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賴怡帆

共找到 88 筆結果(第 11-20 筆)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宣示判決筆錄 地方行政訴訟庭 113年度交字第395號 114年1月22日辯論終結 原 告 黃科皓 被 告 臺中市交通事件裁決處 設臺中市○○區○○○路00號 代 表 人 黃士哲 住同上 訴訟代理人 魏光玄律師 複 代理人 劉惠昕律師 上開當事人間因交通裁決事件,於中華民國000年0月00日下午4 時在本院第五法庭公開宣示判決,出席人員如下: 法 官 黃麗玲 書記官 蔡宗和 通 譯 賴怡帆 到場當事人:如報到單所載。 法官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9準用同法第234條第2項規定宣示判 決,並諭知將判決主文、事實及理由之要領,記載於宣示判決筆 錄,不另作判決書: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要領: 一、事實概要:   原告於民國113年2月10日1時18分許,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斯時懸掛BMF-9999號車牌)自用小客車(下稱系爭車輛),在雲林縣臺西鄉台78線快速公路西向0公里處,因「行駛快速公路違規停車(於路肩違規停車)」之違規行為,為雲林縣警察局臺西分局(下稱舉發機關)警員上前予以稽查,發現系爭車輛懸掛已註銷之BMF-9999號車牌,違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道交處罰條例)第12條第1項第4款規定,並依同條例同條第3項規定欲當場移置保管系爭車輛,嗣原告駕駛系爭車輛逃逸,警員因認原告有「違反本條例之行為,不接受稽查而逃逸」之違規行為,而製開第KAV074910號舉發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通知單(下稱舉發通知單)逕行舉發車主即原告違反道交處罰條例第60條第1項規定,案移被告。嗣原告不服提出陳述,由被告函請舉發機關協助查明事實後,認原告「違反處罰條例之行為,拒絕停車接受稽查而逃逸」之違規事實明確,依道交處罰條例第60條第1項、道路交通安全講習辦法第4條第1項第12款及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表(下稱裁罰基準表)等規定,於113年4月15日以中市裁字第68-KAV074910號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裁決書(下稱原處分),裁處原告罰鍰新臺幣(下同)2萬元,吊扣駕駛執照6個月,並應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原告不服,提起本件行政訴訟。 二、理由: ㈠按道交處罰條例第60條第1項於86年1月22日修正增訂時之立 法理由:「對於不服執法人員之交通指揮或稽查者,依本條 第2項第1款之規定處以較輕之罰鍰,係為建立交通執法者之 權威性。惟少數違規被稽查取締者,不聽從執法者之制止而 加速逃逸,顯然惡行較重,實有必要於追蹤取締或予逕行舉 發後,按第63條規定予以記點,爰增列第1項,俾有效遏阻 。」可知其規範之行為態樣,包括駕駛人實施違規行為中, 不聽執法人員制止仍繼續為之,及被稽查取締,拒絕停車而 逃逸等2種類型,與同條第2項第1款係就駕駛人單純不服從 執法人員之指揮或稽查予以處罰者,有所區別。汽車駕駛人 於警察對其執行交通稽查之初雖曾在場,但不服從稽查,未 待警察執行稽查程序完畢,逕自駕車駛離,所為已非僅止於 對執法人員之指揮或稽查不服,而已有「逃逸」的態樣,即 因人、車均離開現場而增加稽查之障礙,自已該當道交處罰 條例第60條第1項後段所定拒絕停車接受稽查而逃逸之要件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9年交上字第316號判決、高雄高等行 政法院110年交上字第21號判決意旨參照)。  ㈡經本院會同兩造當庭勘驗警車行車記錄器、舉發警員密錄器 影像檔案(見本院卷第158至163頁)及參以舉發警員丁祥益 所出具之職務報告(見本院卷第105頁)可知,原告因將系 爭車輛停放在上開快速公路路肩之違規行為,為舉發機關警 員上前予以稽查,發現系爭車輛懸掛已註銷之BMF-9999號車 牌,違反道交處罰條例第12條第1項第4款規定,並欲依同條 例同條第3項規定當場移置保管系爭車輛;惟原告自稱系爭 車輛已損壞無法駕駛,多次請求警員不要移置保管系爭車輛 ,但經警員予以拒絕,並告知原告若自行駕車離開,因取締 程序尚未結束,將會對原告舉發拒檢逃逸之違規;然原告利 用警員聯絡可拖吊系爭車輛之拖吊車前來之等待時間,趁隙 駕駛系爭車輛加速逃離現場,致警員未能移置保管系爭車輛 ,亦未完成製單程序等情。則依前揭判決意旨,原告於警員 對其執行交通稽查之初雖曾在場,但未待警員執行稽查程序 (移置保管系爭車輛及製單舉發)完畢,即趁隙駕駛系爭車 輛加速逃逸,核其所為已非僅止於對執法人員之指揮或稽查 不服,而顯已增加稽查之障礙,自屬「拒絕停車接受稽查而 逃逸」之違規行為無誤。  ㈢原告雖主張其在現場有配合警方等待拖吊車前來拖吊,但等待時間近3小時仍未拖吊完成,其才駕駛系爭車輛離開等語。然違規行為人經警予以攔停稽查時,即負有接受稽查之義務,且於警員完成稽查取締之移置保管車輛及製單程序結束前,均有在場配合稽查之義務,是原告上揭主張,已難認可採。況且,本件係因系爭車輛車型特殊,致已到現場之拖吊車無法完成拖吊而需等待其他拖吊車前來,且警員亦曾向原告表示其可配合警方一同駕駛系爭車輛前往勤務處所完成移置保管系爭車輛及製單程序,但原告聲稱系爭車輛已損壞無法駕駛致需在現場等待拖吊車前來拖吊;警員並告知原告若自行駕車離開,因取締程序尚未結束,將會對原告舉發拒檢逃逸之違規,然原告竟利用等待拖吊車前來之時間,趁隙駕駛其聲稱已損壞無法駕駛之系爭車輛加速逃離等情,此有上開勘驗筆錄及職務報告(見本院卷第105、160至162頁)在卷可考,則原告已明確知悉警員尚未完成稽查、取締之移置保管系爭車輛及製單程序,竟仍趁隙駕車加速駛離現場,顯已增加稽查之障礙。故原告所為自已構成道交處罰條例第60條第1項「違反處罰條例之行為,拒絕停車接受稽查而逃逸」之違規行為無訛,原告以前揭情詞主張其所為並無違反道交處罰條例第60條第1項規定,難認有據。 ㈣從而,原告於事實概要欄所示之時、地,駕駛系爭車輛有「 違反處罰條例之行為,拒絕停車接受稽查而逃逸」之違規行 為屬實。則被告審酌原告係駕駛汽車,且於應到案期限內到 案陳述意見並聽候裁決,依道交處罰條例第60條第1項、道 路交通安全講習辦法第4條第1項第12款及裁罰基準表等規定 ,以原處分裁處原告罰鍰2萬元,吊扣駕駛執照6個月,並應 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核無違誤,原告訴請撤銷原處分為 無理由,應予駁回;另第一審裁判費用300元應由原告負擔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書記官 蔡宗和 法 官 黃麗玲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本筆錄正本之送達,與判決正本之送達,有同一效力。 三、如不服本宣示判決筆錄,應於筆錄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地 方行政訴訟庭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判決所違背之 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或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 具體事實),其未載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 向本院補提理由書(上訴狀及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造人數附 繕本,如未按期補提上訴理由書,則逕予駁回上訴),並應 繳納上訴裁判費新臺幣75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書記官 蔡宗和

