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林欣苑

共找到 179 筆結果(第 171-179 筆)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除權判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除字第1467號 聲 請 人 黃碩宏 上列聲請人聲請除權判決事件,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如附表所示之證券無效。 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上開證券,經本院以113年度司催字第880號公示催告。 二、所定申報權利期間,已於民國113年9月18日屆滿,迄今無人 申報權利。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564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5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林欣苑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8  日                 書記官 林思辰 附表:                    113年度除字第1467號 編號 發行公司 受益憑證名稱 受益憑證號碼 張數 單位數 001 景順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景順和信基金 09-D1-01-0450523-7 1 1000 002 景順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景順和信基金 09-D1-01-0450524-5 1 1000 003 景順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景順和信基金 09-D1-01-0450525-3 1 1000 004 景順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景順和信基金 09-D1-01-0450526-1 1 1000 005 景順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景順和信基金 09-D1-01-0450527-0 1 1000 006 景順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景順和信基金 09-D1-01-0450528-8 1 1000 007 景順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景順和信基金 09-D1-01-0450529-6 1 1000 008 景順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景順和信基金 09-D1-01-0450530-8 1 1000 009 景順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景順和信基金 09-D1-01-0450531-6 1 1000 010 景順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景順和信基金 09-D1-01-0450532-4 1 1000

2024-10-25

TPDV-113-除-1467-20241025-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本票裁定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350號 抗 告 人 彭惠珠 相 對 人 林彩雲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林彩雲間本票裁定事件,對於本院於民國 113年7月26日所為113年度司票字第17697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相對人以其執有抗告人所簽發、如原裁定所示面額新臺 幣(下同)650萬元之本票1紙(下稱系爭本票),於民國11 3年6月12日經提示未獲付款為由,依票據法第123條規定聲 請裁定許可強制執行,經原裁定准許。抗告人不服,提起抗 告,抗告意旨略以:伊於112年5月間因受人詐騙,方進行65 0萬元之借貸,爰提起抗告,請求廢棄原裁定等語。 二、按本票執票人,依票據法第123條規定,聲請法院裁定許可 對發票人強制執行,係屬非訟事件,此項聲請之裁定,及抗 告法院之裁定,僅依非訟事件程序,以審查強制執行許可與 否,並無確定實體上法律關係存否之效力,如發票人就票據 債務之存否有爭執時,應由發票人提起確認之訴,以資解決 (最高法院57年台抗字第76號判例意旨參照)。 三、本件相對人主張執有抗告人所簽發之系爭本票,並免除作成 拒絕證書,經提示未獲付款等情,已據提出表明為本票之文 字、金額、無條件擔任支付,且發票人欄有抗告人簽名及用 印之系爭本票為憑。就形式觀之,已符合票據法第120條所 定本票應載事項。原裁定從形式審查予以准許,並無不合。 抗告人雖以其因受詐騙方進行借貸等情為辯,然前揭抗辯核 屬實體上票據債務存否之爭執,抗告人所稱即使有據,依上 開說明,亦應由抗告人另行提起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訴訟請 求救濟,並本件非訟程序所得審究。抗告人執此指摘原裁定 不當,求予廢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依非訟事件法第46條、第21 條第2項、第24條第1項,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1項、第4 49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3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政哲                法 官 林欣苑                法 官 鄧晴馨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3  日                書記官 李易融

