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劉雅榛

共找到 15 筆結果(第 11-15 筆)

重訴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重訴字第107號 原 告 黃雅靖 訴訟代理人 劉雅榛律師 吳英志律師 被 告 唐邱瑞霞(即唐國彬之繼承人) 唐廷其(即唐國彬之繼承人) 唐廷語(即唐國彬之繼承人) 唐以庭(即唐國彬之繼承人)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劉淑華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債務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0月24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原告起訴主張:  一、緣原告為訴外人唐國彬之債權人,訴外人唐國彬自民國( 下同)101年起至110年止陸續向原告借款,訴外人唐國彬 至111年底仍積欠原告新臺幣(下同)1,965萬元借款尚未 清償,此有訴外人唐國彬向原告簽發16張支票尚未兌現為 憑(下稱系爭支票;原證1),亦有原告所有之第一銀行 金融帳戶存摺交易明細可參(原證2至8及其附表;卷一第 163頁以下)。  二、原告自109年至111年間履次向訴外人唐國彬請求償還,均 未獲清償,112年1月透過友人轉述,始知悉訴外人唐國彬 已於111年12月10日死亡,迄今未見任何一位繼承人即本 件被告依法向法院聲請拋棄繼承(卷一第19頁),亦未見 被告等人向原告清償被繼承人唐國彬之借貸債務1,965萬 元,故被告等人依民法第1147條、第1148條、第1153條及 第273條之規定,應對於被繼承人唐國彬死亡前所積欠債 務即本件借貸債務1,965萬元,向原告負起連帶清償責任 ;爰起訴請求如聲明。  三、原告聲明:   ㈠被告等人應於繼承被繼承人唐國彬之遺產範圍內,連帶給 付原告新臺幣1,965萬元,暨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民 國112年8月12日起至清償之日止,按周年利率百分之五計 算之利息。   ㈡訴訟費用由被告等人連帶負擔。   ㈢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貳、原告對於被告答辯內容之陳述:  一、被告之被繼承人即訴外人唐國彬自101年至110年,仍對於 原告積欠借款債務19,663,300元尚未清償:    原告與債務人唐國彬之間係因信賴關係及長期頻繁借貸, 原告方自101年起至106年止依唐國彬指示,將多筆借款匯 款轉帳入唐國彬指定之銀行帳戶,抑或交付現金與唐國彬 ,原告貸與借款之本金共計852,985,000元,加計利息共 計22,638,300元,合計875,623,300元,而唐國彬以長年 遠期支票兌現方式,向原告清償855,960,000元。依一般 社會交易常情及經驗法則,足證原告與唐國彬間係基於消 費借貸關係所為之金錢來往,故唐國彬積欠原告本金債務 19,663,300尚未清償(計算式:855,960,000(支票兌現 )-22,638,300(利息債務)-852,985,000(本金債務)= -19,663,300)。  二、退步言之,本件應由系爭支票之票據債務人唐國彬之繼承 人即被告等人對於唐國彬簽發系爭支票之借貸關係不存在 之事實,負舉證責任,並承擔消費借貸關係不存在無法證 明之不利益:   ㈠原告係以系爭支票執票人之地位,行使票據上權利,請求 系爭支票之票據債務人唐國彬之繼承人給付票款1,680萬 元,惟票據債務人唐國彬之繼承人卻以本件系爭支票之簽 發,並非基於借貸關係為抗辯,惟依實務見解,倘若票據 債務人唐國彬之繼承人欲否認系爭支票簽發之原因關係不 存在,依民事訴訟法第277條規定,自應由票據債務人唐 國彬之繼承人對於系爭支票簽發之消費借貸關係不存在之 事實負舉證責任,執票人原告毋庸對於取得系爭支票之原 因關係負舉證責任。   ㈡再退步言之,自原告所提附表10(卷二第27頁)、附表11 (卷二第49頁)所載,原告匯款交易紀錄及債務人唐國彬 支票兌現清償紀錄,堪證原告係依借款債務人唐國彬之要 求,多次匯款至唐國彬所指定銀行金融帳戶(如台中商業 銀行員林分行、陽信銀行彰化分行、臺灣銀行員林分行) ,以交付借款,另由唐國彬透過簽發多張遠期支票以為借 款債務清償,足證票據債務人唐國彬自105年起至106年止 ,係基於雙方間之消費借貸關係而簽發系爭支票(共計1, 680萬元)。   ㈢債務人唐國彬於105年間無力向原告清償債務7,223,200元 、於106年間無力向原告清償債務7,646,000元,故要求原 告先不將系爭支票進行兌現,以免影響票據債務人唐國彬 之票據信用評等,可證債務人唐國彬於105年間尚積欠原 告7,223,200元、106年間尚積欠原告7,646,000元,共計1 4,869,200元借款債務尚未清償。亦即,本件票據債務人 唐國彬於105年起至106年止所開立系爭支票之票款債務1, 680萬元,係基於105年至106年之借款債務14,869,200元 ,以及自101年至104年之借款債務1,930,800元(計算式 :14,869,200元(105年至106年間借款債務)+1,930,800 元(101年至104年間借款債務)=1,680萬元(系爭16張支 票票款))。  三、原告為貸與1,000萬元與債務人唐國彬,曾請求證人黃茂 峰貸與1,000萬元與原告,嗣證人黃茂峰與債務人唐國彬 見面後,黃茂峰遂同意交付借款約1,000萬元與原告,並 陸續分次交付原告,該借款分次交付日期及其金額有匯款 記錄可參(原證9;卷二第168頁以下)。 