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重大侮辱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1-20 筆)

家調裁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給付扶養費等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調裁字第39號 聲請人即反 請求相對人 張○步 相對人即反 請求聲請人 張○文 張○恩 上列聲請人請求給付扶養費等事件及相對人反請求減輕或免除扶 養義務事件,本院合併裁定如下:   主  文 一、聲請人張○步之聲請駁回。 二、相對人張○文、張○恩對於聲請人張○步之扶養義務均應予免 除。 三、第一、二項程序費用均由聲請人張○步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人即反請求相對人張○步(下稱聲請人)請求相對 人即反請求聲請人張○文、張○恩(下合稱相對人)給付扶養 費事件,業據相對人反請求減輕或免除對於聲請人之扶養義 務,茲因反請求部分為當事人不得處分之事項,但兩造於調 解程序中已就聲請人對於相對人於成年前有未盡扶養照顧之 事實(亦即相對人有無得以減輕或免除對於聲請人扶養義務 之事實)均不爭執,並依據家事事件法第33條第1項規定合 意聲請本院裁定終結,有民國114年2月21日合意程序筆錄在 卷可稽,本院自應依前揭規定而為裁定。   二、聲請人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為相對人之父,因聲請人沒有 工作、無法生活,亦無收入及存款,故請求相對人應自114 年1月1日起至聲請人死亡之日止,按月於每月1日前,各給 付聲請人扶養費新臺幣1萬元,及自本聲請狀繕本送達之翌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利息之扶養費。如有遲 誤一期履行,其後之12期視為亦已到期等語。 三、相對人答辯及反請求意旨略以:聲請人與相對人母親於相對 人年幼時即離異,離異後對相對人不聞不問,未盡養育及教 養責任,致相對人生活困苦,相對人母親最後僅能選擇聲色 場所工作扶養相對人,相對人在成長過程中充滿辛酸與孤單 。目前相對人張○恩已有家庭及子女,無餘力扶養僅有「血 緣」關係之聲請人。而聲請人未曾扶養相對人,相對人亦不 同意負擔聲請人之扶養費用,請求准予免除相對人之扶養義 務等語。 四、本院之判斷: (一)按直系血親相互間,互負扶養義務;直系血親卑親屬為直系 血親尊親屬之第一順序扶養義務人,且以親等近者先負扶養 義務;受扶養權利者,以不能維持生活而無謀生能力者為限 ;前項無謀生能力之限制,於直系血親尊親屬,不適用之, 民法第1114條第1款、第1115條第1項第1款、第2項、第1117 條第1項、第2項規定甚明。查聲請人主張其為相對人之父親 ,為一親等直系血親尊親屬乙節,有戶籍謄本為憑,並經本 院依職權查詢兩造之戶籍資料在卷可參,而依聲請人稅務電 子閘門財產所得調件明細表記載,聲請人於112年度所得收 入僅有100元,已達不能維持生活之程度,依上開規定,足 認相對人對於聲請人負有法定扶養義務。 (二)次按民法第1118條之1第1項規定:「受扶養權利者有下列情 形之一,由負扶養義務者負擔扶養義務顯失公平,負扶養義 務者得請求法院減輕其扶養義務:一、對負扶養義務者、其 配偶或直系血親故意為虐待、重大侮辱或其他身體、精神上 之不法侵害行為。二、對負扶養義務者無正當理由未盡扶養 義務」;第2項規定:「受扶養權利者對負扶養義務者有前 項各款行為之一,且情節重大者,法院得免除其扶養義務」 。經查:兩造對下列資料之內容不爭執:(1)兩造之勞健保 、112年稅務電子閘門財產所得資料。(2)聲請人之勞保給付 。(3)臺南市政府社會局113年12月26日南市社老字第113261 8001號號函;兩造對於聲請人於相對人小時候未提供扶養費 ,並自相對人8、9歲時聲請人與相對人母親離婚後,即未聯 絡、照顧、扶養相對人張○文、張○恩之事實不爭執;兩造對 下列事實亦不爭執:(1)相對人張○文從事美髮工作,月收入 2萬多元,已婚育有2名子女,需負擔家計。(2)相對人張○恩 從事會計工作,月收入約4萬,已婚育有1名子女,需負擔家 計。(3)相對人2人尚且須扶養母親,皆無餘力支付聲請人生 活所需之相關費用。兩造復同意由法官裁定免除相對人對聲 請人之扶養義務,雙方並於調解期日製作合意程序筆錄在案 ,綜上可認聲請人無正當理由對相對人未盡扶養義務,其情 節已達重大之程度。 (三)從而,聲請人請求相對人給付扶養費用,為無理由,應予駁 回;相對人請求免除對於聲請人之扶養義務,核與民法第11 18條之1第2項之規定相符,為有理由,應予准許,爰分別裁 定如主文第1、2項所示。   五、依家事事件法第33條、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 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許育菱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1  日                書記官  蔡雅惠

2025-03-31

TNDV-114-家調裁-39-20250331-1

家親聲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減輕或免除扶養義務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親聲字第920號 聲 請 人 甲○○ 乙○○ 共 同 代 理 人 賴柔樺律師 相 對 人 丙○○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減輕或免除扶養義務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對相對人所負扶養義務應予免除。 聲請程序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為聲請人之父,相對人於聲請人出生 後,仍經常不回家,一回家就滿屋子找錢去賭博。聲請人均 係由母親賺錢、照顧扶養成人,相對人未曾對聲請人盡扶養 之責。相對人無正當理由未盡對聲請人之扶養義務且情節重 大。爰依法請求免除聲請人對相對人之扶養義務等語。 二、相對人陳稱:對證人即聲請人之母OOO證稱伊未曾扶養過聲 請人沒有意見等語。 三、按直系血親相互間互負扶養之義務;負扶養義務者有數人時 ,直系血親卑親屬為第一順位扶養義務人;受扶養權利者, 以不能維持生活而無謀生能力為限。前項無3謀生能力之限 制,於直系血親尊親屬不適用之,民法第1114條第1款、第1 115條第1項第1款、第1117條定有明文。次按受扶養權利者 有下列情形之一,由負扶養義務者負擔扶養義務顯失公平, 負扶養義務者得請求法院減輕其扶養義務:一、對負扶養義 務者、其配偶或直系血親故意為虐待、重大侮辱或其他身體 、精神上之不法侵害行為。二、對負扶養義務者無正當理由 未盡扶養義務。受扶養權利者對負扶養義務者有前項各款行 為之一,且情節重大者,法院得免除其扶養義務。前二項規 定,受扶養權利者為負扶養義務者之未成年直系血親卑親屬 者,不適用之,民法第1118條之1亦有明文規定。該條立法 理由為:「按民法扶養義務乃發生於有扶養必要及有扶養能 力之一定親屬之間,父母對子女之扶養請求權與未成年子女 對父母之扶養請求權各自獨立(最高法院92年度第5次民事 庭會議決議意旨參照),父母請求子女扶養,非以其曾扶養 子女為前提。然在以個人主義、自己責任為原則之近代民法 中,徵諸社會實例,受扶養權利者對於負扶養義務者本人、 配偶或直系血親曾故意為虐待、重大侮辱或其他家庭暴力防 治法第2條第1款所定身體、精神上之不法侵害行為,或對於 負扶養義務者無正當理由未盡扶養義務之情形,例如實務上 對於負扶養義務者施加毆打,或無正當理由惡意不予扶養者 ,即以身體或精神上之痛苦加諸於負扶養義務者而言均屬適 例(最高法院74年台上字第1870號判例意旨參照),此際仍 由渠等負完全扶養義務,有違事理之衡平,爰增列第1項, 此種情形宜賦予法院衡酌扶養本質,兼顧受扶養權利者及負 扶養義務者之權益,依個案彈性調整減輕扶養義務。至受扶 養權利者對負扶養義務者有第1項各款行為之一,且情節重 大者,例如故意致扶養義務者於死而未遂或重傷、強制性交 或猥褻、妨害幼童發育等,法律仍令其負扶養義務,顯強人 所難,爰增列第2項,明定法院得完全免除其扶養義務。」 可知增訂之民法第1118條之1規定於民國99年1月29日施行後 ,扶養義務從「絕對義務」改為「相對義務」,賦予法院得 斟酌扶養本質,兼顧受扶養權利者及負扶養義務者之權益, 依個案彈性調整減輕或免除扶養義務。 四、查,相對人為聲請人之父,聲請人現已成年等情,有戶籍謄 本為證。又相對人於111年、112年雖各有薪資所得30餘萬, 惟其現無工作、無收入,名下無財產,業據相對人陳明在卷 ,並有相對人財產、所得查詢結果等件在卷可按,聲請人主 張相對人已有不能以自己之財產及勞力所得以維持生活等語 ,堪可採取。從而,聲請人對於不能維持生活之相對人即負 有扶養義務。再聲請人主張相對人自幼對其未盡扶養義務等 情,業據證人即聲請人之母OOO到庭結證明確,相對人亦當 庭表示:對OOO證稱伊未曾扶養過聲請人沒有意見等語,堪 信為真實。是本院審酌相對人在聲請人年幼亟須父母扶養與 照顧之際,無正當理由未盡扶養義務,情節顯屬重大,如強 令聲請人負擔與其長期感情疏離之相對人之扶養義務,顯失 公平。從而,聲請人依民法第1118條之1第1項第2款、第2項 之規定,請求免除其對相對人之扶養義務,為有理由,應予 准許。 五、依家事事件法第125條第2項、第104條第3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江奇峰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黃鈺卉

