以分別情形依更生或清算之程序清 理其債務之必要,藉以妥適調整債務人與債權人及其他利害 關係人間之權利義務關係,保障債權人獲得公平受償,並謀 求消費者經濟生活之更生及社會經濟之健全發展;惟私法上 債之關係,係以當事人間之信賴關係為基礎,為社會經濟組 織之重要支柱,故當事人於以法律行為追求自己之利益之際 ,亦應顧及對方之利益,並考量債權債務在社會上的作用, 本於誠實及信用之原則,行使其債權及履行其債務,故消費 者欲以本條例調整其所負義務,自應本於誠信原則之本旨, 僅在其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而使其陷於經濟上之 困境時,始得准許之,以避免藉此善意之立法而惡意圖謀減 免債務,致使社會陷於道德危險。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積欠無擔保及無優先權債務約908,47 2元,為清理債務,於民國113年5月向鈞院申請更生前調解 ,最大債權銀行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中國信託銀行)提供分156期、利率7%,每月繳付5,897元之 協商方案,惟因聲請人無力負擔,致協商不成立。聲請人目 前任職於○○○○股份有限公司,擔任作業員,每月收入約24,0 00元,尚需扶養母親。又聲請人僅係一般消費者,並未從事 營業,復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爰提起本 件聲請,請准予更生程序清理債務等語。 三、聲請人前揭主張,業據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債權人 清冊、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當事人查詢個人資料(信 用報告)回覆書、調解不成立證明書、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 產查詢清單、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個人投退保資 料及戶籍謄本等件為憑。經查:   (一)本件前置調解程序中,中國信託銀行提供分156期、利率7 %,每月繳付5,897元之協商方案,惟因聲請人無力負擔, 致協商不成立,有調解不成立證明書在卷可稽。 (二)聲請人前未曾經法院宣告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亦未曾依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或破產法之規定而受刑之宣告等情, 亦有本院民事紀錄科查詢表、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 表在卷足憑。 (三)聲請人每月得用以清償債務之金額明細如下:   ⒈收入明細:    ⑴聲請人陳述其目前任職於○○○○股份有限公司,擔任作業 員乙節,業據其提出薪資明細(見本院卷第145頁)為 憑,堪認屬實。本院爰依上開薪資明細記載每月應付薪 資27,550元作為聲請人之每月工作收入。    ⑵聲請人每月領有租屋補助5,760元。     ⑶綜上,聲請人每月收入共計33,310元(計算式:27,550 元+5,760元=33,310元)。    ⒉必要支出明細如下:    ⑴按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一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 市政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定之,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定有明文;參酌臺 南市政府公告113年度臺南市低收入戶最低生活費用每 人每月為14,230元,該生活費標準乃係按照政府最近1 年平均每人消費支出(包括食品費、衣著鞋襪費、房租 水電費、家居管理費、醫療保健費、交通通訊費、娛樂 教育費及雜項支出)百分之60而訂定,則其1.2倍為17, 076元(計算式:14,230×1.2≒17,076,小數點以下四捨 五入),故認聲請人每月必要生活費用,依上開標準以 每月17,076元計算為適當,逾此範圍即不予計入。    ⑵按直系血親卑親屬為第一順位之扶養義務人,而負扶養 義務者有數人而其親等同一時,應各依其經濟能力,分 擔義務,民法第1115條第1項第1款、第3項定有明文。 查聲請人母親林○○為00年0月00日生,而聲請人另有兄 弟姊妹共2人乙情,有聲請人提出之陳報狀及戶籍謄本 在卷足憑;而林○○於111年度報稅所得僅52,672元,且 已逾法定退休年齡,確有受扶養之權利及必要,又該扶 養費應由聲請人與其他兄弟姊妹2人共同分擔,是聲請 人應負擔林○○之扶養費用為5,963元【計算式:(17,07 6元-老年年金5,150元)2=5,963元】。是聲請人自陳 每月扶養母親之支出5,000元,未逾上開金額,應予採 認。     ⑶綜上,聲請人每月支出共計22,076元(計算式:17,076 元+5,000元=22,076元)。    ⒊結算:聲請人每月收入約為33,310元,扣除其必要生活支 出22,076元後,聲請人每月得用以支付債務之金額為11,2 34元(計算式:33,310元-22,076元=11,234元)。  (四)依聲請人提出之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所示,聲 請人名下僅有2003年份汽車1輛。    (五)綜上,聲請人每月得以支付債務之金額為11,234元,而依 最大債權人中國信託銀行所提出之協商還款方案「分156 期,利率7%,每月繳納5,897元」,聲請人每月需清償之 協商款金額為5,897元(以下簡稱系爭債務清償方案), 是認聲請人應有能力按期履行系爭債務清償方案,並維持 基本生活開支。而聲請人雖尚積欠合迪股份有限公司305, 640元及和潤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未陳報債權金額),然 合迪股份有限公司及和潤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之債權均為有 擔保債權,依消債條例規定不列入債務人本件消債更生程 序計算,是本院依法應以上開無擔保債務考量聲請人是否 有不能清償或有不能清償之虞。從而,聲請人主張其不能 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云云,不足採信。 四、末按債務人需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始得依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聲請更生程序清理其債務,消費者債務 清理條例第3條定有明文。本件聲請人既非不能清償債務或 有不能清償之虞,則聲請人本件更生之聲請,於法無據,不 應准許。 五、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5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消債法庭               法 官 王 獻 楠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李 雅 涵

