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第二審訴訟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91-200 筆)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430號 上 訴 人 即 原 告 黃渝秦 被 上訴人 即 被 告 陳嘉慶 劉惠萍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8月9日 本院113年度訴字第430號第一審判決提起第二審上訴,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向第二審法院上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及第77條 之16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法定必須具備之程式。次按上 訴不合程式或有其他不合法之情形而可以補正者,原第一審 法院應定期間命其補正,如不於期間內補正,應以裁定駁回 之,民事訴訟法第442條第2項亦有明文。 二、經查,上訴人不服本院113年度訴字第430號第一審判決提起 上訴,未據繳納裁判費,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0月7日裁定限 令於收受該裁定後5日內補正,該裁定已於同年10月17日送 達上訴人,上訴人迄今未繳納第二審裁判費等情,有前揭裁 定、送達證書、本院民事科查詢簡答表、答詢表、多元化案 件繳費查詢清單、繳費資料明細、收狀資料查詢清單、收狀 資料查詢清單、確定證明清單、上訴抗告查詢清單在卷可查 在卷可憑,上訴人迄今仍未補正,其上訴自非合法,應予駁 回。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陳昭仁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 告費新台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書記官 李思儀

2025-03-12

TYDV-113-訴-430-20250312-3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確認契約存在等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上字第147號 上 訴 人 華州興業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瑞峰 訴訟代理人 黃裕仁律師 被 上訴 人 台灣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第七區管理處 法定代理人 林家煌 訴訟代理人 盧世欽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契約存在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 3年4月16日臺灣橋頭地方法院112年度訴字第632號第一審判決提 起上訴,本院於114年2月12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上訴人主張:兩造於民國110年10月6日簽訂「110年度坪頂 廠污泥場濾布更新契約」(下稱系爭契約),契約期限為自 110年10月6日之決標日起240日曆天,由上訴人負責提供坪 頂廠污泥場脫水機更換之濾布(下稱系爭濾布),被上訴人 並收受履約保證金新臺幣(下同)28萬元。上訴人於111年3 月10日將系爭濾布之抽樣布料送往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 究所(下稱紡織研究所)進行第一次檢驗,於111年4月20日 通過檢驗(下稱第一次檢驗),雖於111年7月1日因重量及 透氣性均不合格(下稱系爭瑕疵)而未通過紡織研究所第二 次檢驗(下稱第二次檢驗)。惟系爭濾布通過第一次檢驗後 ,上訴人經被上訴人負責系爭契約之現場監工人員楊智瑋許 可後,於111年5月9日至13日間,將系爭濾布安裝至一號脫 水機上進行運轉,並於同年5月16日進行3次試車,結果均為 正常。上訴人復於同年5月21日至24日間安裝系爭濾布至三 號脫水機上進行運轉,並於同年5月25日進行3次試車,結果 亦均為正常,故系爭濾布形式上固未進行驗收程序,惟實質 上均符合驗收標準,且不妨礙安全及被上訴人的使用需求, 也沒有減少通常效用跟契約預定效用。縱系爭濾布未通過第 二次檢驗,惟系爭瑕疵並非重要,被上訴人自不得解除系爭 契約,而應依系爭契約第4條第1項約定,比照政府採購法施 行細則第98條第2項規定,辦理減價20%收受。詎被上訴人竟 於112年2月9日解除系爭契約,其解除契約不合法,上訴人 自得請求被上訴人給付減價後之金額2,073,202元,並依系 爭契約第11條第1項約定,請求被上訴人發還履約保證金28 萬元。為此,爰聲明求為判命:㈠確認兩造間之系爭契約存 在;㈡被上訴人應返還28萬元之履約保證金予上訴人;㈢被上 訴人應給付上訴人2,073,202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㈣願供擔保請准 宣告假執行。 二、被上訴人則以:系爭濾布並未通過第二次檢驗,經被上訴人 多次限期改正,上訴人均未於期限內改正完成,被上訴人自 得依系爭契約第17條第1項第9款約定,解除系爭契約。上訴 人雖稱系爭濾布經安裝至脫水機後,試車結果均為正常,然   與系爭濾布之效能、材質是否符合契約規範無關,系爭瑕疵 將導致回收廢水濁度增加,如長期使用,將增加淨水用藥量 成本、用電成本(因濾布脫泥效果不佳致機台運作時間增加 )及廢水設備清洗頻率,顯已影響濾布之通常效用,上訴人 請求辦理減價收受,並無所據。又本件解除系爭契約係可歸 責於上訴人,被上訴人自得依系爭契約第11條第3項第4款約 定沒收履約保證金28萬元等語為辯。 三、原審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上訴人不服提起上訴,上訴聲明 :㈠原判決關於駁回上訴人後開第二項之訴部分廢棄。