2025-03-31

TCDV-113-家親聲-920-20250331-1

家親聲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減輕或免除扶養義務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親聲字第521號 聲 請 人 丁○○○ 甲○○ 丙○○ 上三人共同 代 理 人 王瑩婷律師 相 對 人 乙○○ 特別代理人 陳育仁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減輕或免除扶養義務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聲請人丁○○○對相對人所負扶養義務應予免除。 二、聲請人其餘聲請駁回。 三、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甲○○、丙○○負擔三分之二,餘由相對 人負擔。   理  由 壹、聲請意旨略以: 一、聲請人丁○○○為相對人之母、聲請人甲○○為相對人之胞弟、 聲請人丙○○為相對人之胞妹(下合稱聲請人)。相對人無配偶 且無子女,於民國89年3月25日經法院宣告禁治產宣告,並 由聲請人丁○○○擔任監護人。聲請人與相對人已30餘年未聯 繫,且相對人自幼素行不良,又因搶劫入監服刑,更因染上 毒品,對聲請人有咆哮、拿刀威脅、施暴等重大身體及精神 上虐待情事,對於聲請人有故意為虐待、重大侮辱或其他身 體、精神上之不法侵害行為,且情節重大。 二、聲請人丁○○○部分:   相對人長年遺棄丁○○○,未曾對丁○○○盡過扶養義務,已屬無 正當理由未盡扶養義務且情節重大,且丁○○○已84歲,患有 失智症及伴有行為障礙,無力扶養相對人,爰依民法第1118 條、第1118條之1第1項第2款規定,請求免除對相對人之扶 養義務。 三、聲請人甲○○、丙○○部分:   相對人曾大聲對家人咆哮,甚至揚言要殺其父親,甲○○為保 護家人因而與相對人發生肢體衝突,且曾見聞丙○○遭相對人 毆打致傷痕累累,丙○○甚至因相對人之家暴而需至身心科看 診,可見相對人與甲○○、丙○○間之情感早已嚴重破裂。甲○○ 現年62歲,於10餘年前退役,身體狀況不佳,無穩定工作收 入,丙○○現年65歲,於109年退休,現無業且無工作能力, 曾罹患子宮頸癌,且有躁鬱症,需定期回醫院治療,均無扶 養相對人之能力,爰均依民法第1118條、第1118條之1第1項 第1款及第2項之規定,請求免除對相對人之扶養義務。 四、退步言之,如本院認聲請人請求免除扶養義務無理由,爰備 位依民法第1118條之1第1項規定,請求減輕聲請人對相對人 之扶養義務等語。 五、並聲明:  ㈠先位聲明:聲請人對相對人之扶養義務予以免除。  ㈡備位聲明:聲請人對相對人之扶養義務予以減輕。 貳、相對人答辯略以: 一、甲○○自國中畢業就讀軍校開始,因相對人工作忙碌,且甲○○ 不常返家,故自甲○○國中畢業後,兩人即甚少見面,而丙○○ 大學畢業後即至日本留學,與相對人亦甚少見面。張相對人 並無自幼素行不良,後因搶劫入監服刑並染上毒癮之情形。 且相對人與甲○○、丙○○甚少見面,不可能對渠二人有虐待、 重大侮辱或其他不法侵害行為。聲請人主張相對人對之為不 法侵害行為之情形既未能具體描述,要無符合免除或減輕扶 養義務之具體事由。況相對人因患有精神分裂症,聲請人所 稱之相對人上開行為,是否係因受疾病影響,亦應由聲請人 舉證釐清。 二、相對人於89年3月28日經法院宣告為禁治產人,丁○○○當時尚 未滿60歲,未達強制退休年齡,故於相對人經法院宣告為禁 治產人之前,丁○○○是否已符合不能維持生活而有命相對人 與其他手足共同分攤扶養義務之要件尚非無疑,丁○○○主張 相對人未盡扶養義務並無理由。又甲○○、丙○○之財產非不能 維持自己生活,且甲○○享有優惠存款及每個月之月退俸為其 主要收入來源;丙○○自承曾罹患癌症,亦不能排除其因曾經 罹病而對於生前財產有計畫的辦理傳承至其小孩或其他人名 下等語。 三、並聲明:聲請人之聲請均駁回。 參、本院之判斷: 一、按「左列親屬,互負扶養之義務:一、直系血親相互間。二 、夫妻之一方與他方之父母同居者,其相互間。三、兄弟姊 妹相互間。四、家長家屬相互間。」、「負扶養義務者有數 人時,應依左列順序定其履行義務之人:一、直系血親卑親 屬。二、直系血親尊親屬。三、家長。四、兄弟姊妹。五、 家屬。六、子婦、女婿。七、夫妻之父母。同係直系尊親屬 或直系卑親屬者,以親等近者為先。負扶養義務者有數人而 其親等同一時,應各依其經濟能力,分擔義務。」受扶養權 利者,以不能維持生活而無謀生能力者為限,民法第1114條 第3款、第1115條第3項、第1117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又 因負擔扶養義務而不能維持自己生活者,免除其義務,同法 第1118條前段亦有明定。是以,負扶養義務人需有扶養能力 ,所謂有扶養能力,係指負扶養義務後仍可維持自己原有相 當之生活而言,亦即負扶養義務後,生活雖非毫無減縮,但 不應因而發生重大惡化,故反面推論,若負扶養義務人因負 擔扶養義務,致自身生活無以為繼,應認負扶養義務人無扶 養能力,其扶養義務應予免除。再所謂扶養程度分為生活保 持義務及生活扶助義務,前者為父母子女、夫妻間之扶養義 務,此義務為父母子女或夫妻身分關係之本質要素之一,保 持對方即係保持自己;而後者,例如兄弟姐妹間之扶養義務 ,此義務為親屬之輔助要素之一,須因一方有特殊情形不能 維持生活者,他方始負扶助之義務,扶養義務人僅在不犧牲 自己地位相當之生活限度內,給予生活上必要之扶助。又受 扶養權利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由負扶養義務者負擔扶養義務 顯失公平,負扶養義務者得請求法院減輕其扶養義務:一、 對負扶養義務者、其配偶或直系血親故意為虐待、重大侮辱 或其他身體、精神上之不法侵害行為。二、對負扶養義務者 無正當理由未盡扶養義務。受扶養權利者對負扶養義務者有 前項各款行為之一,且情節重大者,法院得免除其扶養義務 ,民法第1118條、第1118條之1第1項、第2項亦有明定。 二、相對人為丁○○○之子、甲○○、丙○○之胞弟、胞妹,且相對人 無配偶、子女等情,有戶籍謄本在卷可稽。又相對人現生活 無法自理,需專人照顧,現居住於康復之家,且名下無財產 ,民國111年至112年所得各為4000元、1000元等情,亦有身 心障礙證明、臺中市政府社會局113年11月4日中市社青字第 1130157396號函及所附資料、迦南康復之家113年11月4日迦 康字第1130000305號函及所附資料、稅務電子閘門財產所得 調件明細表為憑,堪認相對人已不足以維持生活。 三、關於丁○○○部分:   丁○○○主張相對人未曾對其盡過扶養義務,且丁○○○已84歲, 患有失智症及伴有行為障礙,無力扶養相對人等情,業據提 出診斷證明書、身心障礙證明為證。且依本院調取之丁○○○ 之稅務電子閘門財產所得調件明細表,可知丁○○○名下無財 產,111年至112年所得皆為0元。本院考量父母對其已成年 子女間之扶養義務僅為「生活扶助義務」,係輔助性質,即 於一方無法生活,他方有扶養能力,始負有扶養義務,故扶 養義務人所負者乃在不犧牲自己地位相當之生活限度內,對 受扶養權利人為必要之扶助,依丁○○○年齡、家庭生活狀況 及將來必要生活費用之支出,尚難認其為與身分相當之生活 後,仍有餘力扶養相對人。從而,丁○○○依民法第1118條前 段之規定,請求免除其對相對人之扶養義務,為有理由,應 予准許,爰裁定如主文第一項所示。  四、關於甲○○、丙○○部分:   ㈠丁○○○對相對人之扶養義務應予免除,業如前述,又相對人 之父張致遠業於101年4月15日死亡,亦有戶籍謄本在卷可 按,則甲○○、丙○○即因此為相對人之扶養義務人。   ㈡甲○○、丙○○主張相對人對其等有咆哮、拿刀威脅、施暴等 重大身體及精神上虐待等情,固據證人戊○○到庭證述略以 :伊高中時期在兩造位於潭子的家,有見聞相對人    從樓上衝下來到餐廳裡說要殺他爸爸,甲○○為了維護父母 衝上前去維護,丙○○叫伊趕快回家,伊躲在角落有看到甲 ○○衝出前院,當時甲○○臉上有傷、嘴角流血,眼睛紅腫。 嗣伊大學畢業後在伊承租的房子裡,伊看到丙○○臉上有傷 ,鼻青臉腫,丙○○說是被相對人打的等語。然證人戊○○聽 自丙○○轉述之事,既未親自見聞,要屬傳聞證據,已難遽 採為不利於相對人之人認定。又相對人雖曾揚言要殺其父 ,並與聲請人甲○○、丙○○發生衝突。然查,相對人之父親 張致遠及母親張楊碧蓮,因相對人患有精神分裂症,自88 年間即曾入院治療,為保護相對人,而共同向本院聲請對 相對人為禁治產宣告,經本院於89年3月22日以89年度禁 字第11號裁定宣告相對人為禁治產人,業經本院調取本院 89年度禁字第11號案卷核閱無誤。且相對人與甲○○、丙○○ 等同住期間非長,相對人上開家庭暴力行為應僅屬相處不 睦而生之偶發衝突,尚難認已達情節重大而有減輕或免除 甲○○、丙○○對相對人扶養義務必要之程度。至聲請人甲○○ 、丙○○其餘相對人對渠二人家庭暴力事實之主張,既未能 舉證以實其說,即難憑採。   ㈢甲○○、丙○○另主張其等年事已高,均已退休,無扶養相對 人之能力等語。查,甲○○名下有房屋1筆、土地2筆、汽車 1輛,財產總額為新臺幣(下同)195萬6296元,111年至112 年所得各為16萬0579、14萬1096元,有存款及領有月退金 ;丙○○名下無財產、111年至112年所得各為9萬9739元、1 3萬9807元,且有存款約1000多萬元等情,業據甲○○、丙○ ○陳明在卷,並有本院調取之稅務電子閘門財產調件明細 表可稽,足見渠二人仍有相當之資力,其等對相對人負扶 養義務後仍可維持自己原有相當之生活,且其等僅在不犧 牲自己地位相當之生活限度內,給予相對人生活上必要之 扶助,難認其無餘力扶養聲請人。綜上,甲○○、丙○○依民 法第1118條前段、1118條之1第1、2項之規定,請求減輕 或免除對於相對人之扶養義務,均無理由,應予駁回,爰 裁定如主文第二項所示。 肆、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之證據 ,經本院審酌後,認與裁定結果不生影響,爰毋庸一一論述 ,併此敘明。 伍、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民事訴訟 法第95條、第79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江奇峰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 繕本),並繳納抗告費用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黃鈺卉