2024-12-30

TNDV-113-消債更-369-20241230-3

重訴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重訴字第371號 原告 周惠菁 被告 王紹驊 現於法務部○○○○○○○○ 訴訟代理人 張簡宏斌律師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侵權行 為損害賠償,經本院刑事庭裁定移送前來(113年度重附民字第3 6號),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8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被告(化名「李佳芸」)基於參與犯罪組織之犯 意,經友人「梁旻銓」之介紹,於民國113年6月19日前某日 起,加入「蓮豐客服美雲」、「柴犬」及其他身分不詳之共 犯所組成,以實施詐術為手段、具有持續性、牟利性與結構 性之詐欺集團犯罪組織,擔任面交車手。「蓮豐客服美雲」 、「柴犬」及詐欺集團其他成員,先共同意圖為自己不法之 所有,基於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洗錢、行使偽造私文 書、行使偽造特種文書之犯意聯絡,由「蓮豐客服美雲」自 113年3月25日起,向原告詐稱:在蓮豐投資網站投資保證獲 利、穩賺不賠云云,致原告陷於錯誤,先後交付共計新臺幣 (下同)980萬元款項給面交人員。其後「蓮豐客服美雲」 持續向原告施用詐術,要求原告再給付690萬元,因原告無 力負擔,向家人求助,方察覺有異。惟該詐欺集團仍與原告 約定於113年6月19日在臺南市○○區○○路○段00號之「統一超 商雙永門市」面交該筆款項,原告報警處理,經警派員於現 場埋伏。嗣被告依照「柴犬」指示,在其上有偽造之「蓮豐 投資」、財務「葉曉霞」印文之「蓮豐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現 金收款收據」之經辦人欄位內,偽造「李佳芸」之簽名,再 以其持有之偽造「李佳芸」印章蓋印於該欄位而偽造「李佳 芸」之印文,而偽造「蓮豐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現金收款收據 」一紙,並於同日15時10分許,持其上印有王紹驊照片但員 工姓名為「李佳芸」之偽造「蓮豐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工作證 」及上開偽造之「蓮豐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現金收款收據」前 往上址「統一超商雙永門市」,被告對原告出示而行使上開 偽造之工作證及收據後,於原告假意交付款項予被告點收之 際,員警到場將被告逮捕,當場查獲,因而不遂。爰依損害 賠償之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98 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 分之五計算之利息,並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抗辯:被告僅於113年6月19日經「柴犬」指示,前往臺 南市區向原告面交款項,但原告報警處理並經警派員於現場 埋伏,於原告假意交付款項予被告點收之際,員警即當場將 被告逮捕,被告並未取得任何款項,即如刑事判決認定之事 實。原告先前遭騙款項部分被告不知情亦未參與,亦不知悉 何詐欺集團所為,原告仍應先行舉證證明被告有參與先前不 知名詐欺集團向原告騙取款項之不法行為等語。並聲明:請 求駁回原告之訴,並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三、得心證之理由: (一)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 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 任,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85條第1項定有明文。再 按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規定,侵權行為之成立,須行 為人因故意過失不法侵害他人權利,亦即行為人須具備歸 責性、違法性,並不法行為與損害間有因果關係,始能成 立,且主張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之人,對於侵權行為 之成立要件應負舉證責任。是以,原告主張因被告參與詐 欺集團詐欺之行為受有損害,自應就其受有損害,且該損 害與被告具因果關係等節負舉證之責。     (二)原告雖主張被告參與詐欺集團犯罪云云,並據以請求被告 賠償其遭詐欺集團詐騙之980萬元;惟為被告所否認,並 以前揭情詞置辯。經查:   ⒈依本院113年度金訴字第1572號刑事全卷資料及判決內容所 示,僅能證明被告受詐欺集團成員指示於113年6月19日15 時10分許,在臺南市○○區○○路○段00號「統一超商雙永門 市」向原告收取款項時,被當場查獲,而原告亦自承被告 當日確實未拿到該款項。是原告並未因被告113年6月19日 之不法侵害行為受有損害,足堪認定。   ⒉再觀前揭刑事卷內資料及刑事判決,雖可得知原告前於113 年3月25日起先後面交980萬元款項予詐欺集團,然前揭檢 察官起訴書及刑事判決均未認定被告就原告前遭詐騙之98 0萬元,有何犯意聯絡或行為分擔,而原告亦未提出任何 證據證明其前遭詐騙980萬元情與被告有關。    ⒊綜上,原告既未證明其前遭詐騙980萬元情事與被告有關, 而原告於113年6月19日亦未因被告而受有財產之損害。是 依上開法律規定及說明,原告既未證明其之前受騙之980 萬元損害與被告具有因果關係,則原告依侵權行為法則, 請求被告賠償980萬元,核屬無據。 四、綜上所述,原告請求被告給付原告98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 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經本院 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一一論述, 附此敘明。 六、本件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聲請即失所附麗,應併予 駁回。 七、據上論結,原告之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78條,判決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第二庭               法 官 王 獻 楠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 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李 雅 涵

