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黃美盈

共找到 217 筆結果(第 191-200 筆)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易字第998號 公 訴 人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朱榮斌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 3年度偵字第6682號),被告於本院準備程序時為有罪之陳述, 經本院裁定適用簡式審判程序,判決如下: 主 文 朱榮斌犯持有第三級毒品純質淨重五公克以上罪,處有期徒刑陸 月,併科罰金新臺幣伍萬元,有期徒刑如易科罰金,罰金如易服 勞役,均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扣案如附表編號1、4、6、7所示之物均沒收。 事 實 一、朱榮斌明知4-甲基甲基卡西酮係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條第2 項第3款所列之第三級毒品,依法不得持有,基於持有第三 級毒品純質淨重逾量之犯意,於民國113年3月28日下午6時 許,在新竹縣○○市○○路000號居所,以新臺幣4萬元向姓名、 年籍不詳、綽號「阿成」之成年男子購買含第三級毒品4-甲 基甲基卡西酮等成分之咖啡包共500包(起訴書誤載為486包 ,應予更正),並施用其中14包後剩餘486包(驗前總毛重14 45.9公克,驗前總淨重約1077.62公克,4-甲基甲基卡西酮 驗前純質總淨重約89.79公克)而持有之。嗣警於113年4月23 日中午12時20分許,持本院核發之搜索票至其上址居所搜索 ,扣得上開含4-甲基甲基卡西酮成分之咖啡包共486包、封 口機隔熱替換帶1捲、封口機2台、空咖啡包包裝袋1批及手 機4支而查獲。 二、案經臺北市政府警察局萬華分局報告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 察官偵查起訴。 理 由 一、本件被告朱榮斌所犯之罪,非死刑、無期徒刑、最輕本刑為 3 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或高等法院管轄第一審之案件,被 告於本院準備程序進行中,就被訴事實為有罪之陳述,經本 院認合於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1第1項之規定,裁定進行簡 式審判程序,合先敘明。又按簡式審判程序之證據調查,不 受第159條第1項之限制,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2定有明文, 是於行簡式審判程序之案件,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陳述 ,除有其他不得作為證據之法定事由外,應認具有證據能力 。  二、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及理由:   (一)前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於警詢、偵查、本院準備程序及 簡式審判程序時均坦承不諱(偵卷第8至10頁、第11至13 頁、第49至51頁、本院卷第84至85頁、第90頁),並有臺 北市政府警察局萬華分局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 及扣押物品收據(偵卷第19至23頁)、現場暨扣案物照片 (偵卷第24至27頁)、手機對話紀錄截圖(偵卷第27至30 頁)、臺北市政府警察局萬華分局查獲涉嫌毒品危害防制 條例毒品初驗報告單(偵卷第31頁)、內政部警政署刑事 警察局113年6月17日刑紋字第1136071193號鑑定書(偵卷 第63至65頁)、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113年7月23日刑 理字第1136089171號鑑定書(偵卷第71至73頁)等附卷可 稽,以及有如附表所示之扣案物可佐。 (二)足認被告上開任意性之自白與事實相符,堪以採信。綜上 ,本案事證明確,應依法論科。 三、按4-甲基甲基卡西酮係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條第2項第3款 所明定列管之第三級毒品,不得非法持有純質淨重5公克以 上。查本案被告朱榮斌持有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第三級毒品 ,已達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1條第5項所定純質淨重5公克以 上,核其所為,係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1條第5項之持有 第三級毒品純質淨重5公克以上罪。 四、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明知持有第三級毒品對 社會治安將造成潛在之危險,竟無視國家禁絕毒品之政策, 未經許可持有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第三級毒品純質淨重達5公 克以上,所為實不足取;衡以被告於犯罪後坦承犯行、尚知 悔悟,參酌被告之犯罪之動機、目的、手段、持有如附表所 示第三級毒品之數量眾多、持有期間之久暫、幸未將該等毒 品流通而擴大損害;及被告自陳大學畢業之教育程度、經營 煙火店之職業及離婚與女友、幼子同住之家庭經濟生活狀況 (見本院卷第91頁)、被告之素行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 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及易服勞役之折算標準。 