2025-03-31

TCDV-113-家親聲-521-20250331-1

家親聲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減輕或免除扶養義務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親聲字第49號 聲 請 人 丙○○ 代 理 人 杜婉寧律師 相 對 人 乙○○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減輕或免除扶養義務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對相對人之扶養義務應予免除。 聲請程序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丙○○為相對人乙○○之女,相對人與聲 請人之母親未婚生下聲請人,相對人並於民國80年4月16日 認領,然兩造從未共同生活,相對人亦從未曾扶養聲請人, 聲請人係由母親扶養長大,相對人無正當理由未盡扶養義務 ,且情節重大,由聲請人負擔對相對人之扶養義務顯失公平 ,爰依民法第1118條之1第1項第2款、第2項等規定,請求准 予免除對相對人之扶養義務等語。 二、按直系血親相互間互負扶養之義務;負扶養義務者有數人時 ,直系血親卑親屬為第一順位扶養義務人;負扶養義務者有 數人,而其親等同一時,應各依其經濟能力,分擔義務;受 扶養權利者,以不能維持生活而無謀生能力者為限。前項無 謀生能力之限制,於直系血親尊親屬不適用之。民法第1114 條第1款、第1115條第1項第1款、第3項、第1117條分別定有 明文。又所謂扶養程度,可分為生活保持義務及生活扶助義 務,前者為父母子女、夫妻間之扶養義務,此義務為父母子 女或夫妻身分關係之本質的要素之一,保持對方即係保持自 己;後者例如兄弟姐妹間之扶養義務,此義務係為偶然之例 外現象,為親屬之補助的要素之一,須因一方有特殊情形不 能維持生活者,他方始負扶助之義務。準此,子女對於父母 之扶養義務,既係生活保持義務,除因負擔扶養義務而不能 維持自己生活者,依民法第1118條規定得減輕其義務外,身 為扶養義務者之子女雖無餘力,亦須犧牲自己而扶養父母。 惟99年l月27日增訂民法第1118條之l規定,其中第1、2項分 別為:「受扶養權利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由負扶養義務者負 擔扶養義務顯失公平,負扶養義務者得請求法院減輕其扶養 義務:一對於負扶養義務者、其配偶或直系血親故意為虐待 、重大侮辱或其他身體、精神上之不法侵害行為。二對負扶 養義務者無正當理由未盡扶養義務。」;「受扶養權利者對 負扶養義務者有前項各款行為之一,且情節重大者,法院得 免除其扶養義務。」,參諸該條立法理由係民法扶養義務乃 發生於有扶養必要及有扶養能力之一定親屬之間,父母對子 女之扶養請求權與未成年子女對父母之扶養請求權各自獨立 (最高法院92年度第5次民事庭會議決議意旨參照),父母 請求子女扶養,非以其曾扶養子女為前提。然在以個人主義 、自己責任為原則之近代民法中,徵諸社會實例,受扶養權 利者對於負扶養義務者本人、配偶或直系血親曾故意為虐待 、重大侮辱或其他家庭暴力防治法第2條第1款所定身體、精 神上之不法侵害行為,或對於負扶養義務者無正當理由未盡 扶養義務之情形,例如實務上對於負扶養義務者施加毆打, 或無正當理由惡意不予扶養者,即以身體或精神上之痛苦加 諸於負扶養義務者而言均屬適例(最高法院74年台上字第18 70號判例意旨參照),此際仍由渠等負完全扶養義務,有違 事理之衡平,爰增列第1項,此種情形宜賦予法院衡酌扶養 本質,兼顧受扶養權利者及負扶養義務者之權益,依個案彈 性調整減輕扶養義務。至受扶養權利者對負扶養義務者有第 1項各款行為之一,且情節重大者,例如故意致扶養義務者 於死而未遂或重傷、強制性交或猥褻、妨害幼童發育等,法 律仍令其負扶養義務,顯強人所難,爰增列第2項,明定法 院得完全免除其扶養義務。是以,民法第1118條之1規定將 扶養義務從「絕對義務」改為「相對義務」,賦予法院得斟 酌扶養本質,兼顧受扶養權利者及負扶養義務者之權益,依 個案彈性調整減輕或免除扶養義務。 三、經查:   ㈠聲請人丙○○為相對人乙○○之女等情,有兩造戶籍資料在卷 (見本院113年度司家非調字第603號《下稱司家非調603》 卷一第9頁、卷二第3-5頁)可佐,自應認為真實。   ㈡查相對人係00年0月生,現年71歲,自113年10月9日起由千 慈養護中心安置中,相對人因身體功能衰退,又罹有帕金 森等症,生活能力欠佳等情,有臺南市政府社會局函文在 卷(見本院司家非調603卷一第39-40頁)可佐。又相對人於 112年度無申報所得,名下亦無財產等情,有稅務T-Road 資訊連結作業-查詢結果財產(所得)在卷(見本院司家非 調603卷二第11-13頁)可按,觀之相對人前開情狀及所得 、財產情形,堪認相對人現屬不能維持生活之人,自有受 扶養之必要,而聲請人為相對人之成年子女,為法定扶養 義務人,相對人現已不能維持生活,聲請人對相對人即有 扶養義務。   ㈢惟聲請人主張相對人在其未成年時未盡扶養義務一節,業 據聲請人具狀陳明在卷,且聲請人之母親甲○○於本院調查 時證稱:聲請人是我女兒,是與相對人所生,聲請人00年 0月出生到長大這段時間扶養費都是我在負責,相對人未 同住,曾帶聲請人到相對人家請求付扶養費,但一毛錢都 沒有給我們等語(見本院卷第26-27頁)。衡以證人為聲請 人之母親,對於相對人有無扶養聲請人應為知悉之人,又 證人亦已具結擔保其證言之可信性,無甘冒刑法偽證罪之 訴追而虛偽陳述之理,其證述自為可採。綜合上開事證, 聲請人主張相對人過往無正當理未善盡扶養聲請人之義務 ,應可採信。從而,聲請人主張依民法第1118條之1第2項 之規定,免除聲請人對相對人之扶養義務,洵屬有據,應 予准許。至聲請人主張曾於94年間向相對人請求給付扶養 費,且在本院成立調解,嗣相對人均未履行而向本院聲請 強制執行等情,經本院調卷結果已逾保存期限而未果,然 不影響本院之認定,附此說明。 四、據上論結,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 、民事訴訟法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陳文欽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做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易佩雯