參、被告答辯:  一、被繼承人唐國彬於民國(下同)111年12月21日病故,被 告唐邱瑞霞係被繼承人唐國彬之配偶,被告唐廷其、唐廷 語、唐以庭係被繼承人唐國彬之子女,均未辦理拋棄繼承 。原告主張唐國彬自101年起至110年止陸續向原告借款等 語,惟唐國彬生前並無交代,被告均不知悉。  二、原告所提出系爭16紙支票(原證一、附表一;卷一第87、 149頁),無法證明原告何時交付借款與唐國彬,又借貸 期間、借貸利率如何約定,亦毫無憑據。而系爭16紙支票 之發票人雖為被繼承人唐國彬,但簽發支票之原因關係未 必基於消費借貸關係,自難依此推論兩造成立消費借貸契 約。一般借貸往來,通常有約定借貸利率、還款方式,而 原告與唐國彬非親非故,原告所提出系爭16紙支票之發票 日自105年6月18日起至106年11月23日止,無一兌現,惟 原告從未於唐國彬生前提出請求,卻在其病故後貿然主張 ,實與常理不合。  三、關於原告所提出與被繼承人唐國彬之金錢往來明細及第一 銀行帳戶存摺交易明細,而兩造間雖有資金往來,但並無 法證明為借貸關係,原告所稱借款利率及利息數額、借貸 日期、清償日期,尚無任何證明,難以驗證。  四、依原告所提出附表九(卷一第502頁)所載,除了附表六 (卷一第361頁)105年結算唐國彬每年所兌現支票金額19 ,540萬元,較原告匯款金額19,483萬元,多出57萬元以外 ,其他101年、102年、103年、104年、106年結算唐國彬 的支票兌現金額,均不足原告匯款金額。本件唐國彬與原 告非親非故,雙方無憑無據,又無任何抵押擔保品,若原 告自101年起即無法收回本金、利息,原告竟然逐年增加 資金往來額度,顯然不合常理。  五、被告聲明:   ㈠原告之訴駁回。   ㈡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㈢如受不利益判決,被告願供擔保,請准免假執行之宣告。 肆、兩造不爭執事項:  一、原告與訴外人唐國彬曾有金錢上之往來。  二、系爭支票係由訴外人唐國彬簽發並交付原告。  三、被告為訴外人唐國彬之繼承人。 伍、兩造爭執事項:  一、原告與訴外人唐國彬之間是否為消費借貸關係?  二、被告是否應給付原告1,965萬元? 陸、本院之判斷:  一、查九十八年六月十日修正公布之民法第一千一百四十八條 第二項雖規定:繼承人對於被繼承人之債務,以因繼承所 得遺產為限,負清償責任,惟繼承人自繼承開始時,除民 法另有規定外,承受被繼承人財產上之一切權利、義務, 為同條第一項前段所明定。故繼承人於繼承開始時,仍應 繼承被繼承人之一切債務,僅係就超過繼承所得遺產部分 之債務得拒絕清償,而非謂繼承人就其繼承之債務於超過 繼承所得遺產部分當然消滅,債權人對之無請求權存在( 最高法院101年台上字第1447號判決參照)。  二、次按稱消費借貸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移轉金錢或其他 代替物之所有權於他方,他方以種類、品質、數量相同之 物返還之契約,民法第474 條第1 項亦有明定。而金錢消 費借貸為契約之一種,須當事人間互相表示借貸之意思一 致,且貸與人將金錢之所有權移轉於借用人,始生效力。 倘當事人主張與他方有消費借貸關係存在者,自應就該借 貸意思互相表示合致及借款業已交付之事實,均負舉證之 責任,其僅證明有金錢之交付,未能證明借貸意思表示合 致者,仍不能認為有該借貸關係存在(最高法院98年度台 上字第1045號判決意旨參照)。復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 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民事訴訟法第277條 前段定有明文。準此,原告主張被告之繼承人唐國彬向其 借款,既為被告所否認,,f且原告亦未舉證說明其尚有 借款未清償等語,自應由原告就借貸契約之成立要件負舉 證之責。  三、經查,原告固主張被告之被繼承人唐國彬向其借款金額一 覽表如附表,並提出資金往來相關之附表明細如卷一之附 表三至附表八及原告之存摺明細,雖可證明彼此之資金來 往情形,原告所提出系爭16紙支票(原證一、附表一;卷 一第87、149頁),無法證明原告何時交付借款與唐國彬 ,又借貸期間、借貸利率如何約定,亦毫無憑據。而系爭 16紙支票之發票人雖為被繼承人唐國彬,但簽發支票之原 因關係未必基於消費借貸關係,自難依此推論兩造成立消 費借貸契約。一般借貸往來,通常有約定借貸利率、還款 方式,而原告與唐國彬非親非故,原告所提出系爭16紙支 票之發票日自105年6月18日起至106年11月23日止,無一 兌現,惟原告從未於唐國彬生前提出請求,卻在其病故後 貿然主張,實與常理不合。  四、又依原告所提出附表九(卷一第502頁)所載,除了附表 六(卷一第361頁)105年結算唐國彬每年所兌現支票金額 19,540萬元,較原告匯款金額19,483萬元,多出57萬元以 外,其他101年、102年、103年、104年、106年結算唐國 彬的支票兌現金額,均不足原告匯款金額。本件唐國彬與 原告非親非故,雙方無憑無據,又無任何抵押擔保品,若 原告自101年起即無法收回本金、利息,原告竟然逐年增 加資金往來額度,顯然不合常理。  五、又原告請求傳訊之證人黃茂峰於113年2月26日言詞辯論期 日之證言:「(法官問:)你說原告是你妹妹,黃雅靖與 唐國彬之間有金錢來往你暸解多少?(證人黃茂峰:)我 知道我妹妹有借錢給唐國彬,我會知道是因為我在醫院時 ,媽媽住院妹妹告訴我他借錢給唐國彬,我告訴妹妹我的 憂慮,妹妹說約唐國彬讓我看一下這個人可不可靠,我才 知道有唐國彬這個人,我們約在員林見面,見面時唐國彬 有提出財產清冊給我看,我看完後發現唐國彬財產比我多 很多。他的財產我猜測如果沒有十億大概也接近」;「( 法官問:)當時妹妹是否已經借錢給唐國彬?