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邱景芬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71-180 筆)

台聲
最高法院

請求確認所有權等聲請核定第三審律師酬金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聲字第1195號 聲 請 人 即被上訴人 陳 惠 澤 陳 惠 邦 陳 惠 南 陳 惠 慶 高陳常美 陳許華卿 陳 信 仁 陳 信 延 陳 信 宗 陳江淑鳳 陳 逸 華 陳 逸 欣 江 立 信 江 立 文 江 立 安 江 立 全 王 重 升 王 紹 安 王 重 詔 王 馨 珠 黃 憲 武 黃 銓 安 黃 銓 銘 朱黃淑月 謝黃淑燕 黃 淑 滿 黃 淑 貞 黃張素珠(黃憲一之承受訴訟人) 黃 鎮 國(黃憲一之承受訴訟人) 黃 綱 樂(黃憲一之承受訴訟人) 黃 鈞 瑜(黃憲一之承受訴訟人) 黃 任 呈(黃憲一之承受訴訟人) 黃 楓 升(黃憲一之承受訴訟人) 黃 楓 華(黃憲一之承受訴訟人)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即上訴人苗栗縣政府間請求確認所有權等 事件(本院112年度台上字第1387號),聲請核定第三審律師酬 金,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3第1項前段係規定,第三審律師之 酬金,為訴訟費用之一部,故須律師受委任為第三審訴訟代 理人,並於第三審訴訟程序中,曾代當事人為訴訟行為,始 得將其酬金,於必要範圍內,列為訴訟費用之一部。本件相 對人上訴本院後,聲請人雖委任詹惠芬律師為共同訴訟代理 人,詹惠芬律師複委任張智程律師為複代理人,惟於本院在 民國112年7月6日以判決駁回相對人之上訴前,詹惠芬律師 及張智程律師並未代聲請人提出書狀為答辯或為訴訟行為, 聲請人支付予上開律師之酬金,自不得列為訴訟費用之一部 ,聲請人聲請核定第三審律師酬金,為無理由,不應准許。 二、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 、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官 鄭 純 惠 法官 徐 福 晋 法官 管 靜 怡 法官 邱 璿 如 法官 邱 景 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陳 禹 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4   日

2024-11-27

TPSV-113-台聲-1195-20241127-1

台簡抗
最高法院

請求撤銷調解之訴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簡抗字第198號 再 抗告 人 A01 兼法定代理人 A02 共 同代理 人 翁顯杰律師 上列再抗告人因與相對人A003間請求撤銷調解之訴事件,對 於中華民國113年3月29日臺灣士林地方法院裁定(112年度家聲 抗字第29號),提起再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廢棄,應由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更為裁定。 理 由 本件再抗告人A02、相對人A003依序為再抗告人A01( 原名○○○)之母、祖母,前於民國108年4月10日就雙方間酌定 未成年子女會面交往、停止親權等事件在臺灣士林地方法院(下 稱士林地院)成立調解(108年度家親聲抗字第18號、第19號) ,調解成立內容:「二、相對人A02同意抗告人A003或其 指定之親屬於每週六上午9時至A02住處偕同A01外出會面 交往或返家同住,並於當週週日下午7時將A01送回A02住 處交予A02」(下稱系爭調解)。嗣A01以A003對其並 無會面交往之權利,系爭調解違反家事事件法第30條之規定,且 未使其有陳述意見之機會,致其每週六、日之人身自由受拘束、 生活作息受干擾為由,依家事事件法第84條第1項前段準用第83 條第1項、第3項規定,聲請撤銷系爭調解,經士林地院以裁定駁 回,再抗告人不服,提起抗告,原法院以系爭調解並無成立當時 不可預料之情事變更,以裁定駁回其抗告。再抗告人不服,對之 提起再抗告。 按關於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擔之內容、方法及其身分地位 之調解,不得危害未成年子女之利益,家事事件法第24條定有明 文。又法院認家事非訟事件所成立之調解為不當,而屬關係人不 得處分之事項者,除法律別有規定外,得依聲請或依職權撤銷或 變更之,此觀同法第84條第1項、第83條第1項之規定亦明。是有 關對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或負擔事件所成立之調解,法院應 本於職權審究有無不當之情形,以維持調解之妥當性及確保未成 年子女之利益。A02與A003所成立之系爭調解,關涉對於 未成年子女A01會面交往權利之行使,為保護未成年子女A0 1之利益,原法院自應審究其內容有無危害未成年子女利益之不 當情形。原法院未詳查審認,遽謂系爭調解並無成立當時不可預 料之情事變更,以裁定駁回再抗告人之抗告,尚有違誤。再抗告 意旨,指摘原裁定適用法規顯有錯誤,聲明廢棄,非無理由。 據上論結,本件再抗告為有理由。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 件法第46條,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2項、第477條第1項、第4 78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官 鄭 純 惠(主筆) 法官 徐 福 晋 法官 邱 景 芬 法官 管 靜 怡 法官 邱 璿 如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陳 雅 婷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   日