2025-02-13

TCTA-113-交-395-20250213-1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宣示判決筆錄 地方行政訴訟庭 113年度交字第692號 114年1月22日辯論終結 原 告 張閎杰 原 告 兼 訴訟代理人 張財旭 被 告 臺中市交通事件裁決處 設臺中市○○區○○○路00號 代 表 人 黃士哲 住同上 訴訟代理人 魏光玄律師 複 代理人 劉惠昕律師 上開當事人間因交通裁決事件,於中華民國000年0月00日下午4 時在本院第五法庭公開宣示判決,出席人員如下: 法 官 黃麗玲 書記官 蔡宗和 通 譯 賴怡帆 到場當事人:如報到單所載。 法官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9準用同法第234條第2項規定宣示判 決,並諭知將判決主文、事實及理由之要領,記載於宣示判決筆 錄,不另作判決書: 主 文 一、原告之訴均駁回。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要領: 一、事實概要:   原告張財旭於民國113年6月20日17時27分許,駕駛原告張閎 杰所有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下稱系爭車輛), 行經臺中市○○區○○○道0段000號對面時,因有「吐氣酒精濃 度達0.15以上未滿0.25mg/L(濃度0.17mg/L)」之違規行為 ,經臺中市政府警察局豐原分局(下稱舉發機關)警員分別 對原告張財旭依道交處罰條例第35條第1項第1款規定、對車 主即原告張閎杰依道交處罰條例第35條第9項規定,掣開掌 電字第G7SB40225、G7SB40226號舉發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 通知單(下稱舉發通知單一、二),案移被告。嗣被告認原 告張財旭「汽機車駕駛人酒精濃度超過規定標準(0.15-0.2 5〈未含〉)」、原告張閎杰「汽機車駕駛人有第35條第1項第1 款之情形」之違規事實明確,依道交處罰條例第35條第1項 第1款、道路交通安全講習辦法(下稱講習辦法)第4條第1 項第8款及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表(下稱裁 罰基準表)等規定,於113年6月21日以中市裁字第68-G7SB4 0225號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裁決書(下稱原處分一)裁處 原告張財旭罰鍰新臺幣(下同)3萬元,吊扣汽車駕駛執照2 4個月,並應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另依道交處罰條例第3 5條第9項規定,於113年7月5日以中市裁字第68-G7SB40226 號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裁決書(下稱原處分二),裁處原 告張閎杰吊扣汽車牌照24個月。原告張財旭、張閎杰均不服 ,提起本件行政訴訟。 二、理由: ㈠經本院會同兩造當庭勘驗舉發機關警員之密錄器影像檔案( 本院卷第132至135頁)可知,原告張財旭駕駛系爭車輛因未 依號誌指示逕行左轉而遭警員予以攔停稽查,警員於稽查過 程中,發現原告張財旭身上有濃厚酒味,經詢問原告張財旭 是否有飲酒及飲用完畢之時間後,即提供礦泉水給原告張財 旭漱口,並告知酒測相關之法律效果,再對原告張財旭進行 酒測,經測得原告張財旭之吐氣酒精濃度值為0.17mg/L等情 ,足認原告張財旭確實有「汽機車駕駛人酒精濃度超過規定 標準(0.15-0.25〈未含〉)」之違規行為無誤。原告2人事後 主張舉發警員未詢問原告張財旭飲酒結束時間、未提供水漱 口云云,顯與事實不符,不足採信。  ㈡原告2人雖主張原告張財旭之酒測濃度屬於勸導值範圍區間内,應以勸導代替舉發,舉發警員有逾越權限或濫用權力行使裁量權,被告據此舉發所為之裁決違法等語。惟依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下稱處理細則)第12條第1項第12款:「行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而未嚴重危害交通安全、秩序,且情節輕微,以不舉發為適當者,交通勤務警察或依法令執行交通稽查任務人員得對其施以勸導,免予舉發:……十二、駕駛汽車或慢車經測試檢定,其吐氣所含酒精濃度超過規定之標準值未逾每公升0.02毫克。」之規定,非謂駕駛汽車或慢車經測試檢定,其吐氣所含酒精濃度超過規定之標準值未逾每公升0.02毫克(即0.02mg/L),即可邀免予舉發之寬典,尚必須同時符合「未嚴重危害交通安全、秩序」且「情節輕微」而「以不舉發為適當」等要件,亦即該條規定所列舉「得免予舉發」之違規情節,原即屬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僅是法規考量各該違規情節較輕,而賦予交通勤務警察或依法令執行交通稽查任務人員依據個案違規事實,考量違規行為對於交通安全、秩序之危害程度,有無發生交通事故及其情節是否輕微等情,裁量是否以勸導代替取締,不能據此即謂上開規定已修正法定處罰標準,而謂在該寬限值範圍內之行為均非屬違規行為,此應先予辨明。又依處理細則第12條第3項第1款:「執行前2項之勸導,依下列規定辦理:一、應先斟酌個案事實、違反情節及行為人之陳述,是否符合前項得施以勸導之規定。」足知行政法規已賦予交通勤務警察或依法令執行交通稽查任務人員,依個案事實、違反情節及行為人之陳述等具體狀況,予以裁量決定是否就違規行為加以舉發之權限,從而,交通勤務警察或依法令執行交通稽查任務人員自可依現場情狀行使裁量權,而決定勸導或舉發,並非謂酒精濃度介於每公升0.15至0.17毫克(即0.15mg/L至0.17mg/L)之間即不成立道交處罰條例第35條第1項第1款之違規事項至明;且所謂「情節輕微者」是否不予處罰而予以糾正或勸導,應屬交通稽查執行機關裁量職權範圍,除行政機關行使裁量權之過程或結果,有逾越權限或濫用權力之情形,應以違法論外,行政法院原則上應尊重行政機關之裁量決定而作有限度之司法審查(臺北高等行政法院高等行政訴訟庭113年度交上字第154號判決意旨參照)。觀諸舉發機關113年8月1日中市警豐分交字第1130033849號函已載明:「張男駕駛自小客車AYU-6009號交通違規(未依號誌指示左轉)在前,吹氣酒精濃度值0.17mg/L在後,已嚴重危害交通安全秩序,警方認定張男違規事項並無處理細則第12條『未嚴重危害交通安全、秩序且情節輕微,以不舉發為適當者』之情,爰未實施勸導」(見本院卷第73至74頁),堪認舉發機關已具體表明其本於法定職權之行使,經斟酌本案事實及違反情節而決定舉發之依據,合於處理細則第12條第3項第1款之規定。則考諸道交處罰條例第35條為達有效嚇阻汽車駕駛人之僥倖心理,確保汽車駕駛人及用路人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安全,維護公共安全及交通秩序等重大公益目的之立法意旨,本件舉發機關警員以原告張財旭有「吐氣酒精濃度達0.15以上未滿0.25mg/L(濃度0.17mg/L)」之違規行為,且其情節非屬輕微,遂依其專業判斷認有客觀上之必要而依法舉發,其舉發之手段正當、合法,並符合行政目的,尚無任何積極證據足以證明舉發警員之裁量有何違法之處。原告2人主張舉發警員有逾越權限或濫用權力行使裁量權云云,並無可採。  ㈢再按道交處罰條例第35條第9項吊扣汽車牌照之規定,係屬行 政義務違反之處罰,自未排除行政罰法第7條第1項規定應以 受處罰人有故意或過失為要件及道交處罰條例第85條第3項 規定採推定過失責任等適用。在汽車駕駛人與汽車所有人不 同時,依道交處罰條例第35條第9項關於吊扣汽車所有人該 汽車牌照2年之併罰規定,仍有行政罰法第7條有關故意過失 規定之適用;惟依道交處罰條例第85條第3項規定採推定過 失責任,即產生舉證責任倒置效果,則汽車所有人原則上應 負推定過失責任,其須舉證證明確實無過失之程度,始得免 罰。查原告張閎杰於原告張財旭違規當時並未對使用系爭車 輛之人,為任何應合乎道路交通法規之具體管理措施或約束 措施,尚難認原告張閎杰已盡其擔保駕駛人之駕駛行為合於 交通管理規範之選任監督義務;又原告張閎杰亦未提出任何 證據證明,其基於系爭車輛所有人之地位,對於原告張財旭 駕駛系爭車輛,有何已盡力採取預防性措施,避免原告張財 旭有酒後駕車行為之發生。則依前開說明,原告張閎杰既未 舉證證明其無過失,自不能免罰,依法亦應擔負行政罰責。 ㈣從而,原告張財旭駕駛原告張閎杰所有之系爭車輛於事實概 要欄所示之時、地,有「汽機車駕駛人酒精濃度超過規定標 準(0.25-0.4〈未含〉)」之違規行為屬實。則被告依道交處 罰條例第35條第1項第1款、講習辦法第4條第1項第8款及裁 罰基準表等規定,以原處分一裁處原告張財旭罰鍰3萬元, 吊扣汽車駕駛執照24個月,並應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以 原處分二裁處車主即原告張閎杰吊扣汽車牌照24個月,核其 認事用法均無違誤。原告張財旭、原告張閎杰分別訴請撤銷 原處分一、二,均無理由,均應予駁回;另第一審裁判費用 300元應由原告負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書記官 蔡宗和 法 官 黃麗玲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本筆錄正本之送達,與判決正本之送達,有同一效力。 三、如不服本宣示判決筆錄,應於筆錄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地 方行政訴訟庭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判決所違背之 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或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 具體事實),其未載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 向本院補提理由書(上訴狀及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造人數附 繕本,如未按期補提上訴理由書,則逕予駁回上訴),並應 繳納上訴裁判費新臺幣75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書記官 蔡宗和

