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經濟效益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01-210 筆)

審簡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審簡字第2044號 公 訴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何志翔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38512 號、第38536號),被告於準備程序中自白犯罪,本院認為宜以 簡易判決處刑,爰不經通常審判程序,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下:   主 文 何志翔犯竊盜罪,共二罪,各處有期徒刑二月,如易科罰金,均 以新臺幣一千元折算一日;又犯攜帶兇器竊盜罪,處有期徒刑三 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一千元折算一日。應執行有期徒刑四 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一千元折算一日。   事實及理由 一、犯罪事實:  ㈠何志翔於民國113年1月31日12時許,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 ,基於竊盜之犯意,在址設桃園市中壢區新生路3段545巷口 張凱勛所有之久美自助洗車場,見四下無人,認有機可乘, 徒手竊取置於該處之投幣機內之零錢共計新臺幣(下同)8, 310元,得手後隨即逃逸。  ㈡何志翔於113年2月18日3時28分許,復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 ,基於竊盜之犯意,在址設桃園市中壢區新生路3段545巷口 張凱勛所有之久美自助洗車場,見四下無人,認有機可乘, 徒手竊取置於該處之投幣機內之零錢共計5,260元,得手後 隨即逃逸。  ㈢何志翔於113年2月9日3時34分許,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 基於加重竊盜及毀損之犯意,在址設桃園市○○區○○路0000號 陳智鋒所有之洗洋洋洗車場,見四下無人,認有機可乘,持 其所有客觀上足供兇器使用之鉗子,破壞置於該處之投幣機 鎖頭並竊取投幣機內之零錢共計8,370元,得手後隨即逃逸 。 二、證據名稱:  ㈠被告何志翔於警詢、偵查及本院準備程序中之自白。  ㈡告訴人張凱勛、陳智鋒於警詢時之陳述。  ㈢現場照片、監視器畫面截圖。 三、論罪科刑:  ㈠核被告就犯罪事實㈠、㈡所為,均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 盜罪;就犯罪事實㈢所為,係犯刑法第321條第1項第3款之攜 帶兇器竊盜罪及同法第354條之毀損他人物品罪。至起訴書 論罪法條雖漏未論及被告另涉犯有刑法第354條之毀損他人 物品罪,然此部分犯罪事實業據起訴書予以載明,並經被告 就此進行辯論,亦對被告之防禦權不生影響,本院自得予以 補充。  ㈡被告就前述所犯3罪間,其犯意各別、行為互殊,應分論併罰 。  ㈢又被告本件於犯罪事實㈢所攜帶之所謂「兇器」為坊間慣見之 鉗子此類之尋常工具,其之危險性遠低於刀、劍、斧、匕首 、槍枝等實質「兇器」,自難與之相提併論而等同視之。甚 者,被告僅係持之用以破壞鎖頭之用,並無事證可憑認該鉗 子兼具於遇事臨狀時擬持供脫免逮捕、防護贓物等欲逞凶、 威迫或加害他人之念,況依該工具之性質,客觀上存具之若 此實效性,亦難望前述各類實質「兇器」之項背,由是可徵 其此部分犯行,除如普通竊盜對被害人造成財損外,可能衍 生之其他危害極低,就行竊因兼具攜帶兇器致須加重刑責所 應蘊之不法內涵及侵益程度而言,亦止於輕微;是以,衡酌 此犯罪之情節,與加重竊盜罪之最低法定刑相較,實有情輕 法重之憾,致本院認縱科以最低度處斷刑,仍嫌過重,徒生 刑罰苛虐之感,堪認被告就此尚具堪值憫恕之處,爰就被告 本件犯罪事實㈢所犯之攜帶兇器竊盜罪,依刑法第59條規定 ,予以酌減其刑。   ㈣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正值青年、四肢健全, 竟意欲不勞而獲,為圖私利,於本案任意徒手或持兇器並破 壞投幣式自助洗車機之鎖頭以竊取告訴人之財物,顯然欠缺 對他人財產權之尊重,其所為應予以嚴加非難;另其於犯後 坦承犯行,並與告訴人陳智峰於本院調解成立,現持續依調 解之內容履行當中;與告訴人張凱勛達成和解,現已履行完 畢,有調解筆錄、和解書及本院辦理刑事案件電話查詢紀錄 表在卷可稽,堪認確有悔意,犯後態度尚佳;兼衡被告之素 行、其於警詢時所陳高職畢業之教育程度、業工、家庭經濟 狀況勉持,暨本案犯罪之動機、目的及手段等一切情狀,分 別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復參酌被告本件所犯之犯罪類型相 同,兼衡其各犯行間時間關連性、整體犯行的應罰適當性、 責任非難重複程度,各罪之不法性及貫徹刑法量刑之理念規 範,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且就被告之宣告刑、應執 行刑部分,均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四、沒收:  ㈠查被告本案就犯罪事實㈠、㈡竊得之現金分別為8,310元、5,26 0元,均屬其犯罪所得無訛,雖未實際合法發還告訴人張凱 勛,惟被告事後已與告訴人張凱勛達成和解,並賠償1萬3,5 70元,有被告於113年12月27日陳報之和解書及本院辦理刑 事案件電話查詢紀錄表在卷可佐,堪認被告原先獲取之犯罪 所得,業因賠償而遭剝奪並返還予告訴人,因其不法行為而 破壞之財產秩序狀態業已獲得回復,參酌刑法第38條之1第5 項規定意旨,自不應再就前開犯罪所得予以宣告沒收或追徵 ,併此敘明。  ㈡另就犯罪事實㈢竊得現金8,370元,亦屬被告犯罪所得無訛, 雖未實際合法發還告訴人陳智鋒,惟被告事後已與告訴人調 解成立,與本院113年度審簡字第1256、1488號案件共賠償1 2萬元,經審酌上開賠償總額,倘若被告確實按期履行,已 足達到刑法剝奪犯罪所得之目的,若再宣告沒收或追徵,將 影響其清償能力,且縱被告未履行,告訴人亦可對被告強制 執行,是本院認宣告沒收或追徵,容有過苛之虞,爰依刑法 第38條之2第2項規定不予宣告沒收、追徵。  ㈢被告持以行竊之鉗子並未扣案,現是否尚存而未滅失,已非 無疑;又本院認該鉗子沒收或追徵與否,對於被告不法行為 之非難,抑或刑罰之預防或矯治目的助益甚微,欠缺刑法上 之重要性,且若另外開啟執行程序顯不符經濟效益,爰依刑 法第38條之2第2項規定不予宣告沒收、追徵。 五、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3項、第454條第1項,逕 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六、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應附繕本),上訴於本院合議庭。 本案經檢察官吳柏儒提起公訴,檢察官翁貫育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刑事審查庭 法 官 陳彥年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陳淑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50 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中華民國刑法第321條 犯前條第 1 項、第 2 項之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 6 月以 上 5 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 50 萬元以下罰金: 一、侵入住宅或有人居住之建築物、船艦或隱匿其內而犯之。 二、毀越門窗、牆垣或其他安全設備而犯之。 三、攜帶兇器而犯之。 四、結夥三人以上而犯之。 五、乘火災、水災或其他災害之際而犯之。 六、在車站、港埠、航空站或其他供水、陸、空公眾運輸之舟、   車、航空機內而犯之。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2025-02-27