㈡被上 訴人應給付上訴人2,353,202 元,及其中2,073,202元自起 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㈢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上訴人其餘敗訴部分,未據 上訴人聲明不服,已告確定)。被上訴人則答辯聲明:如主 文所示。 四、兩造不爭執事項:    ㈠兩造簽訂之系爭契約於110年10月6日決標,契約期限為自決 標日起240日曆天,被上訴人並已收受履約保證金28萬元。  ㈡上訴人於111年3月10日將系爭濾布第一次驗布之抽樣布料送 紡織研究所,於111年4月20日通過檢驗。  ㈢上訴人於111年6月21日將系爭濾布第二次驗布之抽樣布料送 紡織研究所,於111年7月1日檢驗濾布之重量及透氣性均不 合格(即系爭瑕疵)。  ㈣被上訴人之坪頂給水廠於111年8月15日以台水七坪廠室字第1 116402277號函(原審審訴卷第201頁),通知上訴人第二次 驗布檢驗不合格。  ㈤被上訴人之坪頂給水廠分別於111年9月14日、同年月15日、 同年月26日、同年10月6日以台水七坪廠室字第1116402579 號函(原審審訴卷第203頁)、第0000000000號函(原審審 訴卷第205頁)、第0000000000號函(原審審訴卷第207頁) 、第0000000000號函(原審審訴卷第209頁),通知上訴人 限期改正,改正期限為111年12月1日。  ㈥上訴人分別於111年10月7日、同年11月4日以華州台水字第11 11007號函(原審審訴卷第211頁)、第0000000號函(原審 審訴卷第213頁至第219頁),請求被上訴人辦理減價收受。  ㈦被上訴人之坪頂給水廠分別於111年10月18日、同年11月11日 、同年11月21日就以台水七坪廠室字第1116402843號函(原 審審訴卷第279頁至第280頁)、第0000000000號函(原審審 訴卷第221頁)、第0000000000號函(原審審訴卷第281頁至 第283頁)回覆上訴人減價收受之請求。  ㈧被上訴人於112年2月9日以台水七操字第1120002577號函(原 審審訴卷第223頁),依系爭契約第17條第1項第9款約定解 除系爭契約,該函已由上訴人收受。  ㈨上訴人曾在103年得標與本件相同工程並經被上訴人二次抽驗 (本院卷第83頁)。  ㈩系爭濾布驗收結果不符合系爭契約規定標準(本院卷第92頁 )。   一號機在111年5月16日進行第一次試車、三號機在111年5月2 5日進行第一次試車,111年7月1日第二次檢驗報告後未再進 行試車(本院卷第93至第94頁)。   系爭契約定性為買賣與承攬混合型契約(本院卷第153頁)。 五、本件爭點:  ㈠被上訴人可否依系爭契約第17條第1項第9款約定解除契約?  ㈡上訴人依系爭契約第4條第1項約定,請求被上訴人辦理減價 20%收受,有無理由?  ㈢上訴人依照系爭契約第11條第1項規定,請求發還履約保證金 28萬元,有無理由? 六、經查:  ㈠被上訴人可否依系爭契約第17條第1項第9款約定解除契約?  ⒈查系爭契約所檢附之規範說明書(下稱說明書)第1項就濾布 規格已明確記載:「濾布規範:3.重量:(g/m2)530±40, 8.透氣度(cc/cm2.secat125Pa):10±3.5」;第4項第4款 亦載明監造單位現場人員得指派人員隨機抽樣,送請經濟部 標準檢驗局或紡織研究所或TAF認可實驗室(實驗室以本案 檢驗項目有經TAF認證為佳)等檢驗機構測試,檢驗結果須 符合本規範要求,方可裁剪製作;製作完成後運至被上訴人 工地,再由監造單位現場人員得隨機抽樣一件送請經濟部標 準檢驗局或紡織研究所或TAF認可實驗室(實驗室以本案檢 驗項目有經TAF認證為佳)等檢驗機構測試。如經檢測不合 格,解除契約,並依政府採購法及本案契約相關規定辦理解 約事宜(見原審審訴卷第71頁),兩造於系爭契約第17條第 1項第9款亦約定「廠商履約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機關得以書 面通知廠商終止契約或解除契約之部分或全部,且不補償廠 商因此所生之損失:9.查驗或驗收不合格,且未於通知期限 內依規定辦理者」(見原審審訴卷第65頁至第66頁)。由此 可知,系爭濾布之重量、透氣度均需符合規範說明書之規格 ,且經被上訴人隨機抽樣後送往紡織研究所進行二次檢驗, 如檢驗不合格,經通知未於期限內改正,被上訴人自得依系 爭契約第17條第1項第9款約定解除契約。  ⒉而系爭濾布經第一次檢驗時雖有合格,然其第二次抽驗時因 系爭瑕疵存在(即重量、透氣度與規範說明書規格不符)而 未通過第二次檢驗乙節,為兩造所不爭,並有紡織研究所試 驗報告2份可佐(見原審審訴卷第97頁、第199頁)。被上訴 人之坪頂給水廠即於111年8月15日以台水七坪廠室字第1116 402277號函(見原審審訴卷第201頁)通知上訴人系爭濾布 未通過第二次檢驗,再分別於111年9月14日、同年月15日、 同年月26日、同年10月6日以台水七坪廠室字第1116402579 號函、第0000000000號函、第0000000000號函、第00000000 00號函(見原審審訴卷第203頁、第205頁、第207頁、第209 頁),要求上訴人將安裝至脫水機上之系爭濾布拆除、復歸 原狀,待上訴人改正、重作、換貨後,再由被上訴人抽樣送 驗,如上訴人未於期限內為之,被上訴人將自行僱工拆除濾 布並復歸原狀。而上訴人收受前開函文後,均未於期限內拆 除系爭濾布並進行改正,則依系爭契約第17條第1項第9款約 定,被上訴人於112年2月9日以台水七操字第1120002577號 函解除系爭契約(見原審審訴卷第223頁),自屬有據。至 上訴人雖主張說明書上僅記載得抽驗,而非應抽驗,故系爭 契約並未要求系爭濾布需通過第二次檢驗云云,惟依說明書 之約定,系爭濾布之重量、透氣性均有規格上之要求,且被 上訴人前後得進行二次抽驗以確認系爭濾布是否符合契約規 範,業如前述,則抽驗之目的自係被上訴人用以確認上訴人 所提供之系爭濾布是否符合規格,並且為被上訴人之權利, 再參以上訴人曾在103年得標與本件相同工程並經被上訴人 二次抽驗(見原審卷第83頁),則上訴人以系爭濾布有通過 第一次檢驗為由,認無需進行第二次檢驗,顯與兩造之約定 不符,自不足採。  ⒊上訴人雖又主張其係經楊智瑋同意後,始將系爭濾布安裝至 一號、三號脫水機內,且試車結果均正常,應認被上訴人已 同意系爭濾布無需再經過第二次檢驗云云,惟此與兩造之約 定不符,業如前述,且說明書第5項第4點已載明「濾布未經 檢驗合格不得進場安裝,安裝前需由現場負責人,選定性能 較差之脫水機組兩組,進行濾布更新,未經許可不得進行更 換」等語(見原審審訴卷第72頁)。參以坪頂給水廠於111 年9月15日台水七坪廠室字第0000000000號函文載明「本案 因原履約期限即將到期未完工,為利時效貴公司(即上訴人 )在本廠監工提醒並制止下逕自將抽樣檢驗尚未果濾布先行 安裝試車」等語(見原審審訴卷第205頁),證人楊智瑋亦 於原審審理時到庭證稱:我在坪頂給水廠擔任技術士,負責 系爭契約之監工職務,被上訴人有要求上訴人所提供之系爭 濾布需通過第一、二次檢驗後,才能將系爭濾布放進脫水機 內進行試車,但系爭濾布通過第一次檢驗後,上訴人就向我 表示想先將系爭濾布放入一號脫水機試車,我說還沒通過第 二次檢驗,不可以放進去試車,我們因此發生爭執。後來我 再去查看,發現上訴人已經將濾布放入脫水機內,上訴人先 前就已經將舊的濾布拆下來閒置在一旁,其將系爭濾布安裝 到一號、三號脫水機的過程很快,所以我來不及阻止,我也 沒有許可上訴人放入,我跟股長、廠長反應,廠長說趕快去 拿第二次的檢驗報告,後來發現系爭濾布沒有通過第二次檢 驗,我就叫上訴人把濾布拆下來,上訴人就一直拖,上訴人 有說試車結果都正常,就代表不用經過第二次檢驗,我說依 照系爭契約就是要經過第二次檢驗,我只是監工的人,我要 按照契約走等語(見原審卷第147頁至第150頁、第156頁) 。再參以楊智瑋僅為被上訴人轄下單位坪頂給水廠之監工人 員,並非締約之當事人,無單方更改契約內容之權限,無從 代理被上訴人同意系爭濾布已毋需經過第二次檢驗,亦徵上 訴人主張被上訴人已同意系爭濾布無需再經過第二次檢驗云 云,為不足採。至上訴人當時到場安裝濾布之證人顏志平雖 於本院審理時到庭證稱楊智瑋並沒有阻擋他們安裝濾布等語 ,惟此並無從認被上訴人已同意系爭濾布無需再經過第二次 檢驗,自無法為有利上訴人之認定,併此敘明。  ⒋查系爭契約雖名為「110年度坪頂廠污泥場濾布更新契約」財 物契約書(見原審審訴卷第31頁),然系爭契約之價額分為 「材料費」、「安裝及試車費」收取(見原審審訴卷第35頁 ),且依說明書內容,其不僅就系爭濾布之材質、織法、重 量、厚度等項目詳細載明,亦就施工部分之步驟、公安等內 容有具體要求(見原審審訴卷第71頁至第72頁),可見上訴 人除負責提供系爭濾布外,亦需負責濾布後續之安裝、試車 ,是兩造間締約之真意,不僅在財產權之移轉,尚包括安裝 、試車等工作之完成,且買賣及承攬契約之性質並重,核其 性質應屬買賣與承攬之混合契約,關於系爭濾布有無依系爭 契約規範完成安裝、試車等節,適用承攬之規定,關於系爭 濾布是否符合契約之標準,則適用買賣之規定,此並為兩造 所不爭,被上訴人以系爭濾布未通過第二次檢驗,且上訴人 限期未配合改正為由,解除系爭契約,顯係因系爭濾布之性 質、效能不符合契約標準而解約,核其該部分性質應屬買賣 契約,而應適用買賣契約之規定。  ⒌上訴人雖再以系爭濾布有試車為由,主張沒有減少通常效用 及契約預定效用之瑕疵,被上訴人依民法第359條規定不得 解除系爭契約云云。然按當事人於訂約時或訂約後,如就契 約解除另有約定,除有無效或得撤銷並經合法撤銷者外,基 於契約自由及當事人意思自主原則,應無不可,且應優先於 法定解除權而適用。是契約當事人於約定解除權事由發生時 ,即得依契約之約定行使解除權,不受法律規定之限制(最 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2662號、102年度台上字第1516號判 決意旨參照)。查系爭買賣契約第17條第1項既已就被上訴 人得終止、解除契約之情形為特別約定(見原審審訴卷第65 頁至第66頁),揆諸上揭說明,自應優先於法定解除權而適 用之,且系爭濾布雖有試車,惟既未通過第二次檢驗,已難 認上訴人主張沒有減少通常效用及契約預定效用之瑕疵為可 採,上訴人復未舉證以實其說,則依上述規定及說明,被上 訴人依系爭買賣契約第17條第1項第9款約定解除系爭契約, 自有所憑,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不得解除契約云云,難認有 憑。  ㈡上訴人依系爭契約第4條第1項約定,請求被上訴人辦理減價2 0%收受,有無理由?  ⒈查上訴人雖主張被上訴人於111年11月11日以台水七坪廠室字 第0000000000號函文(見原審審訴卷第221頁)同意辦理系 爭濾布之減價收受云云,惟此為被上訴人否認。查觀諸上訴 人所擧前開函文係由被上訴人之坪頂給水廠承辦人楊智瑋所 寄發,而坪頂給水廠僅為被上訴人之轄下單位,並非系爭契 約之當事人,已難認坪頂給水廠有代被上訴人同意辦理減價 收受之權限。再者,該函文主旨已表明因本件發生履約爭議 ,請上訴人派員參加會議,並於說明欄載明:「一、本案之 濾布材質不符合合約規範,但無妨礙安全及使用需求,亦無 減少通常效用,貴公司(即上訴人)因更換困難,可依本案 之合約內容『財務採購契約第四條㈠驗收結果與規定不符,而 不妨礙安全及使用需求…』辦理減價收受。二、依本案之合約 內容,財務採購契約第四條㈠1.依採購法施行細則第98條第2 項『契約未規定者,得就不符項目,依契約價金、市價、額 外費用、所受損害或懲罰性違約金等,計算減價金額。』, 本廠對貴公司減價計算的方式有疑慮,須另行開會協商」等 語,其中並無任何被上訴人已承諾同意辦理減價收受之記載 。參以證人楊智瑋於原審審理時亦到庭證稱:該函文是我發 的,我只是把條文放上去讓上訴人知道可以走減價收受的程 序,我也沒有同意辦理減價收受的權限,我只是發文告知上 訴人而已,我當時誤會以為坪頂給水廠可以自行決定是否辦 理減價收受,後來才知道要經過被上訴人的決策,才可以辦 理減價收受等語(見原審卷第151頁至第152頁),則本件自 難認被上訴人已同意辦理系爭濾布之減價收受。  ⒉再者,兩造於系爭契約第4條第1項約定,驗收結果與契約規 定不符,而不妨礙安全及使用需求,且無減少通常或契約預 定效用,經被上訴人檢討不必拆換、更換、或拆換、更換確 有困難時,被上訴人「得」於必要時辦理減價收受(見原審 審訴卷第41頁),兩造並非約定被上訴人「應」辦理減價收 受,且系爭濾布第二次抽驗結果不符契約規範,上訴人復經 被上訴人多次通知改正,均未能改正,則本件自難認被上訴 人不同意辦理減價收受,有何違反系爭契約之處。