2025-02-13

TCTA-113-交-692-20250213-1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宣示判決筆錄 地方行政訴訟庭 113年度交字第1064號 114年1月22日辯論終結 原 告 張浩偉 被 告 臺中市交通事件裁決處 設臺中市○○區○○○路00號 代 表 人 黃士哲 住同上 訴訟代理人 魏光玄律師 複 代理人 劉惠昕律師 上開當事人間因交通裁決事件,於中華民國000年0月00日下午4 時在本院第五法庭公開宣示判決,出席人員如下: 法 官 黃麗玲 書記官 蔡宗和 通 譯 賴怡帆 到場當事人:如報到單所載。 法官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9準用同法第234條第2項規定宣示判 決,並諭知將判決主文、事實及理由之要領,記載於宣示判決筆 錄,不另作判決書: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要領: 一、事實概要:   原告於民國113年7月20日9時27分許,駕駛車牌號碼00-0000號自用小貨車(下稱系爭車輛),行經臺中市南屯區台74縣快速公路東向4.2公里處,為民眾認有違規行為而檢具行車紀錄器影像資料於113年7月25日向警察機關提出檢舉,經臺中市政府警察局第四分局(下稱舉發機關)員警審視採證資料,認有「行駛快速公路違規使用路肩」之違規行為,而於113年9月2日填掣中市警交字第GGJ080638號舉發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通知單逕行舉發車主。嗣經車主申請歸責原告,原告不服提出申訴,由被告函請舉發機關協助查明事實後,認原告「行駛快速公路違規使用路肩」之違規事實明確,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道交處罰條例)第33條第1項第9款及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表(下稱裁罰基準表)等規定,於113年11月4日以中市裁字第68-GGJ080638號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裁決書(下稱原處分),裁處原告罰鍰新臺幣(下同)4,000元。原告不服,提起本件行政訴訟。 二、理由: ㈠經本院會同兩造當庭勘驗被告所提出之檢舉人車輛行車記錄器影像檔案(見本院卷第152至153頁)可知,於畫面時間09:27:12至09:27:13,原告駕駛系爭車輛沿臺中市南屯區台74線快速公路加速車道行駛,並於駛至該加速車道末端時,系爭車輛之右前、後車輪已跨越路面邊線進入路肩,系爭車輛車身逐漸駛入路肩,並沿路肩繼續向前行駛等情,是原告駕駛系爭車輛確有「行駛快速公路違規使用路肩」之違規事實。 ㈡原告雖主張因外側車道有大型砂石貨車,致其出於自我保護而不得已繼續行駛在加速車道,是緊急避難之行為,原告係行駛至加速車道末端後行駛到路肩,並非有意行駛使用路肩等語。惟按因避免自己或他人生命、身體、自由、名譽或財產之緊急危難而出於不得已之行為,不予處罰,但避難行為過當者,得減輕或免除其處罰,固為行政罰法第13條所明定。而緊急避難行為,須自己或他人之生命、身體、自由、財產猝遇危險之際,非侵害他人法益別無救護之途,為必要之條件;倘行為人應注意並能注意而不注意,致有一定結果之發生者,則與緊急避難之法定要件顯然不符。故避免緊急危難而出於不得已之行為,係基於社會之公平與正義所為不罰之規定,倘其危難之所以發生,乃因行為人自己過失行為所惹起,而其為避免自己因過失行為,轉而侵害第三人法益;與單純為避免他人之緊急危難,轉而侵害第三人法益之情形不同,依社會通念,應不得承認其亦有緊急避難之適用。依本院當庭勘驗上開行車記錄器影像檔案及觀諸影像擷圖(見本院卷第143至147、152至153頁)可見,㈠於畫面時間09:27:08至09:27:10,原告駕駛系爭車輛沿臺中市南屯區台74線快速公路加速車道行駛,原行駛在系爭車輛左側外側車道之訴外大貨車(即原告所稱之大型砂石貨車)已超越系爭車輛,系爭車輛左側外側車道並無行駛中之車輛,已可供系爭車輛由加速車道變換車道至左側外側車道,然系爭車輛仍行駛在加速車道繼續直行。㈡於畫面時間09:27:11,系爭車輛行駛接近加速車道末端,但仍繼續行駛在加速車道;於畫面時間09:27:12至09:27:13,系爭車輛仍在加速車道行駛,且於系爭車輛駛至加速車道末端時,其右前、後車輪已跨越路面邊線進入路肩,系爭車輛車身逐漸駛入路肩,並沿路肩繼續向前行駛;而在上開畫面時間09:27:11至09:27:13期間,系爭車輛左側外側車道並無行駛中之車輛,均可供系爭車輛由加速車道變換車道至左側外側車道等情,足見在原告從加速車道駛入路肩前,已有充分時間、空間可供原告自加速車道變換車道至左側外側車道,原告主張係因外側車道有大型砂石貨車,致其不得已繼續行駛在加速車道,是緊急避難之行為云云,並非可採;況縱認當時原告左側外側車道有其他車輛致其無法變換車道,並不意謂原告即可任意行駛該路段之路肩,原告本應在逐漸接近加速車道末端前,提早駛入主線之外側車道上,而非等至駛入加速車道末端時見無空間可變換車道後即任意行駛於路肩。原告既係考領有合格駕駛執照之駕駛人(見本院卷第119頁),對於不得違規行駛於快速公路路肩之規定應知之甚詳,並應確實遵守,如有違反,自應受罰,其違規使用路肩之行為,縱認非故意,亦有應注意,能注意,而未注意之過失而不得主張有緊急避難之適用。原告上揭主張,自非可採。  ㈢另原告主張本件係檢舉人惡意檢舉,侵害原告之隱私權及有 違比例原則;且檢舉人所提供之上開行車記錄器檔案未經過 定期檢定合格,不得作為舉發原告違規之證據等語。  ⒈然查,道交處罰條例第7條之1及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 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下稱處理細則)第22條第1項、第2項 之規定,係規範民眾檢舉舉發之舉發程序,該規範立法之初 ,係考量警力有限及民眾取巧違規,為交通秩序混亂原因之 一,一般民眾如能利用適當管道檢舉交通違規,除可彌補警 力之不足外,亦將產生極大之嚇阻效果,以達到維護道路交 通安全之行政目的;然為避免檢舉人刻意鑽營法律文字,造 成法條之目的逸失,甚至衍生社會、鄰里之不安與不和諧, 同時保障法條原立法精神目的在維護交通、保障安全,故針 對舉發部分,增訂(7日)期限之規定,而強化社會秩序之 安定性。是一般民眾見有得檢舉之違規事件,皆可於行為終 了日起7日內敘明違規事實或檢具違規證據資料,向公路主 管或警察機關檢舉,經查證屬實者,應即舉發之(依道交處 罰條例第7條之1第1項規定,民眾得檢舉之違規項目包括第3 3條第1項第9款之違規行為)。又按道交處罰條例第90條規 定:「違反本條例之行為,自行為成立之日起;行為有連續 或繼續之狀態者,自行為終了之日起,逾2個月不得舉發。 但汽車肇事致人受傷或死亡案件,因肇事責任不明,已送鑑 定者,其期間自鑑定終結之日起算;未送鑑定而須分析研判 者,逾3個月不得舉發。」查本件原告駕駛系爭車輛於113年 7月20日之違規行為,係由民眾提供科學儀器取得之行車記 錄器影像資料,於113年7月25日向警察機關檢舉,經舉發機 關查證屬實,而於113年9月2日製單逕行舉發等情,有舉發 通知單在卷可考(見本院卷第85頁),是本件逕行舉發程序 於法自無不合。又車主或駕駛人駕車上路,係自行將車牌號 碼、車型、汽車顏色、駕駛狀態等相關資訊揭露於眾,並非 屬資訊自主或隱私權保障之範疇,縱認道路上車輛聯結之資 訊仍得受憲法之保障,然倘車主或駕駛人有道路違規行為, 堪認已妨害交通秩序,影響交通安全,立法者仍得立法限縮 其隱私權保護範圍;而依道交處罰條例第1條之立法目的, 以及立法者以同條例第7條之1規定立法授權,公路主管或警 察機關得接受民眾檢舉,而該管機關於民眾提出交通違規影 像之檢舉後,以加強道路交通管理,維護交通秩序,確保交 通安全,於執行法定職務有關之必要範圍內,利用檢舉人提 供之採證影像調取違規行為人之個人資料用以取締交通違規 ,以維護交通秩序與安全,應認係為防止他人權益之重大危 害,為增進公共利益所必要,尚符合比例原則。原告上開主 張,並無可採。  ⒉再觀諸本件民眾檢舉違規影像,乃車輛之行車記錄器,其在 道路參與過程中偶遇原告交通違規行為,予以擷錄並向舉發 機關提出檢舉,因其僅係將影像透過鏡頭及感光、儲存設備 予以紀錄,尚非如雷達測速儀、呼氣酒精濃度測試器等涉及 量測數據而需經度量衡檢驗或校正,方得以判定實際之違規 事實,且依度量衡法第5條及度量衡器檢定檢查辦法第3條之 規定,行車紀錄器亦非屬應經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定期檢定之 法定度量衡器之種類及範圍,是民眾以行車記錄器攝錄違規 影像,倘已可供還原現場情形,並具可驗證性,即無須以該 行車記錄器業經檢驗合格,方得採為認定違規事實之證據。 而經本院當庭勘驗檢舉人所提出之行車記錄器影像,其錄影 畫面明確顯示拍攝之日期與時間,且錄影內容連續無間斷, 並完整呈現系爭車輛及周遭車輛之行車動態,所顯現相關場 景之光影、色澤等亦均屬正常而自然呈現,無人為造作扭曲 或修圖之跡象,並清楚拍攝到系爭車輛之車號及其行駛快速 公路違規使用路肩之違規行為過程,此有本院勘驗筆錄暨影 像擷圖可稽(見本院卷第143至147、152至153頁),上開影 像自得作為認定本件違規事實之證據,原告主張上開行車記 錄器未經過定期檢定合格,不得作為舉發原告違規之證據, 亦非可採。 ㈣從而,被告審酌原告係駕駛小型車違規,且於期限內到案陳 述意見並聽候裁決,依道交處罰條例第33條第1項第9款及裁 罰基準表等規定,以原處分裁處原告罰鍰4,000元,核無違 誤。原告訴請撤銷原處分,為無理由;另第一審裁判費用30 0元應由原告負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書記官 蔡宗和 法 官 黃麗玲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本筆錄正本之送達,與判決正本之送達,有同一效力。 三、如不服本宣示判決筆錄,應於筆錄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地 方行政訴訟庭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判決所違背之 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或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 具體事實),其未載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 向本院補提理由書(上訴狀及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造人數附 繕本,如未按期補提上訴理由書,則逕予駁回上訴),並應 繳納上訴裁判費新臺幣75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書記官 蔡宗和

