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臺北監獄

共找到 192 筆結果(第 11-20 筆)

壢簡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家暴傷害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壢簡字第662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林玟瑞 上列被告因家暴傷害案件,不服本院中華民國113年6月26日113 年度壢簡字第662號判決(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案號:112年度偵字 第48416號),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上訴期間為20日,自送達判決後起算;又原審法院認為上 訴不合法律上之程式或法律上不應准許或其上訴權已經喪失 者,應以裁定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349條前段、第362條前 段分別定有明文。又對於簡易判決之上訴,依刑事訴訟法第 455之1第3項規定,準用上揭上訴逾期而駁回之規定,故對 於簡易判決倘逾期提起上訴,原審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先 予敘明。 二、經查,本件被告即上訴人(下稱被告)因犯家暴傷害案件, 經本院於113年6月26日以113年度壢簡字第662號判決處拘役 50日,該判決正本經按被告之住所地即桃園市○○區○○○街00 巷00號5樓寄送,因未獲會晤本人亦無受領文書之同居人或 受僱人,而於113年8月14日寄存於桃園市政府警察局大園分 局草漯派出所,而於113年8月24日已生送達之效力等情,有 前揭送達證書等件可佐,另加計在途期間1日,以及末日為 假日順延後,本案上訴期間應至遲於113年9月16日即已屆滿 。惟被告於114年2月10日始具狀提出予監獄長官就本案原審 判決聲明不服,有刑事抗告狀上法務部矯正署臺北監獄義一 舍收狀登記章足稽,依前揭說明,其上訴顯已逾越上訴期間 ,而違背法律上之法律之程式,且無從補正,應予駁回。 三、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3項、第362條前段,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刑事第十四庭 法 官 何信儀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鄭涵憶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2025-03-24

TYDM-113-壢簡-662-20250324-2

聲保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聲請假釋期中交付保護管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111號 聲 請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許鎧麟 上列受刑人因聲請假釋期中交付保護管束案件,聲請人聲請付保 護管束(114年度執聲付字第107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許鎧麟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上列受刑人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由本 院判處合計有期徒刑2年4月確定,於民國112年7月10日送監 執行,現於法務部○○○○○○○○○○○執行中。茲因上列受刑人於1 14年3月13日經核准假釋在案,依刑法第93條第2項之規定, 假釋中應付保護管束,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聲請裁定等 語。 二、按假釋出獄者,在假釋中付保護管束;依刑法第93條第2項 之付保護管束,由檢察官聲請該案犯罪事實最後裁判之法院 裁定之,刑法第93條第2項、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分別 定有明文。 三、經查,上開聲請意旨所述刑期等節,有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 可查,再本院為上開應執行案件犯罪事實最後裁判之法院, 經本院審核卷附法務部矯正署114年3月13日法矯署教字第11 401397961號函暨臺北監獄臺北分監假釋出獄人交付保護管 束名冊、法院前案紀錄表等文件,認聲請為正當,應予准許 ,爰裁定如主文所示。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刑法第93條第2項、第96條但 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陳藝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郭子竣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2025-03-19