上訴人以 系爭濾布試車結果均為正常為由主張被上訴人應依系爭契約 第4條第1項約定辦理減價收受,顯與兩造約定不符,自無足 採。  ㈢上訴人依照系爭契約第11條第1項規定,請求發還履約保證金 28萬元,有無理由?  ⒈按履約保證金係承攬人於訂約時或訂約後相當期間內交付予 定作人之款項,係以擔保承攬人對契約之履行為目的,信託 讓與其所有權予債權人,屬信託讓與擔保性質,其擔保範圍 包括債務不履行之損害賠償、違約金等,除有不予發回之情 形或契約另有約定者外,須於符合發還條件且無待解決事項 後始予發還。至當事人為督促履約,約定債務人於一定違約 情事發生時,即應為一定金錢給付,作為賠償預定或懲罰, 或債權人得沒收履保金或不予返還,乃違約金之約定,此與 履約保證金之性質分屬二事(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163 8號判決參照)。故履約保證金是否兼具於不履行契約或不 依約履行時,充作違約金之性質,應綜觀契約約定之內容定 之。又承攬人交付履約保證金予定作人,係以擔保承攬債務 之履行為目的,非使定作人終局地享有該給付,承攬契約中 常見「抵充約款」及「沒收約款」之約定,前者係指定作人 得以承攬人違約情事所致損害數額範圍內,以保證金抵償債 務之約定,用以界定定作人得以保證金抵償債務之範圍,僅 具宣示保證金擔保目的及範圍之功能;後者則係保證金在一 定情況下不予返還之約定,乃具有督促履約功能,與違約金 之功能相同,應可認係當事人約定承攬人於一定違約情事發 生時,即應為一定金錢給付之違約金約定。故承攬人已支付 之履約保證金,於「抵充約款」所定違約事由發生時,除用 以抵償因違約所生債務外,就超過擔保範圍之履約保證金, 即因該「沒收約款」之約定而轉為違約金。而當事人於契約 中將違約金與其他之損害賠償(廣義,凡具有損害賠償之性 質者均屬之)併列者,原則上應認該違約金之性質為懲罰性 違約金(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1013號判決意旨參照) 。  ⒉查本件依系爭契約第11條第3項第4、5、9款規定「廠商所繳 納之履約保證金及其孳息得部分或全部不予發還之情形:4. 因可歸責於廠商之事由,致部分終止或解除契約者,依該部 分所占契約金額比率計算之保證金;全部終止或解除契約者 ,全部保證金,5.查驗或驗收不合格,且未於通知期限內依 規定辦理,其不合格部分及所造成損失、額外費用或懲罰性 違約金之金額,自待付契約價金扣抵仍有不足者,與該不足 金額相等之保證金,9.其他因可歸責於廠商之事由,致機關 遭受損害,其應由廠商賠償而未賠償者,與應賠償金額相等 之保證金」(見原審審訴卷第54頁至第55頁),乃就系爭契 約之履約保證金有「沒收約款」及「抵充約款」之約定,是 依前述說明,系爭契約之履約保證金,於「抵充約款」(即 系爭契約第11條第3項第5、9款約定)所定可歸責於廠商之 事由發生時,除用以抵償因違約所生債務外,就超過擔保範 圍之履約保證金,應即因系爭契約第11條第3項第4款「沒收 約款」之約定而轉為違約金。而本件係因系爭濾布未通過第 二次檢驗,且上訴人未於限期內改正為由,經被上訴人解除 系爭契約,顯可歸責於上訴人,則不論上訴人所繳納之履約 保證金28萬元是否須先用以扣抵違約所生之債務,其所剩餘 之款項均會因系爭契約第11條第3項第4款約定轉為違約金而 沒收之,另依系爭契約第11條第1項約定,履約保證金於履 約驗收合格且無待解決事項後30日內發還(見原審審訴卷第 54頁),而上訴人所提供之系爭濾布並未經驗收合格,與系 爭契約第11條第1項約定發還履約保證金之要件不符。則被 上訴人依系爭契約第11條第3項第4款規定,沒收履約保證金 28萬元,即屬有據,上訴人依系爭契約第11條第1項約定, 請求發還履約保證金28萬元,難認有憑。 七、綜上所述,上訴人聲明求為判命被上訴人應給付上訴人2,35 3,202元,及其中2,073,202元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原審就此部分為上訴人 敗訴之判決,並無不合。上訴論旨指摘原判決此部分不當, 求予廢棄改判,為無理由,應駁回上訴。 八、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用之證 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 逐一論列,附此敘明。 九、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爰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蘇姿月                    法 官 劉定安                    法 官 劉傑民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其 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理由書(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上訴時應提出委任律師或具 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並依附註條文規定辦理。如委任律師 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書記官 王秋淑 附註: 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 對於第二審判決上訴,上訴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但上訴 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具有律師資格者,不在此限。 上訴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或上訴人為 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時,其所屬專任人員具有律師資格並經法 院認適當者,亦得為第三審訴訟代理人。 第1項但書及第2項情形,應於提起上訴或委任時釋明之。

