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高玉潔

共找到 158 筆結果(第 11-20 筆)

最高行政法院

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裁 定 114年度聲字第159號 聲 請 人 王千瑜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臺南市北區文元國民小學間再審事件(本 院114年度聲再字第67號),聲請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聲請駁回。 二、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因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而聲請訴訟救助者,關於無 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事由,應提出可使行政法院信其主張為 真實且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以釋明之,或提出受訴行政法院管 轄區域內有資力之人出具之保證書以代釋明,此觀行政訴訟 法第102條第2項、第3項及第176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84條 之規定自明。而所謂無資力,係指窘於生活,且缺乏經濟上 之信用者而言。次按「下列各款事件及其程序進行中所生之 其他事件,當事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三、向最高 行政法院提起之事件。」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 定有明文,且依第49條之3第1項規定:「第49條之1第1項事 件,當事人無資力委任訴訟代理人者,得依訴訟救助之規定 ,聲請行政法院為其選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因此,關於 選任訴訟代理人之聲請,自應就無資力委任訴訟代理人之事 由釋明之。 二、本件聲請人對本院113年度聲字第641號裁定聲請再審,並聲 請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經查,聲請人就其無資力支 出訴訟費用暨如何窘於生活且有何缺乏經濟上信用之情事, 並未提出可使本院信其主張為真實且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以釋 明之,或提出受訴行政法院管轄區域內有資力之人出具之保 證書以代釋明,自難認其已盡釋明之責。復經本院依職權向 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查詢結果,並未有准予扶助之紀錄 ,有該會民國114年2月19日法扶總字第1140000397號函附卷 可稽。是以,聲請人就無資力部分,既未能盡釋明之責,依 上開規定及說明,其聲請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即無 從准許,均應予駁回。    三、依行政訴訟法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三庭 審判長法官 蕭 惠 芳              法官 林 惠 瑜 法官 梁 哲 瑋 法官 林 淑 婷 法官 李 君 豪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書記官 高 玉 潔

2025-03-27

TPAA-114-聲-159-20250327-1

最高行政法院

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裁 定 114年度聲字第143號 聲 請 人 王千瑜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臺南市北區文元國民小學間再審事件(本 院114年度聲再字第97號),聲請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聲請駁回。 二、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因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而聲請訴訟救助者,關於無 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事由,應提出可使行政法院信其主張為 真實且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以釋明之,或提出受訴行政法院管 轄區域內有資力之人出具之保證書以代釋明,此觀行政訴訟 法第102條第2項、第3項及第176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84條 之規定自明。而所謂無資力,係指窘於生活,且缺乏經濟上 之信用者而言。次按「下列各款事件及其程序進行中所生之 其他事件,當事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三、向最高 行政法院提起之事件。」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 定有明文,且依第49條之3第1項規定:「第49條之1第1項事 件,當事人無資力委任訴訟代理人者,得依訴訟救助之規定 ,聲請行政法院為其選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因此,關於 選任訴訟代理人之聲請,自應就無資力委任訴訟代理人之事 由釋明之。 二、本件聲請人對本院113年度聲字第742號裁定聲請再審,並聲 請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經查,聲請人就其無資力支 出訴訟費用暨如何窘於生活且有何缺乏經濟上信用之情事, 並未提出可使本院信其主張為真實且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以釋 明之,或提出受訴行政法院管轄區域內有資力之人出具之保 證書以代釋明,自難認其已盡釋明之責。復經本院依職權向 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查詢結果,並未有准予扶助之紀錄 ,有該會民國114年2月19日法扶總字第1140000397號函附卷 可稽。是以,聲請人就無資力部分,既未能盡釋明之責,依 上開規定及說明,其聲請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即無 從准許,均應予駁回。    三、依行政訴訟法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三庭 審判長法官 蕭 惠 芳              法官 林 惠 瑜 法官 梁 哲 瑋 法官 林 淑 婷 法官 李 君 豪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書記官 高 玉 潔

2025-03-27

TPAA-114-聲-143-20250327-1

最高行政法院

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裁 定 114年度聲字第94號 聲 請 人 王千瑜 上列聲請人因聲請迴避事件,對於高雄高等行政法院113年度聲 再字第111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114年度抗字第18號),並聲請 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關於聲請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 人部分,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聲請駁回。 二、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因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而聲請訴訟救助者,關於無 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事由,應提出可使行政法院信其主張為 真實且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以釋明之,或提出受訴行政法院管 轄區域內有資力之人出具之保證書以代釋明,此觀行政訴訟 法第102條第2項、第3項及第176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84條 之規定自明。而所謂無資力,係指窘於生活,且缺乏經濟上 之信用者而言。次按「下列各款事件及其程序進行中所生之 其他事件,當事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三、向最高 行政法院提起之事件。」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 定有明文,且依第49條之3第1項規定:「第49條之1第1項事 件,當事人無資力委任訴訟代理人者,得依訴訟救助之規定 ,聲請行政法院為其選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因此,關於 選任訴訟代理人之聲請,自應就無資力委任訴訟代理人之事 由釋明之。 二、聲請人對高雄高等行政法院113年度聲再字第111號裁定提起 抗告,並聲請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經查,聲請人就 其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暨如何窘於生活且有何缺乏經濟上信 用之情事,並未提出可使本院信其主張為真實且能即時調查 之證據以釋明之,或提出受訴行政法院管轄區域內有資力之 人出具之保證書以代釋明,自難認其已盡釋明之責。復經本 院依職權向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查詢結果,並未有准予 扶助之紀錄,有該會民國114年2月11日法扶總字第11400003 51號函附卷可稽。是以,聲請人就無資力部分,既未能盡釋 明之責,依上開規定及說明,其聲請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 理人,亦無從准許,均應予駁回。 三、依行政訴訟法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三庭 審判長法官 蕭 惠 芳              法官 林 惠 瑜 法官 梁 哲 瑋 法官 林 淑 婷 法官 李 君 豪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書記官 高 玉 潔