五、沒收部分   (一)按4-甲基甲基卡西酮為第三級毒品,非屬毒品危害防制條 第18條第1項前段規定應沒收銷燬之查獲之第一、二級毒 品,而同條項中段所定查獲之第三、四級毒品沒入銷燬之 規定,乃屬行政罰之性質,僅能由查獲機關以行政處分之 「沒入銷燬」程序處理,而非由法院諭知「沒收銷燬」。 被告本案持有純質淨重5公克以上第三級毒品之行為,既 已構成刑事犯罪,該第三級毒品即屬不受法律保護之違禁 物,應依刑法第38條第1項之規定,宣告沒收。經查,扣 案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咖啡包486包,經送鑑定含有第三級 毒品4-甲基甲基卡西酮成分,有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 113年7月23日刑理字第1136089171號鑑定書在卷為憑(偵 卷第71至73頁),為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條第2項第3款 所稱之第三級毒品而屬違禁物,應依刑法第38條第1項規 定宣告沒收。又上揭外包裝袋因直接包覆該毒品,其上留 有該毒品之殘渣,衡情自難與之析離,當應整體視之為毒 品,併予宣告沒收,至鑑驗耗損之毒品既已滅失,自無庸 為沒收之諭知。 (二)又如附表編號4、6、7所示之物係被告所有供本案犯罪所 用之物,經被告於警詢、偵訊、本院陳明在卷(偵卷第13 頁、第50頁、本院卷第89頁),應依刑法第38條第2項宣 告沒收。如附表編號2、3、5、8所示之物,與本案犯罪無 關,亦非違禁物,與沒收規定不符,不予宣告沒收。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1第1項、第299條第1項前 段,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1條第5項,刑法第11條前段,第41條 第1項前段、第42條第3項前段、第38條第1項、第2項,判決如主 文。 本案經檢察官張瑞玲提起公訴,檢察官張馨尹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刑事第六庭 法 官 黃美盈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書記官 曾柏方 附錄論罪科刑法條: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1條第5項 持有第三級毒品純質淨重五公克以上者,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 得併科新臺幣20萬元以下罰金。  附表: 編號 扣案物 數量 備 註 1 咖啡包 486包 113年度院安字第138號,扣押物品清單見本院卷第43頁。 均檢出第三級毒品4-甲基甲基卡西酮成分,推估純質總淨重為89.79公克(見偵卷第71至73頁之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鑑定書及毒品純質淨重換算表) ①A1至A340:總毛重1120.74公克,包裝總重292.4公克,驗前總淨重828.34公克,抽取A270鑑定,取0.55公克鑑定用罄,純度約8%,推估驗前純質總淨重66.26公克。 ②B1至B7:總毛重24公克,包裝總重6.23公克,驗前總淨重17.77公克,抽取B6鑑定,取0.73公克鑑定用罄,純度約8%,推估驗前純質總淨重1.42公克。 ③C1至C39:總毛重94.31公克,包裝總重27.69公克,驗前總淨重66.62公克,抽取C21鑑定,取0.55公克鑑定用罄,純度約11%,推估驗前純質總淨重7.32公克。 ④D1至D98:總毛重202.60公克,包裝總重41.16公克,驗前總淨重161.44公克,抽取D30鑑定,取0.49公克鑑定用罄,純度約9%,推估驗前純質總淨重14.52公克。 ⑤E1至E2:總毛重4.25公克,包裝總重0.80公克,驗前總淨重約3.45公克,抽取E1鑑定,取0.61公克鑑定用罄,純度約8%,推估驗前純質總淨重約0.27公克。 2 手壓式封口機 2台 113年度院保字第782號,扣押物品清單見本院卷第47至48頁。 與本案無關,不予沒收。  3 封口機隔熱替換帶 1捲 113年度院保字第782號,扣押物品清單見本院卷第47至48頁。 與本案無關,不予沒收。 4 空咖啡包包裝袋 1批 113年度院保字第782號,扣押物品清單見本院卷第47至48頁。 包裝毒品咖啡包用,應予沒收。 5 OPPO手機 1支 113年度院保字第782號,扣押物品清單見本院卷第47頁至48。 與本案無關,不予沒收。 6 IPHONESE手機 1支 113年度院保字第782號,扣押物品清單見本院卷第47至48頁。 用以聯絡空咖啡包包裝賣家,應予沒收。 7 IPHONE11 PRO MAX手機 1支 113年度院保字第782號,扣押物品清單見本院卷第47至48頁。 用以聯絡本案毒品咖啡包賣家,應予沒收。 8 IPHONE12 PRO MAX手機 1支 113年度院保字第782號,扣押物品清單見本院卷第47頁至48。 與本案無關,不予沒收。