TYDM-114-聲保-111-20250319-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傷害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簡字第77號 聲 請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龔逸偉 (現於法務部○○○○○○○○○○○執行) 上列被告因傷害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年度 偵字第51838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龔逸偉犯傷害罪,處拘役參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 折算壹日。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證據及應適用法條,除下列事項應補充、更 正外,其餘均引用如附件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之記載 :  ㈠犯罪事實欄一、第1行所載「龔逸偉與許峻滉前均為法務部○○ ○○○○○之收容人」,應更正為「龔逸偉與許峻滉前均為法務 部○○○○○○○之受刑人」。  ㈡證據並犯法條欄一、㈣所載「法務部○○○○○○○在家或出監受刑 人資料表」,應更正為「法務部○○○○○○○在監或出監受刑人 資料表」。 二、本院審酌被告龔逸偉與告訴人許峻滉素不相識,竟無故對告 訴人暴力相向,實非可取;兼衡被告犯罪之動機、目的、徒 手攻擊之方式、告訴人所受傷勢,又被告素行不佳,有法院 前案紀錄表在卷可查,並考量其於警詢中自陳高職肄業之智 識程度、勉持之家庭經濟狀況(見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113 年度偵字第35110號偵查卷第7頁),及其犯後雖坦承犯行, 然未與告訴人和解之態度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 ,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第454條第2項, 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判決,得自送達之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須附繕本)。 本案經檢察官邱舒婕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刑事第二十七庭法 官 潘 長 生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廖 郁 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刑法第277條 傷害人之身體或健康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萬元以 下罰金。 犯前項之罪,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7年以上有期徒刑 ;致重傷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 附件: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3年度偵字第51838號   被   告 龔逸偉 男 25歲(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住○○市○○區○○街000號4樓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另案於法務部○○○○○○○執行            中) 上列被告因傷害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宜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龔逸偉與許峻滉前均為法務部○○○○○○○之收容人,於民國112 年10月25日9時許,自桃園市○○區○○○村0號臺北監獄搭乘囚 車前往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之途中,竟基於傷害之犯意,徒手 毆打許峻滉,致許峻滉受有左頭臉部眼瞼多處挫瘀鈍傷之傷 害。 二、案經許峻滉訴由桃園市政府警察局龜山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 (一)被告龔逸偉於偵查中之自白。 (二)證人即告訴人許峻滉於偵查中之證述。 (三)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診斷證明書、告訴人傷勢照片。 (四)法務部○○○○○○○在家或出監受刑人資料表、收容人陳述書、 內外傷紀錄表。 二、所犯法條: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277條第1項傷害罪嫌。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1  日                   檢察官 邱舒婕

2025-03-18

PCDM-114-簡-77-20250318-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假釋中交付保護管束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912號 聲 請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高佩誠 上列受刑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聲請人聲請假釋中 交付保護管束(114年度執聲付字第84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高佩誠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聲請人聲請意旨以受刑人因毒品等案件,經本院判處有期徒刑1年11月確定,已於民國112年10月11日送監執行。嗣經法務部於114年3月13日核准假釋,依刑法第93條第2項之規定,在假釋中應付保護管束,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本院審核受刑人所犯前開案件,犯罪事實最後裁判之法院為本院(112年度審訴字第438號),及法務部矯正署114年3月13日法矯署教字第11401397961號函及所附法務部矯正署臺北監獄臺北分監假釋出獄人交付保護管束名冊,認聲請人之聲請為正當,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第2款,刑法第93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刑事第二十七庭 法 官 王綽光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內敘明抗告理由,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                  書記官 黃磊欣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2025-03-18

PCDM-114-聲-912-20250318-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678號 聲 請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邱偉仁 (現於法務部○○○○○○○○○執行中,暫寄於同署臺北監獄臺北分監) 上列受刑人因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人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496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邱偉仁因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有期 徒刑壹年。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上列受刑人邱偉仁因犯詐欺等案件,先後經 判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1條第5款,定其應 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 應執行之刑;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 上 ,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 法第 53條、第5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受刑人邱偉仁因犯詐欺等案件,業經本院分別判處如 附表所載之罪刑,且於如附表所示之日期確定在案,有各該 刑事判決書及受刑人法院前案紀錄表附卷可稽。從而檢察官 以本院為附表所示案件中之最後事實審法院,聲請定其應執 行刑,本院審核認聲請核無不合,審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 示之罪,為加入同一詐騙犯罪組織擔任取款車手之詐欺犯行 ,其罪質、侵害法益種類相同,犯罪時間甚近,責任非難重 複之程度較高,復衡以罪數反應之受刑人人格特性、對法益 侵害之加重效應,暨刑罰經濟與罪責相當原則,暨其犯罪行 為之不法與罪責程度,及對其施以矯正之必要性等情,爰依 刑法第51條第5款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又本 件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僅有2項宣告刑合併定刑,定應執 行刑所得酌量之因素甚為單純,減讓幅度亦屬明確,顯無再 另行徵詢受刑人個人意見之必要,併予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刑事第十六庭 法 官 游涵歆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內敘明抗告理由,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                 書記官 蘇宣容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2025-03-18