2024-12-30

TNDV-113-重訴-371-20241230-1

消債更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更生事件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221號 聲請人 陳勻靚即陳靜璇 代理人 杜婉寧律師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甲○○○○○○自民國113年12月26日下午4時起開始更生程序, 並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且無擔保或無優 先權之債務總額未逾新臺幣(下同)1,200萬元者,於法院 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前,得向法院聲請更生;債務 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 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 法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協 商或調解成立者,債務人不得聲請更生或清算,但因不可歸 責於己之事由,致履行有困難者,不在此限;法院開始更生 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並即時發生效力; 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 或清算程序;必要時,得選任律師、會計師或其他適當之自 然人或法人一人為監督人或管理人,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 3條、第42條第1項、第45條第1項、第151條第1項、第7項、 第16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積欠無擔保及無優先權債務約2,754, 359元,為清理債務,於民國113年3月向鈞院申請更生前調 解,最大債權銀行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 稱台新銀行)提供以本金1,241,764元列計債權,分180期、 利率0%,每月繳付6,899元之協商方案,惟因聲請人無力負 擔,致協商不成立;聲請人目前任職於○○○個人美容室,擔 任美容助理,每月薪資約20,000元。又聲請人僅係一般消費 者,並未從事營業,復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 產,爰提起本件聲請,請准予更生程序清理債務等語。 三、聲請人前揭主張,業據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債權人 清冊、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當事人查詢個人資料(信 用報告)回覆書、調解不成立證明書、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 資料清單、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勞工保險被保 險人投保資料表及戶籍謄本等件為憑,經查: (一)本件前置調解程序中,台新銀行提供以本金1,241,764元 列計債權,分180期、利率0%,每月繳付6,899元之協商方 案,惟因聲請人無力負擔,致協商不成立,有調解不成立 證明書在卷可稽。 (二)聲請人前未曾經法院宣告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亦未曾依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或破產法之規定而受刑之宣告等情, 亦有本院民事紀錄科查詢表、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 表在卷足憑。 (三)聲請人稱述現任職於○○○個人美容室,擔任美容助理,每 日日薪1,500元乙節,業據其提出在職證明書(本院卷第6 5頁)為憑,堪信屬實。本院爰依每日日薪1,500元計算聲 請人每月工作23日之薪資收入34,500元(計算式:1,500 元×23天=34,500元)作為聲請人之每月收入。 (四)按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一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 政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定之,消費 者債務清理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定有明文;參酌臺南市政 府公告113年度臺南市低收入戶最低生活費用每人每月為1 4,230元,該生活費標準乃係按照政府最近1年平均每人消 費支出(包括食品費、衣著鞋襪費、房租水電費、家居管 理費、醫療保健費、交通通訊費、娛樂教育費及雜項支出 )百分之60而訂定,則其1.2倍為17,076元(計算式:14, 230×1.2≒17,076,小數點以下四捨五入),故認聲請人每 月必要生活費用,依上開標準以每月17,076元計算為適當 。準此,本院審認聲請人每月必要生活支出、扶養未成年 子女黃○文之支出應以25,614元【計算式:17,076元+(17 ,076元÷2)=25,614元】為適當。 (五)按直系血親卑親屬為第一順位之扶養義務人,而負扶養義 務者有數人而其親等同一時,應各依其經濟能力,分擔義 務,民法第1115條第1項第1款、第3項定有明文。查聲請 人母親田○○為00年00月0日生,而聲請人另有兄弟姊妹共2 人乙情,有聲請人提出之陳報狀及戶籍謄本在卷足憑;而 田○○於111年度無報稅所得,且已逾法定退休年齡,確有 受扶養之權利及必要,又該扶養費應由聲請人與其他兄弟 姊妹2人共同分擔,是聲請人應負擔田○○之扶養費用為4,4 83元【計算式:(17,076元-老年農民福利津貼8,110元) 2=4,483元】。是聲請人自陳每月支出母親扶養費1,916 元,未逾上開金額,應予採認。 (六)依聲請人提出之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所示,聲 請人名下無財產。 (七)聲請人雖曾向本院就無擔保債務申請前置調解,台新銀行 提供以本金1,241,764元列計債權,分180期、利率0%,每 月繳付6,899元之協商方案,而聲請人目前每月收入約34, 500元,扣除其每月必要支出27,530元(計算式:25,614 元+1,916元=27,530元)後,剩餘6,970元(計算式:34,5 00元-27,530元=6,970元),雖足夠支付上開應償還之協 商款項6,899元;惟聲請人尚積欠台灣金聯資產管理股份 有限公司之債務約505,138元、立新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 司之債務約474,183元,共計979,321元,縱本院逕依「個 別協商一致性方案」可提供之最寬鬆條件「分180期,0利 率」計算,聲請人每月猶須支付約5,440元之分期款(計 算式:979,321元180≒5,440元),是以聲請人目前每月 收入34,500元,扣除其每月必要支出及上開協商款項34,4 29元(計算式:27,530元+6,899元=34,429元)後,僅餘7 1元,顯不足支付上開應償還資產管理公司之分期款5,440 元,堪認聲請人確已達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 程度。 四、綜上所述,聲請人僅係一般消費者,並未從事營業,其已達 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程度,其中無擔保或無優 先權之債務,在1,200萬元以下,且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 程序或宣告破產,又查無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6條第3項、 第8條或第46條各款所定駁回更生聲請之事由存在,則聲請 人聲請更生,應屬有據,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消債法庭              法 官 王 獻 楠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書記官 李 雅 涵