2024-11-27

TPSV-113-台簡抗-198-20241127-1

台聲
最高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等聲請核定第三審律師酬金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聲字第1199號 聲 請 人 即 上訴 人 許明玲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即被上訴人兆益地產股份有限公司等間請 求損害賠償等事件(本院110年度台上字第177號),聲請核定第 三審律師酬金,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之第三審律師酬金核定為新臺幣參萬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官 鄭 純 惠(主筆) 法官 徐 福 晋 法官 邱 景 芬 法官 管 靜 怡 法官 邱 璿 如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陳 雅 婷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   日

2024-11-27

TPSV-113-台聲-1199-20241127-1

台抗
最高法院

請求禁止占有增建物等聲請假處分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抗字第895號 再 抗告 人 基隆市政府 法定代理人 謝國樑 訴訟代理人 簡榮宗律師 潘彥安律師 詹義豪律師 上列再抗告人因與相對人主富服裝股份有限公司間請求禁止占有 增建物等聲請假處分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8月27日臺灣高等 法院裁定(113年度抗更一字第19號),提起再抗告,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再抗告駁回。 再抗告訴訟費用由再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抗告法院所為抗告有無理由之裁定再為抗告,僅得以 其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民事訴訟法第486條第4項規定 甚明。是當事人對於抗告法院所為抗告有無理由之裁定再為 抗告,就該裁定如何適用法規顯有錯誤,應有具體之指摘。 否則,其再抗告自難認為合法。所謂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係 指原法院本其取捨證據之職權所確定之事實適用法規顯有錯 誤而言,不包括認定事實不當、裁定不備理由之情形在內。 本件再抗告人對於原法院所為抗告為有理由部分之裁定再為 抗告,係以:相對人以相同原因事實另向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聲請定暫時狀態之處分,並聲明於本案訴訟判決確定前禁止 伊或伊委託之第三人對系爭增建物為增建、修建及改建行為 (下稱另案),業經該法院以113年度全更一字第1號裁定駁 回其聲請,足見相對人未釋明本件假處分原因。原裁定未審 酌上情,僅憑媒體報導遽認伊、訴外人微風廣場實業股份有 限公司有增建、改建系爭增建物之虞,率爾准為假處分,與 另案裁定有所牴觸,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等語,為其論據。惟 查再抗告人所陳上述理由,係屬原法院認定相對人已釋明假 處分之請求及原因之事實當否及裁定是否不備理由之問題, 要與適用法規是否顯有錯誤無涉,依上說明,其此部分再抗 告自非合法。又原裁定駁回相對人之抗告部分,對再抗告人 並無不利,乃其竟對之提起再抗告,亦非合法。末查相對人   本件係依民事訴訟法第532條向民事法院聲請假處分,與其 依行政訴訟法第298條規定,另案向行政法院聲請定暫時狀 態之處分,不生重複聲請之問題,附此敘明。   二、據上論結,本件再抗告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 第2項、第481條、第444條第1項前段、第95條第1項、第78 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官 鄭 純 惠 法官 徐 福 晋 法官 管 靜 怡 法官 邱 璿 如 法官 邱 景 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陳 禹 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4   日

2024-11-27

TPSV-113-台抗-895-20241127-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拆屋還地等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上字第784號 上 訴 人 呂昭賢 潘秀連 楊惠閔 楊珮怡 楊惠晴 林德禮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詹文凱律師 被 上訴 人 黃衍榮(楊海珠之承受訴訟人) 黃貞翰(楊海珠之承受訴訟人) 黃涵緹(楊海珠之承受訴訟人) 黃貞智(楊海珠之承受訴訟人) 黃薇樺(楊海珠之承受訴訟人)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拆屋還地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2年1 2月27日臺灣高等法院第二審判決(111年度重上字第128號、131 號),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提起上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其以民事訴訟法 第469條所定事由提起第三審上訴者,應於上訴狀內表明: 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 並應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 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同法第467條、 第470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而依同法第468條規定,判決 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依同法第469條規 定,判決有該條所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為當然違背法令。當 事人提起第三審上訴,如合併以同法第469條及第469條之1 之事由為上訴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所違 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之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憲法法庭裁判 ,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等及其具體內容,暨係依何訴 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 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 上重要性之理由。如未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 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 自非合法。 二、本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關於其敗訴部分提起上訴,雖以該部 分判決違背法令為由,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 審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之職權行使所論斷:坐落臺北市○○區 ○○段0小段000、000之1、000之2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 原共有人楊網冬於民國35年5月10日死亡,由其妻楊柔繼承 其所遺系爭土地應有部分1/2;楊柔於80年9月20日尚未辦理 繼承登記前死亡,由被上訴人之被繼承人楊海珠、訴外人楊 朝貴合法繼承上開應有部分,並於108年2月15日辦理應有部 分依序1/8、3/8之分割繼承登記,該登記未經適法程序予以 塗銷,應推定楊海珠為系爭土地共有人。上訴人所舉證據不 能證明坐落系爭土地如原判決附表3-1編號一、3-2編號一、 二所示之建物(下依序稱9-2號、9-3號、11號建物,合稱系 爭建物)於興建時已得土地所有人之同意,或系爭建物與系 爭土地曾同屬一人,則上訴人呂昭賢與潘秀蓮(下稱呂昭賢 2人)、上訴人楊惠閔、楊惠晴依序輾轉受讓取得9-2號、9- 3號、11號建物之事實上處分權,均難認有占用系爭土地之 正當權源,被上訴人得請求依序占有9-2號、9-3號、11號建 物之呂昭賢2人、楊惠閔與上訴人楊珮怡、楊惠晴與上訴人 林德禮各自占有之建物遷出;呂昭賢2人、楊惠閔、楊惠晴 依序拆除9-2號、9-3號、11號建物並返還占用之土地予被上 訴人及全體共有人,暨給付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等情,指 摘其為不當,並就原審所為論斷,泛言未論斷或論斷違法, 而非表明各該部分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 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 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 上重要性之理由,均難認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依首揭說明 ,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末查是否依民事訴訟法第182條第1 項規定以裁定停止訴訟程序,由法院本於裁量權決定。上訴 人以楊惠晴、潘秀連已向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提起確認楊海珠 對楊網冬之繼承權不存在及塗銷楊海珠就系爭土地所為繼承 登記之訴為由,聲請停止訴訟程序,原審未以裁定停止本件 訴訟程序,而自行調查審判,核無違背法令情形。又被上訴 人於事實審係主張:伊已登記為系爭土地共有人,上訴人並 未證明登記內容與事實不符;上訴人所稱伊應有部分應為1/ 16云云,未經法院判決或地政機關變更登記等語(見原審第 128號卷第421頁、第467頁),並無自認楊海珠就系爭土地 之應有部分為1/16。再楊海珠現登記為系爭土地共有人,應 有部分1/8,該登記未經適法程序予以塗銷,為原審合法確 定之事實,則被上訴人自得以其登記之所有權對無權占有系 爭土地之第三人主張權利。原審本此見解為上訴人敗訴之判 決,未另就訴外人楊陸夫是否為楊網冬之繼承人一節,予以 論述,亦無違背法令可言。均附此敘明。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4 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官 鄭 純 惠 法官 徐 福 晋 法官 管 靜 怡 法官 邱 璿 如 法官 邱 景 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陳 禹 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4   日