PCDM-114-聲-678-20250318-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10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花蓮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陳金源 上列受刑人因違反貪污治罪條例案件,聲請人聲請付保護管束( 114年度執聲付字第8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陳金源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以:受刑人陳金源因違反貪污治罪條例案件,經本 院等法院判決確定,應執行有期徒刑5年8月,於民國110年9 月17日送監執行,經縮短刑期後刑期終結日為115年9月16日 ;嗣經法務部矯正署於民國114年3月13日核准假釋在案,依 刑法第93條第2項規定,假釋中應付保護管束。爰依刑事訴 訟法第481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等語。 二、本院審核卷附法務部矯正署114年3月13日法矯署教字第1140 1347111號函及所附法務部矯正署臺北監獄假釋出獄人交付 保護管束名冊,認聲請人之聲請並無不當,應予准許。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第2款,刑法第93條第2項,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刑事第一庭審判長法 官 林信旭                法 官 顏維助                法 官 黃鴻達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抗告書狀,並應敘述抗告之理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徐珮綾

2025-03-14

HLHM-114-聲保-10-20250314-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延長安置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護字第3號 聲 請 人 新北市政府 法定代理人 甲○○ 受安置人 陳○○(姓名詳卷) 法定代理人 陳□□(受安置人之父,姓名、住所詳卷) 上列當事人聲請延長安置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陳○○(姓名、年籍均詳卷)自民國一一四年一月十一日起延長安 置三個月。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受安置人即兒童陳○○(姓名、年籍詳卷 )因未受適當之養育及照顧,其父陳□□(姓名詳卷)攜受 安置人燒炭自殺,致受安置人有一氧化碳中毒併心肌受損, 且身上有多處新舊瘀傷,顯已嚴重危害受安置人之身體健康 ,為維護受安置人之最佳利益,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已自民國 109年7月8日2時2分起將受安置人予以緊急安置,並經鈞院 裁定延長安置至114年1月10日。聲請人將持續評估法定代理 人之照顧意願及親職功能,並提供相關協助,爰依兒童及少 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7條第2項規定,請鈞院准予延長安 置3個月,以維護兒童最佳利益等語。 二、按兒童及少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直轄市、縣(市)主 管機關應予保護、安置或為其他處置;必要時得進行緊急安 置:㈠兒童及少年未受適當之養育或照顧。㈡兒童及少年有立 即接受診治之必要,而未就醫者。㈢兒童及少年遭遺棄、身 心虐待、買賣、質押,被強迫或引誘從事不正當之行為或工 作者。㈣兒童及少年遭受其他迫害,非立即安置難以有效保 護者。又緊急安置不得超過72小時,非72小時以上之安置不 足以保護兒童及少年者,得聲請法院裁定繼續安置。繼續安 置以3個月為限;必要時,得聲請法院裁定延長之。兒童及 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6條第1項、57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 文。 三、本件聲請人主張上揭事實,業據提出新北市政府兒童少年保 護案件第18次延長安置法庭報告書、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兒童 少年保護個案繼續安置法庭報告書、本院113年度護字第158 號民事裁定等件為證。並據前開延長安置法庭報告書建議 略以:「案主因未獲妥善照顧及身心虐待,而親屬替代照顧 資源仍待評估,目前司法仍持續進行中,故評估案主無適當 照顧之人力,仍有延長安置之必要,為維護案主基本生活、 健康及人身安全權益,爰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 57條規定,聲請貴院准予裁定延長安置3個月至114年4月10 日止,以利後續處遇工作之進行。」,本院審酌上開事證, 受安置人之父陳□□現仍於臺北監獄服刑中,無法照顧受安 置人,並經本院通知陳□□迄今仍未提出任何意見,考量受 安置人因年幼生活起居尚須仰賴他人照護,亦無其他親屬可 協助照顧,且受安置人對於本件聲請無意見,有兒少保護個 案安置意願書可按(見本院卷第39頁),故為維護受安置人 基本權益,堪認有予以延長安置必要,聲請人主張尚無不合 ,應予准許。 四、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7條第2項、家事事件法 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家事第二庭法 官 詹朝傑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謝征旻