2024-12-26

TNDV-113-消債更-221-20241226-3

消債更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更生事件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432號 聲請人 杜秀雯 代理人 蔡佳渝律師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杜秀雯自民國113年12月26日下午4時起開始更生程序,並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且無擔保或無優 先權之債務總額未逾新臺幣(下同)1,200萬元者,於法院 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前,得向法院聲請更生;債務 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 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 法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協 商或調解成立者,債務人不得聲請更生或清算,但因不可歸 責於己之事由,致履行有困難者,不在此限;法院開始更生 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並即時發生效力; 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 或清算程序;必要時,得選任律師、會計師或其他適當之自 然人或法人一人為監督人或管理人,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 3條、第42條第1項、第45條第1項、第151條第1項、第7項、 第16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積欠無擔保及無優先權債務約2,563, 340元,為清理債務,於民國113年7月間向鈞院申請更生前 調解,最大債權銀行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 簡稱台新銀行)提供以本金1,479,645元列計,分180期、利 率0%,每月繳付8,220元之協商方案,惟因聲請人無力負擔 ,致協商不成立;聲請人目前任職於○○科技有限公司,每月 薪資約27,000元,尚須扶養母親。又聲請人僅係一般消費者 ,並未從事營業,復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更生程序、許可和解 或宣告破產,爰提起本件聲請,請准予清算程序清理債務等 語。 三、聲請人前揭主張,業據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債權人 清冊、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當事人查詢個人資料(信 用報告)回覆書、調解不成立證明書、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 資料清單、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勞工保險被保 險人投保資料表及戶籍謄本等件為憑,經查: (一)本件前置調解程序中,台新銀行提供以本金1,479,645元 列計,分180期、利率0%,每月繳付8,220元之協商方案, 惟因聲請人無力負擔,致協商不成立,有調解不成立證明 書在卷可稽。 (二)聲請人前未曾經法院宣告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亦未曾依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或破產法之規定而受刑之宣告等情, 亦有本院民事紀錄科查詢表、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 表在卷足憑。 (三)聲請人稱述現任職於○○科技有限公司乙節,業據其提出薪 資給付證明(本院卷第95頁)為憑,堪信屬實。本院爰依 該薪資給付證明所載每月薪資27,385元作為聲請人之每月 收入。   (四)按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一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 政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定之,消費 者債務清理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定有明文;參酌臺南市政 府公告113年度臺南市低收入戶最低生活費用每人每月為1 4,230元,該生活費標準乃係按照政府最近1年平均每人消 費支出(包括食品費、衣著鞋襪費、房租水電費、家居管 理費、醫療保健費、交通通訊費、娛樂教育費及雜項支出 )百分之60而訂定,則其1.2倍為17,076元(計算式:14, 230×1.2≒17,076,小數點以下四捨五入),故認聲請人每 月必要生活費用,依上開標準以每月17,076元計算為適當 ,逾此範圍即不予計入。 (五)按直系血親卑親屬為第一順位之扶養義務人,而負扶養義 務者有數人而其親等同一時,應各依其經濟能力,分擔義 務,民法第1116條之1、第1115條第1項第1款、第3項分別 定有明文。查聲請人母親杜○○為43年10月3日,而聲請人 另有兄弟姊妹共3人乙情,固有聲請人提出之戶籍謄本及 家族系統表在卷足憑。惟杜○○於111年度尚有薪資所得, 且每月領取老年農民福利津貼8,110元,有本院職權調閱 之稅務電子閘門財產所得調件明細表及勞動部勞工保險局 函在卷可稽,可推知聲請人母親應有相當資力可供維持基 本生活,應無受扶養之必要。是聲請人扶養母親支出之主 張,尚難採認。 (六)聲請人名下財產雖有土地10筆(以下合併簡稱系爭土地) ,然系爭土地係聲請人與他人公同共有,有聲請人所提全 國財產稅務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土地登記謄本及本院依 職權調得之稅務電子閘門財產所得調件明細表附卷可稽, 非聲請人個人可以自由決定處分,亦無聲請人得自由處分 之應有部分存在,復無證據證明該土地之公同共有人全體 同意處分,是在該土地之公同共有關係尚未消滅前,自無 法計入債務人償債能力之評估範圍內;況縱聲請人得順利 處分或變價系爭土地,惟系爭土地因繼承人人數眾多,且 聲請人之持分甚微,有聲請人提出之系統表(見本院卷第 119、121頁)附卷可佐,足見系爭土地價值顯不足清償全 部債務甚明。 (七)聲請人雖曾向本院就無擔保債務申請前置調解,然聲請人 目前積欠之無擔保債務金額已達8,408,670元(含金融機 構債權5,702,177元、磊豐國際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債 權1,352,108元、普羅米斯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債權51, 000元、摩根聯邦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債權115,662元、 富邦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債權130,482元、萬榮行銷股 份有限公司債權740,700元、裕融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債權1 08,050元及良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債權208,491元),縱 本院逕依「個別協商一致性方案」可提供之最寬鬆條件「 分180期,0利率」計算,聲請人每月猶須支付約46,715元 之分期款(計算式:8,408,670180≒46,715元),是以聲 請人目前每月收入27,385元,扣除其每月必要支出17,076 元後,僅餘10,309元(計算式:27,385元-17,076元=10,3 09元),顯不足支付上開應償還之協商款項46,715元,堪 認聲請人確已達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程度。   四、綜上所述,聲請人既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自應允其於消 費者債務清理條例施行後,選擇以清算型之清算程序清理其 債務,藉以妥適調整債務人與債權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間之 權利義務關係,保障債權人獲得公平受償,並謀求債務人經 濟生活之重建復甦機會。此外,本件又查無消費者債務清理 條例第6條第3項、第8條或第82條第2項所定駁回清算聲請之 事由存在,則聲請人聲請清算,應屬有據,並由本院命司法 事務官進行本件清算程序,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消債法庭              法 官 王 獻 楠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書記官 李 雅 涵