2025-02-13

TCTA-113-交-1064-20250213-1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宣示判決筆錄 地方行政訴訟庭 113年度交字第632號 114年1月14日辯論終結 原 告 戴羽均 被 告 臺中市交通事件裁決處 設臺中市○○區○○○路00號 代 表 人 黃士哲 住同上 訴訟代理人 魏光玄律師 複代理人 劉惠昕律師 上開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於中華民國114年2月4日上午11時0 分在本院第七法庭公開宣示判決,出席人員如下: 法 官 張佳燉 書記官 周俐君 通 譯 賴怡帆 到庭當事人:如報到單所載。 法官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9準用同法第234條第2項規定宣示判 決,判決主文、事實及理由記載如下,不另作判決書: 主 文 一、原處分(民國113年6月27日中市裁字第68-GX0000000號違反 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裁決書)撤銷。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被告負擔。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3 00元。 事實及理由要領 一、事實概要:原告於民國113年3月30日20時39分許,騎乘牌號 NUR-9021號普通重型機車(下稱系爭機車),行經臺中市北 區三民路3段台中科大側門停車場門口時,與訴外人粘峻豪 (下稱訴外人)騎乘之機車發生擦撞。原告逕自離開後訴外 人報警前往現場處理,臺中市政府警察局第二分局員警獲報 後調查此案,原告到案承認為駕駛人,員警認為其有「機車 駕駛人駕駛機車肇事,未致他人受傷或死亡而未依規定處置 逃逸」之違規行為,對原告填製第GX0000000號舉發違反道 路交通管理事件通知單舉發。被告續於113年6月27日,依道 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道交條例)第62條第1項、第24 條第1項、道路交通安全講習辦法第4條第1項第1款、違反道 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第2條及其附件「 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表」之規定,以中市裁 字第68-GX0000000號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裁決書(下稱原 處分)裁處罰鍰新臺幣(下同)3,000元、吊扣駕駛執照1個 月、並應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  二、理由:  (一)如事實概要欄所述之事實,除下列爭點外,皆為兩造所不爭 執,並有卷附證據可稽,堪認為真實。參以兩造陳述,本件 爭點為:原告主張當時認為訴外人同意其離去,而無逃逸之 故意,是否可採?  (二)按行政罰法第7條第1項規定:「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非 出於故意或過失者,不予處罰。」依此規定可知,違反行政 法上義務之行為人,其主觀責任條件有故意及過失之分,並 因故意或過失致有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其受責難程度 本屬有別。所謂故意,係指行為人對於構成違規之事實及該 事實係屬違規,明知並有意使其發生者(直接故意),或行 為人對於構成違規之事實,預見其發生而其發生並不違背其 本意,且知悉該事實係屬違規者(間接故意)而言;所謂過 失,係指行為人雖非故意,但按其情節應注意,並能注意, 而不注意者(無認識之過失),或行為人對於構成違規之事 實,雖預見其能發生而確信其不發生者(有認識之過失)而 言。且所謂「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行為應受責難程度」,除於 主觀上區分直接故意、間接故意、重大過失、具體輕過失及 抽象輕過失之外,並應對於客觀上造成違反行政法上義務結 果的原因,分別其可以歸責之程度(最高行政法院105年度 判字第514號判決參照)。而細繹道交條例第62條第1項前段 係規定「肇事,無人受傷或死亡而未依規定處置」,參照其 文義及立法意旨可知,無論故意或過失,均可構成肇事未依 規定處置之違規行為;惟同條項後段及第4項所稱「逃逸」 ,則應限於知悉違規事實而仍逃離現場,始足當之。 (三)經本院於兩造到庭時勘驗訴外人提供之行車紀錄器電磁紀錄 ,訴外人騎乘之機車於畫面時間19:01:43(實際違規時間 以事實概要欄所載為準)欲右轉彎時,與右方加速而來之系 爭機車擦撞後,雙方均停車未再移動,原告則坐立於系爭機 車上,回頭看訴外人,影片即結束;嗣另一電磁紀錄之影片 於畫面時間19:03:16開始時,系爭機車原仍停留於訴外人 機車前方,原告旋即往前移動約10公尺並稍作停留後,於畫 面時間19:03:34起步往前騎乘而離開現場,有勘驗筆錄與 勘驗畫面截圖照片附卷可稽(見本院卷第92-94、101-109頁 )。由勘驗結果觀之,原告於事故發生後,確實有未報警處 理而離去之客觀事實,然再細繹影片中之畫面時間,雙方於 19時1分43秒擦撞後,機車均無傾倒,原告與後方之訴外人 距離並不遠,仍處於可交談之距離範圍內,而前方之原告一 直到19時3分34秒,始離開現場,期間達1分50秒,衡情雙方 應有交談。而訴外人之行車紀錄器,雖有上開2段影片之紀 錄,但2段影片間隔之1分50秒,亦即系爭機車停車後原告與 訴外人可能交談內容之電磁紀錄,經舉發機關員警調查後, 訴外人無法提供,有職務報告書1紙附卷可佐(見本院卷第1 17頁),是依卷附之證據,無法知悉原告於停車後與訴外人 談話之內容。然而,原告於交通事故發生後既然有停車並望 向訴外人,且停留於現場約1分50秒,按理雙方應有交談, 則原告陳述訴外人同意其離去等語,並非全然無稽。縱然退 而認訴外人沒有明確同意原告離去,由勘驗結果觀之,訴外 人並未離開其所騎乘之機車,由勘驗內容也未能知悉雙方談 話內容,且稽以卷附之臺中市政府警察局A3類道路交通事故 調查紀錄表與車損照片(見本院卷第53-56、60-66頁),雙 方均無受傷,車損亦不嚴重,在此情形下,原告確實可能誤 以為訴外人無意見而同意離去,本件依卷內證據,難認為原 告有逃逸之故意,揆諸前揭說明,被告無法證明原告所為該 當道交條例第62條第1項後段「逃逸」之要件,原處分有違 誤。    三、綜上所述,被告提出之證據,無法證明原告於發生交通事故 後,有逃逸之故意,原處分予以裁罰,核屬有違誤,原告訴 請撤銷,即有理由,應予准許。另第一審訴訟費用300元應 由被告負擔,因該訴訟費用前已由原告預為繳納,被告應給 付原告該3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書記官 周俐君                             法 官 張佳燉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宣示判決筆錄,應於宣示判決筆錄送達後20日內, 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判決 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或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載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 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上訴狀及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 造人數附繕本,如未按期補提上訴理由書,則逕予駁回上訴   ),並應繳納上訴裁判費新臺幣75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書記官 周俐君