2024-10-23

TPDV-113-抗-350-20241023-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2354號 原 告 蔡慧蘭 訴訟代理人 方怡靜律師 被 告 黃逸茜 訴訟代理人 劉文瑞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9月 24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台幣壹拾萬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四月十 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二十分之一,餘由原告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台幣壹拾萬元為原告預供 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按因侵權行為涉訟者,得由行為地之法院管轄,民事訴訟法 第15條第1項定有明文。查原告依侵權行為之規定,請求被 告負賠償責任,並主張侵權地為台北市信義區,位在本院管 轄區域內,依首開規定,本院自有管轄權。   二、原告主張:原告與訴外人甲○○於民國94年結婚,被告明知甲 ○○為有配偶之人,仍與甲○○發生婚外情,於110年12月7日至 000年0月00日間為侵害原告身分法益之侵權行為,經本院於 112年11月24日以112年度訴字第4231號判決(下稱前案)在 案。原告與甲○○婚姻關係迄今仍存續,被告本無從以此婚姻 有何破綻為由,破壞原告基於配偶關係所生之身分法益,然 被告於前案112年11月3日言詞辯論終結後至000年0月00日間 ,仍與甲○○為逾越正常分際之交往關係,其在臉書貼文稱甲 ○○為「寶貝」、對甲○○表達愛意,發布貼文標註與甲○○(臉 書名稱「D00000 M00」)出遊,張貼與甲○○親密照片,將2 人親密合照設爲大頭貼、封面照,對原告、甲○○之共同好友 發交友訊息,且公開宣示其為甲○○女友,惡意指摘原告與甲 ○○之婚姻關係,一般客觀之人均會認為被告與甲○○係男女朋 友交往關係,被告甚至與甲○○發生性行為、懷胎,並在臉書 上自承與甲○○懷胎一事,均已侵害原告配偶之身分法益,復 加深擴大原告與甲○○婚姻裂痕,情節重大。爰依民法第184 條1項前段、後段及第195條第1項前段、第3項規定,請求被 告賠償新台幣(下同)200萬元及其利息等語。並聲明:被 告應給付原告2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 三、被告答辯略以:被告於前案言詞辯論終結後,並無與甲○○有任何逾越一般社會通念往來之行為。原告提出之照片雖有被告與甲○○之合照,然原告並未證明拍攝時間為前案言詞辯論終結後,且照片中被告與甲○○並無任何逾越正常朋友關係之親密動作。被告在本人之貼文及其與原告、甲○○共同好友即臉書暱稱「R000000 S00」之人、其他第三人之對話記錄中,雖自稱為甲○○女友,復於本人臉書貼文陳述抒發心情及標註甲○○臉書帳號,然均無法證明被告與甲○○間有何逾越正常朋友分際之行為,並未侵害原告之配偶權。至於原告主張被告在貼文中稱甲○○為寶貝一詞,事實上被告在貼文內稱呼許多人為寶貝,原告以此主張被告侵害其配偶權,為濫行解釋。被告於112年12月7日貼文時並未懷孕,被告在臉書封面發布之懷孕照片,係在與前夫所生育子女懷胎期間拍攝,且被告112年9月21日、113年4月26日診斷證明均記載被告未懷孕,縱係懷孕,原告亦無從證明被告係自甲○○處懷胎。退步言之,被告縱與甲○○受胎懷孕,應係在前案言詞辯論終結前,該部分侵權行為已為前案既判力所及,原告不得再訴請被告賠償。況原告與甲○○間之婚姻狀態既已遭破壞,原告應舉證證明其婚姻狀態已回復又遭其主張之侵權行為而破壞。退步言之,縱認原告提出2人合照照片可認被告與甲○○有逾越正常男女交往分際,情節亦屬輕微,難謂情節重大,原告請求賠償金額過高等語。並聲明: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四、不爭執之事項:  ㈠原告與甲○○於94年結婚迄今。  ㈡原告前訴請被告損害賠償事件,經本院於112年11月3日言詞 辯論終結,於112年11月24日以前案判決確定。 五、本件之爭點為:㈠原告主張被告於前案言詞辯論終結即112年 11月3日後迄今侵害其基於配偶關係之身分法益情節重大, 有無理由?㈡被告抗辯原告與甲○○之婚姻圓滿已遭破壞,被 告自無破壞原告婚姻之可能,是否可採?茲論述如下:  ㈠被告不爭執於112年11月至000年0月間以臉書帳號「黃韻芝」 名義貼文,如卷附資料所示(見卷第107-119頁、第29-45頁 )。被告於前案言詞辯論終結之112年11月3日後,仍以其社 交媒體帳號「黃韻芝」發文,並在貼文標註「和D00000 M0 0」(即甲○○)、「和D00000 M00,在基隆廟口12號-排骨酥 」,所附照片為被告與甲○○臉頰貼近、舉止親暱,且貼文內 容載:「它最經典的就是意麵,但我看好大一碗,我說點一 碗我們兩個一起吃就好」等語,足認被告與甲○○共同出遊至 基隆廟口,關係親暱,原欲兩人共食一碗麵一情明確。前案 判決認定其與甲○○於甲○○000年0月間離家前即開始交往,並 有發生性行為情事,經本院依職權調取該案卷宗全卷核閱無 訛,被告於前案判決後,仍與甲○○共遊,並於社交媒體上張 貼與甲○○舉止親暱之照片予其友人觀覽,足見被告明知甲○○ 為原告配偶,於前案言詞辯論終結後仍未停止其侵害原告婚 姻之舉動,堪以認定。 ㈡被告抗辯其於前案112年11月3日言詞辯論終結後,與甲○○間 並無逾越社交往來之行為,原告未證明前開貼文之合照係11 2年11月3日之後,且合照中並無逾越正常朋友關係之親密動 作云云,顯與前開貼文所示時間及內容不符,無可採信。被 告於113年2月6日於臉書貼文稱:「是的。你沒有看錯。我 是甲○○的女友。