2025-03-31

TNDV-114-家親聲-49-20250331-1

家調裁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減輕或免除扶養義務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調裁字第41號 聲 請 人 張○溱 相 對 人 張○仁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減輕或免除扶養義務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聲請人張○溱對於相對人張○仁之扶養義務應予免除。 二、程序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相對人張○仁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聲請減輕或免除扶養義務事件,為兩造不得處分之事項 ,然聲請人主張對於相對人有免除扶養義務之事實存在,為 相對人所不爭執,兩造復依據家事事件法第33條第1項,合 意聲請法院為裁定,有民國114年2月18日合意程序筆錄在卷 可稽,本院自應依前揭規定為裁定。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為聲請人之父親,相對人與聲請 人母親於聲請人6歲時離婚,聲請人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 由聲請人母親任之。惟相對人與聲請人之母離婚前,即未對 聲請人盡扶養義務,且經常向聲請人母親及親屬索討金錢, 導致家中經濟極度困窘。離婚後,依離婚協議本應給付聲請 人扶養費用,卻從未履行協議,未曾給付分毫扶養費用。聲 請人自小由母親、阿姨、舅舅等共同扶養長大。另聲請人自 107年起罹患躁鬱症,須接受長期心理諮商及藥物治療,經 診斷結果認聲請人精神狀況不穩定,且疾病已嚴重影響聲請 人之學業及工作能力,至今聲請人仍在治療中。為此,聲請 免除對相對人之扶養義務等語。 三、按直系血親相互間互負扶養之義務;負扶養義務者有數人而 其親等同一時,應各依其經濟能力,分擔義務。受扶養權利 者,以不能維持生活而無謀生能力者為限;前項無謀生能力 之限制,於直系血親尊親屬不適用之,民法第1114條第1款 、第1115條第3項、第1117條固有明文。惟按,受扶養權利 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由負扶養義務者負擔扶養義務顯失公平 ,負扶養義務者得請求法院減輕其扶養義務:一、對負扶養 義務者、其配偶或直系血親故意為虐待、重大侮辱或其他身 體、精神上之不法侵害行為。二、對負扶養義務者無正當理 由未盡扶養義務。受扶養權利者對負扶養義務者有前項各款 行為之一,且情節重大者,法院得免除其扶養義務,民法第 1118條之1第1項、第2項亦有明定。 四、經查: (一)聲請人主張兩造為父女關係,相對人為其一親等直系血親尊 親屬乙節,業據提出戶籍謄本為憑,可信聲請人對於相對人 負有法定扶養義務。又依相對人稅務電子閘門財產所得調件 明細表記載,相對人於112年度所得收入為新臺幣92,024元 ,且相對人於113年1月31日由臺南市政府社會局協助安置聖 公護理之家中,同年10月31日轉安置於玉山住宿長照機構, 同年12月再遷至聖公護理之家安置,有臺南市政府社會局函 在卷可參(調解卷第55至57頁),堪認相對人已達不能維持 生活之程度,相對人有受聲請人扶養之需要,亦可認定。 (二)然聲請人主張相對人對聲請人未盡扶養義務等情,則為相對 人所不爭執,兩造並於調解期日就下列事實不爭執,雙方並 製作合意程序筆錄在案:  1.聲請人自幼即由關係人及其家人照顧扶養成年,相對人未盡 扶養照顧責任。  2.本院依職權調取兩造稅務電子閘門財產調件明細表之內容。  3.相對人應對聲請人負扶養義務而無正當理由未負扶養義務, 且情節重大。 (三)綜上調查,可認相對人無正當理由對聲請人未盡扶養義務, 其情節已達重大之程度。從而,聲請人請求免除對於相對人 之扶養義務,核與民法第1118條之1第2項之規定相符,為有 理由,應予准許。   五、依家事事件法第33條、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 第24條第1項,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許育菱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1  日                書記官  蔡雅惠

2025-03-31

TNDV-114-家調裁-41-20250331-1

家親聲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減輕或免除扶養義務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親聲字第8號 聲 請 人 乙○○ 丙○○ 上二人共同 代 理 人 林淇羨律師 相 對 人 丁○○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減輕或免除扶養義務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乙○○、丙○○對相對人之扶養義務均應予免除。 聲請程序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丁○○為聲請人乙○○、丙○○(下合稱聲 請人等)之父,相對人無固定工作與收入,鮮少負擔家庭生 活開支,且相對人與聲請人等之母親離婚後,雖約定擔任聲 請人等之親權人,惟相對人無心家庭,又沉迷賭博,在外欠 債甚多,並未對聲請人等盡扶養責任。甚於聲請人丙○○開始 打工後,會向其索要金錢。是相對人過往對聲請人等無正當 理由未盡扶養義務且情節重大,由聲請人等負擔對相對人之 扶養義務顯失公平,爰依民法第1118條之1第1項第2款、第2 項規定,請求准予免除對相對人之扶養義務等語。 二、按直系血親相互間互負扶養之義務;負扶養義務者有數人時 ,直系血親卑親屬為第一順位扶養義務人;負扶養義務者有 數人,而其親等同一時,應各依其經濟能力,分擔義務;受 扶養權利者,以不能維持生活而無謀生能力者為限。前項無 謀生能力之限制,於直系血親尊親屬不適用之。民法第1114 條第1款、第1115條第1項第1款、第3項、第1117條分別定有 明文。又所謂扶養程度,可分為生活保持義務及生活扶助義 務,前者為父母子女、夫妻間之扶養義務,此義務為父母子 女或夫妻身分關係之本質的要素之一,保持對方即係保持自 己;後者例如兄弟姐妹間之扶養義務,此義務係為偶然之例 外現象,為親屬之補助的要素之一,須因一方有特殊情形不 能維持生活者,他方始負扶助之義務。準此,子女對於父母 之扶養義務,既係生活保持義務,除因負擔扶養義務而不能 維持自己生活者,依民法第1118條規定得減輕其義務外,身 為扶養義務者之子女雖無餘力,亦須犧牲自己而扶養父母。 惟99年l月27日增訂民法第1118條之l規定,其中第1、2項分 別為:「受扶養權利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由負扶養義務者負 擔扶養義務顯失公平,負扶養義務者得請求法院減輕其扶養 義務:一對於負扶養義務者、其配偶或直系血親故意為虐待 、重大侮辱或其他身體、精神上之不法侵害行為。二對負扶 養義務者無正當理由未盡扶養義務。」;「受扶養權利者對 負扶養義務者有前項各款行為之一,且情節重大者,法院得 免除其扶養義務。」,參諸該條立法理由係民法扶養義務乃 發生於有扶養必要及有扶養能力之一定親屬之間,父母對子 女之扶養請求權與未成年子女對父母之扶養請求權各自獨立 (最高法院92年度第5次民事庭會議決議意旨參照),父母 請求子女扶養,非以其曾扶養子女為前提。然在以個人主義 、自己責任為原則之近代民法中,徵諸社會實例,受扶養權 利者對於負扶養義務者本人、配偶或直系血親曾故意為虐待 、重大侮辱或其他家庭暴力防治法第2條第1款所定身體、精 神上之不法侵害行為,或對於負扶養義務者無正當理由未盡 扶養義務之情形,例如實務上對於負扶養義務者施加毆打, 或無正當理由惡意不予扶養者,即以身體或精神上之痛苦加 諸於負扶養義務者而言均屬適例(最高法院74年台上字第18 70號判例意旨參照),此際仍由渠等負完全扶養義務,有違 事理之衡平,爰增列第1項,此種情形宜賦予法院衡酌扶養 本質,兼顧受扶養權利者及負扶養義務者之權益,依個案彈 性調整減輕扶養義務。至受扶養權利者對負扶養義務者有第 1項各款行為之一,且情節重大者,例如故意致扶養義務者 於死而未遂或重傷、強制性交或猥褻、妨害幼童發育等,法 律仍令其負扶養義務,顯強人所難,爰增列第2項,明定法 院得完全免除其扶養義務。是以,民法第1118條之1規定將 扶養義務從「絕對義務」改為「相對義務」,賦予法院得斟 酌扶養本質,兼顧受扶養權利者及負扶養義務者之權益,依 個案彈性調整減輕或免除扶養義務。 三、經查:   ㈠相對人為聲請人乙○○、丙○○之父,相對人係民國00年00月0 0日生,現年65歲,又相對人112年度無申報所得,名下亦 無財產等情,有相對人之戶籍謄本、稅務T-Road資訊連結 作業-查詢結果財產(所得)等在卷(見本院113年度司家非 調字第606號《下稱司家非調606》卷一第11頁,卷二第27-2 9頁)可稽,觀之相對人前開年齡及所得、財產情形,堪 認相對人現屬不能維持生活之人,自有受扶養之必要,而 聲請人等為相對人之成年子女,為法定扶養義務人,相對 人現已不能維持生活,聲請人等自應按受扶養權利者即相 對人之需要,依其經濟能力,分擔扶養義務。   ㈡惟聲請人等主張相對人在其未成年時未盡扶養義務一節, 業據聲請人等陳明在卷,且復有證人即聲請人等之母甲○○ 於本院調查時證稱:聲請人等自出生到出社會,扶養費、 生活費、學費都是我在負擔;相對人沒有固定工作,沒有 工作的時候大於有工作的時候;離婚前相對人不會給我家 庭生活費或小孩費用;相對人有賭博欠債的情況;離婚前 相對人時常不在家,在家也不會跟小孩互動也不會照顧小 孩,只會看電視、睡覺和喝酒等語(見本院卷第20-22頁) 。衡以證人為聲請人等之母,對於相對人有無扶養聲請人 應最為知悉之人,且證人與相對人應無宿怨仇恨,應無故 為虛偽之理,亦已具結擔保其證言之可信性,無甘冒刑法 偽證罪之訴追而虛偽陳述之理,其證述自為可採。綜合上 開事證,聲請人等主張相對人過往無正當理未善盡扶養聲 請人之義務,應可採信。   ㈢本件相對人為聲請人等之父親,於聲請人等成年前,依法 對聲請人等本負扶養義務,然相對人自聲請人等年幼時, 未曾盡任何扶養聲請人等之義務,有違身為人父應盡之責 任,顯已構成對負扶養義務者無正當理由未盡扶養義務, 且情節重大,如強令聲請人等負擔與其長期感情疏離之相 對人之扶養義務,顯失公平。從而,聲請人等主張依民法 第1118條之1第2項之規定,免除其等對相對人之扶養義務 ,洵屬有據,應予准許。 四、據上論結,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 、民事訴訟法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陳文欽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做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易佩雯