2024-11-27

TPSV-113-台上-784-20241127-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返還不當得利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上字第765號 上 訴 人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法定代理人 吳正己 訴訟代理人 陳明暉律師 郭令立律師 被 上訴 人 王麗雲 訴訟代理人 劉坤典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不當得利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 年1月2日臺灣高等法院第二審判決(112年度上字第529號),提 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提起上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其以民事訴訟法 第469條所定事由提起第三審上訴者,應於上訴狀內表明: 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 並應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 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同法第467條、 第470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而依同法第468條規定,判決 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依同法第469條規 定,判決有該條所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為當然違背法令。當 事人提起第三審上訴,如合併以同法第469條及第469條之1 之事由為上訴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所違 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之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憲法法庭裁判 ,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等及其具體內容,暨係依何訴 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 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 上重要性之理由。如未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 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 自非合法。 二、本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提起第三審上訴,雖以該判決違背法 令為由,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據、 認定事實之職權行使所論斷:被上訴人為上訴人教育學系之 教授,因擔任上訴人受託辦理原判決附表所示研究計畫(下 稱系爭研究計畫)之主持人,自民國98年10月1日起,向上 訴人借用如原判決附圖A、B、C所示教室之10個辦公座位( 下稱系爭辦公室),以辦理系爭研究計畫之執行。兩造就系 爭辦公室成立之使用借貸契約(下稱系爭契約),並未約定 以被上訴人卸任上訴人所屬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下稱教評 中心)主任為返還期限,應依上開借貸之目的使用完畢時返 還之。被上訴人於106年8月1日起至109年11月9日止(下稱 系爭期間)占用系爭辦公室,系爭研究計畫尚未全部結案, 難認依借貸目的已使用完畢,其非無權占有。上訴人依民法 第179條規定,請求被上訴人返還系爭期間相當於租金之不 當得利,為無理由等情,指摘為不當,並就原審所為論斷, 泛言未論斷或論斷矛盾、違法,而非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 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更未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 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難認其已合法 表明上訴理由。依前揭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又上訴 人上訴本院後,主張:伊自己需用系爭辦公室,而被上訴人 是否續任教評中心主任、接任者是否同意被上訴人繼續使用 系爭辦公室,均為事前不可預知之情事,伊得依民法第472 條第1款規定終止系爭契約等語。核係新攻擊方法,依民事 訴訟法第476條第1項規定,本院不得斟酌,附此敘明。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4 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官 鄭 純 惠 法官 邱 景 芬 法官 管 靜 怡 法官 邱 璿 如 法官 徐 福 晋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陳 雅 婷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   日