我不是介入者,因為在認識我之前他背後有 太多心酸不為人知的事情…」,有「黃韻芝」臉書貼文在卷 可稽(見卷第35頁),被告抗辯上開貼文無法證明其與甲○○ 間有何逾越一般社交分際之行為、未侵害原告之配偶身分法 益云云,與社會經驗及事理有違,並非可採。 ㈢至原告主張被告於112年11月3日後有與甲○○發生性行為並懷 孕,並於臉書上自承與甲○○懷胎云云,經查被告固於112年1 2月7日貼文稱:「肚子寶貝越來越大了。肚子也越來越藏不 住了」等語,並附照片1紙,有臉書貼文在卷可查(見卷第1 07頁),然被告實際至113年4月均無懷孕情事,此觀被告提 出之113年4月26日診斷證明書載明最終月經日期即明,有東 和婦產科家庭醫學科診所診斷證明書在卷可參(見卷第85頁 ),從而無從以被告前開貼文語意不明之文字即推認被告自 甲○○處懷胎一事。  ㈣被告復抗辯原告與甲○○間之婚姻狀態既已遭破壞,原告應舉 證證明其婚姻狀態已回復又遭被告侵權行為破壞等語。惟按 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所稱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害 於他人者,亦構成侵權行為。是侵權行為係指違法以及不當 加損害於他人之行為而言。而所謂違法以及不當,不僅限於 侵害法律明定之權利,即違反保護個人法益之法規,或廣泛 悖反規律社會生活之根本原理的公序良俗者,亦同。婚姻係 以夫妻之共同生活為其目的,配偶應互相協力保持其共同生 活之圓滿安全及幸福,而夫妻互守誠實,係為確保其共同生 活之圓滿安全及幸福之必要條件,故應解為配偶因婚姻契約 而互負誠實之義務,配偶之一方行為不誠實,破壞共同生活 之圓滿安全及幸福者,即為違反因婚姻契約之義務而侵害他 方(最高法院55年台上字第2053號民事判決要旨參照)。被 告與甲○○逾越社會一般交往之界線,被告以甲○○之女友自居 ,自係侵害原告基於婚姻契約所生之配偶身分法益,毋庸審 認原告是否婚姻幸福始得主張其婚姻狀態受損,被告前開抗 辯,洵無可採。  ㈤按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 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非 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前開規定,於不 法侵害他人基於父、母、子、女或配偶關係之身分法益而情 節重大者,準用之,民法第195條第1項前段、第3項有明文 規定。被告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侵害原告之配偶身 分法益,且該行為情節已達重大之程度,是原告主張被告應 負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請求賠償其所受非財產上之損害 ,核屬有據。復按不法侵害他人之人格權,被害人受有非財 產上損害,請求加害人賠償相當金額之慰撫金時,法院對於 慰撫金之量定,應斟酌實際加害情形、所造成之影響、被害 人痛苦之程度、兩造之身分地位經濟情形及其他各種狀況, 以核定相當之數額(最高法院47年度台上字第1221號、51年 度台上字第223號裁判意旨參照)。前揭有關人格法益受侵 害而酌定慰撫金之標準,自得為本件衡量因身分法益受侵害 所生損害賠償金額之參考。查原告與甲○○於94年間結婚,迄 被告與甲○○發生婚外情約110、111年間已十餘年,原告與甲 ○○育有2子,原告學歷為碩士,從事金融業,年收入約100餘 萬元,被告學歷為專科,從事模特兒工作,名下有土地、房 屋,財產總額約2千萬元等情,業據兩造陳報在卷,並有稅 務T-Road資訊連結作業查詢結果可參,並審酌被告侵害行為 態樣,本件侵權時間為前案言詞辯論終結即112年11月3日後 迄本件言詞辯論終結113年9月24日期間,以及前案判決就被 告侵害原告配偶身分法益判命被告賠償30萬元等情,認原告 請求慰撫金200萬元,尚屬過高,應以10萬元為適當。 六、從而,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第195條第3項規定, 請求被告給付1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3年4月 12日(見卷第55頁)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法 定遲延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部分之請求,則屬 無據,應予駁回。 七、兩造陳明願供擔保,聲請宣告假執行或免為假執行,經核原 告勝訴部分所命給付未逾50萬元,依民事訴訟法第389條第1 項第5款,依職權宣告假執行,又被告陳明願供擔保,聲請 宣告免為假執行,經核就前開原告勝訴部分,合於法律規定 ,爰酌定相當之擔保金額宣告之。至原告敗訴部分,其假執 行之聲請失其依據,應予駁回。 八、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陳述及所提之證據,經本 院斟酌後,認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均毋庸再予論述,原告 聲請查明被告自112年9月21日至113年4月26日健保就醫紀錄 ,待證事實為被告是否懷孕一情,並傳喚被告本人到庭(見 卷第104頁),核無必要,附此敘明。 九、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8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林欣苑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1  日 書記官 林思辰