(證人黃茂 峰:)我不是很清楚,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情,我確定他 有想要借。我暸解完之後告訴妹妹應該沒有問題,我妹妹 有借錢給他,其他事情我沒有介入,之後就沒有再見過唐 國彬」;「(法官問:)是否知道妹妹用何方式給唐國彬 ?(證人黃茂峰:)不知道。妹妹已經嫁20幾年,什麼原 因借錢我也不清楚」;「(原告訴訟代理人問:)是否有 借錢給妹妹?為什麼會借錢給妹妹?借款金額是多少?借 款時間的起訖是何時?(證人黃茂峰:)有借錢給我妹妹 ,妹妹只要給我開口我就會借給他,金額對我來說不是很 大,金額大約是壹仟萬左右,詳細的數字我不是很確定, 起訖點大約是我媽媽過世(101年1月20日過世)至105年 左右」;「(法官問:)分幾次借款?(證人黃茂峰:) 不是很確定,是分幾次借款沒有錯,但是不知道妹妹拿去 何處」;「(原告訴訟代理人問:)後來妹妹有把這些跟 你借款的金額還給你?(證人黃茂峰:)有。因為我108 年要買房子,告訴妹妹有資金需求,妹妹就把錢還給我」 ;「(原告訴訟代理人問:)當時你妹妹是否因為唐國彬 要向他借錢,所以才向你借錢?(證人黃茂峰:)應該是 。所以我才需要去幫忙看唐國彬是否安全,但是妹妹借錢 之後是否借給唐國彬或其他人我沒有問」;「(被告訴訟 代理人問:)你剛剛說你有見過唐國彬,但是你不知道唐 國彬跟你妹妹何時開始有金錢往來?(證人黃茂峰:)是 」;「(被告訴訟代理人問:)你說你借錢給你妹妹你不 確定不知道你妹妹把錢交給誰?(證人黃茂峰:)我借錢 給妹妹沒有問妹妹錢的用法」;「(被告訴訟代理人問: )你剛剛上面回答說應該是借給唐國彬,那是你自己的猜 測?(證人黃茂峰:)是」;「(被告訴訟代理人問:) 你妹妹除了你借給他的錢之外,她是否還有其他收入?( 證人黃茂峰:)她自己財產我不清楚,她嫁了20幾年她的 財產我不清楚」;「(被告訴訟代理人問:)如果你不清 楚妹妹的財產,她前後跟你借壹仟萬,你都沒有問用途嗎 ?為什麼都沒有問?(證人黃茂峰:)我為什麼要問?我 對妹妹很信任」;「(法官問:)你的錢如何借給妹妹? (證人黃茂峰:)應該是匯款,不是很確定,我有十幾個 本子,資金來來去去我沒有辦法記得這麼多」;「(原告 訴訟代理人問:)你與唐國彬見面時是否有向唐國彬問為 什麼要向妹妹借錢?(證人黃茂峰:)有,我最大的疑惑 是唐國彬這麼有錢,為什麼要向妹妹借錢?唐國彬回答我 因為他所有不動產、土地謄本、房屋所有權狀,都掌握在 他爸爸手上,爸爸跟員林銀行都很熟,如果讓爸爸知道他 去銀行借貸,他會被剝奪財產繼承權,我聽完之後覺得蠻 有道理,我也會擔心我的小孩這樣」;「(原告訴訟代理 人問:)綜合你上面的回答,你妹妹有跟你借款,之後要 借給唐國彬,然後你見到唐國彬,唐國彬也表示要跟妹妹 借錢,是否如此?(證人黃茂峰:)是」;「(法官問: )是否知道妹妹借這個錢的意圖?(證人黃茂峰:)不清 楚」;「(被告訴訟代理人問:)你說你與唐國彬見面時 ,唐國彬拿所得清單給你看?你根據財產清單推論唐國彬 財產有10億?(證人黃茂峰:)是,是我個人猜測,因為 唐國彬給我看的財產清單是厚厚的一小疊,我自己的財產 清冊也只有兩張就沒有了,普通人應該沒有這麼厚的財產 清冊」等語,並無法證明其親自參與借款之過程,且多次 言明不清楚借款之情事,是證人之證詞並足以證明原告有 借款給唐國彬之事實。     六、綜上所述,原告依借據之契約關係、民法第478條、第114 8條規定,請求被告等4人應自繼承被繼承人唐國彬之遺產 範圍內,連帶給付原告1,965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 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為 無理由,應予駁回。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 ,亦失所依附,併予駁回,附此敘明之。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用之 證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 爰不逐一論列。  八、訴訟費用之負擔: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李言孫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   日                    書記官 廖涵萱 附表:單位/萬元(新臺幣) 原告 原告 唐國彬 唐國彬 唐國彬 借款年度 借款 本金額 約定利息 所得金額 遠期支票 兌現金額 支票兌現-約定利息-借款本金 各年度 累積積欠 借款本金 101年 (2%/筆) 2951.5 59.030 2546.0 -464.530 -464.530 102年 (2%/筆) 10014.0 200.280 9400.0 -814.280 -1278.810 103年 (2%/筆) 18026.0 360.520 17280.0 -1106.520 -2385.330 104年 (2%/筆) 18004.0 360.080 17670.0 -694.080 -3079.410 105年 (4%/筆) 19483.0 779.320 19540.0 -722.320 -3801.730 106年 (3%/筆) 16820.0 504.600 16560.0 -764.600 -4566.330 108年4月 / / 1700.0 1700.0 -2866.330 109年-111年 / / 900.0 900.0 -1966.330 總計 85298.5 2263.83 85596.0 / -1966.330