2024-11-01

SCDM-113-易-998-20241101-1

附民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3年度附民字第961號 原 告 徐宛琳 被 告 向富豪 劉得華 上列被告等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113年度金訴字第672號) ,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 實 一、原告訴之聲明、事實及理由:詳如附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起訴暨定和解方案」狀所載。 二、被告等就附帶民事訴訟部分均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亦未提 出任何書狀。   理 由 一、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   法院認為原告之訴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以判決駁回之,刑 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第502條第1項定有明文。 二、經查,觀之檢察官起訴書(113年度偵字第3134、8211號)之 證據並所犯法條欄三、(五)暨附表(編號7)所載,使原告受 損害之犯罪行為人並不含被告向富豪、劉得華等人(見本院 113年度金訴字第672號卷第14頁、第19頁),故認上開被告 向富豪、劉得華並非本案原告遭詐騙犯罪事實所認定之共犯 ,自均非屬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規定應負民法損害賠償 責任之人,原告對上開被告向富豪、劉得華提起刑事附帶民 事訴訟,顯不合法,應予駁回。又原告此部分之訴既經駁回 ,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所依附,應併予駁回。至原告對共同 被告古楚均、周冠宇提起附帶民事訴訟部分,由本院另以裁 定移送本院民事庭,併此說明。 三、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0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黃美盈                    法 官 李建慶                    法 官 蔡玉琪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判決非對於刑事訴訟之判決有上訴時不得上訴;如有上訴,應 於判決送達之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敘述具體理 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向本院補 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切勿逕送上級法 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書記官 李念純 附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暨定和解方案」狀影本1份。

2024-10-30

SCDM-113-附民-961-20241030-1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毀損等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易字第1008號 公 訴 人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穆永宸(原名:穆建菖)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等案件,經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112 年度偵字第15118號、113年度偵字第2871號、第4248號),本院 認為不宜簡易判決處刑(113年度竹簡字第679號),改用通常程 序,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過失傷害部分再開辯論。 理 由 一、按辯論終結後,遇有必要情形,法院得命再開辯論,刑事訴 訟法第291條定有明文。 二、經查,本件過失傷害部分業經辯論終結,茲因被告與告訴人 詹國正以新臺幣10萬元成立調解,告訴人詹國正欲撤回其告 訴(見本院卷第75頁),且被告就張瓊暉、曾一生部分亦陳 明願提高和解金額請求再安排調解,有本院公務電話紀錄為 憑(見本院卷第77頁),是本案就過失傷害部分尚有應行調 查之處,爰命再開辯論,特此裁定。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91條、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0  日 刑事第六庭 法 官 黃美盈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書記官 曾柏方

2024-10-30

SCDM-113-易-1008-20241030-1

附民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附民字第983號 原 告 張咏雍 被 告 古楚均 周冠宇 居新北市○○區○○○路00巷0號10樓 上列被告等因本院113年度金訴字第672號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惟查其內容繁雜,非經長久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0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黃美盈 法 官 李建慶 法 官 蔡玉琪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書記官 李念純

2024-10-30

SCDM-113-附民-983-20241030-2

附民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附民字第961號 原 告 徐宛琳 被 告 古楚均 周冠宇 上列被告等因本院113年度金訴字第672號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 ,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惟查其內容繁雜, 非經長久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 前段,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0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黃美盈 法 官 李建慶 法 官 蔡玉琪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書記官 李念純