TYDM-113-審簡-2044-20250227-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1年度訴字第1438號 原 告 黃卉妤 訴訟代理人 陳樹村律師 吳妮靜律師 被 告 黃福得 夏黃瑞蓮兼黃正機之承受訴訟人及黃精銳之承受訴 訟人 住○○市○○區○○街00巷00號0樓之0 居0000 Summerday Ct, Burke, VA 00000, USA 黃麗雪 鄭錦雲 鄭錦珍 黃田守兼黃正機之承受訴訟人及黃精銳之承受訴訟 人 住○○市○○區○○○路000○00號0樓 黃正立兼黃正機之承受訴訟人及黃精銳之承受訴訟 人 住○○市○○區○○路0段000號0樓 楊秋香 黃敏妃兼黃名弘之承受訴訟人 黃郁琇兼黃名弘之承受訴訟人 兼上一人之 黃怡菁兼黃名弘之承受訴訟人 訴訟代理人 送達處所:高雄市○○區○○○路00號三樓之0 被 告 黃姿瑜兼黃名弘之承受訴訟人 陳勻熏 楊麗雲 上 一 人 訴訟代理人 劉醇發 被 告 陳劍英 陳錦瑩 陳錦輝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6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丙○○、丁○○、戊○○應就被繼承人未○○所遺高雄市○○區○○段○○ ○○○地號土地,應有部分公同共有一六六五分之九,辦理繼承登 記。 被告壬○○、庚○○、甲○○○應就被繼承人午○○所遺高雄市○○區○○段○ ○○○○地號土地,應有部分公同共有一六六五分之九,辦理繼承登 記。 被告壬○○、庚○○、甲○○○應就被繼承人巳○○所遺高雄市○○區○○段○ ○○○○地號土地,應有部分公同共有一六六五分之九,辦理繼承登 記。 被告壬○○、庚○○、甲○○○應就被繼承人辛○○所遺高雄市○○區○○段○ ○○○○地號土地,應有部分公同共有一六六五分之九,辦理繼承登 記。 被告卯○○、寅○○、子○○、丑○○應就被繼承人癸○○所遺高雄市○○區 ○○段○○○○○地號土地,應有部分一一一○分之1及一六六五分之九 ,辦理繼承登記。 兩造共有坐落高雄市○○區○○段○○○○○地號土地應准予變價分割, 賣得價金由兩造按附表二所示應分得價金之比例分配。 訴訟費用由兩造依附表二所示比例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當事人死亡者,訴訟程序在有繼承人、遺產管理人或其他 依法令應續行訴訟之人承受其訴訟以前當然停止。又第168 條至第172條規定之承受訴訟人,於得為承受時,應即為承 受之聲明;他造當事人,亦得聲明承受訴訟,民事訴訟法第 168條及第175條定有明文。本件被告辛○○於訴訟中之民國11 1年8月9日死亡,其繼承人為壬○○、庚○○、甲○○○;被告癸○○ 於訴訟中之111年9月30日死亡,繼承人為卯○○、寅○○、子○○ 、丑○○;被告午○○於訴訟中之112年3月17日死亡,繼承人為 壬○○、庚○○、甲○○○(午○○死亡時雖有配偶武氏耖,然其為 越南籍,並未取得中華民國國籍,而越南與我國之間並非取 得或設定土地權利互惠國家之關係,依土地法第18條規定, 武氏耖就系爭土地自無繼承之權利),原告均已具狀聲明承 受訴訟(本院二卷第127至131、187至191、259至263頁), 核無不合,先予敘明。 二、本件除被告戌○○外,其餘被告經合法通知,均未於最後言詞 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 依原告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兩造共有坐落於高雄市○○區○○段000○0地號土地 (下稱系爭土地,應有部分如附表一所示),並無不能分割 之情形或約定,且無任何分管協議,惟兩造迄今無法達成協 議分割。因系爭土地面積僅63平方公尺,而共有人人數眾多 ,如以原物分割方式予以分配,各共有人所獲持分面積甚小 ,恐不符物之使用目的,宜採變價分割為妥。為此,爰依民 法第823條及第824條等規定,提起本訴等語。並聲明如主文 所示。 二、被告則提出下列抗辯: (一)戌○○:不同意變價分割,認為變價分割價金可能會太低, 應由兩造另行找買主等語。 (二)子○○、寅○○前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庭稱:同意變價分割等語 。 (三)申○○前於履勘期日到場稱:同意變價分割等語。 (四)其餘被告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 明或陳述 。 三、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一)按各共有人,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 ,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者 ,不在此限;共有物之分割,依共有人協議之方法行之。 分割之方法不能協議決定,或於協議決定後因消滅時效完 成經共有人拒絕履行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分 配共有物,民法第823條第1項、第824條第1項、第2項分 別定有明文。上開規定旨在消滅物之共有狀態,以利融通 與增進經濟效益。是除非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 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否則各共有人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 物。查系爭土地登記為原告與辰○○、甲○○○、癸○○、申○○ 、天○○、亥○○、壬○○、未○○、午○○、辛○○、巳○○、庚○○、 酉○○、卯○○、寅○○、子○○、丑○○、乙○○、戌○○共有,應有 部分如附表一所示。未○○於105年11月20日死亡,繼承人 為丙○○、丁○○、戊○○;巳○○於110年2月15日死亡,繼承人 為午○○、甲○○○;辛○○於111年8月9日死亡,繼承人為壬○○ 、庚○○、甲○○○;癸○○於111年9月30日死亡,繼承人為卯○ ○、寅○○、子○○、丑○○;午○○於112年3月17日死亡,繼承 人為壬○○、庚○○、甲○○○等情(應有部分及應繼分權利詳 如附表二所示),有土地登記謄本、戶籍謄本、除戶謄本 、繼承系統表、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公告查詢在卷可 稽(本院一卷第23至29、179至211、213至227、259至264 頁、本院二卷第67至73、99至102、109、135、193、221 、265頁)。卷查兩造對系爭土地既無不為分割之約定, 亦無因使用目的而不能分割之情形存在,原告訴請裁判分 割系爭土地,於法並無不合,應予准許。 (二)次按分割共有物,以消滅共有關係為目的,法院裁判分割 時,除因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部分共有人仍願維持共有 關係,應就該部分不予分割或准該部分共有人成立新共有 關係外,應將土地分配於各共有人單獨所有(最高法院69 年度台上字第1831號判例參照);法院裁判分割共有物, 定其分配,應兼顧全體共有人之利益,斟酌各共有人之利 害關係並共有物之性質、價格、利用價值及經濟效用決之 (最高法院84年度台上字第1538號判決意旨參照);分割 共有物固不受分管契約之拘束,惟仍宜儘量依各共有人使 用現狀定分割方法,以維持現狀,減少共有人所受損害, 當不失為裁判分割斟酌之一種原則(最高法院82年台上字 第1990號判決意旨參照)。是裁判分割共有物,必須以原 物分割為原則,兼顧各共有人使用現況及利益平衡,酌留 通路,務使共有物之經濟效用於分割後,獲得最大之效益 ,並使受到不利益之共有人獲得金錢補償,且須原物分配 有困難時,始予變賣,而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此為本 院就分割共有物事件所採取之立場。經查:系爭土地上目 前有申○○所有之鐵皮屋等地上物,有本院勘驗筆錄與所附 照片可佐(見本院二卷第163頁至175頁)。地上物所有人 即被告申○○於勘驗到場時並同意變價分割(本院二卷第17 5頁)。本院考量系爭土地若按附表二所示兩造應有部分 及應繼分權利比例分割後,每人所有面積有過於細分、不 利使用之情形,為使對土地利用能為最大發揮而不致使土 地細分,且原告既願意以變價分割方式解決,則本院斟酌 系爭土地之型態、兩造之利益,及同意將系爭土地變價分 割,所得價金並按兩造所有權應有部分比例分配之意願等 一切情狀,認系爭土地之分割,以變價後按兩造如附表二 所示之應分得價金比例分配價金,應屬最妥適之分割方法 。 四、綜上所述,本院考量系爭土地現狀、經濟效益與共有人之利 益,爰定分割方法為如主文所示。  五、末按因共有物分割事件涉訟,由敗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 失公平者,法院得酌量情形,命勝訴之當事人負擔其一部, 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設有規定。本件為共有物分割事件, 在性質上並無訟爭性,縱令兩造互易其地位,裁判結果仍無 不同,故由敗訴之一造負擔全部費用,顯有失公平,是本院 酌量兩造之情形,認訴訟費用宜由兩造按附表二之比例負擔 為當。 六、至戌○○於本院114年2月6日言詞辯論終結後同月13日具狀表 示天○○、亥○○已將其應有部分出賣予伊等語,依戌○○提出系 爭土地所有權個人全部土地謄本所示,該買賣移轉登記日期 為114年2月7日,顯然在言詞辯論終結後所為移轉之登記, 本件判決效力自仍及於該移轉之登記,併此敘明。 七、據上論結,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 前段、第80條之1、第85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饒志民 附表一:高雄市○○區○○段00000地號土地(面積63平方公尺) 編號 共有人 應有部分 備註 1 辰○○ 26/185 2 甲○○○ 34/185 3 卯○○ 寅○○ 子○○ 丑○○ 1/1110 癸○○之繼承人,應繼分權利各為1/4440 4 申○○ 9/185 5 天○○ 9/370 6 亥○○ 9/370 7 壬○○ 公同共有9/1665 應繼分權利為9/21645 8 丙○○ 丁○○ 戊○○ 未○○之繼承人,應繼分權利各為3/21645 9 壬○○ 庚○○ 甲○○○ 午○○之繼承人,應繼分權利各為3/21645 10 壬○○ 庚○○ 甲○○○ 辛○○之繼承人,應繼分權利各為3/21645 11 壬○○ 庚○○ 甲○○○ 巳○○之繼承人原為午○○、甲○○○,應繼分權利各為9/43290;嗣其中午○○死亡後,其繼承人為壬○○ 庚○○、甲○○○,應繼分權利各為3/43290;此部分甲○○○之應繼分權利共計為12/43290 12 庚○○ 應繼分權利為9/21645 13 甲○○○ 應繼分權利為9/21645 14 酉○○ 應繼分權利為9/21645 15 卯○○ 應繼分權利為9/21645 16 寅○○ 應繼分權利為9/21645 17 子○○ 應繼分權利為9/21645 18 丑○○ 應繼分權利為9/21645 19 卯○○ 寅○○ 子○○ 丑○○ 癸○○之繼承人,應繼分權利各為9/86580 20 乙○○ 925/8214 21 戌○○ 9/74 22 己○○ 25/74 附表二:訴訟費用分擔 編號 共有人 分擔比例 應有部分及應繼分 1 辰○○ 26/185 26/185 2 甲○○○ 1333/7215 即附表一編號2、9、10、11、13之甲○○○應有部分及應繼分權利之總計1333/7215 3 卯○○ 43/57720 即附表一編號3、15、19之卯○○應有部分及應繼分權利之總計43/57720 4 寅○○ 43/57720 即附表一編號3、16、19之寅○○應有部分總計43/57720 5 子○○ 43/57720 即附表一編號3、17、19之子○○應有部分總計43/57720 6 丑○○ 43/57720 即附表一編號3、18、19之丑○○應有部分總計43/57720 7 申○○ 9/185 9/185 8 天○○ 9/370 9/370 9 亥○○ 9/370 9/370 10 壬○○ 11/14430 即附表一編號7、9、10、11之壬○○應有部分及應繼分權利之總計11/14430 11 丙○○ 1/7215 即附表一編號8之丙○○應繼分權利 12 丁○○ 1/7215 即附表一編號8之丁○○應繼分權利 13 戊○○ 1/7215 即附表一編號8之戊○○應繼分權利 14 庚○○ 11/14430 即附表一編號9、10、11、12之庚○○應有部分及應繼分權利之總計11/14430 15 酉○○ 1/2405 即附表一編號14之應繼分權利 16 乙○○ 925/8214 925/8214 17 戌○○ 9/74 9/74 18 己○○ 25/74 25/74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 記 官 龔惠婷