2024-11-27

TPSV-113-台上-765-20241127-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

最高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台上字第916號 上 訴 人 合桂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羅安榛 訴訟代理人 吳永鴻律師 上 訴 人 南寶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沈永清 訴訟代理人 吳麒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等事件,兩造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月 24日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第二審判決(111年度重上字第163號 ),提起上訴或一部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關於駁回上訴人合桂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在第一審之訴與上 訴,及駁回上訴人南寶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對於第一審命其給付之 金額超過新臺幣肆佰零陸萬柒仟參佰捌拾捌元本息之其餘上訴, 暨各該訴訟費用部分均廢棄,發回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理 由 一、上訴人合桂化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合桂公司)主張:伊因 向訴外人臺灣中小企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臺灣企銀) 借款,將伊所有坐落彰化縣○○鄉○○○○○路0號之土地、建物( 下合稱系爭廠區)及其內24項機器設備(下稱24項動產)設 定抵押予臺灣企銀,嗣因借款未還,臺灣企銀聲請強制執行 ,經臺灣彰化地方法院(下稱彰化地院)以95年度執字第96 75號強制執行(下稱9675號執行)事件拍賣,由訴外人南寶 樹脂化學工廠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南寶樹脂公司)拍定,於 民國96年7月3日點交完畢,該公司再於同年8月2日將拍定之 不動產、動產讓與對造上訴人南寶化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南寶公司);伊所有放置系爭廠區內如原判決附表(下稱附 表)二所示之動產設備(下稱系爭動產)並未併付拍賣,南 寶公司自未取得系爭動產所有權。詎系爭廠區於99年1月8日 因南寶公司之過失致發生爆炸事故(下稱系爭火災),系爭 動產遭燒燬,伊因此受有系爭動產滅失之損害新臺幣(下同 )4,842萬0,256元,且南寶公司自96年8月2日起無權占用系 爭動產,計算至111年4月22日止,亦受有相當於租金之不當 得利1,096萬539元等情,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79 條規定,求為命南寶公司給付5,938萬795元,及自起訴狀繕 本送達翌日起加計法定遲延利息之判決(第一審判命南寶公 司給付合桂公司203萬3,694元本息,及原審駁回南寶公司對 第一審所為命其給付203萬3,694元本息之上訴部分,未據南 寶公司聲明不服,未繫屬本院,不予贅述)。 二、上訴人南寶公司則以:對造上訴人合桂公司未證明系爭動產 於96年間確置放於系爭廠區,且系爭動產購入時間自86年至 94年,至系爭火災發生時已無殘餘價值。系爭動產經合桂公 司設定動產抵押予訴外人富堅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富堅公司)之擔保債權為虛偽不實,該動產擔保明細表所載 價格不得據為系爭動產實際價格之認定,況訴外人華信保險 公證人有限公司於系爭火災後就系爭廠區內機器設備、什項 設施理算結果,扣除伊於96年7月3日點交後添置設備,其餘 設備、設施折舊後價值依序僅133萬5,271元、184萬5,172元 等語,資為抗辯。 三、原審廢棄第一審所為命南寶公司給付逾1,289萬2,062元本息 之判決,改判駁回合桂公司此部分之訴,並駁回南寶公司其 餘上訴及合桂公司之上訴,係以: ㈠合桂公司因積欠臺灣企銀借款,經臺灣企銀聲請彰化地院以9 675號執行事件拍賣系爭廠區及24項動產,由南寶樹脂公司 拍定,並於96年7月3日點交。南寶樹脂公司於同年8月2日將 系爭廠區連同24項動產讓與南寶公司。合桂公司前以其所有 包含系爭動產在內之動產設定動產抵押權予富堅公司,並辦 理動產擔保交易登記(下稱系爭動產抵押),以擔保渠等間 之借款債權,嗣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以99年度金重易字第8 號刑事確定判決認定該抵押權所擔保之債權為虛偽不實。合 桂公司與富堅公司於9675號執行程序分別具狀主張系爭動產 為其所有,非南寶樹脂公司買受範圍,執行法院並定於點交 前交合桂公司保管,於同年7月3日點交執行標的時,將非96 75號執行事件執行標的而留置系爭廠區之動產交由南寶樹脂 公司保管。系爭廠區於99年1月8日發生系爭火災,為兩造所 不爭執。  ㈡次查富堅公司於96年6月14日執對合桂公司之支付命令聲請強 制執行,經彰化地院以96年度執字第15458號執行(下稱154 58號執行)事件受理,於96年9月29日第一次至系爭廠區查 封時現場焊機、切割機僅有1台,當場交付富堅公司保管, 並查封附表二編號61之動產;於96年12月13日第二次查封時 ,附表二編號1至3、9及編號19之RCM接收槽中動產登記標的 物明細表項次89所示20%液鹼儲槽均不在現場未予執行,查 封附表二編號12至25之動產(其中編號23所示20%液鹼儲槽 僅查封動產登記標的物明細表項次111部分),並交付南寶 公司保管;於97年1月22日第三次查封時,查封附表二編號2 6中動產登記標的物明細表項次106、107部分(就108、109 部分因富堅公司撤回執行未予查封)及編號8、27至50、57 、58之動產,並交由南寶公司保管。又彰化地院於南寶公司 對合桂公司、富堅公司提起第三人異議之訴審理中,於97年 9月15日、同年10月27日至現場履勘,附表二編號1至3、9、 26、32、46所示動產均不在系爭廠區內,附表二編號17之熱 交換器僅有4台、編號19之RCM接受槽僅有1台留置於系爭廠 區內;富堅公司於15458號執行事件中並未現場指封附表二 編號4至7、51、52、56、59、60、62之動產;附表二編號55 之機器設備維護項目,屬維護機器設備之勞務費用,不生因 火災燒損之問題。