2025-03-14

SLDV-114-護-3-20250314-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362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楊信華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違反廢棄物清理法等案件,聲請付保護管束 (114年度執聲付字第264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楊信華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楊信華原經法務部於民國114年1月16 日核准假釋,並經本院於114年1月20日以114年度聲保字第1 64號裁定假釋中付保護管束在案。因另於假釋前犯違反廢棄 物清理法等案件,經本院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7月確定, 業經法務部於114年3月11日重新核准假釋在案,依刑法第93 條第2項規定假釋出獄者,在假釋中應付保護管束,爰依刑 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等語。 二、本院審核法務部矯正署114年3月11日法矯署教決字第114014 04221號函及所附法務部矯正署114年3月11日法矯署教決字 第11401404220號函、臺北監獄臺北分監假釋出獄人交付保 護管束名冊,認聲請人之聲請為正當,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 1條第1項第2款,刑法第96條但書、第93條第2項,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刑事第二十四庭審判長法 官 宋松璟                    法 官 鄭昱仁                    法 官 姜麗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巫佳蒨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2025-03-13

TPHM-114-聲保-362-20250313-1

附民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詐欺等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3年度附民字第2264號 原 告 張曜蘚 被 告 林善安 張鈞皓 (現於法務部○○○○○○○,借提至同署臺北監獄臺北分監執行中) 新井豐 (現於法務部○○○○○○○,借提至同署臺北監獄臺北分監執行中) 上列被告等因詐欺等案件(113年度金訴字第821號),經原告提 起附帶民事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理 由 一、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得附帶提起民事訴訟,對 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且提起 附帶民事訴訟,應於刑事訴訟起訴後第二審辯論終結前為之 ,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第488條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復按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係指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 訴訟程序附帶提起民事訴訟,以請求回復其損害之程序,故 提起是項訴訟須限於起訴之犯罪事實侵害個人私權致生損害 者,始得為之,且須以刑事訴訟程序之存在為前提。若刑事 訴訟部分未經提起公訴或自訴,即無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之餘 地(最高法院108年度台附字第7號判決意旨參照)。 二、查原告丙○○固以被告甲○○、乙○○、戊○○犯詐欺等案件為由而 對上開被告甲○○等3人提起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原告另 對被告己○○、丁○○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部分則另依法處理 ),並援引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11年度少連偵字第2 84號、112年度少連偵字第114號起訴書為其依據。但查,觀 諸該起訴書附表二編號10關於提款車手、贓款流向等欄位, 均未記載到戊○○及甲○○,另於贓款流向欄固記載到乙○○,惟 下方則註記另案偵辦,且經檢察官以113年度蒞字第1327號 補充理由書,亦特定上開起訴書中被告甲○○之起訴範圍僅及 於附表一、被告戊○○、乙○○之起訴範圍僅及於附表一與附表 二編號8,而均不及於原告遭詐騙部分之附表二編號10。是 以原告就其所指被告甲○○等3人之犯罪事實部分既尚未經檢 察官以上開起訴書提起公訴或經自訴而繫屬於本院,其對被 告甲○○等3人提起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依前開說明,其 訴自屬不合法,應予駁回;又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 之聲請亦失所附麗,應併予駁回。 據上論結,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二十庭 審判長法 官 林米慧                              法 官 陳盈如                              法 官 林翊臻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非對刑事判決上訴時,不得上訴,並應於送達後 20日內敘明上訴理由,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書記官 廖宮仕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2025-03-12

PCDM-113-附民-2264-20250312-2

附民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詐欺等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附民字第2465號 原 告 游舒瑜 被 告 薛智仁 (現於法務部○○○○○○○,借提至同署臺北監獄臺北分監)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本院113年度金訴字第821號),經原告 提起請求損害賠償之附帶民事訴訟,因事件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 不能終結其審判,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之規定將本件附 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至原告另對被告陳柏森 提起附帶民事訴訟部分,因被告陳柏森現經本院發布通緝,待通 緝到案後另行依法處理;又原告另對被告林善安、張鈞皓、新井 豐提起附帶民事訴訟部分則由本院另行判決審結,均附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二十庭 審判長法 官 林米慧 法 官 陳盈如 法 官 林翊臻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廖宮仕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2025-03-12

PCDM-113-附民-2465-20250312-2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