2025-03-28

TNDV-114-家親聲-8-20250328-1

家親聲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免除扶養義務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聲字第261號                   114年度家親聲字第25號                   114年度家親聲字第48號 聲 請 人即 反聲請相對人 丁○○○ 相 對 人即 反聲請聲請人 丙○○○ 乙○○○ 己○○ 甲○○○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給付扶養費事件(113年度家聲字第261號)及 反聲請免除扶養義務事件(114年度家親聲字第25、48號),本 院合併審理,裁定如下:   主 文 丙○○○、乙○○○、己○○、甲○○○對丁○○○之扶養義務均應予免除。 丁○○○之聲請駁回。 113年度家聲字第261號之聲請程序費用及114年度家親聲字第25 、48號之反聲請程序費用,均由丁○○○負擔。   理 由 壹、程序方面:   按「數家事訴訟事件,或家事訴訟事件及家事非訟事件請求 之基礎事實相牽連者,得向就其中一家事訴訟事件有管轄權 之少年及家事法院合併請求,不受民事訴訟法第53條及第24 8條規定之限制。」、「前項情形,得於第一審或第二審言 詞辯論終結前為請求之變更、追加或為反請求。」、「法院 就前條第一項至第三項所定得合併請求、變更、追加或反請 求之數宗事件,應合併審理、合併裁判。但有下列各款情形 之一者,得分別審理、分別裁判:一、請求之標的或其攻擊 防禦方法不相牽連。二、兩造合意分別審理、分別裁判,經 法院認為適當。三、依事件性質,認有分別審理、分別裁判 之必要。」家事事件法第41條第1項、第2項、第42條第1項 分別定有明文。又「家事非訟事件之合併、變更、追加或反 聲請,準用第41條、第42條第1項及第43條之規定。」同法 第79條併有明文。本件聲請人丁○○○請求相對人丙○○○、乙○○ ○、己○○、甲○○○給付扶養費(即本院113年度家聲字第261號 ,下稱【第261號】),審理中丙○○○、乙○○○、己○○、甲○○○ (下合稱丙○○○4人)提出反聲請,請求免除其等對於丁○○○ 之扶養義務(即本院114年度家親聲字第25、48號)。經核 前揭聲請、反聲請之家事非訟事件均源於兩造間親屬扶養事 宜,基礎事實相牽連,亦無上開得分別審理、分別裁判之情 形,揆諸首揭規定,自應由本院合併審理、裁判。 貳、實體方面: 一、丁○○○聲請意旨及對於反聲請之答辯略以:  ㈠丁○○○為民國00年0月00日出生,現已69歲,112年間雖仍可工 作賺取所需,但於113年10月20日進行左髖人工全關節置換 手術後,迄今仍需復健且行走時需仰賴拐杖,已無法工作, 且名下除郵局存款新臺幣(下同)24元外,無其他財產,已 無法維持生活而有受扶養之必要,而丙○○○4人為丁○○○之子 ,依法應扶養丁○○○,丁○○○每月所需之扶養費為2萬1,629元 ,由丙○○○4人各分擔4分之1,爰依民法第1114條第1款等規 定,請求其4人於丁○○○生存期間,每人各按月給付5,407元 之扶養費。  ㈡但丁○○○自丙○○○4人幼年起即未曾撫養其等,對丙○○○4人以丁 ○○○未盡扶養義務為由,請求免除其等對丁○○○之扶養義務, 丁○○○均同意。  ㈢並聲明:丙○○○4人應自丁○○○提出本件聲請之日起至丁○○○死 亡之日止,按月於每月5日前各給付丁○○○5,407元,前開給 付如有遲誤1期履行者,其後12期視為亦已到期。對丁○○○4 人之反聲請則稱:同意反聲請之請求。 二、丙○○○4人反聲請意旨及對於丁○○○聲請之答辯略以:    ㈠丙○○○、乙○○○部分:自幼由祖母撫養長大,不曾受丁○○○扶養 ,丁○○○無正當理由未盡扶養義務且情節重大,爰依民法第1 118條之1規定,請求准予免除其2人對丁○○○之扶養義務等語 。  ㈡己○○、甲○○○部分:自幼由母親、外公、外婆撫養長大,不曾 受丁○○○扶養,丁○○○無正當理由未盡扶養義務且情節重大, 爰依民法第1118條之1規定,請求准予免除其2人對丁○○○之 扶養義務等語。  ㈢並聲明:丙○○○4人對丁○○○之扶養義務應予免除。對丁○○○之 聲請則答辯聲明:聲請駁回。    三、按「左列親屬,互負扶養之義務:一、直系血親相互間。」 、「受扶養權利者,以不能維持生活而無謀生能力者為限。 前項無謀生能力之限制,於直系血親尊親屬,不適用之。」 、「受扶養權利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由負扶養義務者負擔扶 養義務顯失公平,負扶養義務者得請求法院減輕其扶養義務 :一、對負扶養義務者、其配偶或直系血親故意為虐待、重 大侮辱或其他身體、精神上之不法侵害行為。二、對負扶養 義務者無正當理由未盡扶養義務。」、「受扶養權利者對負 扶養義務者有前項各款行為之一,且情節重大者,法院得免 除其扶養義務。」,民法第1114條第1款、第1117條、第111 8條之1第1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而民法第1118條之1之 立法理由,係在以個人主義、自己責任為原則之近代民法中 ,徵諸社會實例,受扶養權利者對於負扶養義務者本人、配 偶或直系血親曾故意為虐待、重大侮辱或其他家庭暴力防治 法第2條第1款所定身體、精神上之不法侵害行為,或對於負 扶養義務者無正當理由未盡扶養義務之情形,此際仍由其等 負完全扶養義務,有違事理之衡平,此種情形宜賦予法院衡 酌扶養本質,兼顧受扶養權利者及負扶養義務者之權益,依 個案彈性調整減輕扶養義務。至受扶養權利者對負扶養義務 者有第1項各款行為之一,且情節重大者,如法律仍令其負 扶養義務,顯強人所難,爰明定法院得完全免除其扶養義務 。 四、經查:  ㈠丁○○○為00年0月00日生,現年69歲,及丙○○○4人均為丁○○○之 子,其中丙○○○與乙○○○之生母為案外人庚○○、己○○與甲○○○ 之生母則為案外人壬○○等節,有兩造之戶籍謄本在卷可參( 見第261號案卷第17至23頁),先堪認定。又丁○○○主張其於 112年間雖仍有所得共計19萬9,994元,但名下除郵局存款24 元外,已無其他財產,而其於113年10月20日進行左髖人工 全關節置換手術後已無法工作等節,則據其提出高雄市立大 同醫院麻醉同意書、人工   關節置換證明卡、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 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郵局存摺封面及交易明細 、第一銀行存摺封面及交易明細在卷為憑(見第261號卷第2 5至39頁),經核與丁○○○之主張相符,其此部分主張應堪認 屬實;另丁○○○曾於101年1月11日領取勞工保險一次請領老 年給付197萬5,500元,此外,無其他領取勞工保險年金給付 之紀錄,則有勞動部勞工保險局113年11月27日保普老字第1 1313078810號函在卷可稽(見第261號卷第153頁)。則綜合 上開丁○○○之年齡、健康、工作、所得及財產資料,暨其雖 曾一次領取近200萬元之勞工保險給付,但距今已十餘年等 情形,可認丁○○○主張其現不能維持生活,尚屬可採,自有 受扶養之必要,而丙○○○4人為丁○○○之成年子女,為法定扶 養義務人,其等本應按受扶養權利者即丁○○○之需要,依各 自之經濟能力一同負擔扶養義務。  ㈡惟丙○○○4人主丁○○○自其等幼年時即未盡扶養義務等情,業據 :⒈證人即丁○○○之胞妹戊○○○到庭證稱:丙○○○、乙○○○出生 後都是由我父母照顧,我也與丙○○○、乙○○○同住到他們上國 高中之前,丁○○○都自己在外面生活,與我們家人沒有聯繫 ,也不曾支付過丙○○○、乙○○○的扶養費或給我父母任何生活 費等語(見第261號卷第331至333頁);⒉證人即己○○、甲○○ ○之母壬○○到庭證稱:己○○、甲○○○出生後都是由我、我父母 親照顧,我父母親會在經濟上協助我,丁○○○不曾支付過任 何扶養費等語(見本院114年度家親聲字第48號卷第53至55 頁),核與丙○○○4人指陳情節相符,衡以證人已具結擔保證 言之可信性,應無甘冒刑法偽證罪之訴追而虛偽陳述之必要 ,另丁○○○亦已自陳其確未曾撫育丙○○○4人,綜此足認丙○○○ 4人主張丁○○○未盡扶養義務之情節屬實。  ㈢本院審酌丁○○○為丙○○○4人之父親,且並非無能力而有不能扶 養之情形,則於丙○○○4人成年前,本於子女保護教養義務, 自應依法對丙○○○4人善盡其扶養義務,詎丙○○○4人自年幼時 起,即均由其他家人共同照顧、扶養,丁○○○不僅未曾盡扶 養義務,更未關懷丙○○○4人,罔顧未成年子女亟需父親之照 護關愛,有違身為人父應盡之責任,導致兩造間親子之情淡 薄,情節實屬重大,如強令丙○○○4人負擔扶養與其等長期感 情疏離之丁○○○此義務,顯失公平,則參諸前揭規定及說明 ,丙○○○4人主張依民法第1118條之1第2項規定,免除其等對 丁○○○之扶養義務,為有理由,應予准許,爰裁定如主文第1 項所示。  ㈣丙○○○4人對丁○○○之扶養義務既經免除,則丁○○○請求丙○○○4 人應按月給付扶養費之部分,即洵無可採,應予駁回,爰裁 定如主文第2項所示。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及舉證,經核與裁定結果 不生影響,爰不另一一論述,附此敘明。 六、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家事第二庭 法 官 周佑倫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蔡英毅