2025-03-12

KSHV-113-上-147-20250312-1

上易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上易字第348號 上 訴 人 吳冠呈 訴訟代理人 陳靖昇律師 上 訴 人 歐陽智丞即歐陽志丞 被上訴人 昇欣工程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忠諺 訴訟代理人 張名賢律師 陳宇琦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8月30日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12年度訴字第1337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 本院於114年2月19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連帶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按訴訟標的對於共同訴訟之各人必須合一確定者,共同訴訟 中一人之行為有利益於共同訴訟人者,其效力及於全體;不 利益者,對於全體不生效力,民事訴訟法第56條第1項第1款 定有明文。本件被上訴人係起訴請求上訴人吳冠呈與原審共 同被告歐陽智丞負連帶賠償責任,經原審判命吳冠呈、歐陽 智丞應連帶給付被上訴人新臺幣(下同)649,514元本息, 雖僅吳冠呈提起上訴,然吳冠呈對被上訴人是否受有損害有 爭執,此屬非基於個人關係之抗辯,故吳冠呈之上訴形式上 有利於歐陽智丞,其提起上訴之效力及於歐陽智丞,爰併列 歐陽智丞為上訴人。 二、歐陽智丞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 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被上訴人之聲請,由其一造 辯論而為判決。 三、被上訴人主張:伊與訴外人潤弘精密工程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下稱潤弘公司)於民國111年1月24日簽署工程採購合約通 則條款及工程名稱「三元能源科技高雄鋰電池廠新建工程」 (下稱A工程)之工程合約、工程名稱「MS TPE03」(下稱B 工程)之工程合約,約定由伊依潤弘公司需求,派遣車輛及 司機至潤弘公司案場,依指示協助搬運吊掛物品,伊乃自11 1年11月起派遣司機、車輛至三元能源科技高雄鋰電池廠工 地(高雄市○○區○○街00號,下稱系爭工地),並依潤弘公司 現場負責人指示進行吊掛作業。詎潤弘公司於112年3月9日 寄備忘錄予伊,表示伊之員工於112年2月3日、112年2月5日 偷竊系爭工地鋪路用鐵板共117片,致潤弘公司受有損失517 萬元,潤弘公司並據此拒絕給付工程款予伊,且終止B工程 契約。伊調查後,始得知伊員工歐陽智丞、吳冠呈先於112 年1月11日、17日,共同竊取系爭工地鋪路用鐵板約23片( 計38,515公斤),全數銷贓予訴外人吳財鼎經營之順鑫環保 工程行,復於112年2月3日晚間6時30分,至系爭工地竊取價 值162,000元之鐵板11片,嗣於同年2月21日歸還。上訴人故 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而為上開不法行為,潤弘公司據此 請求伊負民法第188條僱用人之連帶賠償責任,伊因此受有 財產上之損害,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第2項、第185 條規定,提起本件訴訟,並於原審聲明:歐陽智丞、吳冠呈 應連帶給付被上訴人994,98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最後 一位上訴人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未 繫屬本院部分,不予載述)。 四、上訴人之答辯:  ㈠吳冠呈則以:伊於112年1月11日、17日僅負責替歐陽智丞載 運竊取之23片鐵板,僅取得20,000元之車資及油錢,無其他 獲利。伊雖於112年2月3日與歐陽智丞共同竊取鐵板11片, 但已於112年2月21日將該11片鐵板買回,並交還潤弘公司, 此部分未對被上訴人造成損害。又被上訴人對潤弘公司應負 之僱用人損害賠償責任尚未確定,亦未遭潤弘公司以工程款 抵銷該損害,被上訴人尚無權利可請求伊賠償。再者,被上 訴人就選任受僱人及監督其職務執行未盡相當注意,對損害 之發生與有過失,有過失相抵原則之適用等語,資為抗辯。  ㈡歐陽智丞經合法通知未到庭,亦未提出書作何聲明或陳述。 五、原審判決歐陽智丞、吳冠呈應連帶給付被上訴人649,514元 及自113年2月2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而 駁回被上訴人其餘請求。吳冠呈就其敗訴部分提起上訴,歐 陽智丞視同上訴,吳冠呈上訴聲明:㈠原判決不利於上訴人 部分廢棄;㈡上開廢棄部分,被上訴人在第一審之訴駁回。 被上訴人答辯聲明:上訴駁回(被上訴人就原審駁回其請求 部分,未聲明不服,該部分已確定)。 六、兩造不爭執事項:  ㈠被上訴人與潤弘公司於111年1月24日簽署工程採購合約通則 條款及A、B工程契約,約定由被上訴人依潤弘公司需求派遣 車輛及司機至潤弘公司案場依指示協助搬運吊掛物品 ,並 由昇泓公司擔任連帶保證人。  ㈡被上訴人自111年11月起,派遣司機、車輛,進行A工程契約 之搬運吊掛物品作業,司機會至停放吊車處駕駛吊車至系爭 工地,依潤弘公司現場負責人指示進行吊掛作業。  ㈢潤弘公司於112年3月9日以備忘錄通知被上訴人,表示被上訴 人員工於112年2月3日、112年2月5日偷竊系爭工地鋪路用鐵 板117片,損害計5,170,000元,潤弘公司將拒絕給付尚未給 付之工程款,並終止已開始施作之B工程契約。  ㈣歐陽智丞於112年1月11日、同年月17日,將系爭工地鋪路用 鐵板共計38,515公斤(約23片)出售予吳財鼎經營之順鑫環 保工程行。  ㈤歐陽智丞、吳冠呈於112年2月3日竊取系爭工地鋪路用鐵板共 11片,已歸還11片。  ㈥系爭工地鋪路用鐵板為潤弘公司所有及租用,未含稅之價格 為每片41,200元 。 七、本院之判斷:    ㈠按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數人共 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不能知其 中孰為加害人者亦同;造意人及幫助人,視為共同行為人, 民法第184條第1項、第185條分別定有明文。