2025-03-27

TPAA-114-聲-94-20250327-1

最高行政法院

區域計畫法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判 決 112年度上字第215號 上 訴 人 暉陽機械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張瑛洳 訴訟代理人 魏雯祈 律師 吳佳真 律師 陳永來 律師 複 代理 人 許庭豪 律師 被 上訴 人 桃園市政府 代 表 人 張善政 訴訟代理人 林宗竭 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區域計畫法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2年2月9 日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11年度訴字第269號判決,提起上訴,本院 判決如下:   主 文 一、上訴駁回。 二、上訴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爭訟經過 (一)上訴人前於民國105年8月17日向被上訴人提出申請以○○市○○ 區○○段0、0地號等2筆非都市土地(面積分別為6,058平方公 尺、10,835.37平方公尺,下稱系爭土地)作為興辦應回收 廢棄物回收業設施使用之興辦事業計畫(下稱系爭興辦事業 計畫),案經被上訴人依「非都市土地申請變更為應回收廢 棄物回收業設施使用之興辦事業計畫暨申請免受山坡地開發 建築面積不得少於十公頃限制審查作業要點」(下稱審查作 業要點)規定審查後,以106年5月26日府環廢字第10601202 47號函(下稱106年5月26日函)核准系爭興辦事業計畫,依該 要點第7點規定,上訴人應於核准後1年內完工及完成應回收 廢棄物回收業登記(下稱系爭回收業登記)。嗣上訴人即向 被上訴人所屬地政局申請系爭土地變更編定(使用地類別由 一般農業區變更為特定目的事業用地)於107年6月25日登記 完成,並於該土地上興建建築物(建築地址:○○市○○區○○里 ○○○路00巷000號),經被上訴人於109年3月31日核發使用執 照在案。 (二)其間,上訴人4度申請展延完工及完成系爭回收業登記期限 ,遞經被上訴人同意展延期限(第4次經被上訴人同意展延 限期至109年11月20日前完成系爭回收業登記),惟上訴人 仍未依限完成登記,嗣被上訴人於109年12月28日、110年2 月1日及2月25日派員巡查,發現系爭土地現況於隔離綠帶設 置鐵皮圍籬、於隔離綠帶區域堆置大量大型H型鋼材,與原 核可興辦事業計畫核准之配置、貯存面積、現場機械設備及 回收項目等內容不符,且未完成系爭回收業登記,被上訴人 乃以110年3月9日府環廢字第1100048680號函(下稱110年3月 9日函)限期上訴人於110年6月10日前完成系爭回收業登記, 否則將依審查作業要點第9點規定,廢止系爭興辦事業計畫 。被上訴人復於110年3月16日、4月14日派員現勘,經勘查 發現系爭土地現場廁所、機房、圍籬等設置均與原核定配置 圖不符,核認未完成改善。嗣上訴人以其業於110年4月28日 具函申請提出興辦事業計畫變更(下稱110年4月28日計畫變 更申請),正在辦理配置圖規劃變更為由,於110年5月14日 第5度向被上訴人提出申請展延完成系爭回收業登記之期限 至111年6月10日(下稱系爭展延申請)。案經被上訴人審核 後,認上訴人提出申請廠區配置圖變更之文件尚有缺失經退 件補正,且該廠基地範圍及圍籬設置位置與原核定內容不符 ,而上訴人並未提出說明釐清,乃以110年5月27日府環廢字 第1100129873號函否准系爭展延申請(下稱原處分1)。又 因上訴人仍未於上開期限(即110年6月10日)內完成系爭回 收業登記,被上訴人遂依審查作業要點第9點第1項第2款規 定,以110年7月9日府環廢字第1100162566號函廢止系爭興 辦事業計畫,並命立即停止使用(下稱原處分2)。上訴人不 服,循序提起行政訴訟,聲明:原處分1、2及訴願決定均撤 銷;被上訴人應依上訴人系爭展延申請,作成准予上訴人「 申請應回收廢棄物回收業完成登記期限」自被上訴人重為處 分作成之日起展延1年之行政處分。經原判決駁回,上訴人 遂提起上訴。 二、上訴人起訴之主張、被上訴人於原審之答辯及聲明,均引用 原判決所載。  三、原審斟酌全辯論意旨及調查證據之結果,略以: (一)被上訴人針對上訴人歷次展延申請,已經就上訴人展延理由 ,考量其計畫履行之變故及施工期程等,多次裁量准予展延 期限在案。復參酌上訴人歷次申請系爭回收業登記之文件, 上訴人於109年5月22日、10月14日、11月11日、12月9日、1 2月14日數度提出登記申請,因尚有缺失(包含廠區配置圖及 說明文件項目),多次經被上訴人退請補正。且其間經被上 訴人於109年12月28日、110年2月1日及2月25日、3月16日、 4月14日派員巡查現勘,發現現場設置仍有與原核定配置圖 不符等情形,故上訴人仍未能完成系爭回收業登記。 (二)被上訴人鑑於前揭上訴人就系爭興辦事業計畫完工及完成系 爭回收業登記之進行情形一再延遲,於110年2月25日派員巡 查現勘後,以110年3月9日函限期上訴人於110年6月10日前 完成系爭回收業登記,上訴人雖再於110年5月14日第5度向 被上訴人申請准予展延登記期限至111年6月10日,然被上訴 人就上訴人110年4月28日計畫變更申請案,已以110年5月19 日府環廢字第1100122913號函(下稱110年5月19日函)通知補 正修正對照表再併同補正後申請書件憑辦,雖上訴人以110 年5月25日鴻變暉字第1100525號函檢附興辦事業計畫變更計 畫書(第1次修訂版)予被上訴人審查,惟經被上訴人審查後 ,仍以110年6月9日府環廢字第1100142865號函通知上訴人 於110年6月21日前詳實填寫修正對照表,再併同補正後申請 書件憑辦,可見上訴人所提出系爭興辦事業計畫變更申請案 亦非完備,該案嗣後亦經被上訴人以110年6月30日府環廢字 第1100157047號函以其逾期未補正為由,駁回上訴人計畫變 更申請。 (三)依上開展延歷程與系爭回收業登記情形,被上訴人以原處分 1否准上訴人系爭展延申請,係為確保其所核准興辦事業計 畫而變更編定之系爭土地,能適時確切地依照原核准計畫而 為使用,進而達成促進土地合理使用之公益目的,已考量上 訴人於系爭興辦事業計畫核准後所為計畫進行之時程情形所 為,並無何未注意有利上訴人之事實或基於錯誤事實認定、 裁量濫用或怠惰情形,於法核屬有據;嗣被上訴人因上訴人 仍未於110年6月10日前完成系爭回收業登記,繼而以原處分 2廢止系爭興辦事業計畫,並命立即停止使用,亦已考量自1 06年5月26日核准系爭興辦事業計畫後已經過長達4年多,上 訴人仍未能完成系爭回收業登記,基於促進土地合理使用之 公益目的,乃予以廢止系爭興辦事業計畫,且除此之外並無 其他可以裁量採取之其他諸如裁罰等手段得以達成該公益目 的、杜絕興辦事業計畫者執行事業計畫的一再延宕情形,被 上訴人作成原處分2廢止系爭興辦事業計畫,難認有何裁量 濫用、怠惰或違反比例原則之違法等語,而判決駁回上訴人 之訴。 四、本院經核原判決並無違誤,茲就上訴意旨論述如下: (一)區域計畫法第15條第1項規定:「區域計畫公告實施後,不屬 第11條之非都市土地,應由有關直轄市或縣(市)政府,按 照非都市土地分區使用計畫,製定非都市土地使用分區圖, 並編定各種使用地,報經上級主管機關核備後,實施管制。 變更之程序亦同。