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裁判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91-200 筆)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返還裁判費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9號 聲 請 人 簡云聰 相 對 人 邱靜宜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協同辦理車輛移轉登記事件,聲請人聲請退還 裁判費,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應返還聲請人溢收之第二審訴訟費用新臺幣壹萬參仟參佰陸 拾伍元。   理 由 一、按訴訟費用如有溢收情事者,法院應依聲請並得依職權以裁 定返還之。前項聲請,至遲應於裁判確定或事件終結後三個 月內為之,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6第1、2項定有明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與相對人間請求返還汽車等事件,經 本院以113年度訴字第1688號受理,嗣相對人對於該案訴訟 標的價額之113年度補字第788號裁定提起抗告,並經臺灣高 等法院(下稱高等法院)以113年度抗字第905號裁定主文載 明:「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新臺幣壹佰貳拾伍萬元」, 並裁定確定在案,依上開裁定本件應徵第一審裁判費應為( 下同)13,375元,聲請人已繳納26,740元,應退還13,365元 ,爰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6規定,聲請退還裁判費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與相對人間請求協同辦理車輛移轉登記事件( 113年度訴字第1688號)前經本院以113年度補字第788號裁 定核定訴訟標的價額為2,600,000元,應徵裁判費26,740元 ,聲請人並如數繳納,惟臺灣高等法院以113年8月21日113 年度抗字第905號裁定認訴訟標的價額應為1,250,000元,該 裁定並已確定,故本件第一審裁判費應依為13,375元,聲請 人已繳納26,740元,溢繳13,365元,聲請人聲請退還裁判費 13,365元,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胡修辰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得於收受裁定正本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書記官 林郁君

2025-03-04

PCDV-114-聲-29-20250304-1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補繳裁判費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55號 原 告 曾阿章 訴訟代理人 曾忻蘋 上列原告曾阿章與被告醫療財團法人羅許基金會羅東博愛醫院間 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查本件訴訟標的 金額為新臺幣(下同)5,000,000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60,000 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 裁定5日內補繳,逾期未繳即駁回原告之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民事庭 法 官 張淑華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書記官 陳靜宜

2025-03-04

ILDV-114-補-55-20250304-1

家補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補繳裁判費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補字第36號 原 告 乙○○ 上列原告與被告甲○○間請求離婚等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 費,查本件應徵第一審裁判費合計新臺幣(下同)4,000元(離 婚部分3,000元、酌定未成年子女親權之請求部分1,000元、給付 扶養費部分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準用非訟事件法第14條第2項規 定不另計費)。茲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 項但書及家事事件法第97條準用非訟事件法第26條第1項之規定 ,限原告於本裁定送達之日起5日內逕向本院如數補繳,如原告 逾期未繳,即駁回其請求,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家事法庭法 官 王美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書記官 陳胤竹

2025-03-03

KLDV-114-家補-36-20250303-1

家補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補繳裁判費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補字第33號 聲 請 人 甲○○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乙○○間聲請改定與未成年子女會面交往方式 事件,未據繳納聲請費,查本件應徵第一審聲請費新臺幣1,500 元。茲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準用非訟事件法第26條第1項之規定 ,限聲請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 聲請,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家事法庭法 官 何怡穎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書記官 陳柏宏