2024-10-18

TPDV-113-訴-2354-20241018-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確認出資額不存在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888號 原 告 吳秉豪 訴訟代理人 夏元一律師 李思瑩律師 被 告 曜琳企業有限公司 特別代理人 趙佑全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確認出資額不存在等事件,業經辯論終結,茲查本 件尚有續行審理之必要,爰命再開辯論,並指定於民國113年10 月29日上午10時25分,在本院第26法庭行言詞辯論。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8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林欣苑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8 日 書記官 林思辰

2024-10-18

TPDV-113-訴-888-20241018-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停止執行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555號 聲 請 人 張智媛 相 對 人 許景騰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停止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前以本院112年度司票字第24383號本 票准許強制執行確定裁定(下稱系爭裁定)為執行名義,向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下稱臺中地院)聲請對聲請人強制執行 ,並經臺中地院以112年度司執字第190929號給付票款執行 案件受理在案。惟聲請人已就系爭裁定之本票債權提確認本 票債權不存在訴訟,且經本院以113年度簡上字第332號案件 審理中,聲請人願供擔保,請求准予停止前開執行案件之執 行等語。 二、按本票發票人主張本票係偽造、變造者,於前條裁定送達後 20日內,得對執票人向為裁定之法院提起確認之訴;發票人 主張本票債權不存在而提起確認之訴不合於前項規定者,法 院依發票人聲請,得許其提供相當並確實之擔保,停止強制 執行,非訟事件法第195條第1項、第3項有明文規定。又發 票人證明已依舊非訟事件法第101條(即現行第195條)第1 項提起訴訟時,依同條第2項規定,執行法院應即停止強制 執行,此項立法目的,即在於可否強制執行應待實體上訴訟 終結以定其債權之存否。此項訴訟如經判決確定,確認其本 票債權不存在,即可認定前准許強制執行之裁定,其執行力 亦不存在。經債務人提出該確定判決向執行法院聲明異議, 執行法院自應裁定撤銷強制執行程序。否則,前開訴訟雖已 勝訴,執行程序仍須進行,關於訴訟中停止執行之規定,即 屬毫無意義,顯非立法之本意(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67 年度法律座談會民事執行類第27號研討結果、最高法院70年 度第24次民事庭會議決定㈠參照)。經查相對人以系爭裁定 為執行名義,向臺中地院聲請對聲請人強制執行(臺中地院 112年度司執字第190929號)等情,業經本院職權調閱系爭 裁定及執行案件卷宗審閱查核無訛。而聲請人就系爭裁定之 本票債權提起之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訴訟,業經本院臺北簡 易庭於民國113年5月13日以112年度北簡字第13589號判決確 認相對人持有聲請人所簽發如附表所示之本票對聲請人之本 票債權不存在,雖相對人不服該判決提起上訴,經本院以11 3年度簡上字第332號案件審理中,然相對人已於113年10月4 日具狀撤回上訴,有相對人提出之民事撤回上訴暨聲請退還 裁判費狀在卷可稽,是該案已因相對人撤回上訴而告終結。 聲請人既已取得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之勝訴判決,揆諸前開 見解,前准許強制執行之裁定即系爭裁定其執行力不存在, 並無停止執行之必要。從而,聲請人聲請停止執行,核無必 要,其聲請為無理由,應予駁回,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1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政哲 法 官 吳佳樺 法 官 林欣苑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1  日 書記官 林思辰 附 表: 編號 發票日 票面金額 到期日 票號 發票人 1 111年2月22日 654萬元 未載 WG0000000 張智媛 2 111年2月22日 10萬元 未載 WG0000000 張智媛