又民事上之共 同侵權行為,行為人間不以有意思聯絡為必要,苟各行為人 之行為,均為其所生損害之共同原因,即所謂行為關聯共同 ,亦足成立共同侵權行為。經查:   ⒈被上訴人主張其員工歐陽智丞、吳冠呈共同基於竊盜犯意 ,於112年2月3日竊取系爭工地鋪路用鐵片11片,嗣已歸 還潤弘公司,為上訴人所不爭執,且上訴人因上開竊盜行 為,經原法院以113年度簡字第522號刑事判決各判處拘役 30日,有該刑事判決書在卷可稽(原審訴字卷第177至182 頁),此部分之事實,自堪認定。   ⒉被上訴人主張上訴人於112年1月11日、1月17日共同竊取23 片鐵板(計38,515公斤)一節,吳冠呈對其有載運該23片 鐵板,並自歐陽智丞取得2萬元車資及油錢之事實,未為 爭執,惟以其不知道歐陽智丞有竊盜行為等語置辯。查, 吳冠呈於警詢時自陳:歐陽智丞向其表示有鐵板要處理掉 時,其有問「這個好的要處理掉嗎」,歐陽智丞說沒關係 ,其心裡有想說這些鐵板是不是偷的,後來因為認為歐陽 智丞在系爭工地做一陣子了,熟悉那個工地,又想說出車 賺車資,就沒有再過問,二次都是歐陽智丞回車上後就將 車資6,000元和補貼的油資4,000元交予其,共收得2萬元 等語在卷(原審審訴卷第253至255頁),可見吳冠呈對其 所載運之鐵板乃歐陽智丞竊取而來,早有預見,但為貪圖 車資及油資而同意幫忙載運,自屬對歐陽智丞之竊盜犯行 有認識及行為分攤,為竊取該23片鐵板之共同行為人。是 上訴人有於112年1月11日、1月17日共同竊取23片鐵板( 計38,515公斤),堪予認定。   ⒊被上訴人主張其因前揭鐵板失竊一事,遭潤弘公司要求應 就其員工即上訴人之不法行為負連帶賠償責任,而拒絕被 上訴人之請款,並終止B工程契約,其對潤弘公司提起給 付工程款訴訟,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以113年度訴字第266 2號事件(下稱另案)受理,潤弘公司於該事件抗辯對被 上訴人有民法第184條第1項、第188條第1項、A工程契約 第14條第2項之損害賠償債權4,585,560元,並以該債權與 被上訴人之工程款債權抵銷等情,業據提出潤弘公司112 年3月9日備忘錄、另案113年12月5日言詞辯論筆錄為證( 原審審訴字卷第67頁、本院卷第137至141頁),堪認屬實 。又A工程契約第14條第2項載明,被上訴人應約束其工人 不得偷竊、破壞設備或為其他不法行為,否則應對潤弘公 司負連帶賠償責任(原審審訴字卷第23頁),而上訴人於 112年1、2月間共同竊取系爭工地鋪路用鐵板共34片,業 經本院認定如前,潤弘公司亦於另案主張被上訴人應就上 訴人之竊取鐵板行為負連帶賠償責任,並以該債權抵銷被 上訴人之工程款債權,則被上訴人主張其因上訴人之竊盜 行為受有損害,堪予採信。   ⒋綜上,上訴人之竊取鐵板行為,核屬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 法加損害於他人之行為,已致被上訴人受有損害,從而, 被上訴人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第185條規定,請求 上訴人連帶賠償其損害,即屬有據。  ㈡按負損害賠償責任者,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 應回復他方損害發生前之原狀;損害賠償,除法律另有規定 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以填補債權人所受損害及所失利益為 限;依通常情形,或依已定之計畫、設備或其他特別情事, 可得預期之利益,視為所失利益,民法第213條第1項、第21 6條第1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經查:   ⒈上訴人共計竊取34片鐵板,嗣已將112年2月3日竊取之11片 鐵板歸還潤弘公司(不爭執事項㈤),且潤弘公司係以未 繳回之鐵板計算其受損金額,有潤弘公司113年2月1日、4 月17日函文在卷可佐(原審訴字卷第105、299頁),是被 上訴人主張上訴人就竊取未歸還之23片鐵板部分應負損害 賠償責任,核屬可採。   ⒉潤弘公司係以鐵板每片41,200元(未稅)計算其遭竊所受 損害,有潤弘公司113年2月1日函文在卷可憑(原審訴字 卷第105頁);被上訴人與潤弘公司定有B工程契約,潤弘 公司因系爭工地鐵板遭竊,終止已開始施作之B工程契約 等情,為兩造所不爭執(不爭執事項㈠、㈢),可見被上訴 人除受有須賠償潤弘公司所損失之鐵片損害外,尚因B工 程契約遭終止而受有預期利益之損害,則被上訴人依此主 張以23片鐵板價額折舊後之金額即649,514元計算其受損 金額,顯未逾其損害範圍,自為可採。又本件被上訴人係 請求自身因上訴人之不法行為所受之損害,與潤弘公司是 否對被上訴人索賠,及其賠償金額,並無關涉。吳冠呈抗 辯潤弘公司於另案為抵銷抗辯,尚未確定被上訴人應賠償 之金額為若干,如日後被上訴人無庸賠償,被上訴人即有 不當得利云云,顯有誤認。   ⒊吳冠呈另抗辯被上訴人就選任受僱人及監督其職務執行未 盡相當注意,對損害之發生與有過失,有過失相抵原則之 適用等語云云,惟吳冠呈並未具體指明被上訴人究有何選 任、監督之過失,且就此過失與上訴人個人犯罪行為有何 相當因果關係,而可認被上訴人之選任行為有促成該損害 發生之可能一節,未提出證據佐證,吳冠呈此部分抗辯, 委無足採。 八、綜上所述,被上訴人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歐陽智丞 、吳冠呈應連帶賠償被上訴人649,514元,及自起訴狀繕本 送達最後一位上訴人之翌日即113年2月2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原審就上開應 予准許部分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並無不合,上訴意旨指摘 原判決此部分不當,求予廢棄改判,為無理由,應駁回上訴 。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用之 證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 不逐一論列,附此敘明。 九、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郭宜芳                   法 官 徐彩芳                   法 官 黃悅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書記官 秦富潔