2025-02-27

KSDV-111-訴-1438-20250227-2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1年度訴字第273號 原 告 朱新蓮 訴訟代理人 何曜男律師 被 告 朱富林 朱月華 洪銘振 洪三洲 洪清源(即洪顯福之承受訴訟人) 黃瓊慧(即朱國誠之承當訴訟人) 朱國清 李榮福 台灣金剛錮鎂股份有限公司 上 一 人 法定代理人 廖秀雲 訴訟代理人 蔣銘湖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於民國114 年1 月23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兩造共有坐落高雄市○鎮區○○段○○○地號土地,應依附件即高雄市 政府地政局前鎮地政事務所複丈日期民國一百一十一年七月二十 七日之土地複丈成果圖劃分為A至S等區域,並分歸兩造按如附表 二「預為分割暫編號」(即對應上開A至S等區域)、「分割後權 利範圍」欄所示取得(權利範圍及持分比例均依「分割後權利範 圍」欄所示,其中編號D、F、G、N、P、R、S仍維持兩造共有; 另被告洪銘振、洪三洲就編號J、K、L、M亦維持共有,持分比例 各二分之一);另如附表三所示「應付補償人」應按如附表三「 應付補償金額」欄所示金額補償予如附表三所示「應收補償人」 。 訴訟費用由兩造按附表四所示比例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當事人死亡者,訴訟程序在有繼承人、遺產管理人或其他 依法令應續行訴訟之人承受其訴訟以前當然停止;上開承受 訴訟人,於得為承受時,仍應即為承受之聲明,他造當事人 亦得聲明承受訴訟;聲明承受訴訟,應提出書狀於受訴法院   ,由法院送達於他造,民事訴訟法第168 條、第175 條及第 176 條分別定有明文。查本件被告洪顯福在起訴後,於民國 111 年2 月2 日死亡,其繼承人為洪清發、洪麗華、洪清和   、洪清源,惟遺產分割結果,洪顯福所遺對坐落高雄市○鎮 區○○段000 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1452分之145之持分 ,由洪清源繼承取得並業已於111 年3 月4 日辦理分割繼承 登記在案,並經原告具狀聲明洪清源承受訴訟,此除有原告 提出之民事聲明承受訴訟狀附卷可稽外(見本院訴字卷一第 135 至151 頁;原告先係聲明洪清發、洪麗華、洪清和   、洪清源承受訴訟,嗣發見遺產分割暨分割繼承登記之事實   ,故撤回關於洪清發、洪麗華、洪清和之部分,見本院訴字 卷一第289 至291 頁),復有系爭土地登記謄本在卷可查(   見本院訴字卷二第21至23頁),揆諸前揭規定,應予准許。 二、次按訴訟繫屬中為訴訟標的之法律關係,雖移轉於第三人, 於訴訟無影響,但第三人如經兩造同意,得聲請代當事人承 當訴訟,為民事訴訟法第254 條第1 項所明定。查本件原告 訴請裁判分割系爭土地,原共有人朱國誠於訴訟繫屬後之11 2 年10月26日,將其對系爭土地10分之1之應有部分移轉登 記予被告黃瓊慧,有系爭土地登記謄本存卷可參(見本院訴 字卷二第21至23頁),黃瓊慧並於114 年1 月23日言詞辯論 期日聲請代朱國誠承當訴訟(見本院訴字卷二第125 頁),   此業經朱國誠、原告同意在案(見本院訴字卷二第125 、13 1 頁),自應准許。 三、本件被告朱月華、洪三洲、洪清源、朱國清均經合法通知, 無正當理由而皆未於最終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 法第386 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面積共476 平方公尺之系爭土地為兩造所共有, 應有部分比例如附表二權利範圍欄所示,而兩造就系爭土地 無不為分割之約定,亦無其他不能分割之情事,惟兩造無法 就分割方法達成協議,原告自得請求分割。又系爭土地上有   數棟建物,經本院現場履勘後依系爭土地上之建物實際使用 狀況劃分為A至S等區域,如附件即高雄市政府地政局前鎮地 政事務所複丈日期111 年7 月27日之土地複丈成果圖所示   ,請求分別按上開區域暨依社團法人高雄市不動產估價師公 會113 年8 月22日(113)高市估師士字第135 號函暨所附 估價報告書(下稱系爭估價報告)所示方案進行分割、補償 (除其中「預為分割暫編號」B之部分改為全歸被告李榮福 取得外)。為此,爰依民法第823 條、第824 條等規定提起 本訴等語,並聲明:兩造共有之系爭土地准予分割。 二、被告抗辯:  ㈠朱富林、洪銘振、黃瓊慧、李榮福、台灣金剛錮鎂股份有限 公司以:伊等同意將系爭土地全部予以分割,且同意原告所 提之分割方案,並同意依附表三所示內容找補金額等語(見 本院訴字卷二第126 至127 頁)。  ㈡朱月華雖未於最後一次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惟其等先前到庭 陳述則以:伊同意將系爭土地全部予以分割,但要丈量清楚 等語(見本院訴字卷一第82頁)。   ㈢洪三洲雖未於最後一次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惟其等先前到庭 陳述則以:針對分割方案部分,希望分配到如附表二所示「   預為分割暫編號」欄編號J、K、L、M部分等語(見本院訴字 卷一第347 頁)。   ㈣洪清源雖未於最後一次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惟其等先前到庭 陳述則以:針對分割方案部分,希望以建物使用現況為主等 語(見本院訴字卷一第253 頁)。   ㈤朱國清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而皆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   ,亦未提出書狀作任何聲明或陳述。 三、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各共有人,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   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者,不   在此限;共有物之分割,依共有人協議之方法行之,分割之   方法不能協議決定,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命為原物 分配或變價分配,或兼採原物分配及變價分配;以原物為分 配時,如共有人中有未受分配,或不能按其應有部分受分配 者,得以金錢補償之;以原物為分配時,因共有人之利益或 其他必要情形,得就共有物之一部分仍維持共有,民法第82 3 條第1 項、第824 條第1 項至第4 項分別定有明文。經查   ,系爭土地為兩造所共有,應有部分各如附表二權利範圍欄 所示,有系爭土地登記謄本在卷可參(見本院訴字卷二第21 至23頁),又系爭土地並無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訂有 不分割協議之情事,亦為兩造所不爭執,惟迄至言詞辯論終 結時止,兩造對系爭土地之分割事宜仍未達成協議,是原告 依上開規定訴請合併分割系爭土地,自無不合。  ㈡次按定共有物分割之方法,究以原物分割或變價分割為適當   ,法院應斟酌當事人之意願、共有物之使用情形、經濟效用   及全體共有人之利益等情形而為適當之分割,不受共有人所   主張分割方法之拘束(最高法院69年度台上字第3100號、87   年度台上字第1402號判決意旨參照)。是法院就共有物之分   割方法本有自由裁量之權限,惟應斟酌當事人之聲明,各共   有人之利害關係,及共有物之性質、價格、利用價值、使用   現況及分割後之經濟效益等情事,為適當之分配,且以維持   全體共有人之公平為其判斷基準。查系爭土地上目前有數棟 建物暨巷道,本院現場履勘後依系爭土地上之建物暨巷道實 際使用狀況劃分為A至S等區域,如附件即高雄市政府地政局 前鎮地政事務所複丈日期111 年7 月27日之土地複丈成果圖 所示,而原告提出之分割方案,亦即分別按上開區域暨依   系爭估價報告所示方案進行分割、補償(除其中「預為分割 暫編號」B之部分改為全歸被告李榮福取得外;以上業已整 理為附表二、三),業已考量系爭土地上建物之實際狀況, 使各建物不致因系爭土地之分割而需拆除,影響利用價值、 經濟效益,亦符合各共有人之利益(業已讓有建物所有權之 共有人優先取得其各自之部分),復斟酌朱富林、洪銘振、 黃瓊慧、李榮福、台灣金剛錮鎂股份有限公司均同意原告所 提之分割方案,上開分割方案亦符合洪清源所稱希望分割方 案以建物使用現況為主之內容,洪三洲分割取得者即為其請 求之部分,朱國清則未表示意見,然其於上開分割方案中所 取得者即為其所有建物範圍之土地(即高雄市前鎮區前鎮二 巷200-4 號,見本院審訴卷第36至38頁),另前揭土地複丈 成果圖為本院現場履勘後委由高雄市政府地政局前鎮地政事 務所繪製,業已有清楚複丈成果,與朱月華所述尚無違背; 此外,其中編號D、F、G、N、P、R、S仍維持兩造共有則係 供共有人通行之用(指編號D、G、R、S),或遭他人占用之 部分(指編號F,因另涉及需訴請他人拆屋還地事宜,故暫 維持共有),或建物間仍有維持共有必要之空地或鐵皮遮棚 (指編號N、P,因可能涉及通行需求,故仍維持共有),應 符合民法第824 條第4 項規定得因共有人之利益或其他必要 情形,就共有物之一部分仍維持共有之情形;另洪銘振、洪 三洲均願共同分得編號J、K、L、M之部分,故該部分即依其 2 人意願維持共有,持分比例各2 分之1 ;另補償金額亦有 系爭估價報告可參,系爭估價報告已綜合考量系爭土地分割 後之位置、形狀、狀況及相關聯條件併整體價值等情,且其 鑑定內容未違反相關法規規範或有何不合理之處,其鑑價結 果得出之找補金額建議應認合理而可採信,本院綜合上開情 狀暨考量系爭土地整體利用後,認採取原告提出之上開分割 方案應屬適當公平。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823 條、第824 條規定,訴請裁判   合併分割系爭土地,洵屬有據,爰審酌共有人之意願及公平 性、系爭土地上建物暨巷道使用現況及整體使用利益,定如 主文第1 項所示之分割方法。 五、按因分割共有物而涉訟,由敗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 平者,法院得酌量情形,命勝訴之當事人負擔其一部,民事 訴訟法第80條之1 定有明文。本件兩造係因分割系爭土地無 法達成協議而涉訟,但各自所為之行為均為維護自身權益,   茲審酌本件訴訟之性質,認訴訟費用由兩造依附表四所示比 例負擔,較為適當,爰一併宣示如主文第2 項所示。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經本院審酌後   認均不足以影響判決之結果,爰不另贅論,附此敘明。 七、據上論結,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 ,   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王宗羿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書記官 陳仙宜                                 附表一(金額指新臺幣): 預為分割暫編號 標示分割後面積(㎡) 土地單價 (元/㎡) 土地總價(元) A    44.00  51,800 2,279,200 B    42.00  51,800 2,175,600 C    72.00  51,800 3,729,600 D 4.00 44,700 178,800 E 13.00 50,800 660,400 F 5.00 44,700 223,500 G 1.00 44,700 44,700 H 19.00 51,800 984,200 I 32.00 51,800 1,657,600 J 39.00 51,800 2,020,200 K 3.00 49,700 149,100 L 11.00 49,700 546,700 M 14.00 51,800 725,200 N 7.00 44,700 312,900 O 52.00 51,800 2,693,600 P 3.00 44,700 134,100 Q 48.00 51,800 2,486,400 R 3.00 44,700 134,100 S 64.00 44,700 2,860,800 總計 476.00 23,996,700 附表二(金額指新臺幣): 編號 共有人 權利 範圍 應有部 分面積 (㎡) 應有部分價值 (元) 預為 分割 暫編 號 分割後 權利 範圍 分配價值 (元) 分配總價 (元) 分配不足 應受補償 (元) 超額分配 應提供補償 (元) 1 朱新蓮 53601 / 243936 104.59 5,272,887 C 1/1 3,729,600 4,584,122  688,765 - D 53601 / 243936 39,287 F 49,111 G 9,822 N 68,755 P 29,466 R 29,466 S 628,615 2 朱富林 31 / 360 40.99 2,066,383 H 1/1 984,200 1,319,079 747,304 - D 31 / 360 15,397 F 19,246 G 3,849 N 26,944 P 11,548 R 11,548 S 246,347 3 朱月華 111 / 2904  18.19 917,229 E 1/1 660,400 809,047 108,182 - D 111 / 2904 6,834 F 8,543 G 1,709 N 11,960 P 5,126 R 5,126 S 109,349 4 洪銘振 、 洪三洲 78 / 540 68.76 3,466,190 J 1/1 2,020,200 4,002,930 - 536,740 K 1/1 149,100 L 1/1 546,700 M 1/1 725,200 D 78 / 540 25,826 F 32,283 G 6,457 N 45,197 P 19,370 R 19,370 S 413,227 5 洪清源 145 / 1452         47.53 2,396,365 A 1/1 2,279,200 2,667,554 - 271,189 D 145 / 1452 17,854 F 22,319 G 4,464 N 31,247 P 13,392 R 13,392 S 285,686 6 黃瓊慧 1/10 47.60 2,399,670 O 1/1 2,693,600 3,082,490 - 682,820 D 1/10 17,880 F 22,350 G 4,470 N 31,290 P 13,410 R 13,410 S 286,080 7 朱國清 1/10 47.60 2,399,670 Q 1/1 2,486,400 2,875,290 - 475,620 D 1/10 17,880 F 22,350 G 4,470 N 31,290 P 13,410 R 13,410 S 286,080 8 李榮福 34683 / 243936 67.68 3,411,868 B 1/1 2,175,600 2,728,524 683,344 - D 34683 / 243936 25,421 F 31,777 G 6,355 N 44,488 P 19,066 R 19,066 S 406,751 9 台灣金剛錮鎂 股份有限公司 25 / 360 33.06 1,666,438 I 1/1 1,657,600 1,927,664 - 261,226 D 25 / 360 12,417 F 15,521 G 3,104 N 21,729 P 9,313 R 9,313 S 198,667 合計 476.00 23,996,700 - 23,996,700 23,996,700 2,859,730 2,859,730 附表三(金額指新臺幣): 項   目 序    號 1 2 3 4 應收補償暨應付補償數額加總(元) 應收補償人(共有人) 朱新蓮 朱富林 朱月華 李榮福 應收補償金額(元) 688,765 747,304 108,182 683,344 2,227,595 序號 應付補償人 (共有人) 應付補償金額(元) 共有人間應找補數額對應明細 1 洪銘振、洪三洲 536,740 165,958 180,063 26,067 164,652 536,740 2 洪清源 271,189 83,851 90,978 13,170 83,190 271,189 3   黃瓊慧 682,820 211,126 229,069 33,161 209,464 682,820 4 朱國清 475,620 147,060 159,559 23,098 145,903 475,620 5 台灣金剛錮鎂股份有限公司 261,226 80,770 87,635 12,686 80,135 261,226 總     計 688,765 747,304 108,182 683,344 2,227,595 附表四: 編號 共有人 負擔比例 1 朱新蓮 243936分之53601 2 朱富林 360分之31 3 朱月華 2904分之111 4 洪銘振 540分之13 5 洪三洲 540分之65 6 洪清源 1452分之145 7 黃瓊慧 10分之1 8 朱國清 10分之1 9 李榮福 243936分之34683 10 台灣金剛錮鎂 股份有限公司 360分之25