2025-02-04

TCTA-113-交-632-20250204-1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宣示判決筆錄 地方行政訴訟庭 113年度交字第537號 114年1月14日辯論終結 原 告 康庭碩 送達處所:彰化縣○○市○○路000號 0樓 被 告 臺南市政府交通局 代 表 人 王銘德 訴訟代理人 周易律師 上開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於中華民國114年2月4日上午11時0 分在本院第七法庭公開宣示判決,出席人員如下: 法 官 張佳燉 書記官 周俐君 通 譯 賴怡帆 到庭當事人:如報到單所載。 法官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9準用同法第234條第2項規定宣示判 決,判決主文、事實及理由記載如下,不另作判決書: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要領 一、事實概要:原告於民國112年12月28日9時48分許,駕駛牌號 9278-XD號自用小客車(下稱系爭車輛),行經彰化縣○○市○ ○路000號前時,經民眾檢舉有「駕駛汽車行經行人穿越道有 行人穿越時,不暫停讓行人先行通過」之違規行為,彰化縣 警察局彰化分局員警查證後認為屬實,而填製彰縣警交字第 IBA169887號舉發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通知單逕行舉發。 被告續於113年5月29日,以南市交裁字第78-IBA169887號違 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裁決書(下稱原處分)認原告上開違規 行為,應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44條第2項、第24條第1 項、道路交通安全講習辦法第4條第1項第10款、違反道路交 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第2條及其附件「違反 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表」之規定,裁處罰鍰新臺 幣(下同)6,000元、並應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原記違 規點數3點部分,因道交條例於113年6月30日修正施行,被 告比較新舊法適用後,認本件並非當場舉發,而刪除記違規 點數之處分)。 二、理由:  (一)如事實概要欄所述之事實,除下列爭點外,皆為兩造所不爭 執,並有卷附證據可稽,堪認為真實。參以兩造陳述,本件 爭點為:原告主張本件無法證明行人有過馬路之意,故無不 禮讓行人之違規行為,是否可採?  (二)觀以卷附之勘驗筆錄與編號8至17之勘驗畫面截圖照片(見 本院卷第106-108、115-119頁),檢舉人車輛行駛至交岔路 口前,行人已站立於第1組枕木紋位置,眼睛望向來車方向 ,因見車輛前來而暫停於該處未能前進,檢舉人則將車輛停 止於枕木紋行人穿越道前,俟包含系爭車輛在內之對向多數 車輛通過後,行人始得穿越枕木紋行人穿越道。而查,系爭 車輛前方雖有其他車輛也沒有禮讓行人而通過該枕木紋行人 穿越道,然前車通過行人身旁時,系爭車輛尚未到達枕木紋 行人穿越道,此時該車輛與行人間並無其他車輛或障礙物阻 礙視線,原告應可輕易察覺行人站立於枕木紋上,然系爭車 輛並無任何停頓之動作,仍均速通過枕木紋行人穿越道,且 通過該處時與行人間距離不足2組枕木紋(約20公尺),足 徵系爭車輛確實有不暫停讓行人先行通過之違規行為,原告 主張本件無法證明行人欲通過路口云云,與勘驗所見不同, 不足採信。原告係有普通小型車駕駛執照之人,有駕駛人基 本資料1紙附卷可稽(見本院卷第79頁),其應注意穿越枕 木紋行人穿越道之際,應禮讓行人先行通過,由勘驗所見當 時亦能注意此節,惟原告仍未注意及此,是其對本件違規行 為主觀上縱其無故意,亦有過失,仍應受罰,併此敘明。      三、綜上,原告違規事證明確,被告依法所為原處分並無違誤, 原告訴請撤銷為無理由。另第一審訴訟費用300元應由原告 負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書記官 周俐君                             法 官 張佳燉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宣示判決筆錄,應於宣示判決筆錄送達後20日內, 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判決 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或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載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 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上訴狀及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 造人數附繕本,如未按期補提上訴理由書,則逕予駁回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書記官 周俐君

2025-02-04

TCTA-113-交-537-20250204-1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宣示判決筆錄 地方行政訴訟庭 112年度交字第944號 114年1月14日辯論終結 原 告 王發萊 訴訟代理人 王穎顥 被 告 臺中市交通事件裁決處 設臺中市○○區○○○路00號 代 表 人 黃士哲 住同上 訴訟代理人 魏光玄律師 複代理人 劉惠昕律師 林思瑜律師 上開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於中華民國114年2月4日上午11時0 分在本院第七法庭公開宣示判決,出席人員如下: 法 官 張佳燉 書記官 周俐君 通 譯 賴怡帆 到庭當事人:如報到單所載。 法官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9準用同法第234條第2項規定宣示判 決,判決主文、事實及理由記載如下,不另作判決書: 主 文 一、民國112年11月14日中市裁字第68-GFJ127909號違反道路交 通管理事件裁決書之處分撤銷。 二、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三、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原告負擔2分之1即新臺幣150元,其 餘由被告負擔。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50元。   事實及理由要領 一、事實概要:原告所有牌號M23-006號普通重型機車(下稱系 爭機車),停放在臺中市○○區○○路000號旁之人行道上(下 稱系爭地點),為臺中市政府警察局豐原分局(下稱舉發機 關)員警先後認:(一)於民國112年7月16日15時20分許,有 「在禁止臨時停車處所停車」之違規事實;(二)於112年7月 17日19時9分許(原告起訴後被告已將違規時間更正為112年 7月16日19時9分許),有「在設有禁止停車標誌之處所停車 」之違規事實,而分別填製中市警交字第GFJ158868、GFJ12 7909號舉發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通知單(以下合稱舉發通 知單)逕行舉發。原告未向被告申辦轉歸責於實際駕駛人, 被告續於112年11月14日,以中市裁字第68-GFJ158868、68- GFJ127909號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裁決書(以下分別稱原 處分一、二)認原告之行為應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 稱道交條例)第56條第1項第1款、同條項第4款、違反道路 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下稱道交處理細則 )第2條及其附件「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表 」之規定,分別裁處罰鍰新臺幣(下同)600元、600元。 二、理由:  (一)如事實概要欄所述之事實,除下列爭點外,皆為兩造所不爭 執,並有卷附證據可稽,堪認為真實。參以兩造陳述,本件 爭點為:原告主張舉發機關無舉發權限,及本件應得以勸導 取代舉發,且原處分一、二有重複處罰之虞,是否可採?原 告另主張原處分二取締違規照片時間與處分書所載不同,原 處分二違法,有無理由?  (二)原處分一並無違誤,說明如下: 1、按公路主管及警察機關就其主管業務,查獲違反道路交通管 理之行為者,應本於職權舉發或處理之,道交處理細則第6 條第2項定有明文。查系爭地點位在臺中市豐原區,為臺中 市政府警察局豐原分局即舉發機關管轄區域,本件也是由舉 發機關逕行舉發乙節,有舉發通知單2紙附卷可稽(見本院 卷第93、95頁),故本件舉發程序並無不法之處。雖上開舉 發通知單分別由翁子派出所、頂街派出所員警填製,惟該2 派出所均為舉發機關所屬,故該2派出所之員警皆隸屬舉發 機關,而有執行交通勤務及對違規行為舉發之權限,原告主 張渠等無權舉發云云,容有誤解,非可採信。 2、又道交處理細則第12條第1項固授權予交通勤務警察或依法 令執行交通稽查任務人員,對行為人有該第1項各款情形之 一,而未嚴重危害交通安全、秩序,且情節輕微,以不舉發 為適當者,得對其施以勸導,免予舉發。然其中對違反道交 條例第56條第1項者,僅限於在深夜時段(0至6時)停車, 始得裁量免予舉發。本件系爭機車為警舉發違規時間為15時 20分許,未合於前揭規定,員警並無不予舉發之權限,原告 主張本件得以勸導而免予舉發云云,洵無所據。 (二)原處分二則有違誤,理由如下:     1、行政訴訟法第133條固規定行政法院應依職權調查證據,以 期發現真實,然職權調查證據有其限度,仍不免有要件事實 不明之情形,而必須決定其不利益結果責任之歸屬,故當事 人(包括被告機關)仍有客觀之舉證責任。民事訴訟法第27 7條前段規定:「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 有舉證之責任。」於上述範圍內,仍為行政訴訟所準用(行 政訴訟法第136條參照)。上開各規定,依行政訴訟法第237 條之9第1項、第236條,於交通裁決事件準用之。故當事人 主張之事實,須負舉證責任,倘其所提出之證據,不足為主 張事實之證明,自不能認其主張之事實為真實。又行政機關 對於人民有所處罰,必須確實證明其違法之事實。倘不能確 實證明違法事實之存在,其處罰即不能認為合法(最高行政 法院39年判字第2號判決意旨參照)。易言之,關於處罰要 件事實,基於依法行政及規範有利原則,應由行政機關負擔 提出本證的舉證責任,本證必須使法院之心證達到完全確信 之程度,始可謂其已盡舉證之責,若未能達到完全確信之程 度,事實關係即陷於真偽不明之狀態,則法院仍應認定該待 證事實為不實,其不利益仍歸於應舉本證的當事人。 2、經查,原處分二雖認原告違規時間應係112年7月16日19時9 分許,而更正違規時間。然而,舉發機關提供之取締違規照 片,顯示係在112年7月17日19時9分許拍攝(見本院卷第135 、137頁),其拍照時間顯與原處分二記載之違規時間不符 ,故該取締違規照片不足作為原告有原處分二所載違規事實 之證據。而本件除上開照片外,並無其他證據足資證明系爭 機車於112年7月16日19時9分許,有停放於系爭地點,揆諸 前揭說明,應認事實關係即陷於真偽不明之狀態,法院仍應 認定該待證事實為不實,故原告此部分主張可採。被告無法 舉證證明原告有原處分二所載違規事實,原處分二即應予撤 銷。又原處分二經本院撤銷,原告主張原處分一、二有重複 處罰疑慮部分,即無探究必要,附此敘明。   三、綜上,原處分一之違規事證明確,被告依法所為原處分一並 無違誤,原告訴請撤銷為無理由;然被告未能舉證證明原告 有原處分二所載違規事實,原處分二就此部分之裁罰違法, 原告訴請撤銷,則有理由,應諭知如主文第一、二項所示。 至於第一審訴訟費用300元,爰定由兩造依勝敗比例負擔, 確定第一審訴訟費用額及被告應給付原告之訴訟費用額如主 文第三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書記官 周俐君                             法 官 張佳燉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宣示判決筆錄,應於宣示判決筆錄送達後20日內, 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判決 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或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載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 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上訴狀及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 造人數附繕本,如未按期補提上訴理由書,則逕予駁回上訴   ),並應繳納上訴裁判費新臺幣75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書記官 周俐君