2024-10-30

SCDM-113-附民-961-20241030-2

附民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3年度附民字第983號 原 告 張咏雍 被 告 向富豪 劉得華 上列被告等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113年度金訴字第672號) ,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 實 一、原告訴之聲明、事實及理由:詳如附件「刑事附帶民事起訴 暨聲請移送民事庭狀」所載。 二、被告等就附帶民事訴訟部分均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亦未提 出任何書狀。   理 由 一、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   法院認為原告之訴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以判決駁回之,刑 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第502條第1項定有明文。 二、經查,觀之檢察官起訴書(113年度偵字第3134、8211號)之 證據並所犯法條欄三、(五)暨附表(編號8)所載,使原告受 損害之犯罪行為人並不含被告向富豪、劉得華等人(見本院 113年度金訴字第672號卷第14頁、第19頁),故認上開被告 向富豪、劉得華並非本案原告遭詐騙犯罪事實所認定之共犯 ,自均非屬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規定應負民法損害賠償 責任之人,原告對上開被告向富豪、劉得華提起刑事附帶民 事訴訟,顯不合法,應予駁回。又原告此部分之訴既經駁回 ,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所依附,應併予駁回。至原告對共同 被告古楚均、周冠宇提起附帶民事訴訟部分,由本院另以裁 定移送本院民事庭,併此說明。 三、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0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黃美盈                    法 官 李建慶                    法 官 蔡玉琪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判決非對於刑事訴訟之判決有上訴時不得上訴;如有上訴,應 於判決送達之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敘述具體理 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向本院補 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切勿逕送上級法 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書記官 李念純   附件:「刑事附帶民事起訴暨聲請移送民事庭狀」影本1份。

2024-10-30

SCDM-113-附民-983-20241030-1

附民緝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2年度附民緝字第47號 原 告 陳育笠 被 告 王中志 上列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113年度金訴緝第14號), 經原告提起請求損害賠償之附帶民事訴訟,因事件繁雜,非經長 久之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 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9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黃美盈 法 官 蔡玉琪 法 官 李建慶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9 日 書記官 張慧儀