2025-03-28

KSYV-114-家親聲-48-20250328-1

家聲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給付扶養費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聲字第261號                   114年度家親聲字第25號                   114年度家親聲字第48號 聲 請 人即 反聲請相對人 丁○○○ 相 對 人即 反聲請聲請人 丙○○○ 乙○○○ 己○○ 甲○○○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給付扶養費事件(113年度家聲字第261號)及 反聲請免除扶養義務事件(114年度家親聲字第25、48號),本 院合併審理,裁定如下:   主 文 丙○○○、乙○○○、己○○、甲○○○對丁○○○之扶養義務均應予免除。 丁○○○之聲請駁回。 113年度家聲字第261號之聲請程序費用及114年度家親聲字第25 、48號之反聲請程序費用,均由丁○○○負擔。   理 由 壹、程序方面:   按「數家事訴訟事件,或家事訴訟事件及家事非訟事件請求 之基礎事實相牽連者,得向就其中一家事訴訟事件有管轄權 之少年及家事法院合併請求,不受民事訴訟法第53條及第24 8條規定之限制。」、「前項情形,得於第一審或第二審言 詞辯論終結前為請求之變更、追加或為反請求。」、「法院 就前條第一項至第三項所定得合併請求、變更、追加或反請 求之數宗事件,應合併審理、合併裁判。但有下列各款情形 之一者,得分別審理、分別裁判:一、請求之標的或其攻擊 防禦方法不相牽連。二、兩造合意分別審理、分別裁判,經 法院認為適當。三、依事件性質,認有分別審理、分別裁判 之必要。」家事事件法第41條第1項、第2項、第42條第1項 分別定有明文。又「家事非訟事件之合併、變更、追加或反 聲請,準用第41條、第42條第1項及第43條之規定。」同法 第79條併有明文。本件聲請人丁○○○請求相對人丙○○○、乙○○ ○、己○○、甲○○○給付扶養費(即本院113年度家聲字第261號 ,下稱【第261號】),審理中丙○○○、乙○○○、己○○、甲○○○ (下合稱丙○○○4人)提出反聲請,請求免除其等對於丁○○○ 之扶養義務(即本院114年度家親聲字第25、48號)。經核 前揭聲請、反聲請之家事非訟事件均源於兩造間親屬扶養事 宜,基礎事實相牽連,亦無上開得分別審理、分別裁判之情 形,揆諸首揭規定,自應由本院合併審理、裁判。 貳、實體方面: 一、丁○○○聲請意旨及對於反聲請之答辯略以:  ㈠丁○○○為民國00年0月00日出生,現已69歲,112年間雖仍可工 作賺取所需,但於113年10月20日進行左髖人工全關節置換 手術後,迄今仍需復健且行走時需仰賴拐杖,已無法工作, 且名下除郵局存款新臺幣(下同)24元外,無其他財產,已 無法維持生活而有受扶養之必要,而丙○○○4人為丁○○○之子 ,依法應扶養丁○○○,丁○○○每月所需之扶養費為2萬1,629元 ,由丙○○○4人各分擔4分之1,爰依民法第1114條第1款等規 定,請求其4人於丁○○○生存期間,每人各按月給付5,407元 之扶養費。  ㈡但丁○○○自丙○○○4人幼年起即未曾撫養其等,對丙○○○4人以丁 ○○○未盡扶養義務為由,請求免除其等對丁○○○之扶養義務, 丁○○○均同意。  ㈢並聲明:丙○○○4人應自丁○○○提出本件聲請之日起至丁○○○死 亡之日止,按月於每月5日前各給付丁○○○5,407元,前開給 付如有遲誤1期履行者,其後12期視為亦已到期。對丁○○○4 人之反聲請則稱:同意反聲請之請求。 二、丙○○○4人反聲請意旨及對於丁○○○聲請之答辯略以:    ㈠丙○○○、乙○○○部分:自幼由祖母撫養長大,不曾受丁○○○扶養 ,丁○○○無正當理由未盡扶養義務且情節重大,爰依民法第1 118條之1規定,請求准予免除其2人對丁○○○之扶養義務等語 。  ㈡己○○、甲○○○部分:自幼由母親、外公、外婆撫養長大,不曾 受丁○○○扶養,丁○○○無正當理由未盡扶養義務且情節重大, 爰依民法第1118條之1規定,請求准予免除其2人對丁○○○之 扶養義務等語。  ㈢並聲明:丙○○○4人對丁○○○之扶養義務應予免除。對丁○○○之 聲請則答辯聲明:聲請駁回。    三、按「左列親屬,互負扶養之義務:一、直系血親相互間。」 、「受扶養權利者,以不能維持生活而無謀生能力者為限。 前項無謀生能力之限制,於直系血親尊親屬,不適用之。」 、「受扶養權利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由負扶養義務者負擔扶 養義務顯失公平,負扶養義務者得請求法院減輕其扶養義務 :一、對負扶養義務者、其配偶或直系血親故意為虐待、重 大侮辱或其他身體、精神上之不法侵害行為。二、對負扶養 義務者無正當理由未盡扶養義務。」、「受扶養權利者對負 扶養義務者有前項各款行為之一,且情節重大者,法院得免 除其扶養義務。」,民法第1114條第1款、第1117條、第111 8條之1第1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而民法第1118條之1之 立法理由,係在以個人主義、自己責任為原則之近代民法中 ,徵諸社會實例,受扶養權利者對於負扶養義務者本人、配 偶或直系血親曾故意為虐待、重大侮辱或其他家庭暴力防治 法第2條第1款所定身體、精神上之不法侵害行為,或對於負 扶養義務者無正當理由未盡扶養義務之情形,此際仍由其等 負完全扶養義務,有違事理之衡平,此種情形宜賦予法院衡 酌扶養本質,兼顧受扶養權利者及負扶養義務者之權益,依 個案彈性調整減輕扶養義務。至受扶養權利者對負扶養義務 者有第1項各款行為之一,且情節重大者,如法律仍令其負 扶養義務,顯強人所難,爰明定法院得完全免除其扶養義務 。 四、經查:  ㈠丁○○○為00年0月00日生,現年69歲,及丙○○○4人均為丁○○○之 子,其中丙○○○與乙○○○之生母為案外人庚○○、己○○與甲○○○ 之生母則為案外人壬○○等節,有兩造之戶籍謄本在卷可參( 見第261號案卷第17至23頁),先堪認定。又丁○○○主張其於 112年間雖仍有所得共計19萬9,994元,但名下除郵局存款24 元外,已無其他財產,而其於113年10月20日進行左髖人工 全關節置換手術後已無法工作等節,則據其提出高雄市立大 同醫院麻醉同意書、人工   關節置換證明卡、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 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郵局存摺封面及交易明細 、第一銀行存摺封面及交易明細在卷為憑(見第261號卷第2 5至39頁),經核與丁○○○之主張相符,其此部分主張應堪認 屬實;另丁○○○曾於101年1月11日領取勞工保險一次請領老 年給付197萬5,500元,此外,無其他領取勞工保險年金給付 之紀錄,則有勞動部勞工保險局113年11月27日保普老字第1 1313078810號函在卷可稽(見第261號卷第153頁)。則綜合 上開丁○○○之年齡、健康、工作、所得及財產資料,暨其雖 曾一次領取近200萬元之勞工保險給付,但距今已十餘年等 情形,可認丁○○○主張其現不能維持生活,尚屬可採,自有 受扶養之必要,而丙○○○4人為丁○○○之成年子女,為法定扶 養義務人,其等本應按受扶養權利者即丁○○○之需要,依各 自之經濟能力一同負擔扶養義務。  ㈡惟丙○○○4人主丁○○○自其等幼年時即未盡扶養義務等情,業據 :⒈證人即丁○○○之胞妹戊○○○到庭證稱:丙○○○、乙○○○出生 後都是由我父母照顧,我也與丙○○○、乙○○○同住到他們上國 高中之前,丁○○○都自己在外面生活,與我們家人沒有聯繫 ,也不曾支付過丙○○○、乙○○○的扶養費或給我父母任何生活 費等語(見第261號卷第331至333頁);⒉證人即己○○、甲○○ ○之母壬○○到庭證稱:己○○、甲○○○出生後都是由我、我父母 親照顧,我父母親會在經濟上協助我,丁○○○不曾支付過任 何扶養費等語(見本院114年度家親聲字第48號卷第53至55 頁),核與丙○○○4人指陳情節相符,衡以證人已具結擔保證 言之可信性,應無甘冒刑法偽證罪之訴追而虛偽陳述之必要 ,另丁○○○亦已自陳其確未曾撫育丙○○○4人,綜此足認丙○○○ 4人主張丁○○○未盡扶養義務之情節屬實。  ㈢本院審酌丁○○○為丙○○○4人之父親,且並非無能力而有不能扶 養之情形,則於丙○○○4人成年前,本於子女保護教養義務, 自應依法對丙○○○4人善盡其扶養義務,詎丙○○○4人自年幼時 起,即均由其他家人共同照顧、扶養,丁○○○不僅未曾盡扶 養義務,更未關懷丙○○○4人,罔顧未成年子女亟需父親之照 護關愛,有違身為人父應盡之責任,導致兩造間親子之情淡 薄,情節實屬重大,如強令丙○○○4人負擔扶養與其等長期感 情疏離之丁○○○此義務,顯失公平,則參諸前揭規定及說明 ,丙○○○4人主張依民法第1118條之1第2項規定,免除其等對 丁○○○之扶養義務,為有理由,應予准許,爰裁定如主文第1 項所示。  ㈣丙○○○4人對丁○○○之扶養義務既經免除,則丁○○○請求丙○○○4 人應按月給付扶養費之部分,即洵無可採,應予駁回,爰裁 定如主文第2項所示。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及舉證,經核與裁定結果 不生影響,爰不另一一論述,附此敘明。 六、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家事第二庭 法 官 周佑倫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蔡英毅