2025-03-03

KLDV-114-家補-33-20250303-1

審裁
憲法法庭

聲請人因聲明異議抗告案件,聲請裁判憲法審查。

憲法法庭裁定 114 年審裁字第 230 號 聲 請 人 陳智偉 上列聲請人因聲明異議抗告案件,聲請裁判憲法審查,本庭裁定 如下: 主 文 本件不受理。 理 由 一、本件聲請人主張:聲請人前因案經法院判決定 20 年之應執 行刑,及 3 年刑前工作之保安處分,嗣聲請人已執行 2 年 6 月之保安處分,復經法院認其已悔改而裁定免予繼續工作 確定,最高法院卻未依刑法第 98 條第 2 項規定免除聲請 人刑之執行,有一罪兩罰之情,牴觸司法院釋字第 812 號 解釋意旨、憲法第 7 條、第 8 條第 1 項及第 23 條規定 等語,並據最高法院 114 年度台抗字第 67 號刑事裁定( 下稱系爭確定終局裁定)提起本件聲請。核其聲請意旨,應 係就系爭確定終局裁定聲請裁判憲法審查,本庭爰依此審查 ,先予敘明。 二、按人民於其憲法上所保障之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法定程 序用盡審級救濟程序,對於所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認有牴 觸憲法者,得自用盡審級救濟之最終裁判送達後翌日起之 6 個月不變期間內,聲請憲法法庭為宣告違憲之判決;聲請不 合程式或不備憲法訴訟法(下稱憲訴法)所定要件者,審查 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憲訴法第 59 條及第 15 條第 2 項第 7 款定有明文。又,憲訴法第 59 條第 1 項所定裁判 憲法審查制度,係賦予人民就其依法定程序用盡審級救濟之 案件,認確定終局裁判解釋及適用法律,有誤認或忽略基本 權利重要意義,或違反通常情況下所理解之憲法價值等牴觸 憲法之情形時(憲訴法第 59 條第 1 項規定立法理由參照 ),得聲請憲法法庭為宣告違憲之判決。是人民聲請裁判憲 法審查,如非針對確定終局裁判就法律之解釋、適用悖離憲 法基本權利與憲法價值,而僅爭執法院認事用法所持見解者 ,即難謂合於聲請裁判憲法審查之法定要件。 三、核其所陳,僅屬以一己之見,爭執法院認事用法所持之見解 ,難謂已具體敘明系爭確定終局裁定就法律之解釋、適用, 究有何誤認或忽略何等基本權利之重要意義,或違反通常情 況下所理解之憲法價值等牴觸憲法之情形。是本件聲請不合 法,本庭爰依上開規定,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憲法法庭第二審查庭 審判長大法官 呂太郎 大法官 蔡宗珍 大法官 朱富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朱倩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2025-03-03

JCCC-114-審裁-230-20250303

審裁
憲法法庭

聲請人因聲請停止執行事件,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暨暫時處分。

憲法法庭裁定 114 年審裁字第 238 號 聲 請 人 周吉祥等 11 人 (聲請人姓名及住所均詳如附表) 共 同 詹順貴 律師 訴訟代理人 熊依翎 律師 李柏寬 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聲請停止執行事件,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暨 暫時處分。本庭裁定如下: 主 文 一、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之聲請不受理。 二、暫時處分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臺北市政府為辦理濱江水資源再生中心 新建工程,徵收聲請人所有土地及其上建物,該建物為聲請 人自早年即居住、工作或作為經營汽車維護業務之用,一旦 被徵收、拆遷,聲請人之居住權、工作權、生存權、財產權 、訴訟權、人格權及人性尊嚴等造成難於回復之損害。因此 ,聲請人除對於徵收,提起行政救濟外,並依行政訴訟法第 116 條第 2 項規定(下稱系爭規定),聲請停止執行。然 針對聲請人停止執行之聲請,最高行政法院 113 年度抗字 第 339 號裁定(下稱系爭確定終局裁定)認為,本件徵收 難認行政處分有明顯違法情事,且聲請人因徵收導致無法營 業收入之經濟利益損失,客觀上並無不能以金錢賠償之情形 ,因而駁回聲請人停止執行之聲請。按系爭規定對於難以回 復之損害,其規範要件有欠明確,又未將停止或不停止執行 之利益衡量,作為審酌停止執行與否之要件,以至於司法實 務歷來將無法回復原狀所生金錢賠償,倒果為只須能以金錢 賠償,即非難以回復損害,令暫時權利保護機制,過度向國 家高權傾斜而顯失公平。系爭確定終局裁定,未以本案訴訟 勝訴概然性,作為判斷是否停止執行之要件,又認為拆除前 開建物,並非不能以金錢補償之情形,其適用系爭規定所持 見解,已侵害憲法保障人民之居住權、工作權、生存權、財 產權、訴訟權、人格權及人性尊嚴等複數基本權利,爰聲請 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暨暫時處分等語。 二、按人民於其憲法上所保障之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法定程 序用盡審級救濟程序,對於所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或該裁 判及其所適用之法規範,認有牴觸憲法者,得自用盡審級救 濟之最終裁判送達後翌日起之 6 個月不變期間內,聲請憲 法法庭為宣告違憲之判決;聲請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 且情形不得補正者,審查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憲法訴 訟法(下稱憲訴法)第 59 條及第 15 條第 2 項第 7 款定 有明文。又,憲訴法第 59 條第 1 項所定裁判憲法審查制 度,係賦予人民就其依法定程序用盡審級救濟之案件,認確 定終局裁判解釋及適用法律,有誤認或忽略基本權利重要意 義,或違反通常情況下所理解之憲法價值等牴觸憲法之情形 時(憲訴法第 59 條第 1 項規定立法理由參照),得聲請 憲法法庭為宣告違憲之判決。是人民聲請裁判憲法審查,如 非針對確定終局裁判就法律之解釋、適用悖離憲法基本權利 與憲法價值,而僅爭執法院認事用法所持見解者,即難謂合 於聲請裁判憲法審查之法定要件。 三、核聲請意旨所陳,僅屬以一己之見解,爭執系爭確定終局裁 定認事用法所持見解,尚難謂客觀上已具體敘明其憲法上權 利究遭受如何不法之侵害,及系爭確定終局裁定與系爭規定 究有如何牴觸憲法之處。是本件聲請與上開憲訴法所定之要 件均不合,本庭爰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又本件聲請既已不 受理,聲請人有關暫時處分之聲請即失所依附,應併予駁回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憲法法庭第二審查庭 審判長大法官 呂太郎 大法官 蔡宗珍 大法官 朱富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陳淑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2025-03-03