2025-02-27

KSDV-111-訴-273-20250227-1

朴簡
嘉義簡易庭(含朴子)

分割共有物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朴簡字第298號 原 告 王宗瑋 被 告 王志強 王志誠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3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兩造共有坐落嘉義縣○○鎮○○段000地號土地及其上同段56建號建 物即門牌號碼嘉義縣○○鎮○○○000○0號房屋,應予變價分割,所得 價金由兩造按附表所示應有部分比例分配。 訴訟費用由兩造依附表所示訴訟費用分擔比例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被告2人經合法通知,均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 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 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坐落嘉義縣○○鎮○○段000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土 地)及其上同段56建號建物即門牌號碼嘉義縣○○鎮○○○000○0 號房屋(下稱系爭房屋,與系爭土地合稱系爭房地)為兩造 共有,各自應有部分如附表所示。兩造就系爭房地並無不能 分割或以契約定有不分割之期限,亦無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 分割之情形,因兩造無法協議分割,為此訴請裁判分割系爭 房地。因兩造如以原物分割方法無法達到原來使用目的,請 求變價分割,由兩造按應有部分比例分配價金。並聲明:如 主文第1項所示。 三、被告2人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庭,亦未提出書狀為任何聲明 或陳述。 四、得心證之理由:  ㈠各共有人,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但 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者不在此 限;共有物之分割,依共有人協議之方法為之;分割之方法 不能協議決定,或於協議決定後因消滅時效完成經共有人拒 絕履行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命以原物分配於各 共有人,原物分配顯有困難時,得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 於各共有人,民法第823條第1項、第824條第1項、第2項第1 款前段、第2款前段,分別定有明文。本件原告主張系爭房 地為兩造共有,各自應有部分如附表所示,兩造就系爭房地 未訂有不分割協議,亦無因物之使用目的上不能分割情形, 然兩造就分割方法未能達成協議,業據原告提出系爭房地之 土地及建物第一類登記謄本及異動索引為證,核與原告所述 相符,堪信原告之主張應為真實。因兩造就系爭房地並無因 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致不能分割 之情形,復無法達成協議分割之共識,是原告訴請分割系爭 房地,自應准許。  ㈡法院裁判分割共有物,須斟酌各共有人之利害關係、使用情 形、共有物之性質及價值、經濟效用,符合公平經濟原則, 其分割方法始得謂為適當(最高法院90年度台上字第1607號 判決意旨參照)。分割共有物究以原物分割或變價分割為適 當,法院應斟酌當事人意願、共有物之使用情形、經濟效用 及全體共有人之利益等情形而為適當之分割,不受共有人所 主張分割方法之拘束(最高法院88年度台上字第600 號判決 意旨參照)。法院裁判分割共有物,定其分配,應兼顧全體 共有人之利益,斟酌各共有人之利害關係並共有物之性質、 價格、利用價值及經濟效用決之;若以原物分割,各當事人 分得之土地,面積過小,顯然不能作何用途,徒然減損系爭 土地之經濟效用,自得予以變賣,所得價金各按應有部分比 例分配予各共有人,如此始能將土地發揮最高之經濟上利用 價值,並符合分割共有物應徹底消滅共有關係及公平合理之 旨(最高法院82年度台上字第512號、84年度台上字第1538 號判決意旨參照)。經查:系爭土地面積87.07平方公尺, 坐落其上之系爭房屋為三層樓鋼筋混凝土加強磚造建物,總 面積161.18平方公尺,1樓含騎樓面積共計52.65平方公尺, 占用系爭土地面積逾2分之1範圍,有土地及建物登記第一類 謄本、嘉義縣財政稅務局房屋稅籍證明書、嘉義縣朴子地政 事務所113年10月8日朴地測字第1130006985號函附土地及建 物登記公務用謄本、異動索引及建物測量成果圖、嘉義縣財 政稅務局113年10月7日嘉縣財稅房字第1130125873號函附房 屋稅主檔查詢資料、持分人附表及平面圖附卷可參,又系爭 房屋為三層樓透天建物,兩側為連棟建物,僅有前面大門及 後門供進出,二、三樓空間需經由一樓內部樓梯始得出入, 此有原告提出現況照片及前開建物測量成果圖為憑,本院審 酌系爭房地整體利用之經濟效益、目前之使用狀況及其性質 難以原物分割等一切情狀,認若以原物分割方式,各共有人 均難以使用系爭房屋,且無各自獨立門戶可供出入,以原物 分割有事實上之困難,不利於系爭房地整體經濟效益,反之 ,如透過變價方式進行分割,可簡化共有關係,避免產生後 續複雜之法律問題,且基於市場自由競爭可使兩造取得符合 通常買賣交易水準之變價利益,對於兩造均屬有利。此外, 兩造亦得自行決定是否參與競標或行使共有人優先承買之權 利而得以單獨取得系爭房地所有權。並參酌其餘共有人均未 到庭表示意見,且未對原告主張變價分割之方案表示反對之 意思,復未提出更適宜之分割方案供本院參酌,是本院綜合 審酌系爭房地之使用現狀、原物分割之經濟效用減損情形、 共有人之利益、意願,簡化共有關係等一切情事,認系爭房 地採取變價分割,屬最符合公平經濟原則之分割方式,是系 爭房屋應予變價分割,並將變價所得價金按兩造應有部分比 例分配,最為適當,爰判決如主文第1項所示。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823條第1項、第824條規定,請求 兩造共有之系爭房地予以變價分割,並將所得價金按附表所 示之各共有人應有部分比例分配,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六、因共有物分割之事件涉訟,由敗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 公平者,法院得酌量情形,命勝訴之當事人負擔其一部,民 事訴訟法第80條之1定有明文。分割共有物事件並無訟爭性 ,兩造本可互換地位,由任一共有人起訴請求分割,且兩造 均因本件裁判分割而互蒙其利,由敗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 顯失公平,故依上開規定,應由兩造分別依系爭房地應有部 分比例負擔訴訟費用較符合公平原則。爰判決如主文第2項 所示。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朴子簡易庭                  法 官 羅紫庭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庭(嘉義市文化路 308之1號)提出上訴狀(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江柏翰 附表: 編號 共有人 應有部分比例 訴訟費用分擔比例 1 王志強 3分之1 3分之1 2 王志誠 3分之1 3分之1 2 王宗瑋(原告) 3分之1 3分之1