2025-03-12

KSHV-113-上易-348-20250312-1

司他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依職權裁定確定訴訟費用額(勞動事件)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他字第27號 原 告 陳星同 上列原告與被告台灣萊默耳有限公司間請求確認僱傭關係存在等 事件,本院依職權確定訴訟費用額,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向本院繳納之訴訟費用額確定為新臺幣6萬1,849元,及自 本裁定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理  由 一、按因確認僱傭關係或給付工資、退休金或資遣費涉訟,勞工 或工會起訴或上訴,暫免徵收裁判費3分之2。勞動事件法第 12條第1 項定有明文。次按依其他法律規定暫免徵收之裁判 費,第一審法院應於該事件確定後,依職權裁定向負擔訴訟 費用之一造徵收之。復為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2第3 項前段 所明定。又按法院依聲請及其他裁判確定之訴訟費用額,依 民事訴訟法第91條第3項規定,應於裁判確定之翌日起,加 給按法定利率計算之利息。再按當事人為和解者,其和解費 用及訴訟費用各自負擔之;但別有約定者,不在此限。和解 成立者,當事人得於成立之日起3個月內聲請退還其於該審 級所繳裁判費3分之2 ,上開規定於調解成立之情形準用之 ,民事訴訟法第84條、第423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又所謂 得聲請退還之裁判費,以其和解成立時之審級所繳之裁判費 為限,不包括其他(最高法院92年度台聲字第216號裁定意 旨參照)。 二、本件原告起訴請求被告確認僱傭關係存在等事件,依勞動事 件法第12條規定,原告得暫免徵收裁判費之2/3。上開事件 經本院113年度重勞訴字第4號判決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原 告不服,提起上訴,經臺灣高等法院113年度審重勞上字第4 8號試行調解,經114年度審勞上移調字第5號調解成立,調 解筆錄內容第五點載明:「訴訟費用各自負擔」,意指原由 兩造當事人各自預先支出之費用於調解成立時,則由該支出 之當事人自行負擔,是原告暫免繳納之訴訟費用即應由原告 負擔,揆諸前揭之規定,本院自應依職權裁定訴訟費用,並 向應負擔訴訟費用之原告徵收。 三、經本院依職權調閱上開事件卷宗審查,原告於第一審、第二 審訴訟標的價額為新臺幣(下同)8,494,877元(參本院113 年度重勞訴字第4號裁定),各應繳納第一審裁判費85,150 元、第二審裁判費127,725元,依勞動事件法第12條規定, 得暫免徵收裁判費,先行分別徵收第一審裁判費23,301元、 第二審裁判費42,575元。依調解筆錄所示,原告暫免徵收之 裁判費應由原告負擔,扣除原告預納之裁判費,是本件原告 應向本院繳納之訴訟費用額確定為61,849元【計算式:85,1 50-23,301=61,849】,並應依首揭說明,加給於裁定確定之 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又原告提起上訴 ,預納第二審依勞動事件法第12條第1項規定暫免徵收2/3之 差額即1/3,因調解成立並已繳足第二審裁判費1/3,爰不另 向原告徵收,附此敘明。爰裁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民事第一庭 司法事務官

2025-03-11

TYDV-114-司他-27-20250311-1

南國簡
臺南簡易庭

國家賠償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南簡易庭民事裁定 113年度南國簡字第11號 上 訴 人 葉舒華即吳彥穎 被 上訴人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法定代理人 沈揚仁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國家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12月26 日本院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第二審上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6規定繳 納裁判費,此為法定必須具備之程式。又上訴不合程式或有 其他不合法之情形而可以補正者,原第一審法院應定期間命 其補正,如不於期間內補正,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 第442條第2項定有明文,前開規定,依同法第436條之1第3 項規定,於簡易程序準用之。 二、查本件上訴人提起第二審上訴,未據繳納第二審裁判費,本 院於民國114年1月17日裁定命上訴人於該裁定送達翌日起5 日內繳納第二審裁判費,如逾期未繳即駁回其上訴,該裁定 於114年2月10日送達上訴人,惟上訴人迄未補繳第二審裁判 費等情,有本院裁定、送達證書、民事科查詢簡答表、答詢 表、多元化案件繳費狀況查詢清單及收文收狀資料查詢清單 在卷可佐,是依前揭規定,上訴人提起上訴,自非合法,應 以裁定駁回之。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第3項、第442條第2項、第95條、 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臺南簡易庭 法 官 陳䊹伊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裁定正本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須附繕本),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書記官 王美韻