JCCC-114-審裁-238-20250303

審裁
憲法法庭

聲請人不服憲法法庭 114 年審裁字第 82 號裁定,聲請憲法法庭裁判。

憲法法庭裁定 114 年審裁字第 228 號 聲 請 人 彭鈺龍 上列聲請人不服憲法法庭 114 年審裁字第 82 號裁定,聲請憲 法法庭裁判。本庭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不受理。 理 由 一、按對憲法法庭或審查庭之裁判聲明不服,審查庭得以一致決 裁定不受理,憲法訴訟法第 39 條、第 15 條第 2 項第 6 款定有明文。 二、核聲請意旨所陳,係對憲法法庭 114 年審裁字第 82 號裁 定聲明不服,本庭爰依上開規定,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憲法法庭第一審查庭 審判長大法官 謝銘洋 大法官 蔡彩貞 大法官 尤伯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吳芝嘉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2025-03-03

JCCC-114-審裁-228-20250303

審裁
憲法法庭

聲請人為請求確認婚姻關係存在及請求撤銷調解筆錄事件,聲請裁判及法 規範憲法審查。

憲法法庭裁定 114 年審裁字第 226 號 聲 請 人 甲 上列聲請人為請求確認婚姻關係存在及請求撤銷調解筆錄事件, 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本庭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不受理。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因請求確認婚姻關係存在及請求撤銷 調解筆錄事件,認最高法院 111 年度台上字第 2739 號民 事裁定(下稱系爭裁定一)、最高法院 112 年度台抗字第 608 號民事裁定(下稱系爭裁定二),及上開各裁定所適用 之法院組織法第 17 條之 2 第 1 項第 3 款及第 3 項、民 事訴訟法第 240 條之 3 等規定,竟由未具法官身分之司法 事務官製作離婚調解筆錄,已侵害聲請人受憲法第 16 條所 保障之訴訟權。 二、按人民於其憲法上所保障之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法定程 序用盡審級救濟程序,對於所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或該裁 判及其所適用之法規範,認有牴觸憲法者,得聲請憲法法庭 為宣告違憲之判決,其聲請應自用盡審級救濟之最終裁判送 達後翌日起之 6 個月不變期間內為之;聲請逾越法定期限 者,審查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憲法訴訟法第 59 條及 第 15 條第 2 項第 4 款定有明文。 三、查系爭裁定一、二分別於中華民國 111 年 11 月 25 日、 112 年 8 月 1 日送達聲請人,聲請人迄 114 年 2 月 2 日始向憲法法庭提出本件聲請,已逾越上開規定所定之 6 個月不變期間,核與上開規定不合,本庭爰以一致決裁定不 受理。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憲法法庭第一審查庭 審判長大法官 謝銘洋 大法官 蔡彩貞 大法官 尤伯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吳芝嘉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2025-03-03