2025-03-28

KSYV-113-家聲-261-20250328-1

家親聲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免除扶養義務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聲字第261號                   114年度家親聲字第25號                   114年度家親聲字第48號 聲 請 人即 反聲請相對人 丁○○○ 相 對 人即 反聲請聲請人 丙○○○ 乙○○○ 己○○ 甲○○○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給付扶養費事件(113年度家聲字第261號)及 反聲請免除扶養義務事件(114年度家親聲字第25、48號),本 院合併審理,裁定如下:   主 文 丙○○○、乙○○○、己○○、甲○○○對丁○○○之扶養義務均應予免除。 丁○○○之聲請駁回。 113年度家聲字第261號之聲請程序費用及114年度家親聲字第25 、48號之反聲請程序費用,均由丁○○○負擔。   理 由 壹、程序方面:   按「數家事訴訟事件,或家事訴訟事件及家事非訟事件請求 之基礎事實相牽連者,得向就其中一家事訴訟事件有管轄權 之少年及家事法院合併請求,不受民事訴訟法第53條及第24 8條規定之限制。」、「前項情形,得於第一審或第二審言 詞辯論終結前為請求之變更、追加或為反請求。」、「法院 就前條第一項至第三項所定得合併請求、變更、追加或反請 求之數宗事件,應合併審理、合併裁判。但有下列各款情形 之一者,得分別審理、分別裁判:一、請求之標的或其攻擊 防禦方法不相牽連。二、兩造合意分別審理、分別裁判,經 法院認為適當。三、依事件性質,認有分別審理、分別裁判 之必要。」家事事件法第41條第1項、第2項、第42條第1項 分別定有明文。又「家事非訟事件之合併、變更、追加或反 聲請,準用第41條、第42條第1項及第43條之規定。」同法 第79條併有明文。本件聲請人丁○○○請求相對人丙○○○、乙○○ ○、己○○、甲○○○給付扶養費(即本院113年度家聲字第261號 ,下稱【第261號】),審理中丙○○○、乙○○○、己○○、甲○○○ (下合稱丙○○○4人)提出反聲請,請求免除其等對於丁○○○ 之扶養義務(即本院114年度家親聲字第25、48號)。經核 前揭聲請、反聲請之家事非訟事件均源於兩造間親屬扶養事 宜,基礎事實相牽連,亦無上開得分別審理、分別裁判之情 形,揆諸首揭規定,自應由本院合併審理、裁判。 貳、實體方面: 一、丁○○○聲請意旨及對於反聲請之答辯略以:  ㈠丁○○○為民國00年0月00日出生,現已69歲,112年間雖仍可工 作賺取所需,但於113年10月20日進行左髖人工全關節置換 手術後,迄今仍需復健且行走時需仰賴拐杖,已無法工作, 且名下除郵局存款新臺幣(下同)24元外,無其他財產,已 無法維持生活而有受扶養之必要,而丙○○○4人為丁○○○之子 ,依法應扶養丁○○○,丁○○○每月所需之扶養費為2萬1,629元 ,由丙○○○4人各分擔4分之1,爰依民法第1114條第1款等規 定,請求其4人於丁○○○生存期間,每人各按月給付5,407元 之扶養費。  ㈡但丁○○○自丙○○○4人幼年起即未曾撫養其等,對丙○○○4人以丁 ○○○未盡扶養義務為由,請求免除其等對丁○○○之扶養義務, 丁○○○均同意。  ㈢並聲明:丙○○○4人應自丁○○○提出本件聲請之日起至丁○○○死 亡之日止,按月於每月5日前各給付丁○○○5,407元,前開給 付如有遲誤1期履行者,其後12期視為亦已到期。對丁○○○4 人之反聲請則稱:同意反聲請之請求。 二、丙○○○4人反聲請意旨及對於丁○○○聲請之答辯略以:    ㈠丙○○○、乙○○○部分:自幼由祖母撫養長大,不曾受丁○○○扶養 ,丁○○○無正當理由未盡扶養義務且情節重大,爰依民法第1 118條之1規定,請求准予免除其2人對丁○○○之扶養義務等語 。  ㈡己○○、甲○○○部分:自幼由母親、外公、外婆撫養長大,不曾 受丁○○○扶養,丁○○○無正當理由未盡扶養義務且情節重大, 爰依民法第1118條之1規定,請求准予免除其2人對丁○○○之 扶養義務等語。  ㈢並聲明:丙○○○4人對丁○○○之扶養義務應予免除。對丁○○○之 聲請則答辯聲明:聲請駁回。    三、按「左列親屬,互負扶養之義務:一、直系血親相互間。」 、「受扶養權利者,以不能維持生活而無謀生能力者為限。 前項無謀生能力之限制,於直系血親尊親屬,不適用之。」 、「受扶養權利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由負扶養義務者負擔扶 養義務顯失公平,負扶養義務者得請求法院減輕其扶養義務 :一、對負扶養義務者、其配偶或直系血親故意為虐待、重 大侮辱或其他身體、精神上之不法侵害行為。二、對負扶養 義務者無正當理由未盡扶養義務。」、「受扶養權利者對負 扶養義務者有前項各款行為之一,且情節重大者,法院得免 除其扶養義務。」,民法第1114條第1款、第1117條、第111 8條之1第1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而民法第1118條之1之 立法理由,係在以個人主義、自己責任為原則之近代民法中 ,徵諸社會實例,受扶養權利者對於負扶養義務者本人、配 偶或直系血親曾故意為虐待、重大侮辱或其他家庭暴力防治 法第2條第1款所定身體、精神上之不法侵害行為,或對於負 扶養義務者無正當理由未盡扶養義務之情形,此際仍由其等 負完全扶養義務,有違事理之衡平,此種情形宜賦予法院衡 酌扶養本質,兼顧受扶養權利者及負扶養義務者之權益,依 個案彈性調整減輕扶養義務。至受扶養權利者對負扶養義務 者有第1項各款行為之一,且情節重大者,如法律仍令其負 扶養義務,顯強人所難,爰明定法院得完全免除其扶養義務 。 四、經查:  ㈠丁○○○為00年0月00日生,現年69歲,及丙○○○4人均為丁○○○之 子,其中丙○○○與乙○○○之生母為案外人庚○○、己○○與甲○○○ 之生母則為案外人壬○○等節,有兩造之戶籍謄本在卷可參( 見第261號案卷第17至23頁),先堪認定。又丁○○○主張其於 112年間雖仍有所得共計19萬9,994元,但名下除郵局存款24 元外,已無其他財產,而其於113年10月20日進行左髖人工 全關節置換手術後已無法工作等節,則據其提出高雄市立大 同醫院麻醉同意書、人工   關節置換證明卡、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 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郵局存摺封面及交易明細 、第一銀行存摺封面及交易明細在卷為憑(見第261號卷第2 5至39頁),經核與丁○○○之主張相符,其此部分主張應堪認 屬實;另丁○○○曾於101年1月11日領取勞工保險一次請領老 年給付197萬5,500元,此外,無其他領取勞工保險年金給付 之紀錄,則有勞動部勞工保險局113年11月27日保普老字第1 1313078810號函在卷可稽(見第261號卷第153頁)。則綜合 上開丁○○○之年齡、健康、工作、所得及財產資料,暨其雖 曾一次領取近200萬元之勞工保險給付,但距今已十餘年等 情形,可認丁○○○主張其現不能維持生活,尚屬可採,自有 受扶養之必要,而丙○○○4人為丁○○○之成年子女,為法定扶 養義務人,其等本應按受扶養權利者即丁○○○之需要,依各 自之經濟能力一同負擔扶養義務。  ㈡惟丙○○○4人主丁○○○自其等幼年時即未盡扶養義務等情,業據 :⒈證人即丁○○○之胞妹戊○○○到庭證稱:丙○○○、乙○○○出生 後都是由我父母照顧,我也與丙○○○、乙○○○同住到他們上國 高中之前,丁○○○都自己在外面生活,與我們家人沒有聯繫 ,也不曾支付過丙○○○、乙○○○的扶養費或給我父母任何生活 費等語(見第261號卷第331至333頁);⒉證人即己○○、甲○○ ○之母壬○○到庭證稱:己○○、甲○○○出生後都是由我、我父母 親照顧,我父母親會在經濟上協助我,丁○○○不曾支付過任 何扶養費等語(見本院114年度家親聲字第48號卷第53至55 頁),核與丙○○○4人指陳情節相符,衡以證人已具結擔保證 言之可信性,應無甘冒刑法偽證罪之訴追而虛偽陳述之必要 ,另丁○○○亦已自陳其確未曾撫育丙○○○4人,綜此足認丙○○○ 4人主張丁○○○未盡扶養義務之情節屬實。  ㈢本院審酌丁○○○為丙○○○4人之父親,且並非無能力而有不能扶 養之情形,則於丙○○○4人成年前,本於子女保護教養義務, 自應依法對丙○○○4人善盡其扶養義務,詎丙○○○4人自年幼時 起,即均由其他家人共同照顧、扶養,丁○○○不僅未曾盡扶 養義務,更未關懷丙○○○4人,罔顧未成年子女亟需父親之照 護關愛,有違身為人父應盡之責任,導致兩造間親子之情淡 薄,情節實屬重大,如強令丙○○○4人負擔扶養與其等長期感 情疏離之丁○○○此義務,顯失公平,則參諸前揭規定及說明 ,丙○○○4人主張依民法第1118條之1第2項規定,免除其等對 丁○○○之扶養義務,為有理由,應予准許,爰裁定如主文第1 項所示。  ㈣丙○○○4人對丁○○○之扶養義務既經免除,則丁○○○請求丙○○○4 人應按月給付扶養費之部分,即洵無可採,應予駁回,爰裁 定如主文第2項所示。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及舉證,經核與裁定結果 不生影響,爰不另一一論述,附此敘明。 六、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家事第二庭 法 官 周佑倫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蔡英毅