其管制規則,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內 政部依此授權訂定之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第30條第1項 、第4項規定:「辦理非都市土地變更編定時,申請人應擬具 興辦事業計畫。」「第1項興辦事業計畫除有前2項規定情形 外,應報經直轄市或縣(市)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核准。直 轄市或縣(市)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於核准前,應先徵得變更 前直轄市或縣(市)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有關機關同意。但 依規定需向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申請或徵得其同意者,應 從其規定辦理。變更後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為審查興辦事業計 畫,得視實際需要,訂定審查作業要點。」又廢棄物清理法 第18條第3項、第4項規定:「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公告一定 規模以上應回收廢棄物之回收、處理業,應向主管機關辦理 登記,並申報其回收、處理量及相關作業情形。」「前項回 收、處理業之規模、登記、註銷、申報及其他相關應遵行事 項之管理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另改制前行政院環 境保護署依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第34條第4項及第52條 之1第3款授權訂定之審查作業要點第7點規定:「(第1項)經 核准之興辦事業計畫,應依原核准計畫使用。(第2項)達中 央主管機關指定公告一定規模以上之應回收廢棄物回收業, 應於興辦事業計畫核准1年內完工,並依應回收廢棄物回收 處理業管理辦法規定完成應回收廢棄物回收業登記;……。但 因開發或其他原因無法如期完成登記或報備者,得報經直轄 市、縣(市)環境保護局同意展期,最長以1年為限;……。 」第9點規定:「(第1項)經核准之興辦事業計畫,有下列情 形之一者,直轄市、縣(市)政府得廢止其核准,……㈡未依 第7點規定於期限內完成應回收廢棄物回收業登記或完工運 作報備者。」係就興辦應回收廢棄物回收業經核准者,明定 申請人應依原核准計畫使用,且該回收業應於興辦事業計畫 核准1年內完工,並依應回收廢棄物回收處理業管理辦法相 關規定完成回收業登記,無法如期完成登記者,得廢止其核 准,此為實現上揭法令規定非都市土地按編定使用地類別管 制其使用之立法目的所必要,並未對人民權利增加法律所無 之限制,自得予適用。 (二)經查,依上訴人先後多次提出系爭回收業登記申請過程,均 因尚有缺失(包含廠區配置圖及說明文件項目)而多次經被上 訴人退請補正,且其間經被上訴人先後於109年12月28日、1 10年2月1日及2月25日、3月16日、4月14日派員巡查現勘, 發現有現場與原核可興辦事業計畫核准之配置、貯存面積、 現場機械設備及回收項目等內容不相符等情形。而上訴人雖 在110年6月10日期限屆至前又提出110年4月28日計畫變更申 請,並據此為由提出系爭展延申請,惟該計畫變更申請文件 尚有缺失,亦經被上訴人以110年5月19日函通知補正,且該 場區基地範圍及圍籬設置位置上訴人至今仍未釐清,則被上 訴人為確保前所核准興辦事業計畫而變更編定之系爭土地, 能適時確切地依照原核准計畫而為使用,進而達成促進土地 合理使用之公益目的,乃以原處分1否准系爭展延申請,業 已考量上訴人於系爭興辦事業計畫核准後所為計畫進行之時 程情形所為,並無何未注意有利上訴人之事實或基於錯誤事 實認定、裁量濫用或怠惰情形,於法核屬有據等情,已經原 審依調查證據之辯論結果,詳述得心證之理由,經核與卷內 證據尚無不符。上訴意旨就原判決已詳為論斷之事項,仍執 陳詞爭議,主張原審並未審酌上訴人已就110年4月28日計畫 變更申請案提出補正之第1次修訂版文件,該計畫變更申請 案尚在審核中,故就上訴人申請系爭回收業登記有延展期限 之必要,原判決有理由不備之違誤云云,並無可採。 (三)又查,系爭興辦事業計畫案前經被上訴人以106年5月26日函 核准後,上訴人4度向被上訴人申請展延完工及完成系爭回 收業登記期限,其第4次申請經被上訴人准予展期至109年11 月20日,嗣被上訴人於109年12月28日、110年2月25日派員 至系爭土地巡查,發現土地現況與原核准興辦事業計畫核准 內容不符,且未完成系爭回收業登記,被上訴人再以110年3 月9日函限期上訴人於110年6月10日前完成系爭回收業登記 。之後,被上訴人於110年3月16日、4月14日派員現勘,發 現系爭土地現場廁所、機房、圍籬等設置均與原核定配置圖 不符,並未改善,且上訴人於期限屆至仍未完成系爭回收業 登記等情,為原審依法確定之事實,核與卷內證據相符,則 依上述規定及說明,原判決論究:上訴人申請將系爭土地作 為興辦應回收廢棄物回收業設施使用,應於系爭興辦事業計 畫核准後1年內完工,並完成回收業登記,且申請展期最長1 年,逾期未完成者,被上訴人得廢止系爭興辦事業計畫。而 系爭興辦事業計畫前經被上訴人以106年5月26日函核准後, 上訴人已多次申請展延完工及完成回收業登記期限,迄110 年6月10日已經過長達4年多,上訴人仍未能完成系爭回收業 登記,被上訴人考量土地合理使用之公益目的及杜絕興辦事 業計畫者執行事業計畫的一再延宕情形,作成原處分2廢止 系爭興辦事業計畫,並命立即停止使用,於法亦無不合,難 認有何裁量濫用、怠惰或違反比例原則之違法,原判決據以 駁回此部分上訴人之訴,並無違誤,其認定事實亦無違反論 理法則、經驗法則或理由不備之情事。上訴意旨以其主觀之 意見,主張原審未調閱上訴人歷次申請系爭回收業登記資料 ,查明並審酌上訴人已竭力依被上訴人之審查意見陸續提出 改善補正申請書多達9次,而僅剩廠區配置與原興辦事業計 畫不符之缺失尚未改善,情節非重等情,指摘原審有未盡調 查證據義務及判決不備理由之違誤云云,亦無足採。 (四)另上訴人多次申請系爭回收業登記,因有現場與原核可興辦 事業計畫核准之配置、貯存面積、現場機械設備及回收項目 等內容不符等情而未完成登記,已如前述,且上訴人亦自承 尚有廠區配置與原興辦事業計畫不符之缺失未改善,足認上 訴人無法如期完成系爭回收業登記,自係可歸責於上訴人之 事由所致。上訴意旨主張其為改善上開缺失,已提出110年4 月28日計畫變更申請案,尚在被上訴人審核中,故未完成系 爭回收業之登記,非可歸責於上訴人,被上訴人應依審查作 業要點第7點第2項「因開發或其他原因無法如期完成登記或 報備者」規定,准予系爭展延申請,原判決未審酌上情,有 適用法規不當之違誤云云,仍難採取。 (五)綜上所述,原判決駁回上訴人在原審之訴,核無違誤,上訴 論旨,仍執前詞,指摘原判決違背法令,求予廢棄,為無理 由,應予駁回。 五、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依行政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 、第98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三庭 審判長法官 蕭 惠 芳              法官 林 惠 瑜 法官 梁 哲 瑋 法官 林 淑 婷 法官 李 君 豪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書記官 高 玉 潔