2024-11-28

CHDV-112-重訴-107-20241128-1

家上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離婚等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家上字第163號 上 訴 人 丙○○ 訴訟代理人 周仲鼎律師 複 代理人 廖宜溱律師 劉慧如律師 被 上訴人 甲○○ 訴訟代理人 劉雅榛律師 程序監理人 乙○○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離婚等事件,程序監理人聲請核定酬金,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程序監理人乙○○之酬金核定為新臺幣3萬8,000元。   理 由 一、按法院得依程序監理人聲請,按其職務內容、事件繁簡等一 切情況,以裁定酌給酬金,其報酬為程序費用之一部,家事 事件法第16條第4項定有明文。又法院裁定程序監理人酬金 ,應斟酌職務內容、事件繁簡、勤勉程度、程序監理人執行 律師、社會工作師或相關業務收費標準,每人每一審級於新 臺幣(下同)5,000元至3萬8,000元額度內為之;前項酬金 ,包括程序監理人為該事件支出之必要費用在內;法院於為 前2項裁定前,應予程序監理人及當事人陳述意見之機會; 程序監理人應就第1項之事由釋明之,亦為程序監理人選任 及酬金支給辦法第13條所明定。  二、本件兩造間請求離婚等事件(下稱本案),因對未成年子女 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有爭執,經本院徵詢當事人意見後, 於民國113年3月7日裁定選任乙○○為程序監理人(見本院卷一 第165至166頁),本案於113年10月28日裁定終結,程序監理 人已完成職務提出評估報告,並向本院聲請支給酬金3萬8,0 00元(見本院卷二第163至165頁)。爰審酌程序監理人進行 會談前閱卷、親自對兩造及未成年子女進行會談,實際瞭解 兩造對未成年子女之照顧及教養情形、監護能力及意願、子 女與兩造之互動、依附關係、需求及意願,提出之報告內容 詳實、建議具體,參酌執行相關業務收費標準、程序監理人 具公益性質及兩造之意見(見本院卷二第201頁),核定其酬 金為3萬8,000元。又依家事事件法第16條第4項規定:「法 院得依程序監理人聲請,按其職務內容、事件繁簡等一切情 況,以裁定酌給酬金,其報酬為程序費用之一部」,程序監 理人報酬自屬本案裁定主文第3項所示之訴訟費用,爰不另 為分擔比例之諭知,附此敘明。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2  日       家事法庭   審判長法 官 楊熾光                 法 官 郭妙俐                 法 官 廖穗蓁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理由狀(須 按他造人數附具繕本),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書記官 黃美珍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2024-11-22

TCHV-112-家上-163-20241122-5

交簡附民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交簡附民字第196號 原 告 黃瑞柏 訴訟代理人 劉雅榛律師 被 告 蔡昀潞 上列被告因本院113年度交簡字第592號過失傷害案件,經原告提 起附帶民事訴訟。查其內容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結其 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5條第1項、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 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5 日 刑事第十八庭 審判長法 官 黃凡瑄 法 官 林新為 法 官 張意鈞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黃南穎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5 日

2024-11-15

TCDM-113-交簡附民-196-20241115-1

家親聲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減輕或免除扶養義務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親聲字第132號 聲 請 人 乙○○ 代 理 人 劉雅榛律師 相 對 人 甲○○ 上列聲請人聲請減輕或免除扶養義務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對相對人之扶養義務應予免除。 聲請程序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為聲請人之父,然相對人有酗酒 及賭博惡習,並積欠高利貸,生活費由聲請人母親韓國蕙負 擔,且相對人為職業軍人,大部分時間不在家,聲請人亦是 由母親照顧;嗣相對人與聲請人母親於民國84年離婚,聲請 人原係與外公共同居住,至國小二年級時被聲請人祖父母帶 至苗栗照顧,生活費由祖父母負擔,當時相對人已無工作, 返家時常對聲請人及祖父母為家庭暴力行為,相對人並因此 遭法院判刑五個月,此對聲請人身心造成莫大傷害及陰影, 故聲請人小畢業後,即由母親帶回扶養,迄今相對人未與聲 請人有任何聯繫與支付扶養費,均由聲請人母親負擔,豈料 近日聲請人接獲苗栗縣社會局通知,稱相對人因病入住苗栗 縣崇仁護理之家,並要求聲請人負擔安置費用,但因相對人 未盡對聲請人之扶養義務,且情節重大,爰依法請求免除聲 請人對相對人之扶養義務等語。 二、相對人經本院合法通知未到庭,僅具狀陳述:對於減輕或免 除扶養義務,由法官裁定,無異議。 三、按直系血親相互間,互負扶養之義務。受扶養權利者,以不 能維持生活而無謀生能力者為限;前項無謀生能力之限制, 於直系血親尊親屬不適用之,民法第1114條第1 款、第1117 條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受扶養權利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由負 扶養義務者負擔扶養義務顯失公平,負扶養義務者得請求法 院減輕其扶養義務:一、對負扶養義務者、其配偶或直系血 親故意為虐待、重大侮辱或其他身體、精神上之不法侵害行 為。二、對負扶養義務者無正當理由未盡扶養義務。受扶養 權利者對負扶養義務者有前項各款行為之一,且情節重大者 ,法院得免除其扶養義務,第1118條之1 第1 項、第2 項亦 定有明文。核其立法理由係在以個人主義、自己責任為原則 之近代民法中,徵諸社會實例,受扶養權利者對於負扶養義 務者本人、配偶或直系血親曾故意為虐待、重大侮辱或其他 身體、精神上之不法侵害行為,或對於負扶養義務者無正當 理由未盡扶養義務之情形,此際仍由渠等負完全扶養義務, 有違事理之衡平,此種情形宜賦予法院衡酌扶養本質,兼顧 受扶養權利者及負扶養義務者之權益,依個案彈性調整減輕 扶養義務。至受扶養權利者對負扶養義務者有第1 項各款行 為之一,且情節重大者,法律仍令其負扶養義務,顯強人所 難,爰明定法院得完全免除其扶養義務。 四、經查:  ㈠聲請人為相對人之子,為扶養義務人,相對人現年56歲,現 因健康狀況不佳,無謀生能力,相對人111、112年度所得均 為新臺幣0元,名下無財產等情,有本院稅務電子閘門財產 所得調件明細表在卷可稽,堪認相對人以其現有財產不能維 持生活,自有受扶養之權利,聲請人係相對人之子,現已成 年,應對相對人負扶養之義務。  ㈡聲請人主張上情,有戶籍謄本、聲請人母親韓國蕙聲明書、 本院92年度家護字第321號民事通常保護令、94年度苗簡字 第108號刑事判決、相對人前案紀錄表等件在卷可憑;相對 人於92年11月20日經本院核發92年度暫家護字第207號暫時 保護令,再於93年2月27日經本院核發92年度家護字第321號 通常保護令,命相對人不得對相對人之父母賴秀娥、鍾萬池 實施身體或精神上之不法侵害行為、不得直接或間接對於賴 秀娥為騷擾行為,詎相對人經本院核發保護令後,未引以為 戒,因違反保護令遭判處有期徒刑伍月確定在案,足見相對 人行為脫序,對於聲請人直系血親為身體、精神上之不法侵 害行為,積極侵害聲請人身心健全成長;又聲請人母親韓國 蕙具狀陳明:聲請人於國小畢業後,即由本人帶回扶養,迄 今相對人未與聲請人有任何聯繫或給付扶養費,均由本人負 擔聲請人成年前之生活費等語,相對人既未到庭爭執,亦未 對聲請人之請求陳明不同意見,堪予佐證聲請人主張相對人 長期未善盡其保護教養義務乙節為真。  ㈢本院審酌上情,相對人對於聲請人之直系血親為家庭暴力之 行為,且相對人未給付聲請人之扶養費用,亦未承擔對聲請 人之保護教養責任,足認相對人無正當理由對聲請人未盡扶 養義務,已達民法第1118條之1 第2項所稱情節重大之程度 ,揆諸前揭規定,若現由聲請人負擔扶養相對人義務,顯失 公平。從而,聲請人請求免除對相對人之扶養義務,洵屬有 據,應予准許。 五、依家事事件法第125 條第2 項準用第104 條第3 項,裁定如 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3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許蓓雯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不服,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附繕 本,並繳納抗告費用。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3  日                  書記官 廖翊含