2024-12-26

TNDV-113-消債更-432-20241226-3

全聲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撤銷假處分裁定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全聲字第12號 聲 請 人 馮桂揖 訴訟代理人 蘇淑珍律師 相 對 人 周沂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撤銷假處分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於民國110年5月18日所為之110年度全字第32號假處分裁定 撤銷之。 聲請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假扣押之裁定,債權人得聲請命假扣押之法院撤銷之,民 事訴訟法第530條第3項定有明文,且依同法第533條本文之 規定,於假處分準用之。 二、本件聲請人即債權人前聲請本院對相對人即債務人以110年 度全字第32號裁定准予假處分,有該案卷宗可稽。茲聲請人 聲請撤銷前開假處分裁定,依上開規定,自應准許。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530條第3項、第533條本文、第95條、第83 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第二庭                法 官 王 獻 楠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 告費新臺幣1,0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書記官 李 雅 涵

2024-12-26

TNDV-113-全聲-12-20241226-1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返還借款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1607號 原 告 李瓊璋 被 告 陳高山 盈好實業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吉志即黃吉志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借款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應再開言詞辯論,並指定民國114年2月5日下午1時45分,在 本院第20法庭為言詞辯論期日。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第二庭                 法 官 王 獻 楠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書記官 李 雅 涵

2024-12-26

TNDV-113-訴-1607-20241226-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