2025-02-27

CYEV-113-朴簡-298-20250227-1

家繼訴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分割遺產等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家繼訴字第84號 原 告 A02 A03 A01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蘇建榮律師 被 告 A05 A06 上 一 人 訴訟代理人 A10 A11 被 告 A07 A04 上 二 人 訴訟代理人 A10 A09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遺產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7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兩造公同共有被繼承人A08所遺如附表一所示之遺產,應按 兩造如附表二所示之應繼分比例分割為分別共有。 二、訴訟費用由兩造按如附表二所示之應繼分比例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 各款情形,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準用第385條第1項前段規定 ,依原告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被繼承人A08於民國87年4月5日死亡,遺有如附 表一所示之遺產及坐落臺南市○市區○○段0000地號土地(下 稱2112土地)、門牌號碼臺南市○市區○○000號房屋(下稱17 3號房屋)、地上物稻米及新市郵局存款新臺幣10,000元, 其全體繼承人為兩造,除如附表一所示之遺產外,2112土地 業已經全體繼承人出售與金順土地開發股份有限公司、173 號房屋已經拆除而不存在、地上物稻米及新市郵局存款則已 經全體繼承人協議分割完畢,而如附表一所示之遺產並無不 能分割之情事,兩造間亦無不分割之約定,惟兩造迄今無法 協議分割,爰請求裁判分割如附表一所示之遺產,並聲明: ㈠如附表一編號1、3至10所示之遺產應按如附表二所示之應 繼分比例分割為分別共有;㈡如附表一編號2所示之土地(下 稱2276-5土地)應按如附圖所示之方式分割,編號A部分分 歸被告A04、A06、A07取得,並按如附表二所示之應繼分比 例保持共有;編號B部分分歸原告A01、A02、A03及被告A05 取得,並按如附表二所示之應繼分比例保持共有。 三、被告方面: (一)被告A04、A06、A07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惟據其先前 提出之書狀則以:2276-5土地上有被告A04所出資搭建如 附圖編號甲所示之房屋(下稱系爭房屋),目前持續出租 中,若依原告主張之分割方案分割,勢必拆除部分建物, 嚴重減損其經濟利益、價值及完整性,被告A06、A07欲將 其所繼承公同共有如附表一所示之遺產無償贈與被告A04 ,以簡化訴訟程序及提高土地分割後之使用效益,被告A0 4並願意向原告以市價價購2276-5土地,請待兩造就移轉 後之總持分協議後再行分割2276-5土地,並將系爭房屋坐 落2276-5土地之部分分歸被告A04、A06、A07取得等語資 為抗辯,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二)被告王健民:同意原告主張之分割方案。   四、得心證之理由: (一)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其提出被繼承人A08之除戶謄 本、繼承系統表、其全體繼承人之戶籍、除戶謄本、被繼 承人A08及其配偶甲○○○之財政部南區國稅局遺產稅免稅證 明書、2112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173號房屋稅籍證明書 各1份附卷為憑(見本院司家調字卷一第21至48、135至13 9頁),堪認屬實。 (二)按繼承人有數人時,在分割遺產前,各繼承人對於遺產全 部為公同共有;繼承人得隨時請求分割遺產,民法第1151 條、第1164條本文分別定有明文。又遺產之公同共有係以 遺產之分割為其終局目的,而以公同共有關係為暫時的存 在。且在公同共有遺產分割自由之原則下,民法第1164條 規定,繼承人得隨時請求分割遺產,該條所稱之「得隨時 請求分割」,依同法第829條及第830條第1項規定觀之, 自應解為包含請求終止公同共有關係在內,俾繼承人之公 同共有關係歸於消滅而成為分別共有,始不致與同法第82 9條所定之旨趣相左,庶不失繼承人得隨時請求分割遺產 之立法本旨(最高法院93年度台上字第2609號判決意旨參 照)。再共有物之分割,依共有人協議之方法行之;分割 之方法不能協議決定,或於協議決定後因消滅時效完成經 共有人拒絕履行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命為下 列之分配:一、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但各共有人均受 原物之分配顯有困難者,得將原物分配於部分共有人。二 、原物分配顯有困難時,得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於各 共有人;或以原物之一部分分配於各共有人,他部分變賣 ,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民法第824第1項、第2項分別 定有明文。又裁判分割共有物,究依何種方式為適當,法 院有自由裁量之權,並應斟酌當事人之聲明、共有物之性 質、經濟效用及全體共有人之利益等情事公平決之,不受 當事人聲明之拘束。 (三)原告主張如附表一所示之遺產除2276-5土地外應按如附表 二所示之應繼分比例分割為分別共有,本院斟酌此部分遺 產之性質、經濟效用及全體繼承人之利益等情事,認該部 分遺產如此分割,符合全體繼承人之公平,核屬妥適,而 就2276-5土地部分,原告固主張應按如附圖所示之方式分 割,編號A部分分歸被告A04、A06、A07取得,並按如附表 二所示之應繼分比例保持共有;編號B部分分歸原告A01、 A02、A03及被告A05取得,並按如附表二所示之應繼分比 例保持共有,然此為被告A04、A06、A07反對,並以前詞 抗辯,斟酌被告A04在2276-5土地上有系爭房屋存在,若 按原告所主張之分割方案為分割,確實可能使其所有之系 爭房屋因占用他人土地而遭拆除,不利於被告A04,並損 及系爭房屋之經濟效益,有本院113年11月19日勘驗筆錄 及本院囑託臺南市新化地政事務所繪製之複丈成果圖(即 附圖)1份在卷可按(見本院家繼訴字卷第59至65、75頁 ),加以原告又不願意就其分割方案鑑定2276-5土地分割 後各編號A、B部分土地之價值,以確認該分割方案是否確 實符合兩造之應繼分比例,可以達成繼承人之公平,本院 自亦難以採取,雖然原告主張其分割方案業已按兩造應繼 分比例分配取得附圖編號A、B部分土地面積,並均有臨路 ,可符合兩造之應繼分比例云云,然面積大小及是否臨路 並非決定土地價值之全部因素,故本院尚難僅據此即認採 用原告主張之分割方案符合繼承人間之公平,而被告A04 、A06、A07主張之分割方案不僅未曾經本院囑託地政機關 繪製複丈成果圖,更無鑑定其各分割後土地之價值,亦無 法確認符合繼承人間之公平,亦難以採取,故本院斟酌上 情,認2276-5土地亦應按如附表二所示之應繼分比例分割 為分別共有,較為妥適。 五、綜上所述,原告請求將兩造公同共有被繼承人A08所遺如附 表一所示之遺產按如附表二所示之應繼分比例分割為分別共 有,為有理由,爰判決如主文第1項所示。 六、按因共有物分割、經界或其他性質上類似之事件涉訟,由敗 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者,法院得酌量情形,命勝 訴之當事人負擔其一部;共同訴訟人,按其人數,平均分擔 訴訟費用。但共同訴訟人於訴訟之利害關係顯有差異者,法 院得酌量其利害關係之比例,命分別負擔。民事訴訟法第80 條之1、第85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 ,如附表一所示之遺產經分割後,兩造均可各自按其應繼分 比例分配取得其應有部分,原告與被告之間實互蒙其利,是 本院認本件第一審訴訟費用應由兩造按如附表二所示之應繼 分比例負擔。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訴訟法第80 條之1、第85條第1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游育倫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附具 繕本),並應繳納上訴費用。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顏惠華           附表一: 編號 遺產 1 臺南市○市區○○段0000地號土地(權利範圍4分之1) 2 臺南市○市區○○段000000地號土地(權利範圍全部) 3 臺南市○市區○○段0000地號土地(權利範圍4分之1) 4 臺南市○市區○○○段0000地號土地(權利範圍全部) 5 臺南市○市區○○○段0000地號土地(權利範圍全部) 6 臺南市○市區○○段000000地號土地(權利範圍16分之1) 7 臺南市○市區○○段000000地號土地(權利範圍16分之1) 8 臺南市○市區○○段000000地號土地(權利範圍4分之1) 9 臺南市○市區○○段000000地號土地(權利範圍全部) 10 臺南市○市區○○段0000地號土地(權利範圍4分之1) 附表二: 編號 繼承人 應繼分比例 1 原告A01 24分之5 2 原告A02 24分之5 3 原告A03 24分之5 4 被告A04 24分之5 5 被告A05 18分之1 6 被告A06 18分之1 7 被告A07 18分之1