2025-03-27

TPAA-112-上-215-20250327-1

最高行政法院

土地徵收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判 決 112年度上字第216號 上 訴 人 江俊昌 江俊淋 江勇夫 江裕傑 江俊秀 江燦輝 江永富 江建和 江進鎮 江建志 江賢 張秀鸞 江坤達 江坤璋 江坤龍 江如正 江清子 江萬益 江榮隆 江榮順 江榮爵 古嘉琳 簡文通 吳承祐 黃啟瑞 江銘基 江進鋪 江炳棟(即江助之承受訴訟人) 江玉瑱(即江助之承受訴訟人) 江瓊鳳(即江助之承受訴訟人)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楊登景 律師 被 上訴 人 內政部 代 表 人 劉世芳 參 加 人 臺北市政府 代 表 人 蔣萬安 訴訟代理人 林光彥 律師 黃靖軒 律師 輔助參加人 新北市政府 代 表 人 侯友宜 上列當事人間土地徵收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2年1月12日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8年度訴字第1862號判決,提起上訴,本院 判決如下:   主 文 一、上訴駁回。 二、上訴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緣土城都市計畫於民國61年4月26日發布實施,70年2月23日 發布實施「變更土城都市計畫(第一次通盤檢討)案」,之後 陸續進行全面性通盤檢討及多次個案變更,嗣為辦理捷運萬 大線第一期工程建設需要,由輔助參加人新北市政府(下稱 新北市政府)擬定並提被上訴人都市計畫委員會(下稱都委會 )審議通過,再經被上訴人以105年4月21日台內營字第10508 05473號函(下稱105年4月21日函)核定變更土城都市計畫( 配合捷運萬大-中和-樹林線第一期路線)(部分工業區、農 業區、保護區、人行步道用地為捷運開發區)主要計畫(下 稱系爭105年變更土城都市計畫)案。其後,參加人臺北市 政府(下稱臺北市政府)為辦理「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萬 大-中和-樹林線(第一期工程)機廠(含LG08A車站)捷運開發 區工程用地(土城區)」(下稱系爭工程用地),需用○○市○○區 ○○段0-0地號等51筆土地,面積2.109246公頃,檢附徵收土 地計畫書及圖等有關資料,報經被上訴人土地徵收審議小組 107年11月7日第172次會議審查決議准予徵收,被上訴人繼 以107年11月12日台內地字第1070452295號函核准徵收(下稱 原處分),交由新北市政府以107年11月14日新北府地徵字第 10721740065號公告(公告期間107年11月15日至同年12月14 日),函知土地所有權人並通知領取徵收補償費。上訴人不 服土地經核准徵收,循序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撤銷訴願決定 及原處分關於上訴人部分;及確認系爭105年變更土城都市計 畫無效。經原判決駁回,上訴人提起上訴。 二、上訴人起訴之主張、被上訴人於原審之答辯、臺北市政府及 新北市政府於原審之陳述、原判決理由,均引用原判決所載 。 三、本院按: (一)確認系爭105年變更土城都市計畫無效部分:  1.行政程序法第111條規定:「行政處分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 者,無效︰一、不能由書面處分中得知處分機關者。二、應 以證書方式作成而未給予證書者。三、內容對任何人均屬不 能實現者。四、所要求或許可之行為構成犯罪者。五、內容 違背公共秩序、善良風俗者。六、未經授權而違背法規有關 專屬管轄之規定或缺乏事務權限者。七、其他具有重大明顯 之瑕疵者。」其中第1款至第6款乃重大明顯之例示規定,除 此6種情形外,其他重大明顯瑕疵者,亦屬無效。而行政處 分是否具有重大明顯之瑕疵,係以普通社會一般人一望即知 其瑕疵為判斷標準,非依當事人之主觀見解,縱行政處分有 瑕疵,如瑕疵未達到重大明顯之程度,充其量僅為違法,並 非當然無效。  2.經查,原判決依調查證據之辯論結果,論明:系爭105年變更 土城都市計畫,係為辦理捷運萬大線第一期工程建設需要, 依都市計畫法第27條第1項第4款辦理之個案變更,具行政處 分性質,經被上訴人以105年4月21日函核定後,繼由新北市 政府以105年5月5日新北府城審字第10507767263號公告,自 105年5月10日起發布實施。而行政處分之瑕疵倘未達到重大 明顯之程度,一般人對其違法性的存在與否猶存懷疑,則不 令該處分無效,本件被上訴人105年4月21日函已表明系爭10 5年變更土城都市計畫案,前經被上訴人都市計畫委員會( 下稱都委會)第821次、第827次及第861次會議審決,並經 新北市政府依照修正計畫書圖完竣之意旨,難認有何一望即 知之重大明顯瑕疵。縱新北市政府前曾於100年8月30日、10 4年1月9日分別2次辦理公開展覽30天並舉辦說明會後,兩造 對於被上訴人以105年4月21日函核定系爭105年變更土城都 市計畫之前,應否再依都市計畫法第19條第1項辦理公開展 覽30天及舉行說明會、或依同條第3項規定免再公開展覽及 舉行說明會一節,仍存有爭議,惟此尚不足認系爭105年變 更土城都市計畫有重大明顯瑕疵而屬無效,是上訴人訴請確 認系爭105年變更土城都市計畫無效,為無理由等情,已詳 述得心證之理由,經核與卷內證據尚無不符。