2024-11-13

MLDV-113-家親聲-132-20241113-1

家上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離婚等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家上字第163號 抗 告 人 丙○○ 訴訟代理人 周仲鼎律師 複 代理人 廖宜溱律師 劉慧如律師 相 對 人 甲○○ 訴訟代理人 劉雅榛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離婚等事件,抗告人對於民國112年10月20日臺灣 彰化地方法院111年度婚字第33號、111年度家親聲字第43號第一 審判決提起上訴後,兩造就離婚、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負 擔、給付扶養費部分調解成立,抗告人對於未成年子女之主要照 顧者聲明不服,本院改依家事非訟程序審理,裁定如下:    主 文 一、抗告駁回。 二、抗告人得依附表二所示之時間、方式與兩造所生未成年子女 〇〇〇會面交往。 三、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就家事訴訟事件與家事非訟事件之終局裁判聲明不 服者,除別有規定外,適用上訴程序;經合併審理之家事事 件,當事人或利害關係人僅就家事非訟事件之第一審終局裁 定全部或一部聲明不服者,適用該家事非訟事件抗告程序, 家事事件法第44條第1項、第3項定有明文。 二、本件相對人向原法院起訴請求離婚,合併請求酌定未成年子 女〇〇〇(民國000年0月00日生)權利義務之行使負擔,及請 求抗告人給付〇〇〇之扶養費。經原法院判准兩造離婚,酌定〇 〇〇權利義務之行使負擔由兩造共同任之,但由相對人擔任主 要照顧者,並命抗告人應按月給付〇〇〇之扶養費新臺幣(下 同)9,000元。抗告人就原判決不服提起上訴,兩造於民國1 13年10月16日就離婚、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負擔、給 付扶養費部分調解成立(調解內容如附表一所示),此有本 院113年家上移調字第108號調解筆錄在卷可稽(見本院卷二 第161至162頁)。惟抗告人仍對原判決關於酌定未成年子女 之主要照顧者部分聲明不服,依上開規定,自應由本院依家 事非訟事件抗告程序審理之。 三、抗告人抗告意旨略以:  ㈠相對人情緒控管能力不佳,曾於109年5月間將年僅1歲之〇〇〇 摔在床上;於109年8月3日半夜以手機開啟手電筒模式強烈 照在抗告人臉上,向抗告人陳述要做流產手術;於109年8月 26日動手毆打抗告人,相對人情緒不穩,不適合擔任〇〇〇之 主要照顧者。  ㈡兩造自110年10月底分居,相對人將〇〇〇帶回彰化縣○○市○○街0 00號娘家住處(下稱娘家住處),兩造於110年12月21日於 原法院成立調解,相對人同意抗告人依該調解筆錄約定內容 與〇〇〇會面交往。惟相對人多次以各式各樣理由拒絕抗告人 與〇〇〇會面交往;抗告人多次要求與〇〇〇視訊時,均未能成功 與〇〇〇視訊,視訊畫面僅有幾分鐘;抗告人多次要求相對人 告知〇〇〇於幼稚園之親子活動時間及地點,惟相對人常常未 告知抗告人,僅其一個人參加,讓抗告人失去參與〇〇〇之親 子活動之機會。由上可知,相對人擔任主要照顧者期間並非 友善父母,多次阻撓〇〇〇與抗告人建立親子關係,對〇〇〇之身 心發展影響甚鉅,由相對人擔任主要照顧者,未符合〇〇〇之 最佳利益。  ㈢抗告人家族經營〇〇企業有限公司(下稱〇〇公司),負責人爲 抗告人母親〇〇〇,胞姐〇〇〇在〇〇公司擔任會計,父親〇〇〇擔任〇 〇公司之怪手司機,胞妹〇〇〇擔任新光人壽保險業務員,全家 皆有穩定工作收入,上下班時間固定,抗告人之經濟能力足 以支付〇〇〇之生活費用,家族成員亦樂於協助照料〇〇〇之生活 起居。且抗告人姐妹所生子女之年齡與〇〇〇相仿,〇〇〇與抗告 人同住,可與同年齡之手足一起成長,有利於〇〇〇之身心發 展。並聲明:原判決關於酌定〇〇〇之主要照顧者部分廢棄, 酌定〇〇〇之主要照顧者由抗告人任之等語。 四、相對人之陳述意見略以:  ㈠抗告人之前在〇〇〇面前酗酒,動輒與相對人發生口角,揚言跳 樓,抱著〇〇〇往馬路衝,抗告人之種種情緒失控及脫序行爲 ,亦不足以作爲〇〇〇之表率,抗告人不適合擔任〇〇〇之主要照 顧者。  ㈡〇〇〇自出生以後均爲相對人親自撫育照顧迄今,相對人對於〇〇 〇之生活習性及喜好知之最稔,較之抗告人須由其母親、姐 妹協同照顧,相對人之照顧情形仍爲較佳。且〇〇〇就讀於娘 家住處附近之幼稚園已達3年,若改由抗告人擔任〇〇〇之主要 照顧者,勢必改變〇〇〇之就讀環境,對〇〇〇之身心影響甚鉅。 並聲明:抗告駁回。 五、本院認〇〇〇應由相對人擔任主要照顧者,較符合〇〇〇之最佳利 益。