是合桂公司主張附表二編號1至7、9、26 、32、46、51、52、56、59、60、62及編號17之熱交換器超 過4台、編號19之RCM接受槽超過1台(下稱編號1至7等19筆 動產)及編號55部分,因系爭火災而燒損,尚屬無據。 ㈢附表二編號8、10至50、57、58、61等動產並非9675號執行事 件之拍賣標的,扣除前開認定不在系爭廠區內之動產設備, 其餘確係置放於系爭廠區內;附表二編號53、54、63至68之 動產(下稱編號53等8筆動產),乃依附於系爭廠區建物之 工程設備,性質上須另進行拆卸始可分離,惟系爭廠區拍定 後非屬9675號執行事件執行標的而留置廠區之動產係交由南 寶樹脂公司保管,南寶樹脂公司並將系爭廠區出售交付南寶 公司,南寶公司未證明合桂公司有拆卸或取回動產,足見編 號53等8筆動產已併同移轉予南寶公司。準此,附表二編號8 、10至16、17(僅有4台)、18、19(僅有1台)、20-25、2 7-31、33-45、47-50、53-54、57、58、61、63-68所示動產 (下稱編號8等50筆動產)確放置於系爭廠區,交由南寶公 司而繼續使用以生產化學物品,並因南寶公司管理系爭廠區 不慎發生系爭火災而燒損。  ㈣系爭動產於系爭火災發生時之價值,經南寶公司委任訴外人 華淵鑑價股份有限公司以系爭動產之原始購買憑證為依據, 考量各動產設備取得時間、取得成本、功能減損程度、所產 出經濟收益,採用成本法進行評估計算其公允價值(下稱華 淵鑑定意見),較之訴外人華聲企業發展鑑定顧問有限公司 無相關文獻會計準則之依據,僅依開會討論認定各該動產價 值,以原始財務報表所記載之取得價格依物價指數調整換算 後之重置價格按60%計算損害作成之鑑定報告為可採。依華 淵鑑定意見計算編號8等50筆動產價值分別如附表二「受損 價值」欄所示。合桂公司得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規定, 請求南寶公司除確定部分外,賠償1,049萬1,600元。  ㈤系爭廠區內動產,除附表二編號1至3之動產係由富堅公司保 管外,其餘未經查封之動產係交由南寶樹脂公司、南寶公司 保管,南寶樹脂公司並於96年8月2日將系爭廠區及動產設備 出售並移轉予南寶公司占有,南寶公司未證明編號1至7等19 筆動產扣除附表二編號1至3後之其餘動產(下稱編號4等16 筆動產)已交還合桂公司,另編號8等50筆動產因火災燒損 無法返還,南寶公司無法律上原因占有上開動產受有利益, 致合桂公司受有無法使用之損害。南寶公司自96年8月2日繼 受取得編號8等50筆動產時起至系爭火災發生前1日止,受有 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合桂公司得請求南寶公司除確定部 分外,返還36萬6,768元;該等動產於系爭火災後已毀損滅 失無從使用收益,合桂公司不得請求其後之不當得利。另編 號4等16筆動產未經富堅公司於15458號執行事件中表示在現 場而指封,合桂公司復未證明南寶公司有因點交或交付保管 而占有該等動產,其主張南寶公司因占有該等動產而受有不 當得利,尚屬無據。故合桂公司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 第179條規定,請求南寶公司給付1,085萬8,368元本息,為 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部分之請求,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等詞,為其判斷之基礎。 四、本院之判斷:   ㈠按民事訴訟採處分權主義,除別有規定外,法院不得就當事 人未聲明之事項為判決,此觀民事訴訟法第388條之規定自 明。第一審判命南寶公司給付合桂公司1,526萬6,671元本息 ,南寶公司於原審表明僅就第一審判決所命給付其中1,323 萬2,977元本息部分提起上訴,就第一審判決其應賠償附表 二編號4、9、51、52、56、59、60、62之動產燒燬之損害與 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則未具理由聲明不服,有民事上訴 理由㈢狀可稽(見原審卷二第97至105頁)。乃原審未釐清南 寶公司上訴之項目及其範圍,遽為判決,已有可議。 ㈡次按判決書理由項下,應記載關於攻擊或防禦方法之意見, 民事訴訟法第226條第3項定有明文。是法院為當事人敗訴之 判決,關於足以影響判決結果之攻擊或防禦方法之意見,有 未記載於理由項下者,即為同法第469條第6款所謂判決不備 理由,其判決自屬違背法令。合桂公司前以其所有包含系爭 動產在內之動產,設定系爭動產抵押予富堅公司,該抵押權 所擔保之債權經刑事確定判決認定為虛偽不實;系爭火災發 生後,系爭廠區內設備多數燒燬無法確認,華淵鑑定意見主 要係依系爭動產之原始購買憑證為依據等情,為原審認定之 事實。而華淵鑑定意見所依據之原始購買憑證,以統一發票 為第一優先列出,次為轉帳傳票,如均無則陳列其財產目錄 及動產擔保明細;系爭動產中有統一發票或轉帳傳票者,僅 附表二編號4、8、9、51至54、56、57、59至62、64至68, 其餘項目均以財產目錄及動產擔保明細記載價格作為取得價 格等情,亦有華淵鑑定意見可憑(見外放鑑定報告第45至50 頁)。果爾,南寶公司於事實審一再抗辯:華淵鑑定意見鑑 價依據之財產目錄為合桂公司片面製作,富堅公司設定系爭 動產抵押之動產擔保明細係根據該公司財產目錄之記載,系 爭動產抵押為虛偽設定,上開財產目錄及動產擔保明細之記 載內容不可信等語(見第一審卷五第28頁反面、卷七第133 頁、原審卷一第61頁、第193至195頁、卷二第17頁、第27頁 、第29頁),攸關南寶公司因系爭火災應賠償合桂公司之動 產損害額,自屬重要防禦方法,原審未於判決理由項下說明 取捨意見,逕以華淵鑑定意見為據,認定南寶公司應賠償合 桂公司動產損害之金額,亦有理由不備之違法。  ㈢原審關於編號4等16筆動產,先認合桂公司雖不能證明該等動 產於系爭火災發生時仍置於系爭廠區內由南寶公司保管,無 從認定該等動產因系爭火災而燒損,惟南寶公司未證明已交 還合桂公司,南寶公司無法律上原因占有上開動產受有利益 ,致合桂公司受有無法使用之損害。繼謂編號4等16筆動產 未經富堅公司於15458號執行事件中表示在現場而指封,合 桂公司未證明南寶公司有因點交或保管而占有該等動產,其 主張南寶公司無法律上原因占有該等動產而受有不當得利, 尚屬無據等語,先後論列不一,並有判決理由矛盾之違法。 兩造上訴論旨,各自指摘原判決上開於己不利部分違背法令 ,求予廢棄,均非無理由。 五、據上論結,本件兩造上訴均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77條 第1項、第478條第2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官 鄭 純 惠 法官 徐 福 晋 法官 邱 景 芬 法官 邱 璿 如 法官 管 靜 怡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陳 禹 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4   日