2025-03-11

TNEV-113-南國簡-11-20250311-3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等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449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欒懿 上列上訴人與被上訴人賴信宏間請求損害賠償等事件,上訴人對 於民國113年12月10日本院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第二審上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6第1項 規定繳納裁判費,為必須具備之程式。上訴不合程式或有其 他不合法之情形而可以補正者,原第一審法院應定期間命其 補正,如不於期間內補正,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 442條第2項明文可參。 二、上訴人提起第二審上訴,未據繳納裁判費,經本院於114年1 月22日裁定命其於收受裁定後5日內補繳上訴裁判費新臺幣1 ,500元,查上開裁定已於114年2月5日寄存送達於上訴人戶 籍地址,並於同年月8日經領取,有本院上開裁定、送達證 書、114年3月11日電話紀錄、領取簽單在卷可憑。上訴人逾 期迄今仍未繳納,有民事查詢簡答表、答詢表在卷可證,其 上訴不合法,應予駁回。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442條第2項、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李怡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裁判費新台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書記官 陳日瑩

2025-03-11

KSDV-113-訴-449-20250311-4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給付貨款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訴字第1834號 上 訴 人 威斯敦系統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呂尚哲 被 上訴人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 法定代理人 賴家仁 訴訟代理人 曾翊翔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貨款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12月30 日本院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第二審上訴,應依民事訴訟費用法第77條之16第 1項規定繳納裁判費,為必須具備之程式。又上訴不合程式 或有其他不合法之情形而可以補正者,原第一審法院應定期 間命其補正,如不於期間內補正,應以裁定駁回之,同法第 442條第2項亦定有明文。 二、本件上訴人提起第二審上訴,未據繳裁判費,經本院於民國 114年2月8日裁定命其於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第二審裁判費 新台幣5萬3,671元,該裁定已於114年2月17日送達上訴人, 有送達證書在卷可稽。上訴人逾期迄今仍未補正,其上訴自 非合法,應予駁回。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劉佩宜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告費新台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書記官 黃忠文

2025-03-11

TYDV-112-訴-1834-20250311-3

小上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交通)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小上字第19號 上 訴 人 葉嘉興 被 上訴人 李姝葵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4年1月3日 本院桃園簡易庭113年度桃小字第1988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新臺幣2,250元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小額程序第一審裁判之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為理由 ,不得為之;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項 ︰一、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二、依訴訟資料 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民事訴訟法第436條 之24第2項、第436條之25定有明文。所謂違背法令,依同法 第436條之32第2項準用第468條、第469條第1款至第5款規定 ,係指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或有同法第469條規定 所列第1款至第5款情形之一之情形。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 裁判提起上訴時,如係以第一審判決有不適用法規或適用法 規不當為上訴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有具體指摘,並 揭示該法規之條項或其內容,若係成文法以外之法則,應揭 示該法則之旨趣,倘為司法院解釋,則應揭示該判解之字號 或其內容,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此項方法表明者,即難認 為已對小額程序之第一審判決之違背法令有具體之指摘,其 上訴自難認為合法(最高法院71年台上字第314號判例要旨 可資參照)。若上訴人未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補正合法之上 訴理由書,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32第2項準用同法第444 條第1項前段及第471條第1項規定,第二審法院毋庸命其補 正,應以裁定駁回之。 二、本件上訴意旨略以:伊未對被上訴人車輛造成損害,被上訴 人應提出證明等語。 三、經查,上訴人之上訴理由,並未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   其具體內容,或有何合於民事訴訟法第469 條第1 款至第5   款之事實,難認上訴人已提出合法之上訴理由,且上訴人自   民國114年1月21日提起上訴迄今,均未補正合法之上訴理由 ,依前開規定及說明,本件上訴為不合法,應逕以裁定駁回 。 四、末按於小額訴訟之上訴程序,法院為訴訟費用之裁判時,應 確定其費用額,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9第1項、第436條之3 2第1項定有明文。本件第二審訴訟費用為新臺幣2,250元, 自應由上訴人負擔,爰裁定如主文第2項所示。 五、據上論結,本件上訴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36 條之32第   1 項、第2 項、第444 條第1 項前段、第436 條之19第1 項   、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 法 官 魏于傑                 法 官 廖子涵                 法 官 呂如琦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書記官 楊晟佑

2025-03-11

TYDV-114-小上-19-20250311-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482號 上 訴 人即 被 告 楊衍邦 被上訴人即 原 告 歐陽秀芬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債務事件,上訴人對於本院於民國113年1 2月26日113年度訴字第482號判決不服,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第二審上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6第1項 規定繳納裁判費,為必須具備之程式。上訴不合程式或有其 他不合法之情形而可以補正者,原第一審法院應定期間命其 補正,如不於期間內補正,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 442條第2項明文可參。 二、上訴人提起第二審上訴,未據繳納裁判費,經本院於114年2 月13日裁定命其於收受裁定後5日內補繳上訴裁判費新臺幣1 6,350元,查上開裁定已於114年2月18日送達上訴人,有送 達證書可憑。上訴人逾期迄今仍未繳納,有民事查詢簡答表 、答詢表在卷可證,其上訴不合法,應予駁回。依前開法條 裁定如主文。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442條第2項、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林綉君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裁判費新台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書記官 張傑琦

2025-03-10

KSDV-113-訴-482-20250310-3

重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給付獎金等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重訴字第539號 上 訴 人即 原 告 楊美玲 上列上訴人即原告與被上訴人即被告家新建設股份有限公司間請 求給付獎金等事件,上訴人即原告對於民國113年12月31日本院 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第二審上訴,應依民事訴訟費用法第77條之16第 1項規定繳納裁判費,為必須具備之程式。又上訴不合程式 或有其他不合法之情形而可以補正者,原第一審法院應定期 間命其補正,如不於期間內補正,應以裁定駁回之。同法第 442條第2項亦定明文。 二、本件上訴人即原告提起第二審上訴,未據繳裁判費,經本院 於民國114年2月8日函命其於收受通知翌日起7日內補正,該 函已於114年2月11日送達上訴人,有送達證書在卷可稽。惟 查上訴人逾期迄今仍未補正(參卷附之查詢表),其上訴自 非合法,應予駁回。 三、爰依法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周玉羣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書記官 蕭尹吟

2025-03-10

TYDV-112-重訴-539-20250310-3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