上訴意旨仍執 陳詞,主張被上訴人都委會第861次會議將原屬「捷運系統 用地」之都市計畫更改名稱為「捷運開發區」後,自仍須再 次辦理公開展覽30天及舉行說明會,否則即屬重大明顯之瑕 疵云云,指摘原判決違背法令,並無可採。 (二)請求撤銷原處分關於上訴人部分:    1.土地徵收條例第3條第2款規定:「國家因公益需要,興辦下 列各款事業,得徵收私有土地;徵收之範圍,應以其事業所 必須者為限:……二、交通事業。」第3條之1規定:「(第1項) 需用土地人興辦公益事業,應按事業性質及實際需要,勘選 適當用地及範圍,並應儘量避免耕地及優先使用無使用計畫 之公有土地或國營事業土地。(第2項)對於經依都市計畫法 、區域計畫法或國家公園法劃設或變更後,依法得予徵收或 區段徵收之農業用地,於劃設或變更時,應經目的事業主管 機關考量徵收之公益性及必要性。……。」第11條規定:「(第 1項)需用土地人申請徵收土地或土地改良物前,除國防、交 通或水利事業,因公共安全急需使用土地未及與所有權人協 議者外,應先與所有權人協議價購或以其他方式取得;所有 權人拒絕參與協議或經開會未能達成協議且無法以其他方式 取得者,始得依本條例申請徵收。……。(第4項)第1項協議價 購,應由需用土地人依市價與所有權人協議。(第5項)前項 所稱市價,指市場正常交易價格。」大眾捷運法第7條第1項 、第4項規定:「為有效利用土地資源,促進地區發展,主管 機關得辦理大眾捷運系統路線、場、站土地及其毗鄰地區土 地之開發。」「大眾捷運系統路線、場、站及其毗鄰地區辦 理開發所需之土地,得依有償撥用、協議價購、巿地重劃或 區段徵收方式取得之;其依協議價購方式辦理者,主管機關 應訂定優惠辦法,經協議不成者,得由主管機關依法報請徵 收。」  2.查臺北市政府為辦理系爭工程用地需要,必須使用本案土地 ,採土地開發方式辦理,該等土地經系爭105年變更土城都 市計畫變更為捷運開發區,嗣並舉行公聽會,於協議價購不 成後,檢附徵收土地計畫書及圖等有關資料,報請徵收。   嗣經被上訴人土地徵收審議小組第172次會議審查認為符合 徵收之公益性及必要性,決議准予徵收後,被上訴人以原處 分核准,自屬有據等情,已經原審依調查證據之辯論結果, 詳述得心證之理由,並就上訴人關於用地選址、未實質協議 、必要性及比例原則等爭執,論明:基於捷運萬大線系統形 式為獨立路權之中運量捷運系統,機廠為必要設施之一,無 法與其他路線共用,全線僅設置1座機廠,必須具備全線儲 車、維修、測試及管理等五級機廠功能,需有足夠面積,是 臺北市政府認為機廠形狀以狹長形土地為宜,以利軌道佈設 ,機廠區位需臨近主線以利運轉調度,規劃的路線及機廠位 置以本案土地為佳,另機廠用地跨板橋、中和及土城都市計 畫,各都市計畫變更主要計畫已於105年5月10日發布實施, 路線已確定,亦無其他可替代地區,用地取得順利與否,將 影響機廠(含LG08A車站)之建造及全線營運,足見本案用地 的勘選確具公益性及必要性。上訴人執可採位移思考以降低 使用私人土地,或與私人協議交換土地等節,即無可採。又 臺北市政府於106年7月18日、20日舉行系爭工程用地土地開 發協議會暨土地價購及地上物拆遷補償協議會,開會通知均 已送達上訴人,上訴人中多數到場參加該次協議會,且或在 價購協議會當場陳述意見,或提出書面意見,足認已踐行實 質協議,而未能就價格達成合意。另臺北市政府於上開協議 會召開前,即委託不動產估價師進行市價查估,並以使用分 區捷運開發區為當期價值予以計算,上訴人雖指摘該協議價 格偏低,然協議價購的適法性在於是否踐行實質議價,需地 機關提出之金額僅供雙方協議參考,尚無拘束力,且所稱市 價應該是指協議當時的市價,上訴人主張前揭市價應考量本 案土地日後移轉供捷運開發用地使用之價值,即有誤會等語 ,經核與卷內證據尚無不符,原判決據以維持原處分,揆諸 上開規定及說明,即無不合。上訴意旨以其主觀之見解,就 原判決已經詳為論駁之事項,復執陳詞爭議,主張徵收計畫 書關於徵收必要性之載述,非屬客觀事實,原判決認本案用 地的勘選確具公益性及必要性,有違反土地徵收條例第3條 之1第1項、第2項、第3條之2規定、司法院釋字第709號解釋 及都市計畫法第42條第2項規定之違法云云,並無可採。至 司法院釋字第743號解釋係謂「主管機關依77年7月1日制定 公布之大眾捷運法第6條,按相關法律所徵收大眾捷運系統 需用之土地,不得用於同一計畫中依同法第7條第1項規定核 定辦理之聯合開發。」而本件係依大眾捷運法第7條規定辦 理大眾捷運系統路線、場、站土地開發所為之徵收,此參原 處分即明,與上開解釋所規範之個案事實並不相同,自無該 解釋之適用。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違反釋字第743號解釋, 亦不足採。 (三)綜上所述,原判決駁回上訴人在原審之訴,核無違誤,上訴 論旨,仍執前詞,指摘原判決違背法令,求予廢棄,為無理 由,應予駁回。   四、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依行政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 、第98條第1項前段、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85條第1項前 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三庭 審判長法官 蕭 惠 芳              法官 林 惠 瑜 法官 梁 哲 瑋 法官 林 淑 婷 法官 李 君 豪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書記官 高 玉 潔