2024-11-27

TPSV-113-台上-916-20241127-1

台聲
最高法院

請求給付工程款聲請核定第三審律師酬金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聲字第1212號 聲 請 人 即被上訴人 上捷工程行即劉家麟 訴訟代理人 張玉希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即上訴人和築開發股份有限公司間請求給 付工程款事件(本院112年度台上字第1821號),聲請核定第三 審律師酬金,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之第三審律師酬金核定為新臺幣參萬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官 鄭 純 惠 法官 徐 福 晋 法官 管 靜 怡 法官 邱 璿 如 法官 邱 景 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陳 禹 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4   日

2024-11-27

TPSV-113-台聲-1212-20241127-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交付委任款項等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上字第1427號 上 訴 人 春兔有限公司 法 定代理 人 林昀葶 訴 訟代理 人 羅盛德律師 被 上訴 人 隨時購物有限公司 兼法定代理人 陳宏偉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交付委任款項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 3年3月27日臺灣高等法院第二審判決(110年度上字第505號), 提起一部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提起上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其以民事訴訟法 第469條所定事由提起第三審上訴者,應於上訴狀內表明: 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 並應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 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同法第467條、 第470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而依同法第468條規定,判決 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依同法第469條規 定,判決有該條所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為當然違背法令。當 事人提起第三審上訴,如合併以同法第469條及第469條之1 之事由為上訴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所違 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之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憲法法庭裁判 ,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等及其具體內容,暨係依何訴 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 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 上重要性之理由。如未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 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 自非合法。 二、本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關於駁回其請求被上訴人與第一審共 同被告艾微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艾微公司)不真正連帶給付 新臺幣(下同)374萬9,283元本息之上訴及追加之訴部分, 提起上訴,雖以該不利部分判決違背法令為由,惟核其上訴 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實及解釋契約 之職權行使所論斷:上訴人於民國105年9月12日與艾微公司 簽訂「AIWeb EC Shop線上購物商城全方案合約書」(下稱 系爭契約),承租該公司建置之網站功能模組用於伊之自有 網站,並以網站成交訂單5%給付服務費予艾微公司。系爭契 約約定該模組之功能所稱「線上金流」,包含超商取貨付款 ;受上訴人委任辦理超商取貨付款交易之金流事務者為艾微 公司,並非被上訴人陳宏偉,上訴人不得請求陳宏偉交付貨 款373萬5,725元及商品毀損賠償金1萬3,558元(下稱系爭款 項)本息。上訴人之消費者利用艾微公司提供之功能模組選 擇付款方式,上訴人因超商取貨付款交易應收取貨款金額, 由艾微公司向上訴人寄發匯款款項明細,款項則由處理貨款 代收及提貨服務之統一集團所屬統一數網股份有限公司(下 稱數網公司)匯給被上訴人隨時購物有限公司(下稱隨時購 物公司),再匯至艾微公司帳戶,經艾微公司扣除服務費後 匯至上訴人帳戶,足見隨時購物公司自數網公司取得款項, 係基於其與數網公司間電子商務合作契約,旨在輔助艾微公 司履行債務而代艾微公司持有款項,自無取得系爭款項之不 當得利等情,指摘為不當,並就原審所為論斷者,泛言未論 斷或論斷違法,而非表明該不利部分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 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更未 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 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難認其已合法表明上 訴理由。依首揭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末查當事人對 於法院未經裁判之事項,除得依法聲請補充判決外,不得提 起上訴。原審縱有就上訴人主張依公司法第99條第2項規定 之請求漏未裁判之情形,亦屬上訴人得否聲請補充判決之問 題,不得援為上訴第三審之理由,附此敘明。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4 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官 鄭 純 惠 法官 徐 福 晋 法官 邱 景 芬 法官 邱 璿 如 法官 管 靜 怡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陳 禹 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4   日