2024-10-11

TPDV-113-聲-555-20241011-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拍賣抵押物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199號 抗 告 人 維林保險經紀人股份有限公司 監 察 人 劉怡青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拍賣抵押物事件,抗告人對於民國113年5月20 日本院所為113年度司拍字第38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抗告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三日內,補正抗告人之法定代理人及提 出法定代理人簽名或蓋印之抗告狀,逾期不補正,即駁回其抗告 。 理 由 一、按抗告,除民事訴訟法第四編抗告程序別有規定外,準用同 法第三編第一章上訴審程序之規定。上訴不合法者,第二審 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 間先命補正,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1項、第444條第1項 分別有明定。次按董事長對內為股東會、董事會及常務董事 會主席,對外代表公司。公司應至少置董事一人執行業務並 代表公司,最多置董事三人,應經股東表決權三分之二以上 之同意,就有行為能力之股東中選任之。董事有數人時,得 以章程置董事長一人,對外代表公司;董事長應經董事過半 數之同意互選之,公司法第208條第3項前段、第108條第1項 亦有明定。 二、查抗告人原法定代理人劉美華已於民國113年1月16日死亡, 並經臺北市政府以113年4月8日函通知抗告人速依公司法規 定辦理補選董事、董事長,惟抗告人迄今仍未選任董事、董 事長,有劉美華戶籍謄本(除戶全部)、公司登記資料在卷 可憑。抗告人於113年5月29日提起抗告,以其監察人劉怡菁 名義提起,不合公司法第208條第3項規定,並無代表權限, 爰命抗告人應於3日內補正其法定代理人並提出其法定代理 人簽名或蓋印之抗告狀,逾期不補正,即駁回其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7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政哲 法 官 吳佳樺 法 官 林欣苑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7   日 書記官 林思辰