2025-03-27

TPAA-112-上-216-20250327-1

最高行政法院

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裁 定 114年度聲字第147號 聲 請 人 王千瑜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臺南市北區文元國民小學間再審事件(本 院114年度聲再字第101號),聲請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聲請駁回。 二、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因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而聲請訴訟救助者,關於無 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事由,應提出可使行政法院信其主張為 真實且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以釋明之,或提出受訴行政法院管 轄區域內有資力之人出具之保證書以代釋明,此觀行政訴訟 法第102條第2項、第3項及第176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84條 之規定自明。而所謂無資力,係指窘於生活,且缺乏經濟上 之信用者而言。次按「下列各款事件及其程序進行中所生之 其他事件,當事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三、向最高 行政法院提起之事件。」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 定有明文,且依第49條之3第1項規定:「第49條之1第1項事 件,當事人無資力委任訴訟代理人者,得依訴訟救助之規定 ,聲請行政法院為其選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因此,關於 選任訴訟代理人之聲請,自應就無資力委任訴訟代理人之事 由釋明之。 二、本件聲請人對本院113年度聲字第663號裁定聲請再審,並聲 請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經查,聲請人就其無資力支 出訴訟費用暨如何窘於生活且有何缺乏經濟上信用之情事, 並未提出可使本院信其主張為真實且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以釋 明之,或提出受訴行政法院管轄區域內有資力之人出具之保 證書以代釋明,自難認其已盡釋明之責。復經本院依職權向 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查詢結果,並未有准予扶助之紀錄 ,有該會民國114年2月19日法扶總字第1140000397號函附卷 可稽。是以,聲請人就無資力部分,既未能盡釋明之責,依 上開規定及說明,其聲請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即無 從准許,均應予駁回。    三、依行政訴訟法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三庭 審判長法官 蕭 惠 芳              法官 林 惠 瑜 法官 梁 哲 瑋 法官 林 淑 婷 法官 李 君 豪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書記官 高 玉 潔

2025-03-27

TPAA-114-聲-147-20250327-1

最高行政法院

衛星廣播電視法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裁 定 112年度上字第466號 上 訴 人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代 表 人 陳崇樹 訴訟代理人 李元德 律師 被 上訴 人 緯來電視網股份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李鐘培 訴訟代理人 黃子恬 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衛星廣播電視法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2年5 月18日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10年度訴字第1566號判決,提起上訴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上訴駁回。 二、上訴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高等行政法院判決之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為理由, 不得為之,行政訴訟法第242條定有明文。依同法第243條第 1項規定,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而 判決有同條第2項所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為當然違背法令。 是當事人對於高等行政法院判決上訴,如依行政訴訟法第24 3條第1項規定,以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有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 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有具體之指摘,並揭示該 法規之條項或其內容;若係成文法以外之法則,應揭示該法 則之旨趣;倘為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或憲法法庭裁判,則為揭 示該判解之字號或其內容。如以行政訴訟法第243條第2項所 列各款情形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揭示合於該條 項各款之事實。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此項方法表明者,即 難認為已對高等行政法院判決之違背法令有具體之指摘,其 上訴自難認為合法。 二、被上訴人就其經營之「緯來戲劇台」、「緯來育樂台」等2 頻道,因原衛星廣播電視事業(下稱衛廣事業)執照將屆期, 於民國110年5月5日依衛星廣播電視法(下稱衛廣法)第18條 第1項規定,向上訴人申請換發衛廣事業執照(下稱系爭換 照申請),經上訴人以被上訴人有上層法人中國人壽保險股 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壽公司),受有新制勞工退休基金及勞工 保險基金間接投資之黨政軍間接投資情事,違反衛廣法第5 條第1項規定,上訴人於110年10月27日第987次委員會議決 議後,就系爭換照申請分別以110年11月9日通傳內容字第11 000271050號、同日通傳內容字第11000271070號函(下合稱 原處分)為許可換照,同時附加內容同為:「貴公司應自許 可換照之日起3年內改正違反衛廣法第5條第1項規定情事。 貴公司如未於期限內改正完成,本會得依行政程序法第123 條第3款規定,廢止許可註銷執照。」之義務為保留廢止權 之附款(下稱系爭附款)。被上訴人不服,提起行政訴訟。 並聲明:先位聲明:原處分所附系爭附款撤銷。備位聲明: 1.原處分及系爭附款均撤銷。2.上訴人應依被上訴人110年5 月5日之申請,作成無附款之許可換照之行政處分。經原審 就先位聲明部分認無權利保護必要,予以判決駁回;就備位 聲明部分判決撤銷原處分,命上訴人就被上訴人系爭換照申 請,應依原判決之法律見解作成決定,並駁回被上訴人其餘 備位之訴。 三、上訴人對原判決提起上訴,雖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由,主張 略以:被上訴人屬衛廣事業,即自申請時起至後續經營期間 ,皆負有防止受黨政軍等直接或間接投資之義務,為落實衛 廣法第5條第1項規定,在被上訴人確有受黨政軍投資之情形 下,上訴人本於依法行政原則之要求作成系爭附款,自無違 法。原判決雖認系爭附款違反期待可能性原則云云,惟倘上 訴人對於被上訴人不能作成系爭附款督促其符合法律規定, 則衛廣法第5條第1項、第10條第1項及第50條規定之意旨即 遭架空,原判決顯有適用法規不當之違背法令等語。惟查, 原判決已敘明:原處分性質上屬裁量處分,於不違反行政處 分之目的、具有正當合理關聯及一般法律原則下,上訴人固 得依其裁量權限而於換照許可處分時附加附款,惟依目前股 票在公開市場自由買賣情形,新制勞工退休基金及勞工保險 基金要否藉由股票公開市場買受中壽公司股票而間接投資被 上訴人,被上訴人在被投資前無法預知,被他人投資後,亦 無正當權源或得本於一己之力獨立改正排除被投資之狀態, 故原處分之系爭附款以被上訴人應自核准換照之日起3年內 改正違反衛廣法第5條第1項情事為廢止事由,該課予被上訴 人限期改正之作為義務,違反期待可能性原則等語甚詳。經 核上訴意旨無非重申其一己之法律見解,就原審已論斷及指 駁不採者,仍執陳詞爭議,泛言原判決違背法令;暨就原判 決其他贅論衛廣法第5條第1項規定而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者 為指摘,而非具體表明合於不適用法規、適用法規不當、或 行政訴訟法第243條第2項所列各款之情形,難認對原判決之 如何違背法令已有具體之指摘。依首開規定及說明,應認其 上訴為不合法。      四、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行政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 前段、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 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三庭 審判長法官 蕭 惠 芳 法官 林 惠 瑜 法官 梁 哲 瑋              法官 林 淑 婷 法官 李 君 豪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書記官 高 玉 潔