2024-10-29

SCDM-112-附民緝-47-20241029-1

原訴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原訴字第24號 公 訴 人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許主恩 選任辯護人 陳宗佑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被告因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 (113年度偵字第3306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許主恩犯非法持有非制式手槍罪,處有期徒刑貳年拾月,併科罰 金新臺幣拾萬元,罰金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扣案如附表編號1、2所示之物均沒收。 事 實 一、許主恩明知具有殺傷力之非制式手槍、子彈,係槍砲彈藥刀 械管制條例第4條第1項第1款、第2款所列管之物品,非經中 央主管機關許可,不得持有,竟基於非法持有可發射子彈具 有殺傷力之非制式手槍、具有殺傷力之子彈之犯意,於民國 109年間某時許,在新竹縣竹東鎮長春路上之不詳地點,由 真實姓名、年籍不詳暱稱「正光哥」之成年人交付具有殺傷 力之非制式手槍1枝(含彈匣2個,槍枝管制編號:000000000 0號)及非制式子彈34顆等物,未經許可而持有之。嗣經警於 113年1月31日2時許,因他人另案賭博罪嫌而持本院核發之 搜索票,至新竹縣○○鄉○○路0段00號賭場內執行搜索扣得如 附表編號1、2所示本案槍、彈時,許主恩在員警尚未知悉係 其非法持有上開槍、彈犯行前,即主動向員警告知犯罪自首 上情而接受裁判。 二、案經新竹縣政府警察局橫山分局報告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 察官偵查起訴。 理 由 壹、證據能力部分: 本案認定事實所引用之卷內被告許主恩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 言詞或書面陳述,檢察官、被告及其辯護人於本院準備程序 時均同意其作為本案證據之證據能力(院卷第179頁),於 辯論終結前亦未對該等證據之證據能力聲明異議,本院復審 酌前揭陳述作成時之情況,並無違法取證之瑕疵,亦認以之 作為證據為適當,是本案有關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言詞 或書面陳述等供述證據,依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5規定,自 均得為證據。至其餘非供述證據部分,本院查無有何違反法 定程序取得之情形,復經本院於審理中踐行證據調查程序, 亦應認有證據能力。 貳、實體部分: 一、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 (一)訊據被告對於前揭犯罪事實均坦承不諱(院卷第177、226頁 ),且有新竹縣警察局橫山分局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 錄表、扣押物品收據(偵卷第13-17頁)、員警密錄器畫面 翻拍照片、查獲現場及扣案物品照片(偵卷第21-27頁、院 卷第63-65、95頁)、新竹縣政府警察局槍枝性能檢測報告 表(含照片、偵卷第31-34頁)等在卷可查、並有扣案如附 表所示之物可資佐證。 (二)又扣案之非制式手槍1支,經送鑑定結果為:送鑑手槍1枝( 槍枝管制編號0000000000),認係非制式手槍,由仿手槍外 型製造之槍枝,組裝已貫通之金屬槍管而成,擊發功能正常 ,可供擊發適用子彈使用,認具殺傷力。而送鑑子彈34顆, 認均係非制式子彈,由口徑9mm制式空包彈組合直徑約8.9mm 金屬彈頭而成,採樣11顆試射,均可擊發,認具殺傷力等情 ,有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之鑑定書在卷可考(偵卷第55 頁),足認上開非制式手槍1枝、子彈34顆,均具有殺傷力 無疑。綜上所述,足認被告自白與事實相符,是本案事證明 確,被告所為足堪認定,應予依法論科。 二、法律適用: (一)按持有手槍罪為繼續犯,於其終止持有之前,犯罪行為仍在 繼續實施之中,其間法律縱有變更,但其行為繼續實施至新 法施行以後,即無行為後法律變更之可言(最高法院102年 度台上字第1305號判決意旨參照)。是不論被告係於何時取 得而持有上開具殺傷力之非制式手槍迄至113年1月31日遭警 查獲為止,縱其行為間曾有修法,然其犯行乃行為之繼續, 非狀態之繼續,故不生行為後法律變更應為新舊法比較之問 題,自應適用其行為終了時即現行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之 規定論處。是核被告所為,係犯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第7 條第4項之非法持有非制式手槍罪及同條例第12條第4項之非 法持有子彈罪。 (二)被告自109年間之某日起,至113年1月31日經警查獲止持有 本案手槍及子彈之行為,均係持有行為之繼續,為繼續犯, 均應論以繼續犯之一罪。 (三)非法持有槍砲、彈藥、刀械等違禁物,所侵害者為社會法益 ,如所持有客體之種類相同(如同為手槍,或同為子彈者) ,縱令同種類之客體有數個(如數枝手槍、數顆子彈),仍 為單純一罪,不發生想像競合犯之問題;若同時持有二不相 同種類之客體(如同時持有手槍及子彈),則為一行為觸犯 數罪名之想像競合犯(最高法院82年度台上字第53 03號刑 事判決意旨參照)。被告同時持有數顆具有殺傷力之子彈, 僅單純成立一非法持有子彈罪;被告又以一行為同時持有非 制式手槍、具殺傷力之子彈,係以一行為同時犯上開2罪, 為想像競合犯,依刑法第55條規定,從一重之槍砲彈藥刀械 管制條例第7條第4項之非法持有手槍罪處斷。 (四)刑之加重減輕:  1.累犯:被告前因施用毒品案件,經本院判處徒刑確定,於11 2年7月17日執行完畢,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 可查,其於受徒刑之執行完畢後,5年以內故意再犯本案有 期徒刑以上之罪,依法固為累犯,然參酌司法院大法官釋字 第775號解釋意旨,衡酌被告前揭構成累犯之前案為施用毒 品案件,與被告本案所犯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案件之 犯罪類型及罪質均迥異,犯罪手段、侵害法益亦不同,要難 憑此推論被告主觀上有何特別惡性或刑罰反應力薄弱之情, 本院審酌各項量刑事由後,已足以充分評價被告所應負擔之 罪責,認無加重最低本刑之必要,揆諸上開解釋意旨,爰不 加重其最低本刑。   2.自首:查證人即本案搜索在場之員警洪家燦於本院審理中證稱:當天我們執行搜索時,是其他員警在沙發後面找到本案槍彈,當天是搜索賭場的專案,有很多賭客,如果被告沒有主動說本案槍彈是他的,我們也無法確定是何人所有等語(院卷第217-221頁),顯然被告於偵查犯罪之員警未有具體根據足認係其持有本案槍彈前,因另案為警在場搜索時,被告即主動向警方自首,是被告自首等節,應堪認定,爰依前開規定減輕其刑。至此部分槍彈既係經員警搜索而扣得,並非被告報繳,自無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第18條第1項之適用,附此敘明。  3.