理由說明如下:  ㈠原審函請財團法人迎曦教育基金會(下稱迎曦基金會)就兩 造進行訪視調查之訪視結果略以(見原審卷一第161至180頁 ):  ⒈相對人部份:  ⑴相對人工作收入穩定,〇〇〇自幼由相對人全職照顧,相對人對 於〇〇〇需求之認知正向,並能滿足〇〇〇生活基本需求。  ⑵依據相對人陳述,〇〇〇出生後大多由其擔任主要照顧者,抗告 人對於〇〇〇僅有玩樂性質互動,面對〇〇〇之生活需求較不知悉 。  ⑶社工訪視時觀察相對人與〇〇〇的互動熱絡正向,評估相對人總 體照顧計畫可行性為佳,為妥適之主要照顧者。  ⒉抗告人部份:  ⑴抗告人工作收入穩定,過往均由抗告人負責家用開銷,但抗 告人多將〇〇〇生活費用報帳於公司花費,且抗告人對於〇〇〇需 求之認知較多以物質滿足。  ⑵依據抗告人陳述,〇〇〇自出生後大多由其及其胞姐擔任主要照 顧者,觀察〇〇〇與抗告人胞姐互動較為頻繁且親近。  ⑶社工訪視時觀察抗告人與〇〇〇的互動正向親近,評估抗告人總 體照顧計畫可行性為中等偏上,亦為妥適之監護人,但對於 〇〇〇生活照顧較生疏,相較之下擔任主要照顧者尚有不足之 處。  ⒊〇〇〇部份:   〇〇〇受訪時較少言語表達,觀察〇〇〇分別與兩造互動相處情形 ,〇〇〇相較於抗告人,更能主動與相對人親近及要求擁抱、 積極對話,足見〇〇〇之依附關係對象為相對人。  ㈡原審委請家事調查官就未成年子女監護權歸屬為調查,家事 調查官之調查報告略以(見原審卷一第373至392頁):   審酌〇〇〇現階段應有之安定性,及未來人生成長階段之需求 ,與相對人已建立緊密之依附關係,及相對人之工作、家庭 支持系統、居住環境和親職能力均足以照護〇〇〇,能支持〇〇〇 與抗告人維繫親情,依父母適切之比較衡量、照護之繼續性 、現狀維持原則,建議〇〇〇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由兩造共 同任之,由相對人擔任主要照顧者。  ㈢本院依抗告人聲請為〇〇〇選任程序監理人(下稱程監人 )乙○ ○諮商心理師,並請其訪視兩造及〇〇〇後,提出意見陳述書略 以(見本院卷第253至284頁):  ⒈兩造與程監人會談及親撰親職教計畫草案時,兩者皆表示希 望經法院審酌符合〇〇〇最佳權利義之裁定,兩造尚能接受爲 基於〇〇〇最大利益爲出發點維持「共同親權」及爭取擔任主 要照顧者一職,然〇〇〇親權主要照顧者歸屬,目前似處於傾 向單獨親權或以爭取共同親權擔任主要照顧者之選擇,無論 是「單獨親權」或「共同親權」皆有其優缺點,〇〇〇確能於 兩造分居歷程,持續維繫其與兩造之親情與依附關係,亦能 調適兩造分居對〇〇〇之身心適應影響與衝擊等,惟兩造對於〇 〇〇未來之教育、教養觀念、醫療等重大問題之決定仍易生爭 執。顯見對〇〇〇而言,無論未來由誰擔任親權人或主要照顧 者角色,均面臨「兩害相權取其輕」之抉擇;但所謂「兩害 相權取其輕」意涵,實爲「兩個選擇對〇〇〇都有生活振盪影 響的可能,經過衡量之後,決定採用影響比較輕微的那一種 」,亦即兩造何者願意審慎衡量何種生活成長居住方式,對 〇〇〇影響比較輕微,並願意真正實踐「善意父母」角色者, 始能稱之爲符合〇〇〇之最佳利益者或善良之父母角色。  ⒉爲維護〇〇〇最佳利益,程監人在衡酌〇〇〇對兩造情感依附均明 顯深厚下,爲繼續維繫〇〇〇與兩造親情與依附關係,緩和兩 造分居對〇〇〇之身心適應影響與衝擊,程監人 對〇〇〇親權部 分,建議兩造尚可接受之「共同親權」應屬適當。至於〇〇〇 究應由何人擔任主要照顧者乙節,程監人 審酌〇〇〇幼兒階段 遭逢兩造婚姻變遷,雖持續由相對人(家屬等)悉心照顧成 長,亦能在前審裁定穩定與抗告人進行會面交往機制歷程, 逐漸理解未來在兩造分居兩地情境,另程監人介入會談歷程 理解渠擁有能自由選擇居住方式及持 續獲得兩造及家族親 情多元可能性安排,因而在遊戲物件象徵與繪圖(貼紙等) 互動過程願意表達對兩造親情感覺陳述,至此,思量爲尊重 〇〇〇對生活及學習成長表意權利,提升〇〇〇對未來成長階段生 活照顧環境選擇權,與聆聽〇〇〇對生活成長環境之身心發展 歷程渴望之完整性,程監人 建議「由抗告人擔任〇〇〇之主要 照顧者」,應是本案〇〇〇最佳利益之衡量,亦爲「兩害相權 取其輕」之最佳抉擇。       ㈣綜合上開迎曦基金會、家事調查官、程監人之訪視報告及陳 述意見可知,兩造均有能力和意願肩負主要照顧者之責任, 足以讓〇〇〇在理想之環境下生活成長,且兩造均與〇〇〇建立親 密之依附關係,讓兩造任何一方擔任主要照顧者,對另一方 均有與〇〇〇相處時間較不足之遺憾。惟本院衡酌〇〇〇自出生後 迄今,均由相對人為主要照顧者,並無改變的必要性;且〇〇 〇目前僅爲5足歲之幼兒,依幼兒從母之原則,由相對人繼續 擔任〇〇〇之主要照顧者,較能符合〇〇〇現階段生活之需求。雖 〇〇〇與程監人會談歷程中,經程監人以遊戲方式引導其表達 選擇居住方式之意願時,〇〇〇向程監人表示願與抗告人同住 ,程監人基於尊重〇〇〇之意願,而建議由抗告人擔任主要照 顧者云云。