2025-02-27

TNDV-113-家繼訴-84-20250227-1

家繼簡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分割遺產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家繼簡字第7號 原 告 尹詠甄 訴訟代理人 呂秋𧽚律師 複訴訟代理 人 張子特律師 余映萱律師 吳祖寧律師 被 告 尹綺安 錢申 上一人訴訟 代 理 人 劉陽明律師 複訴訟代理 人 陳璧秋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遺產事件,本院於中華民國114年2月13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繼承人尹繼偉所遺如附表一所示之遺產應予分割,其分割方式 如附表一分割方法欄所示。 訴訟費用由兩造依如附表二所示之應繼分比例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臺灣地區人民與大陸地區人民間之民事事件,除本條例另 有規定外,適用臺灣地區之法律,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 關係條例第41條第1項定有明文。本件被繼承人尹繼偉係臺 灣地區人民,其配偶即被告錢申為大陸地區人民,有被繼承 人之除戶戶籍謄本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25頁),關於大陸 地區人民繼承臺灣地區人民遺產之準據法,臺灣地區與大陸 地區人民關係條例未有特別規定,自應依首開規定適用臺灣 地區之法律,合先敘明。 二、被告尹綺安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 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準用 民事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准原告之聲請,由其 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起訴主張:被繼承人尹繼偉於民國112年1月1日死亡, 遺有如附表一所示之遺產(下稱系爭遺產),其繼承人為兩 造,惟原告不認識被告錢申,且無聯繫管道,故兩造無法依 協議分割之方式辦理分割,為此爰依民法第1164條規定,提 起本件訴訟請求分割遺產等語。並聲明:㈠兩造就附表一所 示遺產,應按附表一所示分割方法分割。㈡訴訟費用由兩造 依附表二之應繼分比例負擔。 二、被告部分:  ㈠被告錢申表示對原告所提附表一有關被繼承人之遺產項目及 金額,均不爭執,同意分割,並同意原告主張之分割方案。  ㈡被告尹綺安則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 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三、原告主張被繼承人尹繼偉於112年1月1日死亡,遺有系爭遺 產,其繼承人為兩造,惟因兩造無法協議分割等情,業據其 提出除戶戶籍謄本、戶籍謄本、財政部北區國稅局遺產稅免 稅證明書等件為證(見本院卷第25頁至第29頁),並有安泰 商業銀行營業部113年6月19日(113)安營字第1136000005 號函附存款交易明細表、客戶存提記錄單、彰化商業銀行城 東分行113年6月19日彰城東字第1130101號函附存摺存款帳 號資料及交易明細查詢、臺灣土地銀行永和分行113年6月21 日永和字第1130001561號函附客戶歷史交易明細查詢、合作 金庫商業銀行大稻埕分行113年6月21日合金大稻埕字第1130 001980號函附歷史交易明細查詢結果、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 份有限公司113年6月19日中信銀字第113224839310551號函 附台幣活期存款交易明細、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萬里郵局 113年6月24日113萬字第146號函附郵政儲金帳戶詳情表、定 期儲金存單歷史交易活動詳情表、客戶歷史交易清單、上海 商業儲蓄銀行台北票據匯款處理中心113年6月21日上票字第 1130013448號函附帳戶交易明細查詢、國泰世華商業銀行存 匯作業管理部113年7月3日國世存匯作業字第1130102239號 函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67頁至第71頁、第81頁至第117頁 ),且為兩造所不爭執,自堪信原告之主張為真實。 四、按繼承人有數人時,在分割遺產前,各繼承人對於遺產全部 為公同共有;繼承人得隨時請求分割遺產,但法律另有規定 或契約另有訂定者,不在此限,民法第1151條、第1164條分 別定有明文。本件兩造均為被繼承人尹繼偉之繼承人,而被 繼承人遺有系爭遺產,尚未分割,已如前述,復查無兩造就 系爭遺產另訂有契約或系爭遺產有不得分割之情形,兩造就 系爭遺產之分割又迄未達成協議,則原告訴請分割遺產,於 法即屬有據。 五、次按公同共有物之分割,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準用關於共有 物分割之規定;分割之方法不能協議決定,或於協議決定後 因消滅時效完成經共有人拒絕履行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 之請求,命為下列之分配:一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但各 共有人均受原物之分配顯有困難者,得將原物分配於部分共 有人。二原物分配顯有困難時,得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 於各共有人;或以原物之一部分分配於各共有人,他部分變 賣,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民法第830條第2項、第824條 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又繼承人欲終止其間之公同共有關係 ,惟有以分割遺產之方式為之。將遺產之公同共有關係終止 改為分別共有關係,性質上屬分割遺產方法之一(最高法院 82年度台上字第748號判決意旨參照)。本件原告起訴請求 將系爭遺產分割,分割方式為按附表二所示之應繼分比例分 割,因系爭遺產為現金存款,以原物分配並無困難,且以兩 造應繼分比例予以分割,亦符合公平原則,故本院認系爭遺 產依原告主張之分割方法為適當。從而,原告依分割遺產之 法律關係,請求判決依兩造應繼分比例分割系爭遺產,為有 理由,應予准許,爰判決如主文第1項所示。 六、末按因共有物分割、經界或其他性質上類似之事件涉訟,由 敗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者,法院得酌量情形,命 勝訴之當事人負擔其一部,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定有明文 ,此規定亦為家事訴訟事件所準用,觀之家事事件法第51條 規定即明。本件分割遺產乃具非訟事件之性質,本院斟酌何 種分割方法較能增進共有物之經濟效益,並兼顧兩造之利益 ,以決定適當之分割方法,不因何人起訴而有不同,故原告 請求分割之訴雖有理由,惟由敗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非 公平,爰由兩造依應繼分比例即附表二所示之比例負擔訴訟 費用。 七、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有理由,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 事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前段、第78條、第80條之1、第85條 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家事法庭法 官 何怡穎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對於本件判決如有不服,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書狀,上訴於本院合議庭,並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具繕本。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陳柏宏                 附表一:被繼承人尹繼偉之遺產 編號 遺產項目 金額(新臺幣) 分割方法 1 台灣土地銀行永和分行(帳號:000000000000) 7,199元 由兩造依如附表二所示之應繼分比例分配取得。 2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大稻埕分行(帳號:0000000000000) 2,930元 3 彰化商業銀行城東分行(帳號:00000000000000) 715元 4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民生分行(帳號:00000000000000) 191,348元 5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民生分行(帳號:00000000000000)美金帳戶,共有美金101.61元 3,078元 6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民生分行(帳號:00000000000000)人民幣帳戶,共有人民幣209805.9元 913,495元 7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館前分行(帳號:0000000000) 330元 8 中華郵政萬里郵局(帳號:00000000000000) 11,801元 9 安泰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00000000000000) 57元 10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城東分行(帳號:00000000000) 88元 附表二:兩造之應繼分比例 編號 繼承人 應繼分比例 1 尹詠甄 1/3 2 尹綺安 1/3 3 錢申 1/3

2025-02-27

KLDV-113-家繼簡-7-20250227-1

家繼簡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辦理繼承登記等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家繼簡字第51號 原 告 甲○○ 被 告 乙○○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遺產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20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兩造就被繼承人丙○○所遺如附表一所示之遺產,應按如附表一分 割方法欄所示方法分割。 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兩造依附表二所示之比例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 386 條所列各款情形,按照家事事件法第51條準用民事訴訟 法第385 條第1 項前段規定,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 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略以:被繼承人丙○○於民國113年9月25日死亡,遺 有如附表一所示之遺產,兩造均為繼承人,應繼分如附表二 所示,而被繼承人丙○○並無遺囑限定遺產不得分割之,兩造 間亦無不分割之約定,且亦無因法律規定不能分割之情形存 在,今兩造未能達成分割協議,原告自得訴請分割遺產,爰 依民法第1164條規定,訴請分割被繼承人丙○○之遺產,分割 方法則如附表一分割方法欄所示等語。並聲明:兩造就被繼 承人丙○○所遺如附表一所示遺產辦理繼承登記,並依附表一 之分割方法予以分割。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均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 述。 三、得心證理由   ㈠原告主張被繼承人丙○○於113年9月25日死亡,遺有如附表 一所示之遺產,兩造現為繼承人,並應由兩造按附表二所 示應繼分共同繼承,惟雙方現無法協議分割等情,有被繼 承人丙○○除戶戶籍謄本、兩造戶籍謄本、繼承系統表、財 政部南區國稅局遺產稅免稅證明書等附卷可稽;又被告經 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陳述 。準此,本院審酌上開證據資料,堪認原告之主張為真實 。   ㈡按遺產繼承人,除配偶外,依左列順序定之:一、直系血 親卑親屬。二、父母。三、兄弟姊妹。四、祖父母。配偶 有相互繼承遺產之權,其應繼分,依左列各款定之:一、 與第1138條所定第1 順序之繼承人同為繼承時,其應繼分 與他繼承人平均。二、與第1138條所定第2 順序或第3順 序之繼承人同為繼承時,其應繼分為遺產2 分之1 。三、 與第1138條所定第4 順序之繼承人同為繼承時,其應繼分 為遺產3 分之2 。四、無第1138條所定第1 順序至第4順 序之繼承人時,其應繼分為遺產全部。民法第1138條、第 1144條分別定有明文。又按繼承人有數人時,在分割遺產 前,各繼承人對於遺產全部為公同共有;繼承人得隨時請 求分割遺產。第1151條及第1164條分別定有明文。是遺產 之公同共有係以遺產之分割為其終局目的,而以公同共有 關係為暫時的存在,本件原告以遺產分割為由終止兩造間 之公同共有關係,並主張兩造對附表一所示遺產並無約定 不為分割,且依物之使用目的亦無不能分割之情形,是原 告請求分割被繼承人之遺產,自屬有據。   ㈢次按公同共有物分割之方法,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準用關 於共有物分割之規定,民法第830 條第2 項定有明文。又 裁判分割共有物訴訟,為形式之形成訴訟,其事件本質為 非訟事件,故法院定共有物之分割方法,雖應斟酌當事人 之聲明、共有物之性質、經濟效用及全體共有人之利益等 公平決之,然不受當事人聲明之拘束。本院審酌被繼承人 如附表一編號1至5所示遺產之性質屬可分之金錢、股票, 其分割方法應以原物分配為適當,將附表一編號1至5所示 之遺產按兩造應繼分比例方式分割,本院認尚無不合,爰 定分割方法如附表一分割方法欄所示。   ㈣至原告請求被告應協同原告就附表一編號1至5所示遺產辦 理繼承登記部分,因附表一編號1至5所示遺產並非不動產 ,毋庸先行由兩造繼承人辦理繼承登記,始得分割,準此 ,原告之請求,自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末按因共有物分割、經界或其他性質上類似事件涉訟、由敗 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者,法院得酌量情形,命勝 訴之當事人負擔其一部,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 定有明文。 查裁判分割遺產之形成訴訟,法院決定遺產分割之方法時, 應斟酌何種分割方法較能增進共有物之經濟效益,並兼顧兩 造之利益,以決定適當之分割方法,不受原告聲明之拘束, 亦不因何造起訴而有不同。本件原告請求裁判分割遺產雖有 理由,惟關於訴訟費用之負擔,則應由兩造即繼承人全體各 按其應繼分比例負擔,始屬公允,爰諭知如主文第2 項所示 。 五、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爰依 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前段、第80條 之1、第85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陳文欽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做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上訴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書記官 易佩雯 附表一:被繼承人丙○○之遺產 編號 遺產項目 分割方法 1 第一銀行麻豆分行(帳號:00000000000號)存款:新臺幣29,838元。 由兩造依附表二所示之應繼分比例分配。 2 華南商業銀行麻豆分行(帳號:000000000000號)存款:新臺幣1,924元。 由兩造依附表二所示之應繼分比例分配。 3 中華郵政公司麻豆郵局(帳號:000000000號)存款:新臺幣268,810元。 由兩造依附表二所示之應繼分比例分配。 4 中華郵政麻豆郵局(帳號:000000000000號)存款:新臺幣11,676元。 由兩造依附表二所示之應繼分比例分配。 5 華南永昌證券麻豆分公司統一證(00000000)000股。 由兩造依附表二所示之應繼分比例分配。 附表二:應繼分比例  姓名 應繼分比例 甲○○ 1/2 乙○○ 1/2