2024-11-27

TPSV-113-台上-1427-20241127-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履行契約

最高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台上字第944號 上 訴 人 新北市三重區仁義段自辦市地重劃區重劃會 法定代理人 陳信利 訴訟代理人 楊榮宗律師 盧明軒律師 蕭仰歸律師 被 上訴 人 汪昌國 訴訟代理人 黃捷琳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履行契約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月 19日臺灣高等法院第二審判決(112年度重上字第375號),提起 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除假執行部分外廢棄,發回臺灣高等法院。 理 由 一、本件被上訴人主張:上訴人於民國103年7、8月間與伊簽立 新北市三重區原仁義段土地重劃案(下稱系爭重劃案)之出 資契約書(下稱系爭出資契約),約定伊出資新臺幣(下同 )1億7,250萬元(下稱系爭出資),用以支付重劃作業費用 、地上物拆遷補償費、重劃工程費,上訴人則以區內抵費地 抵付出資款,伊已付訖上開出資。嗣抵費地之位置及面積確 定且經評定地價,兩造於105年12月5日簽署出資契約書增補 合約書(下稱系爭增補合約),約定伊以1億1,242萬2,670 元買受重劃後之新北市三重區○○段000地號土地(下稱系爭 土地),上訴人並找補退還伊上開買賣價金與系爭出資金額 之差額6,007萬7,330元(下稱系爭款項)。上訴人於106年3 月10日以買賣為原因將系爭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予伊,惟其 應給付之系爭款項竟遭第一審先位被告陳信利侵占入己而未 給付等情,並於原審變更其聲明之排列順序,先位依系爭增 補合約第3、9條之約定,求為命上訴人給付伊6,007萬7,330 元,並加計自111年2月15日起算法定遲延利息;備位依民法 第179條規定,求為命陳信利給付伊6,007萬7,330元,並加 計自110年12月22日起算法定遲延利息之判決。 二、上訴人則以:系爭重劃案之執行及費用之籌措、墊資或出資 均由訴外人元信開發工程有限公司(下稱元信公司)或其指 定之人負責,陳信利為元信公司之負責人,其於103年1月8 日與被上訴人簽訂共同投資開發協議書(下稱系爭開發協議 ),邀被上訴人以持股比例7.5%投資元信公司,並負擔系爭 重劃案之開發費15%,復於同年5月7日簽立補充協議書(下 稱系爭補充協議),將被上訴人應負擔之開發費用比例調降 為7.5%。嗣系爭重劃案經財務結算,總重劃費用20億9,114 萬6,958元,加計支出之地上物補償金2億4,000萬元,共計 為23億餘元,被上訴人為元信公司指定之人,其應負擔之重 劃費用7.5%即為系爭出資額1億7,250萬元,其不得請求伊退 還系爭款項。縱認伊應退還系爭款項,被上訴人已授權或指 示陳信利以系爭款項繳付貸款利息及工程款,因此存入元信 公司帳戶6,000萬元,支付被上訴人應負擔之重劃費用,被 上訴人並於105年12月27日至106年4月18日出具金額共計6,0 00萬元之收據(下稱系爭收據)以示收訖,無從再請求伊返 還系爭款項等語,資為抗辯。 三、原審廢棄第一審所為被上訴人敗訴之判決,改判如被上訴人 上述先位聲明,係以:上訴人於103年5月29日經核准成立, 於同年7月21日召開第5次理監事會議,決議系爭重劃案總費 用之籌措、墊支或出資,由元信公司指定5位理事(即陳信 利、訴外人王金樏、陳淵章、葉耀駿、被上訴人,下稱陳信 利5人)以個人身份向銀行融資貸款,墊借予上訴人。兩造 並於同年7、8月間簽立系爭出資契約,約定系爭重劃案開發 總費用之籌措、墊資或出資由元信公司依上訴人之章程第18 條第1、3項規定,指定被上訴人出資1億7,250萬元,並以各 宗抵費地評定地價換算抵費地面積折價抵付。陳信利5人於1 03年10月6日共同向臺中商業銀行等6家金融機構融資貸款, 用於支付系爭重劃案之費用。嗣抵費地之位置、面積確定, 且重劃後土地地價經評定,兩造於105年12月5日再簽署系爭 增補合約,由被上訴人以總價款1億1,242萬2,670元取得系 爭土地,該合約第3、9條並約定上訴人應退還被上訴人系爭 差額,則上訴人依約有給付系爭款項予被上訴人之義務。陳 信利自105年12月26日起至106年4月18日止,指示會計人員 自上訴人銀行帳戶如原判決附表(下稱附表)所示提領現金 及轉帳共計6,000萬元,各筆交易明細固均備註「返還汪昌 國」字樣,並經被上訴人自105年12月27日至106年4月18日 陸續在系爭收據簽名後交予陳信利,惟其未實際自上訴人處 受領系爭款項或該收據所示之6,000萬元。