JCCC-114-審裁-226-20250303

審裁
憲法法庭

聲請人因刑事補償覆審事件,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

憲法法庭裁定 114 年審裁字第 236 號 聲 請 人 黃焌柚 訴訟代理人 劉繼蔚 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刑事補償覆審事件,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 本庭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不受理。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司法院刑事補償法庭 113 年度台覆字 第 20 號覆審決定書(下稱系爭確定終局裁判),及所適用 之刑事補償法第 1 條第 7 款規定(下稱系爭規定),對於 經國家違法羈押而有法定特別犧牲之被害人,認定若其違法 羈押之期間已於另案折抵刑期時,即不得請求補償,形同豁 免國家責任,過度限制人民之補償請求權,又未類推適用行 政訴訟法第 6 條第 4 項及行政程序法第 17 條規定,移送 賠償義務機關,違反法律明確性原則、正當法律程序原則、 比例原則,牴觸憲法第 8 條、第 16 條、第 24 條規定, 應受違憲宣告,爰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等語。 二、按人民於其憲法上所保障之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法定程 序用盡審級救濟程序,對於所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或該裁 判及其所適用之法規範,認有牴觸憲法者,得自用盡審級救 濟之最終裁判送達後翌日起之 6 個月不變期間內,聲請憲 法法庭為宣告違憲之判決;聲請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 且情形不得補正者,審查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憲法訴 訟法(下稱憲訴法)第 59 條及第 15 條第 2 項第 7 款定 有明文。又,憲訴法第 59 條第 1 項所定裁判憲法審查制 度,係賦予人民就其依法定程序用盡審級救濟之案件,認確 定終局裁判解釋及適用法律,有誤認或忽略基本權利重要意 義,或違反通常情況下所理解之憲法價值等牴觸憲法之情形 時(憲訴法第 59 條第 1 項規定立法理由參照),得聲請 憲法法庭為宣告違憲之判決。是人民聲請裁判憲法審查,如 非針對確定終局裁判就法律之解釋、適用悖離憲法基本權利 與憲法價值,而僅爭執法院認事用法所持見解者,即難謂合 於聲請裁判憲法審查之法定要件。 三、核聲請意旨所陳,僅屬以一己之見解,爭執系爭確定終局裁 判認事用法所持見解,尚難謂客觀上已具體敘明其憲法上權 利究遭受如何不法之侵害,及系爭確定終局裁判與系爭規定 究有如何牴觸憲法之處。是本件聲請與上開憲訴法所定之要 件均不合,本庭爰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憲法法庭第二審查庭 審判長大法官 呂太郎 大法官 蔡宗珍 大法官 朱富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陳佳微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2025-03-03

JCCC-114-審裁-236-20250303

審裁
憲法法庭

聲請人為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及其再審案件,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 法審查。

憲法法庭裁定 114 年審裁字第 225 號 聲 請 人 甲 上列聲請人為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及其再審案件,聲請裁 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本庭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不受理。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因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經法 院判處罪刑,併予宣告附條件緩刑 2 年確定,嗣聲請再審 ,亦遭駁回,因而認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95 年度簡上字第 587 號刑事判決(下稱確定終局判決)、113 年度聲簡再字 第 15 號刑事裁定(下稱確定終局裁定),均未考量聲請人 係因拾獲而持有刀械,僅判處拘役 30 日,卻另受應於 2 年緩刑期間內完成精神治療之諭知,顯違反比例原則;另上 開各裁判所適用之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第 4 條第 1 項第 3 款、刑法第 74 條第 1 項等規定,同有違憲疑義。 二、按人民於其憲法上所保障之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法定程 序用盡審級救濟程序,對於所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或該裁 判及其所適用之法規範,認有牴觸憲法者,得聲請憲法法庭 為宣告違憲之判決。此類憲法審查案件,人民所受之最終裁 判於中華民國 111 年 1 月 4 日憲法訴訟法(下稱憲訴法 )修正施行前已送達者,其裁判憲法審查部分,除確定終局 裁判已援用大法庭之法律見解得於憲訴法修正施行後 6 個 月內聲請外,不得聲請;其法規範憲法審查之聲請,應於上 開憲訴法修正施行日起 6 個月內為之,為憲訴法第 59 條 第 1 項,第 92 條第 1 項、第 2 項所明定。又聲請逾越 法定期限、憲訴法明定不得聲請之事項、聲請不合程式或不 備其他要件者,審查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同法第 15 條第 2 項第 4 款、第 5 款、第 7 款亦有明文。 三、經查本件聲請: (一)關於確定終局判決部分,因該判決於憲訴法修正施行前已 送達,復未援用大法庭之法律見解,故不得據以聲請裁判 憲法審查;又聲請人迄 114 年 1 月 21 日始向憲法法庭 提出本件聲請,已逾越憲訴法第 92 條第 2 項所定之不 變期間,亦不得對確定終局判決所適用之法規範聲請憲法 審查。 (二)關於確定終局裁定部分,該裁定並未適用槍砲彈藥刀械管 制條例第 4 條第 1 項第 3 款、刑法第 74 條第 1 項規 定,聲請人自不得執此裁定為據,對各該規定聲請法規範 憲法審查;另針對此裁定聲請裁判憲法審查部分,核係單 純對於法院認事用法當否之爭執,難謂已具體敘明確定終 局裁定究有何牴觸憲法之處。 四、本件聲請,核與上開規定所定要件不合,本庭爰以一致決裁 定不受理。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憲法法庭第一審查庭 審判長大法官 謝銘洋 大法官 蔡彩貞 大法官 尤伯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吳芝嘉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2025-03-03

JCCC-114-審裁-225-20250303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