2025-02-26

TNDV-113-家繼簡-51-20250226-1

彰簡
彰化簡易庭

分割共有物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彰簡字第248號 原 告 朱祐宗 訴訟代理人 陳韻如律師 被 告 賴貞君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1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兩造共有如附表一所示土地,分割由被告取得全部,被告並應按 附表二所示金額補償原告。 訴訟費用由兩造各負擔2分之1。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   如附表一所示土地(下稱系爭土地)為兩造共有,應有部分 如附表一「權利範圍」欄所示,且未定有不分割之協議。復 系爭土地面積僅12.6平方公尺,土地形狀不方正,如以原物 分配,將造成土地細分而成畸零地,不利於土地之利用,且 對於土地經濟價值有所減損。原告依民法第824條第2項規定 ,訴請裁判變價分割系爭土地,並主張變價分割系爭土地, 所得價金由兩造按原應有部分比例分配(下稱原告方案)等 語,並聲明:系爭土地應予變價分割,所得價金由兩造按如 附表一「權利範圍」欄所示比例分配。 二、被告答辯:   被告願取得系爭土地全部,並由被告按鑑價報告所示找補金 額對原告金錢補償等語,並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 三、本院之判斷:  ㈠系爭土地為兩造共有,應有部分如附表一「權利範圍」欄所 示,且系爭土地為鹿港福興都市計畫之住宅區土地,兩造無 法協議分割等情,有系爭土地之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異動 索引及鹿港鎮都市計畫土地使用分區(或公共設施用地)證 明書(見本院卷第31至35及65頁)附卷可稽,且為被告所不 爭執,堪信為真實。  ㈡共有物之分割,依共有人協議之方法行之;分割之方法不能 協議決定,或於協議決定後因消滅時效完成經共有人拒絕履 行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命為下列之分配:一、 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但各共有人均受原物之分配顯有困 難者,得將原物分配於部分共有人。二、原物分配顯有困難 時,得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或以原物之一 部分分配於各共有人,他部分變賣,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 ,分別於民法第824條第1及2項定有明文。現行民法第824條 ,有鑑於共有物之性質或用益形態多樣複雜,對於裁判上分 割共有物之分割方法,採多樣及柔軟性之規定。依該條第2 項前段之規定,如原物分配有困難時,雖得變賣共有物,以 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惟共有物之裁判上分割,仍以原物分 割為原則,必須以原物分割有事實上或法律上之困難,例如 原物性質上無法分割或分割將減損其價值之情形,始得依變 賣之方法分配價金,以維護共有物之經濟效益,及兼顧共有 人之利益與實質公平。倘共有物在性質上並無不能分割或分 割將減損其價值之情形,僅因共有人各執己見,難以整合其 所提出之分割方案者,法院仍應斟酌共有物之性質、共有人 之利害關係、經濟價值及利用效益,依民法第八百二十四條 所定之各種分割方法為適當之分配,尚不能逕行變賣共有物 而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最高法院102年度台上字第1336 號民事判決參照)。  ㈢被告先於民國113年9月12日以民事答辯狀表明有以原物分配 方式取得系爭土地全部之意願(見本院卷第103及104頁), 而原告則係遲至114年2月11日言詞辯論期日方表明亦有以原 物分配取得系爭土地全部之意願(見本院卷第135頁)。惟 經本院於114年2月11日言詞辯期日再次向原告確認原告最終 主張之分割方案時,原告仍主張以變價分割作為裁判分割系 爭土地之分割方案,並表明原告認為以變價分割方式,兩造 均能公平競爭購買他造應有部分等語(見本院卷第136頁) 。則本院審酌系爭土地面積僅12.6平方公尺,土地面積甚小 且屬不規則形狀,不適合再細分為數筆土地並分配予兩造。 又裁判分割本以原物分配為原則,被告方案既屬原物分配之 方割方法,且不至於造成土地過度細小而生礙難使用或明顯 減損其價值之情形,認被告方案為適當且公允之分割方法。 至原告方案,因受限民法第824條第2項規定係採行以原物分 配為原則之限制,難認屬適法之分割方法。  ㈣原物為分配時,如共有人中有未受分配,或不能按其應有部 分受分配者,得以金錢補償之,民法第824條第3項定有明文 。法院裁判分割共有物,除應斟酌各共有人之利害關係,及 共有物之性質外,尚須斟酌共有物之價格。是於原物分配時 ,共有人有不能按其應有部分受分配,或縱按其應有部分之 比例分配,價值顯不相當者,為兼顧經濟上之價值與維持公 平,即應以金錢補償之。如不顧價值差異,僅依所配受面積 為原物分配,對應否折計價值相互補償恝置不論,即有失公 平適當。至價格是否相當,應以經採用之方案分割後,各共 有人實際分得土地之價格作為比較基礎(最高法院111年度 台上字第2702號民事判決參照)。本件部分共有人不能按其 應有部分受分配,自應以金錢補償其他共有人,而有鑑價之 必要。經本院囑託卓越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為鑑價,經 鑑定完畢並檢送不動產估價報告書已詳載估價之分析方法、 理由及其參考資料,據以推估系爭土地分割前之比價價格為 每平方公尺為新臺幣(下同)6萬8,200元,並整理出被告方 案應按附表二所示金額相互找補。核與系爭土地之通常利用 方法及鑑價機關依不動產估價師法第19條第1項規定之不動 產估價技術規則並無違背。且該估價人員領有不動產估價師 證照,具不動產鑑價之專業,與兩造無利害關係,其鑑定方 法已屬客觀公正,就影響價格因素之擇定及加權調整幅度, 亦無違反經驗法則或顯然錯誤之情事。復兩造亦對於不動產 估價報告書所示內容均無意見(見本院卷第136頁),堪認 鑑定報告所示之鑑定結果適當可採。 四、據上論結,系爭土地應主文第1項所示方法為分割,且共有 人應按附表二所示金額互為金錢補償,爰諭知如主文第1項 所示。 五、兩造本件事證業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攻擊防禦方法及證 據資料,經本院審酌後認均不足以影響本件判決之結果,爰 不逐一論列。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彰化簡易庭 法 官 林彥宇 附表一: 縣市 鄉鎮市區 地段 地號 性質 面積(㎡) 權利範圍 彰化縣 鹿港鎮 景福段 222 土地 12.6 朱祐宗 各2分之1 賴貞君 附表二:(金額:新臺幣) 金錢補償 受補償人及受補償金額 朱祐宗 應補償人及應補償金額 賴貞君 42萬9,660元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並向本院繳足上訴裁判費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請注意民事訴訟法施行法第9條規定)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書記官 洪光耀

2025-02-26

CHEV-113-彰簡-248-20250226-1

家繼簡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分割遺產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家繼簡字第1號 原 告 甲○○ 訴訟代理人 戊○○ 被 告 乙○○ 丙○○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遺產事件,本院於中華民國114年2月11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繼承人丁○○所遺如附表所示之遺產,應分割如附表本院判決之 「分割方法欄」所示。 訴訟費用由兩造按應繼分比例各負擔三分之一。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被告乙○○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 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準用民 事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准原告之聲請,由其一 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起訴主張:被繼承人丁○○(下稱被繼承人)於民國111 年10月00日死亡,遺有如附表所示之遺產(下稱系爭遺產) ,兩造均為繼承人,被繼承人死亡遺有如財政部北區國稅局 遺產稅免稅證明書所示之遺產,被繼承人所移之遺產,除○○ 公司相關股份債權、不動產及○○銀行之存款,已經協議分割 外,其如附表所示之存款及股票等遺產均尚未分割,兩造無 法依協議分割之方式辦理分割,為此爰依法提起本件訴訟, 並聲明:請准予分割被繼承人之系爭遺產,分割方式為依兩 造應繼分比例予以分割等語。 二、被告丙○○同意原告主張之分割方案。被告乙○○則經合法通知 ,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三、原告主張被繼承人丁○○於111年10月00日死亡,遺有如財政 部北區國稅局遺產稅免稅證明書所示之遺產,除○○公司相關 股份債權、不動產及○○銀行之存款,已經協議分割外,其如 附表所示之存款及股票等遺產均尚未分割,系爭遺產無法協 議分割等情,業據其提出戶籍謄本、繼承系統表、財政部北 區國稅局遺產稅免稅證明書為證,並為到庭之被告丙○○自認 ,自堪信原告之主張為真實。 四、按繼承人有數人時,在分割遺產前,各繼承人對於遺產全部   為公同共有;繼承人得隨時請求分割遺產,但法律另有規定   或契約另有訂定者,不在此限,民法第1151條、第1164條分   別定有明文。本件兩造均為被繼承人丁○○之繼承人,而被   繼承人遺有系爭遺產,尚未分割,已如前述,復查無兩造就 系爭遺產另訂有契約或有不得分割之情形,兩造就系爭遺產 之分割又迄未達成協議,則原告訴請分割遺產,於法即屬有 據。 五、次按公同共有物之分割,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準用關於共有 物分割之規定;分割之方法不能協議決定,或於協議決定後 因消滅時效完成經共有人拒絕履行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 之請求,命為下列之分配:㈠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但各 共有人均受原物之分配顯有困難者,得將原物分配於部分共 有人。㈡原物分配顯有困難時,得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 於各共有人;或以原物之一部分分配於各共有人,他部分變 賣,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民法第830條第2項、第824條 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本件原告起訴請求將系爭遺產分割, 分割方式為按兩造應繼分各3分之1之比例分割為分別共有, 因系爭遺產以原物分配並無困難,而以兩造應繼分比例予以 分割,亦符合公平原則,故本院認系爭遺產依原告主張之分 割方法為適當。從而,原告依分割遺產之法律關係,請求判 決依兩造應繼分各3分之1之比例分割系爭遺產,為有理由, 應予准許,爰判決如主文第1項所示。 六、末按因共有物分割、經界或其他性質上類似之事件涉訟,由   敗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者,法院得酌量情形,命   勝訴之當事人負擔其一部,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 定有明文   ,此規定亦為家事訴訟事件所準用,觀之家事事件法第51條   規定即明。本件分割遺產乃具非訟事件之性質,本院斟酌何   種分割方法較能增進共有物之經濟效益,並兼顧兩造之利益   ,以決定適當之分割方法,不因何人起訴而有不同,故原告   請求分割遺產之訴雖有理由,惟由敗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 顯非公平,爰由兩造依應繼分比例即各3分之1之比例負擔訴 訟費用。 七、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有理由,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   事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前段、第78條、第80條之1、第85條   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黃永定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書記官 林家如 附表: 編號 遺  產   項   目 金額(新臺幣) 分割方法 1 ○○銀行○○○分行帳號:00000000000 11,062元暨其孶息 由兩造依應繼繼分各3分之1比例分割為分別共有。 2 ○○商業銀行○○○○分行帳號:000000000000 12,475元暨其孶息 3 ○○(○○)商業銀行○○銀行○○分行帳號:000000000000 53元暨其孶息 4 ○○○○公司○○○○○○○帳號:00000000000000 68,305元暨其孶息 5 ○○商業銀行○○○○分行帳號:000000000000000 100元暨其孶息 6 ○○商業銀行○○分行帳號:000000000000 72元暨其孶息 7 ○○○○○○○○○○○○帳號:0000000000000000 20,372元暨其孶息 8 ○○○○○○○帳號:00000000000 7,235元暨其孶息 9 ○○股票持股數量:809股 (往來金融機構:○○證券○○分公司,帳號/契約:000Z0000000) 核定價額6,512元 10 ○○股票持股數量:323股 (往來金融機構:○○證券○○分公司,帳號/契約:000Z0000000) 核定價額6,411元 11 ○○○股票持股數量:2000股(往來金融機構:○○證券○○分公司,帳號/契約:000Z0000000) 核定價額101,200元 12 ○○股票持股數量:1股(往來金融機構:○○○證券○○分公司,帳號/契約:000Z0000000) 核定價額27元 13 ○○○股票 持股數量:52股 (往來金融機構:○○○○○○股分有限公司,帳號/契約:Z000000000) 核定價額2,694元 14 ○○股票 持股數量:177股(往來金融機構:○○證券○○分公司,帳號/契約:000Z0000000) 核定價額3,150元 15 ○○○○○○○○○○○○持股數量:100股 核定價額10,000元 16 ○○○○○○○持股數量:100股 核定價額10,000元 17 儲值卡○○○股份有限公司卡號:0000000000 391元