2025-03-13

TPAA-112-上-466-20250313-1

最高行政法院

野生動物保育法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裁 定 112年度上字第448號 上 訴 人 田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兼 代表人 鍾榮峰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陳奕仲 律師 被 上訴 人 農業部(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代 表 人 陳駿季 訴訟代理人 林光彥 律師 黃靖軒 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野生動物保育法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2年5 月4日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11年度訴字第218號判決,提起上訴,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上訴駁回。 二、上訴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高等行政法院判決之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為理由, 不得為之,行政訴訟法第242條定有明文。依同法第243條第 1項規定,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而 判決有同條第2項所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為當然違背法令。 是當事人對於高等行政法院判決上訴,如依行政訴訟法第24 3條第1項規定,以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有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 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有具體之指摘,並揭示該 法規之條項或其內容;若係成文法以外之法則,應揭示該法 則之旨趣;倘為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或憲法法庭裁判,則為揭 示該判解之字號或其內容。如以行政訴訟法第243條第2項所 列各款情形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揭示合於該條 項各款之事實。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此項方法表明者,即 難認為已對高等行政法院判決之違背法令有具體之指摘,其 上訴自難認為合法。 二、爭訟經過 (一)訴外人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下稱玉管處)辦理「108-110 年鳥瞰臺灣黑熊:玉山國家公園臺灣黑熊人造衛星追蹤暨生 態監測計畫案」(下稱系爭計畫案),於民國108年2月13日 為限制性招標公告(下稱系爭招標公告),由國立屏東科技 大學(下稱屏科大,研究主持人黃美秀副教授)得標。系爭 計畫案內容包括於108年4月至110年12月之計畫期程間,在 玉山國家公園進行臺灣黑熊捕捉繫放6隻,並繫掛人造衛星 發報器,進行長期追蹤及資料蒐集。嗣屏科大就該校黃美秀 副教授研究團隊申請利用保育類野生動物--臺灣黑熊6隻作 學術研究一案,以109年7月20日屏科大動字第1096500409號 函被上訴人(改制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經被上訴人依野生 動物保育法第18條第1項第2款及同法施行細則第21條規定, 以109年9月9日農授林務字第1091701621號函(下稱原處分) 同意申請。 (二)上訴人田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下稱田野文化公司)前以系 爭計畫案之招標文件採取「捕捉臺灣黑熊6隻」技術規格執 行,構成違法,經異議、申訴審議後,對玉管處提起行政訴 訟(下稱系爭採購案),經臺中高等行政法院(下稱中高行)10 8年度訴字第242號判決及本院109年度上字第710號判決(下 稱本院確定判決)駁回其訴確定。嗣田野文化公司於111年1 月21日具函向被上訴人請求確認原處分無效,經被上訴人於 同年2月9日函復說明原處分並無無效之情形,田野文化公司 及其代表人即上訴人鍾榮峰(下稱鍾榮峰,與田野文化公司 合稱上訴人)不服,提起行政訴訟,請求:1.先位聲明:確 認原處分無效。2.備位聲明:確認原處分違法。經原判決以 上訴人欠缺確認利益,判決駁回其訴。 三、上訴人對原判決提起上訴,主張略以:(一)本院確定判決認 定田野文化公司「仍非無權利保護之必要」,而鍾榮峰所具 有之參標權利與田野文化公司並無二致,該判決理由應可及 於鍾榮峰。(二)原處分與系爭招標公告處分具直接關聯性, 確認原處分無效,可完備田野文化公司另案(中高行112年 度訴字第97號)申請系爭招標公告處分重開程序案應具備之 「發現新證據」要件,並可合併請求玉管處負擔田野文化公 司所繳納之申訴審議規費,田野文化公司自具有確認利益。 (三)玉管處及被上訴人未善盡保育瀕危臺灣黑熊之義務,因 辦理系爭招標公告及原處分執行結果,造成黑熊嚴重受傷死 亡,致重大公共利益受有損害,依司法院釋字第803號解釋 及第469號解釋意旨,鍾榮峰具公民訴訟之訴訟權應無疑義 。況鍾榮峰受憲法保障之工作權及人格權確實為保護瀕危之 臺灣黑熊而受到侵害、貶損,自具有確認利益。(四)本案如 能確認原處分為無效,則系爭計畫案招標文件規定之「捕捉 繫放6隻臺灣黑熊」即失所附麗,日後田野文化公司在此專 業領域之參標、投標及公平競標權受系爭計畫案舊項目持續 侵害之危險亦得以排除等語。雖以該判決違背法令為由,   惟核其上訴理由,無非就原審依調查證據之結果,所論斷: 系爭採購案係田野文化公司就玉管處系爭招標公告所為爭執 ,而原處分係屏科大研究團隊在玉管處辦理之系爭計畫案得 標後,始由被上訴人作成,被上訴人以原處分許可屏科大研 究團隊執行系爭計畫案,上訴人並非原處分之相對人,對原 處分亦無何法律上利害關係,於本件即無受確認判決之利益 ;暨系爭計畫案之採購程序是否合法,與原處分並無關聯, 上訴人片段擷取審議判斷理由,主張本件確認訴訟之勝負為 現仍繫屬中之程序重開案件有無理由之前提,並無可取等語 ,指摘其為不當,並就原審已論斷及指駁不採者,仍執陳詞 爭議,暨援引與本件爭點無關之司法院釋字第803號(係關於 原住民狩獵案之解釋)及第469號(係就國家賠償法第2條第2 項之解釋)為指摘,泛言原判決違背法令或理由不備,而非 具體表明合於不適用法規、適用法規不當、或行政訴訟法第 243條第2項所列各款之情形,難認對原判決之如何違背法令 已有具體之指摘。依首揭規定及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 。 四、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行政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 前段、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第85條 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三庭 審判長法官 蕭 惠 芳 法官 林 秀 圓              法官 林 惠 瑜 法官 梁 哲 瑋 法官 李 君 豪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書記官 高 玉 潔