2025-02-04

TCTA-112-交-944-20250204-1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宣示判決筆錄 地方行政訴訟庭 113年度交字第626號 114年1月14日辯論終結 原 告 莊惠珍 送達處所:彰化縣○○鎮○○○○路0 0號 被 告 交通部公路局臺中區監理所 代 表 人 楊聰賢 訴訟代理人 李榮勝 上開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於中華民國114年2月4日上午11時0 分在本院第七法庭公開宣示判決,出席人員如下: 法 官 張佳燉 書記官 周俐君 通 譯 賴怡帆 到庭當事人:如報到單所載。 法官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9準用同法第234條第2項規定宣示判 決,判決主文、事實及理由記載如下,不另作判決書: 主 文 一、原處分(民國113年6月11日彰監四字第64-I5NB30275、64-I 5NB20208號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裁決書)撤銷。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被告負擔。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3 00元。  事實及理由要領 一、事實概要:原告於民國112年12月14日18時1分許,駕駛其所 有牌號AYY-5289號自用小客車(下稱系爭車輛)至彰化縣○○ 鎮○○路000號前時,經彰化縣警察局鹿港分局員警認有「非 遇突發狀況,在車道中暫停」之違規行為,而填製第I5NB30 275、I5NB20208號舉發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通知單逕行舉 發。被告認原告上開違規行為應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 下稱道交條例)第43條第1項第4款、同條第4項、第24條第1 項、道路交通安全講習辦法第4條第1項第9款、違反道路交 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第2條及其附件「違反 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表」之規定處罰,續於113 年6月11日,分別以彰監四字第64-I5NB30275、64-I5NB2020 8號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裁決書(以下合稱原處分)裁處 罰鍰新臺幣(下同)36,000元、應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 及吊扣汽車牌照6個月(原記違規點數3點部分,因道交條例 於113年6月30日修正施行,被告比較新舊法適用後,認本件 並非當場舉發,而刪除記違規點數之處分)。   二、理由:  (一)如事實概要欄所述之事實,除下列爭點外,皆為兩造所不爭 執,並有卷附證據可稽,堪認為真實。參以兩造陳述,本件 爭點為:原告主張要駕駛系爭車輛進家門遭阻擋,而將車輛 暫停該處等待,不應受罰,是否可採?  (二)本件無法證明原告駕駛系爭車輛行為已達道交條例第43條第 1項第4款之危險駕駛程度: 1、道交條例第43條第1項修法意旨謂:原條文之立法目的,原 為遏阻飆車族之危害道路安全的行徑所設,是以該條構成要 件列舉在道路上蛇行、行車速度超過規定最高時速60公里( 按:已修訂為40公里),及拆除消音器等均為飆車典型行為 ,為涵蓋實際上可能發生的危險駕駛態樣,第1項爰增訂第3 款及第4款。且當時提案理由為:實務上,執法人員將本條 第1項第1款後段作為「危險駕駛」的處罰依據,由於實務上 對於「危險駕駛」的定義不明確,以至於惡意用危險動作迫 使對方讓道等情況鮮少用本條處罰,反而發生有民眾礙於經 濟拮据圖方便機車三貼載孩童上學卻遭危險駕駛法辦,不符 合民眾與社會的法情感等語。是修正後道交條例第43條第1 項處罰行為,雖已不侷限典型之飆車行為(第1款、第2款、 第5款),而擴及逼車(第3款)、擋車(第4款)等危險駕 駛態樣;諸如「惡意用危險動作迫使對方讓道」情況,應視 具體情形依逼車(第3款)、擋車(第4款)等規定處罰,惟 駕駛行為必須已達與本條款所例示「蛇行」駕駛之飆車典型 行為所造成之高度危險相類時,始足當之。足認道交條例第 43條第1項第4款係處罰違規行為相當「惡意逼車之危險駕駛 」,而造成往來車輛之危險無疑。若行為人之駕駛行為未達 上述高度危險之程度者,縱有違反其他交通法規,乃屬是否 應另行依其他交通法規予以裁罰之問題,尚難以上開規定相 繩。 2、觀以卷附之勘驗筆錄及勘驗畫面截圖照片(見本院卷第128- 130、135-139頁),員警駕駛警備車沿鹿港鎮海浴路南向車 道行經事實概要欄所載地點時,可見系爭車輛未熄火而橫向 暫停於北向車道,方向燈與煞車燈均亮起,系爭車輛前方則 有一黑色自用小客車停放於路旁;系爭車輛之行為造成後方 北向車道之車輛無法順利通行,或必須暫時跨越至南向車道 始得前行,而南向車道亦有車輛暫停讓對向車道先行之情形 。可知系爭車輛行為確實已經造成往來車輛之不便,然而, 道交條例第43條第1項第4款所謂「非遇突發狀況,在車道中 暫停」之行為,係與同項第1至3款並列,駕駛人之違規行為 必須達相當「惡意逼車之危險駕駛」,而具有高度危險,始 得以上開條文處罰,業如前述,而細繹原告上開行為,與道 交條例第82條第1項第1、4款「在道路堆積、置放、設置或 拋擲足以妨礙交通之物。」、「利用道路放置拖車、貨櫃或 動力機械。」等在道路堆置妨礙交通之物相當,惟依客觀情 勢判斷,客觀上應無造成後方車輛因未能預期而產生往來車 輛危險之情形,未達相當「惡意逼車之危險駕駛」之程度, 原告雖未主張此節,然法院依勘驗所見,本須依職權判斷原 告行為客觀上是否已符合道交條例第43條第1項第4款之要件 ,而認本件不符合此要件,原處分之裁罰有違誤。      3、至於原告主張沒有收到原處分部分,查原處分已於113年6月 12日送達,有送達證書2紙附卷可稽(見本院卷第73-75頁) ,原告此部分主張無理由,惟此部分不影響原處分實體不當 之審酌,併此敘明。 (三)原告將系爭車輛停放於道路上攔阻人、車通行,妨礙交通, 有無另違反道交條例第82條第1項第11款等違規行為,要與 原處分無關,併此敘明。   三、綜上,本件原告將系爭車輛暫停車道之行為,客觀上尚未合 於道交條例第43條第1項第4款所要求應達相當惡意逼車之危 險駕駛之程度,原處分之裁處核屬有違誤,原告訴請撤銷, 即有理由,應予准許。另第一審訴訟費用300元應由被告負 擔,因該訴訟費用前已由原告預為繳納,被告應給付原告該 3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書記官 周俐君                             法 官 張佳燉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宣示判決筆錄,應於宣示判決筆錄送達後20日內, 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判決 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或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載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 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上訴狀及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 造人數附繕本,如未按期補提上訴理由書,則逕予駁回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書記官 周俐君