2024-10-07

TPDV-113-抗-199-20241007-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選任特別代理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553號 聲 請 人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法定代理人 鄭德發 訴訟代理人 蔡侑芳律師 相 對 人 動力極限汽車運動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王建崎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遷讓房屋等事件(案號:112年度訴字第5612 號),聲請人聲請選任相對人特別代理人,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選任王建崎(身分證字號:0000000000號)於本院112年度訴字 第5612號遷讓房屋等事件,為相對人即被告動力極限汽車運動有 限公司之特別代理人。 理 由 一、按對於無訴訟能力人為訴訟行為,因其無法定代理人或其法 定代理人不能行代理權,恐致久延而受損害者,得聲請受訴 法院之審判長,選任特別代理人,民事訴訟法第51條第1項 定有明文。次按有限公司應至少置董事一人執行業務並代表 公司,最多置董事三人,應經股東表決權三分之二以上之同 意,就有行為能力之股東中選任之。董事有數人時,得以章 程置董事長一人,對外代表公司;董事長應經董事過半數之 同意互選之,公司法第108條第1項定有明文。 二、查相對人動力極限汽車運動有限公司原唯一董事王建崎於民 國112年8月28日以存證信函通知相對人全體股東辭任董事, 嗣相對人公司股東未就有行為能力之股東中另選任董事執行 業務並代表公司,可見相對人公司現無得行使代理權之代理 人,故聲請人聲請為相對人選任特別代理人,並無不合,應 予准許。本院審酌王建崎為相對人公司股東暨原董事,就相 對人公司之營運情形應有相當程度之瞭解,且具有相當之知 識能力,由其於本件訴訟中擔任相對人之特別代理人,應不 至於損害相對人之利益,並可達訴訟經濟,爰選任王建崎於 本件112年度訴字第5612號遷讓房屋等事件,為相對人即被 告之特別代理人。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4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林欣苑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4   日 書記官 林思辰

2024-10-04

TPDV-113-聲-553-20241004-1

勞再小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再審之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勞再小上字第1號 上 訴 人 粘梅鈴 被 上 訴人 英國首都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張孟婷 上列當事人間給付資遣費等事件,上訴人對於本院於民國113年3 月12日所為112年度勞再小字第1號再審判決,提起上訴,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新臺幣壹仟伍佰元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小額程序第一審裁判之上訴或抗告,非以其違背法令 為理由,不得為之,上訴狀內並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 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及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 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此觀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4第2項 、第436條之25規定即明。又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32第2 項準用第468條及第469條第1款至第5款之規定,所謂判決違 背法令係指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或有同法第469條第1 款至第5款情形之一者而言,不包括同法第469條第6款所定 判決不備理由或理由矛盾之情形。是於小額事件中所謂違背 法令,並不包含認定事實錯誤、取捨證據不當或就當事人提 出之事實或證據疏於調查或漏未斟酌之判決不備理由情形。 末按除民事訴訟法第5編再審程序別有規定外,再審之訴訟 程序,準用關於各該審級訴訟程序之規定,為同法第505條 所明定。故對於小額程序第一審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訴,經 原審以再審無理由判決駁回後提起上訴,亦有上開規定之準 用。 二、上訴人對於原判決不服,提起上訴。核其上訴理由記載:鈞 院111年度勞小字第93號確定判決(下稱原確定判決)採用 被上訴人所提出事後變造或未簽名之文件而為判決,構成民 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9款「為判決基礎之證物係偽造或 變造」之再審事由。且伊可提供正常版之工作規則等相關事 證,亦具有同法第496條第1項第13款「當事人發現未經斟酌 之證物或得使用該證物」之再審事由。此外,伊亦得撤回受 被上訴人詐騙所為「不要資遣費及預告期間工資」之陳述等 語。其上訴理由僅就原確定判決之事實認定及證據調查為爭 執,並無任何指摘原判決違背法令之具體內容,核與小額事 件以違背法令為上訴要件之規定未合。本件上訴為不合法, 應予駁回。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32 第1項、第2項、第444條第1項前段、第78條、第436條之19 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4  日 民事第二庭審判長 法 官 蔡政哲             法 官 林欣苑           法 官 鄧晴馨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4   日 書記官 李易融

2024-10-04

TPDV-113-勞再小上-1-20241004-1

再易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再審之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再易字第33號 再審原告 張至善 住○○市○○區○○○路00巷0弄0號0 樓 上列再審原告因與再審被告臺灣期貨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間請求 損害賠償事件,對於本院於民國113年8月8日所為113年度再易字 第18號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訴。經核本件訴訟標的價額為新臺幣 (下同)10萬元,應徵再審裁判費1,500元,未據再審原告繳納 。茲限再審原告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7日內補繳,逾期即駁回本 件再審之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政哲 法 官 林欣苑 法 官 鄧晴馨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4 日 書記官 李易融

2024-10-01

TPDV-113-再易-33-2024100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