上訴人之章程第1 8條第4項明定重劃完成後之盈虧,由元信公司及其指定之人 士自負,106年6月29日第35次理監事會議並決議系爭重劃案 實際支出金額20億9,114萬6,958元,不足金額8,352萬6,027 元應由元信公司及該公司指定之人士自負。而上開不足金額 8,352萬6,027元業由元信公司依上開章程及決議自行吸收墊 付,上訴人復未證明系爭重劃案另有支出地上物補償金2億4 ,000萬元,支出總額達23億餘元之情,自無從請求被上訴人 分攤。至被上訴人與陳信利於103年1月8日、同年5月7日簽 立系爭開發協議、補充協議,約定共同投資系爭重劃案,被 上訴人之持股比例為7.5%、應負擔費用比例7.5%,僅係渠等 於上訴人成立前就系爭重劃案對元信公司投資事項所為約定 ,與兩造間之權利義務關係無涉,上訴人不得據此對被上訴 人主張權利或要求其負擔義務。上訴人聲請訊問證人王金樏 、葉耀駿、陳淵章,以證明被上訴人出資情形及系爭重劃案 之總重劃費用及項目,惟渠等間之投資比例及負擔費用比例 ,與兩造間之系爭出資契約、增補合約無涉,且供述證據有 虛偽可能,自無調查之必要。又被上訴人主張在系爭收據簽 名交付陳信利,係配合陳信利自上訴人帳戶出帳之會計作業 ,並無授權陳信利代其領取之意思表示,係屬可採;上訴人 據此抗辯其已給付系爭款項,則無足取。被上訴人既未受償 系爭款項,上訴人仍負有給付之義務。故被上訴人先位依系 爭增補合約第3、9條約定,請求上訴人給付6,007萬7,330元 ,及加計自111年2月15日起算之法定遲延利息,為有理由, 應予准許。被上訴人先位之訴既有理由,備位之訴即無庸裁 判等詞,為其判斷之基礎。 四、按當事人聲明之證據,除認為不必要者外,法院應為調查, 民事訴訟法第286條規定甚明。所謂不必要者,係指當事人 聲明之證據,依其聲明之意旨,與待證事實毫無關聯,或縱 令屬實,亦不影響法院就某事項已得之強固心證,而其仍聲 明關於該事項之證據方法等情形而言。倘當事人聲明之證據 ,與待證事實非無關聯,或足以影響法院之心證,即不得預 斷其結果,認無必要而不予調查。被上訴人與陳信利於103 年1月8日、同年5月7日先後簽訂系爭開發協議、補充協議, 約定被上訴人投資元信公司,持股比例7.5%、應負擔重劃費 用比例7.5%;上訴人章程第18條第4項規定及106年6月29日 上訴人第35次理監事會議決議,系爭重劃案實際支出金額之 不足額應由元信公司及該公司指定之人自負,被上訴人為元 信公司依上訴人章程第18條指定之人,為原審認定之事實。 訴外人葉耀駿於刑案接受法務部調查局調查時復證述:系爭 重劃案的總開發成本為23億多元等語(見原審卷第192頁、 第195頁)。則上訴人於原審聲請訊問證人即上訴人理事葉 耀駿、王金樏、陳淵章,以證明被上訴人尚有應負擔之重劃 費用及其數額,所待證事實並非毫無關聯,自應依法予以調 查。原審遽以前揭理由,擯棄不予調查,進而為上訴人不利 之判斷,已有可議。次查原審係認陳信利自105年12月26日 起至106年4月18日期間指示會計人員陸續自上訴人銀行帳戶 如附表所示提領現金及轉帳共計6,000萬元,各筆交易明細 均備註「返還汪昌國」字樣,被上訴人並自105年12月27日 至106年4月18日陸續在系爭收據簽名後交予陳信利。而系爭 收據均載明立據人即被上訴人已收到各筆款項之文字(見第 一審卷一第375頁至第378頁)。果爾,能否謂被上訴人未收 受上開款項,自滋疑問。乃原審未敘明所憑依據,逕認被上 訴人主張其在系爭收據簽名係為配合陳信利自上訴人帳戶出 帳之會計作業為可採,謂其未受償系爭款項,進而就先位之 訴為上訴人不利之判決,亦嫌速斷。上訴人先位之訴是否有 理由,既尚待事實審調查審認,其備位之訴自應併予發回。 上訴論旨,指摘原判決違背法令,求予廢棄,非無理由。 五、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 、第478條第2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官 鄭 純 惠 法官 徐 福 晋 法官 管 靜 怡 法官 邱 璿 如 法官 邱 景 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陳 禹 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4   日

2024-11-27

TPSV-113-台上-944-2024112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