2025-02-04

TCTA-113-交-626-20250204-1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宣示判決筆錄 地方行政訴訟庭 113年度交字第819號 114年1月15日辯論終結 原 告 魏宇晨 被 告 交通部公路局臺中區監理所 代 表 人 楊聰賢 訴訟代理人 劉容如 李榮勝 上開當事人間因交通裁決事件,於中華民國000年0月00日下午4 時在本院第五法庭公開宣示判決,出席人員如下: 法 官 黃麗玲 書記官 蔡宗和 通 譯 賴怡帆 到場當事人:如報到單所載。 法官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9準用同法第234條第2項規定宣示判 決,並諭知將判決主文、事實及理由之要領,記載於宣示判決筆 錄,不另作判決書: 主 文 一、原告之訴均駁回。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要領: 一、事實概要:   原告於民國113年4月18日16時55分許,駕駛其所有之車牌號 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貨車(下稱系爭車輛),行經國道1 號南向181公里(南屯入口匝道)處,為民眾目睹有違規行 為而檢具行車紀錄器影像資料於同日向警察機關提出檢舉, 經內政部警政署國道公路警察局第三公路警察大隊(下稱舉 發機關)警員審視影像資料後,認定有「非遇突發狀況,在 行駛中任意驟然減速」之違規事實,乃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 條例(下稱道交處罰條例)第43條第1項第4款及第4項等規 定,對車主即原告逕行舉發,並製開國道警交字ZCB478547 、ZCB478548號舉發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通知單(下稱舉 發通知單),均案移被告。嗣原告不服提出申訴,被告函請 舉發機關協助查明事實後,認原告「非遇突發狀況,在行駛 中任意驟然減速」之違規事實明確,乃於113年7月30日依道 交處罰條例第43條第1項第4款、第24條第1項、道路交通安 全講習辦法(下稱講習辦法)第4條第1項第9款及違反道路 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表(下稱裁罰基準表)等規定, 開立彰監四字第64-ZCB478547號裁決書裁處原告罰鍰新臺幣 (下同)24,000元,並應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下稱原處 分1);及於同日依道交處罰條例第43條第4項規定,開立彰 監四字第64-ZCB478548號裁決書裁處車主即原告,吊扣汽車 牌照6個月(下稱原處分2)。原告均不服,遂提起本件行政 訴訟。 二、理由: ㈠按道交處罰條例第43條第1項第4款與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94 條第2項,車輛非遇突發狀況而必須減速者,不應任意驟然 減速、煞車或於車道中暫停,立法意旨在於若駕駛人恣意驟 然減速或暫停,或將使其他用路人不及反應,從而發生追撞 事故,是除非遇有突發狀況影響行車動線而不得不然,否則 即應嚴格禁止驟然減速、停車,使駕駛人能合理預期其他車 輛之行車動態,始能有充分時間應變,避免因無預期之暫時 停車或驟然減速而肇事,故所謂「驟然減速或暫停」之認定 ,自應考量其他駕駛人之合理預期之程度。另所謂「突發狀 況」,應指具有立即發生危險之狀況存在(如前方甫發生車 禍事故、前方有掉落之輪胎、倒塌之路樹襲來或其他相類程 度事件),駕駛人若不立即採取減速、煞車或於車道中暫停 之措施,即會發生其他行車上之事故或其他人員生命、身體 之危險等,始足當之。是車輛於行駛中如無此等重大危險性 或急迫性之突發狀況存在,均不得任意驟然減速、煞車或於 車道中暫停,否則即應依上開規定裁處(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110年度交上字第383號判決參照)。  ㈡經本院會同兩造當庭勘驗被告提出之檢舉人車輛行車紀錄器影像檔案(見本院卷第116至117頁)可知,系爭車輛原行駛在五權西路三段之中外車道,檢舉人車輛則行駛在五權西路三段往國道1號高速公路之匝道,系爭車輛先是在與檢舉人車輛僅距約6公尺之距離下,貿然變換車道至檢舉人車輛前方,旋開始慢速行駛於檢舉人車輛前方,且不時踩煞車而稍有停頓,導致檢舉人車輛為避免碰撞亦減速行駛(從原來時速42公里降至時速24公里);系爭車輛並於其前方並無任何車輛或障礙物之情形下,於行駛過程中3度突然減速至幾乎停止(畫面時間16:56:01、16:56:05、16:56:08)後又再向前移動,導致檢舉人車輛需緊急煞車以避免碰撞(從原來時速24公里,最低降至時速9公里);又於畫面時間16:56:12時,系爭車輛再次突然減速,致其與檢舉人車輛間之距離突然縮短,檢舉人車輛遂緊急煞車以避免發生碰撞等情。則原告上揭多次突然減速之駕駛行為顯已屬一般駕駛人難以預期之行車動態,且依當時路況,並未有應驟然減速之客觀狀況,原告竟不顧後方車輛之行車狀態,在行駛途中任意驟然減速,徒增追撞之風險,原告之駕駛行為,實已影響道路交通之行車秩序及安全甚明,自該當道交處罰條例第43條第1項第4款之「非遇突發狀況,在行駛途中任意驟然減速」之處罰要件。  ㈢原告雖主張上開行車紀錄器影像僅有畫面,並無聲音,不能還原當時狀況;本件是因檢舉人車輛一直鳴按喇叭導致其慌張而無法正常行車等語。然經本院勘驗上開行車紀錄器影像及觀諸影像擷取畫面(見本院卷第89至98頁)可見,該錄影畫面明確顯示拍攝之日期與時間,錄影內容連續無間斷,完整呈現系爭車輛及周遭車輛之行車動態,所顯現相關場景之光影、色澤等亦均屬正常而自然呈現,無人為造作扭曲或修圖之跡象,並清楚拍攝到系爭車輛之車牌號碼,及其在前方道路無事故或障礙物或需緊急煞車之情形下,多次於行駛過程中突然減速甚至幾乎停止之違規行為過程,縱檢舉人車輛有鳴按喇叭之行為,然原告數度突然減速之駕駛行為,已造成後車無法預期前方車輛動態,增加後方車輛追撞之風險,是原告上開主張仍不構成道交處罰條例第43條第1項第4款規定之「突發狀況」,而可例外不予處罰。原告既為合法考領普通大貨車駕駛執照之人(見本院卷第77頁),對於上情自難諉稱不知,然其駕駛系爭車輛,卻於無不得不突然減速之緊急突發狀況,即在行駛中數度任意驟然減速;依前揭說明,原告駕駛系爭車輛確有「非遇突發狀況,在行駛中任意驟然減速」之違規事實,堪予認定。  ㈣從而,原告駕駛其所有系爭車輛確有「非遇突發狀況,在行 駛中任意驟然減速」之違規行為屬實。則被告審酌原告係駕 駛汽車違規,且於應到案期限內到案陳述意見,並聽候裁決 ,而依道交處罰條例第43條第1項第4款、第24條第1項、講 習辦法第4條第1項第9款及裁罰基準表等規定,以原處分1裁 處原告罰鍰24,000元,並應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及依道 交處罰條例第43條第4項以原處分2裁處車主即原告吊扣汽車 牌照6個月,核其認事用法均無違誤。原告訴請撤銷原處分1 、2,均無理由,應予駁回;另第一審裁判費用300元應由原 告負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書記官 蔡宗和 法 官 黃麗玲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本筆錄正本之送達,與判決正本之送達,有同一效力。 三、如不服本宣示判決筆錄,應於筆錄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地 方行政訴訟庭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判決所違背之 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或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 具體事實),其未載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 向本院補提理由書(上訴狀及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造人數附 繕本,如未按期補提上訴理由書,則逕予駁回上訴),並應 繳納上訴裁判費新臺幣75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書記官 蔡宗和