惟本院與〇〇〇單獨會談探詢其與兩造同住之意願 時,〇〇〇表達:「我想要一個5天,之後5天再回去原本的地 方,我想要在爸爸媽媽那邊都輪流5天,我想要公平」、「 在媽媽那邊5天上課完,在爸爸那邊放假2天,再去上課5天 ,放假2天再去媽媽那邊」、「100天的話我想要給爸爸跟媽 媽一樣的」、「我想要公平就好了」等語(見限閱卷)。依 〇〇〇上開表達語言可知,其真意應爲希冀其與兩造共處之時 間盡量平衡,而非獨厚予任何一方。故考量〇〇〇之心聲,可 藉調整增加其與抗告人之會面交往時間,以滿足其得與抗告 人相處較久時間之渴望,而非因〇〇〇希冀其與抗告人相處較 久時間,即冒然變動改由抗告人擔任主要照顧者。本院基此 亦與兩造進行調解,就非主要照顧者與〇〇〇會面交往方式之 調整,兩造亦有初步共識(見本院113年度家上移調字第89 號調解程序筆錄)。故本件程監人雖建議由抗告人擔任主要 照顧者,然基於〇〇〇自出生後即由相對人擔任主要照顧者迄 今,不宜冒然變動,且依幼兒隨母原則,5足歲之幼兒生活 仍需母親近身照料,相對人亦無不適任之處,綜合上情,本 院認應由相對人擔任〇〇〇之主要照顧者,對〇〇〇應屬適宜,而 符合〇〇〇之最佳利益。 六、本院就〇〇〇之主要照顧者酌定由相對人擔任,已如上述,惟 考量抗告人為〇〇〇之父親,其與〇〇〇間之情感亦有相當程度之 依附及連結,仍應有讓抗告人有相當時間與〇〇〇會面交往, 以利延續父子間親情,亦有利於〇〇〇人格之健全成長,參酌 兩造對於會面交往之初步共識(見本院113年度家上移調字 第89號調解程序筆錄),爰酌定會面交往時間及方式如附表 二所示。抗告人得依本院所定時間、方式與其會面交往,並 應遵守本院所訂之規則,相對人則應予以配合,以符合未成 年子女之最佳利益。 七、本院僅係依現有情況為上開酌定,並非永久必然之安排,兩 造在進行〇〇〇會面交往時,仍應懇切、慎重,並慮及〇〇〇之心 理、意願及情緒反應,得經協議適時予以調整變動,以期符 合〇〇〇之最佳利益。又若抗告人於探視及與〇〇〇外出時,有未 盡保護教養義務或不利情事時;或相對人以任何不正當方法 拒絕、阻撓抗告人行使探視權或消極以〇〇〇不願意會面為由 ,不願意積極協助〇〇〇與抗告人進行會面交往事宜時,他方 均得另依法聲請法院變更會面交往之期間、方式或甚至據以 聲請改定行使親權之人,併為敘明。 八、綜上所述,原審酌定〇〇〇之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由兩造共 同任之,並由相對人任主要照顧者,並無違誤。抗告意旨指 摘原判決此部分不當,應由抗告人擔任主要照顧者,爲無理 由,應予駁回。另原判決所命抗告人與〇〇〇會面交往之方式 及時間,爰依職權更正如附表二所示。 九、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8  日       家事法庭   審判長法 官 楊熾光                 法 官 郭妙俐                 法 官 廖穗蓁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再為抗告應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 如提起再抗告者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理由狀( 須按照他造人數附具繕本)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同 時委任律師或具有律師資格之關係人為代理人。                 書記官 黃美珍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8  日 【附表一】調解筆錄內容: 一、聲請人丙○○(00年0月00日出生)與相對人甲○○(00年00   月00日出生)同意離婚,於113年10月16日婚姻關係消滅。 二、有關未成年子女〇〇〇(000年0月00日出生)權利義務之行使   或負擔(親權)由兩造共同任之。 三、聲請人同意給付相對人代墊扶養費新臺幣31萬8,800元(即110   年11月至113年10月)(聲請人當庭交付,相對人簽收無訛)。 四、兩造同意自113年11月起未成年子女扶養費每月1萬8,000元,   由兩造平均負擔。 【附表二】丙○○與〇〇〇之會面交往方式: 一、會面交往之時間與方式: ㈠〇〇〇之上學期間:  丙○○得於每月第1、3、5週之週五下午7時前往甲○○住處將〇  〇〇接回同住、同遊,並於隔週一上午幼兒園、國小規定之到園  、到校時間,將〇〇〇送至幼兒園、國小(如遇週日接連國定連  續假日時,丙○○得繼續與〇〇〇同住、同遊,直到國定連續假  日結束當日下午6時將〇〇〇送回甲○○住處)。 ㈡〇〇〇之寒假期間:  丙○○得連續與〇〇〇同住、同遊11日;甲○○得連續與〇〇〇  同住、同遊10日。