刑法第59條:又被告之辯護人雖以被告係主動坦承本案槍彈為其所有,犯後態度良好,請求依刑法第59條規定酌減其刑等語。惟按刑法第59條之酌量減輕其刑,必於犯罪之情狀,在客觀上足以引起一般同情,認為即予宣告法定最低度刑期,猶嫌過重者,始有其適用,至於犯罪動機、情節輕微、素行端正、家計負擔、犯後態度等情狀,僅可為法定刑內科刑酌定之標準,不得據為酌量減輕之理由(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字第679號判決要旨參照)。經查,辯護人所稱上情,係屬被告之犯後態度、情節之情狀,依上開說明,僅可為法定刑內科刑酌定之標準,不得據為酌量減輕之理由。況且被告本案持有槍彈已對社會安全法益造成潛在危害,難認其有何犯罪情狀可憫恕之處,自無刑法第59條之適用,是辯護人上開主張,尚無理由。   三、量刑審酌: 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明知具有殺傷力之槍彈 存有高度之危險性,為政府嚴禁之違禁物,竟仍非法持有, 對於社會治安及人身安全所造成之潛在危害甚高,所為實非 可取,然兼衡被告犯後始終坦承犯行,犯後態度尚可,暨其 於審理中所自承之生活狀況、智識程度,及依相關臺灣高等 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可知之品行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 示之刑,罰金刑部分並諭知易服勞役之折算標準。 四、沒收: 按違禁物,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否,沒收之,刑法第38條 第1項定有明文。查本件扣案如附表編號1所示槍枝,係槍砲 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管制之物,為違禁物,應依刑法第38條第 1項規定,宣告沒收。又附表編號2所示之子彈23顆,均屬違 禁物,自應依刑法第38條第1項規定,宣告沒收。至附表編 號2所示經試射之非制式子彈11顆,雖原具有殺傷力,然於 鑑定時因試射而喪失子彈之性質,已不具有殺傷力,非屬違 禁物,爰不予宣告沒收。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99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謝宜修提起公訴,由檢察官馮品捷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9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黃美盈 法 官 蔡玉琪 法 官 李建慶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本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上 訴書狀應敘述具體理由。上訴書狀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 期間屆滿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狀於本院(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 數附繕本 )「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9  日 書記官 張慧儀 附表 編號 品名、數量 備註 1 非制式手槍1支(含彈匣2個) 槍枝管制編號0000000000,係非制式手槍,由仿手槍外型製造之槍枝,組裝已貫通之金屬槍管而成,擊發功能正常,可供擊發適用子彈使用,具殺傷力(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鑑定書、偵卷第55頁) 2 子彈23顆 原有34顆,均係非制式子彈,由口徑9mm制式空包彈組合直徑約8.9mm金屬彈頭而成,採樣11顆試射,均可擊發,具殺傷力(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鑑定書、偵卷第55頁) 附錄本判決論罪法條: 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第7條第4項 未經許可,持有、寄藏或意圖販賣而陳列第1項所列槍砲、彈藥 者,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1千萬元以下罰金。 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第12條第4項 未經許可,持有、寄藏或意圖販賣而陳列子彈者,處5年以下有 期徒刑,併科新台幣300萬元以下罰金。

2024-10-29

SCDM-113-原訴-24-20241029-1

原附民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原附民字第67號 原 告 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新竹區營業處 法定代理人 胡忠興 被 告 楊憲偉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112年度原易字第71號),經原告提起請 求損害賠償之附帶民事訴訟,因事件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 終結其審判,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件附帶民 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9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黃美盈 法 官 蔡玉琪 法 官 李建慶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9 日 書記官 張慧儀

2024-10-29

SCDM-113-原附民-67-20241029-1

交附民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交附民字第338號 原 告 黃正煌 被 告 陳博洋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113年度交易字第565號),經原告提 起請求損害賠償之附帶民事訴訟,因事件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 不能終結其審判,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件附 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9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黃美盈 法 官 蔡玉琪 法 官 李建慶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9 日 書記官 張慧儀

2024-10-29

SCDM-113-交附民-338-20241029-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