2025-01-23

TCTA-113-交-819-20250123-1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宣示判決筆錄 地方行政訴訟庭 113年度交字第913號 114年1月22日辯論終結 原 告 謝宗琪 被 告 臺中市交通事件裁決處 設臺中市○○區○○○路00號 代 表 人 黃士哲 住同上 訴訟代理人 魏光玄律師 複 代理人 劉惠昕律師 上開當事人間因交通裁決事件,於中華民國000年0月00日下午4 時在本院第五法庭公開宣示判決,出席人員如下: 法 官 黃麗玲 書記官 蔡宗和 通 譯 賴怡帆 到場當事人:如報到單所載。 法官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9準用同法第234條第2項規定宣示判 決,並諭知將判決主文、事實及理由之要領,記載於宣示判決筆 錄,不另作判決書: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要領: 一、事實概要:   原告於民國113年3月6日19時46分許,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下稱系爭機車),行經臺中市大里區益民路二段與至聖路口(下稱系爭路口)時,因未禮讓正沿行人穿越道欲穿越至聖路之行人即訴外人林明川而不慎碰撞訴外人,致訴外人受輕傷,為獲報到場處理之臺中市政府警察局霧峰分局(下稱舉發機關)員警認有「汽車駕駛人有違反44條第2項規定之情形,因而肇事致人受傷」之違規,而對原告製開掌電字第G89A40785號舉發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通知單,案移被告。嗣被告以原告有「汽車駕駛人有違反44條第2項規定之情形,因而肇事致人受傷」之違規事實,而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道交處罰條例)第44條第4項、道路交通安全講習辦法(下稱講習辦法)第4條第1項第10款及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表(下稱裁罰基準表)等規定,以113年11月5日中市裁字第68-G89A40785號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裁決書(下稱原處分),裁處原告罰鍰新臺幣(下同)7,200元,吊扣駕駛執照12個月,並應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原告不服,提起本件行政訴訟。 二、理由:  ㈠經本院會同兩造當庭勘驗系爭路口之監視器影像(見本院卷第97至101、110至111頁)可知,系爭機車進入系爭路口欲左轉至聖路時,訴外人已行走於系爭路口之枕木紋行人穿越道(下稱系爭行人穿越道),且訴外人與系爭機車間並無任何人、車或其他障礙物;然系爭機車行近系爭行人穿越道並未減速逕行左轉,致直接撞擊訴外人,訴外人隨即倒地等情;又本件事故造成訴外人受有輕傷乙節,亦為原告所不爭執(見本院卷第111頁),並有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圖在卷可參(見本院卷第65頁),堪認原告確有「駕駛系爭機車行近行人穿越道,有行人穿越時,不暫停讓行人先行通過,因而肇事致人受傷」之違規無訛。 ㈡原告雖主張事發時係因閃避對向來車,致其不慎擦撞到訴外人,其並非故意碰撞訴外人等語。惟經本院勘驗系爭路口監視器影像及觀諸影像擷取畫面(見本院卷第97至101、110至111頁)可見,於系爭機車準備左轉至聖路,尚未進入系爭行人穿越道時,訴外人已行走在系爭行人穿越道上,且於系爭機車行近及進入系爭行人穿越道時,系爭機車與對向來車尚有一段距離,而系爭機車前方並無遮蔽物,客觀上原告並無不能發覺訴外人行走在系爭行人穿越道上之情事,則原告駕駛系爭機車本應注意車前狀況,行經行人穿越道更應減速慢行並注意有無行人穿越;然原告竟疏未注意,駕駛系爭機車行經系爭行人穿越道,未減速慢行逕行左轉,因而碰撞訴外人致其受輕傷,原告主觀上縱無故意,亦有應注意,且能注意,而不注意之過失甚明,原告上揭主張,自非可採。  ㈢另按道交處罰條例第44條第4項規定駕駛人有違反第44條第2 項規定之情形,因而肇事致人受傷者,吊扣駕駛執照1年, 乃立法者衡酌駕駛人違規行為之狀態及其所致法益侵害之程 度所為之立法裁量,其目的具正當性;所採取之手段有助於 目的之達成,符合適當性原則,並為避免法益受侵害之有效 手段,符合必要性原則。雖吊扣駕駛執照之期間限制原告駕 駛車輛之自由權利,但原告仍可以其他方式取代自行駕車之 需求,況吊扣駕駛執照乃法律明文規定之羈束處分,被告並 無裁量之權限,故被告依法吊扣原告之駕駛執照1年,核屬 適法有據。原告主張被告吊扣其駕照1年有違比例原則云云 ,亦非可採。 ㈣從而,被告審酌原告上開違規行為致訴外人受輕傷,且於期 限內到案陳述意見並聽候裁決,依道交處罰條例第44條第4 項、講習辦法第4條第1項第10款及裁罰基準表等規定,以原 處分裁處原告罰鍰7,200元,吊扣駕駛執照12個月,並應參 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核無違誤。原告訴請撤銷原處分為無 理由;另第一審裁判費用300元應由原告負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書記官 蔡宗和 法 官 黃麗玲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本筆錄正本之送達,與判決正本之送達,有同一效力。 三、如不服本宣示判決筆錄,應於筆錄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地 方行政訴訟庭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判決所違背之 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或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 具體事實),其未載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 向本院補提理由書(上訴狀及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造人數附 繕本,如未按期補提上訴理由書,則逕予駁回上訴),並應 繳納上訴裁判費新臺幣75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書記官 蔡宗和

2025-01-23

TCTA-113-交-913-20250123-1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宣示判決筆錄 地方行政訴訟庭 113年度交字第414號 114年1月7日辯論終結 原 告 侯光翰 訴訟代理人 侯晶昌 被 告 臺中市交通事件裁決處 設臺中市○○區○○○路00號 代 表 人 黃士哲 住同上 訴訟代理人 魏光玄律師 複代理人 劉惠昕律師 上開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於中華民國114年1月20日上午11時 0分在本院第七法庭公開宣示判決,出席人員如下: 法 官 張佳燉 書記官 周俐君 通 譯 賴怡帆 到庭當事人:如報到單所載。 法官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9準用同法第234條第2項規定宣示判 決,判決主文、事實及理由記載如下,不另作判決書: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要領 一、事實概要:原告於民國113年3月18日0時43分許,騎乘其所 有牌號NDS-9380號普通重型機車(下稱系爭機車),行經臺 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3段近文心路之慢車道時,適臺中市政 府警察局第六分局(下稱舉發機關)員警執行測速取締勤務 ,認原告有「汽車駕駛人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20 公里以內」之違規事實,填製第GGH363345號舉發違反道路 交通管理事件通知單逕行舉發。因原告未申請歸責為他人實 際駕駛,被告續於113年4月24日,以中市裁字第68-GGH3633 45號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裁決書(下稱原處分)認原告之 違規事實,應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道交條例)第 40條、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第2 條及其附件「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表」之規 定,裁處罰鍰新臺幣(下同)1,200元(處罰主文一原記違 規點數1點部分,因道交條例於113年6月30日修正施行,被 告比較新舊法適用後,認本件並非當場舉發,而刪除記違規 點數之處分)。    二、理由:  (一)如事實概要欄所述之事實,除下列爭點外,皆為兩造所不爭 執,並有卷附證據可稽,堪認為真實。參以兩造陳述,本件 爭點為:原告主張(一)公告測速取締地點並無敘明方向(往 市區或沙鹿方向)係違法;(二)警52標誌遭樹木或變電箱等 物擋住致不清晰,用路人無法察覺;(三)將移動式之警52標 誌放置於人行道違法等,是否可採?(按:原告原主張測速 設備未經檢定合格、測速取締照片遭竄改而無證據能力等部 分,於本院審理時改為不爭執)  (二)道交條例第7條之2第1項第7款規定:「汽車駕駛人之行為有 下列情形之一,當場不能或不宜攔截製單舉發者,得逕行舉 發:……七、經以科學儀器取得證據資料證明其行為違規。」 第2項第9款則規定:「前項第七款之科學儀器應採固定式, 並定期於網站公布其設置地點。但汽車駕駛人之行為屬下列 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九、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速 限或低於規定之最低速限。」準此,有關行車速度超過最高 速限之採證科學儀器,依現行規定並無須定期於網站公布設 置地點之要求,遑論原告自承臺中市政府警察局有將該路段 公告為取締超速地點。又取締超速並非限於特定方向之車道 ,倘經過分析認為雙向車道皆有取締超速以維護交通安全之 必要,員警自得於任一方向車道舉發超速之違規行為。是原 告主張臺中市政府警察局公告該處為測速取締地點但無敘明 方向係違法云云,應係對法令認知有誤,不足採信。 (三)再觀以舉發機關提供之現場警52標誌照片(見本院卷第53、 117-119頁),員警豎立之移動式警52標誌雖背靠樹木,但 面向道路且牌面清晰,未見有何遭樹木、變電箱或其他物品 遮掩之情形,駕駛人行經該路段慢車道,客觀上無不能察覺 之理。原告主張該警52標誌遭擋住致不清晰云云,與照片呈 現之結果不符,尚難認有理由。原告疏未注意該警52標誌而 有超速之違規行為,仍係違規行為而應受處罰。 (四)至於舉發機關員警將移動式之警52標誌放置於人行道部分, 依前揭照片所示,員警放置之地點是在綠化植栽區,並未影 響行人之通行,何況法規並未限制員警不得於人行道執行勤 務,原告主張員警將移動式之警52標誌放置於人行道違法云 云,亦無理由。 三、綜上,原告違規事證明確,其主張復非可採,被告依法所為 原處分並無違誤,原告訴請撤銷為無理由。另第一審訴訟費 用300元應由原告負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書記官 周俐君                             法 官 張佳燉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宣示判決筆錄,應於宣示判決筆錄送達後20日內, 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判決 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或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載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 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上訴狀及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 造人數附繕本,如未按期補提上訴理由書,則逕予駁回上訴   ),並應繳納上訴裁判費新臺幣75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書記官 周俐君

2025-01-20

TCTA-113-交-414-20250120-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