2025-03-13

TPAA-112-上-448-20250313-1

最高行政法院

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裁 定 114年度聲字第70號 聲 請 人 王千瑜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臺南市北區文元國民小學間再審事件(本 院114年度聲再字第34號),聲請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聲請駁回。 二、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當事人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者,行政法院應依聲請,以 裁定准予訴訟救助。但顯無勝訴之望者,不在此限。」「經 分會准許法律扶助之無資力者,其於訴訟或非訟程序中,向 法院聲請訴訟救助時,除顯無理由者外,應准予訴訟救助, 不受民事訴訟法第108條規定之限制。」行政訴訟法第101條 暨法律扶助法第63條固分別定有明文。惟此項救助之事由, 依行政訴訟法第102條第2項、第3項及第176條準用民事訴訟 法第284條規定,聲請人應提出可使行政法院信其主張為真 實且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以釋明之,或提出受訴行政法院管轄 區域內有資力之人出具之保證書以代釋明。而所謂無資力, 則係指窘於生活,且缺乏經濟上之信用者而言。次按「下列 各款事件及其程序進行中所生之其他事件,當事人應委任律 師為訴訟代理人:……三、向最高行政法院提起之事件。」行 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且依同法第49條 之3第1項規定:「第49條之1第1項事件,當事人無資力委任 訴訟代理人者,得依訴訟救助之規定,聲請行政法院為其選 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因此,關於選任訴訟代理人之聲請 ,自應就無資力委任訴訟代理人之事由釋明之。 二、緣聲請人對本院113年度聲再字第458號確定裁定聲請再審( 案號:本院114年度聲再字第34號),而聲請訴訟救助及選 任訴訟代理人,其聲請意旨略謂:聲請人已遭資遣,爰聲請 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云云。經核聲請人對本件聲請再 審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之支出,其個人究有何窘於生活且 有何缺乏經濟上信用之情事,並未提出能即時調查之證據, 予以釋明,亦未提出保證書以代之。復經本院向財團法人法 律扶助基金會函詢結果,亦無聲請人以無資力為由申請法律 扶助而經准許情事,有該會民國114年1月24日法扶總字第11 40000053號函附卷可稽。是以,聲請人就無資力部分,既未 能盡釋明之責,其訴訟救助聲請自無從准許,並因本件不符 訴訟救助之要件,依首開規定及說明,聲請人聲請本院選任 訴訟代理人,亦無從准許,均應駁回。 三、依行政訴訟法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一庭 審判長法官 胡 方 新 法官 李 君 豪              法官 張 國 勳                法官 林 欣 蓉 法官 李 玉 卿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書記官 高 玉 潔

2025-03-12

TPAA-114-聲-70-20250312-1

最高行政法院

訴訟救助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裁 定 114年度聲字第73號 聲 請 人 潘淑幸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高雄市政府社會局間抗告事件(本院114 年度抗字第13號),聲請訴訟救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聲請駁回。 二、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當事人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者,行政法院應依聲請,以 裁定准予訴訟救助。但顯無勝訴之望者,不在此限。」「經 分會准許法律扶助之無資力者,其於訴訟或非訟程序中,向 法院聲請訴訟救助時,除顯無理由者外,應准予訴訟救助, 不受民事訴訟法第108條規定之限制。」行政訴訟法第101條 暨法律扶助法第63條固分別定有明文。惟此項救助之事由, 依行政訴訟法第102條第2項、第3項及第176條準用民事訴訟 法第284條規定,聲請人應提出可使行政法院信其主張為真 實且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以釋明之,或提出受訴行政法院管轄 區域內有資力之人出具之保證書以代釋明。而所謂無資力, 則係指窘於生活,且缺乏經濟上之信用者而言。 二、緣聲請人對高雄高等行政法院113年度救字第33號裁定提起 抗告(案號:本院114年度抗字第13號),而聲請訴訟救助 。經核聲請人對本件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之支出,其 個人究有何窘於生活且有何缺乏經濟上信用之情事,並未提 出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予以釋明,亦未提出保證書以代之。 復經本院向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函詢結果,亦無聲請人 以無資力為由申請法律扶助而經准許情事,有該會民國114 年1月24日法扶總字第1140000052號函附卷可稽。是以,聲 請人就無資力部分,既未能盡釋明之責,其訴訟救助聲請自 無從准許,應予駁回。 三、依行政訴訟法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一庭 審判長法官 胡 方 新 法官 李 君 豪              法官 張 國 勳                法官 林 欣 蓉 法官 李 玉 卿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書記官 高 玉 潔

2025-03-12

TPAA-114-聲-73-20250312-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