2025-02-25

KLDV-114-家繼簡-1-20250225-1

重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重訴字第184號 原 告 簡桂玲 訴訟代理人 姜至軒律師 被 告 謝鎮鋒 法定代理人 邱臣遠(即新竹市政府法定代理人) 被 告 陳春盛(即陳莊阿額之承受訴訟人) 陳俐燕(即陳莊阿額之承受訴訟人) 陳信溢(即陳莊阿額之承受訴訟人) 卓育申(即陳莊阿額之承受訴訟人) 兼 上三 人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陳月梅(即陳莊阿額之承受訴訟人)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20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兩造共有坐落桃園市○○區○○段000地號土地(面積1,011.09 平方公尺)分歸由原告取得。 二、原告應補償被告謝鎮鋒、陳俐燕、陳春盛、陳月梅、陳信溢 、卓育申如附表二「應受補償金額(新臺幣)」欄所示金額 。 三、訴訟費用由兩造依附表一「訴訟費用負擔比例」欄所示比例 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當事人死亡者,訴訟程序在有繼承人、遺產管理人或其他 依法令應續行訴訟之人承受其訴訟以前當然停止;當事人喪 失訴訟能力或法定代理人死亡或其代理權消滅者,訴訟程序 在有法定代理人或取得訴訟能力之本人,承受其訴訟以前當 然停止;又承受訴訟人,於得為承受時,應即為承受之聲明 ;他造當事人,亦得聲明承受訴訟,民事訴訟法第168條、 第170條、第175條分別定有明文。查本件原告起訴時原係以 陳莊阿額為被告之一,嗣因陳莊阿額於訴訟繫屬中之民國11 3年5月29日死亡,其繼承人為被告陳俐燕、陳春盛、陳月梅 、陳信溢、卓育申(下合稱陳俐燕等5人),另被告謝鎮鋒 之監護人即新竹市政府之法定代理人由高虹安變更為邱臣遠 ,而由原告分別具狀聲明承受訴訟(本院卷第103至105、10 9、110頁),揆諸前開規定,並無不合,應予准許。 二、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 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 由其一造辯論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兩造共有坐落桃園市○○區○○段000地號土地(下 稱系爭土地),應有部分如附表一「權利範圍(分割前之應 有部分比例)」欄所示。系爭土地並無依法令或因使用目的 不能分割之情形,兩造間亦無不分割之約定,惟不能協議決 定分割方法。爰依民法第823條、第824條規定提起本件訴訟 。並聲明:兩造共有系爭土地准予分割,分割方案為系爭土 地以原物全數分配原告,被告之應有部分,由原告以金錢補 償。 二、被告則以:  ㈠被告陳俐燕等5人:依原告所提就伊等之應有部分以金錢補償 。  ㈡被告謝鎮鋒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庭,惟其先前所提書狀略以 :本件由鈞院審理判決後,再依判決結果配合辦理。 三、本院之判斷:  ㈠按各共有人,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 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者,不 在此限,民法第823 條第1 項定有明文。查兩造為系爭土地 共有人,應有部分如附表一「權利範圍(分割前之應有部分 比例)」欄所示,系爭土地並無不分割之約定,亦無因物之 使用目的而有不能分割之情形,今兩造就系爭土地之分割方 法既無法達成協議,依上開規定,原告請求裁判分割系爭土 地,即屬有據。  ㈡次按分割之方法不能協議決定,或於協議決定後因消滅時效 完成經共有人拒絕履行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命 為下列之分配:一、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但各共有人均 受原物之分配顯有困難者,得將原物分配於部分共有人。二 、原物分配顯有困難時,得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於各共 有人;或以原物之一部分分配於各共有人,他部分變賣,以 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以原物為分配時,如共有人中有未受 分配,或不能按其應有部分受分配者,得以金錢補償之,民 法第824 條第2 項、第3 項分別定有明文。又分割共有物時 ,法院應參酌當事人之聲明、共有物之性質、經濟效用及全 體共有人利益等情狀公平決之。查系爭土地面積為1,011.09 平方公尺,使用現況其上部分範圍有第三人之鐵皮建物,有 系爭土地登記第二類謄本、地籍圖、空照圖、現況照片可稽 (本院卷第35至39、143至148頁),而審諸原告業已陳明願 全部分配取得系爭土地,並以金錢補償予其他共有人,復考 量系爭土地全部分割予原告之方式,系爭土地仍保持完整, 性質上並無難以利用或價值顯著減損之情事,即不致產生難 以原物分配之情事。參以被告陳俐燕等5人願取得相應渠等 就系爭土地應有部分之對價,渠等與被告謝鎮鋒之應有部分 面積分別僅1.0699平方公尺、1.0402平方公尺,且原告既已 表明願分配取得系爭土地全部,並補償其他共有人,而經原 告補償後,除與被告陳俐燕等5人欲分割取得金錢之意願無 違外,對被告謝鎮鋒亦無不公平之處,是本院認系爭土地並 無不能原物分割之情事,且將系爭土地以原物全部分配予原 告,並由原告補償其餘共有人之方式,應為可採,爰將系爭 土地分割如主文第1項所示。  ㈢又本件依上開分割方式分割後,除原告外,其餘各共有人既 未分得系爭土地,則就渠等因而短少部分即渠等就系爭土地 應有部分,即應由原告以金錢補償之。查系爭土地經本院囑 託力行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鑑定結果,評估系爭土地於113 年5月2日原告提起本件訴訟時之每平方公尺單價為新臺幣( 下同)107,700元,有該事務所出據之不動產估價報告書在 卷可參(本院卷第189至256頁),本院審酌兩造對於前開估 價報告均不爭執,估價報告中係於參酌價格形成之主要因素 分析後,考量系爭土地之使用分區屬乙種工業區,經以比較 法及土地開發分析法評估後,而為上開結論,業已考量估價 目的、系爭土地屬性、使用現況及估價方法特性評估系爭土 地價值,立論客觀,且無明顯不當之處,應為合理適當。依 此計算,被告謝鎮鋒、陳俐燕等5人應受補償之金額如附表 二所示,爰判決如主文第2項所示。 四、末因共有物分割、經界或其他性質上類似之事件涉訟,由敗   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者,法院得酌量情形,命勝   訴之當事人負擔其一部,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 定有明文。   本件分割共有物之方法,本應由法院斟酌何種方式較能增進   共有物之經濟效益,並兼顧兩造之利益,以決定適當之分割   方法,不因何造起訴而有不同,故原告請求分割之訴雖有理   由,惟關於訴訟費用負擔,如全部由被告負擔,將顯失公平   ,依前開規定,除被告按其應有部分比例負擔外,勝訴之原   告亦應按其應有部分比例負擔之。爰另諭知訴訟費用之負擔   比例如主文第3 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呂如琦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 20 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書記官 楊晟佑           附表一:兩造就系爭土地應有部分及訴訟費用負擔比例 編號 共有人 權利範圍(分割前之應有部分比例) 訴訟費用負擔比例 1 簡桂玲 33949/34020 33949/34020 2 謝鎮鋒 1/972 1/972 3 陳俐燕、陳春盛、陳月梅、陳信溢、卓育申 公同共有1/945 連帶負擔1/945 附表二:應受補償金額表 編號 應受補償人 應受補償金額(新臺幣) 1 謝鎮鋒 112,031元 2 陳俐燕、陳春盛、陳月梅、陳信溢、卓育申(公同共有) 115,232元 備註:以每平方公尺107,700元為補償之依據。

2025-02-25

TYDV-113-重訴-184-20250225-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