2025-03-28

KSYV-114-家親聲-25-20250328-1

家親聲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免除扶養義務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親聲字第12號                   114年度家親聲字第13號 聲 請 人 乙○○ 甲○○ 相 對 人 丙○○ 丁○○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免除扶養義務事件(114年度家親聲字第12、1 3號),本院合併審理,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對相對人之扶養義務均應予免除。 聲請程序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壹、程序部分   按「數家事訴訟事件,或家事訴訟事件及家事非訟事件請求 之基礎事實相牽連者,得向就其中一家事訴訟事件有管轄權 之少年及家事法院合併請求,不受民事訴訟法第53條及第24 8條規定之限制。」、「前項情形,得於第一審或第二審言 詞辯論終結前為請求之變更、追加或為反請求。」、「法院 就前條第一項至第三項所定得合併請求、變更、追加或反請 求之數宗事件,應合併審理、合併裁判。但有下列各款情形 之一者,得分別審理、分別裁判:一、請求之標的或其攻擊 防禦方法不相牽連。二、兩造合意分別審理、分別裁判,經 法院認為適當。三、依事件性質,認有分別審理、分別裁判 之必要。」家事事件法第41條第1項、第2項、第42條第1項 分別定有明文。又「家事非訟事件之合併、變更、追加或反 聲請,準用第41條、第42條第1項及第43條之規定。」同法 第79條併有明文。本件聲請人乙○○、甲○○聲請免除其2人對 於父親即相對人丙○○(即本院114年度家親聲字第12號,下 稱第12號案)、母親即相對人丁○○(即本院114年度家親聲 字第13號,下稱第13號案)之扶養義務,核前揭家事非訟事 件均源於兩造間親子扶養事宜,基礎事實相牽連,亦核無上 開得分別審理、分別裁判之情形,揆諸首揭規定,自應由本 院合併審理、裁判。 貳、實體部分   一、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丙○○、丁○○分別為聲請人2人之父、 母,聲請人2人自幼由外祖母扶養,外祖母中風後,由舅舅 戊○○照顧,外祖母過世後,則由戊○○之女友己○○接手扶養, 在聲請人2人成長過程中,相對人2人未曾養育聲請人2人, 對聲請人2人之生活情況不予聞問,無正當理由未盡扶養義 務且情節重大,若聲請人2人尚需扶養相對人2人,顯失公平 ,爰依民法第1118條之1規定,請求准予免除對相對人2人之 扶養義務等語。 二、相對人2人則均稱:同意聲請人2人之聲請等語。 三、按「左列親屬,互負扶養之義務:一、直系血親相互間。」 、「受扶養權利者,以不能維持生活而無謀生能力者為限。 前項無謀生能力之限制,於直系血親尊親屬,不適用之。」 、「受扶養權利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由負扶養義務者負擔扶 養義務顯失公平,負扶養義務者得請求法院減輕其扶養義務 :一、對負扶養義務者、其配偶或直系血親故意為虐待、重 大侮辱或其他身體、精神上之不法侵害行為。二、對負扶養 義務者無正當理由未盡扶養義務。」、「受扶養權利者對負 扶養義務者有前項各款行為之一,且情節重大者,法院得免 除其扶養義務。」民法第1114條第1款、第1117條、第1118 條之1第1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而民法第1118條之1之立 法理由,係在以個人主義、自己責任為原則之近代民法中, 徵諸社會實例,受扶養權利者對於負扶養義務者本人、配偶 或直系血親曾故意為虐待、重大侮辱或其他家庭暴力防治法 第2條第1款所定身體、精神上之不法侵害行為,或對於負扶 養義務者無正當理由未盡扶養義務之情形,此際仍由其等負 完全扶養義務,有違事理之衡平,此種情形宜賦予法院衡酌 扶養本質,兼顧受扶養權利者及負扶養義務者之權益,依個 案彈性調整減輕扶養義務。至受扶養權利者對負扶養義務者 有第1項各款行為之一,且情節重大者,如法律仍令其負扶 養義務,顯強人所難,爰明定法院得完全免除其扶養義務。 四、經查:  ㈠丙○○、丁○○分別為民國41年11月6日、00年0月00日生,現年 分別為72、69歲,聲請人2人則為丙○○、丁○○所生子女等節 ,有兩造之戶籍謄本在卷可參(見第12號案卷第12至15頁) ,堪以認定。又丙○○、丁○○目前無投保勞保,於110、111、 112年間,朱啟宗均無申報所得、名下無財產,丁○○各年申 報所得(均為薪資所得)則為新臺幣(下同)29萬6,400元 、31萬1,400元、23萬4,200元,然名下無財產,丙○○曾於10 9年11月6日領取勞保老年一次給付4,319元、自106年11月起 領取國民年金保險老年年金給付,另丁○○於109年11月25日 曾領取勞保老年一次給付20萬3,864元,109年10月21日申請 新制勞工退休金,經勞動部勞工保險局(下稱勞保局)於10 9年11月3日核發一次性退休金14萬6,368元及於110年3月12 日補發提繳時差退休金4,752元,後因丁○○持續工作,復於1 12年9月1日申請繼續工作提繳之勞工退休金,經勞保局於同 月20日核發續提退休金5萬3,676元及於112年12月26日補發 提繳時差退休金3,168元,自109年6月起領取國民年金保險 老年年金給付等情,有相對人2人之稅務電子閘門財產所得 調件明細表、勞保投保資料、勞保局113年11月12日保普老 字第11313074890號、113年11月13日保普老字第1131307488 0號函及所附申領資料查詢表各1份在卷可參(見第12號卷第 73至83、117至125、147至149頁;第13號卷第73至83頁、11 7至122、143至145頁),另丁○○前曾因年邁及生活無法自理 ,於113年9月間由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前鎮福利服務中心協助 安置於高雄市私立安和老人長期照顧中心,則有高雄市政府 社會局113年9月18日高市○○區○○00000000000號函在卷可稽 (見第13號卷第25至27頁),再丙○○於本院調查時陳稱:我 因為洗腎,無法工作、沒有財產,生活支出都仰賴丁○○工作 賺錢等語(見第12號卷第201頁),則綜合上開相對人2人之 年齡、健康、工作、所得及財產資料、領取勞保給付及國民 年金等情形,可認其2人係屬不能維持生活之人,自有受扶 養之必要,而聲請人2人為相對人2人之成年子女,為法定扶 養義務人,相對人2人現已不能維持生活,聲請人2人本應按 受扶養權利者即相對人2人之需要,依經濟能力一同負擔扶 養義務。    ㈡惟聲請人2人主張相對人2人自其等幼年時即未盡扶養義務, 且情節重大乙情,經證人庚○○到庭具結證稱:我與聲請人2 人的舅舅是朋友,聲請人2人還沒有念小學前我就認識他們 了,當時我幾乎都住在他們外祖母家,聲請人2人的生活費 都是他們舅舅跟我支付,後來聲請人2人的外祖母過世,我 曾經請我自己母親幫忙照顧他們2、3年,之後我就把他們帶 到北部跟我一起生活,我將他們照顧到他們可以自己賺錢生 活,相對人2人沒有給過聲請人2人的扶養費,也沒有探望他 們等語(見第12號卷第201至205頁),衡以證人自聲請人2 人幼年起即實際照顧其2人,對於其2人受扶養情況知悉甚詳 ,並已具結擔保其證言之可信性,應無甘冒刑法偽證罪之訴 追而虛偽陳述之必要,又相對人2人對證人所述亦無意見, 可認證人所述非虛,而證人所述情節,核與聲請人2人指陳 情節相符;另聲請人2人就讀國中階段,於學籍資料上填寫 之家長或監護人,分別為戊○○、己○○,此有聲請人2人之國 民中學學生年籍資料表在卷可佐(見第12號卷第17至23頁) ,顯見其2人當時並非由相對人2人實際照顧。綜合上揭諸情 ,足認聲請人2人主張相對人2人未盡扶養義務之情節屬實。   五、本院審酌相對人2人為聲請人2人之父母,且相對人2人並非 無能力而有不能扶養之情形,則於聲請人2人成年前,本於 子女保護教養義務,自應依法對聲請人2人善盡其等之扶養 義務,詎自聲請人2人年幼起,即均由他人撫養照顧聲請人2 人,未曾盡其等扶養聲請人2人之義務,罔顧未成年子女亟 需父母之照護關愛,有違身為父母應盡之責任,導致兩造間 親子之情淡薄,情節實屬重大,如強令聲請人2人負擔與其 等長期感情疏離之相對人2人之扶養義務,顯失公平。從而 ,聲請人2人主張依民法第1118條之1第2項規定,免除其等 對相對人2人之扶養義務,洵屬有據,應予准許。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及防禦方法,經核與本裁 定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述,附此敘明。 七、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家事第二庭 法 官 周佑倫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書記官 蔡英毅

2025-03-27

KSYV-114-家親聲-13-2025032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