偶數年由丙○○先與〇〇〇同住、同遊,甲○  ○再與〇〇〇同住、同遊;奇數年由甲○○先與〇〇〇同住、同  遊,丙○○再與〇〇〇同住、同遊(上開約定於〇〇〇未上國  小前,比照國小寒假期間辦理)。 ㈢〇〇〇之暑假期間:  丙○○自每年7月1日上午9時起至同月15日下午6時止、每年8月  1日上午9時起至同月16日下午6時止,與〇〇〇同住、同遊;甲  ○○自每年7月15日下午6時起至8月1日上午9時止、每年8月16日  下午6時起至同月31日下午6時止,與〇〇〇同住、同遊。 ㈣〇〇〇之中秋節假期:         〇〇〇於偶數年與丙○○會面交往,〇〇〇得於中秋節當晚住宿  於丙○○住處,丙○○於翌日上午再依幼兒園、國小規定之到園  、到校時間,將〇〇〇送至幼兒園、國小。 ㈤〇〇〇之清明節假期:  丙○○得於每年清明節前一日下午8時起至清明節當日下午6時止  ,與〇〇〇會面交往。 ㈥丙○○應自行接送〇〇〇,如因故無法自行接送,得委由胞姐〇  〇〇代為接送,但應於事前通知甲○○,甲○○無正當理由不得  拒絕。 ㈦丙○○因緊急或無法排除之事故,而無法於會面交往日接回〇〇  〇,至遲應於會面交往日前三日通知甲○○,除甲○○同意延展  外(延展時間由雙方協議之),視為丙○○放棄當日之會面交往  ,事後不得要求補足該探視時間。但翌日如仍為會面交往日者,  丙○○仍得於翌日為會面交往。 ㈧丙○○於會面交往日遲到超過1小時者,除有正當理由並於會面交  往日三日前通知甲○○,或經甲○○同意外,視同放棄當日之會  面交往,甲○○及〇〇〇毋庸在場繼續等候。但翌日如仍為會面  交往日者,丙○○仍得於翌日為會面交往。 ㈨丙○○揭會面交往期間如逢〇〇〇學校活動日、返校日、必須參  加之學校輔導、安親班、補習、才藝班或其他活動,除兩造另有  協議外,原訂之會面交往無須順延,由丙○○逕按前揭會面交往  方式接送。 ㈩上開所述各項會面交往時間、地點、方式,均得由兩造協議變更  之。      二、非會面交往方式: ㈠丙○○得於非會面交往期間之每週二至週四下午7時至下午9時間  ,在不影響〇〇〇學業、正常生活作息之範圍內,以電話、網路  視訊等方式與〇〇〇聯絡30分鐘。 ㈡丙○○得以簡訊、書信、傳真、電子郵件或致贈禮物等方式與〇  〇〇聯繫交往,但不得影響〇〇〇學業、日常生活作息或傳送有  礙其身心健康發展之訊息。 ㈢前開非會面交往期間交往、聯絡之日期與時間,得由兩造協議變  更之。    三、〇〇〇前開會面交往與非會面交往之時間及方式,於〇〇〇年   滿13歲後,應尊重其個人意願。    四、兩造會面交往應遵守之事項: ㈠兩造應共同確實遵守〇〇〇會面交往之時間,避免〇〇〇產生情  緒失落感、不信任及不安全感,以協助〇〇〇適應父母離婚後之  生活。若有彈性變更需求,宜待〇〇〇身心適應後共同協議,並  向〇〇〇妥為說明,務必防範〇〇〇產生失去親情之不安全感。 ㈡兩造均應尊重他方與〇〇〇共同生活期間,對於〇〇〇日常生活  教養所訂立之規則,例如作息時間、飲食。兩造宜抱持尊重彼此  之態度,努力維持〇〇〇在雙方家庭生活規則之一致性,以協助  〇〇〇心理及行為之適應。 ㈢兩造不得有危害〇〇〇身心健康之行為,亦不得對〇〇〇灌輸反  抗對造之觀念,或陳述不利對造之言論,或以利誘、脅迫或其他  不正方法,令〇〇〇做出任何關於會面交往之抉擇。 ㈣兩造應建立「溝通」、「有同理心與寬容心」之模範,並關注〇  〇〇天性上對於父母親情及和諧關係之需求,以合作之態度(夥  伴關係)使〇〇〇身心發展合於其最佳利益。 ㈤甲○○應於丙○○負責照顧或同住當日,準時將〇〇〇交付,並  交付〇〇〇之健保卡、學校聯絡簿等相關物品,如遇〇〇〇有疾  病時,應於交付〇〇〇時告知,並交付相關醫藥及醫囑事項。丙  ○○應於會面交往期滿時準時交還〇〇〇,並交還〇〇〇之健  保卡、學校聯絡簿、醫藥等相關物品。 ㈥如〇〇〇於會面交往中患病或遭遇事故,丙○○應為必要之醫療  措施,並儘速通知甲○○,亦即在其會面交往實施中,丙○○仍  須善盡保護教養之義務。 ㈦〇〇〇學校所安排可由或應由家人共同參與之活動(如運動會、  畢業典禮等),甲○○至遲應於該活動舉辦日一週前通知丙○○  ,以利丙○○出席參與;丙○○如欲參加該活動,亦應於活動舉  辦日之前二日通知甲○○。 ㈧雙方應互相告知〇〇〇生活作息、就學、醫療、醫囑事項、身心  狀況等一切情狀,面對一方的詢問,他方至少應簡短扼要回覆,  不得無故拒絕應答。 ㈨〇〇〇之住居所、聯絡方式或就讀學校如有變更,或有其他重要  事件,如重病、住院、入學、轉學、遷徙等情,應於三日內(始  日不計入)通知對造,不得無正當理由拖延隱瞞。 ㈩丙○○如未準時交還未成年子女或違反上開應遵守之事項時,甲  ○○得請求法院變更上開會面交往之方式、期間及頻率。甲○○  如未遵守交付〇〇〇之義務或違反上開應遵守之事項時,丙○○  得請求法院變更〇〇〇之主要照顧者。

2024-10-28

TCHV-112-家上-163-20241028-4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